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7916B -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7916B
CN107417916B CN201710821136.2A CN201710821136A CN107417916B CN 107417916 B CN107417916 B CN 107417916B CN 201710821136 A CN201710821136 A CN 201710821136A CN 107417916 B CN107417916 B CN 107417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nhydride
dichlorodiphenyl
xylene
toluene
n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11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7916A (zh
Inventor
王洋
刘永亮
李真真
李江
罗熙雯
周利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hangsha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New Materi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New Materi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New Materi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211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7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7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7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7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7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67Wholly aromatic polyimides, i.e. having both tetracarboxylic and diamino moieties aromatically bound
    • C08G73/1071Wholly aromatic polyi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bonds in the main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06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out P—C bonds
    • C07F9/08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 C07F9/09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 C07F9/09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with hydroxyalkyl compounds with further substituents on alky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03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3/1007Preparatory processes from tetra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and di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57Polyimides containing other atoms than carbon, hydrogen, nitrogen or oxygen in the main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57Polyimides containing other atoms than carbon, hydrogen, nitrogen or oxygen in the main chain
    • C08G73/1064Polyimides containing other atoms than carbon, hydrogen, nitrogen or oxygen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sulfu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式中包含如下结构单元:

Description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是含有芳香环和酰亚胺环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高性能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酰亚胺已经发展成一类种类齐全、制品繁多的高性能材料,一直是各国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特别是其以优异的耐热氧化稳定性能、高温下突出的力学性能、耐辐射性能以及很好的化学物理稳定性等,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以及电子电器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聚酰亚胺分子链的刚性和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使普通的聚酰亚胺树脂不熔融也不易溶解,造成加工困难,易堵料,造成了浪费。为了提高聚酰亚胺的阻燃,一般会添加无机氢氧化镁等阻燃剂,但是阻燃剂的加入会进一步恶化聚酰亚胺的加工性能,严重限制了聚酰亚胺的加工和应用。提高分子的柔顺性可以改变树脂的流动性,但也往往会降低树脂的耐温性。如何提高聚酰亚胺树脂的流动性又能保证其耐温性对推广聚酰亚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聚酰亚胺树脂的流动性差,耐温性能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树脂,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式中包含如下结构单元: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11
其中,n表示聚合度,为2-1000的整数;
R8为下列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12
R2为: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21
和/或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22
其中,R1为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23
其中,R3、R5、R7分别选自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中的一种;
R4、R6分别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n为10-500的整数,更优选为50-200的整数。
优选地,R8与两侧的酰亚胺基团均形成五元杂环。当R8中含有两个苯环时,每个苯环分别上的两个碳原子与相邻的酰亚胺基团分别形成一个含N的五元杂环。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羟基物和碱性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室温反应2-3小时,然后加入二氯化合物升温至150-160℃反应4-5小时,降温至室温,然后加入氨基苯酚化合物进行反应2-3小时,加入脱水剂然后140-160℃脱水,蒸除脱水剂,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柔性二胺单体溶液中加入二酐室温反应5-7小时,然后加入脱水剂140-160℃共沸脱水4-6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析出剂中,过滤、洗涤、干燥得聚酰亚胺树脂。
所述的羟基物分子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24
R3、R5、R7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中的一种;
R4、R6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常温或室温均指10-30℃。
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优选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DMAc(二甲基乙酰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NMP(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优选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氨基苯酚化合物优选为间氨基苯酚、邻氨基苯酚、对氨基苯酚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羟基物、碱性化合物、4,4’-二氯二苯砜、氨基苯酚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5-2:4-5:1-2.5:1-2.5。
所述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优选为羟基物、4,4’-二氯二苯砜和氨基苯酚化合物总质量的4-10倍。
所述的二酐即为结构式中含有两个酸酐的化合物,酸酐优选为羧酸酐。所述的二酐为含有芳香基团的二酐,优选为含有苯环的二酐,进一步优选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0-1.5:1.0。
所述的脱水剂优选为甲苯或二甲苯。
所述的脱水剂用量为步骤1)中有机溶剂质量的1/3-1/7。
所述的析出剂优选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苯、二甲苯和石油醚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所述的析出剂用量为步骤1)中有机溶剂质量的1-1.2倍。
所述的洗涤步骤为用析出剂常温洗涤三次,每次洗涤半小时。
所述的干燥为100℃鼓风干燥4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自主合成含柔性链段的二胺单体,将柔性链段引入聚酰亚胺树脂,提高了树脂的流动性,同时引入了磷元素,保持了树脂的耐温性,且提高了树脂的阻燃性。
具体实施方式
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羟基物和碱性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常温反应2-3小时,然后加入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50℃反应4-5小时,降温至室温,然后加入间氨基苯酚进行反应2-3小时,加入脱水剂,然后升温至140-160℃脱水,蒸除脱水剂,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2)在1)中得到的柔性二胺单体溶液中加入均苯四酸二酐常温反应5-7小时,然后加入脱水剂140-160℃共沸脱水4-6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析出剂中,过滤、洗涤、100℃鼓风干燥4h得聚酰亚胺树脂。
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由热重分析仪测试得出,最低熔体粘度由旋转流变仪测试而得,氧指数由氧指数测定仪测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采用羟基物中的R3、R5、R7为亚乙基,R4、R6为乙基时的化合物A,分子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1406341040000041
实施例1:
将36.6g的化合物A和16g氢氧化钠加入到463.4g的DMAc中,常温搅拌2.5小时,然后慢慢加入57.43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5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21.82g间氨基苯酚,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92.68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二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3.99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92.68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50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50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116.8g,收率96%,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50℃,最低熔体粘度为230Pa·s,氧指数为38%。
实施例2:
将36.6g的化合物A和16g氢氧化钠加入到463.4g的NMP中,常温搅拌2.5小时,然后慢慢加入57.43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5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21.82g间氨基苯酚,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92.68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二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3.99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92.68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50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50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113.1g,收率93%,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56℃,最低熔体粘度为270Pa·s,氧指数为37%。
实施例3:
将36.6g的化合物A和22.4g氢氧化钾加入到463.4g的NMP中,常温搅拌3小时,然后慢慢加入57.43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6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21.82g间氨基苯酚,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92.68g甲苯,升温至14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3.99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92.68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55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55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119.2g,收率98%,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52℃,最低熔体粘度为250Pa·s,氧指数为36%。
实施例4:
将36.6g的化合物A和22.4g氢氧化钾加入到463.4g的DMSO中,常温搅拌3小时,然后慢慢加入57.43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6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21.82g间氨基苯酚,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92.68g甲苯,升温至14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含磷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3.99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92.68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55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55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115.6g,收率95%,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53℃,最低熔体粘度为240Pa·s,氧指数为35%。
对比例1:
将21.82g间氨基苯酚和8g氢氧化钠加入到202.16g的DMSO中,常温搅拌3小时,然后慢慢加入28.72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6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43g甲苯,升温至14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2.03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40.43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21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21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52.42g,收率85%,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56℃,最低熔体粘度为2400Pa·s,氧指数为33%。
对比例2:
将21.82g间氨基苯酚和11.2g氢氧化钾加入到202.16g的DMSO中,常温搅拌3小时,然后慢慢加入28.72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6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43g甲苯,升温至14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2.03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40.43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21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21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54.27g,收率88%,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58℃,最低熔体粘度为3000Pa·s,氧指数为35%。
对比例3:
将21.82g对氨基苯酚和8g氢氧化钠加入到202.16g的NMP中,常温搅拌3小时,然后慢慢加入28.72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6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43g甲苯,升温至14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2.03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40.43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210g乙醇中,过滤,然后用210g乙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55.5g,收率90%,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60℃,最低熔体粘度为2700Pa·s,氧指数为32%。
对比例4:
将21.82g对氨基苯酚和8g氢氧化钠加入到202.16g的DMF中,常温搅拌3小时,然后慢慢加入28.72g 4,4’-二氯二苯砜,升温至160℃反应4小时,降至室温,然后加入,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43g甲苯,升温至140℃回流脱水4小时,完毕将甲苯蒸除,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待上述柔性二胺单体溶液降至室温,缓慢加入22.03g均苯四酸二酐,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40.43g二甲苯,升温至150℃回流脱水5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220g甲醇中,过滤,然后用220g甲醇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4小时,得黄色粉末树脂56.74g,收率92%,5%质量失重热分解温度562℃,最低熔体粘度为3100Pa·s,氧指数为34%。
经过对比使用本方法得到的树脂,流动性大大提高,由于磷元素的引入又保证了树脂的耐温性能和提高了阻燃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67)

1.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式中包含如下结构单元:
Figure FDA0002174248220000011
其中,n表示聚合度,为2-1000的整数;
R8为下列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FDA0002174248220000012
R2为:
Figure FDA0002174248220000013
和/或
Figure FDA0002174248220000014
其中,R1为
Figure FDA0002174248220000015
其中,R3、R5、R7分别选自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中的一种;
R4、R6分别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n为10-500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R8与两侧的酰亚胺基团均形成五元杂环。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羟基物和碱性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室温反应2-3小时,然后加入二氯化合物升温至150-160℃反应4-5小时,降温至室温,然后加入氨基苯酚化合物进行反应2-3小时,加入脱水剂然后140-160℃脱水,蒸除脱水剂,得柔性二胺单体溶液;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柔性二胺单体溶液中加入二酐常温反应5-7小时,然后加入脱水剂140-160℃共沸脱水4-6小时,完毕将反应液倒入析出剂中,过滤、洗涤、干燥得聚酰亚胺树脂;
其中,羟基物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174248220000021
其中,R3、R5、R7分别选自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中的一种;
R4、R6分别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1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2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
3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3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3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3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5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6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Ac、DMF、DMSO、NM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二酐为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脱水剂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二酐与柔性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5:1.0,所述的二氯化合物为4,4’-二氯二苯砜或3,4’-二氯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CN201710821136.2A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417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1136.2A CN107417916B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1136.2A CN107417916B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7916A CN107417916A (zh) 2017-12-01
CN107417916B true CN107417916B (zh) 2020-02-07

Family

ID=6043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1136.2A Active CN107417916B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79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9332A (zh) * 2020-04-13 2020-06-23 安徽松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复合膜
CN114921061A (zh) * 2022-06-23 2022-08-19 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燃性的聚酯材料
CN115449076B (zh) * 2022-10-26 2024-02-23 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前驱体、前驱体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950A (zh) * 2009-11-03 2010-05-1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聚硫醚砜酰亚胺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7063A (zh) * 2016-12-31 2017-08-18 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及其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3406B2 (ja) * 1988-11-04 1997-09-17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ポリイミドの製造法
US11130320B2 (en) * 2014-07-11 2021-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parent polymer film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950A (zh) * 2009-11-03 2010-05-1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聚硫醚砜酰亚胺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7063A (zh) * 2016-12-31 2017-08-18 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及其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7916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8813B (zh) 二酸酐与聚酰亚胺
CN107759478B (zh) 一种含双碳硼烷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04989B (zh) 先进复合材料用含氟亚胺基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7916B (zh)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8650A (zh) 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333B (zh) 一种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CN107793566B (zh) 一种热塑性聚苯并咪唑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68003A (zh) 固化性化合物
Liu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soluble fluorinated polyamides containing pyridine and sulfone moieties
CN114507345B (zh) 一种没食子酸生物基聚酰亚胺及其制备与应用
Wen et al.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cardo polyimides based on new spirobifluorene diamine monomer
CN107892745B (zh) 一种热塑性聚苯并噁唑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4738A (zh) 含萘和叔丁基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制备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方法
CN114605640A (zh) 一种高性能聚砜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23584B (zh)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制备方法
CN104130409A (zh) 一种酚酞型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CN109293648A (zh) 一种含乙炔基和降冰片烯的苯并噁嗪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800654B (zh) 一种基于主链型苯并噁嗪制备聚苯并噁唑的方法
KR100205962B1 (ko) 신규 가용성 폴리이미드 수지
CN103319715B (zh) 耐水解易加工聚硫醚酰亚胺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07188412A (ja) 高分子量ポリアミドイミ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CN114349726B (zh) 2,2’-二氟-4,4’,5,5’-联苯四甲酸二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45638A (zh) 一种含4,5-二氮芴芳香二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652699B1 (ko) 플루오르계 치환체가 치환된 폴리히드록시아미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003312B (zh) 一种含酰胺、酰亚胺结构的主链型聚苯并噁嗪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th Floor, Building B8, Lugu Enterprise Plaza,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hangsha)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5 7th floor, building B8, Lugu Enterprise Square,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