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3550A -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3550A
CN107443550A CN201710666399.0A CN201710666399A CN107443550A CN 107443550 A CN107443550 A CN 107443550A CN 201710666399 A CN201710666399 A CN 201710666399A CN 107443550 A CN107443550 A CN 107443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mouth
sunk coak
face
cushion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63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
毛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663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35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43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35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6Assemblies of separate moulds, i.e. of moulds or moulding space units, each forming a complete mould or moulding space unit independently from each other
    • B28B7/263Assemblies of separate moulds, i.e. of moulds or moulding space units, each forming a complete mould or moulding space unit independently from each other for making plates, panels or similar sheet- or disc-shaped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02D27/14Pile framings, i.e. piles assembled to form the sub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预制承台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板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当板体与相邻板体相配合连接时,板体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浇筑承台垫层,承台放样,板体吊运拼装,轴线定位,标高复核,回填处理,待回填压实后再进行承台浇筑。本发明采用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特别对工期紧、基础土质差的基础能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在基础施工阶段,砖胎模大量应用于地下结构中,充当外侧模板;特别是当基础承台、基础梁与底板联为一体,所支模板无法拆除时,必须要用砖胎模;此外,当基坑放坡不够,基坑底部没有足够的支模操作面时,也需要用到砖胎模。
传统的砖胎模施工方法是在土方开挖至标高并完成垫层施工之后,用砌块进行砌筑,并在砖胎模内侧用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待砖墙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原土回填到侧面空隙并分层压实,直至回填到垫层底标高。
传统的砖胎模墙体需要等待砌体抗剪强度满足要求时,才可对外侧区域进行土方回填、夯实,严重影响了基础施工进程;并且,当地质情况较差时容易出现砖胎膜垮塌现象;此外,传统的砖胎模砌筑方式存在着现场砌筑工作量大、材料耗费多、质量难以控制等诸多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本发明采用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特别对工期紧、基础土质差的基础能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技术方案如下:
预制承台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端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
当所述板体的第一端部与相邻板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连接时,所述板体第一端部端面上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第二端部端面上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下方,半边通槽口在上方,所述下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上方,半边通槽口在下方,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拼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竖直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设在所述板体的侧面上,所述吊装孔呈圆形,所述吊装孔的直径为45~60mm。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分布于所述板体侧面的上方,所述吊装孔中心到所在侧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为180~220mm。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并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
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
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浇筑承台垫层;
承台放样,确定承台边线,根据承台边线确定板体安装位置;
将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先吊运第一块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板体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按顺序依次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所述板体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下凹榫槽口的拼接口;
再吊运第三块板体,用第三块板体与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用第三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
依次对后续的板体进行拼装,并使各板体首尾相接拼合,最后一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
最后,对安装固定完毕的板体进行轴线定位及标高复核;复核后对板体外侧进行回填处理,待回填压实后再进行承台浇筑。
进一步的,包括预制承台模板、定位钢条,当承台为三角形时,所述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上设有安装孔,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上的安装孔相对应联通;
将所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所述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依次拼接;
步骤如下:
先吊运第一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第二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接着再吊运第三板体,使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同时,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第三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拼接后,从第三板体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进一步的,当承台为方形时,所述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
将所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所述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第一块第二板体、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依次拼接;
步骤如下:
先吊运第一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一块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第一块第二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其次,吊运第二块第二板体,使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第凹凸口与第一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两块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最后,再吊运第三板体,使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同时,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第三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块第二板体拼接后,从第三板体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块第二板体之间、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在建筑工程基础承台模板施工中,采用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而且在实际施工中可马上回填外侧土,解决了砖胎模需达到强度才能回填的问题;
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还能省去侧壁抹灰工作,保证了承台侧壁的质量,避免了模板垮塌的发生;
特别对工期紧、基础土质差的基础中,能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板体的两端分别设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企合,采用板体与相邻板体相企合搭接拼装方法,提高了模板的拼装效率,减少了施工人员,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2、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分别采用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形式的企形口,通过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上凹榫槽口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企合搭接连接,提高了模板的拼装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
3、在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在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匹配对应,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联通,待板体沿承台周边边线按顺序吊运拼装放置准确后,用定位钢条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使定位钢条穿透两块板体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确保板体连接稳定。
4、板体上设有吊装孔,方便板体的吊运安装,吊装孔设在板体的侧面上,吊装孔呈圆形,圆形的吊装孔,方便吊绳穿插绑扎,吊装方便。
5、吊装孔为两个,有利板体吊装时,板体平衡稳定,两个吊装孔分布于板体侧面的上方,方便吊绳穿插绑扎,使板体吊装、拼装更为安全、方便。
6、当施工基础承台为三角形时,承台具有三个侧面,因此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都为上凹榫槽口,第一板体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上方,保证了第一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上,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方便与第一板体上凹榫槽口的企合连接,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使半边通槽口在所在端面的上方,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第三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第三板体两端的下凹榫槽口分别与两端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企合连接,第三板体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下方,保证了第三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下,方便第三板体与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7、当施工基础承台为方形时,承台具有四个侧面,因此多个头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都为上凹榫槽口,第一板体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上方,保证了第一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上,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一块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方便与第一板体上凹榫槽口的企合连接,第一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使半边通槽口在所在端面的上方,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第二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二块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方便与上一块第二板体上凹榫槽口的企合连接,第二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使半边通槽口在所在端面的上方,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第三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第三板体两端的下凹榫槽口分别与其两端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企合连接,第三板体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下方,保证了第三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下,方便第三板体与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承台模板第一板体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承台模板第二板体立体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承台模板第三板体立体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承台模板拼接方式立体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承台模板三角形承台拼接方式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承台模板方形承台拼接方式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第三板体,14、上凹榫槽口,15、下凹榫槽口,16、第一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8、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预制承台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板体的两端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14或下凹榫槽口15,上凹榫槽口14与下凹榫槽口15相匹配;
当板体的第一端部与相邻板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连接时,板体第一端部端面上的上凹榫槽口14与相邻板体第二端部端面上的下凹榫槽口15相匹配拼合。
其中,上凹榫槽口14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上凹榫槽口14的半边凸出部在下方,半边通槽口在上方,下凹榫槽口15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下凹榫槽口15的半边凸出部在上方,半边通槽口在下方,下凹榫槽口15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14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拼合;
上凹榫槽口14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6,下凹榫槽口15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7,第一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7为竖直通孔,第一安装孔16与第二安装孔17相对应,且第一安装孔16与第二安装孔17相联通;优选的,第一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7呈圆孔,第一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7的孔径为20~30mm;
板体上设有两个吊装孔18,两个吊装孔18分布于板体侧面的上方,吊装孔18呈圆形,吊装孔18的直径为45~60mm,吊装孔18中心到所在侧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为180~220mm,每个吊装孔18上方分别预埋有钢筋;
当施工基础承台为三角形时,板体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14;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15,并与第一板体11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拼合,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14;
第三板体13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15,第三板体13的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拼合,第三板体13的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拼合;
当施工基础承台为方形时,板体包括第一板体11、两块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14;两个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15,两个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14,第一块第二板体12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拼合,第一块第二板体12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与第二块第二板体12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相匹配拼合;
第三板体13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15,第三板体13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二块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拼合,第三板体13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拼合。
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浇筑承台垫层;
承台放样,确定承台边线,根据承台边线确定板体安装位置;
将前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先吊运第一块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板体的上凹榫槽口14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15按顺序依次拼接,待板体拼装后,固定板体上凹榫槽口14与相邻板体下凹榫槽口15的拼接口;
再吊运第三块板体,用第三块板体与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用第三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二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
依次对后续的板体进行拼装,并使各板体首尾相接拼合,最后一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
最后,对安装固定完毕的板体进行轴线定位及标高复核;复核后对板体外侧进行回填处理,待回填压实后再进行承台浇筑。
其中,当承台为三角形时,包括预制承台模板、定位钢条,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14,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15,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14,第三板体13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15;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上设有安装孔,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上的安装孔相对应联通;
将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依次拼接;
步骤如下:
先吊运第一板体11并竖立,再吊运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第二板体12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固定所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拼接口;
接着再吊运第三板体13,使第三板体13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二板体12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同时,第三板体13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第三板体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拼接后,从第三板体13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固定第三板体13与第二板体12之间、第三板体13与第一板体11之间的拼接口;
当承台为方形时,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11、两块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
将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11、第一块第二板体12、第二块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依次拼接;
步骤如下:
先吊运第一板体11并竖立,再吊运第一块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第一块第二板体12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固定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拼接口;
其次,吊运第二块第二板体12,使第二块第二板体12第一端面的第凹凸口与第一块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两块第二板体12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固定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拼接口;
最后,再吊运第三板体13,使第三板体13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二块第二板体12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同时,第三板体13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15与第一板体11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14拼接,待第三板体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第二块第二板体12拼接后,从第三板体13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固定第三板体13与第二块第二板体12之间、第三板体13与第一板体11之间的拼接口。
本实施例的优点:
1、在建筑工程基础承台模板施工中,采用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而且在实际施工中可马上回填外侧土,解决了砖胎模需达到强度才能回填的问题;
预制承台模板代替砖胎膜,还能省去侧壁抹灰工作,保证了承台侧壁的质量,避免了模板垮塌的发生;
特别对工期紧、基础土质差的基础中,能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降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板体的两端分别设上凹榫槽口14或下凹榫槽口15,上凹榫槽口14与下凹榫槽口15相匹配企合,采用板体与相邻板体相企合搭接拼装方法,提高了模板的拼装效率,减少了施工人员,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2、上凹榫槽口14、下凹榫槽口15分别采用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形式的企形口,通过下凹榫槽口15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上凹榫槽口14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企合搭接连接,提高了模板的拼装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基础施工工期。
3、在上凹榫槽口14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6,在下凹榫槽口15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7,第一安装孔16与第二安装孔17相匹配对应,且第一安装孔16与第二安装孔17相联通,待板体沿承台周边边线按顺序吊运拼装放置准确后,用定位钢条穿过第一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7,使定位钢条穿透两块板体的第一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7,确保板体连接稳定。
4、板体上设有吊装孔18,方便板体的吊运安装,吊装孔18设在板体的侧面上,吊装孔18呈圆形,圆形的吊装孔18,方便吊绳穿插绑扎,吊装方便。
5、吊装孔18为两个,有利板体吊装时,板体平衡稳定,两个吊装孔18分布于板体侧面的上方,方便吊绳穿插绑扎,使板体吊装、拼装更为安全、方便。
6、当施工基础承台为三角形时,承台具有三个侧面,因此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都为上凹榫槽口14,第一板体11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上方,保证了第一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上,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15,方便与第一板体11上凹榫槽口14的企合连接,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14,使半边通槽口在所在端面的上方,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第三板体13的拼装连接;
第三板体13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15,第三板体13两端的下凹榫槽口15分别与两端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企合连接,第三板体13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下方,保证了第三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下,方便第三板体13与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7、当施工基础承台为方形时,承台具有四个侧面,因此多个头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包括第一板体11、两块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都为上凹榫槽口14,第一板体11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上方,保证了第一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上,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第一块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15,方便与第一板体11上凹榫槽口14的企合连接,第一块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14,使半边通槽口在所在端面的上方,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第二板体12的拼装连接;
第二块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15,方便与上一块第二板体12上凹榫槽口14的企合连接,第二块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14,使半边通槽口在所在端面的上方,方便下一块相邻板体第三板体13的拼装连接;
第三板体13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15,第三板体13两端的下凹榫槽口15分别与其两端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14相匹配企合连接,第三板体13的半边通槽口都在所在端面的下方,保证了第三块安装板体的两个凹口的方向均朝下,方便第三板体13与相邻板体的拼装连接。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两端为第一端部、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上凹榫槽口或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与下凹榫槽口相匹配;
当所述板体的第一端部与相邻板体的第二端部相配合连接时,所述板体第一端部端面上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第二端部端面上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下方,半边通槽口在上方,所述下凹榫槽口包括半边凸出部、半边通槽口,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在上方,半边通槽口在下方,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插入相邻板体的上凹榫槽口的半边通槽口相匹配拼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凹榫槽口的半边凸出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竖直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联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设在所述板体的侧面上,所述吊装孔呈圆形,所述吊装孔的直径为45~60mm。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分布于所述板体侧面的上方,所述吊装孔中心到所在侧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为180~220mm。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并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
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
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第一块所述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所述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相匹配拼合。
8.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浇筑承台垫层;
承台放样,确定承台边线,根据承台边线确定板体安装位置;
将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先吊运第一块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板体的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的下凹榫槽口按顺序依次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所述板体上凹榫槽口与相邻板体下凹榫槽口的拼接口;
再吊运第三块板体,用第三块板体与第二块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用第三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
依次对后续的板体进行拼装,并使各板体首尾相接拼合,最后一块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块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板体拼装后,固定好拼接口;
最后,对安装固定完毕的板体进行轴线定位及标高复核;复核后对板体外侧进行回填处理,待回填压实后再进行承台浇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预制承台模板、定位钢条,当承台为三角形时,所述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为下凹榫槽口,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为上凹榫槽口,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分别为下凹榫槽口;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上设有安装孔,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上的安装孔相对应联通;
将所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所述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依次拼接;
步骤如下:
先吊运第一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第二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接着再吊运第三板体,使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同时,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第三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拼接后,从第三板体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承台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承台为方形时,所述预制承台模板包括第一板体、两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
将所述预制承台模板沿承台周边边线吊运拼装,所述预制承台模板的拼装顺序按照第一板体、第一块第二板体、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依次拼接;
步骤如下:
先吊运第一板体并竖立,再吊运第一块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进行搭接拼装,其拼装方式是:所述第一块第二板体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其次,吊运第二块第二板体,使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一端面的第凹凸口与第一块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两块第二板体拼接后,从安装孔中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最后,再吊运第三板体,使第三板体第一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二块第二板体第二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同时,第三板体第二端面的下凹榫槽口与第一板体第一端面的上凹榫槽口拼接,待第三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块第二板体拼接后,从第三板体的两端安装孔中分别插入定位钢条,定位钢条穿透所述上凹榫槽口、下凹榫槽口,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块第二板体之间、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拼接口。
CN201710666399.0A 2017-08-07 2017-08-07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074435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6399.0A CN107443550A (zh) 2017-08-07 2017-08-07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6399.0A CN107443550A (zh) 2017-08-07 2017-08-07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3550A true CN107443550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9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6399.0A Pending CN107443550A (zh) 2017-08-07 2017-08-07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4355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0289A (zh) * 2018-06-29 2018-12-04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胎膜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04962A (zh) * 2019-04-12 2019-07-12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集水井胎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35645A (zh) * 2021-06-10 2021-08-10 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塔吊基础预留插筋装配式胎模施工方法
CN113802589A (zh) * 2021-09-29 2021-12-17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承台板胎膜施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21050U1 (de) * 2000-12-12 2001-03-29 Lendle Paul G Bauplatten und -Formteile mit besonderer Verbindungstechnik
CN105970995A (zh) * 2016-05-25 2016-09-28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台胎模
CN207348081U (zh) * 2017-08-07 2018-05-11 佛山市万科置业有限公司 预制承台模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21050U1 (de) * 2000-12-12 2001-03-29 Lendle Paul G Bauplatten und -Formteile mit besonderer Verbindungstechnik
CN105970995A (zh) * 2016-05-25 2016-09-28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台胎模
CN207348081U (zh) * 2017-08-07 2018-05-11 佛山市万科置业有限公司 预制承台模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0289A (zh) * 2018-06-29 2018-12-04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胎膜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04962A (zh) * 2019-04-12 2019-07-12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集水井胎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35645A (zh) * 2021-06-10 2021-08-10 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塔吊基础预留插筋装配式胎模施工方法
CN113235645B (zh) * 2021-06-10 2022-07-12 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塔吊基础预留插筋装配式胎模施工方法
CN113802589A (zh) * 2021-09-29 2021-12-17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承台板胎膜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4422B (zh) 一种可装配埋入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7443550A (zh)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CN105696622B (zh) 一种预制式城市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2653945A (zh) 基础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94587A (zh) 预制楼梯连接方法
CN109914644A (zh) 一种装配式保温砌体墙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52036A (zh)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96783U (zh) 组装式预制环网柜基础
CN203334270U (zh) 一种可装配埋入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
CN111980050A (zh) 一种小型基础承台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65668B (zh) 一种建筑施工方法
CN109267749B (zh) 一种应用于厚淤泥层的混凝土预制模板施工工艺
CN110886311A (zh) 一种大体量装配式地胎模
CN203530958U (zh) 一种薄壁预制叠合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CN205024719U (zh) 桩基础与地下连续墙一体化的逆作法施工竖向支撑体系
CN205399397U (zh) 一种用于逆作法的变截面墙式竖向支承结构
CN207348081U (zh) 预制承台模板
CN107882050A (zh) 承台模及承台模的侧板的制造方法
CN115324104B (zh) 永临结合的装配式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CN207672609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兼做主体的综合管廊
CN106193120A (zh) 地下室悬挑底板逆作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288153A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107761759A (zh) 一种l型混凝土挡墙
CN203034790U (zh) 地下室用基础预制砼模板
CN109653193B (zh) 逆作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