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9385A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9385A
CN107409385A CN201580077156.2A CN201580077156A CN107409385A CN 107409385 A CN107409385 A CN 107409385A CN 201580077156 A CN201580077156 A CN 201580077156A CN 107409385 A CN107409385 A CN 10740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block
resource allocation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1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9385B (zh
Inventor
林梅露
郭宇宸
杨讯
于健
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9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接收端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针对802.11ax中如何对用户进行调度给出解决方案,在整体上节约了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流量快速增长。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凭借高速率和低成本方面的优势,成为主流的移动宽带接入技术之一。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涉及在无线局域网中应用如下技术:
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传输技术
为了大幅提升WLAN系统的业务传输速率,下一代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ax标准将会在现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OFDMA技术。OFDMA技术将空口无线信道时频资源划分成多个正交的时频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RB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是共享的,而在频域上是正交的。
OFDMA技术支持多个节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当接入点需要与站点传输数据时,基于RB或RB组进行资源分配;在同一时刻为不同的站点(STA,Station)分配不同的信道资源,使多个STA高效地接入信道,提升信道利用率。
MU-MIMO(Multiple User-MIMO,多用户输入输出)传输技术
众所周知,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能够提供发射(接收)波束成形从而有效地提高发射(接收)功率,有效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MIMO技术能够产生额外的空间自由度 从而成倍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有效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速率。正因为MIMO技术的这些优点,MIMO技术已经成为802.11n和802.11ac标准协议的关键技术之一。
另外,由于采用了波束成形技术,发送端可以通过多个空间流向多个用户进行数据发送,也可以接收来自多个用户在不同空间流上发送的数据,从而实现多用户数据的并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并发性,称为MU-MIMO传输。
OFDMA与MU-MIMO混合传输技术
结合OFDMA与MU-MIMO的传输方式,即在OFDMA划分的不同子信道或者资源块上,进一步利用多个空间流进行多用户数据的传输,进一步增加同时传输的用户的数量。
对于多用户传输(包括OFDMA方式,MU-MIMO方式或者OFDMA与MU-MIMO混合传输方式),需要针对如何对多个用户进行调度给出解决方案,这是本发明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用以针对802.11ax中如何对用户进行调度给出解决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接收端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
相应地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发送端生成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 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并发送所述前导码。
相应地,在其它方面提供了可用于执行前述方法的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以上各个方面,可以实现在802.11ax中通过前导码中携带的信息对用户进行调度,整体上降低了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802.11ax的分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20M带宽的资源块分布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LAN系统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解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块组合划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解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块组合分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导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前导码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组和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用户组和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发送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接收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关于下一代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标准的讨论中,达成一致意见的802.11ax的分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前导码部分包括传统前导码(Legacy preamble,L-preamble)及紧接着的高效(High Efficient,HE)前导码。传统前导码包括短训练字段(Legacy Shorting Training Field,L-STF)、长训练字段(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L-LTF)和信令字段(Legacy Signal Field,L-SIG)。高效前导码包括信令字段、高效信令字段A(High Efficient Signal Field A,HE-SIGA)、高效信令字段B(High Efficient Signal Field B,HE-SIGB)、高效短训练字段(High Efficient Shorting Training Field,HE-STF)、高效长训练字段(High Efficient Long Training Field,HE-LTF)。可选地,高效前导码包括高效信令字段C(High Efficient Signal Field C,HE-SIGC)。
HE-SIGA和HE-SIGB是广播给所有用户的,用来承载802.11ax分组结构中的信令信息,他们包含的具体内容还在讨论中,目前基本确定下来的内容包括:HE-SIGA携带传输带宽、HE-SIGB的符号个数及采用的调制预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信息;HE-SIGB携带HE-LTF的符号个数、资源分配的指示、多个被调度用户的身份指示和相应传输参数。由于每次调度的用户数是可变的,因而HE-SIGB的符号个数也是可变的。
802.11ax目前确定的关于资源块大小划分的规则为:以26个子载波为一个资源块。如图2所示,以20兆(M)带宽为例,802.11ax在数据符号部分 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逆变换(DFT/IDFT)点数为256,也就是存在256个子载波,其中子载波-1、0、1为直流分量(Direct current,DC),左边带子载波-122到子载波-2以及右边带子载波2到子载波122用于承载数据信息,也就是有242个子载波用于承载数据信息。子载波-128到子载波-123以及子载波123到子载波128为保护带。承载数据信息的242个子载波分成9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包括26个子载波,则剩余8个未使用的子载波。
802.11ax中,对于如何通过HE-SIGA和HE-SIGB对用户进行调度,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接入点(AP,Access Point),也可称之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或热点等,其可以接入服务器或通信网络。
站点,还可以称为用户,可以是无线传感器、无线通信终端或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可穿戴的,或者车载的无线通信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数据等通信数据。
图3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应用的WLAN系统示意图,该WLAN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3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站点STA32。接入点和站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站点根据接入点发送的前导码确定被调度给自身的资源,基于该资源与接入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资源调度是以资源块(RB)为单位进行的。
根据802.11ax目前确定的关于资源块大小划分的规则:以26个子载波为一个资源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流程如下:
300:发送端AP发送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包括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所述高效前导码为符合下一代Wifi标准例如802.11ax的前导码,其名称可以不同,不影响其技术实质。
其中,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本次调度中被调度的用户的资源 分配信息,例如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指示被调度的用户的个数,以及每个被调度的用户分配分配多少资源块。
本文中定义一次调度中所有被调度的用户的资源分配信息为资源分配模式。
用户组用于指示按照预定次序排列的资源一组用户。
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组中被调度的用户以及被调度的用户的调度次序。
步骤301:接收端接收AP发送的前导码。
步骤302:接收端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
步骤303:接收端与AP在所述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实施中,高效前导码中包括高效信令字段B,该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
具体地,高效前导码中还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
具体实施中可以在高效信令字段A中,也可以是在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具体地,若高效信令字段B中包括多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则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每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
若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仅包括一个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
针对以上的技术方案,如何高效的根据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接收端的被调度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解决方案:
接收端和发送端预先保存相互约定的带宽与资源分配表格的对应关系, 其中,每个资源分配表格中包括预设的多个资源分配模式,资源分配表格中的资源分配模式以索引号为标识,同一资源分配表格中每个资源分配模式各自对应的索引号不同。该解决方案中,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为至少一个索引号。
具体地,接收端和发送端可以通过协议,也可以是通过信息交互过程,约定带宽与资源分配表格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接收端和发送端可以相互约定一个对应指定带宽的资源分配表格,该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不大于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最小带宽,且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为该传输带宽的整数倍;
接收端和发送端也可以相互约定多个带宽与资源分配表格的对应关系,每个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不同,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等于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
其中,若发送端与接收端仅约定一个指定带宽的资源分配表格,且确定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大于该指定带宽,则将该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按照指定带宽进行划分为多个子带宽,每个子带宽的资源分配模式对应一个索引号,在发送的前导码的高效前导码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中携带该多个子带宽各自对应的索引号;
接收端接收的前导码的高效前导码中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中携带多个索引号,根据指定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表格获取该多个索引号各自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该多个索引号各自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的组合即为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的资源分配模式。
例如,若指定带宽为20M,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为60M,则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中包括3个索引号;若指定带宽为20M,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为80M,则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中包括4个索引号。
该解决方案中,接收端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具体如下:
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与所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获取对应预设的资源分配表格,该资源分配表格中包括多个资源分配模式,每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对应的索引号不同;
从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中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索引号,从所述资源分配表格获取每个所述索引号各自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
根据每个所述索引号各自对应的所述资源分配模式,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
具体实施中,资源分配表格有以下两种具体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资源分配表格中的资源分配模式下的通信资源为基于调度用户进行分配的,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Index STA1 STA2 STA3 STA4 STA5 STA6 STA7 STAM
1 n_11 n_12 n_13 n_14 n_15 n_16 n_17   n_1M
                 
N n_N1 n_N2 n_N3 n_N4 n_N5 n_N6 n_N7   n_NM
其中,Index表示索引号,STAi表示被调度用户i的用户标识,其中,i=1,…,M,M表示该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带宽上支持调度的最大用户数,N表示该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带宽上支持的资源分配模式的最大索引号。STAi表示本次所有被调度用户中的第i个用户标识,n_xy表示对应索引号x下,第y个被调度用户分得的RB的个数。
例如,20M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分配表格如表2所示:
表2
Index STA1 STA2 STA3 STA4 STA5 STA6 STA7 STAM
1 2 4 2 1 0 0 0 0
2 1 1 1 1 1 4 0 0
               
N 1 1 1 1 1 1 1 1
假设在20M带宽上调度了4个用户,被调度的第一个用户STA1分配了2个 RB,被调度的第二个用户STA2分配了4个RB,被调度的第三个用户STA3分配了2个RB,被调度的第四个用户STA4分配了1个RB。那么发送端就在20M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表格中获取该资源分配模式对应的索引号,即为索引号1。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前导码,根据该前导码中的高效前导码中的索引号1,从20M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表格中获取索引号1所标识的资源分配模式,即可获知被调度用户的资源分配模式。
具体地,上述方案中,一个索引号的传输所占用的比特数表示为:ceiling(log2(N)),N表示待传输的索引号,“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运算。该实现方式中,仅需要在前导码中占用指示索引号的比特数即可指示本次调度的资源分配信息,相比较于每个资源块占用一个比特指示资源分配信息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销。
第二种实现方式,资源分配表格中的资源分配模式下的通信资源为基于资源块进行分配的,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Index RB1 RB2 RB3 RB4 RB5 RB6 RB7 RBH
1 n_11 n_12 n_13 n_14 n_15 n_16 n_17 n_1H
                 
N n_N1 n_N2 n_N3 n_N4 n_N5 n_N6 n_N7 n_NH
其中,Index表示索引号,N表示该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带宽上支持的资源分配模式的最大索引号,H表示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带宽所包含的资源块的总数。RBi表示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带宽中第i个资源块。n_xy表示对应索引号x下第y个资源块分配用户的用户标识。具体的,该用户的标识可以是以站点被调度的顺序标识的。
例如,假设20M带宽包括9个资源块,20M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表格如表4所示:
表4
Index RB1 RB2 RB3 RB4 RB5 RB6 RB7 RB8 RB9
1 1 1 2 2 2 2 3 3 4
2 1 1 1 1 1 2 2 3 3
                 
N 1 2 3 4 5 6 7 8 9
假设发送端在20M上调度了4个用户,被调度的第一个用户STA1分配了2个RB,被调度的第二个用户STA2分配了4个RB,被调度的第三个用户STA3分配了2个RB,被调度的第四个用户STA4分配了1个RB,那么,发送端在20M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表格中查找该资源分配模式对应的索引号,获得索引号1,在发送的前导码的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该索引号1。
接收端接收前导码,从前导码的高效前导码中获取索引号1,从20M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表格中获取索引号1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即可获知被调度用户的资源分配模式。
具体地,一个索引号的传输所占用的比特数表示为:ceiling(log2(N)),N表示待传输的索引号。该实现方式中,仅需要在前导码中占用指示索引号的比特数即可指示本次调度的资源分配信息,相比较于每个资源块占用一个比特指示资源分配信息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销。
第二种解决方案:
与前一种解决方案不一样的是,本解决方案中,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为比特序列。其中,比特序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所包含的资源块数目。
该解决方案中,接收端确定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具体为: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与所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以及所述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切换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其中,0和1之间的切换表示切换前的比特指示的资源块与切换后的比特指示的资源块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根据资源块的指示方式的不同,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
比特序列中的每个比特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的分配。该实现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资源块数目较多时,相应的比特开销较大。
该实现方式中,比特序列的长度等于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所包含的资源块数目;
或者,比特序列的长度等于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所包含的资源块数目减1所得的差,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带宽中除第一个资源块之外的资源块的分配,第一个资源块配置给第一个调度的用户。相较于每个资源块占用一个比特的方式,可以节省一个比特的开销。
根据0和1之间的切换方式的不同有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第一,比特序列中0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的用户保持不变,比特序列中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
或者,
比特序列中的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的用户保持不变,比特序列中的0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
第二,比特序列中从0切换到1,或者从1切换到0,表示切换后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比特序列的连续的0或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调度的同一个用户。
例如,假设发送端在20M上调度了4个用户,被调度的第一个用户STA1分配了2个RB,被调度的第二个用户STA2分配了4个RB,被调度的第三个用户STA3分配了2个RB,被调度的第四个用户STA4分配了1个RB。由于20M上总共有9个RB资源块,由于第一个资源块必然分配给被调度的第一个用户,则可省略指示第一个资源块分配的比特,用8个比特01000101就可以进行该20M上的RB分配的指示,如图4所示,其中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切换到下一个被调度的用户,0表示对应的RB的分配和上一个RB的分配一致,对应的被调度的用户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是以20M带宽为例,对于其它带宽可以采用类似 的处理,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第二种实现方式:
比特序列中的每连续的0或1的组合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组合的分配,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不同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不同,资源块组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
具体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不同,预设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与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
具体实施中,设置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源块组合对应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为较小值,设置使用频率较低的资源块组合对应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为较大值。
该解决方案中,为了进一步节省开销,在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较大时,相对较大的资源块组合的使用频率较高;在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较小时,相对较小的资源块组合的使用频率较高。
相较于第一种实现方式,在资源块数目较多时,可以显著降低比特开销。并且,不同的带宽下资源块组合与连续的0或1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可以提高灵活性,进一步降低比特开销。并且,对应的带宽不同,预设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与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提高了灵活性。
例如,对于20M的带宽,预设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与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或“0”表示1*26,“11”或“00”表示2*26,“111”或“000”表示4*26,“1111”或“0000”表示242(~9*26)。
对于40M的带宽,预设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与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或“0”表示2*26,“11”或“00”表示1*26,“111”或“000”表示4*26,“1111”或“0000”表示242(~9*26);
对于80M的带宽,预设的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与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或“0”表示4*26,“11”或“00”表示2*26,“111”或“000”表示1*26,“1111”或“0000”表示242(~9*26)。
该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以及所述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切换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具体为:
获取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对应的资源块组合与连续的0或1的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确定比特序列中每组连续的0或1的长度,分别从所述映射关系中获取每组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各自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
根据每组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各自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所述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切换以及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确定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
第三种解决方案:
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为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比特序列由指代比特序列和分配指示比特序列组成,所述指代比特序列用于指示资源块组合的大小,所述分配指示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
该解决方案中,资源块的组合方式预先设定。
其中,所述比特序列中包含的所述指代比特序列按照所指示的资源块组合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具体地,指代比特序列所占用的比特数是根据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确定,或者,指代比特序列所占用的比特数根据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确定。
其中,接收端预设带宽、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资源块组合对应的指代比特序列、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比特序列中不指示最小的资源块组合的指代比特序列以及对应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或者,比特序列中不指示最小的资源块组合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可以节省最小的资源块组合的指代比特序列和/或最小的资源块 组合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所占用的开销。
具体地,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具体为:
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获取所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根据预设的带宽、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以及所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
根据所述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所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以及所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解析所述比特序列,获得每个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
可选地,解析比特序列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根据所述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已经解析获得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确定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获取所述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对应预设的第二指代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指代比特序列占用的比特数小于所述第一指代比特序列;根据所述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以及所述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对应预设的第二指代比特序列,解析所述比特序列中未解析部分。在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较少时,采用比特数少于第一指代比特序列的第二指代比特序列进行指示,进一步降低了开销。
其中,解析所述比特序列后,若确定所述比特序列中不包含最小的所述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以及对应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或者,确定所述比特序列中不包含最小的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以及所述比特序列所指示的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确定剩余的资源块;确定所述剩余的资源块对应的分配信息为每个资源块依次分配给被调度的不同用户。
举例说明如下,假设20M上有限的资源块组合仅包含1*26、2*26、4*26和242(9*26)这四种情况,因此用2个bit就可以区分,如“00”表示1*26,“01”表示2*26,“10”表示4*26,“11”表示242(9*26);在剩余“00”和“01”两种资源块组合待分配时,可以用1个bit进行区分,如“0”表示1*26,“1”表示2*26。
例1,如图5所示,假设20M带宽包括9个资源块,1个资源块的大小为26个子载波,最大资源块组合为4*26,预先设定2个4*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分别为第1至第4个资源块组成的资源块组合和第6至第9个资源块组成的资源块组合;预先设定4个2*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分别为第1和第2个资源块组成的资源块组合、第3和第4个资源块组成的资源块组合、第6和第7个资源块组成的资源块组合、第8和第9个资源块组成的资源块组合;还预设有9个独立的资源块,即9个最小的资源块组合。
例2,接例1,基于图5所预设的资源块组合,如图6所示,比特序列“10010111”中,第1和第2比特的组合、第5和第6比特的组合为指代比特序列,第3和第4比特的组合、第7和第8比特的组合为分配指示比特序列,假设指代比特序列“10”表示4*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指代比特序列“10”对应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01”表示20M带宽上的第一个4*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未被占用,第二个4*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被占用;指代比特序列“01”表示2*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指代比特序列“01”对应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11”表示20M带宽上剩余的第一个2*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被占用,20M带宽上剩余的第二个2*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被占用;由于已经分配4*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和2*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按照资源块组合从大到小的分配顺序,仅剩下一个1*26大小的资源块,无需在比特序列中指示,剩下的1个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
例3,接例1,当指示完“10”,即4*26大小的资源块组合之后,仅剩下2*26和1*26两种资源块组合,可以仅用1个bit进行该两种资源块组合的区分。
例4,假设比特序列为“100100”中,前两个比特“10”表示当前20M上分配的最大资源块组合为4*26,接下来的“01”表示第二个4*26被占用,第1个4*26空闲。继续读取到“00”时,得知当前是1*26大小的资源块指示,后续无需再进行指示,剩下的所有资源块分配均按照1*26大小分配给被调度的用户,如图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仅是以20M带宽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它带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处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给出的第一种至第三种解决方案均是针对调度多个用户共享频带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效前导码中还可以携带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针对传输模式指示信息和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的结合提供了解决方案。
其中,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单用户(SU)、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OFDMA和混合(Mix)传输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混合传输模式有两种类型:一种为OFDMA+MU-MIMO或OFDMA+SU,另一为MU-MIMO+OFDMA。
一个具体实施中,在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传输模式指示信息,在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占有一个比特用以指示Mix传输模式的类型。
接收端在接收前导码后,首先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根据传输模式指示信息确定如何从高效信令字段B获取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
具体地,若接收端确定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SU或MU-MIMO传输模式,则确定高效前导码中不包含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将当前传输的整个带宽分配给同一个用户或分配给同一组用户共享。
具体地,若接收端确定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传输模式,则按照以上给出的第一种至第三种解决方案确定资源分配模式。
具体地,若接收端确定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Mix传输模式,进一步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Mix传输模式的类型,根据Mix传输模式的类型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
其中,Mix传输模式的类型为OFDMA+MU-MIMO或者OFDMA+SU或者MU-MIMO+OFDMA。
例如,若接收端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用于指示Mix传输模式的类型的比特值,若该比特值为1,表示Mix传输模式的类型为OFDMA+MU-MIMO或OFDMA+SU,若该比特值为0,表示Mix传输模式的类型为MU-MIMO+OFDMA;或者,若该比特值为1,表示Mix传输模式的类型为MU-MIMO+OFDMA,若该比特值为0,表示Mix传输模式的类型为OFDMA+MU-MIMO或OFDMA+SU。
分别对应两种Mix传输模式的类型,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不同。
对于OFDMA+MU-MIMO或OFDMA+SU传输模式,有以下两种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
第一,每个指定带宽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内容相同。
每个指定带宽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如图8所示,整个传输带宽划分为多个子带宽,BW1、BW2……,每个子带宽对应有传输模式指示信息,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或MU-MIMO或SU。若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则每个子带宽还对应有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
多个指定带宽组成的整个传输带宽对应的前导码的结构如图9所示,该前导码中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内容相同,均为整个传输带宽的调度信息,因此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包含的符号个数相同,并且,高效信令字段B包含的符号个数随着调度用户的多少和整个传输 带宽的变化而变化,高效信令字段C(HE-SIGC)可有可无。
第二,每个指定带宽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内容不相同。
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该指定带宽对应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若该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该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携带该指定带宽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以指定带宽为20M,整个传输带宽为80M为例,整个传输带宽可划分为4个20M带宽,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如图10所示。
由于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的内容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长度固定,对于除传输模式指示信息和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之前的信息,在高效信令字段B无法容纳的情况下,通过高效信令字段C传输。
例如,在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时,将调制方式、空间流数目等用户传输参数在高效信令字段C传输;在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MU-MIMO或SU时,将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部分用户传输参数在高效信令字段C传输。
其中,高效前导码中可以仅传输一个高效信令字段C,该高效信令字段C包括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用户传输参数;也可以是一个指定带宽对应一个高效信令字段C,每个高效信令字段C的内容相同,为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用户传输参数,或者,每个高效信令字段C的内容不相同,为对应的指定带宽的用户传输参数。
对于MU-MIMO+OFDMA传输模式,有以下两种高效信令字段B的结构:
第一,如图11所示,高效信令字段B中包括空间流以及该空间流对应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若该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该高效信令字段B还包括该空间流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
其中,在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携带空间流总数的指示信息。
其中,高效信令字段B中所指示的空间流的总数,即steam1+steam2+…, 为空间流总数的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空间流总数。
第二,如图12所示,高效信令字段B中包括用于指示每个空间流对应的传输模式的传输模式指示序列,该传输模式指示序列中一个比特对应一个空间流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该比特为特定值时,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否则,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MU-MIMO。
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携带:传输模式指示序列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OFDMA的每个空间流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
例如,有n个空间流,则在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n比特的传输模式指示序列,该序列中1表示对应的空间流采用的传输模式为OFDMA,0表示对应的空间流采用的传输模式为MU-MIMO。
在MU-MIMO+OFDMA传输模式中,如图13所示,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传输的内容相同,为整个传输带宽的调度信息,因此,每个指定带宽对应的高效信令字段B的长度相同,并且,高效信令字段B包含的符号个数随着调度用户的多少和整个传输带宽的变化而变化,高效信令字段C(HE-SIGC)可有可无。
基于以上定义的高效前导码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之前,获取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根据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传输模式为OFDMA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如何根据高效前导码中携带的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调度的各用户以及调度的各用户的调度次序,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中,为了降低用户组的管理难度,用户组由按照预设次序排列的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组成。
其中,用户组中用户的身份标识的预设次序与用户的调度次序无关。该方式可以避免由于排列顺序不同在用户组中保存多个组合,导致数据量大, 不利于管理的问题。
该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以下两种确定用户调度次序的方式。
方式一:
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包括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以及调度次序指示信息;
用户调度指示序列的长度与用户组中用户的个数相同,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的每个比特用于指示用户组中对应位置的用户是否被调度;
调度次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
具体地,确定调度被调度用户以及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的过程如下:
获取组成所述用户组的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与所述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取值为预设值的比特对应的用户的身份标识,根据获取的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确定被调度用户的集合;
根据所述调度次序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各用户的调度顺序,并确定所述接收端在所述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
具体地,如图14所示,用户组包括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为一组0/1序列,用户调度指示序列的长度等于用户组中用户的个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0表示该用户没有被调度,1表示该用户被调度。
实际应用中也预设为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1表示该用户没有被调度,0表示该用户被调度。
调度次序指示信息表示被调度用户在当前传输中的调度次序。
调度次序指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指示方式:
第一种指示方式,调度次序指示信息由每个被调度用户在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的序号组成。
第二种指示方式,调度次序指示信息为被调度用户集合中每个被调度用户的序号的排列组合中的一种所对应的标识号,需要说明的是,该指示方式需要预设被调度用户集合中所有被调度用户的序号的每种排列组合所对应的标识号。
假设用户组包括9个用户的身份标识STA,依次为STA1至STA9,其中,STA1、STA4、STA6和STA7四个用户被调度,且该四个被调度用户被调度的顺序为STA7、STA4、STA1、STA6。
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为9bit的0/1序列:100101100,其中,0表示未被调用,1表示被调用,则根据该序列可获知STA1、STA4、STA6和STA7四个用户被调度,得到被调度用户的集合。
按照第一种指示方式,调度次序指示信息为4*2比特的0/1序列,其中每两个比特代表一个被调度用户在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的序号,其中,“00”表示被调度用户集合中的第一个用户,“01”表示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的第二个用户,“10”表示被调度用户集合中的第三个用户,“11”表示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的第四个用户。该调度次序指示信息为:11010010,则可知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为:STA7、STA4、STA1、STA6。
按照第二种指示方式,调度次序指示信息为一个标识号,接收端查找预设的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的所有被调度用户的序号的每种排列组合对应的标识号,获得调度次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标识号对应的排列组合,该排列组合为“4213”,则可确定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为STA7、STA4、STA1、STA6。
方式二:
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组中被调度用户以及被调度用户的排列次序;
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由用户组中部分用户的排列序号组成,排列序号用于指示用户在用户组中的排列次序,排列序号在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表示对应的用户的调度次序。
具体地,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的过程如下:
确定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包含的各用户在所述用户组中的排列序号,根据所述排列序号在所述用户组中对应的用户的身份标识确定被调度用户的集合;
根据所述排列序号在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确定所述被调度用 户的集合中各用户的调度顺序,并确定所述接收端在所述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
具体地,如图15所示,用户组包括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由被调度的用户在用户组中的排列序号组成。
假设用户组包括9个用户的身份标识STA,依次为STA1至STA9,其中,STA1、STA4、STA6和STA7四个用户被调度,且该四个被调度用户被调度的顺序为STA7、STA4、STA1、STA6,采用4个比特表示用户在用户组中的排列序号,STA1表示为“0001”,STA2表示为“0010”,STA3表示为“0011”,STA4表示为“0100”,STA5表示为“0101”,STA6表示为“0110”,STA7表示为“0111”,则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可表示为:0111010000010110。
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在高效信令字段中可采用如图16所示的结构。
接收端按照高效信令字段的结构读取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资源分配模式以及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根据该资源分配模式以及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获取分配给自身的资源。
例如,假设接收端为STA4,STA4根据获取的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资源分配模式为,将20M带宽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2*26的资源块组合,第二部分也是一个2*26的资源块组合,第三部分是一个1*26的资源块,最后一部分是一个4*26的资源块组合。STA4确定自身属于用户组,且在用户组对应的排列序号为第4个,表示为“0100”。STA4根据用户调度指示信息:0111010000010110,确定自身为第二个被调度的用户,结合资源分配模式可知,STA4被调度在一个大小为2*26个子载波的资源块组合上,根据资源分配模式可获知该2*26个子载波的资源块组合所在的位置。
如果STA4为调度在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块组合上,则STA4在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先后出现多次,每次对应一个资源块组合的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指示用于竞争的资源块或用于广播的资源块,具体如下:
确定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包含不属于所述用户组的排列序号的特定指示序列;
根据所述特定指示序列在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确定对应的被调度次序;
根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确定所述特定指示序列的调度次序对应的资源,将所述特定指示序列的调度次序对应的资源确定为竞争资源或广播资源。
其中,特定指示序列占用的比特数等于用户组的一个排列序号所占用的比特数。比如,一个排序序号占用4比特,则特定指示序列也占用4比特。
例如,在用户调度指示信息设置特定指示序列,如“0000”,该特定指示序列对应的资源块组合为竞争资源或广播资源,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该发送端设备为AP,该发送端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关于AP和发送端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17所示,该发送端设备主要包括:
处理模块1701,用于生成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
发送模块1702,用于发送所述前导码。
其中,前导码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该发送端设备为AP,该发送端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关于AP和发送端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18所示,该发送端设备主要包括处理器1801和发送机1802。其中,处理器1801用于生成前导码,并指示发送机1802发送所述前导码。其中,前导码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为站点,该接收端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关于站点和接收端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19所示,该接收端设备主要包括:
接收模块1901,用于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190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
其中,前导码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的方法可应用于处理模块1902中,或者由处理模块1902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并且,上述各实施中所揭示的根据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资源分配模式的各方法也可应用于处理模块1902中,或者由处理模块1902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为站点,该接收端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关于站点和接收端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20所示,该接收端设备主要包括接收机2001和处理器2002,其中,接收机2001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处理器2002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 接收端的资源。
其中,前导码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的方法可应用于处理器2002中,或者由处理器2002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并且,上述各实施中所揭示的根据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资源分配模式的各方法也可应用于处理器2002中,或者由处理器2002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 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9)

  1.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包括高效信令字段B,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还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
    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多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每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
    若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仅携带一个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包括:
    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
    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由至少一个索引号组成,所述索引号为预设的资源分配表格中的资源分配模式的标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包括:
    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获取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获取对应预设的资源分配表格,所述资源分配表格中包括多个资源分配模式,每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对应的索引号不同;
    从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中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索引号,从所述资源分配表格获取每个所述索引号各自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
    根据每个所述索引号各自对应的所述资源分配模式,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带宽指示信息对应预设的所述资源分配表格不相同,所述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等于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
    或者,
    每个所述带宽指示信息对应预设的所述资源分配表格相同,所述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不大于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最小带宽,且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为所述传输带宽的整数倍。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为比特序列。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包括:
    从高效前导码中获取与所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以及所述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切换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其中,0和1之间的切换表示切换前的比特指示 的资源块与切换后的比特指示的资源块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个比特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的分配;
    或者,
    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连续的0或1的组合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组合的分配,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不同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不同,所述资源块组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个比特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的分配,
    所述比特序列包含的比特数等于所述资源块数目;
    或者,所述比特序列包含的比特数等于所述资源块数目减去1所得的差值,所述比特序列用于指示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中,除第一个资源块之外的资源块的分配,所述第一个资源块配置给第一个调度的用户。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中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所述比特序列中的0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的用户保持不变;
    或者,
    所述比特序列中0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所述比特序列中的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的用户保持不变;
    或者,
    所述比特序列中从0切换到1,或者从1切换到0,切换后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所述比特序列中连续的0或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调度的同一用户。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连续的0或1的组合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组合的分配,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不同所指示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不同;
    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以及所述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 切换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对应的资源块组合与连续的0或1的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比特序列中每组连续的0或1的长度,分别从所述映射关系中获取每组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各自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
    根据每组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各自对应的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大小、所述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切换以及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资源分配模式。
  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由指代比特序列和分配指示比特序列组成,所述指代比特序列用于指示资源块组合的大小,所述分配指示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中包含的所述指代比特序列按照所指示的资源块组合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包括:
    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获取所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根据预设的带宽、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以及所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
    根据所述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所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以及所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解析所述比特序列,获得每个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分配模式。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解析所述比特序列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已经解析获得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确定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获取所述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对应预设的第二指代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指代比特序列占用的比特数小于所述第一指代比特序列;
    根据所述资源块组合的种类数、预设的资源块组合方式以及所述待分配的资源块组合对应预设的第二指代比特序列,解析所述比特序列中未解析部分。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解析所述比特序列后,若确定所述比特序列中不包含最小的所述资源块组合对应的第一指代比特序列以及对应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或者,确定所述比特序列中不包含最小的所述资源块组合的分配指示比特序列,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指示信息以及所述比特序列所指示的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确定剩余的资源块;
    确定所述剩余的资源块对应的分配信息为每个资源块依次分配给被调度的不同用户。
  20.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还携带传输模式指示信息。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指示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SU、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OFDMA和混合Mix传输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Mix传输模式包括OFDMA+MU-MIMO、OFDMA+SU和MU-MIMO+OFDMA。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和高效信令字段B;
    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 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传输模式为OFDMA传输模式。
  24.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组由按照预设次序排列的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组成。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包括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以及调度次序指示信息;
    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组中用户的个数相同,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的每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组中对应位置的用户是否被调度;
    所述调度次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包括:
    获取组成所述用户组的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与所述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取值为预设值的比特对应的用户的身份标识,根据获取的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确定被调度用户的集合;
    根据所述调度次序指示信息确定所述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各用户的调度顺序,并确定所述接收端在所述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
  27.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组中被调度用户以及所述被调度用户的排列次序;
    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由所述用户组中部分用户的排列序号组成,所述排列序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所述用户组中的排列次序,所述排列序号在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表示对应的所述用户的调度次序。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包含的各用户在所述用户组中的排列序号,根据所述排列序号在所述用户组中对应的用户的身份标识确定被调度用户的集合;
    根据所述排列序号在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确定所述被调度用户的集合中各用户的调度顺序,并确定所述接收端在所述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包含不属于所述用户组的排列序号的特定指示序列;
    根据所述特定指示序列在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确定对应的被调度次序;
    根据所述资源分配模式确定所述特定指示序列的调度次序对应的资源,将所述特定指示序列的调度次序对应的资源确定为竞争资源或广播资源。
  30.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
    发送所述前导码。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包括高效信令字段B,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还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
    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带宽指示信息。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 携带多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每个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
    若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仅携带一个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还包括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
  34. 如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由至少一个索引号组成,所述索引号为预设的资源分配表格中的资源分配模式的标识。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带宽指示信息对应预设的所述资源分配表格不相同,所述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等于对应的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
    或者,
    每个所述带宽指示信息对应预设的所述资源分配表格相同,所述资源分配表格对应的传输带宽不大于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最小带宽,且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为所述传输带宽的整数倍。
  36. 如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为比特序列。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个比特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的分配;
    或者,
    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连续的0或1的组合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组合的分配,所述连续的0或1的长度不同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大小不同,所述资源块组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块。
  38.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比特序列中的每个比特各自对应一个资源块的分配,
    所述比特序列包含的比特数等于所述资源块数目;
    或者,所述比特序列包含的比特数等于所述资源块数目减去1所得的差 值,所述比特序列用于指示所述带宽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带宽中,除第一个资源块之外的资源块的分配,所述第一个资源块配置给第一个调度的用户。
  39.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中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所述比特序列中的0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的用户保持不变;
    或者,
    所述比特序列中0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所述比特序列中的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的用户保持不变;
    或者,
    所述比特序列中从0切换到1,或者从1切换到0,切换后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下一个调度的用户,所述比特序列中连续的0或1表示对应的资源块分配给调度的同一用户。
  40.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由指代比特序列和分配指示比特序列组成,所述指代比特序列用于指示资源块组合的大小,所述分配指示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对应的资源块组合的分配信息。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序列中包含的所述指代比特序列按照所指示的资源块组合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2. 如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中还携带传输模式指示信息。
  43.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指示的传输模式为单用户SU、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OFDMA和混合Mix传输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Mix传输模式包括OFDMA+MU-MIMO、OFDMA+SU和MU-MIMO+OFDMA。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前导码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和高效信令字段B;
    所述高效信令字段A或所述高效信令字段B中携带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 示信息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指示信息。
  45. 如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组由按照预设次序排列的多个用户的身份标识组成。
  46.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包括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以及调度次序指示信息;
    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组中用户的个数相同,所述用户调度指示序列中的每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组中对应位置的用户是否被调度;
    所述调度次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被调度用户的调度次序。
  47.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组中被调度用户以及所述被调度用户的排列次序;
    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由所述用户组中部分用户的排列序号组成,所述排列序号用于指示所述用户在所述用户组中的排列次序,所述排列序号在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中的次序表示对应的所述用户的调度次序。
  48. 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组以及所述用户调度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用户以及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根据所述接收端在被调度用户中的调度次序以及所述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确定被调度给接收端的资源。
  49. 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前导码,所述前导码中包括传统前导码和高效前导码,所述高效前导码中携带资源分配模式指示信息、用户组以及用户调度指示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前导码。
CN201580077156.2A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7409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4763 WO2016149884A1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385A true CN107409385A (zh) 2017-11-28
CN107409385B CN107409385B (zh) 2020-09-11

Family

ID=5697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156.2A Active CN107409385B (zh) 2015-03-20 2015-03-20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9385B (zh)
WO (1) WO2016149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1739A1 (zh) 2015-06-16 2016-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96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资源分配指示方法
CN102404087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mimo系统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CN103763784A (zh) * 2014-01-22 2014-04-30 东南大学 用于td-lte/td-lte-a系统区分用户优先级前导码分配的上行接入方法
US8750912B2 (en) * 2008-08-29 2014-06-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93547A1 (en) * 2013-04-15 2014-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lan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0247B1 (ko) * 2004-03-05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할당 방법및 장치
US9137624B2 (en) * 2011-03-04 2015-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n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96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资源分配指示方法
US8750912B2 (en) * 2008-08-29 2014-06-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4087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mimo系统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WO2014193547A1 (en) * 2013-04-15 2014-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la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63784A (zh) * 2014-01-22 2014-04-30 东南大学 用于td-lte/td-lte-a系统区分用户优先级前导码分配的上行接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385B (zh) 2020-09-11
WO2016149884A1 (zh)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220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OFDMA design of subcarrier groups and frame format
CN108200000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无线局域网装置
CN109995497A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09120391B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KR20190029648A (ko) 차세대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228500A1 (zh) 一种调度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125630A1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O2018202163A1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8964858B (zh) Wlan系统的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US202202565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US1008022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65368A (zh) 一种子带资源确定装置及方法
CN102740476B (zh) 一种用于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WO2021017995A1 (zh)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26722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793096A (zh) 一种信道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9391417B (zh)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09385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5813206B (zh) 调度指示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00287612A1 (en) Communications in spatial streams
CN10753499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接入点、站点
CN105813141A (zh) 一种下行多用户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6054821A1 (zh) 上行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
US10595364B2 (en) Multicast multi-user group
WO2016065629A1 (zh)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和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