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5594A -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5594A
CN107415594A CN201710698286.9A CN201710698286A CN107415594A CN 107415594 A CN107415594 A CN 107415594A CN 201710698286 A CN201710698286 A CN 201710698286A CN 107415594 A CN107415594 A CN 107415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zero
degree
radial
radial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82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982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5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5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5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零度带束层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朝向所述零度带束层的一端压合连接;所述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其分别缠绕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并保持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压合连接。本发明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次品率,并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有利于节约能源。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性能。

Description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带束层是子午线轮胎的主要受力部件,因此,带束层的结构会对子午线轮胎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参见图1,目前常用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为3+0结构(也称为零度带束层结构),即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铺设有第一带束层11、第二带束层12和第三带束层13,第三带束层13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14,其中第一带束层11、第二带束层12和第三带束层13的帘线角度较大;零度带束层14的帘线与周向中心线平行排列,帘线角度接近为0°。3+0带束层结构能够降低轮胎胎肩处的生热速度,减缓胎肩处胶料被破坏的速度,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
继续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零度带束层14与第三带束层13的轴向端点之间一般设置有间隙,在带束层铺设过程中,会产生第三带束层13的轴向两端卷起,即第三带束层13起边的问题,增加了带束层和子午线轮胎的次品率,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子午线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子午线轮胎因第三带束层起边问题导致的质量和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有效解决了第三带束层的起边问题,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并且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残次品率,有利于节约资源;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有效解决了第三带束层的起边问题,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并且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残次品率,有利于节约资源;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设置有前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铺设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侧面进一步设置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侧,所述零度带束层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朝向所述零度带束层的一端压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压合的一端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为两层,两层所述零度带束层沿轮胎径向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作为优选,两层所述零度带束层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一端沿轮胎径向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的压合长度为0.5mm-1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均为钢丝带束层。
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用于在贴合鼓上生产前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贴合鼓上依次铺设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并保持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的周向中心线对齐;
S2:在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侧相应位置分别缠绕所述零度带束层,直至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压合连接。
作为优选,步骤S2中,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均沿周向缠绕两圈,两圈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两侧面分别对齐。
作为优选,步骤S2中,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的压合长度为0.5mm-1mm。
一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铺设有前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通过将零度带束层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的一端与第三带束层朝向零度带束层的一端相互压合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三带束层起边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同时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残次品率,有利于节约资源。
2、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其分别缠绕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并保持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压合连接,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三带束层起边的技术问题,有效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残次品率,并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有利于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1、第一带束层;12、第二带束层;13、第三带束层;14、零度带束层;
21、第一带束层;22、第二带束层;23、第三带束层;24、零度带束层;241、第一零度带束层;242、第二零度带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轮胎的转轴为轴向,圆周方向为周向,沿半径的方向为径向;且沿半径增大的方向为向外,沿半径减小的方向为向内;附图1、2中水平方向为轴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和零度带束层24,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并且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的周向中心线对齐设置。其中,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轴向宽度,所述零度带束层24均匀缠绕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2径向外侧的轴向两端,并且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为两个,所述两个零度带束层24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侧。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相对两端压合连接,即,所述零度带束层24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朝向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一端压合连接。
本发明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通过分别将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相对两端压合连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端容易产生起边的技术问题,从而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废品率,节约了资源,同时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具有较高的经济应用价值。
继续参见图2,本发明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中,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左侧的零度带束层24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左端的径向外侧面;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右侧的零度带束层24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右端的径向外侧面。在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压合下,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端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外侧面上,有效避免了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因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2外侧面分离而起边。
继续参见图2,为了提高所述子午线轮胎胎肩处的抗磨损性能,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和第二零度带束层242,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和第二零度带束层242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缠绕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上,即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均沿周向铺设两圈;且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和第二零度带束层242的轴向相对两侧面均对齐,以提高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的平整性。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箍筋作用,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的首端和第二零度带束层242的尾端沿周向的搭接长度为30mm-50mm,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和第二零度带束层242与所述第三带束层3压合连接的一端,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缠绕于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径向外侧,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起边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与第三带束层23的压合长度为0.5mm-1mm。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受力性能,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和零度带束层24均为钢丝带束层。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试验验证,与现有技术中的带束层相比,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次品率由10%下降至0%,大大节约了资源,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价值;同时,采用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子午线轮胎显著降低出现了沟裂的概率,轮胎耐久性能提升了约5%,提高了轮胎的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经济价值。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用于在贴合鼓上生产前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贴合鼓上依次铺设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贴合过程中保持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的周向中心线对齐;
S2:在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侧相应位置分别缠绕所述零度带束层24,并保持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压合连接。
作为优选,步骤S2具体为:
首先在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侧相应位置分别缠绕两个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并保持两个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分别压合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端;然后分别在两个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的径向外侧面缠绕所述第二零度带束层242,缠绕所述第二零度带束层242时,保持所述第二零度带束层242与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周向中心线对齐,直至所述第二零度带束层242与第一零度带束层241的轴向两侧面分别对齐,缠绕所述第二零度带束层242直至所述第二零度带束层242的尾端与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的首端沿周向搭接长度为30mm-50mm。
作为优选,步骤S2中,两个所述第一零度带束层241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的压合长度为0.5mm-1mm,以进一步保证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端不会起边。
本发明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其分别缠绕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并保持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端分别压合连接,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三带束层23起边的技术问题,有效降低了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残次品率,并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质量和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铺设有前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性能,适用于卡车、客车和轻卡等载重汽车上,在此不再细述。

Claims (10)

1.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的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进一步铺设有零度带束层(24),所述零度带束层(24)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24)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朝向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一端压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与第三带束层(23)压合的一端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为两层,两层所述零度带束层(24)沿轮胎径向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零度带束层(4)朝向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一端沿轮胎径向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径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与第三带束层(23)的压合长度为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和零度带束层(24)均为钢丝带束层。
7.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用于在贴合鼓上生产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贴合鼓上依次铺设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并保持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的周向中心线对齐;
S2:在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两侧相应位置分别缠绕所述零度带束层(24),并保持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压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均沿周向缠绕两圈,两圈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两侧面分别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的压合长度为0.5mm-1mm。
10.一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铺设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
CN201710698286.9A 2017-08-15 2017-08-15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Pending CN107415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8286.9A CN107415594A (zh) 2017-08-15 2017-08-15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8286.9A CN107415594A (zh) 2017-08-15 2017-08-15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5594A true CN107415594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3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8286.9A Pending CN107415594A (zh) 2017-08-15 2017-08-15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559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4756A (zh) * 2011-02-23 2011-07-06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零度带束层结构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CN104648047A (zh) * 2013-11-19 2015-05-27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全钢子午线新型带束层结构轮胎
CN207140701U (zh) * 2017-08-15 2018-03-27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4756A (zh) * 2011-02-23 2011-07-06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零度带束层结构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CN104648047A (zh) * 2013-11-19 2015-05-27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全钢子午线新型带束层结构轮胎
CN207140701U (zh) * 2017-08-15 2018-03-27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5537U (zh)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CN111479702B (zh) 非充气车轮
CN203818933U (zh) 钢丝带束层底部具有两层纤维保护层的全钢丝子午线轮胎
CN105263725A (zh) 充气轮胎
CN102001263A (zh) 充气轮胎
CN207140701U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JP59177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008144A (zh) 充气轮胎
CN107415594A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CN106379115A (zh) 一种越野车轮胎耐高速带束层的成型方法
CN105015274A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5768387U (zh) 低变形高承载轮胎带束层结构
CN105619856B (zh) 胎肩和胎侧部位具有耐划伤功能的子午线轮胎制造方法
CN107499064A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子午线轮胎
CN207140700U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CN207291519U (zh)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US20110297286A1 (en) Tire for Heavy Vehicles Having a Crown Reinforcement Comprising a Complex Strip
CN215826394U (zh) 一种低滚阻轮胎
JPH048605A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03974417U (zh) 采用加强型四层钢丝带束层结构的全钢丝子午线轮胎
CN204978110U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JP2016533301A (ja) タイヤエイペックスの構造
CN203818934U (zh) 肩部采用缠绕钢丝带束层补强的全钢丝子午线轮胎
US20110146887A1 (en) Tire p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03864341U (zh) 使用缠绕带束层补强结构的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