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397A - 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397A
CN107407397A CN201580077764.3A CN201580077764A CN107407397A CN 107407397 A CN107407397 A CN 107407397A CN 201580077764 A CN201580077764 A CN 201580077764A CN 107407397 A CN107407397 A CN 10740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ubricating oil
power transmission
oil circuit
j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7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儿玉治
中田文明
内藤慎
内藤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6Means for guiding lubricant into an axial channel of a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13Extension units for gearboxes, e.g. additional units attached to a main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56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for utility vehicles, e.g. tractors 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25),包括:轮毂部(73)、花键轴(80)、旋转力传递部(71)、外壳(90)。轮毂部(73)在内周面具有花键槽(76)。花键轴(80)与花键槽嵌合。旋转力传递部(71)与轮毂部(73)或花键轴(80)结合。外壳(90)包括储油部(97)、注入油路(93)及排出油路(99),储油部(97)用于储存润滑油,注入油路(93)用于将润滑油注入储油部(97),排出油路(99)用于将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排出。储油部(97)同花键轴(80)与花键槽(76)的嵌合部连通。排出油路(99)位于花键槽(76)的下端的上方。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车辆中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部分动力传递装置中具有如下的功能,即,将由发动机等一个动力产生源产生的驱动力分配给多个从动机器(例如,减速机或液压泵等),或将由多个动力产生源产生的驱动力合并。在这种动力传递装置中,对于将多个动力产生源、多个从动机器的各旋转部件连接的部分,大多使用花键嵌合。为了防止花键嵌合部的磨损及损伤,采用润滑构造。
专利文献1示出了如下的连接部的润滑构造的一例,即,在电机轴的内周面具有花键槽,且液压泵的泵轴成为与该花键槽嵌合的花键轴。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形成有以泵轴及电机轴为中心的环状的储油室,并通过填充于该储油室的润滑油来润滑泵轴与电机轴的花键嵌合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1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由于未考虑填充于储油室的润滑油的循环,故而会产生所填充的润滑油的劣化,导致润滑性的降低。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具有可对花键嵌合部的润滑性的降低进行抑制的构造的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该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轮毂部、花键轴、旋转力传递部、外壳。轮毂部在内周面具有花键槽。花键轴与花键槽嵌合。旋转力传递部与轮毂部或花键轴结合。外壳包括储油部、注入油路及排出油路,储油部用于储存润滑油,注入油路用于将润滑油注入到所述储油部,排出油路用于将积存于所述储油部的润滑油排出。储油部同花键轴与花键槽的嵌合部连通。排出油路位于花键槽的下端的上方。
外壳或轮毂部也可以包括位于储油部的轴向内侧的突起部。
该动力传递装置还可以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轮毂部的轴承。沿轴承的旋转轴方向观察,突起部可以同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区域重叠。
排出油路可以位于花键槽的上端的上方。
轮毂部可以包括排油孔,该排油孔从位于比花键槽更靠轴向进深侧的内周面的润滑油取入口延伸至位于轮毂部的外周面的润滑油排出口。
突起部可以设于外壳。此时,在突起部与轮毂部之间可以设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排出油路可以沿轴向贯通突起部。另外,排出油路可以设于外壳,从位于比突起部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排出口向径向外方延伸,并贯通外壳。动力传递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第一间隙密封的第一密封件。
另外,动力传递装置可以在突起部与轴承的内圈之间设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排出油路可以沿轴向贯通突起部。另外,排出油路可以设于外壳,从位于比突起部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排出口向径向外方延伸,并贯通外壳。动力传递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第二间隙密封的第二密封件。
突起部可以设于轮毂部。此时,在突起部与外壳之间可以设有第三间隙。第三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排出油路可以设于外壳,从位于比突起部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排出口向径向外方延伸,并贯通外壳。动力传递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第三间隙密封的第三密封件。
另外,动力传递装置可以在突起部与轴承的外圈之间设有第四间隙。第四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排出油路可以设于外壳,从位于比突起部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排出口向径向外方延伸,并贯通外壳。动力传递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第四间隙密封的第四密封件。
突起部可以由与轮毂部及外壳不同的部件形成。突起部可以固定于轮毂部或外壳。
从注入油路流入储油部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可以在从储油部的除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从注入油路流入储油部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可以等于从排出油路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和从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
从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可以包括从花键轴与花键槽的嵌合部流出的润滑油。在设有第一间隙的情况下,从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可以包括从第一间隙流出的润滑油。在设有第二间隙的情况下,从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可以包括从第二间隙流出的润滑油。在设有第三间隙的情况下,从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可以包括从第三间隙流出的润滑油。在设有第四间隙的情况下,从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可以包括从第四间隙流出的润滑油。
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可以具备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和第一外部连接装置。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可以固定于外壳。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可以包括花键轴。储油部可以形成于由第一外部连接装置、突起部、轮毂部及花键轴围成的区域内。
该作业车辆还可以具备第二外部连接装置,该第二外部连接装置固定于供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固定的外壳侧面的相反侧的外壳的侧面,且包括插入轮毂部的孔部的驱动轴。
该作业车辆还可以具备驱动源、变速装置和传动机构。驱动源可以具有绕与花键轴不同的旋转轴旋转的输出轴。变速装置可以与输出轴连接。传动机构可以与输出轴连接,且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旋转力传递部。
发明效果
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花键槽与花键轴的花键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可靠地被润滑油浸润,可靠地被润滑。另外,当从注入油路供给的润滑油在储油部中积存至排出油路的高度时,过量的润滑油通过排出油路排出。这样,花键嵌合部的润滑油将循环而不会滞留,因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润滑性。因此,可防止因润滑不良造成的花键嵌合部的磨损及损伤,更具体而言,可防止花键齿面的磨损及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业车辆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系统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第一实施例中的外壳的图;
图6是从图5的剖面线II-II'观察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第三实施例中的外壳的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第五实施例中的外壳的图;
图13是从图12的切断面线V-V'观察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业车辆的整体结构]
图1中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包括润滑构造的作业车辆1的整体结构。该作业车辆1例如是轮式装载机。如图1所示,作业车辆1具备车架2、工作装置3、行驶轮4、5、驾驶室6。作业车辆1通过驱动行驶轮4、5进行旋转而行驶。作业车辆1能够使用工作装置3进行挖掘等作业。
车架2具有前架16和后架17。前架16和后架17相互沿左右方向可倾斜摆动地安装。在前架16安装有工作装置3及行驶轮4。工作装置3通过来自后述的工作装置泵23(参照图2)的工作油被驱动。工作装置3具有大臂11和铲斗12。大臂11安装于前架16。
工作装置3具有起重油缸13和铲斗油缸14。起重油缸13和铲斗油缸14是液压缸。起重油缸13的一端安装于前架16。起重油缸13的另一端安装于大臂11。起重油缸13通过来自工作装置泵23的工作油进行伸缩,由此,大臂11上下转动。
铲斗12安装于大臂11的前端。铲斗油缸14的一端安装于前架16。铲斗油缸14的另一端经由双臂曲柄15安装于铲斗12。铲斗油缸14通过来自工作装置泵23的工作油进行伸缩,由此,铲斗12上下转动。
在后架17安装有驾驶室6及行驶轮5。在驾驶室6内配置有供操作员就座的座椅、向操作员显示作业车辆1内的各种状态的监视器、操作装置等。
作业车辆1具有转向油缸18。转向油缸18安装于前架16和后架17。转向油缸18是液压缸。转向油缸18通过来自后述的转向泵28的工作油进行伸缩,由此,作业车辆1的前架16和后架17沿左右方向倾斜摆动。由此,可沿左右改变作业车辆1的行进方向。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作业车辆1具备发动机21、PTO22、变速装置24、行驶装置26a、26b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将PTO22和变速装置24统称为动力传递装置25。
发动机21是作业车辆1的驱动源,例如为柴油发动机。发动机21的输出通过调节向发动机21的气缸内喷射的燃料量及空气量进行控制。
作业车辆1例如具有工作装置泵23、转向泵28、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工作装置泵23、转向泵28、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称为外部连接装置。工作装置泵23、转向泵28、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是液压泵。PTO22向这些液压泵23、28、29、56传递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的一部分。即,PTO22向外部连接装置23、28、29、56和变速装置24分配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
工作装置泵23通过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被驱动。从工作装置泵23排放的油经由工作装置控制阀41被供给到上述的起重油缸13和铲斗油缸14。工作装置泵23例如是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通过变更工作装置泵23的斜板或斜轴的倾斜角,变更工作装置泵23的排出容量。
转向泵28通过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被驱动。从转向泵28排放的油经由转向控制阀43被供给到上述的转向油缸18。转向泵28例如是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通过变更转向泵28的斜板或斜轴的倾斜角,变更转向泵28的排出容量。
传动泵29通过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被驱动。传动泵29例如是固定容量型的液压泵。从传动泵29排放的油经由离合器控制阀44供给到变速装置24的离合器24a。从传动泵29排放的油也可以供给到动力传递装置25,用来润滑动力传递装置25的各种齿轮、轴承、滑动部件等。
润滑油泵56通过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被驱动。润滑油泵56例如是固定容量型的液压泵。从润滑油泵56排放的油供给到动力传递装置25,润滑动力传递装置25的各种齿轮、轴承、滑动部件等。之后的说明中,将从上述的各泵排放的油中、为了润滑动力传递装置25的各种齿轮、轴承、滑动部件等而向动力传递装置25供给的油称为润滑油。需要说明的是,在润滑油由传动泵29向动力传递装置25供给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润滑油泵56。
PTO22将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分配到变速装置24和后述的外部连接装置。图2中,图示作业车辆1具有一个PTO22的情况,但作业车辆1也可以具有多个PTO22。PTO22包括驱动齿轮62和PTO齿轮70。驱动齿轮62与绕不同于第一驱动轴80和第二驱动轴81的旋转轴进行旋转的发动机21的输出轴61连接。PTO齿轮70与驱动齿轮62啮合。驱动齿轮62经由PTO齿轮70与第一驱动轴80及第二驱动轴81连接。驱动齿轮62将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PTO齿轮70。之后的说明中,也可以将驱动齿轮62称为传动机构。
第一驱动轴80是第一外部连接装置(例如,工作装置泵23,转向泵28)的旋转驱动轴。第二驱动轴81是第二外部连接装置(例如,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的旋转驱动轴。第一驱动轴80及第二驱动轴81与PTO齿轮70连接。第一驱动轴80及第二驱动轴81例如通过花键嵌合与PTO齿轮70结合。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的一部分向第一驱动轴80及第二驱动轴81传递,第一驱动轴80及第二驱动轴81分别驱动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及第二外部连接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PTO齿轮70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惰轮与驱动齿轮62啮合。图2中,图示了如下的情况,即,第一外部连接装置为工作装置泵23及转向泵28,第二外部连接装置为传动泵29及润滑油泵56。但是,第一外部连接装置也可以包含传动泵29和润滑油泵56中的至少一方,第二外部连接装置也可以包含工作装置泵23和转向泵28中的至少一方。另外,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及第二外部连接装置也可以是风扇泵等其他装置。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外部连接装置。
变速装置24与发动机21的输出轴61连接。变速装置24将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传递到前轮轴的行驶装置26a和后轮轴的行驶装置26b。变速装置24通过离合器24a的接合或切断切换变速比,由此对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进行变速并将其输出。
前轮轴的行驶装置26a具有前轮轴的车轴45a和前轮轴的行驶轮4。后轮轴的行驶装置26b具有后轮轴的车轴45b和后轮轴的行驶轮5。行驶装置26a及26b经由变速装置24被发动机21驱动。车轴45a及45b将来自变速装置24的驱动力传递到行驶轮4、5。由此,驱动行驶轮4、5使其旋转。
接着,说明动力传递装置25的润滑系统63。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25的润滑系统63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润滑系统63使用来润滑动力传递装置25的润滑油循环。如图3所示,润滑系统63包括: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油冷却器57、配管58、过滤器59。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油冷却器57、过滤器59经由配管58与外壳90连接。
图3表示润滑系统63中含有传动泵29和润滑油泵56两个液压泵的例子,但也可以只有传动泵29。另外,润滑系统63中也可以含有多个传动泵29和润滑油泵56。
外壳90是收纳以动力传递装置25的各种齿轮(包括PTO22的驱动齿轮62、PTO齿轮70)及变速装置24的离合器24a为代表的动力传递装置25的构成要素的壳体。外壳90中安装有例如分别包括工作装置泵23、转向泵28、传动泵29、润滑油泵56中的至少一项的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和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即,动力传递装置25与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和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连接。另外,在配管58中、传动泵29与离合器控制阀44之间设有过滤器59。
外壳90内的油储存于外壳90下端的油箱部65内。润滑油泵56将油箱部65内的油送往外壳90。从润滑油泵56送来的润滑油在对外壳90内的各种齿轮、轴承、滑动零件等进行润滑后,回到油箱部65。传动泵29将油送往过滤器59。过滤器59除去油中的杂质。然后,油在油冷却器57中被冷却,并被供给到变速装置离合器24a及外壳90内,用于离合器24a的工作及外壳90内的润滑。
[润滑构造(第一实施例)]
图4(a)(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5的润滑构造的剖面图。图4(b)是图4(a)中由虚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图4(a)中,省略驱动齿轮62还有惰轮的图示。参照图4(a)时,动力传递装置25包括:PTO齿轮70、第一轴承82、第二轴承83、外壳90。
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包括第一驱动轴80。第一驱动轴80的表面为了与花键槽进行卡合而加工成齿状。即,第一驱动轴80为花键轴。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包括第二驱动轴81。PTO齿轮70在一端部与第一驱动轴80连接,在另一端部与第二驱动轴81连接。即,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和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由同一PTO齿轮70驱动。因此,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和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相互隔着PTO齿轮70,设于外壳90的相反侧。即,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固定在供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固定的外壳90的侧面的相反侧的外壳90的侧面。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的第一驱动轴80的旋转中心轴和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的第二驱动轴81的旋转中心轴与PTO齿轮70的旋转中心轴同轴地配置。
PTO齿轮70包含旋转力传递部71和轮毂部73。轮毂部73在与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连接的侧的内周面具有花键槽76。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啮合。即,第一驱动轴80是与轮毂部73的花键槽76嵌合的花键轴。轮毂部73还包括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及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由第一轴承82支承。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由第二轴承83支承。
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具有孔部74i。在孔部74i与花键槽76之间设有连通孔73i。向孔部74i插入第二驱动轴81。第二驱动轴81例如也可以是花键轴,并通过与设于孔部74i的花键槽嵌合而固定。另外,第二驱动轴81也可以通过键或螺纹等其他固定机构与孔部74i固定。
外壳90包括第一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1和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第一轴承82由第一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1支承。第二轴承83由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支承。因此,PTO齿轮70经由第一轴承82和第二轴承83,由外壳90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第一轴承82及第二轴承83旋转自如地支承轮毂部73。
在此,将PTO齿轮70的旋转中心轴线设为C-C'。之后的说明中,以中心轴线C-C'为基准进行方向的说明。例如,轴向是沿着中心轴线C-C'的方向,径向是相对于中心轴线C-C'垂直的方向。因此,图4(a)中,径向表示图的上下方向。
另外,轴向外方是从PTO齿轮70的轴向中心(图4中用中心轴线D-D'图示)朝向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或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的方向。轴向内方是从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或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朝向PTO齿轮70的轴向中心D-D'的方向。因此,“部件A位于比部件B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是指部件A在轴向上比部件B距轴向中心D-D'更远。相反地,“部件A位于比部件B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是指部件A在轴向上比部件B更接近轴向中心D-D'。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也以与轴向内侧不同的意义使用轴向进深侧这样的术语。轴向进深侧表示孔部74i与花键槽76之间的连通孔73i侧。
另外,径向外方是指离开中心轴线C-C'的方向,径向内方是指接近中心轴线C-C'的方向。因此,“部件A位于比部件B更靠径向外侧”是指部件A比部件B距中心轴线C-C'更远。相反地,“部件A位于比部件B更靠径向内侧”是指部件A比部件B更接近中心轴线C-C'。
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包括第一齿轮台阶部74a,该第一齿轮台阶部74a与第一轴承82的内圈抵接进行限制,以使第一轴承82不向轴向内方移动。另外,第一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1包括第一壳体台阶部91a,该第一壳体台阶部91a与第一轴承82的外圈抵接进行限制,以使第一轴承82不向轴向外方移动。如图4(b)所示,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包括第二齿轮台阶部75a,该第二齿轮台阶部75a与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抵接进行限制,以使第二轴承83不向轴向内方移动。另外,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包括第二壳体台阶部92a,该第二壳体台阶部92a与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抵接进行限制,以使第二轴承83不向轴向外方移动。
但是,在图4(a)那样由两个深槽滚珠轴承支承的情况下,考虑到部件的尺寸公差及热膨胀等,在第一轴承82的外圈与第一壳体台阶部91a之间,或在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与第二壳体台阶部92a之间,通常设置微小间隙。
旋转力传递部71例如具有与驱动齿轮62或惰轮啮合的齿。旋转力传递部71与轮毂部73连接。具体而言,旋转力传递部71与轮毂部73一体形成。旋转力传递部71从轮毂部73向径向外方延伸。
外壳90在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的轴向外侧包括突起部98。突起部98比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更向径向内方突出。因此,如图4(b)所示,沿第二轴承83的旋转轴C-C'方向观察,突起部98同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内圈83a的外周与外圈83b的内周之间的区域)重叠。更具体而言,沿第二轴承83的旋转轴C-C'方向观察,突起部98同第二轴承83的整个区域Za(内圈83a的内周与外圈83b的外周之间的区域)重叠。在突起部98与轮毂部73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10。
外壳90包括从突起部98向突起部98的轴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95。延伸部95是外壳90的侧壁的一部分。外壳90包括用来在延伸部95的轴向外端安装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的安装面95a。另外,外壳90包括在延伸部95的轴向外端且径向内端形成的外台阶部96。外台阶部96是用来插入后述的O型圈101的凹处。在外壳90上加工有未图示的外部连接装置固定用的螺纹孔,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与安装面95a抵接,通过未图示的螺栓与外壳90固定。在被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延伸部95、突起部98、轮毂部73、及第一驱动轴80围成的区域内形成有储油部97。储油部97储存用来对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储油部97同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与花键槽76的嵌合部连通。
外壳90还包括用来向储油部97注入润滑油的注入油路93。注入油路93与配管58连接。因此,润滑油由润滑油泵56或传动泵29向注入油路93供给。图5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第一实施例中的外壳9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省略比外台阶部96更靠径向外侧的外壳90的图示的。另外,图4(a)表示除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及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以外,由图5所示的剖面线I-I'剖切的剖面。
参照图4(a)及图5时,注入油路93包括第一有底孔93a和第二有底孔93b。第一有底孔93a从外壳90的上表面向下方延伸。即,第一有底孔93a从外壳90的外表面向径向内方延伸。第一有底孔93a的下端形成于突起部98的内部。即,第一有底孔93a的内端形成于突起部98的内部。第二有底孔93b形成于突起部98的内部。第二有底孔93b从第一有底孔93a的内端向轴向外方延伸并到达储油部97。因此,通过注入油路93,将润滑油注入储油部97。此外,如图4(b)所示,第一间隙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在外台阶部96设有O型圈101。O型圈101将安装面95a和与安装面95a抵接的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之间的间隙密封,防止润滑油向外部流出。
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的润滑更可靠,在第一间隙110设有第一密封件102。第一密封件102例如是密封圈,但只要能够在径向上密封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密封件。如图4(b)所示,在轮毂部73设有第一固定槽77,以限制第一密封件102的轴向移动。即,轮毂部73包括第一固定槽77。第一密封件102密封第一间隙110。由此,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经由第一间隙110从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间流出。
储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的齿隙(backlash)向储油部97外流出。因此,优选以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供给润滑油。
另外,在即使设置第一密封件102也无法忽略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量的情况下,就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而言,优选以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总和在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供给润滑油。
从轴向观察的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优选小于从轴向观察Zo得到的面积Sb,Zo是图5中由圆点图案表示的、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中所开口的部分。另外,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优选小于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图5中被图示为第二有底孔93b)的面积SEX1。
进一步地,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的面积SEX1大于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1+Sbc)(SEX1>S1+Sbc)。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1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之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1'、面积Sbc'时,优选SEX1>S1'+Sbc'。
在设置第一密封件102的情况下,将形成于第一密封件102与其周边部件之间且成为润滑油泄漏原因的间隙的面积设为Sseal。通常,Sseal极窄,只要来自该间隙的泄漏少至可忽略的程度的话,设为SEX1>Sbc或SEX1>Sbc'即足够。但是,在无法忽略来自Sseal的泄漏的情况下,优选设为SEX1>Sseal+Sbc。进一步详细而言,当将Sseal中浸没在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设为Sseal'时,优选设为SEX1>Sseal'+Sbc'。
此外,为了缩小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缩小图4(b)所示的距离d1(d1设为第一间隙110的最小间隙距离)、及缩小图4(a)所示的半径ds1是有效的。在设置第一密封件102的情况下,缩小ds1对于缩小第一密封件102来说有效的。
图6表示由图5的剖面线II-II'剖切的动力传递装置25的一部分。参照图5和图6时,外壳90还包括排出油路99。排出油路99将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排出。
优选地,以从注入油路93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的方式,向注入油路93供给润滑油。从注入油路93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等于从储油部97的排出油路99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和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和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
排出油路99形成于突起部98的内部。排出油路99沿轴向伸展,并贯通突起部98。第一间隙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排出油路99的排出口EX5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参照图5时,排出油路99位于比花键槽76的下端B更靠上方。另外,排出油路99也可以位于比花键槽76的上端U更靠上方。因此,注入储油部97的润滑油至少储存到排出油路99的下端的高度,使花键槽76及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浸润在油中从而可靠地润滑,过量的润滑油由排出油路99排出到油箱部65。
另外,如图4(a)所示,轮毂部73从位于比花键槽76更靠轴向进深侧的内周面的润滑油取入口I、到位于轮毂部73的外周面的润滑油排出口O,包括排油孔79。由此,通过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的花键齿之间的间隙(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润滑油回收至油箱部65。需要说明的是,在孔部74i不安装第二驱动轴81而孔部74i开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排油孔79。
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可靠地润滑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另外,润滑了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的花键嵌合部的润滑油循环。因此,可防止花键的嵌合部,更具体而言,防止花键的齿面的磨损及损伤。另外,由于不会在花键嵌合部滞留润滑油,因而,也可防止劣化的润滑油造成的润滑不良。
[润滑构造(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中省略了第一密封件102的构造。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故而,仅公开与图4(b)相当的构造进行本实施例的说明。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5a的润滑构造的剖面图。根据图7,第二实施例的轮毂部73a除不包括第一固定槽77以外,是与第一实施例的轮毂部73相同的构造。
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11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子间隙120和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子间隙121。在该情况下,第一间隙110中的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子间隙120、第一间隙110中的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子间隙121、在突起部98与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之间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间隙112中面积最小的间隙主要发挥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出的作用。
以如下的方式求出第二子间隙121和第二间隙112的面积。第二子间隙121的面积S1r作为如下的值而求出,即,距中心轴C-C'的径向的距离ds1r(ds1r是突起部98的内半径与第二轴承83的内半径之间的任意的半径位置)中的被突起部98和轮毂部73夹着的圆筒面的面积的最小值。
第二间隙112的面积S2作为如下的值被求出,即,距中心轴C-C'的径向的距离ds2(ds2是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的内半径与外半径之间的任意的半径位置)中的、被突起部98和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夹着的圆筒面的面积的最小值。
在此,第一子间隙120的面积S1a或第二子间隙121的面积S1r比第二间隙112的面积S2小时,第一间隙110主要发挥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出的作用。如果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第一间隙110流出的润滑油和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则优选地,以从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调节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由此,能够在储油部97以充分的量即到达排出油路99的下端的量储存润滑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间隙120的面积S1a根据(式1)求得。
S1a=π×{(ds1+d1)2-(ds1)2}…(式1)
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优选地,面积S1a和面积S1r中的较小一方的面积即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小于图5中以圆点图案表示的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中的从轴向观察开口的部分Zo得到的面积Sb。由此,第一间隙110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间流出。
另外,优选地,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比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图5中图示为第二有底孔93b)的面积SEX1小。优选地,第一间隙110的面积S1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1+Sbc)比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的面积SEX1小。进一步详细而言,当将面积S1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储存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1'、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1'+Sbc'<SEX1。由此,容易使从第一间隙110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
另一方面,在S2小于S1a及S1r的情况下,第二间隙112主要发挥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出的作用。此时,第二间隙1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及排出油路99的排出口EX5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如果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第二间隙112流出的润滑油和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则优选地,以从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调节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第二间隙112的面积S2比上述的面积Sb小。由此,第二间隙112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间流出。
优选地,第二间隙112的面积S2比上述的面积SEX1小。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间隙112的面积S2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2+Sbc)比注入油路93的油排放口EX1的面积SEX1小(S2+Sbc<SEX1)。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2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2'、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2'+Sbc'<SEX1。由此,容易使从第二间隙112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
[润滑构造(第三实施例)]
图8(a)(b)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5b的润滑构造的剖面图。图8(b)是图8(a)中由虚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第三实施例中的外壳90b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a)表示除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及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以外,由图9所示的剖面线III-III'剖切的剖面。第三实施例中,主要如下的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将突起部98设置在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第三实施例中,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
参照图8(a)时,突起部98b位于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如图8(b)所示,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包括第三壳体台阶部92b,该第三壳体台阶部92b与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抵接进行限制,以使第二轴承83不向轴向内方移动。另外,代替第二齿轮台阶部75a,向第三实施例的轮毂部73b插入以第二轴承83不向轴向外方移动的方式进行限制的挡圈175。因此,轮毂部73b具有用来插入挡圈175的第二固定槽78。
第三实施例的注入油路93x从外壳90b上表面向下方延伸,并贯通外壳90b。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位于比突起部98b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后述的第一间隙110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油排放口EX2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参照图8(a)时,排出油路99b向轴向伸展,并贯通突起部98b。第一间隙110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排出油路99b的排出口EX6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参照图9时,排出油路99b位于比花键槽76的下端B更靠上方。另外,排出油路99b也可以位于比花键槽76的上端U更靠上方。排出油路99b配置于以轴向观察,第一驱动轴80的旋转中心C、排出油路99b和注入油路93x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但是,排出油路99b和注入油路93x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例子。
参照图8(a)时,与第一实施例的排油孔79相比,第三实施例的排油孔79b设置在更接近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的位置。具体而言,排油孔79b设置在轴向上比PTO齿轮70的轴向中心D-D'更靠近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排油孔79b的润滑油取入口I也位于比花键槽76更靠轴向进深侧的内周面。但是,排油孔79b与轴向中心D-D'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例子。
参照图8(b)时,在突起部98b与轮毂部73b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10b,在突起部98b与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之间设有第二间隙112b。第二间隙112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以第二轴承83的旋转轴C-C'方向观察,突起部98b同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重叠。
动力传递装置25b包括将第一间隙110b密封的第一密封件102。由此,可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而从第一间隙110b流出。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优选地,以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x供给润滑油。
另外,在即使设有第一密封件102也无法忽略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量的情况下,优选地,以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x供给润滑油。
因此,优选地,以从注入油路93x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x供给润滑油。从注入油路93x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等于从储油部97的排出油路99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和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优选地,第一间隙110b的面积S1b比图9中以圆点图案表示的第二轴承83的开口部分Zo的面积Sb小。优选地,第一间隙110b的面积S1b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
进一步地,优选地,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比第一间隙110b的面积S1b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1b+Sbc)大(SEX2>S1b+Sbc)。进一步详细而言,当将面积S1b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1b'、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EX2>S1b'+Sbc'。
在设置第一密封件102的情况下,将形成于第一密封件102与其周边部件之间、且成为润滑油的泄漏原因的间隙的面积设为Sseal。通常,Sseal极窄,只要来自该间隙的泄漏少至可忽略的程度的话,设为SEX2>Sbc或SEX2>Sbc'即足够。但是,在无法忽略来自Sseal的泄漏的情况下,优选地,满足SEX2>Sseal+Sbc。进一步详细而言,Sseal中浸没在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设为Sseal'时,优选地,满足SEX2>Sseal'+Sbc'。
此外,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如第二实施例那样省略第一密封件102。在该情况下,如果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第一间隙110b流出的润滑油和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则优选地,以从排出油路99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调节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
另外,也可以如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对第一间隙110b的面积S1b或以径向观察的第二间隙112b的面积S2b加以设计。由此,可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而从第一间隙110b流出。
[润滑构造(第四实施例)]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5c的润滑构造的剖面图。第四实施例中,在如下的点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即,将第三实施例中的注入油路93x设于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第四实施例中,对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例的注入油路93y具有与第三实施例的注入油路93x相同的形状。但是,在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具有油排放口EX3。其中,油排放口EX3位于比突起部98b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第一间隙110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油排放口EX3及排出油路99b的排出口EX6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从油排放口EX3排放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排出油路99b排出,但其他润滑油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到达储油部97。因此,通过这种润滑构造,也可以将花键槽76和第一驱动轴80的花键齿的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浸润在油中,可靠地进行润滑。但是,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考虑从油排放口EX3排放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会从排出油路99b流出这一情况,对从注入油路93y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加以设计。
优选地,第一间隙110b的面积S1b尽可能小。通过减少来自第一间隙110b的润滑油的流出量,能够增加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到达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量。在设置第一密封件102的情况下,当将形成于第一密封件102与其周边部件之间且成为润滑油的泄漏原因的间隙设为Sseal时,Sseal远小于S1b,能够进一步减少润滑油的流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增加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到达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量。
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一样,优选地,以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y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并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y供给润滑油。另外,在即使设有第一密封件102也无法忽略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量的情况下,优选地,以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y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并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y供给润滑油。
因此,优选地,以从注入油路93y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并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b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y供给润滑油。从注入油路93y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并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等于从储油部97的排出油路99b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b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b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和从第一密封件102漏出的润滑油。
[润滑构造(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是在第四实施例中将突起部设于PTO齿轮70的构造。图11(a)(b)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5d的润滑构造的剖面图。图11(b)是图11(a)中由虚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第五实施例中,具有一部分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构造,故而,对于这种构造,保持使用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所用的标记不变。关于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五实施例的PTO齿轮70d不仅包括旋转力传递部71和轮毂部73d,还包括突起部72。突起部72是与旋转力传递部71及轮毂部73d不同的部件,例如,通过压入与轮毂部73d固定。因此,突起部72设于轮毂部73d。轮毂部73d包括以突起部72不向轴向内方移动的方式限制的第二齿轮台阶部75a。轮毂部73d除了不包括第一固定槽77和第二固定槽78的点和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排油孔79的点以外,实质上与第四实施例的轮毂部73b相同。
突起部72在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从轮毂部73d向径向外方延伸。参照图11(b)时,以第二轴承83的旋转轴C-C'方向观察,突起部72同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重叠。
突起部72与第五实施例的外壳90d隔离。在突起部72与外壳90d之间设有第三间隙114。第三间隙1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油排放口EX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而且,本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25d在第三间隙114内部且比油排放口EX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包括第三密封件106。第三密封件106例如是密封圈,但只要能够在径向上密封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密封件。如图11(b)所示,在突起部72设置第三固定槽72b,以限制第三密封件106的轴向的移动。即,突起部72包括第三固定槽72b。第三密封件106密封第三间隙114。因此,抑制从注入油路93y注入的润滑油及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三间隙114流出。
此外,与第一、第三、第四实施例一样,优选地,以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y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并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y供给润滑油。另外,在即使设有第三密封件106也无法忽略从第三密封件106漏出的润滑油的量的情况下,优选地,以从第三密封件106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y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并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y供给润滑油。
在突起部72的轴向的外端,设有以第二轴承83不向轴向内方移动的方式限制的第三齿轮台阶部72a。即,突起部72包括第三齿轮台阶部72a。突起部72仅与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接触。突起部72与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隔离。在突起部72与外圈83b之间设有第四间隙116。从注入油路93y注入的润滑油经由第四间隙116和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间到达储油部97。优选地,以不在必要程度之上阻碍来自注入油路93y的润滑油的流入的方式,设计第四间隙116。
图12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第五实施例中的外壳9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省略比外台阶部96更靠径向外侧的外壳90的图示。另外,图11(a)表示除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及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以外,由图12所示的剖面线IV-IV'剖切的剖面。图13表示由图12的剖面线V-V'剖切的动力传递装置25d的一部分。
此外,优选地,图12所示的从轴向观察的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比图12中以圆点图案表示的、从轴向观察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中开口的部分Zo得到的面积Sb小。
另外,优选地,注入油路93y的油排放口EX3的面积SEX3比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3+Sbc)大(SEX3>S3+Sbc)。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3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3'、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EX3>S3'+Sbc'。
优选地,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尽可能小。通过减少来自第三间隙114的润滑油的流出量,能够增加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并到达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量。在设置第三密封件106的情况下,当将形成于第三密封件106与其周边部件之间且成为润滑油的泄漏原因的间隙设为Sseal时,Sseal远小于S3,能够进一步减少润滑油的流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增加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并到达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量。
在设置第三密封件106的情况下,将形成于第三密封件106与其周边部件之间、且成为润滑油的泄漏原因的间隙的面积设为Sseal。通常,Sseal极窄,只要来自该间隙的泄漏少至可忽略的程度的话,使注入油路93y的油排放口EX3的面积SEX3满足SEX3>Sbc或SEX3>Sbc'即足够。但是,在无法忽略来自Sseal的泄漏的情况下,优选地,满足SEX3>Sseal+Sbc。进一步详细而言,将Sseal中浸没在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设为Sseal'时,优选地,满足SEX3>Sseal'+Sbc'。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缩小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缩小图11(b)所示的距离d3(d3设为第三间隙114的最小间隙距离)及缩小图11(a)所示的半径ds3是有效的。在设置第三密封件106的情况下,缩小ds3对于缩小第三密封件106是有效的。
参照图12及图13时,外壳90d不包括第四实施例的外壳90b中的突起部98b和排出油路99b,替代性地,包括排出油路99d。参照图12时,排出油路99d位于比花键槽76的下端B更靠上方。另外,排出油路99d也可以位于比花键槽76的上端U更靠上方。由此,注入储油部97的润滑油通过使花键槽76及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浸润在油中而可靠地润滑,过量的润滑油通过排出油路99d向油箱部65排出。
优选地,以从注入油路93y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y供给润滑油。优选地,从注入油路93y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等于从储油部97的排出油路99d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从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和从第三密封件106漏出的润滑油。
参照图13时,排出油路99d形成于延伸部95与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的内部。排出油路99d从排出口EX4向径向外方延伸,并贯通外壳90d。排出口EX4位于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且比突起部72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三间隙1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排出口EX4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排出口EX4形成于延伸部95与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之间。
通过以上结构,也可以可靠地润滑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另外,润滑了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的嵌合部的润滑油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实施例中,也可以如第二实施例那样省略第三密封件106。在该情况下,如果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第三间隙114流出的润滑油和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的话,则也可以以从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调节从注入油路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油量。
在该情况下,也与第二实施例一样,优选地,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比从轴向观察第二轴承83的开口部分Zo得到的面积Sb小。由此,可通过突起部72抑制从注入油路93y注入的润滑油及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三间隙114流出。
另外,优选地,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比注入油路93y的油排放口EX3的面积SEX3小。优选地,第三间隙114的面积S3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1+Sbc)比注入油路93y的油排放口EX3的面积SEX3小(S1+Sbc<SEX3)。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3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3'、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3'+Sbc'<SEX3。由此,容易将从第三间隙114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设为从注入油路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
[润滑构造(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是将第五实施例中的突起部72设于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构造。在将突起部72设于齿轮侧、而且设于比第二轴承83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为了安装第二轴承83,突起部72或旋转力传递部71必须可拆卸。第六实施例表示突起部72与轮毂部成为一体,且旋转力传递部71能够从从轮毂部卸下的例子。
图14(a)(b)是表示第六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5e的润滑构造的剖面图。图14(b)是图14(a)中由虚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第六实施例中,具有一部分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构造,故而,对于这种构造,保持使用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标记不变。关于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六实施例的PTO齿轮70e包括旋转力传递部71e和轮毂部73e。旋转力传递部71e和轮毂部73e分别为不同的部件,通过花键嵌合等固定机构结合。轮毂部73e包括突起部72e。突起部72e与轮毂部73e一体形成。突起部72e在第二轴承83的轴向外侧,从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向径向外方突出。以第二轴承83的旋转轴C-C'方向观察,突起部72e同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重叠。
本实施例的外壳90e中,仅注入油路的位置与第五实施例的外壳90d实质上不同。外壳90e包括第三实施例的注入油路93x。注入油路93x位于比突起部72e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突起部72e与外壳90e隔离。在突起部72e和外壳90e之间设有第三间隙114e。第三间隙114e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及排出油路99d的排出口EX4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25e包括设于第三间隙114e的第三密封件106。如图14(b)所示,在突起部72e设有第三固定槽72b,以限制第三密封件106的轴向的移动。第三密封件106密封第三间隙114e。因此,可抑制从注入油路93x注入的润滑油及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三间隙114e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也优选地,以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x供给润滑油。另外,在即使设有第三密封件106也无法忽略从第三密封件106漏出的润滑油的量的情况下,优选地,以从第三密封件106漏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x供给润滑油。
因此,优选地,以从注入油路93x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的方式,从注入油路93x供给润滑油。从注入油路93x向储油部97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等于从储油部97的排出油路99d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和从第三密封件106漏出的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也优选地,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比从轴向观察第二轴承83的开口部分Zo得到的面积Sb小。优选地,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另外,优选地,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3e+Sbc)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S3e+Sbc<SEX2)。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3e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3e'、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3e'+Sbc'<SEX2。
此外,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可根据(式2)求得。
S3e=π×{(ds3+d3)2-(ds3)2}…(式2)
在设置第三密封件106的情况下,将形成于第三密封件106与其周边部件之间且成为润滑油的泄漏原因的间隙的面积设为Sseal。通常,Sseal极窄,只要来自该间隙的泄漏少至可忽略的程度的话,则SEX2>Sbc或SEX2>Sbc'即足够。但是,在无法忽略来自Sseal的泄漏的情况下,优选地,满足SEX2>Sseal+Sbc。进一步详细而言,将Sseal中浸没在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设为Sseal'时,优选地,满足SEX2>Sseal'+Sbc'。
通过以上结构,也可以可靠地润滑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花键轴)的嵌合部。另外,润滑了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的嵌合部的润滑油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实施例中,也可以如第二实施例那样省略第三密封件106。在该情况下,当沿轴向延伸的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小于在突起部98与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之间沿径向延伸的第四间隙116e的面积S4e时,第三间隙114e主要发挥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出的作用。面积S4e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间隙112的面积S2同样地算出。即,面积S4e作为如下的值而求出,即,距中心轴C-C'的径向的距离ds4r(ds4r是突起部72e的外半径与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的内半径之间的任意的半径位置)中的、被突起部72e和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夹着的圆筒面的面积的最小值。
此时,如果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第三间隙114e流出的润滑油和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则优选地,以从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调节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
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地,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比从轴向观察第二轴承83的开口部分Zo得到的面积Sb小。由此,可抑制从注入油路93x注入的润滑油及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三间隙114e流出。
另外,优选地,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优选地,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3+Sbc)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S3+Sbc<SEX2)。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3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3'、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3'+Sbc'<SEX2。由此,容易使从第三间隙114e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
另一方面,在第四间隙116e的面积S4e比第三间隙114e的面积S3e小的情况下,第四间隙116e主要发挥抑制从注入油路93x注入的润滑油及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的流出的作用。第四间隙116e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及排出油路99d的排出口EX4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此时,如果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第四间隙116e流出的润滑油和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向储油部97外流出的润滑油,则优选地,以与从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的方式,调节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第四间隙116e的面积S4比从轴向观察第二轴承83的开口部分Zo得到的面积Sb小。由此,可通过突起部72抑制从注入油路93x注入的润滑油及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四间隙116e流出。
另外,优选地,第四间隙116e的面积S4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优选地,第四间隙116e的面积S4与从轴向观察的花键嵌合部的齿隙的面积Sbc之和(S4+Sbc)比注入油路93x的油排放口EX2的面积SEX2小(S4+Sbc<SEX2)。进一步详细而言,将面积S4和面积Sbc中浸没在储存于储油部97的内部的润滑油中的部分的面积分别设为面积S4'、面积Sbc'时,优选地,满足S4'+Sbc'<SEX2。由此,容易使从第四间隙116e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
[特征]
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25、25a~25e具有以下的特征。
(1)动力传递装置25,25a~25e包括:储油部97,同花键槽76与第一驱动轴80的花键嵌合部连通;注入油路93、93x、93y,用于将润滑油注入储油部97;排出油路99、99b、99d,用于将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排出。排出油路99、99b、99d位于轮毂部73、73b、73d、73e的花键槽76的下端B的上方。
这些动力传递装置中,花键槽76的下端即花键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可靠地被润滑油浸润,可靠地润滑。另外,在储油部97中,当润滑油积存至排出油路99、99b、99d的高度时,通过排出油路99、99b、99d排出过量的润滑油,润滑油进行循环。因此,即使长期间使用,也能够抑制润滑不良。因此,可防止花键嵌合部的磨损及损伤,更具体而言,防止花键齿面的磨损及损伤。
(2)突起部98、98b、72、72e位于储油部97的轴向内侧。另外,以第二轴承83的旋转轴C-C'方向观察,突起部98、98b、72、72e同内圈83a与外圈83b之间的区域Zm重叠。由此,可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间流出。
(3)排出油路99、99b、99d位于花键槽76的上端U的上方。由此,整个花键嵌合部能够通过润滑油可靠地浸润。
(4)轮毂部73、73b、73d、73e包括从位于比花键槽76更靠轴向进深侧的润滑油取入口I、延伸至位于轮毂部73、73b、73d、73e的外周面的润滑油排出口O的排油孔79、79b、79e。由此,例如即使孔部74i被第二驱动轴81塞住,浸润了花键嵌合部的润滑油也可通过花键嵌合部的齿隙从排油孔79、79b、79e排出。因此,润滑油循环而不会滞留在花键嵌合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不良。
(5)第一间隙~第四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注入油路93、93x、93y的油排放口EX1~EX3及排出油路99、99b、99d的排出口EX4~EX6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可抑制从注入油路93、93x、93y注入的润滑油向储油部97以外的部位流出。
(6)将突起部98、98b设于外壳90、90b、90c时,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99b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93x、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更详细而言,从第一间隙110、110b或第二间隙112、112b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93x、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由此,直到设有排出油路99、99b的程度,在储油部97中可靠地积存有润滑油。
(7)在(6)的情况下,动力传递装置25、25b、25c还包括将第一间隙110、110b密封的第一密封件10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一间隙110、110b流出。
(8)突起部72、72e设于轮毂部73d、73e时,从储油部97的除排出油路99d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注入油路93x、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更详细而言,从第三间隙114、114e或第四间隙116e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花键嵌合部的齿隙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在从注入油路93x、93y流入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下。由此,直到设有排出油路99d的程度,在储油部97中可靠地积存有润滑油。
(9)在(8)的情况下,动力传递装置25d、25e还包括将第三间隙114、114e密封的第三密封件106。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积存于储油部97的润滑油从第三间隙114、114e流出。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各种变形或修正。
(a)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车辆1,示例了轮式装载机,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广泛用于轮式装载机以外的、例如油压挖掘机、推土机、自动卸货卡车、自动平地机等建筑机械及其他作业车辆。
(b)上述的实施方式表示了润滑PTO齿轮内部的花键构造的例子,但也可以对动力传递装置25内其他的泵、与电机连接的部分适用同样的润滑构造。例如,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也可以是液压马达。另外,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也可以是电动机或发电机。另外,也可以适用于动力传递装置25内其他的花键嵌合部。即,也可以对与外部连接装置的结合部分以外的花键嵌合部适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润滑构造。
(c)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旋转力传递部71、71e为齿轮的齿的例子,但也可以由与链条嵌合的链轮、卷绕带的带轮等其他的旋转力传递机构形成。
(d)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对花键轴(第一驱动轴80)与花键槽76嵌合的花键嵌合部进行压力润滑的例子,但也可以对花键嵌合部进行飞溅润滑。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注入油路93、93x、93y设于储油部97的上方,在注入油路93、93x、93y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接收由PTO齿轮70、驱动齿轮62等所溅起的润滑油的接收口。
(e)第五、第六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一样,第三间隙114、114e也可以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子间隙和沿径向延伸的子间隙。只要以可在这些子间隙中面积较窄的间隙抑制润滑油的流出的方式,确定间隙的大小即可。
(f)另外,也可以像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那样,不在第一间隙110、110b设置第一密封件102,而在第二间隙112、112b设置密封件。图15表示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二间隙112设置密封件的第一变形例。第一变形例中,代替第一密封件102,设有将第二间隙112密封的第二密封件104。即,本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装置25y包括第二密封件104。图15中,图示有V型端面密封件作为第二密封件104,但只要可以沿轴向密封,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密封件。第二密封件104配置在突起部98的轴向内侧面。图15中,第二密封件104与第二轴承83的内圈83a的端面抵接,但第二密封件104也可以与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的第四齿轮台阶部75b的端面抵接。该变形例中,也可以产生与设置第一密封件102相同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与第二变形例相反,在齿轮侧设有密封件。在第二变形例中,图16是表示将密封第二子间隙121的第一密封件103设于齿轮侧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16中,图示有V型端面密封件作为第一密封件103,但只要能够沿轴向密封,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密封件。第一密封件103配置在第二轴承83的轴向外侧。该变形例中,也可以产生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密封件102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第五、第六实施例中,也可以说与第一变形例一样。即,也可以在第四间隙116、116e设置与第二密封件同样的第四密封件。图17表示第六实施例中在第四间隙116e设置密封件的第三变形例。第三变形例中,代替第三密封件106,而设有将第四间隙116e密封的第四密封件108。即,本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装置25u包括第四密封件108。图17中,图示有V型端面密封件作为第四密封件108,但只要能够沿轴向密封,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密封件。第四密封件108配置于在突起部72u的轴向内侧面设置的第四固定槽72c。该变形例中,也产生与设置第三密封件106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第四密封件108与第二轴承83的外圈83b的端面抵接,但第四密封件108也可以与外壳90的端面抵接。图18中,表示第四密封件108与外壳90的端面抵接的第四变形例。本变形例的动力传递装置25v中,第三间隙114e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三子间隙124和沿径向延伸的第四子间隙125。本变形例中,第四子间隙125设于第四密封件108与外壳90的端面90v之间。第四密封件108密封第四子间隙125。该变形例中,也产生与设置第三密封件106相同的效果。
(g)第一~第四实施例表示突起部98、98b与外壳90~90c的其他部分一体形成的例子,但突起部98、98b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突起部98、98b压入外壳90~90c进行固定。或着、也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等其他固定方法,将突起部98、98b固定于外壳90~90c。
第五实施例中,突起部72也可以与轮毂部73d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第五实施例的轮毂部73d中,也可以在第三实施例的排油孔79b的位置设有排油孔。另外,第六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突起部72e作为与轮毂部73e不同的部件形成,将突起部72e压入轮毂部73e进行固定。在该情况下,旋转力传递部71e和轮毂部73e也可以一体形成。第四、第五实施例中,在突起部和轮毂部为不同的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压入以外的固定方法,将突起部固定于轮毂部。
(h)第三,第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排出油路99相同的位置设有排出油路,代替排出油路99b。另外,第一~第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有排出油路99d代替排出油路99、99b。另外,排油孔79、79b、79e的形状为任意,只要位置也在比花键槽76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即可,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的位置。
(i)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第一轴承82、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第一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1。同样,也可以省略第二轴承83、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第二壳体侧轴承支承部92。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对PTO齿轮的支承构造进行充分考虑,例如作为PTO齿轮的支承轴承而使用多列角接触轴承或背面对准的圆锥滚子轴承等。
(j)旋转力传递部71、71e与轮毂部73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上述例子。旋转力传递部71、71e也可以形成于偏离轮毂部73的轴向中心的位置。另外,旋转力传递部71也可以形成于轮毂部73的表面。
(k)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分别包括第一驱动轴80、第二驱动轴81的结构,但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第二外部连接装置66也可以包括轮毂部,且在与轮毂部嵌合的花键轴结合旋转力传递部71、71e。图19表示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包括轮毂部的第五变形例。第五变形例是将第四实施例的一部分进行了变形的例子。图19中,对于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该结构的说明。另外,图19中,使用剖面线表示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z的内部构造。
第五实施例中,PTO齿轮70z包括旋转力传递部71和轴部73z。轴部73z包括第一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4(未图示)、第二齿轮侧轴承支承部75、和花键轴80z。第一外部连接装置64z包括轮毂部85。轮毂部85在与花键轴80z连接一侧的内周面具有花键槽86。花键槽86与花键轴80z啮合。轮毂部85在花键槽86的轴向外侧具有孔部85i。设有从孔部85i的内周面向径向外方延伸、且贯通轮毂部85的排油孔87。外壳90z具有比第四实施例的延伸部95更长的延伸部95z。
从注入油路93y供给的润滑油通过第二轴承83的转动体83c之间到达储油部97z。积存于储油部97z的润滑油通过花键轴80z和花键槽86的花键嵌合部,流入孔部85i。流入孔部85i的润滑油通过排油孔86回到储油部97z。储油部97z中,积存规定量以上的润滑油时,润滑油经由排出油路99b流出。通过这种结构,也可以使润滑花键轴80z与花键槽86的花键嵌合部的润滑油循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具有能够抑制花键嵌合部的润滑性降低的构造的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该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Claims (26)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
轮毂部,其在内周面具有花键槽;
花键轴,其与所述花键槽嵌合;
旋转力传递部,其与所述轮毂部或所述花键轴结合;
外壳,其包括储油部、注入油路及排出油路,所述储油部同所述花键轴与所述花键槽的嵌合部连通且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注入油路用于将所述润滑油注入到所述储油部,所述排出油路位于所述花键槽的下端的上方且用于将积存于所述储油部的润滑油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或所述轮毂部包括位于所述储油部的轴向内侧的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还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轮毂部的轴承,
沿所述轴承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所述突起部同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区域重叠。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油路位于所述花键槽的上端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轮毂部包括排油孔,该排油孔从位于比所述花键槽更靠轴向进深侧的所述内周面的润滑油取入口延伸至位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的润滑油排出口。
6.如权利要求2、3、从属于权利要求2或3的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外壳,
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轮毂部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所述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间隙密封的第一密封件。
8.如权利要求2、3、从属于权利要求2或3的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外壳,
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轴承的所述内圈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二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所述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第二间隙密封的第二密封件。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轮毂部,
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三间隙,
所述第三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所述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第三间隙密封的第三密封件。
12.如权利要求3、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轮毂部,
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轴承的所述外圈之间设有第四间隙,
所述第四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注入油路的油排放口及所述排出油路的排出口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突起部与所述轴承的所述外圈之间的第四间隙密封的第四密封件。
14.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油路沿所述轴向贯通所述突起部。
15.如权利要求2、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3~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油路设于所述外壳,从位于比所述突起部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排出口向径向外方延伸,并贯通所述外壳。
16.如权利要求2~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由与所述轮毂部及所述外壳不同的部件形成,
所述突起部固定于所述轮毂部或所述外壳。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注入油路流入所述储油部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在从所述储油部的除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以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注入油路流入所述储油部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等于从所述排出油路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与从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的合计油量。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所述嵌合部流出的润滑油。
20.如从属于权利要求6的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所述第一间隙流出的润滑油。
21.如从属于权利要求8的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所述第二间隙流出的润滑油。
22.如从属于权利要求10的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所述第三间隙流出的润滑油。
23.如从属于权利要求12的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从所述排出油路以外的部位流出的润滑油包括从所述第四间隙流出的润滑油。
24.一种作业车辆,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2及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3~2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和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外部连接装置,
所述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包括所述花键轴,
所述储油部形成于由所述第一外部连接装置、所述突起部、所述轮毂部及所述花键轴围成的区域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还具备第二外部连接装置,该第二外部连接装置固定于供所述第一外部连接装置固定的所述外壳侧面的相反侧的所述外壳的侧面,且包括插入所述轮毂部的孔部的驱动轴。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还具备:
驱动源,其具有绕与所述花键轴不同的旋转轴旋转的输出轴;
变速装置,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传动机构,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且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
CN201580077764.3A 2015-06-08 2015-06-08 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Pending CN1074073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6521 WO2016199205A1 (ja) 2015-06-08 2015-06-08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を備える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397A true CN107407397A (zh) 2017-11-28

Family

ID=5750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764.3A Pending CN107407397A (zh) 2015-06-08 2015-06-08 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51794A1 (zh)
EP (1) EP3258135A4 (zh)
JP (1) JPWO2016199205A1 (zh)
CN (1) CN107407397A (zh)
WO (1) WO2016199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3085B (zh) * 2020-12-21 2021-09-17 安徽宇艳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机械组合式输送链轮
CN113187884A (zh) * 2021-04-23 2021-07-30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轴与减速器轴的润滑结构及车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9905A (en) * 1991-10-28 1992-06-0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ccessory drive spline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urbine engine reduction gear box
DE4216703A1 (de) * 1991-05-20 1992-11-26 Sauer Inc Fahrzeuggetriebe
JPH0451247Y2 (zh) * 1985-08-09 1992-12-02
JPH0571525U (ja) * 1992-03-09 1993-09-2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スプライン嵌合部の潤滑構造
WO1999064728A1 (en) * 1998-06-05 1999-12-16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A system for delivering pressurized lubricant fluids to an interior of a rotating hollow shaft
CN101793343A (zh) * 2009-02-03 2010-08-04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作业机械
CN101803152A (zh) * 2007-09-10 2010-08-1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动力单元
WO2012018027A1 (ja) * 2010-08-06 2012-02-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202327034U (zh) * 2011-11-16 2012-07-11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动箱输出端高速轴轴承冷却润滑结构
CN202646648U (zh) * 2012-06-08 2013-01-0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分动箱和工程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847Y2 (zh) * 1985-04-10 1990-05-25
JPH0451247A (ja) * 1990-06-19 1992-02-1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5329457B2 (ja) * 2010-02-19 2013-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軸支持構造
JP6202733B2 (ja) * 2013-11-07 2017-09-27 ユニキャリア株式会社 ポンプスプライン潤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1247Y2 (zh) * 1985-08-09 1992-12-02
DE4216703A1 (de) * 1991-05-20 1992-11-26 Sauer Inc Fahrzeuggetriebe
US5119905A (en) * 1991-10-28 1992-06-0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ccessory drive spline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urbine engine reduction gear box
JPH0571525U (ja) * 1992-03-09 1993-09-2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スプライン嵌合部の潤滑構造
WO1999064728A1 (en) * 1998-06-05 1999-12-16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A system for delivering pressurized lubricant fluids to an interior of a rotating hollow shaft
CN101803152A (zh) * 2007-09-10 2010-08-1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动力单元
CN101793343A (zh) * 2009-02-03 2010-08-04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作业机械
WO2012018027A1 (ja) * 2010-08-06 2012-02-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202327034U (zh) * 2011-11-16 2012-07-11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动箱输出端高速轴轴承冷却润滑结构
CN202646648U (zh) * 2012-06-08 2013-01-0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分动箱和工程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9205A1 (ja) 2016-12-15
US20180051794A1 (en) 2018-02-22
EP3258135A4 (en) 2019-02-27
EP3258135A1 (en) 2017-12-20
JPWO2016199205A1 (ja)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051356B4 (de) Getriebe für eine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US5522476A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JP7172762B2 (ja) 車両用油供給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1413578B (zh) 组合润滑齿轮箱
EP2053274B1 (en) Oil suction system
DE102014205881B3 (de) Getriebemotor mit einem Elektromotor und einer Getriebebaugruppe
EP0308441A1 (de) Fahrzeuggetriebe, insbesondere für schwer- und spezialfahrzeuge
CN111692324A (zh) 正反驱动减速器
DE10308560B4 (de) Automatisiertes 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7407397A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具备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车辆
CN101092876A (zh) 采煤机截割传动部的强迫润滑装置
CA2166161A1 (en) Gerotor pump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US10738668B2 (en) Automotive driveline unit housing with lubricant feed passage and flow restrictor
JP5597888B2 (ja) 車軸駆動装置
CN112324889B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上传动箱的油封盖及动力输出总成
DE102020203948A1 (de) Ölausgleichsraum für ein Getriebe
CN103256093A (zh) 内燃机润滑系统
KR20240051322A (ko) 변속기 영역 사이의 오일 공급을 이용하는 변속기, 및 변속기를 작동하는 방법
CN1833124A (zh) 包括油池和回流孔的轮组变速器
CN215410096U (zh) 车桥主减速器主锥轴承润滑结构
KR102358430B1 (ko) 누유 차단 감속기를 구비하는 응집기
DE102018102528A1 (de) Schmierstruktur für Verbrennungsmotor
CN211501591U (zh) 一种汽车用变速箱
CN203248222U (zh) 内燃机润滑系统
JPH08121567A (ja) オイルポンプ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