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6738B - 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96738B CN107396738B CN201710748128.XA CN201710748128A CN107396738B CN 107396738 B CN107396738 B CN 107396738B CN 201710748128 A CN201710748128 A CN 201710748128A CN 107396738 B CN107396738 B CN 1073967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pper
- sweet
- ridges
- peppers
- bea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由于辣椒在生产中存在三落现象,本发明针对三落存在的原因,通过高秧菜豆与矮秧辣椒的间作共生,为辣椒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不仅促进了辣椒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提高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本发明的高秧菜豆与矮秧辣椒或甜椒间作共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辣椒或甜椒定植后,得到辣椒垄或甜椒垄;(2)在每间隔2垄或3垄或4垄的辣椒垄或甜椒垄上播种菜豆,使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与所述菜豆穴的穴数的比例为(4‑6):1。本发明的方法不仅有效克服了辣椒的“三落”现象、降低了日灼病发生率,而且菜豆自身产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背景技术
辣椒属于喜温忌高温、喜中等光强,具有耐弱光、喜湿润的一种蔬菜,近年来,辣椒设施栽培发展较快,成为蔬菜设施栽培的主要种类之一。在春夏季节以及夏秋季节棚室(温室、大棚)种植辣椒时,由于强光、高温(高气温、高地温)常常引起辣椒的“三落”(即落花、落果、落叶)现象以及果实、叶片日灼病严重,不仅受精授粉能力降低、产量及生长势降低、畸形果增多、病害加重,而且还影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高温下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带来了土壤表层盐分增加,次生盐渍化程度加重。虽然生产中也有采用适当数量的苦瓜、菜豆一些高秧蔬菜与辣椒进行间作,创造辣椒所需的适宜光照、温度条件来降低“三落”和日灼病,但由于两种蔬菜种植的总穴数(埯数)等同于单一种植的辣椒总穴数(埯数),即在某一应种辣椒的地方种植苦瓜或菜豆,土地的利用率没有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虽有增加,但并不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辣椒或甜椒与菜豆间作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种植株数,进而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辣椒或甜椒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辣椒或甜椒的栽培方法是将辣椒或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
所述间作共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辣椒或甜椒定植后,得到辣椒垄或甜椒垄;
(2)在每间隔2垄或3垄或4垄的辣椒垄或甜椒垄上播种菜豆,使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与所述菜豆穴的穴数的比例为(4-6):1。
所述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是仅定植辣椒或甜椒的垄上的穴数和定植辣椒或甜椒和播种菜豆的共生垄上的辣椒或甜椒的穴数总和。
上述方法中,在每间隔2垄的辣椒垄或甜椒垄上播种菜豆,使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与所述菜豆穴的穴数的比例为4:1;
在每间隔3垄的辣椒垄或甜椒垄上播种菜豆,使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与所述菜豆穴的穴数的比例为5:1;
在每间隔4垄的辣椒垄或甜椒垄上播种菜豆,使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与所述菜豆穴的穴数的比例为6:1。
上述方法中,所述辣椒或甜椒定植当天或定植后3-5天时播种菜豆。
上述方法中,所述菜豆的播种方法如下:在所述辣椒垄或所述甜椒垄上的第1株和第2株辣椒或甜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株辣椒或甜椒继续挖穴直播菜豆。
上述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待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开始陆续收获时,打掉下部菜豆的叶片;
所述下部菜豆是指与辣椒或甜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的菜豆。
上述方法中,所述菜豆在甩蔓期包括施用尿素的步骤;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5-7.5)kg/667㎡;
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还包括追施磷酸二铵的步骤;所述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为常规施用量的80%,具体为20kg/667㎡;
在进入生长后期还包括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辣椒或甜椒与菜豆进行叶面喷肥的步骤。
上述方法中,辣椒或甜椒的栽培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按照辣椒或甜椒对水分的需求管理,具体方法如下:定植水后浇一遍缓苗水,然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至门椒坐住,之后水分管理按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上述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门椒下的侧枝随着生长,随时打掉侧枝,其他侧枝任其生长,以使植株呈现相对低矮状态;菜豆长至站不住秧时按逆时针顺到吊绳上。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辣椒或甜椒的种植方式为单株密植方式,定植株数为4000-4500株/667㎡。所述垄距根据棚室两个拱架间距离确定,即垄距为相邻拱架距离的一半。
上述方法中,所述定植的地点为温室或大棚;所述大棚的棚膜为单层塑料棚膜;
所述定植的时间为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
上述方法中,所述辣椒为矮秧辣椒或通过整枝方式使生长势强的辣椒呈现低矮状态的辣椒;所述辣椒的具体品种可为长崎P35;
所述甜椒为矮秧甜椒或通过整枝方式使生长势强的甜椒呈现低矮状态的甜椒;所述甜椒的具体品种可为元帅;
所述菜豆为高秧菜豆;所述菜豆的具体品种可为超宽油豆角或泰国架豆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法在如下1)-9)任一种中的应用:
1)提高辣椒或甜椒产量和/或品质;
2)降低辣椒或甜椒日灼病的发病率;
3)减轻或克服辣椒或甜椒的“三落”现象;
4)提高土壤肥力;
5)降低土壤容重;
6)降低土壤水溶盐总量;
7)提高土壤总孔隙度;
8)提高土壤全氮含量;
9)提高土壤酶活性;所述酶具体可为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或过氧化氢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区别及有益效果:
(1)种植方法
现有技术中涉及到的辣椒与菜豆间作,就是种植几垄辣椒后然后种植几垄菜豆,然后再种植几垄辣椒后再种植几垄菜豆,这种有规律地相互间隔进行种植;而本发明涉及到的辣椒与菜豆的间作共生,是在正常种植辣椒的基础上,间隔几垄的辣椒后,接下来的辣椒垄上根据一定的比例种植菜豆,这样比常规的辣椒与菜豆间作大大提供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种植株数,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总产量。
(2)种植时间
现有技术中涉及到的辣椒与菜豆之间的套种是指在辣椒生长后期种植菜豆,当菜豆生长起来后,将辣椒拔园;或者在菜豆生长后期种植辣椒,当辣椒生长起来后将菜豆拔除;而本发明涉及到的共生是几乎整个生育期内的共同生长,利用辣椒的不耐强光的特性,将高秧的菜豆按照一定比例为其创造适合的生长环境,同时使菜豆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根瘤菌持续不断地为辣椒提供一定的氮素,提高辣椒的产量。
由于辣椒在生产中存在三落现象,本发明针对三落存在的原因,通过高秧菜豆与矮秧辣椒的间作共生,为辣椒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不仅促进了辣椒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提高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本发明的方法不仅有效克服了辣椒的“三落”现象、降低了日灼病发生率,而且菜豆自身产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实施例1、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一、本发明的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间作共生的作物及时间地点
(1)间作共生的作物:自然生长为矮秧的辣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
(2)种植时间:2014年4月28日大棚内定植辣椒(品种为长崎P35),定植后同时以间作共生的方式直播菜豆(品种为超宽油豆角),两个品种均由哈尔滨亚奇种苗公司提供)。
(3)种植地点: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常规的塑料大棚内(棚膜为PO膜)。大棚根据植株生长需求的温度进行合理通风、根据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的室外光照强度晴天高的可达10万lx以上,透光率90%以上。
2、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种植方法
棚室内常规定植辣椒结束后的当天,每隔2个常规种植的辣椒垄后,连着的2个辣椒垄作为菜豆-辣椒间作共生垄,即在间作共生的辣椒垄上挖穴直播菜豆,使矮秧的辣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穴数(埯数)比例为4:1。具体方法如下:
辣椒于2月20日温室播种育苗(采用50孔穴盘常规育苗,每穴盘1粒种子),于4月28日采用单株密植方式(4000株/667㎡)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前的整地施肥均为常规。小区面积为36㎡,每小区定植12个垄,3次重复。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垄定植辣椒16株。定植辣椒后,根据是否间作菜豆分为辣椒垄和菜豆-辣椒间作共生垄(简称间作共生垄):第1垄、第2垄、第5垄、第6垄、第9垄和第10垄均正常定植辣椒,作为辣椒垄;第3垄、第4垄、第7垄、第8垄、第11垄和第12垄均在已正常定植的辣椒株间挖穴直播菜豆,将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栽培,作为间作共生垄,在每个间作共生垄的第1株和第2株辣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个辣椒株继续挖穴直播菜豆,每个间作共生垄共有8个菜豆穴,每个菜豆穴(每埯)直播2粒菜豆种子,最终使每小区定植矮秧的主作物辣椒和高秧的副作物菜豆的穴数(埯数)的比例为4:1。种植示意表(辣椒和菜豆的比例为4:1)如表1所示。其中,L代表辣椒,C代表菜豆。
表1、种植示意表(辣椒和菜豆的比例为4:1)
(2)植株调整
辣椒的整枝方式为门椒下的侧枝随着生长,随时打掉侧枝,其他侧枝任其生长,以使植株呈现相对低矮状态;菜豆长至站不住秧时按逆时针顺到吊绳上,之后菜豆自然向吊绳上缠绕;当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与辣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开始陆续收获后,打掉菜豆下部的叶片。
(3)田间肥水管理
在两种蔬菜辣椒和菜豆的共生期间的初期,即在菜豆甩蔓期追施1次尿素(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施用量为7.5kg/667㎡;分别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追施磷酸二铵,施用量为20kg/667㎡(常规施用量的80%);进入生长后期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辣椒和菜豆进行叶面喷肥。上述肥料均为常规化肥。
水分管理按照辣椒对水分的需求管理,即定植水后浇一遍缓苗水,然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至门椒坐住,之后水分管理按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水分管理为常规方法)。
二、对照种植方法及田间肥水管理
对照组为常规的单一种植的辣椒组,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小区为12个垄,3次重复。播种、定植与间作共生栽培法同期进行。种植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同步骤一的间作共生栽培法,仅将磷酸二铵的施用量改为常规生产用量,即施用量为25kg/667㎡。
三、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在辣椒生长过程中,观察辣椒“三落”现象,在辣椒采收时进行产量测定,同时记录采收的果实发生日灼病的数量,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日灼病发病率:日灼病发病率=发病的果实数/全部果实数×100%。另外在果实采收盛期检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水溶盐总量。土壤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土壤转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素比色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土壤水溶盐总量测定采用残渣烘干法。
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能够减轻日灼病和“三落”现象;使土壤容重、土壤水溶盐总量和日灼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辣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溶盐总量下降38.3%;辣椒增产29.8%,单位面积产量提高60.9%,达到了辣椒高效增产的目的。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量,由于间作共生创造了辣椒生长的适宜环境,使得辣椒生长势强,病害发生有所降低,进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表2、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实施例2、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一、本发明的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间作共生的作物及时间地点
(1)间作共生的作物:自然生长为矮秧的辣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
(2)种植时间:2014年4月28日大棚内定植辣椒(品种为长崎P35),定植后同时以间作共生的方式直播菜豆(品种为超宽油豆角),两个品种均由哈尔滨亚奇种苗公司提供。
(3)种植地点: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常规的塑料大棚内(棚膜为PO膜)。大棚根据植株生长需求的温度进行合理通风、根据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的室外光照强度晴天高的可达10万lx以上,透光率90%以上。
2、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种植方法
棚室内常规定植辣椒结束后的当天,每隔3个常规种植的辣椒垄后,连着的2个辣椒垄作为菜豆-辣椒间作共生垄,即在间作共生的辣椒垄上挖穴直播菜豆,使矮秧的辣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穴数(埯数)比例为5:1。具体方法如下:
辣椒于2月20日温室播种育苗(采用50孔穴盘常规育苗,每穴盘1粒种子),于4月28日采用单株密植方式(4000株/667㎡)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前的整地施肥均为常规。小区面积为45㎡,每小区定植15个垄,3次重复。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垄定植辣椒16株。定植辣椒后,根据是否间作菜豆分为辣椒垄和菜豆-辣椒间作共生垄(简称间作共生垄):第1垄、第2垄、第3垄、第6垄、第7垄、第8垄、第11垄、第12垄和第13垄均正常定植辣椒,作为辣椒垄;第4垄、第5垄、第9垄、第10垄、第14垄和第15垄均在已正常定植的辣椒株间挖穴直播菜豆,将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栽培,作为间作共生垄,在每个间作共生垄的第1株和第2株辣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个辣椒株继续挖穴直播菜豆,每个间作共生垄共有8个菜豆穴,每个菜豆穴(每埯)直播2粒菜豆种子,最终使每小区定植矮秧的主作物辣椒和高秧的副作物菜豆的穴数(埯数)的比例为5:1。种植示意表(辣椒和菜豆的比例为5:1)如表1所示。其中,L代表辣椒,C代表菜豆。
表3、种植示意表(辣椒和菜豆的比例为5:1)
(2)植株调整
辣椒的整枝方式为门椒下的侧枝随着生长,随时打掉侧枝,其他侧枝任其生长,以使植株呈现相对低矮状态;菜豆长至站不住秧时按逆时针顺到吊绳上,之后菜豆自然向吊绳上缠绕;当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与辣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开始陆续收获后,打掉菜豆下部的叶片。
(3)田间肥水管理
在两种蔬菜辣椒和菜豆的共生期间的初期,即在菜豆甩蔓期追施1次尿素(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施用量为7.5kg/667㎡;分别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追施磷酸二铵,施用量为20kg/667㎡(常规施用量的80%);进入生长后期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辣椒和菜豆进行叶面喷肥。上述肥料均为常规化肥。
水分管理按照辣椒对水分的需求管理,即定植水后浇一遍缓苗水,然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至门椒坐住,之后水分管理按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水分管理为常规方法)。
二、对照种植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的单一种植的辣椒组,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小区为15个垄,3次重复。播种、定植与间作共生栽培法同期进行。种植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同步骤一的间作共生栽培法,仅将磷酸二铵的施用量改为常规生产用量,即施用量为25kg/667㎡。
三、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在辣椒生长过程中,观察辣椒“三落”现象,在辣椒采收时进行产量测定,同时记录采收的果实发生日灼病的数量,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日灼病发病率:日灼病发病率=发病的果实数/全部果实数×100%。另外在果实采收盛期检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水溶盐总量。土壤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土壤转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素比色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土壤水溶盐总量测定采用残渣烘干法。
结果如表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能够减轻日灼病和“三落”现象;使土壤容重、土壤水溶盐总量和日灼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辣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溶盐总量下降22.5%;辣椒增产26.4%,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1.0%,达到了辣椒高效增产的目的。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量,由于间作共生创造了辣椒生长的适宜环境,使得辣椒生长势强,病害发生有所降低,进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表4、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实施例3、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一、本发明的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间作共生的作物及时间地点
(1)间作共生的作物:自然生长为矮秧的辣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
(2)种植时间:2014年4月28日大棚内定植辣椒(品种为长崎P35),定植后同时以间作共生的方式直播菜豆(品种为超宽油豆角),两个品种均由哈尔滨亚奇种苗公司提供。
(3)种植地点: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常规的塑料大棚内(棚膜为PO膜)。大棚根据植株生长需求的温度进行合理通风、根据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的室外光照强度晴天高的可达10万lx以上,透光率90%以上。
2、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种植方法
棚室内常规定植辣椒定植(2014年4月28日)后3-5天内,每隔4个常规种植的辣椒垄后,连着的2个辣椒垄作为菜豆-辣椒间作共生垄,即在间作共生的辣椒垄上挖穴直播菜豆,使矮秧的辣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穴数(埯数)比例为6:1。具体方法如下:
辣椒于2月20日温室播种育苗(采用50孔穴盘常规育苗,每穴盘1粒种子),于4月28日采用单株密植方式(4000株/667㎡)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前的整地施肥均为常规。小区面积为54㎡,每小区定植18个垄,3次重复。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垄定植辣椒16株。定植辣椒3天后,根据是否间作菜豆分为辣椒垄和菜豆-辣椒间作共生垄(简称间作共生垄):第1垄、第2垄、第3垄、第4垄、第7垄、第8垄、第9垄、第10垄、第13垄、第14垄、第15垄和第16垄均正常定植辣椒,作为辣椒垄;第5垄、第6垄、第11垄、第12垄、第17垄和第18垄均在已正常定植的辣椒株间挖穴直播菜豆,将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栽培,作为间作共生垄,在每个间作共生垄的第1株和第2株辣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个辣椒株继续挖穴直播菜豆,每个间作共生垄共有8个菜豆穴,每个菜豆穴(每埯)直播2粒菜豆种子,最终使每小区定植矮秧的主作物辣椒和高秧的副作物菜豆的穴数(埯数)的比例为6:1。种植示意表(辣椒和菜豆的比例为6:1)如表1所示。其中,L代表辣椒,C代表菜豆。
表5、种植示意表(辣椒和菜豆的比例为6:1)
(2)植株调整
辣椒的整枝方式为门椒下的侧枝随着生长,随时打掉侧枝,其他侧枝任其生长,以使植株呈现相对低矮状态;菜豆长至站不住秧时按逆时针顺到吊绳上,之后菜豆自然向吊绳上缠绕;当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与辣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开始陆续收获后,打掉菜豆下部的叶片。
(3)田间肥水管理
在两种蔬菜辣椒和菜豆的共生期间的初期,即在菜豆甩蔓期追施1次尿素(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施用量为7.5kg/667㎡;分别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追施磷酸二铵,施用量为20kg/667㎡(常规施用量的80%);进入生长后期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辣椒和菜豆进行叶面喷肥。上述肥料均为常规化肥。
水分管理按照辣椒对水分的需求管理,即定植水后浇一遍缓苗水,然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至门椒坐住,之后水分管理按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水分管理为常规方法)。
二、对照种植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的单一种植的辣椒组,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小区为18个垄,3次重复。播种、定植与间作共生栽培法同期进行。种植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同步骤一的间作共生栽培法,仅将磷酸二铵的施用量改为常规生产用量,即施用量为25kg/667㎡。
三、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在辣椒生长过程中,观察辣椒“三落”现象,在辣椒采收时进行产量测定,同时记录采收的果实发生日灼病的数量,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日灼病发病率:日灼病发病率=发病的果实数/全部果实数×100%。另外在果实采收盛期检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水溶盐总量。土壤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土壤转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素比色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土壤水溶盐总量测定采用残渣烘干法。
结果如表6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能够减轻日灼病和“三落”现象;使土壤容重、土壤水溶盐总量和日灼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辣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溶盐总量下降15.8%;辣椒增产24.6%,单位面积产量提高45.5%,达到了辣椒高效增产的目的。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量,由于间作共生创造了辣椒生长的适宜环境,使得辣椒生长势强,病害发生有所降低,进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表6、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实施例4、一种棚室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一、本发明的棚室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间作共生的作物及时间地点
(1)间作共生的作物:自然生长为矮秧的甜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
(2)种植时间:2015年4月25日大棚内定植甜椒(品种为元帅,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提供),定植后同时以间作共生的方式直播菜豆(品种为泰国架豆王,由哈尔滨亚奇种苗公司提供)。
(3)种植地点: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常规的塑料大棚内(棚膜为PO膜)。大棚根据植株生长需求的温度进行合理通风、根据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的室外光照强度晴天高的可达10万lx以上,透光率90%以上。
2、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种植方法
棚室内常规定植甜椒结束后的当天,每隔2个常规种植的甜椒垄后,连着的2个甜椒垄作为菜豆-甜椒间作共生垄,即在间作共生的甜椒垄上挖穴直播菜豆,使矮秧的甜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穴数(埯数)比例为4:1。具体方法如下:
甜椒于2月15日温室播种育苗(采用50孔穴盘常规育苗,每穴盘1粒种子),于4月25日采用单株密植方式(4000株/667㎡)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前的整地施肥均为常规。小区面积为36㎡,每小区定植12个垄,3次重复。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垄定植甜椒16株。定植甜椒后,根据是否间作菜豆分为甜椒垄和菜豆-甜椒间作共生垄(简称间作共生垄):第1垄、第2垄、第5垄、第6垄、第9垄和第10垄均正常定植甜椒,作为甜椒垄;第3垄、第4垄、第7垄、第8垄、第11垄和第12垄均在已正常定植的甜椒株间挖穴直播菜豆,将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栽培,作为间作共生垄,在每个间作共生垄的第1株和第2株甜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个甜椒株继续挖穴直播菜豆,每个间作共生垄共有8个菜豆穴,每个菜豆穴(每埯)直播2粒菜豆种子,最终使每小区定植矮秧的主作物甜椒和高秧的副作物菜豆的穴数(埯数)的比例为4:1。种植示意表(甜椒和菜豆的比例为4:1)同表1所示。
(2)植株调整
甜椒的整枝方式为门椒下的侧枝随着生长,随时打掉侧枝,其他侧枝任其生长,以使植株呈现相对低矮状态;菜豆长至站不住秧时按逆时针顺到吊绳上,之后菜豆自然向吊绳上缠绕;当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与甜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开始陆续收获后,打掉菜豆下部的叶片。
(3)田间肥水管理
在两种蔬菜甜椒和菜豆的共生期间的初期,即在菜豆甩蔓期追施1次尿素(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施用量为7.5kg/667㎡;分别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追施磷酸二铵,施用量为20kg/667㎡(常规施用量的80%);进入生长后期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甜椒和菜豆进行叶面喷肥。上述肥料均为常规化肥。
水分管理按照甜椒对水分的需求管理,即定植水后浇一遍缓苗水,然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至门椒坐住,之后水分管理按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水分管理为常规方法)。
二、对照种植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的单一种植的甜椒组,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小区为12个垄,3次重复。播种、定植与间作共生栽培法同期进行。种植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同步骤一的间作共生栽培法,仅将磷酸二铵的施用量改为常规生产用量,即施用量为25kg/667㎡。
三、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在甜椒生长过程中,观察甜椒“三落”现象,在甜椒采收时进行产量测定,同时记录采收的果实发生日灼病的数量,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日灼病发病率:日灼病发病率=发病的果实数/全部果实数×100%。另外在果实采收盛期检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水溶盐总量。土壤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土壤转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素比色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土壤水溶盐总量测定采用残渣烘干法。
结果如表7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棚室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能够减轻日灼病和“三落”现象;使土壤容重、土壤水溶盐总量和日灼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甜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溶盐总量下降37.3%;甜椒增产28.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9.7%,达到了甜椒高效增产的目的。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量,由于间作共生创造了甜椒生长的适宜环境,使得甜椒生长势强,病害发生有所降低,进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表7、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实施例5、一种棚室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一、本发明的棚室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间作共生的作物及时间地点
(1)间作共生的作物:自然生长为矮秧的甜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
(2)种植时间:2015年4月25日大棚内定植甜椒(品种为元帅,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提供),定植后同时以间作共生的方式直播菜豆(品种为泰国架豆王,由哈尔滨亚奇种苗公司提供)。
(3)种植地点: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常规的塑料大棚内(棚膜为PO膜)。大棚根据植株生长需求的温度进行合理通风、根据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的室外光照强度晴天高的可达10万lx以上,透光率90%以上。
2、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1)种植方法
棚室内常规定植甜椒结束后的当天,每隔3个常规种植的甜椒垄后,连着的2个甜椒垄作为菜豆-甜椒间作共生垄,即在间作共生的甜椒垄上挖穴直播菜豆,使矮秧的甜椒(主作物)和高秧的菜豆(副作物)穴数(埯数)比例为5:1。具体方法如下:
甜椒于2月15日温室播种育苗(采用50孔穴盘常规育苗,每穴盘1粒种子),于4月25日采用单株密植方式(4000株/667㎡)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前的整地施肥均为常规。小区面积为45㎡,每小区定植15个垄,3次重复。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垄定植甜椒16株。定植甜椒后,根据是否间作菜豆分为甜椒垄和菜豆-甜椒间作共生垄(简称间作共生垄):第1垄、第2垄、第3垄、第6垄、第7垄、第8垄、第11垄、第12垄和第13垄均正常定植甜椒,作为甜椒垄;第4垄、第5垄、第9垄、第10垄、第14垄和第15垄均在已正常定植的甜椒株间挖穴直播菜豆,将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栽培,作为间作共生垄,在每个间作共生垄的第1株和第2株甜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个甜椒株继续挖穴直播菜豆,每个间作共生垄共有8个菜豆穴,每个菜豆穴(每埯)直播2粒菜豆种子,最终使每小区定植矮秧的主作物甜椒和高秧的副作物菜豆的穴数(埯数)的比例为5:1。种植示意表(甜椒和菜豆的比例为5:1)同表3所示。
(2)植株调整
甜椒的整枝方式为门椒下的侧枝随着生长,随时打掉侧枝,其他侧枝任其生长,以使植株呈现相对低矮状态;菜豆长至站不住秧时按逆时针顺到吊绳上,之后菜豆自然向吊绳上缠绕;当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与甜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开始陆续收获后,打掉菜豆下部的叶片。
(3)田间肥水管理
在两种蔬菜甜椒和菜豆的共生期间的初期,即在菜豆甩蔓期追施1次尿素(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施用量为7.5kg/667㎡;分别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追施磷酸二铵,施用量为20kg/667㎡(常规施用量的80%);进入生长后期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甜椒和菜豆进行叶面喷肥。上述肥料均为常规化肥。
水分管理按照甜椒对水分的需求管理,即定植水后浇一遍缓苗水,然后适当控水进行蹲苗至门椒坐住,之后水分管理按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水分管理为常规方法)。
二、对照种植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的单一种植的甜椒组,垄距为60cm,株距为28cm,每小区为15个垄,3次重复。播种、定植与间作共生栽培法同期进行。种植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同步骤一的间作共生栽培法,仅将磷酸二铵的施用量改为常规生产用量,即施用量为25kg/667㎡。
三、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在甜椒生长过程中,观察甜椒“三落”现象,在甜椒采收时进行产量测定,同时记录采收的果实发生日灼病的数量,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日灼病发病率:日灼病发病率=发病的果实数/全部果实数×100%。另外在果实采收盛期检测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水溶盐总量。土壤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土壤转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素比色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土壤水溶盐总量测定采用残渣烘干法。
结果如表8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棚室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能够减轻日灼病和“三落”现象;使土壤容重、土壤水溶盐总量和日灼病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甜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溶盐总量下降23.5%;甜椒增产20.8%,单位面积产量提高46.8%,达到了甜椒高效增产的目的。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量,由于间作共生创造了甜椒生长的适宜环境,使得甜椒生长势强,病害发生有所降低,进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表8、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Claims (2)
1.一种辣椒或甜椒的栽培方法,是将辣椒或甜椒与菜豆间作共生;
所述间作共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辣椒或甜椒定植后,得到辣椒垄或甜椒垄;所述辣椒或甜椒的种植方式为单株密植方式,定植株数为4000-4500株/667㎡;
(2)在每间隔2垄或3垄或4垄的辣椒垄或甜椒垄上播种菜豆,所述菜豆的播种方法如下:在所述辣椒垄或所述甜椒垄上的第1株和第2株辣椒或甜椒间挖穴直播菜豆,并将其作为第一个菜豆穴,自第一个菜豆穴起,每隔两株辣椒或甜椒继续挖穴直播菜豆;使辣椒穴或甜椒穴的穴数与所述菜豆穴的穴数的比例为(4-6):1;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待菜豆爬满架,下部菜豆开始陆续收获时,打掉下部菜豆的叶片;
所述下部菜豆是指与辣椒或甜椒植株同等高度以下的菜豆;所述菜豆在甩蔓期还包括施用尿素的步骤;
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5-7.5)kg/667㎡;
所述定植地点为温室或大棚;
所述定植时间为春夏季节或夏秋季节;
所述辣椒为矮秧辣椒或通过整枝方式使生长势强的辣椒呈现低矮状态的辣椒;
所述甜椒为矮秧甜椒或通过整枝方式使生长势强的甜椒呈现低矮状态的甜椒;
所述菜豆为高秧菜豆;
在对椒以及第三层椒坐住开始膨大时还包括追施磷酸二铵的步骤;所述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为常规施用量的80%,具体为20kg/667㎡;
在进入生长后期还包括用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对辣椒或甜椒与菜豆进行叶面喷肥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辣椒或甜椒定植当天或定植后3-5天时播种菜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48128.XA CN107396738B (zh) | 2017-08-28 | 2017-08-28 | 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48128.XA CN107396738B (zh) | 2017-08-28 | 2017-08-28 | 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96738A CN107396738A (zh) | 2017-11-28 |
CN107396738B true CN107396738B (zh) | 2020-06-30 |
Family
ID=6039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48128.XA Active CN107396738B (zh) | 2017-08-28 | 2017-08-28 | 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967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37808A (zh) * | 2019-04-01 | 2019-06-28 | 东北农业大学 | 一种保持土壤健康的芹菜菜豆交替间作栽培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8709B (zh) * | 2013-12-09 | 2015-09-30 | 华南农业大学 | 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和控制病虫害的种植方法 |
CN105393750B (zh) * | 2015-10-30 | 2018-04-17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玉米与辣椒复合立体生态套种的栽培方法 |
CN105557254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辣椒种植方法 |
CN106212029A (zh) * | 2016-08-30 | 2016-12-14 | 莆田市意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大棚甜椒的种植方法 |
-
2017
- 2017-08-28 CN CN201710748128.XA patent/CN107396738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东北地区大棚辣椒套种菜豆栽培模式;李培军;《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0415;第9页 * |
日光温室春提早辣椒套(间)作豇豆一茬多熟立体栽培技术要点;孟谦文,方海龙;《新疆农业科技》;20140228(第2期);第15-16页 * |
高山辣椒一蔓生菜豆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李念祖;《中国蔬菜》;20161031(第10期);第95-9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96738A (zh) | 2017-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09319B (zh) |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 |
CN105191654A (zh) |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6233966A (zh) | 一种棉花的栽培方法 | |
CN108633669B (zh) | 一种华南地区中熟蔓生短豇豆品种夏季露地的栽培方法 | |
CN103766097A (zh) | 一种温室辣椒的种植方法 | |
CN104663211A (zh) |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 |
CN110915594A (zh) | 一种黑花生的种植方法 | |
CN107135801A (zh) | 一种防止春花生连作障碍的种植方法 | |
CN113892409A (zh) | 一种适用于干旱区沙壤土的油莎豆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3039264A (zh) | 一种玛咖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6818128B (zh) | 一种沙漠绿化种植结构和方法 | |
CN112189495A (zh) | 一种叶用银杏的种植方法 | |
CN107980525A (zh) | 一种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 |
CN110692472A (zh) | 一种马铃薯低纬高原组培苗大田移栽繁育原种的方法 | |
CN110393133A (zh) |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 |
CN109997636A (zh) | 一种水稻氮肥减量后移栽培方法 | |
CN107172983B (zh) | 冬小麦的节水丰产栽培方法 | |
CN106900325B (zh) | 谷子、二月兰雨养少免耕种植方法 | |
CN108391571A (zh) | 一种沙漠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9644767B (zh) | 一种油用牡丹的培育方法 | |
CN107396738B (zh) | 一种棚室辣椒与菜豆间作共生的栽培法 | |
CN108094066A (zh) | 一种利用旱区指针式灌区旱角种植燕麦草的方法 | |
CN108293784A (zh) | 有机韭黄的绿色栽培方法 | |
CN106386469A (zh) | 一种玉米的抗逆性育种方法 | |
CN106508539A (zh) | 有机水稻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