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7839A - 用于分离污染物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离污染物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7839A
CN107427839A CN201680015777.2A CN201680015777A CN107427839A CN 107427839 A CN107427839 A CN 107427839A CN 201680015777 A CN201680015777 A CN 201680015777A CN 107427839 A CN107427839 A CN 107427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quipment
partially
region
land reg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7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7839B (zh
Inventor
安东·沃尔夫
皮亚·恩格尔哈特
大卫·克雷恩布尔
乌维·路德维格
阿尔廷·帕尔赛格亚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51041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5104168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filed Critical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42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 B03C3/04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 B03C3/08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characterised by presence of stationary flat electrodes arranged with their flat surfaces parallel to the gas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7Collecting-electrodes flat, e.g. plates, discs, gr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74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74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B03C3/743Cleaning the electrodes by using friction, e.g. by brushes or sli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74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B03C3/76Cleaning the electrodes by using a mechanical vibrator, e.g. rapping gear ; by using impact
    • B03C3/763Electricity supply or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88Cleaning-out collected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气流(7、107)中分离液体和/或颗粒污染物的设备(1、101、151),其中该气流(7、107)的流路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9、31、109)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1、111、51、53、57、135、135'、135”、155)之间延伸,该第一电极充当对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充当放电电极并且其电极端(71、77、90)在该第一电极的方向上取向,以及可以在该第一电极(9、31、109)和该第二电极(11、111、51、53、57、135、135'、135”、155)之间施加超过击穿电压的直流电压,以便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41、125),其中该第二电极(11)基本上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一轴线(X)延伸以及该第一电极(31)具有至少一个平台区域(33),该平台区域与该第二电极(11)相对布置并且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平面中至少局部地延伸;以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分离污染物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气流中分离液体和/或颗粒污染物的设备,其中该气流的流路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之间行进,该第一电极充当对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充当发射电极并且其电极端在该第一电极的方向上取向,以及可以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之间施加超过击穿电压的直流电压,以便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以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
发明背景
这种用于从气流中分离污染物—特别是机动车辆的窜气—的通用分离器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DE 10 2011 053 578 A1公开了这种通用设备。
图1示出了这种设备的基本结构。其中,图1示出了DE 10 2011 053 578 A1中公开的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描绘了图1的A1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分离器设备1具有入口管线3和出口管线5。特别地,将气流7—例如窜气气流—通过该入口管线3引入该分离器设备1中。该气流7包含,特别是污染物,例如固体和液体颗粒,特别是油颗粒。将对电极9形式的第一电极和发射电极11形式的多个第二电极布置在该分离器设备1内。
将气流7基本上垂直于该对电极9的法线方向N引导通过该分离器设备1。通过电端子13将高于击穿电压,特别地,相当于该击穿电压的至少1.2倍的直流电压施加到该发射电极11。以这种方式施加的该直流电压导致在该发射电极11和该对电极9之间点燃或构建了低能量等离子体。特别地,根据该气流7通过该分离器设备1的流速,但也根据其他参数适用施加到该端子13的电流。
在该发射电极11和该对电极9之间构建的等离子体使得该气流7中的一部分污染物在该对电极9的方向上被加速。然后将该污染物收集在该对电极9的区域中,引导到收集空间15并且从那里将其引导到排出管线(未示出)。
为了防止该气流7—由此防止其中所含的污染物—进入该发射电极11之间的区域,考虑到在该发射电极11之间的中间空间中提供分隔元件17。该分隔元件17和该发射电极11均至少间接地固定在包括,特别是绝缘和/或陶瓷材料的支撑元件19上。该发射电极11经由其上布置有高欧姆电阻的热固体21间接地固定,该发射电极11通过该热固体连接到该端子13。
DE 10 2011 053 578 A1中所描述的该设备从根本上证明是成功的。然而,已经表明的是,该设备中生成的该低能量等离子体的长期稳定性和质量还可改善。因此,特别地,已经表明的是,在所形成的等离子体或等离子体锥的相邻区域中,产生了离子风,其导致该污染物在该发射电极或该支撑元件的方向上被部分加速。这些颗粒—特别是油滴—然后可以沉淀在该支撑元件或该热固性体21的区域中。一旦存在,它们就会集积,并且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该热固性体或发射电极流动到该发射电极的面向该对电极的端部。在不利的条件下,这可能导致该颗粒在该发射电极的面对该对电极的该端部区域—等离子体在这个区域中产生—中流动并且由于当时那里的温度而被烧焦在其中,从而积聚在电极端。这反过来可能导致电阻发生变化,如果沉积物是导电的,则该电阻降低,而如果该沉积物是绝缘的,则该电阻增加,那么在相应的电极上便不会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通用设备的进一步开发的问题,以便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是实现对该分离器设备的耐久性的改善。还应提供一种用于操作通用设备的改进方法,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点。
这个问题根据第一替代方案得以解决,其中该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基本沿着第一轴线延伸,并且该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平台区域(Plateaubereich),该平台区域与该第二电极相对布置并且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行进的第一平面中至少局部地延伸。
其中,特别优选地,该平台区域与该第二电极同轴地布置;和/或该流路基本上在该第二电极和该平台区域之间行进。
本发明还提出,该平台区域,至少局部地,特别地在边缘区域中具有在该第二电极的方向上和/或背离该第一方向的弯曲表面。
此外,本发明规定,在该第二电极的方向上使该平台区域与该第一电极的基准面间隔开。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存在多个第二电极,以及该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平台区域,其中该第二电极中每个与相应的平台区域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还可在于,该平台区域通过背离该第一方向延伸的间隔元件(特别是导电的间隔元件)连接到该基准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间隔元件与该第一轴线同轴地行进或者该间隔元件与该第一轴线分开地,优选地至少局部地平行于该第一轴线而行进,以及该平台区域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连接到该间隔件元件,该连接元件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和/或沿该第一平面行进。
本发明还提出,该第一电极至少局部地具有基本上C形的横截面,特别是由该基准面、该间隔元件、该连接元件和该平台区域形成的C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平台区域、该间隔元件、该基准面和/或该连接元件至少局部地配置为单件。
进一步优选的是,该平台区域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设备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设备基本上平行于该基准面延伸和/或在该第一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的延伸比该平台区域更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平台区域沿着与该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直线布置,特别地,该连接设备基本上沿着该直线延伸和/或网络和/或矩阵通过该连接设备来配置,其中至少一个平台区域被布置在该连接设备的至少一个交点上,其中该网络和/或矩阵沿着该第一平面延伸。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平台区域由至少一个对电极元件提供,该对电极元件优选地至少局部地配置为冲压的金属片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平台区域沿着第二方向被布置在该对电极元件中;和/或至少两个对电极元件可以相对于彼此布置成镜面对称,优选地至少局部地彼此互锁,优选地彼此偏移,使得相应的对电极元件的该平台区域沿着相应的第二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
还提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替代方案,该平台区域和连接元件由该冲压的金属片部件形成。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与第一替代方案或其替代方案的前述特征互补,设备的特征可在于至少一个滴液元件,该滴液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电极,并且在该第二电极的方向上和/或沿着该方向移动的该气流的流体颗粒可以通过该滴液元件收集,使得该流体颗粒在距该电极端一定距离处从该滴液元件中释放出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滴液元件至少局部地由布置在该第二元件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入射流元件包围。
此外,还提出该第二电极至少局部地包括该滴液元件,其中,通过该滴液元件,在该电极端的方向上沿着该第二电极流动的流体颗粒可以在距该电极端的一定距离处被收集,使得该流体颗粒在距该电极端一定距离处从该第二电极中释放出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电极端和该第二电极的与该电极端相对的进给端沿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彼此偏移地布置,使得该电极端布置在该第一电极附近,并且该滴液元件至少局部地由该第二电极的过渡区域形成,该过渡区域布置在第一电极区域—其中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该电极朝着沿着该第一轴线的方向分量的方向,在该电极端的方向上从该进给端处延伸—和第二电极区域—其中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该第二电极朝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量的方向至少局部地延伸—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该第二电极在该电极端的方向上,特别是在朝着沿着该第一轴线的方向分量的方向的第三电极区域中,在该第二电极区域之后,从该进给端处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特征还可在于,该滴液元件包括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绕组、该第二电极和/或该入射流元件的至少一个扭结、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螺旋区域、该第二电极和/或该入射流元件的表面的至少一个突起、至少一个裙部和/或至少一个盘元件和/或由其组成。
本发明提出,该滴液元件周向地,优选径向对称地包围该第二电极,使得该滴液元件布置在该气流的下游;和/或该入射流元件布置在该气流的上游。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还可在于,该滴液元件至少局部地被配置成与该第二电极和/或该入射流元件形成为一体。
在作为上述提及的方案的补充方案和/或替代方案的第三替代方案中,可以规定的是,该第二电极,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锥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锥形被配置为至少一个尖部、至少一个脊和/或至少一个边缘的形式。
本发明还提出,该第二电极在垂直于主延伸方向,特别是第一方向的平面中具有基本上圆柱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和/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形状,该第二电极,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具有相对于该主延伸方向倾斜的端面,以及特别地,该锥形被该端面的边缘包围。
还优选的是,该第二电极—特别地,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至少局部地具有中空区域,其中该第二电极被配置为中空的,特别是中空圆柱体、管和/或锥形壳的形状,其中优选地,该锥形由该中空区域的壁的至少一个端边缘组成,特别地,该锥形在该电极端的周向。
根据第三替代方案,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还可在于:该第二电极至少局部地,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包括碳材料;和/或该第二电极—至少局部地,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包括至少一种涂层—优选地减少颗粒和/或流体的附着的涂层,特别是包括如下的涂层:氮化钛、纳米溶胶、至少一种含纳米颗粒的材料、至少一种构成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的材料;和/或氮化铬。
在第四种替代方案中,作为上述三种替代方案的措施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可以规定,对于该气流和/或该污染物来说是基本上不可渗透的并且电气和/或静电介电的至少一种分隔元件至少局部地被布置在该流路和该第一电极和/或该流路和该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特别优选的是,该分隔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分隔薄膜和/或隔膜和/或至少局部地包含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还提出了该分隔元件接触该第二电极,特别是该电极端或该第一电极。
特别优选地,根据该第四替代方案,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分隔元件被布置在该第一电极和该流路之间时,至少一个排出口被提供在该分隔元件中,其中已经与该气流分离开来的污染物—特别是那些聚集在该分隔元件的面对该气流的一面上的污染物—可以通过该排出口排出到至少一个收集空间中。根据作为上述四种替代方案的补充或替代方案而配置的第五替代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可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优选地多个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从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元件中延伸出来,以及提供至少一个排出设备,以便至少在该第二电极之间的区域中,减少该支撑元件的静电电荷和/或将聚集在该支撑元件的表面上的载荷子排出。
其中,特别优选的是,该第二电极至少局部地通过该支撑元件和/或该支撑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陶瓷元件。
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提出,该排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排放元件,该排放元件至少局部地安装在该支撑元件上和/或至少局部地嵌入该支撑元件中的,其中该排放元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排出涂层(特别是导电的排出涂层)、至少一个排出织物(特别是含有聚酰胺的和/或接地的排出织物);和/或至少一个金属带,如铜带;和/或该排出设备被配置为导电通道元件。
还优选的是,该排出设备包括至少局部地配置在该支撑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凹陷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排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排放设备,其布置在该第二电极的电极端与该支撑元件之间的区域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该排放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网格;至少一个导电泡沫;至少一个屏蔽元件,该屏蔽元件至少局部地围绕相应的第二电极,以及优选地沿着该电极端的方向径向地向外弯曲,其中特别是该排放设备的静电势与该第二电极相同。
此外,针对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本发明最后提出了,该排出设备、该排放元件、该排出涂层和/或该排放设备至少局部地沿着第一壁和/或第二壁和/或在其中和/或沿着第三壁和/或在其中延伸;该第一壁和/或第二壁至少局部地,按沿着该第一轴线的方向和/或按该第一方向,沿着该第二电极和该第一电极之间的方向延伸和/或朝至少一个入口或出口打开;该第三壁至少局部地平行于该第一支撑元件,至少局部地低于该第一电极和/或至少局部地在该第一电极的与该第二电极背向的一面上延伸。
根据可以作为上述五种替代方案的补充或替代方案而配置的第六替代方案,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可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优选地多个第二电极,以及用于影响由该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的至少一个影响设备可以至少局部地布置和/或布置在该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之间。
然后,特别优选的是,该影响设备可以基本上至少局部地布置和/或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优选地多个第一电极的对面;和/或可以施加或施加(优选地,预定的)电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该影响设备可以导电地连接和/或导电地连接到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的电势可以施加和/或施加到该影响设备;和/或该影响设备和该排出设备、该排放设备和/或该排放元件至少局部地配置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通用设备或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方法,其中含有液体和/或颗粒污染物的气流被供应到该设备,该气流被引导至少部分地沿着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之间配置的流路,以便将该污染物从该气流中分离出来,以及超过该击穿电压的直流电压被配置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之间,以便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用于清洁该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清洁步骤。
针对该方法,特别提出,在该清洁步骤期间,将接地电势施加到多个第二电极的至少第一组;或特别是施加超过该直流电压并且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一组的该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击穿的电压,同时将形成该低能量等离子体的该直流电压施加到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一组和该第二组交替地相关联。
针对该方法,另外提出的是,在该清洁步骤中,优选地通过由至少一个激发设备产生的超声波振动来产生该第一电极和/或该第二电极的机械激发,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和/或内燃机的至少一个部件和/或可操作地连接到该内燃机的部件以便传递振动的振动传递设备被用作激发设备。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可在于,该清洁步骤包括通过清洁元件,如至少一个刷子顺序地离开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和/或两个第二电极。
因此,根据第一替代方案或第一种解决方案,关于该设备的上述问题的解决在于该第二电极基本上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一轴线延伸,以及该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平台区域,该平台区域与该第二电极相对布置并且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行进的第一平面中至少局部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为了解决该问题而作为第二解决方案的另一提议—作为该第一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是至少一个滴液元件,该滴液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电极,并且在该第二电极的方向上和/或沿着该方向移动的该气流的流体颗粒可以通过该滴液元件收集,使得该流体颗粒在距该电极端一定距离处从该滴液元件中释放出来。
针对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提出了—为了在可以作为该第一解决方案和/或第二解决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实现的第三解决方案中解决根据本发明的问题—该第二电极,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锥形。
根据第四解决方案,本发明提出,为了实现作为上述三种解决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方案的期望效果,该配置使得对于该气流和/或该污染物来说是基本上不可渗透的并且电气和/或静电介电的至少一种分隔元件至少局部地被布置在该流路和该第一电极和/或该流路和该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分隔元件被理解为特别是基本上封闭和/或至少部分可渗透电极的分隔元件—例如分隔薄膜和/或隔膜。最后,根据本发明,作为用于解决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问题的第五解决方案,提出的是,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优选多个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从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元件中延伸出来,以及提供至少一个排出设备,以便至少在该第二电极之间的区域中,减少该支撑元件的静电电荷,其中该第五解决方案可以作为前面提到的四个解决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实现。
此外,提出的是,该排出设备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壁)区域,特别是延伸到第一壁和/或第二壁和/或第三壁或底壁中。以这种方式,可以形成“法拉第笼”。该排出设备优选地至少在其表面和/或整体上导电。
为了解决根据本发明的问题,作为第六解决方案的提议—作为五种前述解决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方案—是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优选多个第二电极,以及用于影响由该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的至少一个影响设备至少局部地提供在该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影响设备被理解为特别指金属片或由金属制成的固体。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或通用设备的方法,其中含有液体和/或颗粒污染物的气流被供应到该设备,该气流被引导至少部分地沿着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之间配置的流路,以便将该污染物从该气流中分离出来,以及超过该击穿电压的直流电压被配置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之间,以便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用于清洁该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清洁步骤。
因此,本发明基于令人惊奇的发现,即相对简单的对该通用设备的构造相关或结构适应性变化使得可以显着增加其长期稳定性。这允许该设备用来,例如,从供应到飞机的客舱的新鲜空气中除去油渣,并且例如,已从涡轮机中取出。因此,该设备使得可能有效地避免空气毒性综合征。
根据第一解决方案,提出选择特殊配置的对电极。与现有技术(其中已经提出了基本平整的对电极)中已知的对电极相反,该第一解决方案规定,该对电极的单独计数器区域与每个单独的发射电极相关联。该对电极的这个区域被称为平台区域,其特别地,由间隔元件与该对电极的基准面间隔开来。可以这么说,该平台区域以“蘑菇元件”的形式从该基准面处突出来。其中,可以规定,该间隔元件与该发射电极同轴地布置;或者该间隔元件的纵向轴线在延伸方向(特别是该第一方向和/或沿着该第一方向)的位移中至少局部地延伸。该反电极的这种构造使得聚集在该对电极上的颗粒—特别是油滴—单独地从该平台区域处流出,以便之后能够在该基准面之上流动进入该收集空间中。
该颗粒的流出在该平台区域至少局部地具有曲率时特别地受到支持。然后,该曲率可以仅被配置在其他平整的平台区域的边缘区域中。因此,在通过该平整区域的(宽)等离子体锥体的最佳可能的配置和最佳可能的颗粒排出之间达成折中。当颗粒从该边缘区域处流出时,该曲率使得被布置在该平整的平台区域中的颗粒也被“夹带”—特别地,由于污染物流体的粘度。因此,实现以下优点,即防止了颗粒在该反电极的形成有等离子体的区域中的积聚。因此已经认识到,这个区域中的积累可能导致该颗粒的不期望的焦化,从而导致对该等离子体的损伤。
为了更容易地提供该对电极的该平台区域,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提出,多个平台区域由单个对电极元件构成。这个对电极元件优选地配置为冲压的金属片部件并且具有C形或“倾斜”的U形横截面。该对电极元件的下部横向构件形成基准面,该间隔元件从该基准面处基本上垂直向上延伸。勺形元件—包括所谓的形成该勺的“柄”的连接元件,以及形成该勺的“凹勺区域”的平台区域—然后垂直于该间隔元件突出来。
该连接元件在该间隔元件和该平台区域之间产生电连接,同时机械地保持该平台区域。这使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多个平台区域可以被配置在该间隔元件上。特别地,如果这些对电极元件中的两个已经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并且已经在该第二方向上偏移地进行了布置,则可以在该对电极的该区域中提供彼此偏移的多个平台区域。然后,该对电极元件可以配置成完全的镜面对称。替代性地—特别地,当该基准面被布置成至少局部地重叠时—该对电极元件在该间隔元件的长度方面可以不同,使得该对电极的该平台区域被布置在相同的高度或者距离该第二电极相同的距离处。
另一实施方式可以规定,该平台区域通过连接设备彼此连接。然后,该连接设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比第一平面中的该平台区域更小的范围。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被布置在基准面之上的平台区域的链或矩阵或网络。因此,可以免除用于每个单独的平台区域的间隔元件,特别是该平台区域和该连接设备在各个端点处在该基准面之上“拉紧”。省略该间隔元件可以使该平台区域下的污染物更好地流出,因为可以在该平台区域之下提供基本上敞开的空间。
使用这些对电极元件使得可以将相应的平台区域与每个发射电极相关联,使得可以在每个发射电极的区域中,在预定位置处和在预定区域中形成等离子体锥体,该等离子体锥体由于各个平台区域的相对布置而进一步形成在彼此固定的相对位置上。此外,由于该颗粒从该平台区域处的流出有了改进,特别是由于,至少边缘区域中的曲率,该等离子体锥体得以稳定。因此,当流出每个该平台区域时,该颗粒不会面临障碍物,以便可以防止颗粒的集积—这类集积可能发生在现有技术已知的对电极上。
可以作为上述第一解决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实现的第二解决方案提出,滴液元件被配置在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特别地,该滴液元件可以与该发射电极一体地配置;或者可以作为独立于该发射电极布置的或连接到其上的独立部件实现。
这种滴液元件的使用基于以下发现:在该等离子体锥体的区域中—特别是与该等离子体锥体相邻或甚至在其中的区域中—发生离子风,其导致由于通过先前的等离子体区域而已被加载的气流的污染物在朝向该发射电极的方向上加速。这允许污染物—特别是流体液滴—在该支撑元件或热固性体的位于该等离子体锥体上方的区域中积聚。该污染物在这些地方基本上是无害的。该发射电极在该支撑元件上的布置也通过以下实现:该发射电极穿过多孔板形式的支撑元件,分别穿过该多孔板的孔,以及电极尖部从其中突出来。该支撑元件还可以包括其他或附加的材料,例如热固性体(如陶瓷材料)或补充性材料。
然而,为了防止诸如冷凝物、水或烟灰颗粒之类的导电性沉积物能够在这个区域中聚集,优选使用隔热材料作为壁材料。这特别地降低了冷凝液在允许分离器静置的时间之后在壳体表面上聚集的趋势。
然而,在较长时间的对该分离器设备的操作中,会发生污染物集积,然后由于重力的影响而沿该对电极的方向移动。其发生主要使得液滴沿该热固性体或该多孔板向下行进,然后在该电极尖部或电极端的方向上沿着该发射电极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该滴液元件使得集积的液滴在该对电极的方向上于距该电极尖部的一段距离处流动,并且在该对电极的方向上排出该发射电极之外或被该气体扫回。
如前所述,可以规定,该发射电极具有这样的绕组,使得该发射电极的第一区域首先在该对电极的方向上延伸,但是第二区域与其相邻,在该第二区域中,该发射电极延伸远离该对电极,以便之后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回到该对电极的方向,以便之后向该电极尖部或该电极端打开。
这使得从该发射电极上流下来的液体颗粒首先集合在该绕组中的最深点处,但不能流到该电极尖部处。如果集合在该绕组中的该最深点处的流体的量达到预定水平,该液体从该滴液元件中释放出来而不会到达该电极尖部处,特别是不会同时引起此处该电极尖部的焦化。
相应的滴液元件也可以被配置为盾形元件,该盾形元件以钟形方式围绕该发射电极,以便在该盾的外边缘处形成相应的滴液元件。还可以规定,该发射电极在其表面上具有优选与电极材料一体配置的相应凸起。
替代性实施方式或第三解决方案可以规定,通过将该发射电极配置成,区域性地,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是空心的来配置该滴液元件。这使得当该电极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横截面时,则在该电极端处形成大致圆形的滴液元件。
这种结构—如果液滴到达该电极端处—导致这个区域中等离子体生成中止,使得圆柱形滴液元件的另一个区域作为该等离子体的原点。这就防止了粘附在该滴液元件上的流体液滴被该等离子体加热,从而引起该电极尖部的焦化。如果该液滴由于重力而释放,该等离子体锥形的原点将沿圆形滴液元件游移到相应的位置。因此,也有效地防止了该电极尖部的过热和焦化。
可以作为一种或多种先前描述的解决方案的补充或替代方案实现的第四解决方案提出,流的流动区域与其中布置有该发射电极/对电极的区域进行气密隔离。特别地,提出在该流动区域和该发射电极之间进行这种分隔。
为此,提出了该流路—特别是在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由分隔元件,如对于包含在其中的气流或颗粒(即,特别是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的窜气)是不可渗透的薄膜或膜限定。然而,该分隔元件对于载荷子(如电子)是不可渗透的。合适元件的例子包括,特别是已经生产出来的特氟隆或聚四氟乙烯膜。这些提供了一种介电优势,即被施加到该发射电极的直流电压可以通过该薄膜进入该流动区域,使得该低能量等离子体在该流动区域中继续形成。换句话说,电极可以通过该分隔元件。特别优选的是,该薄膜与该发射电极的该电极尖部直接接触。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该低能量等离子体的最佳可能配置,同时确保该电极区域与该气流的最佳可能的分离。特别地,因此防止位于该气流中的颗粒—如上所述,其可能导致该电极的污染和焦化—不能在该发射电极或该分离器设备的相邻结构元件上集合。
如果在该对电极的区域中提供相应的分隔元件,则特别地提出,隔板具有相应的排放口,该污染物可以通过该排放口流到相应的收集空间中的预定位置。
可以作为上述四个解决方案中一个或多个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实现的第五解决方案提出,采取附加措施来减少在该发射电极或与其相邻的区域的方向上来自该气流的颗粒的加速度。
因此,特别地,已经认识到,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分隔壁产生了在该发射电极之间的中间区域中使该表面静电带电的可能性,该带电然后引起已被先前的等离子体锥体电离化的污染物沿着该静电带电的表面的方向加速,在那里集积,然后在该对电极的方向上沿着该发射电极游离。
对相应的分隔壁的省略已经导致了该情况的改善。然而,本发明还提出,在该发射电极或发射电极列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提供相应的排出设备。在最简单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排出设备由凹陷,特别是被配置在该支撑元件中的凹陷构成。该凹陷的下陷区域与该发射电极的相应的间隔使得该支撑元件的表面区域的静电带电减少。此外,本发明提出,主动排放元件被布置在该表面区域的被布置在该发射电极之间的区域中。
特别地,该排放元件可以是使该表面的该区域中聚集的电荷载体尽可能快地去除的导电涂层。排出涂层可以施加到相应的表面;或者可以提供在包含,特别是聚酰胺或诸如铜之类的金属材料的嵌入元件,例如导电织物的表面中。特别是在该排出涂层或该排出织物被放置在与该发射电极相同的电势的情况下,防止了对在该气流中已经被电离化的污染物的吸引。
特别地,如果该排放元件延伸穿过围绕该发射电极和该对电极之间的区域的壁,则可以形成充当法拉第笼的空间。如果该排放元件连接到地面,则该壁的表面电荷可以直接流出,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对该污染物的静电吸引力—该静电吸引力可能导致在该壁上存在沉积物。
隧道形排放元件的配置尤其导致对电极表面的尺寸增大。这些隧道元件优选地每个与电极交替布置。
作为替代或补充,该隧道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改善污染物向附加的对电极(隧道表面)的排放的非常粗糙的导电网格或导电网格条/线。
还可以规定,另一排放设备被布置在距该表面的一定距离处。这可以,例如通过导电的网格来实现,其中该发射电极通过该排放设备。如果该排放设备被放置在与该发射电极相同的电势下或者被连接到地面,则也可以防止吸引存在于该气流中的颗粒的效果。相应表面上的静电电荷的排放防止全部污染物在该表面区域中聚集和集积,否则这会使该污染物集合在该发射电极上,同时在那里,导致污染物的结垢或燃烧。
相应的排放设备也可以通过围绕该发射电极并且也可以同时用作滴液元件的屏蔽元件实现。
最后,在可以作为上述五种解决方案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实现的第六解决方案中,提出,由于改变的场形状,特别是等离子体锥体,通过至少一个影响设备对该电场的稳定影响引导了离子风,从而不再对窜气产生不利影响,也就是使得不再发生不利的窜气湍流。该改变还带来了该颗粒的早期分离,使得该颗粒不再被夹带在该窜气中到远处。
因此,已经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设备并且通过实验认识到,由在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的湍流引起的窜气的流动行为使得颗粒到达该发射电极尖部,即能够导致污染。此外已经认识到,当前述的影响设备—特别是可能以框架元件的形式构成导电设备的隧道状配置—适当地设计时,这将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由该发射电极和对电极形成的电场,以至于由于新的场,该离子风优选地沿着该对电极的方向向下引导窜气。因此,该离子风不再具有不利之处,因为该窜气的颗粒不再沿该发射电极的方向传输。与此相关,已经观察到,该窜气的有害湍流不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减少。当至少一个影响设备被至少局部地配置在具有至少一个排出设备和/或至少一个排放元件的区域中时,产生了特别紧凑且简单的设计。
然后,该影响设备优选地是金属插入件,其连接到该对电极并因此接地;或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与该对电极相同的电势。该影响设备使得位于定义的电势处的框架围绕窜气流进行配置。当该影响设备被置于该对电极的电势时,该对电极表面的尺寸也增加。该影响设备的形状,特别是垂直于流动设备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特别地选择为具有基本上C形的横截面轮廓,该截面轮廓优选地由三个部分段组成,该部分段优选地彼此垂直布置和/或优选地是在相应的部分段之间具有弧形连接的基本上垂直布置的段。该影响元件也可以以至少一个连续弧的形式构造。该影响设备然后特别是沿着上壁,在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之间,至少局部地延伸,并沿着两个侧壁向下延伸。
然后,已经表明,该影响设备的端面,即面向该发射电极的侧面导致该电场的位移,因此可能,特别是将该影响设备配置在金属固体之外或片之外。如果导电表面仅被配置在该端面上也是足够的。因此,例如,主体可以是不导电的,在该端面上仅存在涂层或导电区域。还已经表明,该影响设备对该窜气的行为的积极作用,通过沿着该窜气的流动方向,特别是与第二电极组交替的影响设备的连续重复,也可以沿着该窜气的流动方向被传输到后续的发射电极。这使得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的电极尖部免受沉积的颗粒的污染。
最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操作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特别地,提出在该分离器设备的操作期间执行清洁步骤。这种清洁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因此,一方面,一组发射电极,特别是整个发射电极列可以在操作期间通过使发射电极电接地来清洁。这导致已经沉积在该发射电极上的污染物,由于电容器效应而被气流夹带或吸引到该对电极。也可以想到,第一组发射电极被提供有在这个发射电极和该对电极之间产生击穿的电压。这导致该发射电极免于燃烧,即位于该发射电极上的污染物被烧掉。特别地,进一步优选的是,各个发射电极,特别是依次各自接地或设置有免于燃烧的电压的发射电极,交替地进行这个清洁步骤。
作为替代或补充,可以规定,进行对该发射电极的机械清洁。为此,提出,使该发射电极振动,特别是使其超声振动。其执行可以通过经由压电元件产生超声波振动或者通过将该电极机械地连接到振动元件,特别是内燃机的部件,从而通过刺激振动,通过使该发射电极上的污染松动而实现清洁。
作为替代或补充,可以通过引导清洁元件,例如刷子依次通过该电极尖部之上来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来自以下参照示意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
在图中,
图1描绘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分离器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描绘了图1的分离器设备沿着段A1的详细视图;
图3a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对电极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b描绘了方向B的图3a的该对电极元件的俯视图;
图4a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对电极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b描绘了方向C的图4a的该对电极元件的俯视图;
图4c描绘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对电极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d描绘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对电极的俯视图;
图5a至5d描绘了具有相应的滴液元件的发射电极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a描绘了具有带有滴液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入射流元件的发射电极的示意图;
图7描绘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射电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8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分离器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中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分隔薄膜。
图9描绘了具有排出设备的支撑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0描绘了具有排出设备的替代性支撑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1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分离器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中使用了导电网格形式的排放元件;
图12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3描绘了金属固体形式的影响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4描绘了该发射电极和该影响设备的交替布置的成对行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a描绘了没有该影响设备的接地端面的该发射电极附近的电场的模拟图;
图15b描绘了具有该影响设备的接地端面的该发射电极附近的电场的模拟图;以及
图16a至16c描绘了该影响设备的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横截面轮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a以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对电极元件31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b描绘了图3a中方向B的该对电极元件31的俯视图。
从图3a和3b中可以看出,该对电极元件31具有多个该平台区域33。该平台区域33与沿着轴线X延伸的发射电极11同轴地布置。该平台区域33通过间隔元件35被连接到基准面37。如前所述和下文所阐释的,也可以实现其他配置,以实现间隔。经由连接元件39产生该平台区域33和该间隔元件35之间的电连接。
特别地,从图3a中可以看出,该间隔元件35不与该轴线X同轴地行进,而是与其平行。未示出的实施方式规定,该间隔元件与该轴线X同轴地行进,使得该对电极元件被配置成“蘑菇状”。从图3a中还可以看出,该平台区域33具有曲率。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未示出)中,该曲率被特别地配置在该平台区域的边缘区域中,而该平台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平整的。这确保了形成稳定且尽可能宽的等离子体锥体,同时还确保了特别是液体污染物不会积聚在该平台区域上,而是从其中流出。该污染物的粘度导致存在于该平台区域的边缘的液体污染物“夹带”了存在于小区域中的污染物。
污染物的这种流出进一步通过在该等离子体锥体的—与其相邻且在其内部的—区域中形成“离子风”,使得这些污染物从该平台区域,特别是从平整区域中“吹走”而得以支持。
该平台区域33还确保将形成预定形状的等离子体锥体41。还确保了通过该等离子体锥体41沿该对电极元件31的方向转向的污染物可以从该平台区域33中直接流出,特别是不能在该平台区域中聚集和集积并且因此导致对该对电极的污染。
可以在图3a中看到的该对电极元件31的C形横截面形状使得可以如图4a中所示,将两个对电极元件彼此组合。特别地,从图4b中可以看出,该对电极元件31可以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并且彼此稍微偏移。这使得各个对电极元件31的该平台区域33可能彼此偏移地布置,使得它们每个可以与相应的发射电极11同轴地定位。由于该对电极元件31的偏移布置,各个等离子体锥体41可以彼此偏移地形成,以便针对该气流产生几乎闭合的“等离子体壁”。
在替代性实施方式(未示出)中,可以规定,图4a所示的两个对电极元件未完全相同地配置,而是具有不同高度的间隔元件35。这产生了将该基准面布置成彼此重叠的能力,同时确保了该平台区域33被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因此,该平台区域与该发射电极均匀地间隔开,并且可以形成均匀的“等离子体壁/等离子体锥体”。
图4c和4d示出对电极元件31’、31”的替代性实施方式。附图分别示出该对电极元件31’、31”的示意性俯视图。该对电极元件31’、31”也具有平台区域33’、33”。然而,该对电极元件31’的该平台区域33’被布置成链条的形状,而该对电极元件31”的该平台区域33”被布置成矩阵形状。这意味着不是每个单一的平台区域33’、33”都通过间隔元件与该基准面分离,而是仅分别布置在该对电极元件31’、31”的边缘区域中的平台区域33’、33”通过适当的间隔元件与该基准面间隔开。剩余的平台区域33’、33”彼此互连或者与经由连接设备43’被布置在边缘处的该平台区域33’相连接。
该连接设备43’、43”被配置为导电元件,然而,该导电元件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具有比该平台区域33’、33”更小的范围。这使得该等离子体锥体基本上形成在该平台区域33’、33”和相应的发射电极之间。由于其间的这种连接,该平台区域33’、33”跨过该对电极元件31’、31”和该基准面之间的另外的空白区域。
该对电极元件31’、31”可以被配置为冲压的金属片部件。这确保了该平台区域33’、33”基本上布置在同一平面中,并且同时使得在构造方面容易制造该对电极元件31、31”。
这种构造确保了通过该对电极元件31’、31”下面的基本上无阻挡的空间,促进了在等离子体分离器中分离的污染物的排放。该污染物也可以更容易地从该对电极中传送出去。优选地,该对电极元件下面的区域是导电衬里且接地的,因此用作用于分离通过该平台区域的污染物的附加选项。
图5a至5d示出发射电极51、53、55和57的不同实施方式。这些发射电极是相似地,各自具有液滴元件。
例如,图5a示出了该发射电极51具有至少一个扭结59。该扭结59构成滴液元件。该扭结59将该发射电极51细分成不同的电极区域。在第一电极区域61中,该发射电极51沿着轴线Y从进给端63处延伸。该扭结59之后是第二电极区域65,其中该发射电极51具有相对于该Y轴行进的方向分量。进一步的弯曲部67之后是第三电极区域69,其中该发射电极51再次沿该轴线Y的方向延伸。
这使得形成该等离子体锥体的电极端71被布置在滴液元件59的下方。如果现在由离子风驱动的颗粒—特别是油颗粒—聚集在特别是该电极区域61中的该发射电极51上或者从该支撑元件流入到该电极区域61中,则液滴聚集在该滴液元件59的区域中,直到它们由于重力而从该发射电极51中释放并且在该对电极的方向上移动,特别是以便通过等离子体加速。这防止了,特别是污染物能够聚集在该电极端71的区域中并且能够在那里导致焦化。
图5b示出了具有滴液元件73的发射电极53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发射电极53中,该滴液元件由绕组75的下部区域形成。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该电极端77位于该气流的上游,使得在从该滴液元件73中滴下之后,防止液滴能够在该电极端77的方向上再次移动,并再次积聚在那里。
图5c中示出了该发射电极55,在该发射电极55的上部区域中由环形凸起形成滴液元件79。该滴液元件79特别地通过在该发射电极55的表面上配置的凸起而成形。特别地,凸起可以由包括,例如塑料、陶瓷、金属或橡胶的“球状涂层”形成。作为补充或替代,该凸起也可以是围绕尖部的多个环形凸起。
图5d中示出了该发射电极57,由该发射电极57的盘元件81形成滴液元件81。然后,以屏蔽元件的形式配置该盘元件81。
然而,滴液元件的配置不限于该发射电极的成形。从图6a中可以看出,本发明还提出,在发射电极83的区域中配置入射流元件85。该入射流元件85使得在该支撑元件87的表面上聚集的流体液滴不能到达该发射电极83,而是沿着该入射流元件85被引导到滴液元件89。
该滴液元件因此防止了对该电极端90的污染,该污染可能导致污染物被烘烤并因此引起电极尖部的焦化,从而可能导致等离子体的塌陷。
图7描绘了发射电极9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该发射电极91在电极端93处具有锥体95。这个锥体95通过将该电极端93的区域中的该发射电极91配置为区域性中空的,特别是中空圆柱体的形状而形成。换句话说,该发射电极91在该电极端93处具有环形尖部。
这在该电极端93上构成环形锥体95。这也有效地防止了对该电极端93的污染。如果,例如发生污染,例如沿着该发射电极91向下行进的液滴则同样到达该锥体95的这个区域,剥离了该发射电极91的这个区域中的等离子体。然而,该等离子体锥体然后沿着该锥体95游离到该圈的另一部分处,直到该流体液滴松动并被排出以经由该对电极的等离子体加速。由于该电极端的污染物的游离,该等离子体锥体因而沿该锥体游离,从而防止了该电极端部上的污染物过热和烘烤或防止了该等离子体与该电极91分离。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离器设备101的另一实施方式。与该分离器设备1的元件相对应的该分离器设备101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只不过增加了100。与该分离器设备1相反,图3a到4b中所示的对电极元件在该分离器设备101中被用作对电极109。
此外,气流107通过对等离子体或电子来说可渗透的分隔薄膜123形式的分隔元件,与布置有对发射电极111的区域分离。该分隔薄膜123特别地是特氟隆膜。其具有以下性质:对于该气流107来说是不可渗透的,但是对于通过该发射电极111供应的电子来说是可渗透的。换句话说,该分隔薄膜123防止了该气流107能够渗透到该发射电极111的区域中,并且防止了其能够在那里引起不期望的污染。同时,确保了,可以经由通过该等离子体锥体125布置的低能量等离子体,在该对电极109的方向上实现污染物与该气流的有效分离。
在现有技术已知的分离器设备上进行的实验已经表明,支撑元件的出射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存在静电电荷,这促进了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污染物的聚集。通常,该支撑元件由陶瓷材料制成。本发明现在提出排放元件减少了该支撑元件表面的静电电荷。
图9示出了这种排放元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该支撑元件131由陶瓷材料构成,其中嵌入有导电网格形式的排放元件133。网格133使得聚集在该支撑元件131的表面上的电荷载体被排出,即,防止该支撑元件131的表面的静电电荷,使得污染物不能聚集在该发射电极135的区域中。此外,通过在该电极135的每个之间配置凹陷137形成排放元件。这种成形由于该材料的导电性而支持该电荷载体的排出,并且增加了对到达该支撑元件的污染物的抵抗力。
图10示出了排放元件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支撑元件131’包括被施加到该支撑元件131’的涂层形式的排放元件133’。涂层133’被放置在与该发射电极135’相同的电势上,从而防止静电。
相应的排放元件133”也可以如图11所示,以网格的形式实现,该网格与该支撑元件131”间隔开并且其中通过有该发射电极135”。为了防止该支撑元件131”的表面有静电电荷,向该网格133”施加相对于该发射电极135’将相同的电势。此外,该发射电极135”与该网格或该发射电极135”通过该网格的突起之间的距离经选择使得等离子体在该网格和发射电极135”之间不被点燃,而在该发射电极135”和该对电极之间被点燃。
如图8所示,分离器设备101的内部区域由以下围绕:支撑元件119;配置有与入口管线103连接的入口开口141的壁139;布置有连接到出口管线105的出口开口145的第二壁143;以及配置在该对电极109下方的第三壁147。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该排放元件133、133’、133”不仅在该支撑元件131、131’、131”的区域中延伸,而且还被布置在第一壁139、第二壁143和/或第三壁147的区域中。以这种方式,形成了“法拉第笼”,其在该分离器设备内防止了可能导致对离子风的影响以及污染物被吸引到壁上的额外电场。因此,所有的壁都处于相同的电势,特别是地电势,以便防止该壁和相应污染物之间的吸引力。表面电荷可以立即去除,特别是当该排放元件接地时。为了实现这些排放元件,例如,该分离器设备的进口和出口路线可以包括导电材料或至少一个导电涂层。壳体还可以完全包括导电材料或导电涂层。然而,这里优选导电涂层。因此,例如,导热性差的材料可以配置有适当的导电涂层。这防止了—至少减小了—当该分离器设备冷却时,该分离器设备的内壁上冷凝液的形成。
在现有技术已知的分离器设备上进行的进一步实验已经显示出,在分离器设备101的内部区域中发生窜气流的有害湍流,其中特别地,该湍流导致该窜气到达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在该发射电极的区域中该窜气流的旋转使得该窜气夹带的颗粒可能沿着该分离器设备的上壁移动到该发射电极中,从而在该分离器设备的该上部区域中聚集在该发射电极的尖部。对该发射电极的污染可能会损害该分离器设备的功能。
本发明现在提出,安装在该分离器设备的该上部区域中的发射电极组之间的影响设备以这样的方式影响由该发射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对电极形成的电场,使得通过改性电场的离子风不再有有害的作用。该窜气的有害湍流不应再发生或至少要减少。这样就不会有窜气沿着覆盖层流向该发射电极,从而允许该分离器设备的上部区域中的该发射电极的尖部保持较长时间的清洁。
图13示出了在分离器设备中具有基本上C形轮廓的金属固体的形式的这种影响设备160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该影响设备160分别与布置成两行的发射电极162的组165交替地集成在该分离设备101中,其中该影响设备160的沿着该分离设备101的上壁行进的区域168经由连接区域161(特别是凹形区域)一体地连接到该影响设备160的沿着该分离器设备的侧壁行进的区域169。在该下部区域中,该影响设备160导电地连接到相对的对电极163’的该影响设备160的区域168。
图14描述了该分离器设备101的该上部区域的示意性俯视图,其包括包含成两行的两个发射电极162的组165和影响设备160。此处应该再次注意,在图14中该分离器设备101的所示实施方式中,该发射电极162如何经设计分组成相应的两行,每行与该分离器设备101的该上部区域中根据本发明的影响设备160横向交替延伸。然后,将基本上C形插入物形式的影响设备160连续地重复放置在每两个电极行162之间,以便能够通过该解决方案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多地保护所有电极尖部。此处发射电极162的组165和该影响设备160之间的距离d选择要大,以使得不会发生从该发射电极162到该影响设备160的火花。
图15a描绘了在该分离器设备101的内部没有提供具有接地端面的根据本发明的影响设备的情况下,由该发射电极162和位于图像的下部区域的对电极(未示出)形成的电场164’的场线剖面的示意图。图15b描绘了针对相同的发射电极162的电场164”的场线剖面的示意图。该电场164”在该下部区域中的该发射电极162和该对电极(再次未示出)之间形成。然而,现在示出具有接地端面的影响设备。在不同测试的框架内,根据经验可以看出,图15b中的电极区域164”的场分布消除或至少减少了该窜气中的湍流的发生,因为该离子风由该电场164”的改性场形状引导以至于不再对该窜气产生不利影响。特别地,该影响设备160的端面产生场偏移。因此,颗粒被充电并且分离得较早,使得分离程度总体上升。这有利地防止了任何窜气沿着覆盖层流向该发射电极162,从而允许该分离器设备101的上部区域中的该发射电极162的尖部更长时间地保持清洁,因为与没有影响设备的场164’的场线轮廓的情况相比,该发射电极162沉积的颗粒较少。
如上所述,影响设备160分别与该分离器设备101中包括两行发射电极162的组交替地设置,由此使所提供的所有的发射电极尖部因该影响设备而最大程度地免于窜气颗粒的沉积。然后,由于该影响设备的重复,积极的作用扩展到所有发射电极或发射电极组。然而,应当容易地理解,也可能与一个影响设备交替地仅安装一个单个的发射电极行,而不是此处提到的示例方式的两个发射电极行;甚或可能分别与一个影响设备交替地安装三个发射电极行;或者分别与一个影响设备交替地安装多个发射电极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发射电极的组165内提供该发射电极162的其他布置,而不是电极行。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该影响设备160仅需端侧,使得如图13和14中的用于该影响设备的固体构成并非强制性的该影响设备160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60也可以,例如通过使用接地的金属片等来实现。要实现改性场分布的积极作用也不需要配置圆形连接区域161,如图13和14中配置有该影响设备160的区域。相反,图13和14中存在的圆形连接区域161用以便于安装且便于制造。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影响设备的其他横截面轮廓—特别地,在与该窜气流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横截面轮廓—可以在不抵消积极作用的情况下实现。
为此,图16a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影响设备160的具有弯曲形状的另一可能的横截面形状。图16b描绘了图13和图14中披露的基本上C形的形式,其中有连接单独段的连接区域161。图16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影响设备的第三种可能的横截面形状,其中其横向连续部分从在该分离器设备101中的上部区域中横向行进的部分中垂直地分支,并且因此具有矩形连接区域167而非曲线。
图12最后描述了对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使得可能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改进。在分离器设备151中存在支撑元件153,其中发射电极155通过致动器157紧固到该支撑元件153。该致动器157具有可能使得该发射电极155振动(超声波)的压电元件。这使得可能通过超声波去除已经粘附到该发射电极155的污染物来清洁该发射电极。
一个实施方式(未示出)可以规定,该发射电极155可以至少包括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或由其形成。该形状记忆材料导致温度升高时该发射电极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引起可能存在于该发射电极上的任何污染物或积聚物的变形,从而使其从表面上“剥离”。
在前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披露的特征可以单独地和以任何组合方式,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附图标记列表
A1 切口
N 法线方向
B、C 方向
X、Y 轴
D 距离
1 分离器设备
3 进口管线
5 出口管线
7 气流
9 对电极
11 发射电极
13 连接件
15 收集空间
17 分隔元件
19 支持元件
21 热固体
31、31'、31" 对电极元件
33、33'、33" 平台区域
35 间隔元件
37 基准面
39 连接元件
41 等离子体锥体
43'、43" 连接设备
51 发射电极
53 发射电极
55 发射电极
57 发射电极
59 扭结
61 电极区域
63 进给端
65 电极区域
67 弯曲部
69 电极区域
71 电极端
73 滴液元件
75 绕组
77 电极端
79 滴液元件
80 滴液元件
81 盘元件
83 发射电极
85 入射流元件
87 支撑元件
89 滴液元件
90 电极端
91 发射电极
93 电极端
95 锥体
101 分离器设备
103 入口管线
105 出口管线
107 气流
109 对电极
111 发射电极
113 连接件
115 收集空间
119 支撑元件
121 热固体
123 分隔薄膜
125 等离子椎体
131、131'、131" 支撑元件
133、133'、133" 排放元件
135、135'、135" 发射电极
137 凹陷
139 壁
141 入口开口
143 壁
145 出口开口
147 壁
151 分离器设备
153 支撑元件
155 发射电极
157 致动器
160 影响设备
161 连接区域
162 发射电极
163、163' 对电极
164'、164" 电场
165 组
167 连接区域
168 区域
169 区域

Claims (23)

1.一种用于从气流(7、107)中分离液体和/或颗粒污染物的设备(1、101、151),其中该气流(7、107)的流路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9、31、109)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1、111、51、53、57、135、135'、135”、155)之间延伸,该第一电极充当对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充当发射电极并且其电极端(71、77、90)在该第一电极的方向上取向,以及可以在该第一电极(9、31、109)和该第二电极(11、111、51、53、57、135、135'、135”、155)之间施加超过击穿电压的直流电压,以便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41、125),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电极(11)基本上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一轴线(X)延伸以及该第一电极(31)具有至少一个平台区域(33),该平台区域与该第二电极(11)相对布置并且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平面中至少局部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平台区域(33)与该第二电极(11)同轴地布置;和/或该流路基本上在该第二电极(11)和该平台区域(33)之间行进,该平台区域(33),至少局部地,特别地在边缘区域中具有在该第二电极(11)的方向上和/或背离该第一方向的弯曲表面,该平台区域(33)被布置成在第二电极(11)的方向上距离该第一电极(31)的基准面(37)一定距离;和/或存在多个第二电极(11),以及该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平台区域(33),其中该第二电极(11)中每个与相应的平台区域(33)相关联。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平台区域(33)通过背离该第一方向(X)延伸的间隔元件(35)(特别是导电的间隔元件)连接到该基准面(37),其中,特别地,
该间隔元件(35)与该第一轴线(X)同轴地行进或者该间隔元件(35)与该第一轴线(X)分开地,优选地至少局部地平行于该第一轴线(X)而行进,以及该平台区域(33)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元件(39)连接到该间隔件元件(35),该连接元件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和/或沿该第一平面行进;和/或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电极(31)至少局部地具有基本上C形的横截面,特别是由该基准面(37)、该间隔元件(35)、该连接元件(39)和该平台区域(33)形成的C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平台区域(33)、该间隔元件(35)、该基准面(37)和/或该连接元件(39)至少局部地配置为单件;该平台区域(33’、33”)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设备(43、43”)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设备基本上平行于该基准面延伸和/或在该第一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的延伸比该平台区域(33’、33”)更小,其中该平台区域(33’)沿着与该第一轴线(X)垂直的方向上的直线布置,特别地,该连接设备(43’)基本上沿着该直线延伸和/或网络和/或矩阵通过该连接设备(43”)来配置,其中至少一个平台区域(33”)被布置在该连接设备(43”)的至少一个交点上,其中该网络和/或矩阵沿着该第一平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平台区域(33)由至少一个对电极元件(31)提供,该对电极元件优选地至少局部地配置为冲压的金属片部件;特别地,该平台区域(33)沿着第二方向被布置在该对电极元件(31)中;和/或至少两个对电极元件(31)可以相对于彼此布置成镜面对称,优选地至少局部地彼此互锁,优选地彼此偏移,使得相应的对电极元件(31)的该平台区域(33)沿着相应的第二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或者该冲压的金属片部件形成该平台区域(33’、33”)和连接元件(43’、43”)。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滴液元件(59、73、79、80、89),该滴液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第二电极(51、53、55、57、83),并且在该第二电极(51、53、55、57、83)的方向上和/或沿着该方向移动的该气流的流体颗粒可以通过该滴液元件收集,使得该流体颗粒在距该电极端(71、77、91)一定距离处从该滴液元件(59、73、79、80、89)中释放出来。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滴液元件(89)至少局部地由布置在该第二电极(83)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入射流元件(85)包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电极(51、53、55、57)至少局部地包括该滴液元件(59、73、79、80),其中,通过该滴液元件(59、73、79、80),在该电极端(71、77)的方向上沿着该第二电极(51、53、55、57)流动的流体颗粒可以在距该电极端(71、77)的一定距离处被收集,使得该流体颗粒在距该电极端(71、77)一定距离处从该第二电极(51、53、55、57)中释放出来,其中特别地,该电极端(71)和该第二电极(51)的与该电极端(71)相对的进给端(63)沿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Y)彼此偏移地布置,使得该电极端(71)布置在该第一电极附近,并且该滴液元件(59)至少局部地由该第二电极的过渡区域形成,该过渡区域布置在第一电极区域(61)—其中该第二电极(51)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该电极(51)朝着沿着该第一轴线(Y)的方向分量的方向,在该电极端(71)的方向上从该进给端(63)处延伸—和第二电极区域(65)—其中该第二电极(51)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该第二电极(51)朝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量的方向至少局部地延伸—之间,其中,优选地,该第二电极(51)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和/或该第二电极(51)在该电极端(71)的方向上,特别是在朝着沿着该第一轴线(Y)的方向分量的方向的第三电极区域(69)中,在该第二电极区域(65)之后,从该进给端(63)处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滴液元件包括该第二电极(53)的至少一个绕组(75)、该第二电极(51)和/或该入射流元件(85)的至少一个扭结、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螺旋区域、该第二电极(55)和/或该入射流元件的表面的至少一个突起(79)、至少一个裙部和/或至少一个盘元件(81)和/或由其组成;该滴液元件(79、80)周向地,优选径向对称地包围该第二电极,该滴液元件(73)布置在该气流的下游;和/或该入射流元件(85)布置在该气流的上游;和/或该滴液元件(59、73、79、80、89)至少局部地被配置成与该第二电极(51、53、55、57)和/或该入射流元件(85)形成为一体。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电极(91),特别是在该电极端(93)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锥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锥形被配置为至少一个尖部、至少一个脊和/或至少一个边缘(95)的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电极在垂直于主延伸方向,特别是第一方向的平面中具有基本上圆柱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和/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形状;该第二电极,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具有相对于该主延伸方向倾斜的端面,以及特别地,该锥形被该端面的边缘包围;该第二电极—特别地,在该电极端(93)的区域中—至少局部地具有中空区域,其中该第二电极被配置为中空的,特别是中空圆柱体、管和/或锥形壳的形状,其中优选地,该锥形(95)由该中空区域的壁的至少一个端边缘组成;特别地,该锥形在该电极端(93)的周向;和/或该第二电极至少局部地,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包括碳材料;和/或该第二电极—至少局部地,特别是在该电极端的区域中,包括至少一种涂层—优选地减少颗粒和/或流体的附着的涂层,特别是包括如下的涂层:氮化钛、纳米溶胶、至少一种含纳米颗粒的材料、至少一种构成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的材料;和/或氮化铬。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于该气流和/或该污染物来说是基本上不可渗透的并且电气和/或静电介电的至少一种分隔元件(123)至少局部地被布置在该流路和该第一电极和/或该流路和该第二电极(111)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分隔元件(123)包括至少一个分隔薄膜和/或隔膜和/或至少局部地包含聚四氟乙烯;该分隔元件(123)接触该第二电极(111),特别是该电极端或该第一电极;和/或
当该分隔元件(123)被布置在该第一电极和该流路之间时,至少一个排出口被提供在该分隔元件(123)中,其中已经与该气流分离开来的污染物—特别是那些聚集在该分隔元件的面对该气流的一面上的污染物—可以通过该排出口排出到至少一个收集空间中。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35、135’、135”),优选地多个第二电极(135、135’、135”),其中该第二电极(135、135’、135”)从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元件(131、131’、131”)中延伸出来,以及
提供至少一个排出设备(133、133’、133”),以便至少在该第二电极(135、135’、135”)之间的区域中,减少该支撑元件(131、131’、131”)的静电电荷和/或将聚集在该支撑元件(131、131’、131”)的表面上的载荷子排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电极(135、135’、135”)至少局部地通过该支撑元件(131、131’、131”)和/或该支撑元件(131、131’、131”)包括至少一个陶瓷元件;
该排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排放元件(131、131”),该排放元件至少局部地安装在该支撑元件上和/或至少局部地嵌入该支撑元件中的,其中该排放元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排出涂层(131’)(特别是导电的排出涂层)、至少一个排出织物(特别是含有聚酰胺的和/或接地的排出织物);和/或至少一个金属带,如铜带;和/或该排出设备被配置为导电通道元件,
和/或该排出设备包括至少局部地配置在该支撑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凹陷部(137)。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排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排放设备(133”),其布置在该第二电极的电极端与该支撑元件之间的区域中,其中,特别地,该排放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网格(133”);至少一个导电泡沫;至少一个屏蔽元件,该屏蔽元件至少局部地围绕相应的第二电极,以及优选地沿着该电极端的方向径向地向外弯曲,其中特别是该排放设备(133”)的静电势与该第二电极相同;和/或其特征在于:
该排出设备(133、133’、133”)、该排放元件(133、133”)、该排出涂层和/或该排放设备至少局部地沿着第一壁(139)和/或第二壁(143)和/或在其中和/或沿着第三壁(147)和/或在其中延伸;该第一壁和/或第二壁至少局部地,按沿着该第一轴线(X)的方向和/或按该第一方向,沿着该第二电极(135、135’、135”)和该第一电极(109)之间的方向延伸和/或朝至少一个入口(141)或出口(145)打开;该第三壁至少局部地平行于该第一支撑元件(131、131’、131”),至少局部地低于该第一电极(109)和/或至少局部地在该第一电极(109)的与该第二电极(135、135’、135”)背向的一面上延伸。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62)、优选地多个第二电极(162),以及用于影响由该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62)形成的电场的至少一个影响设备(160)可以至少局部地布置和/或布置在该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62)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影响设备(160)可以基本上至少局部地布置和/或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63、163’),优选地多个第一电极(163、163’)的对面;和/或可以施加或施加(优选地,预定的)电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影响设备(160)可以导电地连接和/或导电地连接到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63’),该第一电极(163)的电势可以施加和/或施加到该影响设备(160);和/或该影响设备和该排出设备、该排放设备和/或该排放元件至少局部地配置在一起。
21.一种用于操作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设备的方法,
其中含有液体和/或颗粒污染物的气流被供应到该设备(151),该气流被引导至少部分地沿着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55)之间配置的流路,以便将该污染物从该气流中分离出来,以及超过该击穿电压的直流电压被配置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155)之间,以便形成稳定的低能量等离子体,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用于清洁该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155)的清洁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清洁步骤期间,将接地电势施加到多个第二电极(155)的至少第一组;或特别是施加超过该直流电压并且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一组的该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击穿的电压,同时将形成该低能量等离子体的该直流电压施加到该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组,其中优选的是,该第二电极(155)与该第一组和该第二组交替地相关联。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清洁步骤中,优选地通过由至少一个激发设备(157)产生的超声波振动来产生该第一电极和/或该第二电极(155)的机械激发,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压电元件(157)和/或内燃机的至少一个部件和/或可操作地连接到该内燃机的部件以便传递振动的振动传递设备被用作激发设备;和/或
该清洁步骤包括通过清洁元件,如至少一个刷子顺序地离开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和/或两个第二电极。
CN201680015777.2A 2015-03-19 2016-03-16 用于分离污染物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7427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04168.5 2015-03-19
DE102015104168.5A DE102015104168A1 (de) 2015-03-19 2015-03-19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scheiden von Verunreinigungen
EP15179568 2015-08-03
EP15179568.9 2015-08-03
PCT/IB2016/051481 WO2016147127A1 (de) 2015-03-19 2016-03-16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scheiden von verunreinig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7839A true CN107427839A (zh) 2017-12-01
CN107427839B CN107427839B (zh) 2020-11-17

Family

ID=5565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777.2A Active CN107427839B (zh) 2015-03-19 2016-03-16 用于分离污染物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3430B2 (zh)
EP (1) EP3271077B1 (zh)
CN (1) CN107427839B (zh)
WO (1) WO2016147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3245B2 (en) 2016-08-08 2022-03-22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Modular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695259B2 (en) 2016-08-08 2023-07-04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Modular ion generator device
JP2019113050A (ja) * 2017-12-26 2019-07-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静電式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MX2020008409A (es) 2018-02-12 2020-10-28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Dispositivo generador de iones de autolimpieza.
US11581709B2 (en) 2019-06-07 2023-02-14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Self-cleaning ion generator device
USD875046S1 (en) * 2019-06-07 2020-02-11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Self-cleaning ion generator device
KR102283278B1 (ko) * 2020-06-16 2021-07-29 특허법인(유한)해담 검체 채취 장치
AT525317A1 (de) * 2021-08-02 2023-02-15 Villinger Markus Reinigungs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eines Gases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2113A (en) * 1931-10-26 1935-02-19 Int Precipitation Co Electrical precipitating apparatus
DE10160198A1 (de) * 2001-12-07 2003-06-18 Hengst Gmbh & Co Kg Ab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plattenförmige Elektroabscheider
CN2712445Y (zh) * 2004-07-29 2005-07-27 李凤臣 等离子烟尘异味净化装置
CN1700956A (zh) * 2003-06-05 2005-11-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DE102005023521B3 (de) * 2005-05-21 2006-06-29 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 Gmbh Nasselektrostatische Ionisierungsstufe in einer elektrostatischen Abscheideeinrichtung
JP2006192013A (ja) * 2005-01-12 2006-07-27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空気清浄装置
CN101063539A (zh) * 2006-04-26 2007-10-31 大韩Pnc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室用风机-过滤器机组
US20070256563A1 (en) * 2000-12-18 2007-11-08 Airinspace Limited Electrostatic ionic air emission device
CN102137705A (zh) * 2008-08-06 2011-07-27 Re.Co2公司 气体清洁方法和设备
CN102217154A (zh) * 2008-12-23 2011-10-12 傲翔私人有限公司 空气离子发生器电极组件
DE102011007470A1 (de) * 2011-04-15 2012-10-18 Aktiebolaget Skf Reinigungsvorrichtung
US8308846B2 (en) * 2007-05-31 2012-11-13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ipitating impurities from a stream of gas
DE102011053578A1 (de) * 2011-09-13 2013-03-14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Gegenelektrode und Vorrichtung zum Abscheiden von Verunreinigungen mit einer solchen Gegenelektr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5643A (ja) * 1982-03-10 1983-09-16 Toshiba Corp グロー放電発生装置
JPH0710412U (ja) * 1993-07-12 1995-02-14 長利 鈴木 ガス浄化装置
DE19534950C2 (de) 1995-09-20 1998-07-02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plasmachemischen Zersetzung und/oder Vernichtung von Schadstoffen
US6119455A (en) * 1996-08-30 2000-09-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urifying exhaust gases containing nitrogen oxides
JP3839592B2 (ja) * 1998-08-06 2006-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FI118152B (fi) * 1999-03-05 2007-07-31 Veikko Ilmari Ilmasti Menetelmä ja laite hiukkas- ja/tai pisaramuodossa olevien materiaalien erottamiseksi kaasuvirtauksesta
US7514047B2 (en) 2003-01-15 2009-04-0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WO2005021161A1 (ja) * 2003-08-29 2005-03-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集塵装置
WO2005069460A1 (ja) * 2004-01-13 2005-07-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JP4244022B2 (ja) * 2004-04-28 2009-03-25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処理装置
DE102010044252B4 (de) * 2010-09-02 2014-03-27 Reinhausen Plasma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Barriereentladung in einem Gasstrom
SG11201402231UA (en) * 2011-11-09 2014-08-28 Memic Europ B V Apparatus with conductive strip for dust removal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2113A (en) * 1931-10-26 1935-02-19 Int Precipitation Co Electrical precipitating apparatus
US20070256563A1 (en) * 2000-12-18 2007-11-08 Airinspace Limited Electrostatic ionic air emission device
DE10160198A1 (de) * 2001-12-07 2003-06-18 Hengst Gmbh & Co Kg Ab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plattenförmige Elektroabscheider
CN1700956A (zh) * 2003-06-05 2005-11-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712445Y (zh) * 2004-07-29 2005-07-27 李凤臣 等离子烟尘异味净化装置
JP2006192013A (ja) * 2005-01-12 2006-07-27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空気清浄装置
DE102005023521B3 (de) * 2005-05-21 2006-06-29 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 Gmbh Nasselektrostatische Ionisierungsstufe in einer elektrostatischen Abscheideeinrichtung
CN101063539A (zh) * 2006-04-26 2007-10-31 大韩Pnc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室用风机-过滤器机组
US8308846B2 (en) * 2007-05-31 2012-11-13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ipitating impurities from a stream of gas
CN102137705A (zh) * 2008-08-06 2011-07-27 Re.Co2公司 气体清洁方法和设备
CN102217154A (zh) * 2008-12-23 2011-10-12 傲翔私人有限公司 空气离子发生器电极组件
DE102011007470A1 (de) * 2011-04-15 2012-10-18 Aktiebolaget Skf Reinigungsvorrichtung
DE102011053578A1 (de) * 2011-09-13 2013-03-14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Gegenelektrode und Vorrichtung zum Abscheiden von Verunreinigungen mit einer solchen Gegenelektrod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龚大国 等: ""等离子体汽车尾气治理技术"", 《重庆环境科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7839B (zh) 2020-11-17
US10933430B2 (en) 2021-03-02
EP3271077B1 (de) 2021-02-17
US20180078948A1 (en) 2018-03-22
EP3271077A1 (de) 2018-01-24
WO2016147127A1 (de)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7839A (zh) 用于分离污染物的设备和方法
US4871515A (en) Electrostatic filter
US8419841B2 (en) Air processing device
KR101535362B1 (ko) 그을음 입자를 함유한 배기 가스의 처리 장치
JP4803393B2 (ja) 接地電極の汚染物質を除去する静電集塵器
CN102811818A (zh) 改进的颗粒物质控制设备和方法
US20080250930A1 (en) Electrostatic Ionization System
EP2892653B1 (en) Method for collecting fine particles from flue gases, and a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arrangement
JP5883007B2 (ja) すす粒子を含む排ガスを処理する装置
CN104148181A (zh) 一种微距高效电除尘器
RU250382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одержащего частицы сажи отработавшего газа
JP2006342730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処理装置
US7550035B1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with inertial gas-contaminant impactor separator
MXPA05000085A (es) Filtracion electrostatica y transformacion de particulas de medios gaseosos.
US20040065201A1 (en) Electrostatic dust separator with integrated filter tubing
JP3174648U (ja) 湿式電気集塵装置
JP2012192361A (ja) 電気集塵装置
KR102448562B1 (ko) 환형 방전 영역을 이용해 먼지입자를 포집하는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집진시스템
US3053029A (en) Gas conditioner
JPS6124055B2 (zh)
EP2641659A1 (en) An improved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for cleaning fuel gas
US9333512B2 (en) Electrostatic scre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mission control
US20210252524A1 (en) Device for purifying a gaseous medium loaded with particles
JP6177258B2 (ja) 中心領域から径方向外側に流れるガス流の処理装置
US7377957B2 (e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of filters and pre-filters for extending the life cycle of the filter bodies there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