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6537A -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6537A
CN107366537A CN201610847753.5A CN201610847753A CN107366537A CN 107366537 A CN107366537 A CN 107366537A CN 201610847753 A CN201610847753 A CN 201610847753A CN 107366537 A CN107366537 A CN 107366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evaluation
reserves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77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紫燕
蒋龙
杜玉山
赵俊英
郭士博
杜建辉
王云鹤
蒋宇冰
张玉亮
宋胜男
王飞
王一飞
侯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477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6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6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6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包括:选定评价对象,对各个具体区块逐一进行评价分类;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开展具体的油藏评价工作,编制建产规划及开发方案,酌情上报储量;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分析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明确具体区块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编制开发概念方案,设计油藏评价井,并进行深化潜力评价;对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开展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其不能有效开发的具体原因。该方法为勘探新发现、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新区未动用储量区块的分类油藏评价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为油田油藏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快不同级别储量的有效动用和储量升级。

Description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胜利油田勘探新发现、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新区未动用储量规模大,可供评价动用资源多,但油藏类型复杂,且以低品位难采储量为主,经济有效动用难度大。同时,已经过多轮次筛选评价,尤其是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大都是多年筛选剩余的“硬骨头”,进一步评价动用难度大。胜利油田勘探新发现、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新区未动用储量区块多,储量规模每年都在发生动态变化,导致油藏评价工作量大。为提升质量和效益,提高工作效率,立足增加经济可采储量,适应不同油价下油藏评价的需要,亟需一套切实可行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技术方法,为勘探新发现、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新区未动用储量区块的分类油藏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油田油藏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快不同级别储量有效动用和储量升级。
技术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缺乏整体有效的研究,尚无比较明确且系统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技术方法。已有的SY/T5521-2008《油藏评价技术规范》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2008年6月16日在SY/T5521-1996《油藏评价技术规范》基础上进行修订后发布的行业标准,它虽然明确了油藏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但它主要是针对某个区块笼统介绍的,没有细分储量类别具体阐述,在不同类别未动用储量具体区块的油藏评价过程中,其可参考和借鉴的地方较少。同时,SY/T5521-2008《油藏评价技术规范》的落脚点主要是提交探明储量,对控制储量等其它级别油藏评价阵地及有效开发只字未提,且评价重点是储量落实程度,对储量经济有效开发甚少涉及。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油藏评价技术规范和评价方法已不完全适用。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能够为勘探新发现、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新区未动用储量区块的分类油藏评价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为油田油藏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快不同级别储量的有效动用和储量升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该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包括:步骤1,选定评价对象,对各个具体区块逐一进行评价分类,分别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块;步骤2,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开展具体的油藏评价工作,编制建产规划及开发方案,酌情上报储量;步骤3,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分析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明确具体区块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编制开发概念方案,设计油藏评价井,并进行深化潜力评价;步骤4,对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开展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其不能有效开发的具体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选定评价对象时,收集待评价区块的基础资料,建立油藏评价基础信息数据表,包括区块基础信息、储量信息及变迁历史、区块地质资料、区块生产资料、储层物性及存在问题。
在步骤1中,按照不同级别未动用储量评价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及分类标准,对各个具体区块逐一进行评价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开展相应的油藏评价工作;对于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进入到步骤2;对于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进入到步骤3;对于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进入到步骤4。
在步骤2中,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开展具体的油藏评价工作时,分别开展储量评价、产能评价、技术评价和效益评价。
在步骤2中,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编制建产规划及开发方案时,依据具体区块不同方向油藏评价的结果,编制开发概念方案,估算可动油价,判断区块的建产潜力大小,在此基础上编制区块开发方案。
在步骤2中,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当针对具体区块编制的开发方案工作量完成60%以上时,上报储量;对于探明未开发储量区块,上报动用储量;对于控制储量区块,上报探明储量或动用储量;对于勘探新发现区块,根据储量规模及相邻区域储量类型,上报不同级别储量。
在步骤3中,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分析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时,从攻关储层描述技术、落实储量规模,攻关工艺配套技术、落实油井产能,以及攻关开发技术、实现有效动用三个方面,分别开展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分析。
在步骤3中,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根据具体区块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明确其下步开发相应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根据区块油藏地质条件和油藏综合分析成果,筛选有利区域编制开发概念方案;以开发概念方案设计的井网为基础,从不同的目的出发,筛选合适的井位,设计相应的油藏评价井。
在步骤3中,通过完钻的油藏评价井的具体情况深化具体区块的潜力评价,根据油藏评价井的现场实施效果判断区块新的评价分类归属及下步工作方向;如果油藏评价井的实施效果好,经过深化评价后认为区块下步开发的潜力大,那么继续步骤2,将区块升级为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如果油藏评价井的实施效果差,经过深化评价后认为区块下步开发还存在技术、经济和地面方面的问题,进入步骤4,将区块降级为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
在步骤4中,对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从技术不配套、经济效益差和地面不允许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区块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其不能有效开发的具体原因。
本发明中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适用于油田不同级别未动用储量不同分类的具体区块的油藏评价,尤其适用于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该方法在综合考虑区块所在地面条件、储量落实程度、技术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区块进行了合理的评价分类,同时针对不同分类的具体区块,通过室内基础研究与矿场生产实际相结合,根据各个区块目前的评价分类结果、有效开发潜力大小及存在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相应地制定了差异化的油藏评价思路及研究流程,是一种考虑因素全面、评价流程简单、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结果准确的不同级别未动用储量不同分类具体区块的油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能对勘探新发现、控制储量和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新区未动用储量区块开展具体的分类油藏评价工作,同时它还能为油田油藏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快不同级别储量的有效动用和储量升级,适应当前油田开发形势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稠油油藏不同亚类目前对应的常用开发技术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的流程图。
以A、B、C、D等四个控制储量区块为例,说明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的实施流程。
在步骤101中,选定评价对象。收集待评价区块的基础资料,建立油藏评价基础信息数据表,包括区块基础信息、储量信息及变迁历史、区块地质资料、区块生产资料、储层物性及存在问题等。
在本实施例中,选定控制储量区块A、B、C、D等四个稠油油藏区块为本次评价对象,根据其油藏主要特点及原油物性,明确A块为一多层普通稠油油藏、B块为一边水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C块为一深层低渗特稠油油藏、D块为一强边底水特超稠油油藏。
在步骤102中,区块评价分类。按照不同级别未动用储量评价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及分类标准,对各个具体区块逐一进行评价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开展相应的油藏评价工作;对于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进入到步骤103;对于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进入到步骤104;对于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进入到步骤105。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控制储量评价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和分类标准,同时依据A、B、C、D等四个区块的油藏类型,参考图2中稠油油藏不同亚类目前对应的常用开发技术,判断A块可划分为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直接进入步骤103;B块和C块可划分为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这两块进入步骤104;D块可划分为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它直接进入步骤105。
在步骤106中,开展具体的油藏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分别开展储量评价、产能评价、技术评价和效益评价,完成这四个方向的油藏评价工作后进步到步骤107。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A块从储层落实程度方面开展油藏评价,重新估算了该块的储量规模;从技术适应性方面开展油藏评价,认为该块可以采用直井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的方式进行开发;并根据现场目前生产井的试油试采资料情况,估算了该块油井的合理产能,初步评价油井初产高于其经济极限初产,同时结合油井目前的累积产油量,综合判断该块开发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展上述储量、产能、技术和效益等四个方面的油藏评价工作后,认为该块建产潜力较大,于是转入步骤107。
在步骤107中,编制建产规划。主要是根据步骤106中的油藏评价结果,编制开发概念方案,估算可动油价,判断区块的建产潜力大小,然后转入步骤108。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A块,根据其储量、产能、技术和效益等四个方面的油藏评价结果,编制了相应的开发概念方案,确定了该块的开发方式、井网、井距、规划井数、油井初期产能和递减率,估算它的可动油价为58$/bbl,认为70$/bbl的评估油价下该块具有一定的建产潜力,可以投入开发,然后进入步骤108。
在步骤108中,编制区块开发方案。当区块开发方案中要求的工作量完成60%以上后,进入步骤109。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A块,开展油藏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钻采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地面工程研究及经济评价,编制完整的开发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工作量,预测区块开发效果,评估其开发经济效益。当区块开发方案中设计的现场实施工作量完成60%以上后,继续步骤109。
在步骤109中,上报储量。对于探明未开发储量区块,可以酌情上报动用储量;对于控制储量区块,可以酌情上报探明储量或动用储量;对于勘探新发现区块,可以根据储量规模及相邻区域储量类型,酌情上报不同级别储量。至此,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的有关油藏评价工作全部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A块是控制储量区块,所以当该块开发方案中设计的现场实施工作量完成60%以上后,考虑到油田探明储量任务的需要,首先上报的是探明储量。
在步骤110中,分析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针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从储层描述技术和储量规模、工艺配套技术和油井产能、开发技术和有效动用等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开展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分析,诊断出其未能有效动用的主要症结,然后进入步骤111。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区块B和区块C,分别开展有效动用主控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区块B未能有效动用的主要原因是储层不够落实,需要开展精细储层描述,明确其边水水体具体位置及水体能量大小,同时还需刻画薄互层油藏有效储层平面和纵向分布规律;认为区块C未能有效动用的主要原因是开发技术有待进一步攻关,目前采用D CS方式开发,油井产能较低,经济效益较差。找出区块B和区块C的具体问题之后,继续步骤111。
在步骤111中,明确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根据步骤110中具体区块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明确其下步油藏评价工作重点及工作方向,然后转入步骤112。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110中对区块B和区块C未能有效动用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研究认为区块B应攻关边水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储层描述技术,落实有效储层和储量规模,而区块C应攻关深层低渗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实现区块的经济有效动用。在明确B、C两个区块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后,进入步骤112。
在步骤112中,开展概念方案设计。根据区块油藏地质条件和油藏综合分析成果,筛选有利区域编制开发概念方案,继续步骤113。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区块B和区块C的油藏地质条件、步骤110中有效动用主控影响因素分析成果、步骤111中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结合油井试油试采特征,分别在大于各自的经济动用厚度界限区域内,编制开发概念方案设计。完成此步骤后,继续步骤113。
在步骤113中,设计油藏评价井。以步骤112中开发概念方案设计的井网为基础,从不同的目的出发,筛选合适的井位,设计相应的油藏评价井,然后继续步骤114。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区块B的开发概念井网,在储层变化和变薄的位置分别设计两口油藏评价井,以此来落实边水水体发育情况及有效储层展布规律;根据区块C的开发概念井网,在储层有效厚度适中的区域设计一口油藏评价井,建议该井采用直井压裂+CO2吞吐转DCS的方式开发,落实区块油井的合理产能,然后继续步骤114。
在步骤114中,深化潜力评价。根据步骤113中完钻的油藏评价井的现场实施效果判断区块新的评价分类归属及下步工作方向;如果油藏评价井的实施效果好,经过深化评价后认为区块下步开发的潜力较大,那么继续步骤103,将区块升级为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如果油藏评价井的实施效果差,经过深化评价后认为区块下步开发还存在技术、经济和地面等方面的问题,那么进入步骤115,将区块降级为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
在本实施例中,区块B的油藏评价井不仅落实了边水的发育范围和有效储层的平面及纵向展布规律,而且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发后还见到了一定的效果,油井初期产能高于其经济极限初产,因此将该区块B升级为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继续步骤103。而区块C的油藏评价井在采用直井压裂+CO2吞吐转DCS的方式开发后,虽然同单纯采用DCS方式开发的其他试采井相比,该井的油井产能有了大幅提高,但在当前低油价形势下,它仍然不具有经济效益,因此将该区块C降级为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继续步骤115,待油价回升或新技术应用实现产能突破后,再对该区块进行重新跟踪评价。
在步骤115中,对步骤105中的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和步骤114中转入的油藏评价井实施效果差的Ⅱ类深化攻关评价,从技术不配套、经济效益差和地面不允许等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区块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其不能有效开发的具体原因。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区块D和区块C分别进行分析,认为区块D是一个具有强边底水的特超稠油油藏,目前开发技术不配套;而区块C块为一深层低渗特稠油油藏,目前油价下采用直井压裂+CO2吞吐转DCS的方式开发,油井产能仍不达标,经济效益差。

Claims (10)

1.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包括:
步骤1,选定评价对象,对各个具体区块逐一进行评价分类,分别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块;
步骤2,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开展具体的油藏评价工作,编制建产规划及开发方案,酌情上报储量;
步骤3,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分析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明确具体区块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编制开发概念方案,设计油藏评价井,并进行深化潜力评价;
步骤4,对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开展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其不能有效开发的具体原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选定评价对象时,收集待评价区块的基础资料,建立油藏评价基础信息数据表,包括区块基础信息、储量信息及变迁历史、区块地质资料、区块生产资料、储层物性及存在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按照不同级别未动用储量评价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及分类标准,对各个具体区块逐一进行评价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开展相应的油藏评价工作;对于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进入到步骤2;对于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进入到步骤3;对于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进入到步骤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开展具体的油藏评价工作时,分别开展储量评价、产能评价、技术评价和效益评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编制建产规划及开发方案时,依据具体区块不同方向油藏评价的结果,编制开发概念方案,估算可动油价,判断区块的建产潜力大小,在此基础上编制区块开发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当针对具体区块编制的开发方案工作量完成60%以上时,上报储量;对于探明未开发储量区块,上报动用储量;对于控制储量区块,上报探明储量或动用储量;对于勘探新发现区块,根据储量规模及相邻区域储量类型,上报不同级别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分析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时,从攻关储层描述技术、落实储量规模,攻关工艺配套技术、落实油井产能,以及攻关开发技术、实现有效动用三个方面,分别开展影响区块有效动用的主控因素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Ⅱ类深化攻关评价区块,根据具体区块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明确其下步开发相应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方向;根据区块油藏地质条件和油藏综合分析成果,筛选有利区域编制开发概念方案;以开发概念方案设计的井网为基础,从不同的目的出发,筛选合适的井位,设计相应的油藏评价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完钻的油藏评价井的具体情况深化具体区块的潜力评价,根据油藏评价井的现场实施效果判断区块新的评价分类归属及下步工作方向;如果油藏评价井的实施效果好,经过深化评价后认为区块下步开发的潜力大,那么继续步骤2,将区块升级为Ⅰ类可评价建产区块;如果油藏评价井的实施效果差,经过深化评价后认为区块下步开发还存在技术、经济和地面方面的问题,进入步骤4,将区块降级为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Ⅲ类开发暂缓评价区块,从技术不配套、经济效益差和地面不允许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区块有效动用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其不能有效开发的具体原因。
CN201610847753.5A 2016-09-23 2016-09-23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Pending CN107366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7753.5A CN107366537A (zh) 2016-09-23 2016-09-23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7753.5A CN107366537A (zh) 2016-09-23 2016-09-23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6537A true CN107366537A (zh) 2017-11-21

Family

ID=60304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7753.5A Pending CN107366537A (zh) 2016-09-23 2016-09-23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653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2737A (zh) * 2017-12-22 2018-07-06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采煤区的废弃油井分类方法
CN108643896A (zh) * 2018-04-16 2018-10-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断层遮挡的油藏含油高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09555517A (zh) * 2018-10-30 2019-04-0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针对煤层气探明储量可动用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3762657A (zh) * 2020-06-02 2021-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探明未开发储量动用潜力评价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92838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3762657B (zh) * 2020-06-02 2024-06-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探明未开发储量动用潜力评价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3862A (zh) * 2014-02-12 2014-08-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CN104453804A (zh) * 2014-10-17 2015-03-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CN104453836A (zh) * 2014-11-17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多层系致密砂岩气藏布井方法
CN105589987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油藏人工气顶-边水双向驱开发油藏筛选评价方法
CN105626055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含水期油藏储量动用质量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3862A (zh) * 2014-02-12 2014-08-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CN104453804A (zh) * 2014-10-17 2015-03-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CN105589987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油藏人工气顶-边水双向驱开发油藏筛选评价方法
CN105626055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含水期油藏储量动用质量评价方法
CN104453836A (zh) * 2014-11-17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多层系致密砂岩气藏布井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2737A (zh) * 2017-12-22 2018-07-06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采煤区的废弃油井分类方法
CN108643896A (zh) * 2018-04-16 2018-10-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断层遮挡的油藏含油高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08643896B (zh) * 2018-04-16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断层遮挡的油藏含油高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09555517A (zh) * 2018-10-30 2019-04-0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针对煤层气探明储量可动用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3762657A (zh) * 2020-06-02 2021-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探明未开发储量动用潜力评价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62657B (zh) * 2020-06-02 2024-06-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探明未开发储量动用潜力评价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92838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592838B (zh) * 2020-12-04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85735A1 (zh)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CN107366537A (zh)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AU201721893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urface oil recovery optimization
Aimene et al. Modeling multiple hydraulic fractures interacting with natural fractures using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
CN104318109B (zh)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页岩气储层识别方法
CN105469443A (zh) 基于地质路线(prb)过程双重建模生成三维地质图的方法
CN107977480A (zh) 一种页岩气储层产气性快速评价方法
CN105005712B (zh) 灰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方法
CN106062311A (zh) 在页岩区块当中将钻凿位置分级
CN108804728B (zh) 水平井地层储层分级分析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Ouenes et al. Using geomechanical modeling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natural fractures on well performance and microseismicity: Application to the Wolfcamp, Permian Basin, Reagan County, Texas
CN104380143A (zh) 用于处理地球物理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Brzovic et 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ling to quantify rock mass pre-conditioning at the El Teniente Mine, Chile
CN107301483A (zh) 快速综合评价未动用储量经济有效动用可行性的方法
CA3123622A1 (en) Automated updating of geological model boundaries for improved ore extraction
CN107633556B (zh) 一种定量获得三维矿床地质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
Pankaj et al. Introducing Hydraulic Fracture Heat Maps: Deriving Completion Chang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in the Wolfcamp Formation
Sawadogo et al. Impact of Completion Design and Interwell Communication on Well Performance in Full Section Development: A STACK Case Study Using DNA Based Diagnostics
Koryabkin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ed real-time petrophysical and geosteering model to increase drilling efficiency
Ekkawong et al. SMARTDRAIN: an intelligent workflow for well-placement optimisation by integrating streamlines time-of-flight and exhaustive search algorithm
Bello et al. Multiuse of seismic and attribute mapping for field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agle Ford Shale: Mapping TOC, porosity and seal integrity
CN107369101A (zh) 滚评目标快速经济可动评价方法
Zhang et al. Breaking the barrier of flow simulation: well placement design optimization with fast marching method and geometric pressure approximation
Al Khalifa et al. Geomapping an Oil/Water Contact in a 45-Degree Inclination Well Unleashes Ultra-Deep Resistivity Potential, a Case Study from Kuwait
Ouenes et al. Predicting Frac Stage Differential Stress and Microseismicity Using Geomechanical Modeling and Time Lapse Multi-Component Seismic-Application to the Montney Sha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