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9939A -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9939A
CN107359939A CN201610302180.8A CN201610302180A CN107359939A CN 107359939 A CN107359939 A CN 107359939A CN 201610302180 A CN201610302180 A CN 201610302180A CN 107359939 A CN107359939 A CN 107359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signal
receiving terminal
index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021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021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99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2921 priority patent/WO20171938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9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9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3Signal power control
    • H04B10/294Signal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wavelength system, e.g. gain equalisation
    • H04B10/2941Signal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wavelength system, e.g. gain equalisation using an equalising unit, e.g. a fil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3Monitoring or measuring OSNR, BER or 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3Signal power control
    • H04B10/294Signal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wavelength system, e.g. gain equali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接收该接收端对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其中信道质量参数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本发明具有信道质量参数检测反馈机制,发送端通过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来调整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以选择最优的调制系数,以保证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提高光调顶信号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中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光通信网络可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为了方便管理局端和终端之间的通讯,需要在光传输路径上传输各个波长的波长分配信息以及信息管道中的操作维护信息,这种方法称为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Auxiliar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hannel)传输技术。如何在各站点之间传输AMCC信息,通常有三种方法:采用特定波长的监控信道、段开销和调顶。
其中,采用特定波长的监控信道需要增加额外的第三波长来专门传输监控信息。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通过第三波长传输信号,所以主业务信号和监控信号之间互不干扰。但实现该方案的缺点是:需要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两套发射和接收装置,成本很高。
采用段开销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发送的业务信号段中新开销小部分的段,该段用来插入监控管理信号,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更改任何设备,只需要从软件协议层加入管理信号,就可以正常传输。但该方法有缺点:由于要要占用业务段,所以会影响业务信号的正常传输,而且占用的段开销越大,对业务信号的影响也越大。
调顶技术是基于数字调制技术,将需要传输的管理控制信号通过波形变换,调制到一个合适的载波(例如1MHz)上。为了不过多地影响业务信号,通常调制深度值设置在2%~10%之间,所以调顶信号有时也叫低频微扰(low-frequency dither)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和业务信号一起通过共同的发射装置发射到接收端。在接收端通过低通滤波器和解调器就可以获得调制信号,而业务信号则通过高通滤波器然后解析就可以获得。调顶技术可以节省光传输通道,既不需要占用业务段,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特定波长。在同一个光波长上可以同时承载业务信息和监控信息。虽然如此,但由于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混叠在一起,相对业务信号,调顶信号就是微弱的噪声,所以调顶信息的加入必然导致接收业务信号的灵敏度降低,增加误码率;又由于在传输调顶信号的过程中,调顶信号的传输速率与调制系数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调制系数越高,调顶信号的传输速率越快;但增加调制系数,间接地增加了业务信号的噪声,业务信号误码率也会相应增加,所以采用调顶技术,调制系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参数。
根据最新的NG-PON2标准G.989.2/3/4提案中要求:在WDM PON系统中,AMCC信号与业务信号相互独立,不能占用业务段,而且传输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能共用发射和接收装置,以保证现有NG-PON2模块和设备不做大的改动,节约设备成本。因此,调顶技术是最适合在NGPON2系统中传输AMCC信号的一种技术。此外,实现AMCC还可以采用基带过调制技术,与调顶技术采用载波调制不一样,基带过调制技术通过简单的幅度调制技术将AMCC数字信号直接加载在业务数字信号上。
此外,在高速传输系统中,特别当传输速率为10Gbps/s以上的WDM系统中,例如:NG-PON2系统。调制系数会劣化传输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导致获得色散影响最小点的光信噪比OSNR值增加。
为了解决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混合后带来的影响,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如何选择调制系数(MI,Modulation Index)。在当前的核心网系统中,通常会选择一个固定的MI值,且MI值小于5%。因为测试表明当MI低于5%时,调顶对系统接收机的影响最小。在传输网中,由于使用了EDFA或者EVOA对业务光功率进行了功率均衡,所以固定调制系数后的调顶信号对业务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但是在PON系统中使用调顶技术,需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上下行接收端接收的光功率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上行通道中,接收端接收的多个突发光功率值是不一样的,在不使用EDFA或者VOA的条件下,就需要动态的调整MI值,以保证AMCC和业务信号相互影响最小,而且还能在接收端准确恢复出两种信号。如何动态调整MI值,成为PON系统光调顶信号传输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动态调整PON系统光调顶信号传输的调试系数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接收该接收端对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其中信道质量参数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
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
根据测试信号,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根据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接收该接收端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发送的光调顶信号。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接收端对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其中信道质量参数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测试信号,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根据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接收端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发送的光调顶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具有信道质量检测反馈机制,发送端通过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以选择最优的调制系数,以保证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提高光调顶信号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PON系统中辅助管理和控制信号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误码监控反馈机制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误码监控反馈机制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PON系统中带OSNR监测反馈机制的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光信噪比监控反馈机制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光信噪比监控反馈机制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调顶信号中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关键在于处理调制深度(MI,Modulation Index)对系统误码的影响。当MI太小时,会影响调顶信号的准确检测;当MI太大时,会造成系统业务信号的误码率增加。确定合适的调制深度,是确保调顶信号的准确检测、降低误码率和解决传输速率受限的关键点。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光调顶信号是基于数字调制技术,将不同类型的信号通过波形变换,调制到一个合适的载波之后形成的混合信号。该测试信号可与光调顶信号中的业务信号调制到一起,由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值得指出的是,该测试信号可以是上行测试信号,也可以是下行测试信号。以PON系统中的OLT设备(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和ONU设备(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为例,其中,OLT设备到ONU设备的传输链路为下行链路,ONU设备到OLT设备的传输链路为上行链路,即OLT设备向ONU设备发送的测试信号为下行测试信号,ONU设备向OLT设备发送的测试信号为上行测试信号。
步骤S102:接收该接收端对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
其中,信道质量参数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接收到的ONU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为ONU设备对下行测试信号处理后得到的下行链路质量参数;ONU设备接收到的OLT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为OLT设备对上行测试信号处理后得到的上行链路质量参数。
步骤S103: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之间的调制系数,尤其是控制信号与业务信号之间的调制系数,该调制系数为各个信号的调制深度。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根据ONU设备反馈的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下行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ONU设备根据OLT设备反馈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下行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步骤S104: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根据接收端反馈机制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后的调制系数可保证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提高光调顶信号的灵敏度。
实施例二
基于以上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该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其中,上述测试信号可以是伪随机序列,步骤S101具体包括:
根据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对伪随机序列进行调制处理;将调制处理后的伪随机序列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该伪随机序列可与业务信号一起发送,即该伪随机序列经过调制载波调制后,按照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由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其中,调制载波的载波频率大于N倍的伪随机序列的传输速率,N为正整数,以避免光调顶信号与载波频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地,该伪随机序列的传输速率与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的传输速率相同。具体地,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将调制后的下行伪随机序列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NU设备,以实现下行测试信号的发送;ONU设备将调制后的上行伪随机序列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LT设备,以实现上行测试信号的发送。
进一步地,步骤S102包括:接收该接收端根据伪随机序列和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计算得到并反馈的误码率。
其中,将信道的误码率作为信道质量参数,该误码率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具体地,当OLT设备为发送端,ONU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下行链路传输,ONU设备对OLT设备发送过来的伪随机序列以及ONU设备生成的本地码进行对比处理,得到OLT设备到ONU设备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即下行误码率),ONU设备并将该下行误码率反馈至OLT设备侧。其中,本地码为与接收到的伪随机序列同步的伪随机码,具体是根据接收并解调后的伪随机序列在本地生成的与伪随机序列同步的伪随机码。当ONU设备为发送端,OLT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上行链路传输,OLT设备对ONU设备发送过来的伪随机序列以及OLT设备生成的本地码进行对比处理,得到ONU设备到OLT设备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即上行误码率),OLT设备并将该上行误码率反馈至ONU设备侧。
进一步地,当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后,根据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进行调整。具体地,步骤103可参照以下步骤实现: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低于第一阈值时,提高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高于第二阈值时,降低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其中,可预先设定能够保证光调顶信号正常收发的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区间,其中,当AMCC信号的功率值大小刚好使得业务信号接收灵敏度下降到可接受的最大值时,此时的AMCC的BER值为误码率区间的最小值;当AMCC信号的功率值刚好达到能被接收端检测恢复的最小灵敏度时,此时AMCC信号的BER值为误码率区间的最大值。其中,第一阈值指的是误码率区间内的最小值,第二阈值指的是误码率区间内的最大值。也就是说,第一阈值指的是接收端接收到的AMCC信号与噪声刚好不能分离的阈值,即AMCC信号调制深度过低,而造成接收端无法正常提取AMCC信号的阈值。第二阈值指的是接收端接收到的AMCC信号太大,而导致业务信号的误码率达到上限值所对应的调制系数阈值,即AMCC的调制深度过高,造成接收端无法正常提取业务信号的阈值。
具体地,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低于第一阈值(如BER=10E-12)时,则表示接收端无法正常接收测试信号,进而推理出AMCC信号的调制深度过低,这时需要提高光调顶信号中AMCC信号调制系数(如将调制系数增大1%),也就是AMCC信号的调制深度,然后重新再发送测试信号,直至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高于第一阈值,以保证接收端能够从光调顶信号中正常提取AMCC信号。
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高于第二阈值时,降低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高于第二阈值(如BER=10E-10)时,则标识接收端无法正常提取业务信号,或提取出的业务信号的误码率达到上限值,这时需要降低光调顶信号中AMCC信号的调制系数(如将调制系数降低1%),也就是AMCC信号的调制深度,然后重新再发送测试信号,直至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低于第二阈值,以保证接收端能够从光调顶信号中提取满足误码率要求的业务信号。
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处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时,表示当前的调制系数可以保证接收端能够同时提取出满足误码率要求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
综上,本实施例的发送端通过向接收端发送伪随机码,以使接收端根据该伪随机码与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之间的对比处理,得到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并反馈至发送端。发送端进一步根据该误码率调整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以提高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降低对应的误码率。
实施例三
基于以上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将结合另一具体应用场景对该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其中,上述测试信号可以是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以及待传输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步骤S101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调制系数,对AMCC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将经调制处理后的AMCC信号和参考调制系数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该AMCC信号和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是与业务信号一起发送的,即AMCC经过调制载波调制后,按照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由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其中,调制载波的载波频率大于N倍的伪随机序列的传输速率,N为正整数,以避免光调顶信号与载波频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地,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将调制后的AMCC信号、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NU设备,以实现下行测试信号的发送;ONU设备将调制后的AMCC信号、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LT设备,以实现上行测试信号的发送。
进一步地,步骤S102包括:接收该接收端对接收到的AMCC信号和参考调制系数计算处理后反馈的光信噪比。
其中,将信道的光信噪比作为信道质量参数,该光信噪比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具体地,当OLT设备为发送端,ONU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下行链路传输,ONU设备对OLT设备发送过来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进行计算得到测试出的调制系数,根据OLT设备发送过来的调制系数和ONU设备自己计算得到的调制系数,计算得到OLT设备到ONU设备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即下行光信噪比),ONU设备并将该下行光信噪比反馈至OLT设备侧。当ONU设备为发送端,OLT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上行链路传输,OLT设备对ONU设备发送过来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进行计算得到测试出的调制系数,根据ONU设备发送过来的调制系数和OLT设备自己计算得到的调制系数,计算得到ONU设备到OLT设备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即上行光信噪比),OLT设备并将该上行光信噪比反馈至ONU设备侧。
进一步地,当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后,根据该信道质量参数对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进行调整。具体地,步骤103可参照以下步骤实现: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低于第三阈值时,提高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高于第四阈值时,降低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处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其中,可预先设定能够保证光调顶信号正常收发的光信噪比(OSNR,OpticalSignal Noise Ratio)区间,其中,当AMCC信号的功率值大小刚好使得业务信号接收灵敏度下降到可接受的最大值时,此时的AMCC的OSNR值为光信噪比区间的最小值;当AMCC信号的功率值刚好达到能被接收端检测恢复的最小灵敏度时,此时AMCC信号的OSNR值为光信噪比区间的最大值。其中,第三阈值指的是光信噪比区间内的最小值,第四阈值指的是光信噪比区间内的最大值。也就是说,第三阈值指的是接收端接收到的AMCC信号与噪声刚好不能分离的阈值,即AMCC信号调制深度过低,而造成接收端无法正常提取AMCC信号的阈值。第四阈值指的是接收端接收到的AMCC信号太大,而导致业务信号的误码率达到上限值所对应的调制系数阈值,即AMCC的调制深度过高,造成接收端无法正常提取业务信号的阈值。
具体地,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低于第三阈值时,则表示接收端无法正常接收测试信号,进而推理出AMCC信号的调制深度过低,这时需要提高光调顶信号中AMCC信号调制系数(如将调制系数增大1%),也就是AMCC信号的调制深度,然后重新再发送测试信号,直至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高于第一阈值,以保证接收端能够从光调顶信号中正常提取AMCC信号。
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高于第四阈值时,降低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其中,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高于第四阈值时,则标识接收端无法正常提取业务信号,或提取出的业务信号的光信噪比达到上限值,这时需要降低光调顶信号中AMCC信号的调制系数(如将调制系数降低1%),也就是AMCC信号的调制深度,然后重新再发送测试信号,直至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低于第四阈值,以保证接收端能够从光调顶信号中提取满足光信噪比要求的业务信号。
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处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当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处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时,表示当前的调制系数可以保证接收端能够同时提取出满足光信噪比要求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
综上,本实施例的发送端通过向接收端发送AMCC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和业务信号,以使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计算得到测试的调制系数,再根据接收到的参考调制系数和计算得到的测试调制系数计算处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并反馈至发送端。发送端进一步根据该光信噪比调整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以提高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降低对应的光信噪比。
实施例四
以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分别从不同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进行介绍,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装置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实施例中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对应的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21,用于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第一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接收端对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其中信道质量参数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
第一处理模块23,用于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二发送模块24,用于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第一发送模块21包括:
第一调制单元,用于根据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对伪随机序列进行调制处理;其中,该测试信号包括伪随机序列;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调制处理后的伪随机序列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22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伪随机序列和所述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计算得到并反馈的误码率,其中,所述误码率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
其中第一处理模块23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低于第一阈值时,提高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高于第二阈值时,降低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其中,第一发送模块21还包括:
第二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调制系数,对所述AMCC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测试信号包括: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经调制处理后的AMCC信号和所述参考调制系数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22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对接收到的AMCC信号和参考调制系数计算处理后反馈的光信噪比,其中,所述光信噪比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
其中,第一处理模块23还包括: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低于第三阈值时,提高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高于第四阈值时,降低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处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传输装置是与上述传输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以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分别介绍了本发明基于发送端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接收端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做进一步介绍。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3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
其中,光调顶信号是基于数字调制技术,将不同类型的信号通过波形变换,调制到一个合适的载波之后形成的混合信号。发送端将与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时钟同步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该测试信号可与光调顶信号中的业务信号调制到一起,由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值得指出的是,该测试信号可以是上行测试信号,也可以是下行测试信号。以PON系统中的OLT设备(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和ONU设备(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 Unit)为例,其中,OLT设备到ONU设备的传输链路为下行链路,ONU设备到OLT设备的传输链路为上行链路,即OLT设备向ONU设备发送的测试信号为下行测试信号,ONU设备向OLT设备发送的测试信号为上行测试信号。
步骤S302:根据测试信号,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根据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其中,信道质量参数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接收到的ONU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为ONU设备对下行测试信号处理后得到的下行链路质量参数;ONU设备接收到的OLT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为OLT设备对上行测试信号处理后得到的上行链路质量参数。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之间的调制系数,尤其是控制信号与业务信号之间的调制系数,该调制系数为各个信号的调制深度。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根据ONU设备反馈的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下行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ONU设备根据OLT设备反馈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上行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步骤S303:接收该接收端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发送的光调顶信号。
其中,根据接收端反馈机制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后的调制系数可保证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提高光调顶信号的灵敏度。
实施例六
基于以上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该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其中,步骤S301具体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伪随机序列码;其中,该伪随机序列码为发送端根据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调制处理后发送的。
其中,该伪随机序列可与业务信号一起发送,即该伪随机序列经过调制载波调制后,按照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由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其中,调制载波的载波频率大于N倍的伪随机序列的传输速率,N为正整数,以避免光调顶信号与载波频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地,该伪随机序列的传输速率与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的传输速率相同。具体地,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将调制后的下行伪随机序列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NU设备,ONU接收该下行为随机序列以实现下行测试信号的接收;ONU设备将调制后的上行伪随机序列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LT设备,ONU接收该行为随机序列以实现上行测试信号的接收。
进一步地,步骤302包括:根据伪随机序列码与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计算得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将误码率反馈至发送端。
其中,将信道的误码率作为信道质量参数,该误码率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本地码为与伪随机序列同步的伪随机码。具体地,当OLT设备为发送端,ONU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下行链路传输,ONU设备对OLT设备发送过来的伪随机序列以及ONU设备生成的本地码进行对比处理,得到OLT设备到ONU设备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即下行误码率),ONU设备并将该下行误码率反馈至OLT设备侧。当ONU设备为发送端,OLT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上行链路传输,OLT设备对ONU设备发送过来的伪随机序列以及OLT设备生成的本地码进行对比处理,得到ONU设备到OLT设备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即上行误码率),OLT设备并将该上行误码率反馈至ONU设备侧。
接收端将计算处理得到的误码率反馈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根据该误码率调整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以提高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降低对应的误码率。
实施例七
基于以上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将结合另一具体应用场景对该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其中,上述测试信号可以是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以及待传输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步骤S301具体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以及待传输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
其中,AMCC信号为经所述参考调制系数调制处理后发送的,其中,该AMCC信号和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是与业务信号一起发送的,即AMCC经过调制载波调制后,按照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由发送端发送至接收端。其中,调制载波的载波频率大于N倍的伪随机序列的传输速率,N为正整数,以避免光调顶信号与载波频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地,以OLT设备和ONU设备为例,OLT设备将调制后的AMCC信号、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NU设备,以实现下行测试信号的发送;ONU设备将调制后的AMCC信号、参考调制系数与业务信号调制在一起共同发送至OLT设备,以实现上行测试信号的发送。
步骤S302包括:根据接收到的AMCC信号,计算得到经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传输后的测试调制系数;根据测试调制系数和参考调制系数,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并将该光信噪比反馈至发送端。
其中,将信道的光信噪比作为信道质量参数,该光信噪比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具体地,当OLT设备为发送端,ONU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下行链路传输,ONU设备对OLT设备发送过来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进行计算得到测试出的调制系数,根据OLT设备发送过来的调制系数和ONU设备自己计算得到的调制系数,计算得到OLT设备到ONU设备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即下行光信噪比),ONU设备并将该下行光信噪比反馈至OLT设备侧。当ONU设备为发送端,OLT设备为接收端时,即进行上行链路传输,OLT设备对ONU设备发送过来的AMCC信号和业务信号进行计算得到测试出的调制系数,根据ONU设备发送过来的调制系数和OLT设备自己计算得到的调制系数,计算得到ONU设备到OLT设备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即上行光信噪比),OLT设备并将该上行光信噪比反馈至ONU设备侧。
具体地,根据测试调制系数和参考调制系数,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的步骤参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OSNRt表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m1表示参考调制系数,m2表示测试调制系数。
接收端将计算处理得到的光信噪比反馈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根据该光信噪比调整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以提高光调顶信号中各个信号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降低对应的光信噪比。
实施例八
以上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分别从不同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进行介绍,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装置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42,用于根据测试信号,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根据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三接收模块43,用于接收该接收端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发送的光调顶信号。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41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伪随机序列码;其中,伪随机序列码为发送端根据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调制处理后发送的。
其中,第二处理模块42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伪随机序列码与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计算得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
第一反馈单元,用于将误码率反馈至发送端。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41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以及待传输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其中,AMCC信号为经参考调制系数调制处理后发送的。
其中,第二处理模块42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AMCC信号,计算得到经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传输后的测试调制系数;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测试调制系数和参考调制系数,计算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将光信噪比反馈至发送端。
需要说明的是,该传输装置是与上述传输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九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PON系统中辅助管理和控制信号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其中,以OLT设备为发送端,ONU设备为接收端为例,即传输链路为下行链路。在OLT设备的发送端,首先将下行伪随机序列、AMCC信号或者上行误码率值经过调制单元以一定的调制系数加载到业务通道上,再由发射单元将这些信号和下行业务信号一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经过下行光通道发送给ONU设备。在ONU设备的接收端中,接收滤波单元首先将接收到的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通过高频和低频滤波分离成独立的两路电信号,并同时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和采样。其中,高频滤波分离出的一路信号为下行业务数据,低频滤波分离出的另一路信号为上行误码率值、AMCC信号或者下行伪随机序列信号。然后误码测试单元将下行伪随机序列信号与本地生成的正确的本地伪随机序列进行比对,最终统计出下行通道的误码率,并将该误码率值传输给调制单元。上行误码率值则传输给误码率分析单元,误码率分析单元将判断上行误码率值是否在规定的误码率区间内,如果上行误码率值大于规定的误码率区间最大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增加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MI;如果上行误码率值下于规定的误码率区间最小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减小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
以OLT设备为接收端,ONU设备为发送端为例,即传输链路为上行链路。在ONU设备的发送端,首先将上行伪随机序列、AMCC信号或者下行误码率值经过调制单元以一定的调制系数加载到业务通道上,再由发射单元将这些信号和上行业务信号一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经过上行光通道发送给OLT设备。在OLT设备的接收端中,接收滤波单元首先将接收到的上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通过高频和低频滤波分离成独立的两路电信号,并同时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和采样。其中,高频滤波分离出的一路信号为上行业务数据,低频滤波分离出的另一路信号为下行误码率值、AMCC信号或者上行伪随机序列信号。然后误码测试单元将上行伪随机序列信号与本地生成的正确的本地伪随机序列进行比对,最终统计出上行通道的误码率,并将该误码率值传输给调制单元。下行误码率值则传输给误码率分析单元,误码率分析单元将判断下行误码率值是否在规定的误码率区间内,如果下行误码率值大于规定的误码率区间最大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增加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MI;如果下行误码率值下于规定的误码率区间最小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减小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MI。
也就是说,在OLT设备侧,伪随机序列或者AMCC信号通过调制器调制到载波频率上,已调制的伪随机序列或者AMCC信号和主业务信号一起通过驱动和激光器发送到ONU侧。在OUN侧,混合的信号被接收端处理后,经功率分配单元分成两路,一路为主业务通道,另一路经过解调器恢复出伪随机序列或者AMCC信号。通过ONU设备侧的装置分析得到接收误码率,最终将误码率通过ONU设备侧的发射端发送到OLT设备侧的接收端。在OLT设备侧的接收端,装置根据误码率的大小,判断其是否在上下限范围,然后根据判决结果由调制系数控制器改变调制系数,从而完成动态监控调制系数,改善业务信号和AMCC信号的接收误码率。
本发明是基于调顶技术,通过误码监测来调整调制系数来改善业务信号和AMCC信号的接收误码率,具体流程可参照如图6所示的示意图。具体包括:
步骤601:通过OLT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下行伪随机序列到下行业务中,并发送到ONU设备。
在系统运行中,首先需要规定下行通道的误码率区间BE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AX:MIN)。由OLT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下行伪随机序列到下行业务信号中,并发送给ONU设备侧;其中,当AMCC的功率值刚好达到能被接收机检测恢复的最小灵敏度时,此时AMCC信号的BER值为最大值MAX;当AMCC的功率值大小刚好使得业务信号接收灵敏度下降到可接受的最大值时,此时的AMCC信号的BER值为最小值MIN。
步骤602:在ONU设备侧的接收端,对接收的下行伪随机序列进行恢复,并与本地伪随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获得最终的下行误码率值,再由ONU设备侧的发送端将该下行误码率值发送到OLT设备侧。
在ONU设备侧的接收端,对接收的伪随机序列进行恢复,并与本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最终的接收误码率。然后由ONU设备侧的发送端将误码率发送给OLT侧装置的接收端中。
步骤603:OLT设备侧的接收端对下行误码率值进行恢复后,发送至误码率分析单元,由该单元判断误码率BER是否在规定的区间值内。
步骤604:当BER大于最大值MAX,说明下行误码率偏大,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值过小,调制系数过低,需要将调制系数MI增大1%;然后重新发送伪随机序列重复步骤601~603,直到BER不大于MAX时进入步骤605。
步骤605:当BER小于最小值MIN,则说明下行误码率偏小,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度过大,调制系数过高,会导致业务信号误码率增加,需要将调制系数MI减小1%;然后重新发送伪随机序列重复步骤601~605,直到BER不小于MIN时,进入步骤606。
步骤606:结束误码率测试,停止发送伪随机序列。
以上介绍的是OLT设备到ONU设备的下行传输链路的质量反馈机制,下面将进一步介绍ONU设备到OLT设备的上行传输链路的质量反馈机制,具体流程可参照如图7所示的示意图。具体包括:
步骤701:通过ONU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上行伪随机序列到上行业务中,并发送到OLT设备。
在系统运行中,首先需要规定上行通道的误码率区间BE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AX:MIN)。由ONU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上行伪随机序列到上行业务信号中,并发送给OLT设备侧;其中,当AMCC的功率值刚好达到能被接收机检测恢复的最小灵敏度时,此时AMCC信号的BER值为最大值MAX;当AMCC的功率值大小刚好使得业务信号接收灵敏度下降到可接受的最大值时,此时的AMCC信号的BER值为最小值MIN。
步骤702:在OLT设备侧的接收端,对接收的上行伪随机序列进行恢复,并与本地伪随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获得最终的上行误码率值,再由OLT设备侧的发送端将该上行误码率值发送到ONU设备侧。
在OLT设备侧的接收端,对接收的伪随机序列进行恢复,并与本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最终的接收误码率。然后由OLT设备侧的发送端将误码率发送给ONU侧装置的接收端中。
步骤703:ONU设备侧的接收端对上行误码率值进行恢复后,发送至误码率分析单元,由该单元判断误码率BER是否在规定的区间值内。
步骤704:当BER大于区间值的最大值MAX,说明上行误码率偏大,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值过小,调制系数过低,需要将调制系数MI增大1%;然后重新发送伪随机序列重复步骤701~703,直到BER不大于MAX时进入步骤705。
步骤705:如果BER小于最小值MIN,则说明上行误码率偏小,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度过大,调制系数过高,会导致业务信号误码率增加,需要将调制系数MI减小1%;然后重新发送伪随机序列重复步骤701~705,直到BER不小于MIN时,进入步骤706。
步骤706:结束误码率测试,停止发送伪随机序列。
为了监测系统上下行误码率,及时调整调制系数,降低调制系数带来的影响,系统将每间隔一段时间对整条信道进行误码率分析。其中,在误码率监测的过程中,AMCC信号将停止传输,测试误码采用伪随机序列码。由OLT设备侧发送下行伪随机序列码,在ONU设备侧的装置接收并分析误码率,并将下行误码率上传到OLT设备侧的接收端。OLT设备侧根据接收的下行误码率进行判断分析。当监测到下行误码率接近或超过上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增加发射端的调制系数;当监测到下行误码率接近或超过下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降低发射端的调制系数。并由ONU设备侧发送上行伪随机序列码,在OLT设备侧的装置接收并分析上行误码率,并将误码率上传到ONU设备侧的接收端。ONU设备侧根据接收的上行误码率进行判断分析。当监测到上行误码率接近或超过上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增加发射端的调制系数;当监测到上行误码率接近或超过下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降低发射端的调制系数。从而完成动态监控调制系数,改善业务信号和AMCC信号的接收误码率。
实施例十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PON系统中带OSNR监测反馈机制的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其中,在带OSNR监测反馈机制的装置中,需要对传输通道的OSNR进行监测,由于传统OSNR监测都采用内插法或偏振消光法,实现技术复杂、算法复杂,需要考虑光业务信号的调制码型进行OSNR值的校准等。本实施例并不需要精确计算出OSNR值,所以可利用传输前后调制系数变化值来估算OSNR值,并将估算值作为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进一步地,发射单元发射AMCC信号,并将下(上)行调制深度m1作为随路AMCC信息一起发送;接收单元解析AMCC信号,获取随路下(上)行调制深度信息m1;调制深度解析单元根据AMCC信号幅值,计算出传输后的当前调制深度信息m2;OSNR计算单元在利用m1和m2估算OSNR值。计算公式如下:
当OLT设备和ONU设备进行正常业务通信时,下行通道中OLT设备传输的AMCC信号中包含了下行随路通道的调制系数和监测到的上行OSNR值。上行通道中ONU设备传输的AMCC信号中包含了上行随路通道的调制系数和监测到的下行OSNR值。
其中,以OLT设备为发送端,ONU设备为接收端为例,即传输链路为下行链路。在下行通道的OLT设备发送端,首先将下行调制系数、AMCC信号或者上行OSNR值经过调制单元以一定的调制系数加载到业务通道上。再由发射单元将这些信号和下行业务信号一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经过下行光通道发送给ONU设备。在ONU设备的接收端,接收滤波单元首先将接收到的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通过高频和低频滤波分离成独立的两路电信号,并同时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和采样。其中,高频滤波分离出的一路信号为下行业务数据,低频滤波分离出的另一路信号为下行调制系数,AMCC信号或者上行OSNR值。然后调制深度检测单元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出传输后的下行调制系数。OSNR计算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下行调制系数和传输后的下行调制系数可以计算出下行的OSNR值,然后将下行OSNR值随AMCC信号一起传输给调制单元。上行OSNR值则上传给OSNR分析单元,OSNR分析单元将判断上行OSNR值是否在规定误码率区间内,如果上行OSNR值大于规定的OSNR区间最大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降低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MI;如果上行OSNR值下于规定OSNR区间最小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增加调制单元9的调制系数MI。
以OLT设备为接收端,ONU设备为发送端为例,即传输链路为上行链路。在ONU设备的发送端,首先将上行调制系数、AMCC信号或者下行OSNR值经过调制单元以一定的调制系数加载到业务通道上。再由发射单元将这些信号和上行业务信号一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经过上行光通道发送给OLT设备。在OLT设备的接收端,接收滤波单元首先将接收到的上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通过高频和低频滤波分离成独立的两路电信号,并同时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和采样。其中,高频滤波分离出的一路信号为上行业务数据,低频滤波分离出的另一路信号为上行调制系数,AMCC信号或者下行OSNR值。然后调制深度检测单元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出传输后的上行调制系数。OSNR计算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上行调制系数和传输后的上行调制系数可以计算出上行的OSNR值,然后将上行OSNR值随AMCC信号一起传输给调制单元。下行OSNR值则上传给OSNR分析单元,OSNR分析单元将判断下行OSNR值是否在规定误码率区间内,如果下行OSNR值大于OSNR区间最大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降低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MI;如果下行OSNR值下于OSNR区间最小值,则控制调制系数控制单元增加调制单元的调制系数MI。
本发明是基于调顶技术,通过光信噪比监测来调整调制系数来改善业务信号和AMCC信号的光信噪比,具体流程可参照如图9所示的示意图。具体包括:
步骤901:通过OLT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下行调制系数到下行业务中,并发送到ONU设备。
在系统运行中,首先需要规定下行通道的光信噪比区间OSN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AX:MIN)。由OLT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下行调制系数到下行业务信号中,并发送给ONU设备侧;其中,当AMCC的功率值刚好达到能被接收机检测恢复的最小灵敏度时,此时AMCC信号的OSNR值为最大值MAX;当AMCC的功率值大小刚好使得业务信号接收灵敏度下降到可接受的最大值时,此时的AMCC信号的OSNR值为最小值MIN。
步骤902:在ONU设备侧的接收端,对接收的下行调制系数进行恢复,并由调制深度检测单元解析出传输后的调制系数,由OSNR计算单元计算出最终的下行OSNR值,再由ONU设备侧的发送端将该下行光信噪比值发送到OLT设备侧。
步骤903:OLT设备侧的接收端对下行光信噪比值进行恢复后,发送至光信噪比分析单元,由该单元判断光信噪比OSNR是否在规定的区间值内。
步骤904:当OSNR大于区间值的最大值MAX,说明下行光信噪比偏大,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值过小,调制系数过低,需要将调制系数MI增大1%;然后重新发送调制系数重复步骤901~903,直到OSNR不大于MAX时进入步骤905。
步骤905:如果OSNR小于最小值MIN,则说明下行光信噪比偏小,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度过大,调制系数过高,会导致业务信号光信噪比增加,需要将调制系数MI减小1%;然后重新发送调制系数重复步骤901~905,直到OSNR不小于MIN时,进入步骤906。
步骤906:结束光信噪比测试,停止发送调制系数。
以上介绍的是OLT设备到ONU设备的下行传输链路的质量反馈机制,下面将进一步介绍ONU设备到OLT设备的上行传输链路的质量反馈机制,具体流程可参照如图10所示的示意图。具体包括:
步骤1001:通过ONU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上行调制系数到上行业务中,并发送到OLT设备。
在系统运行中,首先需要规定上行通道的光信噪比区间OSN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AX:MIN)。由ONU设备侧的发送单元加载上行调制系数到上行业务信号中,并发送给OLT设备侧;其中,当AMCC的功率值刚好达到能被接收机检测恢复的最小灵敏度时,此时AMCC信号的OSNR值为最大值MAX;当AMCC的功率值大小刚好使得业务信号接收灵敏度下降到可接受的最大值时,此时的AMCC信号的OSNR值为最小值MIN。
步骤1002:在OLT设备侧的接收端,对接收的上行调制系数进行恢复,并由调制深度检测单元解析出传输后的调制系数,由OSNR计算单元计算出最终的上行OSNR值,再由OLT设备侧的发送端将该上行光信噪比值发送到ONU设备侧。
步骤1003:ONU设备侧的接收端对上行光信噪比值进行恢复后,发送该光信噪比分析单元,由该单元判断光信噪比OSNR是否在规定的区间值内。
步骤1004:当OSNR大于区间值的最大值MAX,说明上行光信噪比偏大,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值过小,调制系数过低,需要将调制系数MI增大1%;然后重新发送调制系数重复步骤1001~1003,直到OSNR不大于MAX时进入步骤1005。
步骤1005:如果OSNR小于最小值MIN,则说明上行光信噪比偏小,接收到的伪随机信号幅度过大,调制系数过高,会导致业务信号光信噪比增加,需要将调制系数MI减小1%;然后重新发送调制系数重复步骤1001~1005,直到OSNR不小于MIN时,进入步骤1006。
步骤1006:结束光信噪比测试,停止发送调制系数。
为了监测系统上下行光信噪比,及时调整调制系数,降低调制系数带来的影响,系统将每间隔一段时间对整条信道进行光信噪比分析。其中,在光信噪比监测的过程中,AMCC信号不用停止传输,测试误码采用调制系数码。由OLT设备侧发送下行调制系数,在ONU设备侧的装置接收并分析光信噪比,并将下行光信噪比上传到OLT设备侧的接收端。OLT设备侧根据接收的下行光信噪比进行判断分析。当监测到下行光信噪比接近或超过上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增加发射端的调制系数;当监测到下行光信噪比接近或超过下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降低发射端的调制系数。并由ONU设备侧发送上行调制系数码,在OLT设备侧的装置接收并分析上行光信噪比,并将光信噪比上传到ONU设备侧的接收端。ONU设备侧根据接收的上行光信噪比进行判断分析。当监测到上行光信噪比接近或超过上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增加发射端的调制系数;当监测到上行光信噪比接近或超过下限值,则通过反馈单元降低发射端的调制系数,从而完成动态监控调制系数,改善业务信号和AMCC信号的光信噪比。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接收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包括伪随机序列;其中,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根据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对伪随机序列进行调制处理;
将调制处理后的伪随机序列发送至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伪随机序列和所述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计算得到并反馈的误码率,其中,所述本地码为与所述伪随机序列同步的伪随机码,所述误码率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低于第一阈值时,提高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高于第二阈值时,降低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误码率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包括: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以及待传输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调制系数,对所述AMCC信号进行调制处理;
将经调制处理后的AMCC信号和所述参考调制系数发送至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对接收到的AMCC信号和参考调制系数计算处理后反馈的光信噪比,其中,所述光信噪比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低于第三阈值时,提高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高于第四阈值时,降低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当所述接收端反馈的光信噪比处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时,确定当前的调制系数为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8.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计算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以使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发送的光调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的步骤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伪随机序列码;其中,所述伪随机序列码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调制处理后发送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测试信号,计算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伪随机序列码与所述接收端生成的本地码,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误码率;其中,所述本地码为与所述伪随机序列同步的伪随机码;
将所述误码率反馈至所述发送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的步骤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辅助管理和控制信道AMCC信号,以及待传输光调顶信号当前的参考调制系数;其中,所述AMCC信号为经所述参考调制系数调制处理后发送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测试信号,计算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的步骤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AMCC信号,计算得到经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传输后的测试调制系数;
根据所述测试调制系数和所述参考调制系数,计算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光信噪比;
将所述光信噪比反馈至所述发送端。
13.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至接收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测试信号处理后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质量参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参数,调整所述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的光调顶信号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14.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装置,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待传输的光调顶信号的测试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信号,计算所述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的信道质量参数并反馈至发送端,以使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信道质量参数调整光调顶信号的调制系数;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整后的调制系数调制后发送的光调顶信号。
CN201610302180.8A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359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2180.8A CN107359939A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82921 WO2017193849A1 (zh) 2016-05-09 2017-05-03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2180.8A CN107359939A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9939A true CN107359939A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66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02180.8A Pending CN107359939A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9939A (zh)
WO (1) WO2017193849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229A (zh) * 2017-12-15 2018-06-0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接收电路及光模块
CN108259118A (zh) * 2018-01-12 2018-07-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dm pon系统的辅助管理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259110A (zh) * 2017-12-27 2018-07-06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向冗余环网中多节点间保持同步的同步主选择方法
CN109039537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mcc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072161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90904A (zh) * 2019-05-17 2019-08-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dm pon系统中实现光调顶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13678A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9201100A1 (zh) * 2018-04-18 2019-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mcc装置及传输波长调控方法
CN111404602A (zh) * 2020-03-24 2020-07-10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光功率下调顶信号的通信方法及系统、光模块
CN111817782A (zh) * 2020-06-24 2020-10-23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01706A (zh) * 2020-06-17 2020-11-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m pon中的onu发现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12242871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0750A (zh) * 2020-09-25 2021-01-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光调顶通信准确性的光模块与方法
CN112714369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通信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276805A (zh) * 2022-06-27 2022-11-01 深圳麦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传输电路、激光传输组件和电子测量仪器
WO2023233617A1 (ja) * 2022-06-02 2023-12-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498B (zh) * 2020-03-11 2021-02-19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光模块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光模块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756A (zh) * 2003-08-06 2005-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调顶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754337A (zh) * 2001-05-10 2006-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收多道光信号的接收器及方法
US20070134006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Eric Krieg Method for adjusting bias in optical transmitter with external modulator
CN101764665A (zh) * 2008-12-23 201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及系统
CN102611950A (zh) * 2012-02-22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标签信号的调制深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486269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广州极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调制系数自动调整电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337A (zh) * 2001-05-10 2006-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收多道光信号的接收器及方法
CN1581756A (zh) * 2003-08-06 2005-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调顶传输方法和系统
US20070134006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Eric Krieg Method for adjusting bias in optical transmitter with external modulator
CN101764665A (zh) * 2008-12-23 201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及系统
CN102611950A (zh) * 2012-02-22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标签信号的调制深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486269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广州极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调制系数自动调整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明昊: "基于光传输层ROADM光交叉的调顶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229A (zh) * 2017-12-15 2018-06-0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接收电路及光模块
CN108259110A (zh) * 2017-12-27 2018-07-06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向冗余环网中多节点间保持同步的同步主选择方法
CN108259118A (zh) * 2018-01-12 2018-07-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dm pon系统的辅助管理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0072161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144900A1 (zh) * 2018-01-24 2019-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72161B (zh) * 2018-01-24 2021-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13678B (zh) * 2018-02-28 2020-09-08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213678A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9165980A1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9201100A1 (zh) * 2018-04-18 2019-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mcc装置及传输波长调控方法
CN109039537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mcc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9039537B (zh) * 2018-07-26 2020-05-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mcc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190904A (zh) * 2019-05-17 2019-08-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dm pon系统中实现光调顶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42871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4369B (zh) * 2019-10-25 2022-12-1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通信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14369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通信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404602A (zh) * 2020-03-24 2020-07-10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光功率下调顶信号的通信方法及系统、光模块
CN111404602B (zh) * 2020-03-24 2023-03-14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光功率下调顶信号的通信方法及系统、光模块
CN111901706A (zh) * 2020-06-17 2020-11-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m pon中的onu发现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11901706B (zh) * 2020-06-17 2022-05-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m pon中的onu发现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11817782A (zh) * 2020-06-24 2020-10-23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7782B (zh) * 2020-06-24 2021-10-12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58669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0750A (zh) * 2020-09-25 2021-01-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光调顶通信准确性的光模块与方法
WO2023233617A1 (ja) * 2022-06-02 2023-12-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15276805A (zh) * 2022-06-27 2022-11-01 深圳麦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传输电路、激光传输组件和电子测量仪器
CN115276805B (zh) * 2022-06-27 2023-08-29 深圳麦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传输电路、激光传输组件和电子测量仪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3849A1 (zh)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939A (zh) 一种光调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904635B (zh) 一种光信噪比检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0479352C (zh) 光随路信号加载、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24479B (zh) 波长标签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01076110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7400830B2 (en)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signal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WO2010095894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channel selection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WO2016150249A1 (zh) 一种多信道系统的误码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037002B2 (en) Pre-emphasis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0870232A (zh) 光学发送器、光学接收器和光学传输系统
Wang et al. Toward universal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for intelligen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erena et al. The Gaussian noise model extended to 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outage probability estimation
CN110022186A (zh) 一种波长锁定装置及方法
CN105684328A (zh) 用于通过数据偏置进行导频音调制的系统和方法
CA251499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network data signals in a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network
Udalcovs et al. Spectral and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in mixed-line rate WDM networks with signal quality guarantee
Ibrahim et al. NRZ and RZ analysis for optical CDMA based on radio over fiber (RoF) technique
Poggiolini et al. Theory of subcarrier encoding of packet headers in quasi-all-optical broadband WDM networks
CN109039474B (zh) 一种规避经典强光对量子信道干扰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Salgals et al. Research of M-PAM and duobinary modulation formats for use in high-speed WDM-PON systems
Tayq et al. Performance demonstration of real time compressed CPRI transport
CN107508639A (zh) 基于pon的波分复用型量子密码通信装置及传输方法
Sainawi et al. Receiv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radio over fiber network transmission
Winter et al. Polarization-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system outage due to nonlinearity-lnduced depolarization
EP1402670A2 (de)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rmittlung und trennung von einzelkanaleffekten bei der optischen übertragung eines wellenlängen-multiplex (-wdm)-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