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2774B -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22774B CN107422774B CN201710705907.1A CN201710705907A CN107422774B CN 107422774 B CN107422774 B CN 107422774B CN 201710705907 A CN201710705907 A CN 201710705907A CN 107422774 B CN107422774 B CN 1074227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pmos tube
- nmos tube
- pmos
- 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功率管的栅极接输出级的输出端,其漏极通过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二反馈电阻的串联结构后接地;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二反馈电阻的串联点,其反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级的第一输入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级的第二输入端;密勒电容和调零电阻串联,调零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功率管的栅极,密勒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功率管的漏极;负载电容接在功率管的漏极和地之间;其中误差放大器引入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实现了低输入电压的目的,引入STCB结构和高通耦合结构实现了片上LDO的快速瞬态响应,且本发明无需外加偏置网络,能够实现自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及集成电路系统的高速发展,电源管理芯片在集成电路领域展现出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作为直流电源管理芯片的一员,具有低成本、低噪声、高精度以及外围电路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电子产品中。与传统的输出带负载大电容的LDO相比,片上LDO更易于集成。然而,由于其输出电容较小,在负载切换时输出电压的下冲相较传统负载大电容的LDO会显著增大,瞬态下难以作为稳定电源供电。因此,如何优化LDO的瞬态响应性能,日益成为电源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而随着移动设备,尤其是可穿戴产品的小型化,通常只能用小体积的电池维持设备几天的待机时间,为了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可穿戴产品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然而低的电源电压给LDO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Cap-less(无电容型)LDO中常用到的传统跨导放大器OTA输入级如图1所示。其共模输入范围可以用式(1)表示:
Vgs,c1-|VTHP|≤Vin≤VDD-Vov,c5-Vsg,c3 (1)
当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下,例如电源电压VDD=2.2V时,取∣VTH∣=0.7V,VOV=0.2V,Vgs=0.9V,得到0.2V≤Vin≤1.1V,可以看出,在低压下经典跨导放大器OTA输入级的共模输入范围严重受限,无法满足低电源电压的需求。
反相器结构简单,能够在低电源电压(VDD=Vgsp+Vgsn)下工作,而且能够实现推挽输出,对LDO非常适用。但当用来处理模拟信号时,它的输入范围只有VIR=VDD-Vthp-Vthn,电压增益为Av=(gmp+gmn)(rop||ron),太小的输入范围和太高的增益导致普通的反相器无法直接用于LDO的输入级对反馈信号进行正常放大。
为此,Philip KT Mok小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相器的低电源电压轨到轨输入运放(Inverter Based Amplifier,IBA),如图2所示。具体做法是:引入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第一PMOS管M5、第二PMOS管M6构成源级跟随器,作为电平位移器(level shifter),输入信号经过电平位移器level shifter之后被分离成两个同相信号送到第五PMOS管M9和第五NMOS管M10构成的反相器,从而反相器的输入范围被大大拓宽;同时其输入输出电压Vout-Vin曲线斜率变得平缓,可以得出其增益dVout/dVin被适当衰减,如图3所示。再加入一级由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构成的反相器,将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漏极与第二NMOS管M2和第一PMOS管M5的栅极连接,构成单位增益负反馈接法的偏置点控制单元(TripPoint Controller)。为了保证偏置点控制单元Trip Point Controller的环路稳定性,在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漏极节点接一个第一电容C1到地,使该节点位于主极点,次级点位于第五PMOS管M9和第五NMOS管M10的漏极。当图2中的Vin1是一个基准电压时,偏置点控制单元Trip Point Controller能够通过反馈环调节,自动建立偏置状态。
为了实现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将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第一PMOS管M5、第二PMOS管M6、第五PMOS管M9、第五NMOS管M10“复制”得到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三PMOS管M7、第四PMOS管M8、第六PMOS管M11、第六NMOS管M12,构成放大级(Amplification Stage),放大级Amplification Stage与偏置点控制单元Trip Point Controller通过VCM连接。当对应的MOS管一一匹配,且Vin2=Vin1时,偏置点控制单元Trip Point Controller的偏置状态将会通过VCM“复制”到放大级Amplification Stage,VOCM的值同样被“复制”到Vout。所以,该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实现了对Vin1和Vin2的差模信号的放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片上LDO瞬态响应性能差和难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应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通过在误差放大器中引入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实现了低输入电压的目的,引入STCB结构和高通耦合结构实现了片上LDO的快速瞬态响应,并且无需外加偏置网络,LDO能够实现自启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误差放大器、输出级、功率管MP、第一反馈电阻Rf1、第二反馈电阻Rf2、负载电容CL、密勒电容CC和调零电阻RZ,
功率管MP的栅极接输出级的输出端,其源极接电源电压,其漏极通过第一反馈电阻Rf1和第二反馈电阻Rf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
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反馈电阻Rf1和第二反馈电阻Rf2的串联点,其反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级的第一输入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级的第二输入端;
密勒电容CC和调零电阻RZ串联,调零电阻RZ的另一端连接功率管MP的栅极,密勒电容CC的另一端连接功率管MP的漏极;
负载电容CL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地之间;
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10、第六NMOS管M12、第七NMOS管M14、第八NMOS管M16、第九NMOS管M19、第十NMOS管M21、第十一NMOS管M22、第一PMOS管M5、第二PMOS管M6、第三PMOS管M7、第四PMOS管M8、第五PMOS管M9、第六PMOS管M11、第七PMOS管M13、第八PMOS管M15、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第十一PMOS管M20、第一电阻Rh1、第二电阻Rh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2,
第一NMOS管M1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M6的栅极并作为所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其源极连接第二NMOS管M2的漏极和第五PMOS管M9的栅极;
第五NMOS管M10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M5的漏极和第二PMOS管M6的源极,其漏极连接第五PMOS管M9的漏极以及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栅极;
第七PMOS管M13的漏极连接第二NMOS管M2、第四NMOS管M4、第一PMOS管M5和第三PMOS管M7的栅极以及第七NMOS管M14的漏极并通过第一电容C1后接地;
第三NMOS管M3的栅极连接第四PMOS管M8的栅极并作为所述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其源极连接第四NMOS管M4的漏极和第六PMOS管M11的栅极;
第六NMOS管M12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M7的漏极和第四PMOS管M8的源极,其漏极连接第八PMOS管M15的漏极以及第八PMOS管M15、第九PMOS管M17和第十一PMOS管M20的栅极;
第八NMOS管M16的栅漏互连并连接第六PMOS管M11的漏极以及第九NMOS管M19和第十NMOS管M21的栅极;
第十PMOS管M18的栅极连接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和第九NMOS管M19的漏极并通过第一电阻Rh1后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
第十一NMOS管M22的栅极连接第十NMOS管M21、第十一NMOS管M22和第十一PMOS管M20的漏极并通过第二电阻Rh2后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
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2串联并接在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第一NMOS管M1和第三NMOS管M3的漏极接电源电压,第一PMOS管M5、第三PMOS管M7、第五PMOS管M9、第六PMOS管M11、第七PMOS管M13、第八PMOS管M15、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和第十一PMOS管M20的源极接电源电压;
第二NMOS管M2、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10、第六NMOS管M12、第七NMOS管M14、第八NMOS管M16、第九NMOS管M19、第十NMOS管M21和第十一NMOS管M22的源极接地,第二PMOS管M6和第四PMOS管M8的漏极接地;
所述输出级包括第十二NMOS管M24、第十三NMOS管M27、第十四NMOS管M28、第十二PMOS管M23、第十三PMOS管M25和第十四PMOS管M26,
第十二PMOS管M23的栅极作为所述输出级的第一输入端,其漏极连接第十三NMOS管M27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十四NMOS管M28的栅极;
第十二NMOS管M24的栅极作为所述输出级的第二输入端,其漏极连接第十三PMOS管M25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十四PMOS管M26的栅极;
第十四PMOS管M26和第十四NMOS管M28的漏极相连并作为所述输出级的输出端;
第十二PMOS管M23、第十三PMOS管M25和第十四PMOS管M26的源极接电源电压,第十二NMOS管M24、第十三NMOS管M27和第十四NMOS管M28的源极接地。
本发明中的误差放大器包括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STCB结构和高通耦合结构,其中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包括翻转点控制单元(Trip PointController)和放大级(Amplification Stage),翻转点控制单元包括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第一PMOS管M5、第二PMOS管M6、第五PMOS管M9、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放大级包括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三PMOS管M7、第四PMOS管M8、第六PMOS管M11、第六NMOS管M12、第八PMOS管M15和第八NMOS管M16,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的引入实现了低输入电压的目的。
STCB结构包括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第十一PMOS管M20、第九NMOS管M19、第十NMOS管M21和第十一NMOS管M22,高通耦合结构包括第一电阻Rh1、第二电阻Rh2、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2,STCB结构和高通耦合结构的引入实现了片上LDO的快速瞬态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LDO实现了低输入电压下的快速瞬态响应,并且无需外加偏置网络,能够实现自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跨导放大器OTA输入级电路图。
图2是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的运放电路图。
图3是反相器在有/无电平位移结构下的输入输出电压Vout-Vin关系曲线。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等效小信号电路图。
图6是环路零极点分布设计图。
图7是环路稳定性仿真结果图。
图8是负载瞬态响应仿真结果图。
图9是电源抑制比PSRR仿真结果图。
图10是线性瞬态响应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的误差放大器中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的运放电路图,当Vin1是一个基准电压时,偏置点控制单元Trip Point Controller能够通过反馈环调节,自动建立偏置状态,稳定的偏置态下,每一级电平位移器level shifter的上下管电流相等,每一级反向器的PMOS电流和NMOS电流也都相等,如式(2)所示。
VOCM=Vgs14=VDD-Vgs13 (3)
其中,μn为电子的迁移率,μp为空穴的迁移率,COX为单位面积栅氧化层电容,(W/L)13和(W/L)14分别为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宽长比,Vthn为第七NMOS管M14的阈值电压,Vthp为第七PMOS管M13)的阈值电压,Vgs13和Vgs14分别为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栅源电压,VDD为电源电压,VOCM为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栅端电压。
所以,VOCM的值可以由式(2)和式(3)确定。
可以看到该电路是一个上下高度对称的结构,为了获得最大的电压输出摆幅,取近似认为Vthp=Vthn,带入式(2)和式(3)可以得到:
因此,每一级反相器的PMOS和NMOS的尺寸均由式(4)决定。进一步地可以近似得到NMOS管和PMOS管的跨导相等:gmp≈gmn。
加入放大级Amplification Stage之后,整体的IBA实现了对Vin1和Vin2的差模信号的放大。其中Vin1决定了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的翻转点,而VOCM则决定了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的共模输出电平。
图2中的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放IBA的小信号电压增益可以表示为:
Av=(gm11+gm12)(ro11||ro12) (5)
其中,gm11、gm12分别为第六PMOS管M11和第六NMOS管M12的跨导,ro11和ro12分别为第六PMOS管M11和第六NMOS管M12的等效电阻。
该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实现了低电源电压下的轨到轨输入,同时不需要外加偏置电流,实现了自启动。
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的引入达到了LDO实现低输入电压的目的,为了实现片上LDO的快速瞬态响应,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高输出摆率意味着在瞬态调整时误差放大器EA对功率管栅极有强大的充放电能力,能够快速地调整功率管栅极电位,STCB结构是实现高摆率的一个理想结构;
2)误差放大器EA带宽越高意味着对反馈信号的响应速度越快,瞬态调整速度就越快,然而即使是片上LDO的负载电容通常也会达到100pf,很难将输出极点推向高频;
3)快速瞬态响应结构一般通过高通耦合的方式将输出的变化耦合到功率管栅极,可以突破误差放大器EA带宽的限制,实现方式简单。
基于以上三点,本发明中的误差放大器引入STCB结构和高通耦合结构,与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结合,如图4所示,STCB结构包括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第十一PMOS管M20、第九NMOS管M19、第十NMOS管M21和第十一NMOS管M22,IBA中第八PMOS管M15与STCB结构中的第九PMOS管M17形成电流镜结构,镜像比为1:K,同样IBA中第八NMOS管M16与STCB结构中的第十NMOS管M21形成电流镜结构,镜像比为1:K。
将基于反相器的轨到轨输入运算放大器IBA作为误差放大器EA的输入级,搭配具有强大的抽灌电流能力的STCB结构以增加输出级的摆率,加强了误差放大器EA对功率管栅极的充放电能力。由于误差放大器EA的带宽有限,响应反馈信号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在这段延迟时间内误差放大器EA来不及对功率管栅极进行充放电,负载电流的变化量由负载电容承担,加剧了输出电压的下冲和过冲。因此,本发明采用了高通耦合结构(Rh1,Ch1,Rh2,Ch2),在瞬态下将Vout的变化量耦合到误差放大器EA的后级,能够在误差放大器EA的前级(IBA和STCB)响应之前对功率管的栅极进行充放电,突破了误差放大器EA带宽的限制,减小了Vout的下冲和过冲。当高通耦合结构调整一段时间之后,dVout/dt减小,高通耦合效果减弱,误差放大器EA的调整能力占主导,继续对功率管栅极进行调整。
当负载瞬态下从输出电容抽走电流时,输出电压迅速下降,通过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2分别耦合ΔV的量到输出级中的第十二PMOS管M23和第十二NMOS管M24的栅极,瞬态下拉功率管栅极的电流大小为:
ΔI=N(gm23+gm24)ΔV (6)
其中,N为输出级中第十三PMOS管M25和第十四PMOS管M26的镜像比,gm23和gm24分别为第十二PMOS管M23和第十二NMOS管M24的跨导。
除了LDO的主环路外,高通耦合结构的加入带来了第二个环路,因此在对LDO进行断环分析时,需要在两个环路的公共点(即本发明中的输出节点)断开。断环后的等效小信号环路分析如图5所示。
其中,β为反馈电阻分压比,Gm1=(2K+1)gm11,r1=1/gm18,C1=Cgs18,Gm2=gm23,r2=ro26||ro28,C2=Cdb26+Cdg26+Cdb28+Cdg28。其中,Cdb是MOS管的漏极-衬底寄生电容,Cdg是MOS管的漏极-栅极寄生电容。
计算传输函数,得到:
其中:
ALG(0)=2βN(2K+1)(gm11/gm18)gm23(ro26||ro28)GmpRout (8)
其中,Rh是第一电阻Rh1和第二电阻Rh2的电阻值,Ch是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1的电容值。
计算得到单位增益带宽为:
ωZh和ωph是高通耦合结构产生的零极点对。考虑到LDO是一个低通结构,为保证全频率范围内实现快速瞬态响应,ωZh必须位于单位增益带宽GBW以内,即:
ωZh<GBW (15)
联立式(12)、(14)、(15)得到:
(Rh+1/gm18)Ch<Cc/(2Ngm23) (16)
由式(16)可以确定Rh和Ch的取值范围。
当ωZh和ωph同时位于GBW以内时,如果取ωph<ωZh,这种先极点后零点的分布会造成GBW的减小,而如果取ωph>ωZh,得到β(2K+1)gm11/gm18<1,会造成增益的衰减。因此,在设计时折衷考虑,取ωph≈ωZh<GBW。
根据以上分析,本发明提出的LDO ac环路响应设计如图6所示。
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的环路稳定性仿真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在轻载和重载下均能保持至少45°的相位裕度,表示本发明在轻载和重载下均能够稳定地工作。
负载瞬态响应仿真如图8所示,轻载跳重载时输出电压下冲为310mV,重载跳轻载时上冲为200mV,表示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瞬态响应。
电源抑制比PSRR仿真如图9所示,轻载和重载下均能保持至少40dB的电源抑制比。
线性瞬态响应仿真如图10所示,由最低输入电压跳变到最高输入电压时输出电压上冲200mV,由最高输入电压跳变到最低输入电压时输出电压下冲220mV。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0.5μm CMOS工艺下,本发明提供的LDO能实现最低输入电压2.2V,输出电压2V,负载跳变时下冲电压310mV。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包括误差放大器、输出级、功率管(MP)、第一反馈电阻(Rf1)、第二反馈电阻(Rf2)、负载电容(CL)、密勒电容(CC)和调零电阻(RZ),
功率管(MP)的栅极接输出级的输出端,其源极接电源电压,其漏极通过第一反馈电阻(Rf1)和第二反馈电阻(Rf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
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反馈电阻(Rf1)和第二反馈电阻(Rf2)的串联点,其反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级的第一输入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级的第二输入端;
密勒电容(CC)和调零电阻(RZ)串联,调零电阻(RZ)的另一端连接功率管(MP)的栅极,密勒电容(CC)的另一端连接功率管(MP)的漏极;
负载电容(CL)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地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NMOS管(M1)、第二NMOS管(M2)、第三NMOS管(M3)、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10)、第六NMOS管(M12)、第七NMOS管(M14)、第八NMOS管(M16)、第九NMOS管(M19)、第十NMOS管(M21)、第十一NMOS管(M22)、第一PMOS管(M5)、第二PMOS管(M6)、第三PMOS管(M7)、第四PMOS管(M8)、第五PMOS管(M9)、第六PMOS管(M11)、第七PMOS管(M13)、第八PMOS管(M15)、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第十一PMOS管(M20)、第一电阻(Rh1)、第二电阻(Rh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2),
第一NMOS管(M1)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M6)的栅极并作为所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其源极连接第二NMOS管(M2)的漏极和第五PMOS管(M9)的栅极;
第五NMOS管(M10)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M5)的漏极和第二PMOS管(M6)的源极,其漏极连接第五PMOS管(M9)的漏极以及第七PMOS管(M13)和第七NMOS管(M14)的栅极;
第七PMOS管(M13)的漏极连接第二NMOS管(M2)、第四NMOS管(M4)、第一PMOS管(M5)和第三PMOS管(M7)的栅极以及第七NMOS管(M14)的漏极并通过第一电容(C1)后接地;
第三NMOS管(M3)的栅极连接第四PMOS管(M8)的栅极并作为所述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其源极连接第四NMOS管(M4)的漏极和第六PMOS管(M11)的栅极;
第六NMOS管(M12)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M7)的漏极和第四PMOS管(M8)的源极,其漏极连接第八PMOS管(M15)的漏极以及第八PMOS管(M15)、第九PMOS管(M17)和第十一PMOS管(M20)的栅极;
第八NMOS管(M16)的栅漏互连并连接第六PMOS管(M11)的漏极以及第九NMOS管(M19)和第十NMOS管(M21)的栅极;
第十PMOS管(M18)的栅极连接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和第九NMOS管(M19)的漏极并通过第一电阻(Rh1)后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
第十一NMOS管(M22)的栅极连接第十NMOS管(M21)、第十一NMOS管(M22)和第十一PMOS管(M20)的漏极并通过第二电阻(Rh2)后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
第二电容(Ch1)和第三电容(Ch2)串联并接在所述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第一NMOS管(M1)和第三NMOS管(M3)的漏极接电源电压,第一PMOS管(M5)、第三PMOS管(M7)、第五PMOS管(M9)、第六PMOS管(M11)、第七PMOS管(M13)、第八PMOS管(M15)、第九PMOS管(M17)、第十PMOS管(M18)和第十一PMOS管(M20)的源极接电源电压;
第二NMOS管(M2)、第四NMOS管(M4)、第五NMOS管(M10)、第六NMOS管(M12)、第七NMOS管(M14)、第八NMOS管(M16)、第九NMOS管(M19)、第十NMOS管(M21)和第十一NMOS管(M22)的源极接地,第二PMOS管(M6)和第四PMOS管(M8)的漏极接地;
所述输出级包括第十二NMOS管(M24)、第十三NMOS管(M27)、第十四NMOS管(M28)、第十二PMOS管(M23)、第十三PMOS管(M25)和第十四PMOS管(M26),
第十二PMOS管(M23)的栅极作为所述输出级的第一输入端,其漏极连接第十三NMOS管(M27)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十四NMOS管(M28)的栅极;
第十二NMOS管(M24)的栅极作为所述输出级的第二输入端,其漏极连接第十三PMOS管(M25)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十四PMOS管(M26)的栅极;
第十四PMOS管(M26)和第十四NMOS管(M28)的漏极相连并作为所述输出级的输出端;
第十二PMOS管(M23)、第十三PMOS管(M25)和第十四PMOS管(M26)的源极接电源电压,第十二NMOS管(M24)、第十三NMOS管(M27)和第十四NMOS管(M28)的源极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05907.1A CN107422774B (zh) | 2017-08-17 | 2017-08-17 |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05907.1A CN107422774B (zh) | 2017-08-17 | 2017-08-17 |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2774A CN107422774A (zh) | 2017-12-01 |
CN107422774B true CN107422774B (zh) | 2018-09-21 |
Family
ID=60437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059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2774B (zh) | 2017-08-17 | 2017-08-17 |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227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03764B (zh) * | 2018-06-25 | 2019-12-0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快速瞬态响应的ldo电路 |
CN109976424B (zh) * | 2019-04-18 | 2020-07-3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CN113093853B (zh) * | 2021-04-15 | 2022-08-23 | 东北大学 | 一种实现低电压启动过程中低输入输出压差的改进ldo电路 |
CN113741604B (zh) * | 2021-07-27 | 2022-08-3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低功耗且快速瞬态响应的数控ldo电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7121B1 (en) * | 2000-09-29 | 2002-04-23 | Intel Corporation | Dynamic cascoding technique for operational amplifiers |
CN101419479A (zh) * | 2008-12-10 | 2009-04-29 | 武汉大学 | 一种新型结构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CN102694516A (zh) * | 2012-06-12 | 2012-09-26 | 湖南华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不对称偏置电压结构的轨到轨运算放大器 |
CN104679086A (zh) * | 2015-03-23 | 2015-06-03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快速瞬态响应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7802B4 (de) * | 2002-02-25 | 2012-03-22 |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 CMOS-Differenzverstärker |
-
2017
- 2017-08-17 CN CN201710705907.1A patent/CN1074227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7121B1 (en) * | 2000-09-29 | 2002-04-23 | Intel Corporation | Dynamic cascoding technique for operational amplifiers |
CN101419479A (zh) * | 2008-12-10 | 2009-04-29 | 武汉大学 | 一种新型结构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CN102694516A (zh) * | 2012-06-12 | 2012-09-26 | 湖南华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不对称偏置电压结构的轨到轨运算放大器 |
CN104679086A (zh) * | 2015-03-23 | 2015-06-03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快速瞬态响应c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 65nm Inverter-Based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Rail-to-Rail Regulation and over -20dB PSR at 0.2V Lowest Supply Voltage;Fan Yang et al.;《2017 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20170306;第106-10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2774A (zh) | 2017-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22774B (zh) | 一种低压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ldo | |
Kim et al. | A capacitorless LDO regulator with fast feedback technique and low-quiescent current error amplifier | |
Qu et al. | An ultralow-power fast-transient capacitor-free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assistant push–pull output stage | |
Lee et al. | Design of low-power analog drivers based on slew-rate enhancement circuits for CMOS low-dropout regulators | |
CN102385410B (zh) | 一种摆率增强电路以及集成该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CN103034275A (zh) | 低噪声电压调节器和具有快速稳定和低功率消耗的方法 | |
CN100543631C (zh) | 恒压输出电路 | |
CN106155162A (zh) |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CN104181968A (zh) | 一种带斜坡启动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JPH04352508A (ja) | 浮遊動作点を有するcmosトランスコンダクタンス増幅器 | |
CN106774572B (zh) | 米勒补偿电路及电子电路 | |
CN108733118A (zh) |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快速响应ldo | |
CN106020306B (zh) | 一种阻抗衰减缓冲器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CN106026954B (zh) | 运算放大器频率补偿电路 | |
CN104950976A (zh) | 一种基于摆率增强的稳压电路 | |
CN208188718U (zh) | 基于共源共栅电压翻转跟随器结构的快速响应ldo电路 | |
Giustolisi et al. | A 50‐mA 1‐nF Low‐Voltage Low‐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for SoC Applications | |
US9755588B2 (en) | Signal output circuit | |
Zhou et al. | An output-capacitorless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high slew rate and unity-gain bandwidth | |
Camacho et al. | An NMOS 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with switched floating capacitor gate overdrive | |
CN115309221B (zh) | 应用于ldo的快速瞬态响应增强电路 | |
CN207301846U (zh) | 一种数模混合多环路衬底动态偏置ldo电路 | |
Tian et al. |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analog circuits using wideband g m-enhanced MOS composite transistors | |
Pei et al. | A low power LDO with high PSR over a wide frequency range based on an impedance attenuation buffer | |
Yavari | A new class AB folded-cascode operational amplifi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