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8255B -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8255B
CN107418255B CN201710579190.0A CN201710579190A CN107418255B CN 107418255 B CN107418255 B CN 107418255B CN 201710579190 A CN201710579190 A CN 201710579190A CN 107418255 B CN107418255 B CN 107418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weight
parts
deionized water
acet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91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8255A (zh
Inventor
徐英杰
徐英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i Group Yusheng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zang Tooker Trade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zang Tooker Trade Ltd Co filed Critical Xizang Tooker Trade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105791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8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8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8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8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8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76Treatment with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53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69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6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8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non-polyme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10Treatment with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12Treatment with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smetic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级专用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1)二氧化钛粒径的筛选;(2)去除原料中的杂质;(3)对二氧化钛表面的氧化;(4)二氧化钛的有机包膜;(5)洗涤获得产品。所述二氧化钛产品纯度高,使用安全,且亲油性好,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食品生产中。

Description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食品级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钛被认为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具有较高的遮盖力、耐候性、消色力等,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陶瓷、化妆品、食品和医药等精细化工行业。
在作为食品添加剂中时,有时需要与一些有机溶剂相混溶,但是,二氧化钛粉末本身是强极性物质,在有机溶剂中不易分散,无法适用于部分食品、药品制造及高档化妆品制造。另一方面,二氧化钛的粒径越小,消色力越强,但是尺寸过小会使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未经处理的二氧化钛表面有光化学活性,可使其周围的有机物发生降解,产生粉化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其应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二氧化钛的表面进行有机包覆,使产品在有机溶剂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分散,扩大二氧化钛的应用范围。
CN101920992A中公开了一种食品级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通过氧化掉二氧化钛分子中的亲水键,使其具有亲油性,这虽然避免了包膜对于二氧化钛白度的影响。但二氧化钛表面光化学活性较强的技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CN104140692A中公开了一种疏水效果好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氧化性等无机防水成分以及聚氨基甲酸酯等有机防水成分,改变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性质,制备出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不仅具有很好的疏水性,而且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但该技术方案中加入多种无机添加剂,影响二氧化钛在食品中的安全性,同时,采用搅拌研磨的方式难以使多种成分充分混匀,因此该技术方案对二氧化钛表面的改性效果不充分。
CN1631926A中公开了一种草莓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二氧化硅表面包覆有机聚合物,从而提高无机粒子的强度和硬度,但是,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微球,无机粒子含量较低,导致无机粒子的性质表现的不突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在应用于食品的二氧化钛中,使用者希望二氧化钛能够同时具有很好的白度、分散性、遮盖力,并且能够有一定的亲油性。
同时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良好的遮盖力基于二氧化钛粒径的减小,同时小粒径的二氧化钛又容易出现团聚,影响分散性。进一步地,对二氧化钛表面包膜解决亲油性的问题时,也会造成白度的降低。
本发明意外的发现了一种对二氧化钛表面的处理方式,可以使二氧化钛在白度不降低的情况下,亲油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会增加二氧化钛颗粒的分散性。
发明人发现,在对二氧化钛表面用氧化剂处理后,再进行有机包膜,能够形成一种对二氧化钛表面的不完全包覆,从而可以在不影响二氧化钛白度的情况下,对亲油性能进行改善。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食品级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1)二氧化钛粒径的筛选;(2)去除原料中的杂质;(3)对二氧化钛表面的氧化;(4)二氧化钛的有机包膜;(5)洗涤获得产品。
具体的,制备步骤包括:(1)二氧化钛粒径的筛选: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50nm-10μm之间;(2)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乙酸进行酸洗;(3)对二氧化钛表面的氧化:将步骤(2)获得的二氧化钛与双氧水、乙酸铵、过氧乙酸反应;(4)二氧化钛的有机包膜:将二氧化钛表面包覆阳离子乙烯基单体;(5)洗涤获得产品。
优选的,所述制备步骤(1)为: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
所述的步骤(2)为,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优选的,二氧化钛在酸洗前,通过除铁装置进行除铁。
优选的,所述除铁装置包括:除铁进料管,设置在除铁装置的壳体上,并延伸至除铁装置内部;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主动辊、从动辊、传送带,所述驱动装置与主动辊或者从动辊连接,为传送机构提供动力,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在所述从动辊的轴向外沿上设置有永磁套,所述永磁套具有磁性;所述传送机构在靠近主动辊的一侧为进料端,位于除铁进料管的下方,并通过传送带承接物料,所述传送机构在靠近从动辊的一侧为出料端,从动辊下方设置废料箱和除铁出料口,废料箱位于从动辊中心轴线靠近主动辊的一侧,除铁出料口位于从动辊中心轴线远离主动辊的一侧,所述除铁出料口与除铁出料管连接;除铁机构,所述除铁机构包括电磁体,在传送机构的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电磁体设置在传送带上方,所述电磁体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
所述制备步骤(3)为: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20-50重量份,置于重量份5-15的去离子水中,加入重量份0.04-3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2-5,然后再加入0.048-0.64重量份双氧水、0.012-1.28重量份乙酸铵、0.04-0.25重量份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10min-120min,然后加入200-60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
所述制备步骤(4)为:将二氧化钛进行有机包膜。具体的,a.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5-35重量份,和0.1-10重量份的阳离子乙烯基单体,溶于40-120重量份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0.5-3小时;b.然后将5-15重量份共聚单体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4-15℃,调节pH到9-11;c.加入0.1-1重量份的共聚单体引发剂,在超声处理下,反应0.5-2小时;d.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
优选的,所述超声处理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优选的,所述阳离子乙烯基单体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的,选自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溴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丙基氯化铵、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丁酯、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丙烯酸二甲氨丁酯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为乙烯基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羟烷基酯、烯基芳族化合物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的,选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等、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叔丁基苯乙烯、3,4-二甲基苯乙烯、4-乙氧基苯乙烯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共聚单体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或过氧化物-亚铁离子组成的引发剂。更优选的,选自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氧化氢-氯化亚铁、过硫酸钾-氯化亚铁、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a中二氧化钛重量份为10-20份,阳离子乙烯基单体为1-5份,溶于80-100份水中,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2小时。
优选的,步骤b中共聚单体重量份为10份,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5-10℃。
优选的,步骤b中加入重量份为0.01-0.05重量份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乳化硅油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c中加入0.5-0.8份共聚单体引发剂,超声频率10-30kHz,功率100-1000w,反应1-1.5小时。
优选的,步骤c中,加入共聚单体引发剂之前,加入0.01-0.05重量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制备步骤(5)为,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工业二氧化钛重金属的去除,增加了二氧化钛的纯度,提高了其在应用于食品中的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对二氧化钛表面亲水键的破坏,以及对其表面的有机处理,使其亲油性更强,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食品中。
(3)本发明意外的发现,在破坏二氧化钛表面的亲水键后,对二氧化钛的表面有机包膜的效果更佳显著。
(4)通过对有机包膜反应条件的改进,使得成品的二氧化钛同时具有很好的亲油性以及白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除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3、除铁装置;301、除铁进料管;302、电磁体;303、主动辊;304、驱动装置;305、传送带;306、从动辊;3061、永磁套;307、除铁出料口;308、废料箱;309、除铁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例1
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步骤(3)中的表面处理步骤会对二氧化钛的亲油性产生影响。
本实验例中,采用工业二氧化钛为原料,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实验。称取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0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加入相应的试剂,待反应后静置20min,然后加入5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
不同反应试剂对二氧化钛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2所示,每组实验平行做5次。实验中,所述试剂加入量均为1g。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发明人意外的发现,当步骤(3)中选用双氧水、乙酸铵及过氧乙酸时,二氧化钛产物在其他指标没有下降的情况下,油分散性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其数据相对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不同反应试剂对二氧化钛性质的影响
Figure GDA0002185396950000031
实验例2
在步骤(4)中,现有技术的有机包膜方法会将二氧化钛包覆较厚的有机层,导致二氧化钛白度的下降。发明人在实验中意外的发现,对步骤(4)采用低温并在超声的条件下,加入引发剂可以减少包覆量,达到不影响二氧化钛白度的技术效果。
本实验例中,采用工业二氧化钛作为原料,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实验。
先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称取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0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20min,然后加入5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
取上一步获得的二氧化钛,对其进行表面包覆:a.称取二氧化钛200g,和5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b.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控制反应体系温度,调节pH到9;c.加入1g的过硫酸钠引发剂,反应1小时;d.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
本实验通过对反应温度,以及是否配合超声进行实验,通过产物中二氧化钛的含量、亲油性以及白度对包膜效果进行评定,每组实验平行做5次。结果如表2所示,超声条件均为超声频率20kHz,功率200w。
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在反应温度4℃-15℃的条件下,首先二氧化钛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98.5),白度也要高于其他温度下的结果(p<0.01)。同时,反应温度4℃-15℃时,在超声的作用下,二氧化钛产品的亲油性明显得到了提高(p<0.01)。因此,本发明中,采用反应温度4℃-15℃,并同时进行超声的技术方案。
表2有机包覆条件对二氧化钛性质的影响
Figure GDA0002185396950000042
实验例3
在随后的实验中,本发明人发现,实验例2中的包膜方法,在不进行二氧化钛表面处理的前提下,无法提高二氧化钛的亲油性。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直接按照实验例2的方法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包覆:a.称取二氧化钛200g,和5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b.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控制反应体系温度4-15℃,调节pH到9;c.加入1g的过硫酸钠引发剂,反应1小时,对反应过程进行超声处理,超声条件为超声频率20kHz,功率200w;d.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
上述实验平行进行5次。处理前二氧化钛的油分散性(黑格曼值)为1.8±0.2,处理后二氧化钛的油分散性(黑格曼值)为2.3±0.5,经统计学分析,其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的,发明人尝试了先进行包膜,再对二氧化钛表面处理的技术方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a.称取二氧化钛400g,和10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2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b.然后将2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控制反应体系温度4-15℃,调节pH到9;c.加入2g的过硫酸钠引发剂,反应1小时,对反应过程进行超声处理,超声条件为超声频率20kHz,功率200w;d.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2)称取上一步获得的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0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20min,然后加入5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
上述实验平行进行5次。处理前二氧化钛的油分散性(黑格曼值)为1.8±0.2,处理后二氧化钛的油分散性(黑格曼值)为3.0±0.5,该数据与单独进行表面处理的实验组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且显著低于实验例2组中先进行表面处理再包膜的技术方案(p<0.01)。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发明中对二氧化钛表面的包膜方法,需要在包膜前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证明本发明的制备过程,每一步均是不可或缺的,且各步骤的顺序也是不可改变的,带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对比例1
采用CN101920992A的技术方案制备二氧化钛。具体的,将3kg钛白粉(即工业级二氧化钛)与1kg去离子水先混合均匀,隔5分钟然后再加入0.0048kg双氧水、0.0024kg甲酸、0.0012kg乙酸铵及0.12kg硝酸,待反应2小时后静置3小时,然后加入23kg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干燥过程为300℃1小时以上,之后进行粉碎即得食品级二氧化钛产品。硝酸采用市售发烟硝酸,双氧水、甲酸、乙酸铵和去离子水为市售的试剂级产品。
对比例2
采用CN104140692A的技术方案制备二氧化钛。具体的,(1)将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钛酸酯偶联剂TC-114、五氧化二钒混合均匀加入研磨机内,以1500-2000转/分钟的速度研磨15-20分钟,粉碎研细,得混合粉末待用;(2)将高密度聚乙烯、氮化铝、镁铝尖晶石粉放入混料桶中,升温至80-90℃之间,搅拌半小时,继续加入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继续升温至130-160℃,搅拌15-20分钟后倒出,得胶粉;(3)将混合粉末与胶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在80℃下超声振荡1-2小时,然后继续研磨20-30分钟,形成混悬液待用;(4)将混悬液与改性二氧化硅混合,800-1000转/分下搅拌10-15分钟,烘干、放入纳米粉碎机中粉碎即得。
对比例3
采用CN1631926A的包覆方法对二氧化钛进行包覆。具体的,在250mL装有温度计、冷凝器、搅拌器、通氮气的四口烧瓶中,加入8克丙烯酸二甲氨丁酯、30克纳米二氧化钛粒子、80克水,在氮气保护下搅拌4小时,将15克α-甲基苯乙烯、15克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缓缓滴入反应瓶中,升温到70℃,加入1.4克过硫酸钾,在80℃反应36h,将制备的分散液过滤、离心、洗涤、分离4次,即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
实施例1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200g,置于15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30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2,然后再加入6.4g双氧水、12.8g乙酸铵、2.5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10min,然后加入6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50g,和10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2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0.5小时;然后将15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4℃,调节pH到9;加入10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0.5小时,超声频率10kHz,功率1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2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5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再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60min,然后加入3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100g,和1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10℃,调节pH到10;加入5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1小时,超声频率20kHz,功率5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3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500g,置于5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0.4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5,然后再加入0.48g双氧水、0.12g乙酸铵、0.4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120min,然后加入2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350g,和1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4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3小时;然后将5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15℃,调节pH到11;加入1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2小时,超声频率30kHz,功率10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4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通过除铁装置进行除铁,然后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5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再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60min,然后加入3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100g,和1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10℃,调节pH到10;加入5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1小时,超声频率20kHz,功率5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5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通过除铁装置进行除铁,然后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5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再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60min,然后加入3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100g,和1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再加入0.2g聚氧丙烯甘油醚,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10℃,调节pH到10;加入5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1小时,超声频率20kHz,功率5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6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通过除铁装置进行除铁,然后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5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再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60min,然后加入3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100g,和1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10℃,调节pH到10;向体系中加入0.2g聚乙烯吡咯烷酮,再加入5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1小时,超声频率20kHz,功率5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7
(1)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2)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通过除铁装置进行除铁,然后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3)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300g,置于100g的去离子水中,加入5g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3,然后再加入1g双氧水、1g乙酸铵、1g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60min,然后加入3000g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4)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100g,和10g的丙烯酸二甲氨丁酯,溶于1000g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100g丙烯酸乙酯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再加入0.2g聚氧丙烯甘油醚,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10℃,调节pH到10;向体系中加入0.2g聚乙烯吡咯烷酮,再加入5g的过硫酸钠,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处理下,反应1小时,超声频率20kHz,功率500w;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去离子水洗涤产物三次后获得成品。
实施例8
对对比例1-3、实施例1-7中所述的二氧化钛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如国家标准GB25577-2010所述,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产品,均能够符合食品级二氧化钛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不仅远远好于二氧化钛原料,也优于按背景技术中所述方法制备的产品。
*标记表示该数据与实施例1-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对比例1-3、实施例1-7中二氧化钛产品的检测结果
Figure GDA0002185396950000081
实施例9
对对比例1-3、实施例1-7中所述的二氧化钛产品进行白度、消色力、比表面积、油分散性等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产品,产品的白度、消色力、比表面积、油分散性不仅远远好于二氧化钛原料,也优于按背景技术中所述方法制备的产品(p<0.05)。
实施例7中,通过在步骤(4)中,加入聚氧丙烯甘油醚及聚乙烯吡咯烷酮,获得了比其他实施例具有更好亲油性的产品(p<0.05)。
表4对比例1-3、实施例1-7中二氧化钛的性能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食品级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1)二氧化钛粒径的筛选: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50nm-10μm之间;(2)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乙酸进行酸洗;(3)对二氧化钛表面的氧化:将步骤(2)获得的二氧化钛与双氧水、乙酸铵、过氧乙酸反应;(4)二氧化钛的有机包膜:a.称取步骤(3)中获得的二氧化钛5-35重量份,和0.1-10重量份的阳离子乙烯基单体,溶于40-120重量份的水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0.5-3小时;b.然后将5-15重量份共聚单体缓缓滴入反应器中,并将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4-15℃,调节pH到9-11;c.加入0.1-1重量份的共聚单体引发剂,在超声处理下,反应0.5-2小时;d.过滤,分离得到经过包膜的二氧化钛;(5)洗涤获得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步骤(1)为:优选的,将二氧化钛原料粒径筛选至100nm-5μ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为,将步骤(1)获得的二氧化钛用5%的乙酸进行酸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氧化钛在酸洗前,通过除铁装置进行除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为:称取步骤(2)中获得的二氧化钛2-5重量份,置于重量份0.5-1.5的去离子水中,加入重量份0.004-0.30的乙酸混合均匀,并调节pH至2-5,然后再加入0.0048-0.064重量份双氧水、0.0012-0.128重量份乙酸铵、0.004-0.025重量份的过氧乙酸,待反应后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加入20-6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之后进行吸滤、干燥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加入重量份为0.01-0.05重量份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乳化硅油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加入0.5-0.8份共聚单体引发剂,超声频率10-30kHz,功率100-1000w,反应1-1.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加入共聚单体引发剂之前,加入0.01-0.05重量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超声处理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CN201710579190.0A 2017-07-17 2017-07-17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418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9190.0A CN107418255B (zh) 2017-07-17 2017-07-17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9190.0A CN107418255B (zh) 2017-07-17 2017-07-17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8255A CN107418255A (zh) 2017-12-01
CN107418255B true CN107418255B (zh) 2020-03-03

Family

ID=6042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9190.0A Active CN107418255B (zh) 2017-07-17 2017-07-17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8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392B (zh) * 2018-12-27 2021-09-21 中钛集团焦作市裕盛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级二氧化钛的生产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6145A1 (en) * 2004-05-17 2005-12-08 Cpm Industries, Inc. Cationic titanium dioxide pigments
CN102408758A (zh) * 2011-09-13 2012-04-11 天津大学 二氧化钛/阳离子聚合物核壳结构的电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670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化妆品专用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6145A1 (en) * 2004-05-17 2005-12-08 Cpm Industries, Inc. Cationic titanium dioxide pigments
CN102408758A (zh) * 2011-09-13 2012-04-11 天津大学 二氧化钛/阳离子聚合物核壳结构的电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670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化妆品专用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8255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93852C (fi) Menetelmä stabiilin, hienojakoisen pigmenttisuspension valmistamiseksi
CN100572271C (zh) 从橄榄石生产沉淀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08584902A (zh) 一种钛白固废生产电池级正磷酸铁的方法
CN107973872A (zh) 纳米四氧化三铁掺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疏水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7418255B (zh) 食品级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US4280849A (en) Aqueous dispersions
US7988867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silicon powder-containing drainage water
CN110791121B (zh) 具有耐光高分散稳定性的杂化有机颜料粉体的制备方法
DE2342036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ikaxerogelen
WO2003022891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mer latex resin powder
JP4630240B2 (ja) シリコン粉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10358328A (zh) 纳米级活性碳酸钙及其加工方法
CN110282633A (zh) 一种纳米氧化硅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06543773A (zh) 中位粒径≤2μm的超细石英粉体的规模化表面处理方法
CN107487826A (zh) 一种烟气脱硫废液处理用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brid polyacrylamide and its flocculation properties in cyanide tailing suspensions
CN106238218B (zh) 一种用于赤铁精矿固液分离的助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0560B (zh) 化妆品专用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CN110128851B (zh) 一种疏水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CN110152640A (zh) 二氧化锆胶囊膜包覆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工艺方法
JP5473340B2 (ja) 重合開始基付き無機酸化物粒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無機酸化物粒子を用いて得られる高分子修飾無機酸化物粒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4537857B2 (ja) カンラン石からシリカを製造する方法
Shaik et al. Synthesis of inorganic, polymer, and hybrid nanoparticles using ultrasound
CN1358803A (zh) 无机粒子表面改性的方法
WO2015090541A1 (de) Verfahren zur oberflächenbeschichtung von anorganischen partikeln, insbesondere titandioxid-pigmentpartikel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1

Address after: 454000 West Weisan Road South, Jingwu Road, Wes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Zone,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TI GROUP YUSHENG TITANIUM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Unit 3, Building 17, Shibang Oujun Community, Duilongdeqing District, Lhasa City,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851400

Patentee before: TIBET YATUKE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