CN107456747A - 一种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6747A
CN107456747A CN201710947975.9A CN201710947975A CN107456747A CN 107456747 A CN107456747 A CN 107456747A CN 201710947975 A CN201710947975 A CN 201710947975A CN 107456747 A CN107456747 A CN 107456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ervice
idle pulley
shell body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79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思齐
苏嘉璇
张恩齐
王浩霖
宫博文
董世鸿
韩仪可
赵博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9479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6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6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67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47/00Devices for handling or treating balls, e.g. for holding or carrying balls
    • A63B47/02Devices for handling or treating balls, e.g. for holding or carrying balls for picking-up or collec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63B69/40Stationarily-arranged devices for projecting balls or other bod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组件、联动组件、发球组件和收球组件;动力组件的第一电机的转轴与发球组件的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传动连接,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分别与第一辊轮的两端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驱动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带动第一辊轮转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辊轮转动,带动训练球体旋转后具备一定的初速度从发球组件的第一壳本体发射出去,即可实现发射训练球体的功能。收球组件由动力组件带动回收训练球体。动力组件驱动发球组件自动发射训练球体,以及驱动收球组件自动回收训练球体,即可代替用户单人训练时培训人员和收球人员降低体育训练成本,优化训练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训练的用户日益增多,体育训练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较多体育需要至少两人配合才能进行,例如常见的球类训练。用户在需要进行球类训练时,还需要另外的陪练人员发球给该用户,用户将陪练人员发送的球打出后,还需要安排收球人员将用户打出散落的球回收再利用。因此,针对单人球类训练,必须要为用户配备陪练人员和收球人员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训练,极大程度增加了用户的训练成本。现有一些训练装置可以提供自动发球服务,依靠两个辊轮将训练球体旋转发射。训练球体与两个辊轮摩擦后发射时,无法准确控制发射方向,且稳定性较差。可见,现有训练装置存在发球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且无法有效回收训练球体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装置,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组件、联动组件、发球组件和收球组件;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均连接;所述发球组件包括第一壳本体、第一辊轮、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均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壳本体包括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成发球腔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辊轮设置于所述发球腔体内;所述第一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辊轮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本体包括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成发球腔体,所述第一辊轮设置于所述发球腔体内;所述发球组件还包括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所述第一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辊轮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本体还包括发球挡板,所述发球挡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发球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轮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发球挡板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辊轮发射的训练球体的发射方向。
优选地,所述发球组件还包括角度调节结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与所述发球挡板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球组件还包括第一惯性盘和第二惯性盘,所述第一惯性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惯性盘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惯性盘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惯性盘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球组件包括第二壳本体和第二辊轮,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辊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内,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辊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辊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轮和下辊轮,所述上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的外侧上方,所述下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内侧下方。
优选地,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送球组件,所述送球组件包括第三壳本体和第三辊轮,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壳本体的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连通,所述第三壳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辊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架悬吊的悬挂辊,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悬挂辊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悬挂辊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上述本发明提供的训练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发射训练球体的发球组件,以及回收训练球体的收球组件。第一电机和第一辊轮均设置于发球组件的第一壳本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传动连接,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辊轮的两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带动第一辊轮转动,带动训练球体旋转后具备一定的初速度从所述第一壳本体发射出去,即可实现发射训练球体的功能。收球组件由动力组件带动回收训练球体。动力组件驱动发球组件自动发射训练球体,以及驱动收球组件自动回收训练球体,即可代替用户单人训练时培训人员和收球人员降低体育训练成本,优化训练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附图标记汇总:
移动结构1;纵向送球传送带2;纵向送球传送带轮3;收球同步带4收球同步带轮5;第二辊轮6;第二电机7;水平传送带8;引导辊轮9;发球同步带轮10;发球同步带11;第一轴承12;悬挂辊13;气动装置14;第四电机15;第一辊轮16;发球挡板17;惯性盘18;斜向传送带19;固定支架20;第二轴承21;第一主发球电机22;第二副发球电机23;调整板24;防撞构件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改善该问题的工具或方法。
鉴于此,本发明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得出本方案所示的较佳训练装置。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组件、发球组件和收球组件,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支撑架为所述训练装置的基本支撑结构,为所述训练装置的其他功能组件提供承载和支撑高度。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可以包括:底部框架和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上。设置所述支撑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将所述支撑架放置于平台上时,所述第一端为接触所述平台的一端,所述底部框架可以设置于所述支撑腿的第一端。为保证所述训练装置的稳定性,可以在所述底部框架上均匀安装多条支撑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框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可以通过垂直连接。所述底部框架的第一支撑杆结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还可以设置地板,构成承载平面,可以用于承载所述训练装置的其他功能组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腿也可以为垂直于所述底部框架设置的侧面框架,所述侧面框架可以包括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可以通过连接件垂直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螺钉等。支撑杆之间还可以为焊接、栓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支撑杆可以为硬度较大的金属支撑杆,以增强支撑性能。也可以为非金属支撑杆,减少制造成本和整体质量等。支撑架所用材料可以为铝材、碳纤维材料、塑料等。其他能实现支撑功能的结构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便于调整所述训练装置的位置和放置方向,所述训练装置还可以包括移动结构1,所述移动结构1可以为滑轮、万向轮等,便于移动和锁定训练装置的位置和方向。所述滑轮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滑轮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撑架靠近放置平台的端部。所述滑轮可以为质量较轻、耐摩擦性能较好的橡胶轮,其他能实现调整所述训练装置的位置和放置方向的移动结构1的实现方案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动力组件为训练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动力组件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联动结构,驱动电机驱动联动结构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功能组件转动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所述联动结构可以包括齿轮、链轮、链条、轴承等,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联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训练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动力组件的各个驱动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可以根据训练装置的需求功能,控制相应功能组件连接的驱动电机工作,进而带动该功能组件工作,实现该需求功能。
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为所述训练装置的功能组件,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均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由动力组件带动实现相应功能。所述发球组件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发射训练球体。所述收球组件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回收训练球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球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壳本体和第一辊轮16,所述第一辊轮16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本体内。所述动力组件中,用于驱动发球组件的驱动电机设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辊轮16传动连接,带动所述第一辊轮16转动。
所述第一壳本体可以包括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成发球腔体。所述发球腔体可以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包括进球端口和出球端口,所述第一辊轮16设置于所述发球腔体内。
所述第一壳本体内可以放置有训练球体,所述第一辊轮16在所述第一壳本体内转动时,与所述第一壳本体内的训练球体摩擦,使得所述训练球体带有一定的初速度,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开口发射出去,以实现训练球体的自动发射功能。通过控制第一辊轮16的转动角度,控制训练球体发射时的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球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均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辊轮转动。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均可以通过第一轴承12安装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辊轮16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1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发球组件的第一辊轮16均匀转动,与发球腔体内的训练球体摩擦,达到发射训练球体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不同角度发射训练球体的功能,还可以设置发球挡板17,所述发球挡板17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轮16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发球挡板17的固定端与所述端板的一端连接,使得经摩擦产生初速度的训练球体沿端板旋转到发球挡板17上,从发球挡板17的自由端发射,以改变所述第一辊轮16发射的训练球体的发射方向。
在上述事实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角度调节结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与所述发球挡板17活动连接,通过调节发球挡板17的固定角度调节训练球体的发射方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可以包括气动装置14和调整板24,所述气动装置14与调整板24连接,控制调整板24的开合角度,进而改变发球挡板17发出的训练球体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发球角度控制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发球的稳定性,还可以设置第一惯性盘18和第二惯性盘18。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均可以通过第二轴承21安装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惯性盘18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惯性盘18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惯性盘18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惯性盘18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带动所述第一辊轮16的两端均匀转动时,所述第一惰轮带动所述第一惯性轮转动,所述第二惰轮带动所述第二惯性轮转动。所述第一惯性轮和所述第二惯性轮跟随第一辊轮16转动,维持整个发球组件的稳定性,还可以更好的控制发射的训练球体的落点,提高发射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电机可以包括第一主发球电机22和第一副发球电机23,所述第一主发球电机22通过发球联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副发球电机23与通过发球联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所述发球联动结构可以包括发球同步带轮10和发球同步带11,所述发球带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通过发球同步带11,带动所述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的转动。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一惯性轮之间也可以通过发球同步带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惰轮和所述第二惯性轮之间也可以通过发球同步带11传动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机对整个发球组件的控制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结构稳定性,还可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固定支架20,用于固定所述发球组件。所述固定支架20可以包括至少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三个支臂的固定端集合于固定点,自由端环绕所述固定点均匀设置。位于中间的支臂可以分别连接惰轮的轴心和惯性盘18的轴心,以增强稳定性。三个支臂的自由单可以朝向所述侧板方向放射状排列,通过插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侧板上。其他能实现发球组件的稳定结构的方式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收球装置与动力组件连接,由动力组件控制实现收球功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球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壳本体和第二辊轮6,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和第二辊轮6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电机7与所述第二辊轮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带动所述第二辊轮6转动,与第二辊轮6转动区域的训练球体摩擦,带动该区域内的训练球体旋转,经由开口位置进入所述第二壳本体内,实现训练装置的收球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壳本体可以包括进球端口和出球端口,所述第二辊轮6设置于所述进球端口,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可以与所述发球组件的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连接,将回收的训练球体传输至第一壳体内进行自动循环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收球组件可以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一端的中部位置,便于收集放置平台上的训练球体。所述第二辊轮6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设为上辊轮和下辊轮,所述上辊轮和所述下辊轮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壳本体可以包括两侧的支撑板,所述上辊轮和所述下辊轮可以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对角线方向上,沿所述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转动。优选的,将所述上辊轮设置于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的外侧上方,将所述下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进球端口的内侧下方,与两个支撑板的外边缘形成收球腔体,将训练球体回收到收球腔体内。为了达到较好的回收效果,优选控制所述上辊轮与放置平台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上辊轮与所述下辊轮之间的距离,均与所述训练球体的尺寸匹配,以便于训练球体摩擦带动训练球体移动。
所述第二电机7可以直接带动两个第二辊轮6转动,也可以设置联动结构进行联动控制。还可以设置收球同步带轮5和收球同步带4,可以由所述第二电机7控制上辊轮转动,所述上辊轮通过所述收球同步带4和所述收球同步带轮5带动所述下辊轮转动,所述上辊轮与所述下辊轮摩擦回收区域内的训练球体,将接触到的训练球体移动到回收腔体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更好的回收效果,还可以在开口部靠近回收腔体的位置设置引导板,设置所述引导板与放置平台之间呈现一定角度的斜坡,由所述训练球体沿所述引导板的斜坡移动到回收腔体或者所述发球组件内,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发射训练球体的发球组件,以及回收训练球体的收球组件。第一电机和第一辊轮均设置于发球组件的第一壳本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传动连接,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辊轮的两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带动第一辊轮转动,带动训练球体旋转后具备一定的初速度从所述第一壳本体发射出去,即可实现发射训练球体的功能。收球组件由动力组件带动回收训练球体。动力组件驱动发球组件自动发射训练球体,以及驱动收球组件自动回收训练球体,即可代替用户单人训练时培训人员和收球人员降低体育训练成本,优化训练体验。
请参见图1至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区别在于,增设有送球组件和悬挂组件。如图1所示,一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组件、发球组件、收球组件和送球组件,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发球组件、所述收球组件和所述送球球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发球组件、所述收球组件和所述送球组件均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控制实现发球、收球和送球等功能。
所述送球组件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三辊轮,所述动力组件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三辊轮配合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三辊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壳本体可以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三壳本体的一端开口可以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连通,所述第三壳本体的另一端开口可以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三辊轮传动连接,带动经由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进入所述第三壳本体内的训练球体到所述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实现传送训练球体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送球组件可以包括纵向送球组、横向送球组和送球底板,将所述送球底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发球组件的发射方向设置,可以在所述送球地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狭槽,所述至少两条狭槽间隔设置。
所述纵向送球组沿所述发球组件的纵向布置,用于沿所述发球组件的纵向传输训练球体。所述纵向送球组件可以包括沿发球组件横向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纵向发球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纵向发球单元间隔设置。将每个纵向发球单元安装到所述送球地板的一个狭槽位置并伸出所述狭槽,且高于所述送球地板设置。所述纵向送球单元可以包括纵向送球传送带轮3,所述纵向送球传送带轮3可以呈三角形布置。至少两个纵向送球单元的纵向送球同步带轮之间以纵向送球传送带2连接,电机驱动纵向送球传送带轮3和纵向送球传送带2联动,将所接收的训练球体传输到横向送球组件上。
所述横向送球组件可以沿送球组件的横向布置,所述横向送球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沿送球组件纵向平行布置的水平传送带8、以及在水平传送带8靠近发球组件端部设置的斜向传送带19,用于将从纵向送球组件传送的训练球体传送至发球机构的第一辊轮16和发球挡板17之间的空间处。位于上方的斜向同步带轮通过斜向传送带19,用于将球由水平传送带8送至第一辊轮16以及发球挡板17之间在纵向送球组件与横向送球组件之间的上方还设置有引导辊轮9,用于将收集到的球从纵向送球传送带引导至水平传送带8上。引导辊轮9两端也支设于侧面支撑框架的水平杆件上,沿发球装置的横向设置。
纵向送球组件将收球组件回收的训练球体传送至横向送球组件上,再经由横向送球组件传输至发球组件,实现训练球体的自动循环利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收纳所述训练装置的悬挂辊13,用于将所述训练装置悬吊至训练区域的上方空闲位置。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四电机15,所述第四电机15与所述悬挂辊1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悬挂辊13的端部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训练结束之后,通过所述第四电机15控制所述悬挂辊13将所述训练装置悬提至空中,以留出放置平台的放置区间,节约放置空间,且不影响放置平台的清扫工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悬挂所述训练装置的悬挂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底部框架外框上的两根竖杆和悬挂带,所述悬挂辊13设置于竖杆上端,第四电机15设置于竖杆上,用于驱动悬挂辊13旋转,并通过高空悬下的悬挂带卷住悬挂辊13,并将训练装置提升至高处进行悬挂。悬挂辊13表面可涂敷易与悬挂带相贴合的材料,以便绳子容易粘附在悬挂辊13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收球作业和发球作业可能不同时进行,还可以设置储球组件,用于储存训练球体。所述储球组件可以包括沿竖直放置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板,至少两个立板可以围合成储存训练球体的储球腔体。所述储球组件可以环绕所述发球组件设置,可以从各个方向为所述发球组件供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避免训练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磨损,还可以在支撑架的底部框架的周围设置防撞构件25。防撞构件25可为具有弹性填充物或者缓冲功能材料的构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蓄电池,为所述训练装置的各个电控模块供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更好的球体回收效果,还可以在训练装置的部分位置设置感应装置,用于感应训练场上落球和障碍物的位置,例如RFID、红外感应灯。所述感应装置还可以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训练装置准确定位寻找落球、收集落球、并避开障碍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训练装置的各个功能组件及支撑架的尺寸,可以根据训练球体的尺寸进行设置,针对不同尺寸的训练球体,例如网球、排球、乒乓球等,设置对应尺寸,以达到更为准确的训练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应用的辊轮均可以为包胶滚轮,例如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PVC),增大辊轮与训练球体之间的摩擦以达到较好的移动训练球体的效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发射训练球体的发球组件、回收训练球体的收球组件,以及传送训练球体的送球组件等,实现训练球体的自动发射、自动回收和自动传输等功能,在完成体育训练后,还可以通过悬挂辊将训练装置悬挂至空闲位置,以节省占地面积。提高了体育训练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控制的误差率,提高了体育训练的准确度,极大程度方便用户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训练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训练装置的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组件、发球组件和收球组件;
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发球组件和所述收球组件均连接;
所述发球组件包括第一壳本体、第一辊轮、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均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壳本体包括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成发球腔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辊轮设置于所述发球腔体内;
所述第一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惰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辊轮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本体还包括发球挡板,所述发球挡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发球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轮的转动方向上;
所述发球挡板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辊轮发射的训练球体的发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组件还包括角度调节结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与所述发球挡板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组件还包括第一惯性盘和第二惯性盘,所述第一惯性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惯性盘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发球腔体的端面上;
所述第一惯性盘与所述第一惰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惯性盘与所述第二惰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球组件包括第二壳本体和第二辊轮,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辊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辊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轮和下辊轮,所述上棍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的外侧上方,所述下辊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进球端口的内侧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送球组件,所述送球组件包括第三壳本体和第三辊轮,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
所述第三壳本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出球端口连通,所述第三壳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进球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三辊轮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架悬吊的悬挂辊,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悬挂辊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悬挂辊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CN201710947975.9A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训练装置 Withdrawn CN107456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7975.9A CN107456747A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7975.9A CN107456747A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6747A true CN107456747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7975.9A Withdrawn CN107456747A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567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3316A (zh) * 2019-01-08 2019-04-23 朱江南 一种抛球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36751A (en) * 1968-06-21 1971-06-23 Merchant Inventors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andling apparatus
CN2265835Y (zh) * 1996-09-04 1997-10-29 王荣 网球抛球装置
JP3063534U (ja) * 1999-04-30 1999-11-09 振群 柯 卓球発球機
US20030116151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Mark Wojtkiewicz Ball launching apparatus
CN101843972A (zh) * 2010-06-03 2010-09-29 东南大学 智能网球车
CN102008812A (zh) * 2011-01-17 2011-04-13 东南大学 单轮式网球发球机
CN106390397A (zh) * 2016-08-24 2017-02-15 泰华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方位移动自动捡球运球辅助训练机器人
CN106924955A (zh) * 2017-03-01 2017-07-07 三峡大学 一种全向移动的网球发球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CN207506950U (zh) * 2017-10-12 2018-06-19 柴思齐 一种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36751A (en) * 1968-06-21 1971-06-23 Merchant Inventors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andling apparatus
CN2265835Y (zh) * 1996-09-04 1997-10-29 王荣 网球抛球装置
JP3063534U (ja) * 1999-04-30 1999-11-09 振群 柯 卓球発球機
US20030116151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Mark Wojtkiewicz Ball launching apparatus
CN101843972A (zh) * 2010-06-03 2010-09-29 东南大学 智能网球车
CN102008812A (zh) * 2011-01-17 2011-04-13 东南大学 单轮式网球发球机
CN106390397A (zh) * 2016-08-24 2017-02-15 泰华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方位移动自动捡球运球辅助训练机器人
CN106924955A (zh) * 2017-03-01 2017-07-07 三峡大学 一种全向移动的网球发球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CN207506950U (zh) * 2017-10-12 2018-06-19 柴思齐 一种训练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3316A (zh) * 2019-01-08 2019-04-23 朱江南 一种抛球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63316B (zh) * 2019-01-08 2020-08-11 朱江南 一种抛球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3374U (zh) 一种足球训练机
CN109621353A (zh) 一种羽毛球训练用发射器
CN109173219B (zh) 一种用于向足球运动员供球的训练装置
CN106310633B (zh) 可准确调节发球角度的羽毛球发球装置
CN205627001U (zh) 乒乓球自动发球机
CN205391670U (zh) 一种羽毛球发球机器人
CN107456747A (zh) 一种训练装置
CN100355472C (zh) 羽毛球全自动发球机
CN207506950U (zh) 一种训练装置
CN205252474U (zh) 集发球捡拾于一体的网球训练机
CN109395338A (zh) 一种智能网球接发球机器人
CN206809691U (zh) 一种排球训练用专业器材
CN210992904U (zh) 自动足球发球机
CN203781243U (zh) 足球自动运输定位机
CN106669132A (zh) 集发球捡拾于一体的网球训练机
CN107499680A (zh) 一种塑料模具保养记录用履历卡放置设备
CN207466650U (zh) 一种自平衡式索道飞行运载装置
CN112999631B (zh) 一种羽毛球辅助训练装置及其训练系统
CN106474741A (zh) 能智能避障的纯重力驱动环保小车
CN209005156U (zh) 一种基于全向轮移动的抓取式篮球拾取机器人
CN205964927U (zh) 一种跑步用抗阻力训练器
CN206494555U (zh) 一种退卷机放卷架的进料装置
CN205613001U (zh) 一种无拍羽毛球陪练装置
CN110124292B (zh) 一种足球技能训练用发射器
CN113750479A (zh) 一种羽毛球收集筛选整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