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956A -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956A
CN107430956A CN201680020909.0A CN201680020909A CN107430956A CN 107430956 A CN107430956 A CN 107430956A CN 201680020909 A CN201680020909 A CN 201680020909A CN 107430956 A CN107430956 A CN 107430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cap
light
passing board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09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956B (zh
Inventor
木村圭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71Housings; Attachments or accessories for pho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2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包括: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该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在本体壳体(31)与透光板(81)的两侧缘之间进行密封;第一密封件(72),该第一密封件(72)在帽件(41)与透光板(81)的侧缘之间以及帽件(41)与透光板(81)的端部之间进行密封,并且该第一密封件(72)连接于所述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和第二密封件(78),该第二密封件(78)分别与第一密封件(72)一体地成型,并且该第二密封件(78)在帽件(41)与本体壳体(31)之间进行密封。

Description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光电元件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统地,公知一种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在该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用于形成光轴的光电元件在细长外壳中布置成一排(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里,其中光电元件为发光元件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用作发光器,并且其中光电元件为光接收元件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用作光接收器。
专利文献1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外壳具有其中前表面和两端表面开口的框体以及闭合该框体的两端表面的帽件。然后,光能够透过的透光板设置于框体的前开口,以闭合该前开口。而且,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可能在粉尘和液体飞散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因此,插置了密封部(弹性部件),以密封框体与透光板之间的间隙。更具体地,线状的密封部放置成环状,从而跨越沿着框体的开口的侧缘部形成的支撑件和形成为与该支撑件连通的帽件的连通部。在线状的密封部形成为环状的情况下,端部通过,例如粘合剂粘合在一起,或者,在端部互相重叠的状态下,支撑件与透光板、或连通部与透光板互相加压粘结,从而形成密封。而且,为了密封框体与帽件之间的间隙,插置了密封部(密封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B2-514182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各种密封部插置在框体与帽件之间,透光板与帽件之间,以及透光板与框体之间。这里,考虑的是,为了在密封框体与帽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与环状地放置成跨越帽件和框体的密封部之间进行密封,将这些密封部粘附或加压粘结在一起。然而,在帽件与框体之间的密封部将要连接于环状地放置成跨越帽件和框体这样的密封部的情况下,必须在总共四个位置处进行连接。具体地,帽件与框体之间的密封部连接于在框体的一端部处跨越帽件的部分的两个位置,并且帽件与框体之间的密封部连接于在框体的另一端部的两个位置处跨越帽件的部分的两个位置。而且,在环状地放置成跨越帽件和框体的密封部中,最初为线状形状的密封部的端部互相连接。即,在传统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当在密封框体与帽件之间的间隙的这样的密封部与环状地放置成跨越帽件和框体的这样的密封部之间进行密封时,必须在总共五个位置处进行连接。
已经进行了本发明以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密封部互相连接的位置的数量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该问题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包括:本体壳体,该本体壳体在前表面和两端部中具有开口;一对帽件,该一对帽件分别闭合所述本体壳体的所述两端部的开口;透光板,该透光板闭合所述本体壳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开口,其中,光电元件的光能够透过该透光板,并且该透光板设置为跨越所述本体壳体和所述一对帽件;并且该传感器具有:一对第一密封部,该一对第一密封部在所述本体壳体与所述透光板的两侧缘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该第二密封部在所述帽件与所述透光板的侧缘之间以及所述帽件与所述透光板的端部之间进行密封,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该第三密封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一体地成型,并且该第三密封部在所述帽件与所述本体壳体之间进行密封。
根据该构造,第二密封部与第三密封部互相一体地成型,并且因此,不要求通过粘合或加压粘结将第二密封部与第三密封部互相连接。即,密封部中的连接部仅形成于一对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即,在第二密封部分别连接于一对第一密封部的两端部的情况下,在四个位置处进行连接,并且因此,能够减少连接部的数量。
在以上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优选地,各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一对侧部,该一对侧部对应在所述透光板的两侧缘与所述帽件之间;端部连续部,该端部连续部在所述侧部的一端部中使得所述侧部连续,并且该端部连续部对应在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端部侧与所述帽件之间;和梁部,该梁部在与所述端部连续部分离的位置处将所述侧部互相连接。
根据该构造,设置将第二密封部的侧部相连接的梁部能够防止侧部向内掉落。
在以上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优选地,各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一对侧部,该一对侧部对应在所述透光板的所述两侧缘与所述帽件之间;一对连接部,该一对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密封部;和曲柄部,该曲柄部设置在所述侧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该曲柄部使得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一对侧部向外分离。
根据该构造,第二密封部在侧部与连接部之间具有曲柄部,该曲柄部使得连接部相对于一对侧部向外分离,并且因此,能够通过曲柄部使连接部向外分离,使得相比于连接部能够将第一密封部放置于更内侧。在该构造中,容易进行将密封部设置在本体壳体中的工作。而且,例如,能够将第二密封部的侧部和第一密封部放置在大致同一直线上,并且因此,能够防止将放置在内侧的第一密封部置于光电元件的光轴上。
在以上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多边形形状。
根据该构造,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多边形形状。因此,当进行密封部的对接时,通过平面进行对接。因此,与点接触相比,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结果,能够提高密封性。
在以上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第一对接面,当所述第一密封部将要夹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本体壳体之间时,该第一对接面对接所述透光板,并且该第一对接面具有平面状;和第二对接面,该第二对接面对接所述本体壳体,并且该第二对接面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一对接面宽的形状。
根据该构造,各第一密封部形成为使得第二对接面具有比第一对接面宽的形状。因此,在组装过程中,当力从前表面侧(透光板侧)施加于(压缩)第一密封部时,因为第二对接面具有较宽的形状,所以能够将第一密封部稳定地保持于本体壳体。同样在压缩第一密封部的情况下,力在扭转方向上作用于第一密封部的第一对接面侧,第二对接面得以稳定,并且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密封部扭曲。
在以上多光轴光电传感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面是锥状面。
根据该构造,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面是锥状面,并且因此,能够在将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面形成为锥状面(倾斜面)的同时进行连接。因此,难以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间隙,并且能够提高防水性。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能够减少密封部互相连接的位置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例中的光幕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光接收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光接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光接收器的密封件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光接收器的密封件露出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实施例中的本体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帽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在移除帽件侧密封件的状态下的实施例中的帽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中的帽件侧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例中的本体侧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光接收器的密封件露出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实施例中的光接收器的截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1 光幕
12 投光器(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13 光接收器(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14 投光元件(光电元件)
15 光接收元件(光电元件)
31 本体壳体3
1a、31b、41a 开口
41 帽件
61 本体侧密封件(第一密封部)
64 锥状面
71 帽件侧密封件(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
72 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部)
73 侧部
74 端部连续部
75 梁部
76 曲柄部
77 连接部
77a 锥状面
78 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部)
81 透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光幕11具有:投光器12,该投光器12是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一个实例;和光接收器13,该光接收器13与投光器12配对,并且同样地是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一个实例。在投光器12中,多个投光元件14布置成一排。相比之下,在光接收器13中,多个光接收元件15布置成一列。投光器12和光接收器13遍及预定的检测区域放置在互相对置的位置处,使得投光元件14与光接收元件15互相配对以形成光轴L。然后,投光器12和光接收器13在互相配对的投光元件14与光接收元件15之间的各个光轴L上进行光投射和接收操作,从而检测检测区域中的物体的存在/不存在。除了诸如光电元件是投光元件或光接收元件这样的部分构造的不同之外,投光器12和光接收器13具有大致等同的基本结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光接收器13示例性地描述为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一个实例。
如图2和3所示,光接收器13具有细长的元件块20、从外侧覆盖元件块20的细长的外壳30和设置成与光接收元件15(参见图1)相对应的透光板81。下面,将在如下假设的情况下进行描述:光轴L的方向(沿着光轴L延伸的方向)是前后方向,元件块20和外壳30的长度方向是上下方向,并且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是左右方向。
如图3所示,元件块20具有用作光电元件的多个光接收元件15(参见图1)和分别设置成与光接收元件15的前表面对应的多个(在图3中,15个)透镜21。除了上述部件之外,元件块20还具有控制电路板(未示出)等。
如图2和3所示,外壳30具有其中前表面和上下端开口的本体壳体31以及闭合本体壳体31的左右两端的开口31b的一对帽件41。
<本体壳体31>
如图3和6所示,本体壳体31具有后板32和分别从后板32的左右侧向前延伸的一对侧板33。各个侧板33在侧板的前端处具有第一延伸部34,该第一延伸部34从内表面朝着左右方向内侧(中央侧)延伸。第一延伸部34之间的间隙是在本体壳体31的前表面中的开口31a。
如图6所示,各个侧板33还在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4的后侧具有第二延伸部35,该第二延伸部35从内表面朝着左右方向内侧(中央侧)延伸。向前突出的凸起35a分别形成在第二延伸部35的末端部处。第二延伸部35的末端部形成为位于第一延伸部34的末端部的左右方向内侧。因此,第二延伸部35之间的间隙比开口31a窄。
如图6所示,各个侧板33还在相对于第二延伸部35的后侧具有第三延伸部36,该第三延伸部36从内表面朝着左右方向内侧(中央侧)延伸。因此,在本体壳体3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槽37形成于第二延伸部35与第三延伸部36之间。
<帽件41>
如图3、7和8所示,各个帽件41具有:后板42;分别从后板42的左右侧向前延伸的一对侧板43;和端板44,该端板44从后板42的上下方向的一侧向前延伸,并且将侧板43连接在一起。
如图7和8所示,各个侧板43在侧板的前端处具有第一延伸部45,该第一延伸部45从内表面朝着左右方向内侧(中央侧)延伸。第一延伸部45仅形成于上下方向上的本体壳体31(参见图3)侧。第一延伸部45之间的间隙对应于在帽件41的前表面中的开口41a。图7和8示出拆卸了用于部分地覆盖要连接于指示器、控制电路板等的电缆等的成型部件的状态。在装接了这些成型部件等的状态下(参见图2至5),帽件41的开口41a形成在上下方向上。
如图8所示,各个侧板43在相对于第一延伸部45的后侧具有第二延伸部46,该第二延伸部46从内表面朝着左右方向内侧(中央侧)延伸。第二延伸部46的末端部形成为位于第一延伸部45的末端部的左右方向内侧。因此,第二延伸部46之间的间隙比开口41a窄。
如图8所示,各个侧板43在相对于第二延伸部46的后侧具有第三延伸部47,该第三延伸部47从内表面朝着左右方向内侧(中央侧)延伸。因此,在帽件4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槽48形成于第二延伸部46与第三延伸部47之间。
在各个帽件41中,如图7和8所示,将要插入到本体壳体31的槽37内的两个定位凸起50形成于槽48的左右方向外侧,并且形成在与本体壳体31对置的表面49上。定位凸起50将要配合到本体壳体31的槽37内。即,当将帽件41装接于本体壳体31时,通过将定位凸起50配合到本体壳体31的槽37内而将帽件41相对于本体壳体31定位。
而且,如图8所示,利用从端板44的一侧朝着本体壳体31延伸的第四延伸部51使得帽件41的第二延伸部46互相连接,端板44的该一侧在帽件4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并且位于本体壳体31的相反侧。在与第二和第四延伸部46、5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前方向)上突出的凸起52形成于第二延伸部46和第四延伸部51的外缘部上。
<密封件61、71>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光接收器13中,如图3至5所示,本体壳体31与透光板81之间、帽件41与透光板81之间以及帽件41与本体壳体31之间的间隙由两种或总共四个密封件61、71密封。
<本体侧密封件61>
如图10和11所示,两个本体侧密封件61是细长的,并且形成为使得沿着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截取的截面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各个本体侧密封件61放置在本体壳体31的对应的第二延伸部35的前表面侧。此时,第二延伸部35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4向内突出,如上所述。密封件以与本体侧密封件61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程度或更长的程度从第一延伸部34延伸。因此,有助于本体侧密封件61的放置(设置)。
各个本体侧密封件61具有:放置面62,该放置面62将要放置在对应的第二延伸部35上;对接面63,该对接面63与放置面62大致平行,并且将要对接透光板81;和两个锥状面(倾斜面)64、65,该两个锥状面64、65在放置面62与对接面63之间的范围内从对接面63侧展开,并且形成为具有大致梯形形状。
用作第二对接面的放置面62形成为具有比用作第一对接面的对接面63宽的形状。
一个锥状面64是对接连接于将在稍后描述的帽件侧密封件71的连接面(结合面)。
另一个锥状面65由相对于对接面63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的两个锥状面65a、65b构成。靠近对接面63的锥状面65a相对于对接面63具有接近直角的倾斜角度,并且靠近放置面62的锥状面65b相对于对接面63具有接近钝角的倾斜角度。即,锥状面65a与锥状面65b的倾斜角度的不同使得进行组装工作的工人能够识别该形状与将要与帽件侧密封件71对接的锥状面64的形状是不同的。
此外,锥状面65b与放置面62之间的内角部65c形成为具有曲面。内角部65c构造为在左右方向上与第二延伸部35的凸起35a对接。这里,如上所述,本体侧密封件61的内角部65c具有曲面,并且因此,易于与凸起35a对接。
<帽件侧密封件71>
如图9所示,两个帽件侧密封件71中的每个帽件侧密封件均具有第一密封件72和第二密封件78。
第一密封件72是主要密封帽件41与透光板81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第一密封件72在帽件41与透光板81的两侧缘之间以及在帽件41与透光板81的端部之间进行密封,并且连接于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
各第一密封件72包括:一对侧部73,该一对侧部73对应在透光板81的两侧缘与帽件41之间;端部连续部74,该端部连续部74使侧部73在侧部73的一端部中互相连续,并且对应在透光板81的端部侧与帽件41之间;以及两个梁部75,该两个梁部75在与端部连续部74分离的位置处将侧部73互相连接。
第一密封件72具有:曲柄部76,该曲柄部76在侧部73的另一端端部中相对于侧部73在左右方向上向外伸展;和一对连接部77,该一对连接部77从曲柄部76延伸,并且将要连接于本体侧密封件61。第一密封件72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多边形形状(四边形形状)。各连接部77形成为使得其截面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位于左右方向内侧的锥状面(倾斜面)77a将要与上述本体侧密封件61的锥状面64对接(加压粘结到该锥状面64)。
各曲柄部76具有其中连接部77相对于侧部73在左右方向上以与本体侧密封件61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程度向外变宽的曲柄状。根据该构造,即使在侧部73和本体侧密封件61在同一直线上对齐的情况下,例如,曲柄部76也使得能够将连接部77放置在不与本体侧密封件61过度干涉的位置处。即,即使在本体侧密封件61放置在本体壳体31的第二延伸部35上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当第一密封件72(连接部77)与本体侧密封件61将要放置(设置)成互相对接时,本体侧密封件61与连接部77互相过度干涉,从而阻碍设置工作。
第二密封件78是密封帽件41与本体壳体31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并且与第一密封件72一体地形成。第二密封件78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多边形形状。
<透光板81>
如图3所示,多光轴光电传感器还具有闭合本体壳体31的前表面中的开口31a的透光板81。
如图3所示,透光板81形成为具有细长的平面形状。透光板81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间侧的中间透光部82和位于中间透光部82的两侧的端部透光部83,并且设置成跨越本体壳体31和帽件41。此外,对应于本体壳体31的中间透光部82的宽度形成为比对应于帽件41的端部透光部83大。
<按压部件91>
通过在将透光板81的中间透光部82放置在密封件61上的状态下将按压部件91插入到中间透光部82与本体壳体31的第一延伸部34之间,透光板81的中间透光部82夹在两个按压部件91与密封件61、71之间。
此时,中间透光部82随着按压部件91的插入而被向后按压,如图12所示,从而本体侧密封件61和帽件侧密封件71(连接部77)被压缩和连接(加压粘结)。
<帽件盖101>
如图3所示,在将透光板81的端部透光部83放置在密封件71上的状态下,通过将帽件盖101按压插入到帽件41内而固定透光板81的端部透光部83。具体地,按压插入帽件盖101从而覆盖帽件41的凸起52。根据该构造,端部透光部83夹在帽件盖101与密封件71之间。例如,帽件盖101由铝构成,并且刚性比透光板81高,并且还用于保护透光板81。
<保护盖111>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光接收器13中,如图2和3所示,可脱离保护盖111设置在透光板81的前表面上。
保护盖111形成为具有细长形状,并且具有平面状的本体部112以及以曲柄状方式从本体部112的两侧缘延伸的细长部113。细长部113构造为使得它们的末端部113a向左右方向两侧延伸,并且末端部113a在前后方向上与帽件盖101和按压部件91接合。保护盖111采用了所谓的卡扣固定,即盖通过使用自身的弹性变形以及帽件盖101和按压部件91的弹性变形而配合和固定于帽件盖101和按压部件91。根据该构造,不需要其它紧固部件等,并且能够容易地固定保护盖111。
接着,将描述如此构造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功能。作为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的实例的投光器12和光接收器13的功能基本互相相同,并且因此,在下面将示例性地描述光接收器13的功能。
在实施例的光接收器13中,本体壳体31与帽件41之间的间隙由帽件侧密封件71的第二密封件78密封。帽件侧密封件71还密封帽件41与透光板81之间的间隙。本体壳体31与透光板81之间的间隙由一对(两个)本体侧密封件61以及帽件侧密封件71的曲柄部76和连接部77密封。
这里,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在两端部处连接于帽件侧密封件71的连接部77。即,在该实施例中,密封件61、71的连接部的数量是四个。
接着,将描述该实施例的效果。
(1)用作第二密封部的第一密封件72和用作第三密封部的第二密封件78互相一体地成型,并且因此,不要求通过粘合或加压粘结将第一密封件72和第二密封件78互相连接。即,密封件中的连接部仅形成在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与第一密封件72之间。即,在第一密封件72(帽件侧密封件71)分别连接于一对本体侧密封件61的两端部的情况下,在四个位置处进行连接,并且因此,能够减少连接部的数量。
(2)光接收元件15(光电元件)也容纳在帽件41中。因此,在第一密封件72在帽件41与透光板81之间进行密封这样的构造中的上述密封件61、71的连接部的减少具有很大的意义。
(3)设置使第一密封件72的侧部73相连接的梁部75设置能够防止侧部73向内掉落。
(4)各第一密封件72在侧部73与连接部77之间具有使得连接部77相对于一对侧部73向外分离的曲柄部76,并且因此,连接部77能够通过曲柄部76向外分离,使得与连接部77相比能够将本体侧密封件61放置在更内侧。在该构造中,容易进行将本体侧密封件61和连接部77设置在本体壳体31中的工作。而且,例如,本体侧密封件61与第一密封件72的侧部73能够放置在大致同一直线上,并且因此,能够防止将放置在内侧的本体侧密封件61放置于光接收元件15(光电元件)的光轴L上。
(5)本体侧密封件61和帽件侧密封件71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多边形形状。因此,当将要进行密封件61、71与部件的对接时,对接通过平面执行。因此,与点接触相比,能够拓宽接触面积。结果,能够提高密封性。
(6)各本体侧密封件61形成为使得放置面62具有比对接面63宽的形状。因此,在组装过程中,当力从前表面侧(透光板81侧)施加于(压缩)本体侧密封件61时,因为对接面62具有较宽的形状,所以能够将本体侧密封件稳定地保持于本体壳体31。同样在压缩本体侧密封件61的情况下,在扭转方向上的力作用于本体侧密封件61的对接面63侧,对接面62是稳定化的,并且因此,能够防止本体侧密封件61扭曲。
(7)本体侧密封件61与第一密封件72(帽件侧密封件71)之间的连接面是锥状面64、77a,并且因此,能够在将本体侧密封件61与第一密封件72之间的连接面形成为锥状面(倾斜面)的同时进行连接。因此,在本体侧密封件61与第一密封件72之间难以形成间隙,并且能够提高防水性。此外,因为锥状面64、77a,所以能够在抑制密封件61和第一密封件7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厚度)的同时确保接触面积。
能够以下面的方式改变上述实施例。
虽然实施例的构造为,在各帽件侧密封件71的第一密封件72中,侧部73通过两个梁部75互相连接,但是可以采用侧部不通过梁部75连接的构造。而且,梁部75的数量可以任意改变。
虽然实施例的构造为,各帽件侧密封件71的第一密封件72具有曲柄部76,该曲柄部76使得连接部77相对于一对侧部73向外分离,但是可以采用省略曲柄部76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侧部73与连接部77在同一直线上对齐。此时,本体侧密封件61可以设置成位于一对连接部77之间。而且,本体侧密封件61可以设置成位于一对连接部77的左右方向外侧。连接部77与本体侧密封件61可以设置成仅在前后方向上互相对接。
虽然在实施例中,本体侧密封件61与帽件侧密封件71(第一密封件72和第二密封件78)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大致四边形形状,但是可以采用其它多边形形状。而且,可以采用圆柱状。
虽然在实施例中,用作第二对接面的放置面62形成为具有比用作第一对接面的对接面63宽的形状,但是可以采用放置面62和对接面63具有相同宽度的构造,或对接面63具有比放置面62宽的形状的构造。
虽然在实施例中没有特别描述,但是在帽件侧密封件71的第二密封件78中可以采用下面的构造。
如图9所示,各第二密封件78具有:第一缘部78a,在密封件插置于帽件41与本体壳体31之间的状态下,该第一缘部78a位于本体壳体31的后表面(后板32)侧;一对第二缘部78b,该一对第二缘部78b从第一缘部78a的两端部朝着本体壳体31的前表面延长;和一对第三缘部78c,该一对第三缘部78c在接近的方向上从第二缘部78b延长。在与第一缘部78a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的尺寸以及在与第三缘部78c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的尺寸比在与第二缘部78b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的尺寸大。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第二缘部78b向内掉落。
虽然在实施例中,设置在构成光幕11的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投光器12和光接收器13)中的光电元件(投光元件14和光接收元件15)的数量是15个,但是数量不限于此。
虽然在实施例中,采用了光电元件(投光元件14或光接收元件15)也设置在帽件41中的构造,但是可以采用省略帽件41中的光电元件的构造。
在实施例中,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可以在除了光幕之外的应用中使用。
实施例和变形例可以适当地互相组合。
接着,将在下面另外描述从实施例和其它实例中所得知的技术概念。
<补充1>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
帽件、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通过双色成型一体地成型。
因此,当帽件、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通过双色成型预先成型时,不另外要求组装过程,并且因此,能够减少组装的工时。
<补充2>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或补充1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
第三密封部构造成在帽件与本体壳体之间覆盖本体壳体的端部的开口的周缘,并且各个第三密封部具有:第一缘部,在第三密封部插置在帽件与本体壳体之间的状态下,该第一缘部位于本体壳体的后表面侧;一对第二缘部,该一对第二缘部从第一缘部的两端部朝着本体壳体的前表面延长;和一对第三缘部,该一对第三缘部在接近的方向上从第二缘部延长,并且
在与第一缘部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的尺寸和在与第三缘部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的尺寸比在与第二缘部的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截面的尺寸大。
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第二缘部向内掉落。
<补充3>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补充1或补充2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
传感器还包括定位本体壳体和帽件的定位部。
根据该构造,能够进行本体壳体和帽件的定位。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地,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
本申请基于2015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73807),并且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6)

1.一种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包括:
本体壳体,该本体壳体在前表面和两端部具有开口;
一对帽件,该一对帽件分别闭合所述本体壳体的所述两端部的开口;
透光板,该透光板闭合所述本体壳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开口,其中,光电元件的光能够透过该透光板,并且该透光板被设置为跨越所述本体壳体和所述一对帽件;
一对第一密封部,该一对第一密封部在所述本体壳体与所述透光板的两侧缘之间进行密封;
第二密封部,该第二密封部在所述帽件与所述透光板的侧缘之间以及在所述帽件与所述透光板的端部之间进行密封,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密封部;以及
第三密封部,该第三密封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一体地成型,并且该第三密封部在所述帽件与所述本体壳体之间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各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
一对侧部,该一对侧部对应在所述透光板的两侧缘与所述帽件之间;
端部连续部,该端部连续部在所述侧部的一端部将所述侧部互相连接,并且该端部连续部对应在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端部侧与所述帽件之间;以及
梁部,该梁部在与所述端部连续部分离的位置处将所述侧部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各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
一对侧部,该一对侧部对应在所述透光板的所述两侧缘与所述帽件之间;
一对连接部,该一对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密封部;以及
曲柄部,该曲柄部设置在所述侧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该曲柄部使得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一对侧部向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构成具有多个平面的多边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各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
第一对接面,该第一对接面具有平面状,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夹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本体壳体之间的状态下该第一对接面与所述透光板对接;以及
第二对接面,该第二对接面与所述本体壳体对接,并且该第二对接面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一对接面宽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光轴光电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面是锥状面。
CN201680020909.0A 2015-03-31 2016-01-18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Active CN107430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3807A JP6475544B2 (ja) 2015-03-31 2015-03-31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2015-073807 2015-03-31
PCT/JP2016/051242 WO2016157940A1 (ja) 2015-03-31 2016-01-18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956A true CN107430956A (zh) 2017-12-01
CN107430956B CN107430956B (zh) 2019-03-19

Family

ID=5700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0909.0A Active CN107430956B (zh) 2015-03-31 2016-01-18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9827B2 (zh)
EP (1) EP3279914B1 (zh)
JP (1) JP6475544B2 (zh)
CN (1) CN107430956B (zh)
WO (1) WO20161579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290A (zh) * 2018-03-07 2020-04-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13631961A (zh) * 2019-03-28 2021-11-09 奥托尼克斯有限公司 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10788A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2018010790A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6822392B2 (ja) * 2017-12-22 2021-01-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6750640B2 (ja) 2018-03-07 2020-09-0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KR20210111498A (ko) * 2020-03-03 2021-09-13 주식회사 오토닉스 센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856A (zh) * 2004-09-30 2006-04-05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US20120018443A1 (en) * 2010-07-26 2012-01-26 Bochud Roland Watertight enclosure with an open profile covered by a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1297A (en) 1994-02-25 1996-01-02 At&T Corp. Multipoint digital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155597A (ja) 1999-11-30 2001-06-08 Sunx Ltd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3788502B2 (ja) * 2000-08-11 2006-06-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カーテン創成装置
DE102005046478B4 (de) 2004-09-30 2019-03-14 Omron Corp. Photoelektrischer Mehrstrahl-Sensor
JP4628402B2 (ja) 2007-06-29 2011-02-09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光電センサ及び光電センサ用発光装置
US7626153B2 (en) * 2007-10-22 2009-12-01 Phaedrus, Llc System and/or method for reading, measuring and/or controlling intensity of light emitted from an LED
JP5065984B2 (ja) * 2008-04-30 2012-11-07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5141825B2 (ja) 2009-07-30 2013-02-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6109563B2 (ja) * 2012-12-27 2017-04-05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856A (zh) * 2004-09-30 2006-04-05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US20120018443A1 (en) * 2010-07-26 2012-01-26 Bochud Roland Watertight enclosure with an open profile covered by a plat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290A (zh) * 2018-03-07 2020-04-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11052290B (zh) * 2018-03-07 2022-04-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13631961A (zh) * 2019-03-28 2021-11-09 奥托尼克斯有限公司 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5544B2 (ja) 2019-02-27
CN107430956B (zh) 2019-03-19
EP3279914A1 (en) 2018-02-07
JP2016195005A (ja) 2016-11-17
US20180052043A1 (en) 2018-02-22
EP3279914A4 (en) 2018-11-21
EP3279914B1 (en) 2022-04-27
US10309827B2 (en) 2019-06-04
WO2016157940A1 (ja)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0956B (zh)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0739580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2065835B1 (ko) 방수 백라이트 모듈
US20190331860A1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CN106164727A (zh) 光模块
CN105546403B (zh) 面状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其组装方法
US2015014417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10374348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9431559B2 (en) Solar cell module structure
EP3435635B1 (en) Housing assembly of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US10194565B2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pparatus
TWI446067B (zh) 背光模組
WO2019223619A1 (zh) 背光源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TWI489351B (zh) 光學透鏡、攝像裝置以及光學觸控系統
CN207880516U (zh) 胶带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0670903U (zh) 框架结合结构
CN208488644U (zh) 超短焦投影光线膜
JP6559452B2 (ja)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CN109581784B (zh) 摄影装置及其滤光模块
CN102955181A (zh) 镜片及具有该镜片的相机模组
TWI637205B (zh) Connector group and connector group assembly method
CN110597354A (zh) 遮光罩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9917501A (zh) 透镜及镜头组件
TW201342160A (zh) 光學式觸控裝置
KR200490520Y1 (ko) 방수 및 방진 기능이 있는 광학 측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