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0465B -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0465B
CN107390465B CN201710324565.9A CN201710324565A CN107390465B CN 107390465 B CN107390465 B CN 107390465B CN 201710324565 A CN201710324565 A CN 201710324565A CN 107390465 B CN107390465 B CN 107390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light source
emitting element
sour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45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0465A (zh
Inventor
高木千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483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808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90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0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ical wires or cab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30Semiconductor las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61Cap
    • H01L2924/1615Shape
    • H01L2924/16195Flat cap [not enclosing an internal cav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1Disposition
    • H01L2924/19101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 H01L2924/19107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off-chip 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源装置及投影仪,光源装置是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小型的光源装置。光源装置(10)具有:底基板(6);多个发光元件(5),它们在底基板(6)上分别沿着X方向和与X方向交叉的Y方向配置;以及第1极性端子(9Ta)和第2极性端子(9Tb),它们用于对多个发光元件(5)提供电力,从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Z方向观察,第1极性端子(9Ta)和第2极性端子(9Tb)从底基板(6)的X方向上的一侧突出。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本申请以2016年5月17日提出的申请号2016-098480和2017年3月14日提出的申请号2017-048367的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主张其优先权,并且在此以引用的方式与这些申请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多个发光元件的照明用光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提出了将受光元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封入到封装内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具有光源装置(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电二极管)模块)、导线和点亮电路。
LED模块具有基板和配置在基板上的多个LED(发光元件)。多个LED具有由排成一列多个LED形成的发光元件列,在基板上配置有多列该发光元件列。并且,在基板上形成有金属布线及一对端子。另外,各发光元件列的LED被线串联连接,各发光元件列的两端经由金属布线与一对端子连接。
以分别插通到分别设置于一对端子的贯通孔中的方式设置2条导线,各条导线与端子和点亮电路连接。并且,LED模块经由点亮电路及导线向一对端子提供电力而发光。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具有受光元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等元件以及收纳该元件的封装的光半导体装置。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从封装的两侧突出的端子的附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6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466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由于是导线插通到光源装置的基板的结构,因而存在装置的厚度变厚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专利文献2所述的端子的结构构成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源装置时,存在装置的平面尺寸增大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使驱动元件的电路与封装两侧的端子连接,因而驱动电路的平面尺寸也增大。特别是在构成具有多个光源装置的设备的情况下问题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如下的方式或者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本适用例的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底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它们在所述底基板上分别沿着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配置;以及第1极性端子和第2极性端子,它们对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电力,从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观察,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从所述底基板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一侧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光源装置具有在底基板上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第1极性端子和第2极性端子(输入端子),从第3方向观察,输入端子从底基板的一侧突出。由此,能够提供射出高亮度的光并且小型的光源装置。
另外,只要构成为将光源装置的驱动电路与设置在底基板的一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即可,因而能够实现驱动电路的小型化,进而实现搭载该光源装置的设备的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有助于设备的小型化的光源装置。特别是对搭载多个光源装置的设备发挥显著的效果。
[适用例2]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基板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所述第1方向是与所述矩形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从所述第3方向观察,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从所述一边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底基板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如上所述配置输入端子,因而能够提供沿第1方向和第2方向整齐地配置多个发光元件的小型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3]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配置以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元件组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所述发光元件组中的所述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串联连接。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按照每个发光元件组统一驱动多个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使驱动电路简化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4]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光源装置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底基板上,保持所述发光元件组以使所述发光元件向与所述底基板相反的一侧射出光,所述保持部具有配置有所述发光元件组的第1面以及与所述第1面不同的第2面,在所述第2面设有连接有所述第2极性端子的布线层。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供向与底基板相反的一侧高效地射出光的光源装置。
另外,由于能够构成为将保持部和由保持部保持的发光元件组一体化而成的子单元,因而与发光元件单独地配置在底基板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多个发光元件的光学特性的偏差来制造,在产生出现故障的发光元件时通过更换子单元即可补修光源装置。因此,能够提供向与底基板相反的一侧高效地射出光,并且光学特性的偏差较小且容易补修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5]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光源装置具有辅助基板,该辅助基板配置在所述底基板的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相反的一侧,所述第2极性端子经由所述辅助基板而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连接,从所述第3方向观察,所述辅助基板设于配置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区域的外侧。
根据这种结构,光源装置具有辅助基板,因而能够提高各发光元件组与第2极性端子的连接路径的自由度。
并且,从第3方向观察,辅助基板设于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区域的外侧,因而能够在底基板的该区域的相反侧配置散热部件。由此,能够提供即使是具有辅助基板的结构也可以高效散热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6]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单独连接。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按照每个发光元件组进行驱动,因而能够提供抑制了各发光元件组的亮度偏差等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7]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沿着所述第2方向交替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按照每个发光元件组设置驱动电路,能够设置驱动相邻的发光元件组的驱动电路,以良好的空间效率配置该驱动电路。因此,能够提供抑制各发光元件组的亮度偏差等而且有助于驱动电路的小型化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8]在上述适用例的光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极性端子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单独连接,所述第2极性端子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公共连接。
根据这种结构,光源装置将第2极性端子与多个发光元件组公共连接,因而能够减少输入端子的数量。因此,能够提供更有助于驱动电路的小型化的光源装置。
[适用例9]本适用例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以上所述的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
根据这种结构,投影仪具有上述的光源装置,因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投射明亮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是从Y方向观察配置有发光元件的部位的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是从Y方向观察相邻的发光元件组之间的图。
图8是使用了现有技术的光源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布线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示意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示意地示出变形例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5、51、55发光元件;5G、5Ga、5Gb、5Gc、5Gd发光元件;6、16底基板;6S一边;9Ta第1极性端子;9Tb第2极性端子;10、400、600、700光源装置;300B、300G、300R光调制装置;320投射光学装置;610辅助基板;701保持部;701A第1面;701B第2面;704布线图案(布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及投影仪。另外,在以下示出的附图中,将各构成要素设为在附图中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而适当使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和比率与实际的尺寸和比率不同。
[投影仪的主要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投影仪1的光学系统如图1所示具有照明装置100、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0、光调制装置300R、300G、300B、作为颜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310以及投射光学装置320。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投影仪1除了上述光学系统以外,还具有:控制部,其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电源装置,其对照明装置100和控制部提供电力;冷却装置,其使光调制装置300R、300G、300B和电源装置冷却;以及外装壳体,在其内部收纳这些装置。
照明装置100具有光源单元10U、会聚光学系统20、具有荧光体32的波长变换装置30、准直光学系统40、透镜阵列120、130、偏振变换元件140以及重叠透镜150。
图2是示意地示出光源单元10U的俯视图。
光源单元10U如图2所示具有多个光源装置10及电路部11。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具有6个光源装置10。
光源装置10具有多个发光元件5(参照图3),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发光元件5是半导体激光器,射出激励荧光体32的蓝色光(例如,发光强度的峰值约为445nm的光)。作为发光元件5也可以是射出发光强度为445nm以外的波长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
电路部11具有驱动光源装置10的电路元件和安装有该电路元件的电路基板,电路部11与控制部连接,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会聚光学系统20使从光源单元10U射出的光会聚于荧光体32。
波长变换装置30具有圆板31、沿圆板31上的圆周方向设置的荧光体32以及使圆板31旋转的电机33。
圆板31由使从发光元件5射出的光透过的材料例如石英玻璃、石英、非晶体等形成。
荧光体32设于圆板31的与会聚光学系统20相反的一侧,以与由会聚光学系统20会聚后的光的焦点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荧光体32使从光源装置10射出的光(蓝色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且吸收剩余部分而发出黄色光。从荧光体32射出的光形成将蓝色光和黄色光合成而得到的白色光。
准直光学系统40具有抑制从荧光体32发出的光的扩散的第1透镜41和将从第1透镜41入射的光平行化的第2透镜42,使从荧光体32射出的光整体上平行化。
透镜阵列120具有将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将从准直光学系统40射出的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透镜阵列130具有与透镜阵列120大致相同的结构,与重叠透镜150一起使多个部分光大致重叠在光调制装置300R、300G、300B的表面上。偏振变换元件140将从透镜阵列130射出的非偏振光变换成能够由光调制装置300R、300G、300B利用的线偏振光。
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0具有分色镜210、220、镜230、240、250、物镜255R、255G、255B以及中继透镜260、270。
分色镜210反射从照明装置100射出的光中的绿色光(G光)及蓝色光(B光),使红色光(R光)透过。分色镜220反射由分色镜210反射后的光中的G光,使B光透过。
透过分色镜210的R光由镜230反射并由物镜255R平行化后入射到光调制装置300R。由分色镜210反射的G光由物镜225G平行化后入射到光调制装置300G。透过分色镜220的B光通过中继透镜260并由镜240反射,然后通过中继透镜270并由镜250反射而入射到物镜255B。入射到物镜255B的B光由该物镜255B平行化后入射到光调制装置300B。
光调制装置300R、300G、300B具有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以及分别配置在液晶面板前后的偏振片,经由未图示的线缆与控制部连接。光调制装置300R、300G、300B根据被提供的图像信号对从颜色分离光学系统200射出的各颜色光进行调制,形成各颜色的图像光。
十字分色棱镜310是将4个直角棱镜贴合而成的,俯视观察大致呈正方形,在将直角棱镜彼此贴合的界面形成有2个介电体多层膜。十字分色棱镜310反射分别由光调制装置300R、300B调制后的R光及B光,使由光调制装置300G调制后的G光透过,将3个颜色的图像光合成。
投射光学装置320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未图示),将由十字分色棱镜310合成后的光放大投射到投射面SC上。
[光源装置的结构]
在此,对光源装置10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10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图3是省略了后述的罩部件8(参照图4)、连接部90(参照图5)的图。
光源装置10如图3、图4所示,除了多个发光元件5以外,还具有底基板6、框部件7、罩部件8、输入端子9T以及连接部90(参照图5)。
如图3所示,底基板6由铜等导热性较高的材料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并且,在底基板6的一个侧面(上表面6A)如图4所示设有子支座(sub mount)62、第1导电层63、第2导电层64以及绝缘层65。
子支座62由氮化铝或氧化铝等陶瓷形成。第1导电层63是铜或金等的金属膜,设于子支座62上。子支座62及第1导电层63与多个发光元件5对应地设置成矩阵状。多个发光元件5层叠在被设置成矩阵状的第1导电层63上。
第2导电层64由与第1导电层63相同的材料形成,用于对发光元件5提供电力的布线,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绝缘层65对底基板6和第2导电层64进行绝缘。
另外,在底基板6的四角如图3所示设有供螺钉插通的螺钉插通孔61。
多个发光元件5如图3所示在底基板6的上表面6A侧沿着第1方向及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分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是指与矩形的底基板6的一边6S交叉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第2方向是指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第1方向设为X方向,将第2方向设为Y方向。并且,将与第1方向(X方向)及第2方向(Y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设为Z方向。Z方向为底基板6的厚度方向。
将沿着X方向配置的一列发光元件5设为发光元件组5G。光源装置10沿着Y方向配置多个该发光元件组5G。并且,各发光元件组5G中的一列发光元件5串联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如图3所示具有4个发光元件组5G,1个发光元件组5G由5个发光元件5构成。即,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具有20个发光元件5。另外,沿着X方向及Y方向配置的发光元件5的数量也可以是上述数量以外的数量。并且,光源装置10具有的发光元件组5G的数量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但是由于能够实现共同驱动相邻的发光元件组5G的结构(电路部11的结构),因而优选由偶数构成。
输入端子9T如图3所示具有对各发光元件组5G单独设置的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以便对各发光元件组5G提供电力,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并且,输入端子9T在从Z方向观察时从X方向上的底基板6的一侧突出。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X方向上,将朝向输入端子9T的一侧记作+X侧,当在图3的附图中观察时,将Y方向的右侧记作+Y侧,在Z方向上,将底基板6的上表面6A侧记作上侧(+Z侧)。
发光元件5如图4所示具有将活性层和包层等层叠而成的发光部5E以及分别形成在发光部5E两面的第1电极5N、第2电极5P。发光元件5被配置成第1电极5N与形成于子支座62上的第1导电层63电连接。发光元件5的第1电极5N及第2电极5P被供给电力而向+Y方向射出光。
框部件7由氮化铝或氧化铝等陶瓷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的框状。并且,框部件7如图3所示在X方向及Y方向包围底基板6上的多个发光元件5。具体而言,框部件7具有分别包围多个发光元件5的+X侧、-X侧的侧壁71、72以及分别包围多个发光元件5的+Y侧、-Y侧的侧壁73、74。在侧壁71形成有供输入端子9T插通的端子插通孔71h(参照图6、图7)。
罩部件8由玻璃、石英、树脂等透光性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具有主体部81及导光部82。主体部81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将框部件7上侧的开口部位堵塞。
导光部82分别与多个发光元件5对应地设置,将从发光元件5射出的光朝向+Z方向引导。导光部82如图4所示从主体部81的下表面朝向底基板6突出,设于发光元件5的光射出侧(+Y侧)。具体而言,导光部82具有沿着Z方向的光入射面821以及随着从光入射面821的末端朝向主体部81而远离发光元件5的倾斜面822。从发光元件5射出的光从光入射面821入射,在倾斜面822向+Z方向反射并从主体部81射出。这样,多个发光元件5向+Y方向射出光,各导光部82将从各发光元件5射出的光朝向+Z方向引导。
对输入端子9T及连接部90进行说明。
图5、图6、图7是用于说明多个发光元件5的布线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5是光源装置10的俯视图。图6是光源装置10的剖视图,是从Y方向观察配置有发光元件5的部位的图。图7是光源装置10的剖视图,是从Y方向观察相邻的发光元件组5G之间的图。
如前所述,并且如图5所示,各发光元件组5G中的一列发光元件5串联连接。输入端子9T具有与各发光元件组5G单独连接的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
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如图6、图7所示被配置成分别单独插通在框部件7的侧壁71的端子插通孔71h中,一部分位于框部件7内,一部分从侧壁71突出。即,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在从Z方向(第3方向)观察时,从X方向(第1方向)上的底基板6的一侧(+X侧)突出。并且,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在从Z方向(第3方向)观察时,从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的底基板6的一边6S(参照图3)突出。另外,在分别插通有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的端子插通孔71h中填充低融点玻璃。
连接部90构成为将第1极性端子9Ta、各发光元件组5G中的一列发光元件5以及第2极性端子9Tb串联连接。
在此,在4个发光元件组5G中,将最靠+Y侧配置的发光元件组5G设为发光元件组5Ga,将从发光元件组5Ga起向-Y方向依次配置的发光元件组5G设为发光元件组5Gb、发光元件组5Gc、发光元件组5Gd。并且,在发光元件组5G中,将最靠+X侧配置的发光元件5设为发光元件51,将最靠-X侧配置的发光元件5设为发光元件55。
在此,关注于发光元件组5Ga对连接部90进行说明。
连接部90是金属制的线,如图5所示具有第1连接部91、第2连接部92、第3连接部93以及第4连接部94。通过线接合进行使用了第1连接部91~第4连接部94的连接。
第1连接部91如图5所示连接第1极性端子9Ta和发光元件51。具体而言,第1连接部91如图6所示连接第1极性端子9Ta的位于框部件7内侧的部位和连接有发光元件51的第1电极5N的第1导电层63。
第2连接部92将一列发光元件5中彼此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连接。具体而言,第2连接部92如图6所示连接发光元件5的第2电极5P和连接有与该发光元件5的-X侧相邻的发光元件5的第1电极5N的第1导电层63。
第3连接部93连接发光元件55的第2电极5P和第2导电层64。
第2导电层64如图5、图7所示从发光元件55的-X侧向-Y方向延伸后向+X方向弯曲,在发光元件组5Ga和与发光元件组5Ga的-Y侧相邻的发光元件组5Gb之间通过,延伸到第2极性端子9Tb的附近。并且,第2导电层64如图4、图5所示形成为在发光元件组5Ga和与发光元件组5Gb的发光元件5对应的导光部82之间通过。
第4连接部94连接第2导电层64和第2极性端子9Tb的位于框部件7内侧的部位。
这样,发光元件组5G经由第2连接部92串联连接。并且,第1极性端子9Ta经由第1连接部91及第1导电层63与发光元件51的第1电极5N连接。第2极性端子9Tb经由第4连接部94、第2导电层64以及第3连接部93与发光元件55的第2电极5P连接。
发光元件组5Gb~发光元件组5Gd与发光元件组5Ga同样地连接。并且,第1极性端子9Ta和第2极性端子9Tb如图5所示沿着Y方向交替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以第1极性端子9Ta为阴极,以第2极性端子9Tb为阳极来提供电力。另外,光源装置10也能够构成为以第1极性端子9Ta为阳极,以第2极性端子9Tb为阴极来提供电力。
返回到图2,光源单元10U具有的多个光源装置10将螺钉(省略图示)插通在螺钉插通孔61中,并旋合固定在未图示的部件上。并且,多个光源装置10以侧壁72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2个光源装置10,将这2个光源装置并列设置3组(当在图2的附图中观察时配置成横向2列纵向3列)。即,光源单元10U被配置成包围各光源装置10中的多个发光元件5的各个框部件7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光源单元10U的输入端子9T配置在这6个框部件7占据的框区域7Ar的两侧。光源单元10U具有的多个发光元件5配置在框区域7Ar内。
电路部11具有与框区域7Ar的一侧的输入端子9T对应的第1电路部11A和与框区域7Ar的另一侧的输入端子9T对应的第2电路部11B。输入端子9T通过焊料等与第1电路部11A、第2电路部11B连接。
这样,光源单元10U的各个框部件7形成一个整体,输入端子9T配置在框区域7Ar的两侧。
在此,与使用现有技术的结构进行对比来说明光源单元10U。
图8是使用了现有技术的光源单元500U的示意图。
光源单元500U如图8所示具有多个光源装置500及电路部501。
光源装置500具有输入端子900T(第1极性端子900Ta、第2极性端子900Tb)。并且,光源装置500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不同,第1极性端子900Ta配置在框部件7的一侧,第2极性端子900Tb配置在框部件7的另一侧。并且,光源单元500U如图8所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同样地配置有横向2列纵向3列的光源装置500。并且,光源单元500U被配置成各光源装置500的输入端子900T位于横向。即,光源单元500U的输入端子900T配置在6个框部件7占据的框区域17Ar的两侧以及被配置成横向2列的光源装置500之间。即,光源单元500U的框区域17Ar大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的框区域7Ar。
另外,电路部501除了与框区域17Ar的一侧的输入端子900T连接的第1电路部501A以及与框区域17Ar的另一侧的输入端子900T连接的第2电路部501B以外,还需要与配置在被配置成横向2列的光源装置500之间的输入端子900T连接的第3电路部501C。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由于不在多个光源装置10之间配置输入端子9T,因而框区域7Ar形成得小于光源单元500U的框区域17Ar,并且从框区域7Ar内均匀地射出光。另外,光源单元500U的电路部501由3个(第1电路部501A、第2电路部501B、第3电路部501C)构成,相比之下,光源单元10U的电路部11由2个(第1电路部11A、第2电路部11B)构成。
图9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的一部分的俯视图,是用于说明发光元件5的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各光源装置10中的发光元件5被配置成横向具有间距L1。并且,优选构成为在横向并列设置的光源装置10中,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的L2与间距L1相同。由此,光源单元10U能够从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5的区域射出光强度分布的偏差得到抑制的光。并且,例如在配置与多个发光元件5分别对应的多个透镜的结构中,也能够使该多个透镜之间的间距相同,因而能够容易制造。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光源装置10具有多个发光元件5,因而能够射出高亮度的光。并且,光源装置10的输入端子9T设于框部件7的一侧(侧壁71),因而能够小型化。
(2)光源单元10U将多个框部件7配置成一个整体,在多个光源装置10之间不配置输入端子9T,因而能够小型化。
另外,光源单元10U形成为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5的框区域7Ar较小,因而能够抑制射出的光的损失(向周围的散射等),提高利用效率。并且,配置在光源单元10U的光路后段的光学部件(例如会聚光学系统20)能够小型化。
(3)光源单元10U的电路部11由2个(第1电路部11A、第2电路部11B)构成,因而能够进一步小型化。
(4)光源装置10的底基板6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因而能够沿第1方向及第2方向整齐地配置多个发光元件5,实现小型化。
(5)发光元件组5G中的一列发光元件5串联连接。因此,电路部11能够成为按照每个发光元件组5G统一驱动多个发光元件5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使电路部11简化的光源装置10。
(6)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与多个发光元件组5G单独连接。因此,能够按照每个发光元件组5G进行驱动,因而能够提供抑制了各发光元件组5G的亮度偏差等的光源装置10。
(7)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沿Y方向交替配置。因此,能够按照每个发光元件组5G设置驱动电路,并且设置驱动相邻的发光元件组5G的驱动电路,以良好的空间效率配置该驱动电路。因此,能够提供抑制各发光元件组5G的亮度偏差等且有助于电路部11小型化的光源装置10。
投影仪1具有上述的光源单元10U,因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进行明亮图像的投射。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00。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0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的布线不同的布线。
图10是用于说明光源装置400的布线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00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同样具有4个发光元件组5Ga、5Gb、5Gc、5Gd,各发光元件组5G中的一列发光元件5串联连接。
并且,光源装置400具有图案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中的第2导电层64(参照图5)的图案不同的第2导电层164。具体而言,第2导电层164如图10所示具有图案164a、164b、164c、164d以及公共图案164e。
图案164a从发光元件组5Ga的发光元件55的-X侧向-X方向延伸后,向-Y方向弯曲而延伸到侧壁74附近。
图案164b、164c与图案164a同样地延伸、弯曲而延伸到侧壁74附近。
图案164d从发光元件组5Gd的发光元件55的-X侧向-Y方向延伸而延伸到侧壁74附近。
公共图案164e与图案164a、164b、164c、164d各自的侧壁74附近的部位连接,从Z方向观察在发光元件组5Gd与侧壁74之间通过而延伸到第2极性端子9Tb附近。
并且,公共图案164e经由第4连接部94与第2极性端子9Tb连接。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00的第1极性端子9Ta与各发光元件组5G单独连接,第2极性端子9Tb与4个发光元件组5G公共连接。即,光源装置40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1极性端子9Ta和一个第2极性端子9Tb。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光源装置400的第2极性端子9Tb与多个发光元件组5G公共连接,因而能够减少输入端子9T的数量。因此,能够提供更有助于驱动电路的小型化的光源装置。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600。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的光源装置10、4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600除了光源装置10、400的构成要素以外,还具有辅助基板610,与光源装置400同样,第2极性端子9Tb与各发光元件组5G公共连接。并且,光源装置600具有与前述的底基板6不同的底基板16。
图11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600的剖视图。图12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600的俯视图。
底基板16如图11、图12所示具有形成在发光元件5侧的面上的公共图案601、形成在与发光元件5相反侧的面上的连接层602、以及绝缘层603。
公共图案601由金等形成,在各发光元件组5G的-X侧向Y方向延伸,并与各发光元件组5G的发光元件55公共连接。
连接层602由金等形成,如图11所示设于公共图案601的-Z侧。绝缘层603形成为包围连接层602。底基板16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由此将公共图案601和连接层602电连接。
辅助基板610如图11所示设于底基板16的与发光元件5相反的一侧,如图12所示在俯视观察时设于配置有发光元件5的区域的外侧。具体而言,辅助基板610从发光元件组5G的-X侧向-Y方向延伸后向+X侧弯曲,在发光元件组5Gd的-Y侧沿着X方向延伸。
在辅助基板610的底基板16侧的面上形成有布线图案611。第2极性端子9Tb与布线图案611的+X侧端部连接,并从辅助基板610的+X侧的端部突出,如图12所示在俯视观察时与第1极性端子9Ta并列配置。另外,第2极性端子9Tb在Z方向上位于比第1极性端子9Ta靠-Z侧的位置,但是通过与第1极性端子9Ta和电路部11(参照图2)的连接结构不同的结构(例如不同的连接器等)与电路部11(参照图2)连接。
另外,在辅助基板610上如图11所示设有以与布线图案611连接并与连接层602接触的方式形成的导通部件612。导通部件612例如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其形成为一端通过焊料等与布线图案61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层602接触。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600构成为具有辅助基板610,第1极性端子9Ta与各发光元件组5G单独连接,第2极性端子9Tb与各发光元件组5G公共连接。另外,说明了连接层602设于公共图案601的-Z侧的结构,但是,在第2极性端子9Tb与各发光元件组5G公共连接的结构中,也能够在第2极性端子9Tb的附近设置连接层602V(参照图12),并设置与该连接层602V对应的导通部件612。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辅助基板610的尺寸小于上述的尺寸。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6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光源装置600具有辅助基板610,因而能够提高各发光元件组5G和第2极性端子9Tb的连接路径的自由度。
(2)辅助基板610设于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5的区域的外侧,因而能够在底基板16的该区域的相反侧配置散热部件。因此,能够提供即使是具有辅助基板610的结构也可以高效散热的光源装置600。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700。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详细说明。
图13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700的立体图。图14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700的局部剖视图,是从+Z方向观察的图。图15是示意地示出光源装置700的剖视图,是从-Y方向观察的图。另外,图14、图15是示出后述的第1子单元710a、710b的图。并且,光源装置700具有形状与光源装置10的罩部件8不同的罩部件18(参照图15),图13是省略了该罩部件18及连接部90(参照图14、图15)的图。
光源装置700构成为如图13所示具有分别保持发光元件组5Ga、5Gb、5Gc、5Gd的保持部701,如图15所示各发光元件5向与底基板6相反的一侧(+Z方向)射出光。将保持部701和由保持部701保持的发光元件组5Ga、5Gb设为第1子单元710a、710b,将保持部701和由保持部701保持的发光元件组5Gc、5Gd设为第2子单元720c、720d。
保持部701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状,如图14所示具有保持发光元件组5G的第1面701A以及与第1面701A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701B。
如图13所示,第1子单元710a、710b以使发光元件组5Ga、5Gb成为保持部701的-Y侧的方式配置。第2子单元720c、720d以使发光元件组5Gc、5Gd成为保持部701的+Y侧的方式配置。
并且,第1子单元710a、710b及第2子单元720c、720d以在Y方向上使相邻的发光元件组5G的间隔相同的方式配置。即,第1子单元710b的保持部701与第2子单元720c的保持部701之间具有比其它相邻的保持部701之间的距离大的距离。由此,光源装置700能够从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5的区域射出抑制了光强度分布的偏差的光,并且抑制发热集中于中央部。即,虽然随着发光元件5发光而形成的发热传递给保持部701,但是如上所述,光源装置700使位于中央部的保持部701之间的距离更大,因而抑制发热集中于中央部。
另外,在保持部701中如图14、图15所示,在第1面701A设有连接层702,在第2面701B设有作为布线层的布线图案704。
连接层702和布线图案704经由绝缘层703设于保持部701,连接层702和布线图案704通过经由绝缘层703设于贯通保持部701的通孔中的导通部70Th连接。
连接层702设于发光元件55的-X侧,经由第3连接部93与发光元件55的第2电极5P连接。
布线图案704如图14所示从保持部701的-X侧端部附近延伸到+X侧端部附近。第2极性端子9Tb经由第4连接部94与布线图案704的+X侧端部附近连接。即,第2极性端子9Tb经由第4连接部94、布线图案704、导通部70Th、连接层702以及第3连接部93与发光元件55的第2电极5P连接。
并且,第2极性端子9Tb如图14所示在与第1极性端子9Ta相同的一侧突出,在Y方向上与第1极性端子9Ta并列设置。
罩部件18构成为发光元件5向与底基板6相反的一侧射出光,由此如图15所示形成为不需要罩部件18中的导光部82(参照图4)的形状。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700构成为各发光元件5向与底基板6相反的一侧(+Z方向)射出光,第1极性端子9Ta及第2极性端子9Tb与各发光元件5单独连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7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光源装置700构成为将保持部701和由保持部701保持的发光元件组5G一体化而成的子单元(第1子单元710a、710b、第2子单元720c、720d),因而与发光元件5单独地配置在底基板6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多个发光元件5的光学特性的偏差来制造,在产生出现故障的发光元件5时通过更换子单元即可补修光源装置700。因此,能够提供向与底基板6相反的一侧高效地射出光,并且光学特性的偏差较小且容易进行补修的光源装置700。
(2)光源装置700构成为抑制发热集中于中央部。因此,能够提供抑制由于随着发光元件5发光而形成的发热的温度上升且容易散热的光源装置700。
(变形例)
另外,前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变更。
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400使用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发光元件5,但不限于半导体激光器,也可以构成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作为发光元件的光源装置。
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400的底基板6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但是,只要从第3方向观察输入端子9T从底基板6的第1方向上的一侧突出,则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底基板6形成为将矩形的角部剪掉而成的形状、梯形、具有曲率的形状的结构。
另外,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构成为在底基板6设有螺钉插通孔61并旋合固定,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没有螺钉插通孔61,底基板6通过被其它部件夹持来进行固定。
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10U具有6个光源装置10,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1个光源装置10或者具有6个以外的多个光源装置10。在具有1个光源装置10的光源单元中,输入端子9T设于框部件7的一侧,因而也能够小型化,并且只要构成为在电路部11中也与该输入端子9T连接即可,因而能够小型化。
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构成为全部发光元件5向一个方向(+Y方向)射出光,但不限于这种结构。
图16是示意地示出变形例的光源装置850的俯视图,是示出多个发光元件5的排列的图。
光源装置850以使发光元件组5Ga、5Gb向-Y方向射出光,使发光元件组5Gc、5Gd向+Y方向射出光的方式配置。即,如图16所示,与发光元件组5Ga、5Gb各自的发光元件5对应的导光部82,在发光元件组5Ga、5Gb中设于各发光元件5的-Y侧,在发光元件组5Gc、5Gd中设于各发光元件5的+Y侧。并且,将各导光部82的Y方向的间隔Lp设定成相同的间距。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从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5的区域射出抑制了光强度分布的偏差的光,并且抑制发热集中于光源装置850的中央部。即,位于光源装置850的中央部的发光元件组5Gb与发光元件组5Gc的间隔大于其它发光元件组G的间隔,因而抑制发热集中于光源装置850的中央部。
在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2极性端子9Tb与多个发光元件组5G公共连接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相同的电连接),但是,也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同样地构成为使第2极性端子9Tb与多个发光元件组5G单独连接。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与各发光元件组5G的发光元件55连接的图案以取代公共图案601,在辅助基板设置与该图案连接的布线。并且,在该图案和布线与底基板16之间分别设有绝缘层。
根据这种结构,不需在底基板16上相邻的发光元件组5G之间设置各第2极性端子9Tb连接用的布线,而是在辅助基板610设置该布线,因而能够实现Y方向的小型化。
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在底基板6和保持部701之间设置绝缘部件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通孔和绝缘层703,也能够将保持部701用作电连接部。
在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2极性端子9Tb与各发光元件组5G单独连接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相同的电连接),但是,也能够与第2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00同样地构成为使第2极性端子9Tb与多个发光元件组5G的发光元件55公共连接。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通孔和绝缘层703,也能够将保持部701和底基板6用作电连接部。
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700如第1子单元710a、710b、第2子单元710c、710d那样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保持部701的一侧不同的发光元件组5G,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全部发光元件组5G相对于保持部701配置于同一侧。
在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700(参照图15)中,也可以在罩部件18的+Z侧配置改变从各发光元件5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的透镜。并且,也可以构成为罩部件18(参照图15)具有该透镜的形状。
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具有射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5,但不限于蓝色光,也可以构成具有发出其它波段的光的发光元件5的光源装置10。
并且,前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0具有1个光源单元10U,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第1光源单元、第2光源单元,各个光源单元具有的发光元件射出不同波段的光。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第1光源单元射出激励光,第2光源单元射出蓝色光。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光源单元射出的激励光使荧光体发出黄色光,将该黄色光和第2光源单元射出的蓝色光进行合成而射出白色光。
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使用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作为光调制装置,但也可以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并且,作为光调制装置,也可以采用微镜型的光调制装置例如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装置)等。
前述实施方式的光调制装置采用了使用与R光、G光、B光对应的3个光调制装置的所谓三板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单板方式,或者还能够适用于具有2个或者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仪。

Claims (8)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
底基板,其具有上表面,该上表面与沿着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平面平行;
多个发光元件,它们在所述底基板上分别沿着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配置在所述上表面侧;以及
第1极性端子和第2极性端子,它们用于对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电力,
从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观察,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从所述底基板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一侧突出,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配置以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元件组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
所述发光元件组中的所述一列所述发光元件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基板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所述第1方向是与所述矩形的一边交叉的方向,
从所述第3方向观察,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从所述一边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装置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底基板上,保持所述发光元件组以使所述发光元件向与所述底基板相反的一侧射出光,
所述保持部具有配置有所述发光元件组的第1面以及与所述第1面不同的第2面,
在所述第2面设有连接有所述第2极性端子的布线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装置具有辅助基板,该辅助基板配置在所述底基板的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2极性端子经由所述辅助基板而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连接,
从所述第3方向观察,所述辅助基板设于配置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区域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单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极性端子和所述第2极性端子沿着所述第2方向交替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极性端子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单独连接,
所述第2极性端子与所述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公共连接。
8.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
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
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
CN201710324565.9A 2016-05-17 2017-05-10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Active CN107390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8480 2016-05-17
JP2016-098480 2016-05-17
JP2017048367A JP6880855B2 (ja) 2016-05-17 2017-03-14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7-048367 2017-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465A CN107390465A (zh) 2017-11-24
CN107390465B true CN107390465B (zh) 2020-06-30

Family

ID=59030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4565.9A Active CN107390465B (zh) 2016-05-17 2017-05-10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4849B2 (zh)
EP (1) EP3246946B1 (zh)
CN (1) CN107390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1722A1 (ja) * 2017-12-05 2019-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6848931B2 (ja) 2018-04-23 2021-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9192442A (ja) * 2018-04-23 2019-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939690B2 (ja) 2018-04-23 2021-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295426B2 (ja) 2019-09-13 2023-06-2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12859353A (zh) * 2019-11-12 2021-05-28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装置
EP3958306A1 (de) 2020-08-19 2022-02-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eistungsmodul mit mindestens zwei auf einem substrat kontaktierten leistungshalbleiteranordnungen
WO2022111335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器
TWI820789B (zh) * 2022-07-07 2023-11-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4661A (ja) * 2004-10-14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365525A2 (en) * 2010-03-12 2011-09-1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having an array of red and phosphour coated blue LEDs
JP2014116227A (ja) * 2012-12-11 2014-06-26 Panasonic Corp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953A (zh) * 2001-08-09 2003-12-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Led照明装置和卡型led照明光源
US6926435B2 (en) * 2001-08-23 2005-08-09 Wavien, Inc. Led illumination engine using a reflector
US7344296B2 (en) * 2003-02-07 2008-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ocket for led 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 system using the socket
JP2004335992A (ja) * 2003-04-18 2004-11-2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源装置及びこの光源装置を適用し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KR101197046B1 (ko) * 2005-01-26 2012-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다이오드를 사용하는 2차원 광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 장치
DE102005031336B4 (de) * 2005-05-13 2008-01-3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ojektionseinrichtung
JP4907121B2 (ja) * 2005-07-28 2012-03-2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JP4890813B2 (ja) * 2005-08-05 2012-03-0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EP2317206A1 (en) * 2009-10-27 2011-05-04 Liang Meng Plastic Share Co. Lt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561265A4 (en) * 2010-04-21 2015-03-11 Cooper Technologies Co REMOVABLE LED PLATE ARCHITECTURE
US8585243B2 (en) * 2011-06-28 2013-11-19 Osram Sylvania Inc. LED light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JP6360514B2 (ja) * 2016-03-31 2018-07-18 Hoya Candeo Optronics株式会社 Led基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照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4661A (ja) * 2004-10-14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365525A2 (en) * 2010-03-12 2011-09-1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having an array of red and phosphour coated blue LEDs
JP2014116227A (ja) * 2012-12-11 2014-06-26 Panasonic Corp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46946B1 (en) 2019-08-07
US20170336703A1 (en) 2017-11-23
EP3246946A1 (en) 2017-11-22
US10054849B2 (en) 2018-08-21
CN107390465A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0465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JP6880855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0168019B2 (en) Illumination unit, projection display unit, and direct-view display unit
US8905554B2 (en) Illumination unit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including a light source emitt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US9459520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optical engine
US20060139580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with integrating tunnel and projection systems using same
US9971235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device
EP2587806B1 (en) Illumination unit, projection display unit, and direct view display unit
KR20090035562A (ko) 통합형 광원 모듈
CN110389492B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JP2006319149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源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7003914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とこれを用いた投映型表示装置用光源ユニット
CN113917774B (zh) 投影仪
US2020008133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US10816166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CN110389483B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JP6870215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759714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230236487A1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WO2024065695A1 (en) Polarizatio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KR100459076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면 광원
CN113448152A (zh) 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