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9425B -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9425B
CN107419425B CN201710753590.9A CN201710753590A CN107419425B CN 107419425 B CN107419425 B CN 107419425B CN 201710753590 A CN201710753590 A CN 201710753590A CN 107419425 B CN107419425 B CN 107419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centric
cam
eccentric bushing
rocker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35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9425A (zh
Inventor
邓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D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535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9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9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9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9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9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该方法是先在原有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的摆架与偏心芯轴之间增设一个偏心套和一个螺钉:通过偏心套与偏心芯轴联合调整,使其调整范围为一个圆环面,通过调整偏心套的位置,达到实际改变摆架轴孔分别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距离的差值,从而实现提高凸轮机构的共轭性的目的;本发明有如下特点和进步:1、本方法对非凸轮零件的加工误差具有很强的补偿作用;对凸轮有些影响共轭性的误差,也有一定程度的补偿作用;2、本方法操作方法简单,硬件只增设一个偏心套及对摆架仅作少量的改动,成本增加不多;3、本方法没有因凸轮配磨导致零件报废的风险;4、本方法若凸轮加工精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可取消配磨工序,能降低总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属于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凸缘式平面共轭凸轮机构,一般是凸缘式平面共轭凸轮固定在主轴上,并能随主轴以机架为支撑自由转动;摆架活套在固定于机架的轴上并可自由摆动。凸轮通过两个滚子约束摆架,其中一个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外圆中心,通过偏心芯轴相对于摆架上的定位孔适当偏置,便于调整其与凸轮内轮廓面之间的间隙;
现有经编机所采用的凸缘式平面共轭凸轮机构,其凸轮与摆架及滚子安装在机架上后,以特定的方向转动与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偏心芯轴,使两滚子的外圆柱面都与凸轮内外轮廓面接触。理论上凸轮转动一周,这种特性均能保持。实际情况下,凸轮轮廓面与滚子一般无法在凸轮转动一周时一直都接触。一般要求安装时调整最小间隙处的间隙减小到极限,控制最大间隙处的间隙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得到有效的调整和维护,一般设计调整好偏心芯轴后,偏心方向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连线基本垂直。凸轮装配后机构的共轭性不仅受共轭凸轮内外轮廓面的共轭性的影响,还受其它相关零件相关参数的影响。表现为即使凸轮加工精度很高,但装配后,机构的共轭性仍然不理想。凸轮的内轮廓曲面的设计是按照其外轮廓曲面以及其它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确定的。而凸轮及其它零件的加工则是独立进行的,特别是有些位置关系是需要装配后形成的,所以装配时出现共轭性偏差是难免的。
发明内容
现有经编机成圈机构制造的工艺是:严格控制各零件的相关参数,装配检查其机构的共轭性,并在凸轮内面附近的区域旁边做配磨标记;按标记配磨后,再继续检查其共轭性,反复配磨,逐步达到技术要求,这种配磨工艺的缺点是:1.对操作者的技术、经验要求很高;2.配磨余量有限,可能致凸轮报废;3.配磨工作量较大、花费时间较长;4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手工操作很难精确把握,配磨后凸轮原有的共轭性可能遭到破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经编机成圈机构制造和配磨工艺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用以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的共轭性,降低制造的难度。
为实现其目的,为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的共轭性,本发明人在长期工艺设计工作中,通过观察和多次试验,发现在保证共轭凸轮加工精度的情况下,虽然影响机构共轭性的因素有多种,如:摆架轴孔与两个滚子在摆架上的定位孔的相对位置;偏心芯轴的偏心量;机架上定位摆架轴的孔与凸轮轴的孔的距离;两个滚子的外径;但主要因素是摆架与滚子组合后,摆架轴的孔分别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距离的差值。更为有意义的是,通过调控该因素,可以有效地减轻其它因素对机构共轭性的影响。为此,总结出通过扩展调整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位置的维度以及更换不同直径的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来进行补偿,能够显著提高凸轮机构的共轭性,所述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在原有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的摆架与偏心芯轴之间增设一个偏心套:
虽然偏心芯轴能调整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位置,但是其调整范围仅为一个圆,一般不能覆盖到共轭的最佳位置点,故在原有摆架与偏心芯轴之间增设一个偏心套,通过偏心套与偏心芯轴联合调整,其调整范围为一个圆环面,这样才具有调整到共轭的最佳位置点的可能性。通过调整偏心套,达到实际改变摆架轴孔分别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距离的差值,从而实现提高凸轮机构的共轭性的目的;
因相关零件的加工误差,导致凸轮机构共轭性偏差,均集中表现在凸轮处在的三种特定位置,即附图中的图6-a、图6-b或图6-c时,滚子与轮廓面接触的间隙不同特征。对比图6-a与图6-b,若图6-a的间隙较大,说明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较最佳位置点偏右;若图6-b的间隙较大,说明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较最佳位置点偏左;图6-a与图6-b的间隙调整一致后,对比图6-a与图6-c,若图6-a的间隙偏大,表明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较磨削凸轮内轮廓面的磨头偏小;若图6-c的间隙偏大,表明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较磨削凸轮内轮廓面的磨头偏大;
加工凸轮内轮廓面,一般使用专用的凸轮磨床。主要特征是以一定轴轮(模拟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定位已加工好的凸轮外轮廓面,来加工内轮廓面。故凸轮外轮廓面加工的误差不影响凸轮的共轭性。这样,加工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外圆应尽量接近上述定轴轮的外圆;加工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外圆应尽量接近其对应的加工磨头的外圆。滚子外圆加工精度比较容易保证,故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的直径较上述定轴轮的偏差可以忽略;但磨凸轮内轮廓面的磨头直径在不断的加工中逐渐减小,应控制加工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直径与磨头的直径一致变化,共轭性调整时进行选配。一般情况下,凸轮机构的共轭性对滚子的直径偏差相对不敏感,故共轭性调整的基本顺序为偏心套调整——滚子选配——偏心套调整;
二、确定偏心套的技术参数及采取相关的配套技术措施:
A、偏心套的偏心量:与凸轮机构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相关,加工精度越高,偏心量越小,一般为零件加工精度公差带宽度的数倍。这种偏心量一般远小于偏心芯轴的偏心量,故各零件的加工误差,以及偏心套的调整,不会改变调整好偏心芯轴后,偏心芯轴的偏心方向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连线基本垂直的状态。偏心套的平均壁厚适当薄点,这样对摆架上的孔的壁厚减少的小些;偏心套活套在偏心芯轴上,与原来摆架活套在偏心芯轴上一样;
B、在摆架上加工定位偏心套的孔:照顾相关零件的干涉,应尽量保持摆架的外形轮廓不变,其上定位偏心套的孔沿两芯轴孔中心连线向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芯轴方向适当偏置,这样对孔的壁厚减少的小些。该偏置量与偏心套的偏心量相等,这样,理论上偏心套上的孔与原来摆架上对应的孔位置相同;
C、增设一个螺钉:为了固定偏心套,且不使其转动,通过摆架上对应的孔中心沿与邻近的边缘平行的方向的一侧开槽,需增设一个螺钉,能将偏心套锁紧或松开,即常见的哈夫锁紧机构;
D、确定偏心套的长度:所述偏心套的长度要略小于摆架的厚度,这样,拧紧偏心芯轴的螺母时,使偏心芯轴通过螺母、垫圈压住摆架,而不是偏心套,而与原来没有偏心套时的情况一样,这样,机构正常工作并不依赖偏心套是否被锁紧,当然,锁紧后更可靠;
三、准备工装工具及要求:
A、螺母手柄:用于调整偏心套时暂时代替防松螺母,使调整方便;
B、垫圈工装:用于调整偏心套时,分别垫在偏心套的两侧端面,使能进行调整,并保证调整后机构工作的可靠性;
C、要求:垫圈工装的厚度应满足偏心套长度加上两片垫圈工装的厚度大于摆架的厚度;偏心套长度加上一片垫圈工装的厚度小于摆架的厚度;这样,拧紧螺母手柄后,偏心芯轴通过螺母手柄压住偏心套,而不是摆架;完成调整,并锁紧哈夫后,偏心套两侧都低于摆架孔端面,使得偏心芯轴装配完成后对摆架端面的压紧情况与原来实质上一样。如果锁紧哈夫时,偏心芯轴的轴肩紧靠摆架,也可以将两片垫圈工装都垫在螺母手柄同一侧。这样操作更简单;
四、共轭性调整:当摆架同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组合后,通过轴装上机架;凸轮通过主轴装上机架,完成基础装配,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5所示,将偏心套、垫圈工装及偏心芯轴滚子与摆架组合,拧上螺母手柄,并按接近理论的位置定位偏心套,锁紧哈夫;
步骤(2):拧松螺母手柄,顺时针转动偏心芯轴至其滚子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且最小间隙处的间隙为0,再拧紧螺母手柄;
步骤(3):转动凸轮位置,先松开哈夫,顺时或逆时针转动偏心芯轴及偏心套,再锁紧哈夫,并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间隙减小到极限;
步骤(4):转动凸轮位置,通过更换直径较大或较小一点的滚子;直到间隙减小到极限;
步骤(5):重复步骤(2)和步骤(3)后,开始步骤(6);
步骤(6):将两侧的垫圈工装取出,将螺母工装更换为防松螺母及加厚垫圈(结果如图4所示),执行步骤(2)后拧紧防松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1.本发明对非凸轮零件的加工误差具有很强的补偿作用,经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某凸轮理想共轭的情况下,其它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在0.1以内,按上述方法选配后,滚子与凸轮的最大间隙不超过0.01;
2.本发明对凸轮有些影响共轭性的误差,如整体变形造成的误差,也有一定程度的补偿作用;
3.本方法只增设偏心套及对摆架仅作少量的改动,成本增加不多;
4.本方法操作方法简单,且能快速取得经验;
5.本方法没有因凸轮配磨导致零件报废的风险;
6.本方法若凸轮加工精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可取消配磨工序,可降低总的制造成本。
说明:上述提高凸轮机构的共轭性的方法,其补偿精度对凸轮的加工精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即凸轮加工精度越高,则补偿效果越好;而且因为仅调控主要因素,补偿后也不能保证完全共轭,该结构及装配方法适合对共轭性要求很高的高速凸轮机构使用,尤其适合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凸缘式平面共轭凸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凸轮与摆架及滚子安装在机架上后,以图示顺时针旋转且调整好偏心芯轴后,其偏心方向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连线基本垂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摆架与偏心芯轴之间增设偏心套及哈夫锁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摆架与偏心芯轴之间增设偏心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补偿调整时使用螺母手柄及垫圈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凸轮轮廓线斜率为正且最大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的凸轮轮廓线斜率为负且最小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的凸轮轮廓线斜率为零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凸轮,2、摆架,3、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5、偏心芯轴,6、机架上约束摆架的轴,7、主轴,8、偏心套,9、锁紧螺钉,10、螺母手柄,11、垫圈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所述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在原有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的摆架2与偏心芯轴5之间增设一个偏心套8:
通过偏心套8与偏心芯轴5联合调整,其调整范围为一个圆环面,具有调整到最佳点的可能性,并通过调整偏心套8达到实际改变机架上约束摆架的轴6分别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距离的差值,从而实现提高凸轮机构的共轭性的目的;
因相关零件的加工误差,导致凸轮机构共轭性偏差,均集中表现在凸轮处在三种特定位置,即附图中的图6-a、图6-b或图6-c时,滚子与轮廓面接触的间隙不同的特征。对比图6-a与图6-b,若图6-a的间隙较大,说明偏心芯轴5较共轭最佳位置点偏右;若图6-b的间隙较大,说明偏心芯轴5较共轭最佳位置点偏左;图6-a与图6-b的间隙调整一致后,对比图6-a与图6-c,若图6-a的间隙偏大,表明滚子较凸轮1的内轮廓面的磨头偏小;若图6-c的间隙偏大,表明滚子较磨削凸轮1的内轮廓面的磨头偏大;
加工凸轮1的内轮廓面,使用专用的凸轮磨床;以一定轴轮(模拟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定位已加工好的凸轮1的外轮廓面,来加工内轮廓面,故凸轮1的外轮廓面加工的误差不影响凸轮的共轭性,这样,加工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的外圆应尽量接近上述定轴轮的外圆;加工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外圆应尽量接近其对应加工磨头的外圆;一般情况下,滚子外圆加工精度比较容易保证,故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的直径较上述定轴轮的偏差可以忽略;但凸轮1的内轮廓面的磨头直径在不断加工时会逐渐减小,应控制加工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直径与磨头的直径一致变化,共轭性调整时进行选配;一般情况下,凸轮机构的共轭性对滚子的直径偏差相对不敏感,故共轭性调整的基本顺序为偏心套8调整——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选配——偏心套8调整;
二、确定偏心套8的技术参数及采取相关的配套技术措施:
偏心套8的偏心量:与凸轮机构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相关,加工精度越高,偏心量越小,一般为零件加工精度公差带宽度的数倍,这种偏心量一般远小于偏心芯轴5的偏心量,故各零件的加工误差,以及偏心套8的调整,不会改变调整好偏心芯轴5后,偏心芯轴的偏心方向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连线基本垂直的状态。偏心套8的平均壁厚适当薄点,这样对摆架2上的孔的壁厚减少的小些;偏心套8活套在偏心芯轴5上,与原来摆架2活套在偏心芯轴5上一样;
摆架2上加工定位偏心套8的孔:照顾相关零件的干涉,尽量保持摆架2的外形轮廓不变,其上定位偏心套8的孔沿两芯轴孔中心连线向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芯轴方向偏置一点,这样对孔的壁厚减少的小些;该偏置量与偏心套8的偏心量相等;
增设一个锁紧螺钉9:为了固定偏心套8,通过摆架2上对应的孔中心沿与邻近的边缘平行的方向的一侧开槽,需增设一个锁紧螺钉9,能将偏心套8锁紧或松开,形成常见的哈夫锁紧机构;
偏心套8的长度略小于摆架2的厚度:这样,拧紧偏心芯轴5上的螺母时,使偏心芯轴5通过螺母、垫圈压住摆架2,而不是偏心套8,而与原来没有偏心套8时的情况一样,这样,机构正常工作并不依赖偏心套8是否被锁紧,当然,锁紧后更可靠;
三、准备工装工具及要求:
螺母手柄10:用于调整偏心套8时暂时代替防松螺母;
垫圈工装11:用于调整偏心套8时,分别垫在偏心套8的两侧端面上;
要求:垫圈工装11的厚度应满足:偏心套8的长度加上两片垫圈工装11的厚度大于摆架2的厚度;
偏心套8的长度加上一片垫圈工装11的厚度小于摆架2的厚度,这样拧紧螺母手柄10后,偏心芯轴5通过螺母手柄10压住偏心套8,而不是摆架2;
完成调整,并锁紧哈夫后,偏心套8两侧都低于摆架2的孔端面,使得偏心芯轴5装配完成后对摆架2端面的压紧情况与原来实质上一样;
如果锁紧哈夫时,偏心芯轴5的轴肩紧靠摆架2,也可以将两片垫圈工装11都垫在螺母手柄10同一侧,这样操作更简单;
四、共轭性调整:具体步骤如下:
1.零件设计:
若零件加工控制公差带为0.04mm,取偏心套8的偏心量为0.2mm;若偏心芯轴5的偏心量为1.5mm,则偏心套8的偏心量远小于偏心芯轴5的偏心量;故各零件的加工误差,以及偏心套8的调整,不会改变调整好偏心芯轴5后,偏心芯轴5的偏心方向与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中心连线基本垂直的状态。若取偏心套8的平均壁厚2mm,则最薄处为1.8mm,若摆架2原来壁厚18mm,则壁厚减少1.8mm。
摆架2的外形轮廓不变,其上定位偏心套8的孔,较原来定位偏心芯轴5的孔大4mm,并沿两芯轴孔中心的连线向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的芯轴方向偏置0.2mm;为了固定偏心套8,通过摆架2上对应的孔中心沿与邻近的边缘平行的方向开槽,并增设一个螺钉9,螺钉9的规格与摆架2厚度相关,如螺钉9的大小取M8,能将偏心套8锁紧和松开,即常见的哈夫锁紧机构。
偏心套8活套在偏心芯轴5上,与原来摆架2活套在偏心芯轴5上一样。
偏心套8的长度略小于摆架2原来装偏心芯轴5处的厚度为1mm,这样,拧紧偏心芯轴5的螺母时,使偏心芯轴5通过螺母、垫圈压住摆架2,而不是偏心套8,与原来没有偏心套8时的情况一样。这样,凸轮机构正常工作并不依赖偏心套8是否被锁紧,当然,锁紧后更可靠。
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直径与凸轮1的内轮廓面的磨头直径要求一致,由于磨头的直径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减小,若较开始时的减小了0.2,则更换磨头,则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外圆加工按直径偏小从0到0.2的范围加工,并按0.02一档,测量分档: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2.工装设计
螺母手柄10设计:螺母手柄10用于调整偏心套8时,暂时代替防松螺母;
垫圈工装11设计:垫圈工装11用于调整偏心套8时,分别垫在偏心套8的两侧端面上,若偏心套8的长度较摆架2的厚度小1mm,则取垫圈工装11厚度0.7mm,这样,偏心套8的长度加上两片垫圈工装11的厚度,大于摆架2的厚度0.4mm;偏心套8的长度加上一片垫圈工装11的厚度,小于摆架2的厚度0.3mm。这样,拧紧螺母手柄10后,偏心芯轴5通过螺母手柄10压住偏心套8,而不是摆架2;完成调整,并锁紧哈夫后,偏心套8两侧都低于摆架2孔端面,使得偏心芯轴5装配完成后对摆架2端面的压紧情况与以前实质上一样;
3.共轭性调整:当完成摆架2同滚子3组合后,通过轴6装上机架;凸轮1通过主轴7装上机架,完成基础装配后,进行共轭性调整,其具体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5所示,将偏心套8、垫圈工装11及偏心芯轴5、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装入摆架2,拧上螺母手柄10,并按接近理论的位置定位偏心套8,锁紧哈夫;
2)拧松螺母手柄10,按顺时针转动偏心芯轴5至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与凸轮1的内轮廓面接触,且最小间隙处的间隙为0,拧紧螺母手柄10;
3)转动凸轮1分别至图6-a及图6-b位置,若图6-a间隙较大,则松开哈夫,图示顺时针转动偏心芯轴5及偏心套8一点,再锁紧哈夫;若图6-b间隙较大,则松开哈夫,图示逆时针转动偏心芯轴5及偏心套8一点,再锁紧哈夫,并重复第2、3步骤,直至间隙减小到极限;
4)转动凸轮1分别至图6-a及图6-c位置;若图6-a的间隙较大,则更换直径较大一点的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若图6-c的间隙较大,则更换直径较小一点的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重复进行该步骤,直到间隙减小到极限;
5)重复第2、3步骤后,开始第6步;
6)将偏心套8两侧的垫圈工装11取出,螺母工装10更换为防松螺母及加厚垫圈,执行第2步后拧紧防松螺母。

Claims (4)

1.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在原有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的摆架与偏心芯轴之间增设一个偏心套:通过偏心套与偏心芯轴联合调整,使其调整范围为一个圆环面,通过调整偏心套的位置,达到实际改变摆架轴孔分别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距离的差值,从而实现提高凸轮机构的共轭性的目的;
二、确定偏心套的技术参数及采取相关的配套技术措施:
A、偏心套的偏心量:这种偏心量一般远小于偏心芯轴的偏心量,这样,调好偏心芯轴后,偏心芯轴的偏心方向与两个滚子中心的连线总保持基本垂直的状态;
B、在摆架上加工定位偏心套的孔:要求所述定位偏心套的孔沿两芯轴孔中心连线向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芯轴方向适当偏置,该偏置量与偏心套的偏心量相等,使偏心套上的孔与原来摆架上对应的孔位置相同;
C、增设一个螺钉:在定位偏心套的孔内增设一个螺钉,用以能将偏心套锁紧或松开,形成常见的哈夫锁紧机构;
D、确定偏心套的长度:偏心套的平均壁厚要求适当的薄,并活套在偏心芯轴上;所述偏心套的长度要略小于摆架的厚度;
三、准备工装工具及要求:
A、螺母手柄:用于调整偏心套时暂时代替防松螺母,使调整方便;
B、垫圈工装:用于调整偏心套时,分别垫在偏心套的两侧端面,使能进行调整,并保证调整后机构工作的可靠性;
C、要求:垫圈工装的厚度应满足偏心套长度加上两片垫圈工装的厚度大于摆架的厚度;偏心套长度加上一片垫圈工装的厚度小于摆架的厚度;
四、共轭性调整:当摆架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组合后,通过轴装上机架;凸轮通过主轴装上机架,完成基础装配后,进行共轭性调整,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偏心套、垫圈工装及偏心芯轴滚子与摆架组合,拧上螺母手柄,并按接近理论的位置定位偏心套,锁紧哈夫;
步骤(2):拧松螺母手柄,顺时针转动偏心芯轴至其滚子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且最小间隙处的间隙为0,再拧紧螺母手柄;
步骤(3):转动凸轮位置,先松开哈夫,顺时或逆时针转动偏心芯轴及偏心套,再锁紧哈夫,并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间隙减小到极限;
步骤(4):转动凸轮位置,通过更换直径较大或较小一点的滚子;直到间隙减小到极限;
步骤(5):重复步骤(2)和步骤(3)后,开始步骤(6);
步骤(6):将两侧的垫圈工装取出,将螺母工装更换为防松螺母及加厚垫圈,执行步骤(2)后拧紧防松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凸轮机构的共轭性调整的基本顺序为偏心套(8)调整——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选配——偏心套(8)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偏心套(8)的技术参数为:
偏心套(8)的偏心量:偏心量应远小于偏心芯轴(5)的偏心量,使各零件的加工误差,以及偏心套的调整,不会改变调整好偏心芯轴(5)后,偏心芯轴(5)的偏心方向与两个滚子(3)和(4)的中心连线基本垂直的状态;
偏心套(8)的长度:所述长度略小于摆架(2)的厚度:平均壁厚要求适当薄,使偏心套(8)能活套在偏心芯轴(5)上;摆架(2)上加工有定位偏心套(8)的孔:其上定位偏心套(8)的孔沿两芯轴孔中心连线向与凸轮外轮廓面接触的滚子(3)芯轴方向适当偏置一点,这样对孔的壁厚减少的小些;该偏置量与偏心套(8)的偏心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直径与磨削凸轮(1)的内轮廓面的磨头直径要求一致,由于磨头的直径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减小,若较开始时的减小了0.2,则更换磨头,则与凸轮内轮廓面接触的滚子(4)的外圆加工按直径偏小从0到0.2的范围加工,并按0.02一档,测量分档: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CN201710753590.9A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Active CN107419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3590.9A CN107419425B (zh)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3590.9A CN107419425B (zh)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9425A CN107419425A (zh) 2017-12-01
CN107419425B true CN107419425B (zh) 2019-05-28

Family

ID=6043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3590.9A Active CN107419425B (zh)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9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226B (zh) * 2021-12-29 2024-03-12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曲柄连杆组一致性的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5684Y (zh) * 2003-08-07 2004-08-25 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 精梳机分离罗拉的共轭凸轮传动装置
CN2767471Y (zh) * 2005-01-30 2006-03-29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中间折入边装置双钩针轴的控制机构
CN2918477Y (zh) * 2006-04-26 2007-07-04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双针床经编机针槽板间距调节机构
CN200958161Y (zh) * 2006-05-17 2007-10-10 聊城昌润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共轭凸轮、滚子啮合间隙调整机构
JP4981012B2 (ja) * 2008-11-05 2012-07-18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おける筬振り装置
KR101222805B1 (ko) * 2012-06-12 2013-01-16 하문석 랏셀낙하판용 낙하판 구동장치
EP2982788B1 (de) * 2014-08-07 2016-06-08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Wirk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9425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3391A (en) Device for axial adjustment of a rotatable body
CN107419425B (zh) 一种提高经编机成圈凸轮机构共轭性的方法
CN107900608B (zh) 一种分体式轴箱体微变形控制工艺
CN108098417B (zh) 一种利用调整垫块装夹定位角度头工艺方法
US2019003918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mpensation, and synchronous correcting and strengthening with dual-laser beams
CN107297635B (zh) 薄壁变形零件的车削夹具及车削固定方法
US3014391A (en) Spindle
CN202129667U (zh) 一种用于纠正空心轴内外圆偏心量的定位装置
CN109145487A (zh) 一种摆线轮齿廓误差的修正方法及摆线轮
US2694322A (en) Threading appliance
CN110039472A (zh) 转静子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106112631A (zh) 锥环加工用履式无心夹具及其定位调整工装工艺
US3517533A (en) Assembly for roll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KR20100028208A (ko) 차량용 조향장치 부품 볼스트더 가공용 버니싱 장치
US6890140B2 (en) Seam adjusters
JPS63268904A (ja) 動弁系のバルブクリアランス調整方法
CN205572145U (zh) 一种精加工挺柱孔珩磨刀
US2498870A (en) Backlash compensator
US4294442A (en) Workpiece pallet with distortion free clamping means
CN209466156U (zh) 一种新型减壳以毛坯定位加工工装
US4148470A (en) Workpiece pallet with distortion free clamping means
CN210588199U (zh) 一种加工中心上可调整角度三偏心夹具
CN110081070A (zh) 一种柔性止推轴承
CN220278359U (zh) 一种可调动臂法兰钻孔工装
CN219262524U (zh) 一种气缸盖和凸轮轴轴承盖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