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2345A -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2345A
CN107352345A CN201710784496.XA CN201710784496A CN107352345A CN 107352345 A CN107352345 A CN 107352345A CN 201710784496 A CN201710784496 A CN 201710784496A CN 107352345 A CN107352345 A CN 107352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elevator
pedal
shock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44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2345B (zh
Inventor
朱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 Xianf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7844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2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2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2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2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2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8Active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中的踏板,该踏板与电梯轿厢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空腔通过分隔板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踏板安装在电梯支撑架上;且电梯支撑架安装在空腔内;电梯支撑架下设置有减震装置;电梯支撑架与所述减震装置接触。本发明通过在电梯踏板下方安装电梯支撑架,一方面起到支撑踏板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避震减震作用,而在电梯支撑架下方接触减震装置,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具有优秀的减震效果。另外,电梯支撑架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内,在减震的同时,采用分散减震的方法,与启动或者停止的时候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达到启停的瞬时不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中,尤其是启停的时候会有加速度,加速度的产生影响电梯的舒适性,尤其是对于楼层较多、启停频繁的情况。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是竖直方向的,电梯中的乘客在启停的瞬时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给乘客带来许多不适。尤其是减震性能较差的电梯,由于失重或超重带来的影响比较明显,一些乘客甚至会产生晕眩感。传统的电梯乘坐舒适性和电梯运行效率之间有着对立的矛盾。因此,对电梯如何提高减震效果,提升乘客的舒适性,是目前电梯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例如中国专利CN205397798U公开了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1)中的踏板(2),踏板(2)安装在一个支撑架(3)上,踏板(2)与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橡胶减震器;支撑架(3)与轿厢(1)的底板(4)之间的空腔(17)中设置有液压减震装置,支撑架(3)安装在液压减震装置上。该技术方案置中,减震装置的结构装配关系简单,也能加装于现有的电梯结构上,但是减震装置安装位置较为繁琐,且安装定位后,不能再根据轿厢高度进行调整,安装不灵活。
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326979.1公开了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梯轿厢底部的减震箱以及减震箱上方的固定架,所述减震箱通过其上方的固定架固定在电梯轿厢底部;所述减震箱包括一箱体、箱体前侧的夹紧机构以及箱体内的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该夹紧机构可由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驱动其夹住导轨,进而将轿厢底部锁紧在导轨上;所述执行机构采用偏心夹紧机构。该技术方案实现方式是,当电梯停轿时,通过减震箱前侧的夹紧机构夹住导轨来减小轿厢的晃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机械式结构进行减震虽然想法新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隐患,例如安全性不高,夹紧机构的运作寿命以及成本问题也比较大,最重要的是,减震装置安装位置较为繁琐,且安装定位后,不能再根据轿厢高度进行调整,安装不灵活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震装置或者机构不能根据轿厢高度进行调整,安装不灵活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中的踏板,其创新点在于:该踏板与电梯轿厢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所述空腔通过分隔板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所述踏板安装在电梯支撑架上;且所述电梯支撑架安装在空腔内;所述电梯支撑架下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电梯支撑架与所述减震装置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支撑架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内,电梯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踏板,电梯支撑架的下端接触减震装置,所述电梯支撑架包括减震架本体、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减震架本体与调节杆固定,所述调节杆与固定杆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架本体安装在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与固定杆呈垂直状态安装;所述固定杆横向固定在电梯轿厢和分隔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架本体为弹性减震架本体,所述弹性减震架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所述倒圆台形状下宽的底部固定在调节杆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包括固定圈、调节支架和调节竖杆;所述固定圈安装在调节竖杆上,所述调节竖杆呈垂直状态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调节支架活动安装在固定圈上,并可绕着固定圈活动呈角度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分别对称安装在固定圈两侧,所述固定圈上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在滑道内滑动调节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架和调节圈,所述调节架与调节圈一体成型,所述调节圈位于调节架尾部,所述调节圈嵌合在滑道内,实现滑动调节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电梯支撑架接触,所述减震垫铺设在电梯支撑架与轿厢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垫整体为设置有空腔Ⅱ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横向放置在电梯支撑架与轿厢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采用橡胶包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两端内均还嵌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分别接触圆柱体结构的上、下表面,形成减震助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通过在电梯踏板下方安装电梯支撑架,一方面起到支撑踏板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避震减震作用,而在电梯支撑架下方接触减震装置,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具有优秀的减震效果。另外,电梯支撑架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内,在减震的同时,采用分散减震的方法,与启动或者停止的时候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达到启停的瞬时不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的作用。
(2)本发明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将弹性减震架本体的结构设计成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上部接触电梯踏板的表面为较宽,而底部接触减震装置的表面较窄,较宽的表面用于接触踏板,原理是,表面较宽的受力面积大,在相同的作用力条件下,产生的压强较小,这样,对减震架本体的内部应力的产生影响较小,表面较窄的底部接触减震装置,主要考虑的是,将减震架本体的应力尽可能全部释放出来,受力面积较小,应力作用在减震装置上,减震装置用于将所有的应力抵消,保证电梯踏板平稳。
(3)本发明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调节支架主要起到调节角度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电梯,电梯安装踏板的高度可能不同,这样就会导致,不同的电梯需要配置不同高度的电梯支撑架,尺寸上细微的差异,可能也会导致电梯支撑架的型号不同,这样的设计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繁琐性,因此,本发明通过调节支架活动安装在固定圈上,并可绕着固定圈活动呈角度固定,通过角度的不同,调节支架的长度不同,增加与电梯支撑架的匹配度,使用灵活,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梯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调节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电梯支撑架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电梯支撑架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调节支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调节支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调节支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电梯轿厢1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1中的踏板2,该踏板2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所述空腔通过分隔板4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30;所述踏板2安装在电梯支撑架5上;且所述电梯支撑架5安装在空腔内;所述电梯支撑架5下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与所述减震装置6接触。如图1所示,具体的,所述电梯支撑架5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30内,电梯支撑架5的上端安装有踏板2,电梯支撑架5的下端接触减震装置6。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电梯踏板2下方安装电梯支撑架5,一方面起到支撑踏板2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避震减震作用,而在电梯支撑架5下方接触减震装置6,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具有优秀的减震效果。另外,电梯支撑架5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30内,在减震的同时,采用分散减震的方法,与启动或者停止的时候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达到启停的瞬时不会有超重或失重的感觉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梯支撑架5包括减震架本体50、调节杆51和固定杆52;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与调节杆51固定,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固定。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架本体50安装在调节杆51上;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呈垂直状态安装;所述固定杆52横向固定在电梯轿厢1和分隔板4之间。在本发明中,电梯支撑架5起主要减震效果的是减震架本体50,减震架本体50接触并抵住电梯踏板2,稳定踏板2并吸收(消抵)踏板在启停瞬间产生的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调节杆51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减震架本体50的高度,例如,可以调节减震架本体50的高度为刚好接触电梯踏板2,或者调节到减震架本体50的高度高于电梯踏板2的高度,高出的部分可以压缩产生压缩力进行存储,在电梯启停的瞬间同时释放,有效缓解超重或失重带来的眩晕感。固定杆52的作用是将减震架本体50和调节杆51进行固定,固定杆52横向固定在电梯轿厢1和分隔板4之间。并且,固定杆52与下方设置的减震装置6接触。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为弹性减震架本体,所述弹性减震架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所述倒圆台形状下宽的底部固定在调节杆51上。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性减震架本体可以选择为橡胶减震架本体,也可以选择为强力硅胶减震架本体,主要具有可压缩、可伸展的弹性阻力功能的减震架本体50,均可以使用。在本发明中,将弹性减震架本体的结构设计成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上部接触电梯踏板2的表面为较宽,而底部接触减震装置6的表面较窄,较宽的表面用于接触踏板2,原理是,表面较宽的受力面积大,在相同的作用力条件下,产生的压强较小,这样,对减震架本体50的内部应力的产生影响较小,表面较窄的底部接触减震装置6,主要考虑的是,将减震架本体50的应力尽可能全部释放出来,受力面积较小,应力作用在减震装置6上,减震装置6用于将所有的应力抵消,保证电梯踏板2平稳。
为了便于减震架本体50调节,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51包括固定圈510、调节支架511和调节竖杆512;所述固定圈510安装在调节竖杆512上,所述调节竖杆512呈垂直状态安装在固定杆52上,所述调节支架511活动安装在固定圈510上,并可绕着固定圈510活动呈角度固定。在本发明中,调节支架511主要起到调节角度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电梯,电梯安装踏板的高度可能不同,这样就会导致,不同的电梯需要配置不同高度的电梯支撑架5,尺寸上细微的差异,可能也会导致电梯支撑架5的型号不同,这样的设计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繁琐性,因此,本发明通过调节支架511活动安装在固定圈510上,并可绕着固定圈510活动呈角度固定,通过角度的不同,调节支架511的长度不同,增加与电梯支撑架5的匹配度,使用灵活,安装方便。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支架511包括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分别对称安装在固定圈510两侧,所述固定圈510上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在滑道内滑动调节角度。具体实现结构为: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调节的灵活性,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架5110和调节圈5111,所述调节架5110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调节圈5111位于调节架5110尾部,所述调节圈5111嵌合在滑道内,实现滑动调节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角度。在本发明中,调节支架511分为左、右两个支架,从左、右两侧分别对电梯踏板2进行固定,并选择合适角度配合电梯踏板2的高度,在本发明中,左右两个支架的角度可以一致,也可以调节成不一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为一侧调节为刚好接触电梯踏板2,另一侧可以调节到减震架本体50的高度高于电梯踏板2的高度,高出的部分可以压缩产生压缩力进行存储,在此并不做限制。此外,固定圈510为表面设置有一圈滑动的实心球状固定体,固定圈510与调节竖杆512可以一体成型,增加固定牢固性,在本发明中,调节圈5111嵌合在滑道内,调节圈5111在滑道内转动,从而带动调节架5110改变方向,与水平轴或竖直轴之间产生角度,进行与减震架本体50实现带角度固定,减震架本体50的安装高度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用于适应电梯踏板2的安装高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为了调节架5110能够更好的接触并且保证支撑不易脱离减震架本体,如图6A所示:所述调节架5110为一根竖杆,所述竖杆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竖杆为底部细、越往顶部逐渐加粗的结构,整体呈扇形,可以用来增加接触面积,所述竖杆最顶部设置成向内凹陷的弧形,由于减震架本体50为弹性的,弧形抵住弹性减震架本体,接触更牢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所述调节架5110为一根竖杆,所述竖杆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竖杆为一长条状圆柱体,且该长条状圆柱体的中间设置有规则凹陷,例如U型凹陷,凹陷的位置从长条状圆柱体顶部开始延伸至长条状圆柱体中间位置。在此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凹陷将长条状圆柱体分为两个子竖杆,在支撑弹性减震架本体时,从单点接触变为双点接触,增加了支撑的牢靠性,此外,将凹陷的位置设置至中间位置,对调节架5110本身的稳定性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在还有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C所示,所示调节架5110为一根竖杆,所述竖杆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竖杆为圆柱体结构,且顶部斜向固定设置有固定盘5112,所述固定盘5112与弹性减震架本体接触,所述固定盘5112为一圆盘,圆盘表面为一平面,所述斜向的角度为45度。在此实施方式中,不直接利用竖杆与减震架本体50接触,竖杆的脆性相对于固定盘5112还是较大,因此,选用圆盘式的固定盘5112具有接触面积大,接触稳定的优势,另外,竖杆具有容易调节的作用,两者结合,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如图5A所示,调节圈5110在固定圈510的滑道内位于水平方向,调节支架511不起到调节作用,此时固定圈510上直接固定减震架本体50,此时减震架本体50的高度达到极限最矮,正好贴合固定在电梯踏板2底部,实现支撑和减震作用;如图5B所示:当电梯踏板高度升高,需要进行调节的时候,调节圈5110在固定圈510的滑道内转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得调节支架511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两侧的调节支架511可以形成的角度一致,也可以形成的角度不一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形成角度的支架将减震架本体50上抵,使之脱离固定圈510的固定,从而贴合安装较高的电梯踏板底部,实现支撑和减震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点,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装置6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电梯支撑架5接触,所述减震垫铺设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具体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垫整体为设置有空腔Ⅱ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横向放置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采用橡胶60包覆。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两端内均还嵌入有减震弹簧61,所述减震弹簧61分别接触圆柱体结构的上、下表面,形成减震助力。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左端和右端内部均还设置有微磁源模块62和微电源模块63,圆柱体两端之间通过导电线64连通,所述导电线64上均匀放置有导电圈65。当电梯向下运动时甚至快要停止时,产生向下的作用力,这时启动左端的微磁源模块62,使得圆柱体内部产生磁场,同时启动左端的微电源模块63圆柱体两端之间的导电线64通电产生电流,使得导电圈65产生电流,因此产生一定的方向向上的洛伦兹力,用于进一步抵消向下的作用力,保证电梯平稳。当电梯向上运动时,操作相反,就能起到抵消向上的作用力。当然,上述控制均可以使用控制系统控制,通过感应器感应电梯的上、下运动状态,进行智能调整。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中的踏板(2),其特征在于:该踏板(2)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空腔;所述空腔通过分隔板(4)均匀分隔成两个子空腔(30);所述踏板(2)安装在电梯支撑架(5)上;且所述电梯支撑架(5)安装在空腔内;所述电梯支撑架(5)下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与所述减震装置(6)接触;所述减震装置(6)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整体为设置有空腔Ⅱ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左端和右端内部均还设置有微磁源模块(62)和微电源模块(63),圆柱体两端之间通过导电线(64)连通,所述导电线64上均匀放置有导电圈(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支撑架(5)分别安装在两个子空腔(30)内,电梯支撑架(5)的上端安装有踏板(2),电梯支撑架(5)的下端接触减震装置(6),所述电梯支撑架(5)包括减震架本体(50)、调节杆(51)和固定杆(52);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与调节杆(51)固定,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本体(50)安装在调节杆(51)上;所述调节杆(51)与固定杆(52)呈垂直状态安装;所述固定杆(52)横向固定在电梯轿厢(1)和分隔板(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本体(50)为弹性减震架本体,所述弹性减震架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倒圆台形状,所述倒圆台形状下宽的底部固定在调节杆(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1)包括固定圈(510)、调节支架(511)和调节竖杆(512);所述固定圈(510)安装在调节竖杆(512)上,所述调节竖杆(512)呈垂直状态安装在固定杆(52)上,所述调节支架(511)活动安装在固定圈(510)上,并可绕着固定圈(510)活动呈角度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511)包括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分别对称安装在固定圈两侧,所述固定圈(510)上设置有一圈滑道,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在滑道内滑动调节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左支架和调节右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架(5110)和调节圈(5111),所述调节架(5110)与调节圈(5111)一体成型,所述调节圈(5111)位于调节架(5110)尾部,所述调节圈(5111)嵌合在滑道内,实现滑动调节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与电梯支撑架(5)接触,所述减震垫铺设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横向放置在电梯支撑架(5)与电梯轿厢(1)底部之间的剩余空间内;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采用橡胶(60)包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减震垫的圆柱体两端内均还嵌入有减震弹簧(61),所述减震弹簧(61)分别接触圆柱体结构的上、下表面,形成减震助力。
CN201710784496.XA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Active CN107352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4496.XA CN107352345B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4496.XA CN107352345B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2345A true CN107352345A (zh) 2017-11-17
CN107352345B CN107352345B (zh) 2019-11-26

Family

ID=6029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4496.XA Active CN107352345B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234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6425A (zh) * 2018-06-19 2018-10-26 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方法
CN111776919A (zh) * 2020-06-28 2020-10-16 浙江富士美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4862A (ja) * 2008-09-11 2010-03-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電磁式緩衝装置
JP2012218888A (ja) * 2011-04-08 2012-11-1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減速補助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CN104627774A (zh) * 2014-12-23 2015-05-20 苏州施耐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的紧急降落保护装置
CN204588367U (zh) * 2015-04-08 2015-08-26 凌志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的新型轿厢式电梯
CN205346557U (zh) * 2015-11-27 2016-06-29 江苏升茂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设备用防坠落的地面结构
CN105819303A (zh) * 2016-05-27 2016-08-03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自适应阻尼电梯井阻尼总成
CN205500499U (zh) * 2016-01-27 2016-08-24 崔光学 一种自带缓冲减振装置的电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4862A (ja) * 2008-09-11 2010-03-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電磁式緩衝装置
JP2012218888A (ja) * 2011-04-08 2012-11-1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減速補助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CN104627774A (zh) * 2014-12-23 2015-05-20 苏州施耐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的紧急降落保护装置
CN204588367U (zh) * 2015-04-08 2015-08-26 凌志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的新型轿厢式电梯
CN205346557U (zh) * 2015-11-27 2016-06-29 江苏升茂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设备用防坠落的地面结构
CN205500499U (zh) * 2016-01-27 2016-08-24 崔光学 一种自带缓冲减振装置的电梯
CN105819303A (zh) * 2016-05-27 2016-08-03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自适应阻尼电梯井阻尼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6425A (zh) * 2018-06-19 2018-10-26 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方法
CN111776919A (zh) * 2020-06-28 2020-10-16 浙江富士美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111776919B (zh) * 2020-06-28 2021-10-22 浙江富士美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2345B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69399U (zh) 一种安全电梯的对重缓冲器
CN107352345A (zh) 一种结合型电梯减震装置
CN202744141U (zh) 一种防偏转的补偿钢丝绳张紧装置
CN107337061B (zh) 一种多重电梯减震装置
CN106004306A (zh) 磁悬浮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337060A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107445034B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梯减震装置
CN108566032B (zh) 一种电机减震装置
CN104444699A (zh) 一种轿底减震机构和安装有减震机构的轿厢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206195277U (zh) 一种电缆减振装置
CN202294520U (zh) 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装置
CN206266039U (zh) 一种电梯轿顶轮装置
CN205170103U (zh) 一种电梯井减震支架
CN208102179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后座椅的减震装置
CN204506468U (zh) 发动机左右悬置软垫总成
CN103332128B (zh) 汽车减振座椅
CN101725663B (zh) 一种机械设备的防震装置
CN201679896U (zh) 一种机械设备的防震装置
CN208615771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的安装支架
CN105173991B (zh) 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CN205784797U (zh) 散热器悬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652957U (zh) 一种电梯轿厢的坠落缓冲保护装置
CN214661728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的减震垫脚
CN212628880U (zh) 电控设备机壳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4

Address after: 318050 six village, 14 District 27, Xinqiao village, Xinqiao Town, Luqiao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Applicant after: Luo Xianfeng

Address before: 226691 Nantong City, Haian Province, the town of pier pier head of the village of the first group of the group of 6

Applicant before: Zhu Aim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