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5582B - 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45582B CN107345582B CN201610299108.4A CN201610299108A CN107345582B CN 107345582 B CN107345582 B CN 107345582B CN 201610299108 A CN201610299108 A CN 201610299108A CN 107345582 B CN107345582 B CN 1073455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chamber
- spool
- heat control
- control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 F16K11/04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with movable valve members positioned between valve sea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包括阀体(1)、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所述阀体(1)内设有阀芯(3)和热动元件(2),所述阀体内形成有相隔离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热动元件(2)包括电加热装置(23)、本体部、以及推杆(24),在断电状态,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二接口(5)连通,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截止,在上电状态,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连通。该调温阀能够主动调节速箱油流道,在失效状态下,仍然能够使变速箱油进行油冷循环,对于不同温度需求的系统,可以避免热动元件的重新开发,而且热动元件不需直接感受油温,提高了热动元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汽车变速箱油冷系统中用于控制变速箱油是否经过油冷器的调温阀。本发明还涉及设有所述调温阀的变速箱油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上采用的油冷系统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油冷系统不使用调温阀,变速箱直接与油冷器相连,即在变速箱使用过程中,变速箱油直接流经油冷器进行冷却然后回到变速箱,此为传统变速箱冷却系统;另一种油冷系统采用旁通阀进行控制,即在油温低于一个预设温度时,调温阀的旁通流道处于打开状态,由于此时变速箱油不需进过冷却,油直接通过旁通流道返回变速箱内,而当油温达到或者高于预设温度时,由于此时变速箱油需要冷却,调温阀关闭旁通流道,使油只能通过阀体流至油冷器冷却后返回变速箱,试验证明,采用调温阀的油冷系统能够减少油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现有调温阀采用机械控制方式,将热动元件直接安装在阀体内部,通过热动元件感受变速箱油温度变化来调节阀开闭。当温度上升到预设温度时,热动元件自动关闭旁通流道,改变变速箱油流道,使油通过油冷器进行冷却,降温时则打开旁通流道,使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由于此工作特性,调温阀只有在感受到高温时会使变速箱油流经油冷器,而在低温时打开旁通流道,因此存在以下缺陷:
其一,由热动元件自动感温调节流道,这样比较被动,必须感知油温才能够作动。
其二,当调温阀失效时,变速箱油不能够通过油冷器冷却油温,而是直接流回到变速箱内,不对变速箱油进行冷却,此时变速箱在一个较高的温度下工作,会降低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其三,对于不同温度需求的系统,需要重新开发不同的热动元件,设计周期长、成本高。
其四,热动元件处在油液当中直接感受油温,而变速箱油温度始终在变化,且峰值较高,在此环境下工作,会导致调温阀使用寿命较短。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调温阀,以克服现有调温阀存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温阀。该调温阀能够主动调节速箱油流道,在失效状态下,仍然能够使变速箱油流经油冷器进行油冷循环,对于不同温度需求的系统,可以避免热动元件的重新开发,而且热动元件不需直接感受油温,提高了热动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调温阀的变速箱油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温阀,包括内设有腔的阀体,所述阀体还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芯以及驱动所述阀芯动作的热动元件,所述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电加热装置、本体部、以及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或抵接的推杆,所述本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相抵接,且第一腔与第二腔相隔离;所述第三腔内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抵接,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台阶相抵接,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截止,当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台阶分离时,所述电加热装置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腔的内径,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三腔,所述第二台阶形成有一阀口;所述阀芯的外径大于所述阀口的内径,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台阶相抵接,所述阀口关闭,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当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台阶分离时,所述电加热装置处于上电状态,所述阀口打开,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当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接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体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部所在的第一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在接近所述推杆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设有周向的密封槽,所述热动元件通过所述定位部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并通过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隔离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
优选地,所述第三腔内设有与阀体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阀芯,另一端抵接所述调节螺母,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能够调节所述弹簧的预紧力。
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包括壳体、与电加热装置连接的电线以及容纳并推动所述推杆内端的胶管;所述电线从所述壳体一端向外引出,所述胶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其与所述壳体之间填充热敏材料。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位于热敏材料顶部,直接与热敏材料接触;或者,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外部,通过所述壳体加热热敏材料。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外部,且外围设有使其与所述第一腔隔离的绝缘体。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油冷系统,包括变速箱、油冷器及调温阀,所述调温阀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温阀,其第一接口为入油口,连接所述变速箱,其第二接口为出油口,连接所述油冷器,其第三接口为出油口,连接旁通油路,其热动元件连接控制器。
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的热动元件为电加热的热动元件,其电加热的主体部与分配介质流道隔离,不直接感受油温,而是通过系统主动控制热动元件开闭来调节流道,在系统认为需要改变变速箱油流道时,热动元件才进行动作,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控温精度和控温范围,而且在系统未运行时,调温阀处于旁通关闭的状态。这样,在热动元件失效时,由于是通过系统来感受油温控制流道开闭,变速箱旁通流道仍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变速箱油能通过油冷器进行冷却,能够使变速箱油的工作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从而使变速箱仍能够在正常条件下使用,使变速箱油不会因为油温过高而失去应有的润滑特性,有助于提高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采用电子控制的调温阀不需直接感受油温,通过系统控制在油温达到预设温度时由系统控制流道开闭。如此,热动元件不需要直接处在油温下,大大提高了调温阀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不同温度需求的系统,只需要更改系统设置条件进行调节,而不需要重新开发新的热动元件,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轴侧图;
图2为图1所示调温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热动元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热动元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调温阀的轴测图;
图7为另一视角下图5所示调温阀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变速箱油冷系统的流道走向示意图。
图中:
1.阀体 2.热动元件 3.阀芯 4.第一接口 5.第二接口 6.第三接口 7.密封圈 8.垫块 9.弹性挡圈 10.塑封件 11.弹簧 12.调节螺母 13.冷却介质入口 14.冷却介质出口15.快速接头 16.绝缘体 17.变速箱 18.油冷器 19.调温阀 20.三通阀 21.壳体 22.电线23.电加热装置 24.推杆 25.胶管 26.定位部 27.热敏材料 28.导套 29.绝缘套 210.封盖 211.润滑件 31.第一台阶 32.第二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左、右”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轴侧图;图2为图1所示调温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调温阀为汽车变速箱油冷系统中所使用的调温阀,用于控制变速箱油在循环时是否经过油冷器进行冷却,其阀体1呈规则的长方体形状,在横截面上呈正方形,阀体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轴向的通孔,以形成流道、以及安装热动元件2和阀芯3等部件,阀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接口4,轴向通孔的一端在阀体1下端形成第二接口5(即通往油冷器的油口),阀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接口6(即旁通油口),第一接口4和第三接口6与轴向通孔横向垂直连通,热动元件2和阀芯3沿轴向安装在轴向通孔中。
具体地,轴向通孔为台阶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其第二腔的内径小于两端的第一腔和第三腔的内径,第一接口4与下端内径较大的第三腔连通,第三接口6与中间直径较小的第二腔连通,在第二腔和第三腔之间形成有阀口。
热动元件2在接近其推杆24一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环形定位部26,并在定位部26上设有周向的密封槽,热动元件2从轴向通孔上端装入阀体1后,通过定位部26支撑在轴向通孔的第一台阶31处,并通过密封槽内的密封圈7与轴向通孔密封,使热动元件2的主体部的大部分(装有热敏材料的部分)位于第一腔,而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相隔离,减少主体部与变速箱油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因此热动元件2能够通过汽车ECU系统控制电加热装置23的开关来控制热动元件的动作,从而调节旁通流道的开闭。采用单个密封圈进行密封相对于目前使用的调温阀密封方式来说,减少了密封圈与热动元件间的一个露点,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热动元件2的推杆24能够推动位于第三腔的阀芯3的压缩弹簧11,热动元件2相对于推杆24的另一端支撑在轴向通孔内的垫块8上,这样可以限制热动元件的主体部的轴向移动。垫块8由孔用弹性挡圈9进行限位,确保热动元件2的安装位置,弹性挡圈9之上的轴向通孔上端使用塑封件10密封,热动元件2的电线22穿过塑封件10向外引出,使热动元件2所在的阀腔内不会受到外部的杂质的影响,从而使系统仅能通过电加热装置23对热动元件2进行控制。
在第二腔和第三腔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32,第二台阶形成有阀口,阀口与阀芯3相对应,并且阀口的内径小于阀芯3的外径或者阀芯3与阀口的内壁之间滑动配合,轴向通孔下端的第二接口5内设有支撑阀芯3的弹簧11和调节螺母12,其中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在未加热状态,阀芯3在弹簧11的作用下与第二台阶相抵接,阀口关闭,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不连通,截断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的流道,当在加热状态,热动元件2的推杆24向下推动阀芯3,使阀芯3脱离第二台阶,阀口打开,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连通,导通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的流道。
阀芯3与阀口可以是直接接触进行硬密封,也可以是软密封。通过调节调节螺母12可以调节弹簧11的预紧力,从而使调温阀可以适用不同的环境。
在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导通时,阀芯3既可以密封也可以不密封第一接口4与第二接口6之间的流道,如果阀芯3密封第一接口4与第二接口5之间的流道,则所有的变速箱油将全部从第三接口6进入旁通油路,不会经过油冷器,如果阀芯3不密封第一接口4和第二接口5之间的流道,则部分变速箱油会从第三接口6进入旁通油路,另有一部分变速箱油会从第二接口5流经油冷器进行冷却,然后与旁通油路汇合后返回变速箱。
请参考图3、图4,图3为图1中所示热动元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热动元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热动元件2为电加热的热动元件,主要由壳体21、电线22、与电线连接的电加热装置23以及容纳并推动推杆24内端的胶管25等部件构成,其中,电线22从壳体21一端向外引出,胶管25位于壳体21内部,其在纵截面上呈“几”字形,胶管25与壳体21之间填充能够受热膨胀的热敏材料27(例如石蜡),电加热装置23(例如电热管)设于壳体21内部,电加热装置23与热敏材料27直接接触,例如电加热装置位于热敏材料27的顶部,电线22从壳体21上端进入壳体内部与电加热装置23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使电加热装置23直接与热敏材料27接触,可以提高调温阀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调温阀的控制精度。
壳体21上端设有供电线22穿过的台阶式导套28,电线22外围设有从导套28向外延伸的绝缘套29。壳体21下端设有封盖210,推杆24穿过封盖210中间的导孔向外延伸,推杆24与封盖210之间还设有润滑件211。
推杆24下端延伸至阀芯3顶部,阀芯3顶部设有一盲孔,推杆24以插入盲孔并铆接的方式抵接于阀芯3。可以理解,推杆3也可以直接支撑在阀芯3顶部,而不需要在阀芯3顶部开设盲孔,而且,推杆2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阀芯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过盈连接、卡接、销接等等,相对于其他连接方式,抵接的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其充分利用了阀芯下方弹簧11的作用力,以较为简单的形式即可推动阀芯3动作和复位,在生产时便于进行组装。
当变速箱油温处于不高于预设温度状态时,ECU接收信号,电加热装置23不通电时,阀口关闭,第一接口4和第二接口5连通形成第一通道;当变速箱油温高于预设温度时,ECU接收信号,电加热装置23通电时,阀口打开,第一接口4、阀口和第三接口6连通形成旁通通道。
其中ECU可以设置于调温阀,例如设置于塑封件10,也可以设置于调温阀外。
请参考图5、图6、图7,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调温阀的轴测图;图7为另一视角下图5所示调温阀的轴测图。
如图所示,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其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阀体1上进一步设有冷却介质入口13和冷却介质出口14,其中,冷却介质入口14与第一接口4位于同一侧,距离相对较远,冷却介质出口14与第三接口6位于同一侧,距离相对较近,从外部观察,阀体每一侧均有两个开口,冷却介质入口13和冷却介质出口14与热动元件2主体部所在的第一腔相连通,两者之间的冷却介质流道流经热动元件2主体部所在的内腔,以便对主体部进行降温。
增加的冷却介质流道可以是风冷流道或者水冷流道,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冷却热动元件2实现快速切换流道,保持整个变速箱油在一个有效的工作范围内;当变速箱油温处于不高于预设温度状态时,ECU接收信号,电加热装置23停止加热,设置的冷却介质流道有进一步冷却热动元件2作用,故热动元件2能在较短时间恢复到作动温度以下,同时在弹簧11的作用下,阀芯3和推杆24恢复到起始位置并将推杆24推回到热动元件2内,从而关闭阀口,使油通过变速箱油冷器进行冷却,然后返回变速箱。
第二接口5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一快速接头,快速接头15与第二接口5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调温阀通过设置快速接头15可以快速、方便的与系统相连接。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23不仅可以设置在热动元件2的壳体21内部,还可以采用电加热线圈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1外部,电加热装置23可以通过壳体21加热热敏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电线22在壳体21外部与电加热装置23相连接,在热动元件2套筒外部设置的电加热装置通电实现加热壳体21,通过壳体21将热量传递给石蜡,使石蜡融化,推动推杆24运动实现阀口的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是电加热线圈,由于电加热线圈直接暴漏在热动元件2所在的内腔中,因此对于此种形式的热动元件2,冷却介质流道适于采用风冷的方式对热动元件2进行快速降温。
请参考图9、图10,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调温阀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所示,在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中,其与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加热装置23的外围设有使其与所在内腔隔离的绝缘体16,以避免电加热装置23与冷却介质流道的冷却介质接触,在设置绝缘体16后,冷却介质流道即可以采用风冷也可以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热动元件2进行快速降温,其余结构与第三种具体实施例基本相同,就不再重复描述。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变速箱油冷系统的流道走向示意图。
如图所示,除了上述调温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速箱油冷系统,包括变速箱17、油冷器18、调温阀19及三通阀20,其中,变速箱17的出油口连通调温阀19的第一接口4,调温阀19的第二接口5连通油冷器18的进油口,调温阀19的第三接口6连通三通阀20的第一进油口,油冷器18的出油口连通三通阀20的第二进油口,三通阀20的出油口连通变速箱17的进油口,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变速箱油冷系统。
调温阀19采用上文中所描述的调温阀,其热动元件2通过电线22连接于系统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调温阀19在汽车未启动时,处于如图所示状态,即初始的变速箱油流道状态是连接到油冷器18的。这样,即使调温阀损坏或者失效,仍能够保证变速箱油经过油冷器18,从而防止在调温阀不工作时变速箱油温度过高。
当汽车启动后,控制系统收到油温没有高于预设温度的信号,电加热装置23通电加热热敏物质,热敏物质受热膨胀从而促使阀杆推动阀芯3离开第二台阶,阀口打开,从而打开旁通流道,使变速箱油进入旁通循环。变速箱油从变速箱出来后,进入调温阀,大部分变速箱油从第三接口6出来后流向三通阀20,小部分变速箱油从第二接口5出来后流向三通阀20,然后变速箱油再进入变速箱。
这里应当指出,当内漏要求低时,此时,可以不要求阀芯关闭第二接口5。当阀口打开时,由于变速箱油通过油冷器18的流阻较大,能够保证大部分润滑通过旁通通道流出调温阀,只有少部分的变速箱油通过第二接口5流出调温阀。当内漏要求高时,此时,可以通过控制加热装置23的温度来控制阀芯的行程,可以使阀芯关闭第二接口5。
当油温超过预设温度时,控制系统收到信号,电加热装置23断电,阀芯在弹簧11的回复力作用下关闭阀口,旁通流道关闭,使变速箱油进入油冷器。此时旁通通道关闭,变速箱油从变速箱出来后,进入调温阀,变速箱油从第二接口5出来后流向三通阀20,然后变速箱油再进入变速箱。
并且,当热动元件失效时,阀芯可以在弹簧11的回复力作用下关闭阀口,变速箱油仍然能够进入油冷器,此时变速箱17仍然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工作。
调温阀19采用电子热动元件来控制变速箱油流向,电子式的控制方法通过感温系统来感受油温。当变速箱17油处于不高于预设温度状态时,感温系统传递温度信息给汽车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传递信号给加热管或电加热线圈,使热动元件2内的加热管或电加热线圈加热,从而使热动元件2达到作动温度,使推杆24动作,推动阀芯3并压缩弹簧11,从而打开旁通流道,使变速箱油通过旁通流道流回变速箱17。当变速箱油处于高于预设温度状态状态时,感温系统传递信息到控制系统,从而使热动元件2加热管或电加热线圈停止加热,热动元件2温度恢复到作动温度以下,同时在弹簧11的作用下,阀芯3恢复到起始位置,从而关闭旁通流道,使油通过变速箱油冷器18进行冷却,然后返回变速箱17。
可见,电子式控制热动元件不需要直接去感受油温,而只是根据系统的需要来进行作动,使油冷循环的控制方式由机械被动式的变更为主动控制式,与机械被动式的工作方式相反,机械被动式是需要在变速箱油高温时才能促使热动元件动作,而电子式控制热动元件可以是在变速箱油正常工作时上电,这样还可以使系统在未工作状态时仍打开油冷器流道,在系统失效时仍能够运行油冷循环,提高系统寿命,对于不同温度需求的系统可以通过更改控制系统设置来调节预设温度来适应系统的需求,而且,热动元件不需直接感受油温,提高了热动元件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将阀体1设计成其他形状,或者,将阀体1的流道和阀口设计成其他形式,又或者,冷却介质入口13与第一接口4不在阀体的同一侧,冷却介质出口14与第三接口6不在阀体1的同一侧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温阀,包括内设有腔的阀体(1),所述阀体(1)还设有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所述阀体(1)内设有阀芯(3)以及驱动所述阀芯动作的热动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热动元件(2)包括电加热装置(23)、本体部、以及一端与所述阀芯(3)连接或抵接的推杆(24),所述本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相抵接,且第一腔与第二腔相隔离;所述第三腔内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阀芯(3)相抵接,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3)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阀芯(3)与所述第二台阶相抵接,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二接口(5)连通,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截止,当所述阀芯(3)与所述第二台阶分离时,所述电加热装置(23)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三接口(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腔的内径,所述阀芯(3)位于所述第三腔,所述第二台阶形成有一阀口;所述阀芯(3)的外径大于所述阀口的内径,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3)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阀芯(3)与所述第二台阶相抵接,所述阀口关闭,所述第一接口(4)与第二接口(5)连通,当所述阀芯(3)与所述第二台阶分离时,所述电加热装置(23)处于上电状态,所述阀口打开,所述第一接口(4)与所述第三接口(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腔的内壁滑动配合,且当所述阀芯(3)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接时,所述第一接口(4)与所述第三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设有冷却介质入口(13)和冷却介质出口(14),所述冷却介质入口(13)和冷却介质出口(14)与所述热动元件(2)本体部所在的第一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2)在接近所述推杆(24)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定位部(26),所述定位部(26)上设有周向的密封槽,所述热动元件(2)通过所述定位部(26)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并通过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7)隔离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内设有与阀体(1)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12),所述弹簧(11)的一端抵接所述阀芯(3),另一端抵接所述调节螺母(12),所述调节螺母(12)通过与所述阀体(1)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所述弹簧(11)的预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2)包括壳体(21)、与电加热装置(23)连接的电线(22)以及容纳并推动所述推杆(24)内端的胶管(25);所述电线(22)从所述壳体(21)一端向外引出,所述胶管(25)位于所述壳体(21)内部,其与所述壳体(21)之间填充热敏材料(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23)设于所述壳体(21)内部,并位于热敏材料(27)顶部,直接与热敏材料(27)接触;或者,所述电加热装置(23)设于所述壳体(21)外部,通过所述壳体(21)加热热敏材料(2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23)套设于所述壳体(21)外部,且外围设有使其与所述第一腔隔离的绝缘体(16)。
10.一种变速箱油冷系统,包括变速箱(17)、油冷器(18)及调温阀(19),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阀(19)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调温阀,其第一接口为入油口,连接所述变速箱(17),其第二接口为出油口,连接所述油冷器(18),其第三接口为出油口,连接旁通油路,其热动元件(2)连接控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9108.4A CN107345582B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9108.4A CN107345582B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5582A CN107345582A (zh) | 2017-11-14 |
CN107345582B true CN107345582B (zh) | 2019-08-30 |
Family
ID=60254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99108.4A Active CN107345582B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455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3025B (zh) * | 2018-05-30 | 2023-06-27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
CN110553026B (zh) * | 2018-05-30 | 2023-08-11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
CN109163082B (zh) * | 2018-10-31 | 2023-10-13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变速箱温控装置 |
CN109237004B (zh) * | 2018-10-31 | 2023-10-10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可升降变速箱油温的温控系统 |
CN109630747B (zh) * | 2018-12-03 | 2020-01-1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调温阀及用于检测调温阀装配状态的方法 |
CN110332327A (zh) * | 2019-07-02 | 2019-10-15 | 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直动式电磁温控阀 |
CN112303325A (zh) * | 2020-10-27 | 2021-02-0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一种电控加热执行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45475U (ja) * | 1981-09-22 | 1983-03-26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温度式自動切換弁 |
JPH1096481A (ja) * | 1996-09-20 | 1998-04-14 | Hitachi Ltd | 油冷式空気圧縮機の油温制御弁 |
CN201916584U (zh) * | 2011-03-31 | 2011-08-03 | 宁波兴慈热动电器有限公司 | 电子感应型热动元件 |
CN103002604A (zh) * | 2012-11-30 | 2013-03-27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调温器用加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73991A (zh) * | 2012-08-07 | 2014-02-12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
CN203516874U (zh) * | 2013-09-25 | 2014-04-02 | 周裕佳 | 恒压阀 |
CN103851169A (zh) * | 2012-11-28 | 2014-06-11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器 |
CN105065651A (zh) * | 2015-08-24 | 2015-11-18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度的调温系统 |
-
2016
- 2016-05-06 CN CN201610299108.4A patent/CN1073455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45475U (ja) * | 1981-09-22 | 1983-03-26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温度式自動切換弁 |
JPH1096481A (ja) * | 1996-09-20 | 1998-04-14 | Hitachi Ltd | 油冷式空気圧縮機の油温制御弁 |
CN201916584U (zh) * | 2011-03-31 | 2011-08-03 | 宁波兴慈热动电器有限公司 | 电子感应型热动元件 |
CN103573991A (zh) * | 2012-08-07 | 2014-02-12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
CN103851169A (zh) * | 2012-11-28 | 2014-06-11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器 |
CN103002604A (zh) * | 2012-11-30 | 2013-03-27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调温器用加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3516874U (zh) * | 2013-09-25 | 2014-04-02 | 周裕佳 | 恒压阀 |
CN105065651A (zh) * | 2015-08-24 | 2015-11-18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度的调温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5582A (zh) | 2017-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45582B (zh) | 一种调温阀及变速箱油冷系统 | |
CN103560609B (zh) | 电机 | |
CN102713273B (zh) | 具有冷却系统的直接驱动式风力涡轮机 | |
CN104806739A (zh) | 变速器系统及调温旁通阀 | |
CN107448641B (zh) | 调温阀 | |
CN105065651B (zh) |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度的调温系统 | |
KR102380176B1 (ko) | 밸브 조립체, 열교환 조립체, 및 기어박스용 오일온도조절 시스템 | |
CN205036847U (zh) |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 |
EP2834491B1 (en) | Thermostat device and cooling system | |
CN105134927B (zh) |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 |
CN106931145A (zh) | 一种变速器润滑油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 |
EP2855872B1 (en) | Cooling system and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cooling system | |
CN209604157U (zh) | 一种燃气轮机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
JP7105998B2 (ja) | 温度調節弁 | |
CN111911278A (zh) | 商用车用多级流量控制阀 | |
CN209469787U (zh) | 一种可升降变速箱油温的温控系统 | |
CN203836042U (zh) | 用于配置液力缓速器的商用车调温器 | |
CN207880182U (zh) | 自感应温控阀 | |
CN206054705U (zh) | 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润滑系统过滤器 | |
CN109736952B (zh) | 一种燃气轮机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
CN103867617A (zh) | 用于配置液力缓速器的商用车调温器 | |
CN212774489U (zh) | 商用车用多级流量控制阀 | |
CN109163082B (zh) | 变速箱温控装置 | |
EP3786485B1 (en) |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with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 |
CN109237004B (zh) | 一种可升降变速箱油温的温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