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5681B -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5681B
CN107435681B CN201610361504.5A CN201610361504A CN107435681B CN 107435681 B CN107435681 B CN 107435681B CN 201610361504 A CN201610361504 A CN 201610361504A CN 107435681 B CN107435681 B CN 107435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ction
extension arm
pivo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15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5681A (zh
Inventor
黄子久
张瑞祺
李坤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615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35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35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5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枢轴装置包括枢轴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第二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共同形成第一连接件,第三段连接枢轴件。第一段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弯折板,第一弯折板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弯折板夹有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凸座与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的一端连接枢轴件而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其中第一凸座连接第一固定板。利用本发明的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解决了电子装置与枢轴装置的机械强度不足而易损坏、变形或弯曲的问题。

Description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枢轴,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装置中,有些电子装置,特别是携带型电子装置,会具有枢轴装置与两个彼此枢接的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而第一主体是通过枢轴装置而枢接至第二主体。以笔记型电脑为例,第一主体可包括显示模块,第二主体则可包括键盘、电脑零组件与电池。枢轴装置则具有枢轴与两支架,至少其中一个支架会枢接至枢轴,且两支架分别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通过此两支架与枢轴,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以枢轴为轴心而具有彼此相对旋转的能力。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相对枢转至闭合状态,或者也可相对枢转而开启至特定角度。例如,当第二主体摆放于一承载面上时,第一主体可相对于第二主体而开启至特定角度,在此状态下,键盘会平行于承载面以便于使用者操作,而显示模块的萤幕则会面向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观看。所述携带型电子装置会使用在各式各样的环境中,尽管携带型电子装置大部分会在一般状况下使用,但也有可能在更严苛的状况下使用。例如,在军事用途上,使用者可能会以较大的力道、较快的速度与较频繁的次数开启与关闭电子装置,也即,两主体彼此相对枢转的次数较多,且两主体与枢轴装置所承受的扭力也较大。
不同的使用状况会影响电子装置及其枢轴装置的寿命,而现有的电子装置及枢轴装置,其机械强度并不足以应付严苛的使用状况,因此容易因频繁的使用次数和过大的扭力而造成损坏。并且,采用大尺寸萤幕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其相对于小尺寸萤幕的电子装置而言,设有大尺寸萤幕的电子装置的主体较高(即主体垂直于枢轴装置的轴向的一边较长),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扳动主体时,由于力臂较长,相应地施加于枢轴装置上的力矩会较大,且主体所承受的弯矩也较大,如此一来,枢轴装置和主体会承受较大的应力而容易变形或弯曲(Bending)。除此之外,现有电子装置若意外摔落或碰撞时,枢轴装置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处也容易断裂或脱离。再者,当主体厚度与枢轴装置的支架厚度差距过大时,由于支架仅倚赖本身相对较薄的结构来承受相对较大的力矩,使得支架与主体的连接处容易受损。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以解决电子装置与枢轴装置的机械强度不足而易损坏、变形或弯曲的问题,以及当电子装置摔落或碰撞时,枢轴装置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处易断裂或脱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枢轴装置包括枢轴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第二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共同形成第一连接件,第三段连接枢轴件。第一段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弯折板,第一弯折板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弯折板夹有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凸座与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的一端连接枢轴件而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其中第一凸座连接第一固定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弯折板。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而另一端连接第三段,第二弯折板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弯折板夹有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为9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板与第二弯折板夹有第三角度,第三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9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板连接第二弯折板,且第一弯折板与第二弯折板的连接处形成凹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凸座与第二延伸臂,第二延伸臂的一端连接枢轴件而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第二凸座连接第二固定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第一凸座于第一固定板的相异侧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延伸臂与第二凸座于第二固定板的相异侧垂直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臂组合并固定于第二延伸臂。或者,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为一体成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件包括轴体与延伸板。延伸板连接轴体的一端且沿轴体的轴向延伸,第三段与延伸板彼此固定,且第一延伸臂可枢转地连接轴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垂直连接第一固定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枢轴装置、若干连接单元、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在枢轴装置中,第一连接板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孔,第一凸座包括第一锁合孔,第一锁合孔凹设于第一凸座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第一主体包括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其中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过该些第一连接孔之一并连接第一板件,且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过该些第一连接孔之一并连接第二板件。第二主体包括第三板件与第四板件,其中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过第一固定孔并连接第三板件,且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设于第一锁合孔并连接第四板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彼此对接,且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并且,第三板件的一侧连接第四板件而第三板件的相对另一侧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凸座穿过第三板件且位于第三板件与第四板件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边与第二边彼此垂直,第一边平行第一段,第二边平行轴体,第一段的长度为第一边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枢轴装置与电子装置的机械强度得以提高,且枢轴装置、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也更加坚固。因此,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足以应付更严苛的使用状况而不易损坏。并且,即使电子装置采用大尺寸萤幕,枢轴装置和主体仍足以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易变形或弯曲。除此之外,当电子装置摔落或碰撞,枢轴装置、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也不易断裂或脱离。再者,通过固定板的凸座,枢轴装置可负荷更大的力矩,使得第二主体与枢轴装置的连接处更为稳固。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暸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枢轴装置于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枢轴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枢轴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枢轴装置在4-4线段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枢轴装置在5-5线段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电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枢轴装置100于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枢轴装置100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枢轴装置100可枢接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但不限于此)中的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可见图6所示)。枢轴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10、第二连接件120与枢轴件130。第一连接件110与枢轴件130彼此固定,第一连接件110包括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其中第二段112位于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之间,且第二段112的相异侧分别连接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第三段113连接枢轴件130。
请参照图3,图3为图1的枢轴装置100的主视图。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形成大体上为L字形的结构,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彼此垂直,第二段112则设于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之间的转角处,作为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之间的过渡结构。具体而言,第二段112相对于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皆为倾斜(非垂直),也就是说,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之间的转角处的夹角大于90度,而第三段113与第二段112之间的转角处的夹角也大于90度。假设,第二段112不存在且第一段111垂直连接第三段113,则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之间的转角处的夹角为90度。此时,当施加应力于第一段111时,应力会通过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而传递至枢轴件130,并在第一段111与第三段113的转角处发生应力集中现象,而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转角处的材料疲劳或断裂。本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当施加应力于第一段111时,应力会通过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而传递至枢轴件130,第二段112可分散应力以避免或减少转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借此提高整体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段111包括第一连接板1111与第一弯折板1112,第一弯折板1112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板1111。第二段112包括第二连接板1121与第二弯折板1122,第二弯折板1122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板1121。第三段113包括第三连接板1131。第二连接板112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1111,而第二连接板112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板1131。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之中仅有第一段111具有弯折板;或者,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皆具有弯折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板1112连接第二弯折板1122;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板1112也可不连接第二弯折板1122,也即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之间是断开的。
请参照图4与图5,图4为图3的枢轴装置100在4-4线段处的剖视图,图5为图3的枢轴装置100在5-5线段处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板1111与第一弯折板1112夹有第一角度θ1,第一角度θ1为90度;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θ1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板1121与第二弯折板1122夹有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为90度;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角度θ2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可增加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的机械强度。换言之,具有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的第一连接件110可负荷的最大弯矩会大于不具有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的第一连接件110可负荷的最大弯矩。所述可负荷的定义是以第一连接件110不会产生弯曲(Bending)或塑性变形为前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11在加工之前为平板件,其以折弯方式加工而形成具有夹角的两板件(即第一连接板1111与第一弯折板1112),第二段112的加工也如同第一段111。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第二连接板1111、1121与第一、第二弯折板1112、1122也可通过螺锁或焊接等方式使彼此连接;或者,第一、第二连接板1111、1121与第一、第二弯折板1112、1122可通过金属射出成型等一体成形的方式制作。
如图1与图5所示,在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是以前述折弯方式加工成形的状况下,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的连接处会形成凹部114,这是因为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在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111与第二连接板1121折弯时,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之间的连接处会发生材料挤压的情况,因此,在加工之前,预先在原金属件切割出一段切口,而加工之后,此段切口即自然形成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之间的凹部114。换言之,凹部114的设计有助于第一连接件110的制作程序。在不同实施例中,凹部114也可以为断开口,也就是说,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之间是断开而彼此不连接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弯折板1112与第二弯折板1122夹有第三角度θ3,第三角度θ3小于180度且大于90度;较佳地,第三角度θ3的范围在110度至130度之间,如此可避免或降低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枢轴件130包括轴体131与延伸板132。延伸板132固设轴体131的一端,且延伸板132沿轴体131的轴向延伸,第三段113的第三连接板1131与延伸板132彼此固定,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110与轴体131会连动旋转。第三连接板1131与延伸板13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螺锁、铆接或焊接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120包括第一固定板121、第一凸座123与第一延伸臂125,第一延伸臂125的一端连接枢轴件130而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121,并且第一延伸臂125是可枢转地连接轴体131。第一凸座123连接第一固定板121,且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一凸座123是于第一固定板121的相异侧垂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凸座123与第一延伸臂125自第一固定板121的相异侧分别朝反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连接件12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122、第二凸座124与第二延伸臂126,第二延伸臂126的一端连接枢轴件130而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122,并且第二延伸臂126是可枢转地连接轴体131。第二凸座124连接第二固定板122,且第二延伸臂126与第二凸座124是于第二固定板122的相异侧垂直设置,即第二凸座124与第二延伸臂126自第二固定板122的相异侧分别朝反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臂125是由第一固定板121的一侧折弯而形成,而第二延伸臂126是由第二固定板122的一侧折弯而形成。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延伸臂125、126也可通过螺锁或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第二固定板121、122;或者,第一、第二延伸臂125、126与第一、第二固定板121、122可通过金属射出成型等一体成形的方式制作。此外,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相邻,且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彼此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臂125是组合并固定于第二延伸臂126,例如,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是通过铆钉而彼此组合固定。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也可以是一体成形,并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固定板121、122。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可以分散应力,使应力可进一步分散到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如此一来,第二连接件120可负荷较大的应力而不会产生塑性变形或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位在同一平面上;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装置中的结构与元件配置,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也可设置于不同的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120还包括弯折臂127。弯折臂127的一端固定至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而弯折臂127的另一端枢接于轴体131。弯折臂127可分散第一延伸臂125与第二延伸臂126所传递的应力,使第二连接件120相对于轴体131枢转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凸座123铆接于第一固定板121,而第二凸座124铆接于第二固定板122。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凸座123、124也可通过螺锁或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第二固定板121、122;或者,第一、第二凸座123、124与第一、第二固定板121、122可通过金属射出成型等一体成形的方式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120还包括第三固定板128,第三固定板128垂直连接第一固定板121,第三固定板128包括第三固定孔1281,且第三固定板128与第一凸座123位在第一固定板121的同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固定板121还包括肋部1212,而第二固定板122还包括穿孔1222。肋部1212于第一固定板121的一侧呈凹陷状而于第一固定板121的相对另一侧呈凸出状,肋部1212为长圆形凹槽,其可增加第一固定板121的机械强度,使第一固定板121不易弯曲或变形。穿孔1222贯通第二固定板122且穿孔1222为长圆形,穿孔1222可让电子装置中的导线穿过或避开电子装置中的元件。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21可不包括肋部1212,或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分别包括肋部1212。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122可不包括穿孔1222,或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分别包括穿孔1222。
在本实施例中,枢轴装置100采用不锈钢材料,因此枢轴装置100的降伏强度大约在319MPa至355MPa之间。而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塑胶材料,其降伏强度大约只有55MPa。相较于现有技术,枢轴装置100具有更好的降伏强度,其可负荷更大的应力而不会产生塑性变形或损坏。在不同实施例中,枢轴装置100还可进行热处理,经过热处理后,枢轴装置100的降伏强度会大于355MPa。
请参照图6与图7,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电子装置10的爆炸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为笔记型电脑,但不限于此。电子装置10包括枢轴装置100、若干连接单元(图未示)、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其中第一主体210还可包括显示模块,第二主体220还可包括键盘、电脑零组件与电池。枢轴装置100位于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第一主体210通过枢轴装置100枢接第二主体220,枢轴装置100则通过该些连接单元分别连接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所述连接单元可为螺丝,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枢轴装置100有两个,且此两枢轴装置100彼此间隔且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枢轴装置100的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连接板1111包括第一连接孔1113,第二连接板1121包括第二连接孔1123,而第三连接板1131包括第三连接孔1132。第一连接孔1113与第三连接孔1132分别有两个,而第二连接孔1123有一个,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11、第二连接板1121与第三连接板1131的其中一个或两个也可不具有连接孔。在本实施例中,枢轴装置100的第二连接件120的第一固定板121包括第一固定孔1211,第一凸座123包括第一锁合孔1231,第二固定板122包括第二固定孔1221,而第二凸座124包括第二锁合孔1241。第一固定孔1211与第二固定孔1221分别为若干个,但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第一锁合孔1231凹设于第一凸座123并远离第一固定板121的一端,而第二锁合孔1241凹设于第二凸座124并远离第二固定板122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7所示,第一主体210包括第一板件211与第二板件212,且第一板件211与第二板件212彼此盖合;第二主体220包括第三板件221与第四板件222,且第三板件221与第四板件222彼此盖合。
请见图7,第一连接件110枢设于第一板件211与第二板件212之间。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会穿过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1113并连接第一板件211,且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会穿过另一个第一连接孔1113并连接第二板件212。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段111被螺丝锁固于第一板件211与第二板件212上。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会穿过第二连接孔1123并连接第二板件212,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会穿过其中一个第三连接孔1132并连接第一板件211,且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会穿过另一个第三连接孔1132并连接第二板件212。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二段112被螺丝锁固于第二板件212上,而第三段113则被螺丝锁固于第一板件211与第二板件212上。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可分别依据电子装置10的结构或其他考量而锁固于第一板件211或第二板件212上,并不以前述连接态样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7所示,第三板件221的一侧连接第四板件222,而第三板件221的相对另一侧连接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并非位于第三板件221与第四板件222之间,而是位于第三板件221远离第四板件222的一侧。第一固定板121的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固定板122的第二凸座124穿过第三板件221而位于第三板件221与第四板件222之间。连接单元会穿过如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孔1211与第二固定孔1221并连接第三板件221。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三板件221上。除此之外,连接单元还会穿设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锁合孔1231与第二锁合孔1241并连接第四板件222。也就是说,螺丝可穿过第四板件222上的对应穿孔(未标示)并锁入第一锁合孔1231与第二锁合孔1241,使得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可以与第四板件222彼此锁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的第三固定板128也穿过第三板件221且位于第三板件221与第四板件222之间,且螺丝可穿入第三固定孔1281并锁固于第四板件222上。
由于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是位于第三板件221与第四板件222之间,且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相当于使第二连接件120的整体结构厚度加厚,因此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可加强第二连接件12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结构更加稳固。如图3与图6所示,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具有第一厚度W1,而第二主体220具有第二厚度W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厚度W1大于第二厚度W2的的三分之一;且较佳地,第一厚度W1大于第二厚度W2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120的整体结构厚度至少会大于第二主体220的三分之一。如此一来,第二连接件120并不只依靠厚度相对较薄的第一固定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来承受应力,还可通过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承受更大的应力。更甚者,由于第一凸座123与第二凸座124具有相对较厚的厚度,因此如图2所示的第一锁合孔1231与第二锁合孔1241可相应地具有较深的深度(也即,可设置较长的内螺纹),使得连接第四板件222与第一、第二凸座123、124的螺丝也可相应地具有较长的长度(也即,可设置较长的外螺纹),借此可强化螺丝与第一、第二锁合孔1231、1241的连接关系。换言之,第二主体220与第二连接件120之间的连接结构会更加稳固,且其连接处(如第四板件222与第一、第二凸座123、124之间通过螺丝相连的连接处)更不易断裂或脱离。除此之外,如图2与图3所示的第三固定板128与第四板件222彼此相连,也有助于增加枢轴装置10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主体210可定义有互相垂直的第一边2101与第二边2102,第一边2101垂直于枢轴装置100的轴体131的轴向,第二边2102则平行于轴体131的轴向。如图3、图6与图7所示,枢轴装置100的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段111平行于第一边2101。具体来说,第一段111是自第二段112朝垂直于轴体131的轴向的方向延伸,第一段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边2101,且第一段111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L1,而第一边2101则具有第二长度L2,其中,第一长度L1为第二长度L2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此外,以第一连接件110的整体而言,其在平行于第一边2101的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L3,较佳地,第三长度L3为第二长度L2的三分之一。通过上述结构,枢轴装置100的第一连接件110的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可提高第一连接件110与第一主体210的机械强度。在第一主体210设有大尺寸萤幕(例如15吋以上的萤幕)的情况下,第一边2101的第二长度L2会相对较长,因而当使用者扳动第一主体210时,第一主体210所承受的弯矩也会较大。第一连接件110有助于增加枢轴装置100可负荷的扭力值,同时也使第一主体210可负荷更大的弯矩而不易弯曲或变形。如此一来,电子装置10可应付各种严苛的使用状况而不易损坏。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枢轴装置,适于锁固若干连接单元以固定一第二板件及一第三板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枢轴件;
一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第三段,该第二段位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三段之间,该第一段、该第二段与该第三段共同形成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三段连接该枢轴件,该第一段包括一第一连接板与一第一弯折板,该第一弯折板的一侧连接该第一连接板且该第一连接板与该第一弯折板夹有一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以及
一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一固定板、一第一凸座与一第一延伸臂,该第一延伸臂的一端连接该枢轴件而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固定板,其中该第一凸座连接该第一固定板,该第一连接板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该第一固定板包括一第一固定孔,该些连接单元之一先穿过该第二板件再锁固于该些第一连接孔之一的内螺纹,该些连接单元之一先穿过该第三板件再锁固于该第一固定孔的内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段包括一第二连接板与一第二弯折板,该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该第一连接板而另一端连接该第三段,该第二弯折板的一侧连接该第二连接板且该第二连接板与该第二弯折板夹有一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度与该第二角度为90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折板与该第二弯折板夹有一第三角度,该第三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9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折板连接该第二弯折板,且该第一弯折板与该第二弯折板的连接处形成一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一第二固定板、一第二凸座与一第二延伸臂,该第二延伸臂的一端连接该枢轴件而其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固定板,该第二凸座连接该第二固定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一凸座于该第一固定板的相异侧垂直设置;该第二延伸臂与该第二凸座于该第二固定板的相异侧垂直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组合并固定于该第二延伸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为一体成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轴件包括一轴体与一延伸板,该延伸板连接该轴体的一端且沿该轴体的轴向延伸,该第三段与该延伸板彼此固定,且该第一延伸臂可枢转地连接该轴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一第三固定板,该第三固定板垂直连接该第一固定板。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板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孔,该第一固定板包括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凸座包括一第一锁合孔,该第一锁合孔凹设于该第一凸座远离该第一固定板的一端;
若干连接单元;
一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板件与一第二板件,其中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过该些第一连接孔之一并连接该第一板件,且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过该些第一连接孔之一并连接该第二板件且先穿过该第二板件再锁固于该些第一连接孔之一的内螺纹;以及
一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三板件与一第四板件,其中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过该第一固定孔并连接该第三板件且先穿过该第三板件再锁固于该第一固定孔的内螺纹,且该些连接单元之一穿设于该第一锁合孔并连接该第四板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彼此对接,且该第一连接件位于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之间;该第三板件的一侧连接该第四板件而该第三板件的相对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固定板,该第一凸座穿过该第三板件且位于该第三板件与该第四板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彼此垂直,该第一边平行该第一段,该第二边平行该轴体,该第一段的长度为该第一边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段包括一第二连接板与一第二弯折板,该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该第一连接板而另一端连接该第三段,该第二弯折板的一侧连接该第二连接板且该第二连接板与该第二弯折板夹有一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小于180度且大于0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一第二固定板、一第二凸座与一第二延伸臂,该第二延伸臂的一端连接该枢轴件而其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固定板,该第二凸座连接该第二固定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一凸座于该第一固定板的相异侧垂直设置;该第二延伸臂与该第二凸座于该第二固定板的相异侧垂直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组合并固定于该第二延伸臂。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为一体成形。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三固定板,该第三固定板垂直连接该第一固定板。
CN201610361504.5A 2016-05-27 2016-05-27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107435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1504.5A CN107435681B (zh) 2016-05-27 2016-05-27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1504.5A CN107435681B (zh) 2016-05-27 2016-05-27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681A CN107435681A (zh) 2017-12-05
CN107435681B true CN107435681B (zh) 2020-08-18

Family

ID=6045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1504.5A Active CN107435681B (zh) 2016-05-27 2016-05-27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56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393A (zh) * 2019-03-11 2020-09-2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连接座、阀、换热组件和焊接方法
CN114077283A (zh) * 2020-08-20 2022-02-22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枢转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1290U (en) * 2000-09-19 2002-03-21 Jen-Ya Wang Axle structure of notebook computer
CN1621999A (zh) * 2003-11-28 2005-06-01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可旋转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和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装置
TWM277243U (en) * 2005-05-30 2005-10-01 Inventec Corp Joint device of hinge
TW201021673A (en) * 2008-11-28 2010-06-01 Jarllytec Co Ltd Light-open and heavy-close rotation shaft structure and cam structure thereof
CN102235419A (zh) * 2010-04-26 2011-11-09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102829065A (zh) * 2011-06-16 2012-12-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8161Y (zh) * 2000-07-26 2001-07-04 比安达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可任意调整紧迫程度的枢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1290U (en) * 2000-09-19 2002-03-21 Jen-Ya Wang Axle structure of notebook computer
CN1621999A (zh) * 2003-11-28 2005-06-01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可旋转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和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装置
TWM277243U (en) * 2005-05-30 2005-10-01 Inventec Corp Joint device of hinge
TW201021673A (en) * 2008-11-28 2010-06-01 Jarllytec Co Ltd Light-open and heavy-close rotation shaft structure and cam structure thereof
CN102235419A (zh) * 2010-04-26 2011-11-09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102829065A (zh) * 2011-06-16 2012-12-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681A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84530A1 (en) Split barrel structure of hinge
US8132869B2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a computer case having the fastening device
US20190050028A1 (en) Hinge structur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hinge structure
CN107435681B (zh) 枢轴装置与具有此枢轴装置的电子装置
US8054642B2 (en)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 computer card
US8215967B2 (en) Connecting member
CN110125979A (zh) 线条体固定装置
US9976326B2 (e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562915B2 (en) Fastening mechanism
US7609529B2 (en)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US8514586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expansion card
US10273991B2 (en) Mounting clip and related methods
US8585425B2 (en) Fixing structure with interface card module and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US20080042332A1 (en) Flat displays
JP4838632B2 (ja) 屋根用雪止め具
US20080168622A1 (en) Hinge assembly
US20210405709A1 (en) Hinge assemblies with composite neck shafts
US8596971B2 (en) Fan module
KR102222684B1 (ko) 프로파일 연결브라켓 블록수단
CN111787716B (zh) 对接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8135022A1 (ja) 据付板
US20110074260A1 (en) Computer casing
US8677567B2 (en) Hinge and bracket for hinge
CN212773932U (zh) 冰箱
CN211223630U (zh) 一种连接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