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9746B -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9746B
CN107339746B CN201710597622.0A CN201710597622A CN107339746B CN 107339746 B CN107339746 B CN 107339746B CN 201710597622 A CN201710597622 A CN 201710597622A CN 107339746 B CN107339746 B CN 107339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an
speed
ai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76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9746A (zh
Inventor
李元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976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9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9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9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9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9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属于家用电器领域。该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内循环模块和控制器。该空调包括上述装置。该方法包括检测空调的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使得通过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换热器;以及根据空调的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藉此,控制经过换热器加热的风循环通过换热器,使得经过换热器加热的空气因循环经过换热器加热而温度不断升高,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也不断升高,使得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进而使得空调制冷。

Description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系统有时会安装在室内有大量热源温度高,而室外低温的工况下。但因为室内对空气品质有特殊要求,不能用外界低温空气直接引入进冷却室内,而还需要在室内开制冷。空调系统在-5℃以下的低温制冷会变的不稳定,且系统能力会下降很厉害。当风量较大吹换热器的时候,会恶化该情况。为了应对低温下冷空气直吹换热器的负面影响,需要防风的面板。以往的防风面板设计都是固定的形式,这样机组在室外温度升高使的制冷和制热都会受到相同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提供系统和控制方法能够让空调系统在低温下正常制冷,且尽量少的影响正常温度下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现有多联机空调的外风机往往为大风量设计,无法在较低的转速下稳定运行。如,若转速在150rpm~1100rpm的区间,可以进行分档调节;但是若转速在150rpm以下,则无法细分档位,这与风机的特性有关。转速在0~150rpm之间,要不风量为0,要不风量就是最小风量(至少也有20m3/min)。而转速在0~150rpm之间的风量对于低温制冷下的换热器来说,是无法保证换热器稳定在合适的制冷高压下的。因为通过换热器的风的温度太低,很容易对建立高压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其可使得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所述空调包括一级风机和换热器,该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内循环模块,用于使得通过所述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以及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所述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
可选地,所述内循环模块包括:风刀;以及内循环风机,与所述风刀连接,用于为所述风刀供气。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以下操作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开启并控制其转速为第二预定转速。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转速为所述一级风机的最低转速,所述第二预定转速为所述内循环风机的最高转速。
可选地,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开启之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保持其转速为所述第二预定转速;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减小其转速;以及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保持其转速;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地,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开启之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方法,所述空调包括一级风机和换热器,该方法包括: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使得通过所述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以及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所述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包括: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转速为所述一级风机的最小转速,所述第一预定速度为所述循环速度的最大值。
可选地,在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以后,所述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保持为所述第一预定速度;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减小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使其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速度;以及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保持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地,在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以后,所述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还包括: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零,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经过换热器加热的风循环通过换热器,使得经过换热器加热的空气因循环经过换热器加热而温度不断升高,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也不断升高,使得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进而使得空调制冷。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部分元件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加热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射流风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射流风刀连接有第二风机并喷射出射流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射流风刀形成牵引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射流风刀形成牵引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流程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流程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的空调室外机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外机主体 2-外罩
21-侧罩体 211-第一开口
22-顶罩体 221-第二开口
3-射流风刀 31-进气口
32-喷嘴 4-第二风机
5-风管 6-射流风
7-牵引风 8-换热器
9-一级风机 10-防雪罩
11-风管 12-室外机
13-温度检测模块 14-内循环模块
15-控制器 16-风刀
17-内循环风机 18-轴流风机
19-贯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设备或装置在实际应用情况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其中,该空调包括一级风机和换热器。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3、内循环模块14和控制器15。其中,温度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内循环模块14用于使得通过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换热器,控制器15用于根据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内循环模块14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如此,控制经过换热器加热的风循环通过换热器,使得经过换热器加热的空气因循环经过换热器加热而温度不断升高,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也不断升高,使得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进而使得空调制冷。
优选地,内循环模块可包括风刀和内循环风机。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部分元件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空调内部不仅有一级风机9,在室外机12的换热器8的顶部,面向换热器8主换热面的位置安装一个风刀16。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风刀16依靠安装在空调下部的内循环风机17供气,其中风刀16与内循环风机17用风管11连接,内循环风机17可为超高速风机。从风刀16出口喷出射流,从而在排风口内形成牵引风,形成空气倍增效应,不仅可以将换热器8内部的空气用较高速的气流量带动循环起来,也因为风幕的速度很快,从一级风机9排向室外的风会被风幕截留下来,并且截留效率会很高,内循环会非常充分。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加热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级风机处于最低转速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开启内循环风机,则排除室外的风量是一定的。当内循环风机开启后,则会将换热器加热后的大部分热空气在排出室外之前截留下来,重新吸到换热器进风侧进行内循环加热,而未被截留下来的那小部分热空气则被排放到室外。与换热器换热的空气循环加热,温度升高,换热器的冷凝温度T3也会逐渐升高,建立起来稳定的高压。此外,风刀的吹风沿着防雪罩会向下拐弯吹,而一级风机向上吸,对于从防雪罩底部进入的冷空气的风量来说也会起到抑制作用,风刀风力越大,则进入防雪罩的冷空气就越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用于通过以下操作根据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内循环模块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一级风机的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情况下控制内循环风机开启并控制其转速为第二预定转速。其中,第一预定转速为一级风机的最低转速,第二预定转速为内循环风机的最高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内循环风机开启之后,控制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者: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内循环风机保持其转速为第二预定转速;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内循环风机减小其转速;以及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内循环风机保持其转速;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内循环风机开启之后,控制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内循环风机关闭,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的控制逻辑示意图。在低于制冷临界温度-5℃的制冷模式下,室温越低,则使用的室外换热器需要的冷却量越少,一级风机转速也越小。通过冷凝器的风量也会更低,比一级风机的最小风速下的风量还低。当外界温度进一步降低的时候,换热器的通风需要进一步降低。具体控制逻辑如图5所示。室外低温下制冷,一级风机转速根据换热器冷凝温度T3进行PI调节。室外温度T4<A,且换热器冷凝温度T3<B,调小一级风机转速。如果一级风机转速减小到一定值后,T3>=B,则维持一级风机转速。若一级风机转速到达最小时,换热器冷凝温度T3<B,在不关闭一级风机的情况下。开启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让通过换热器的风重新循环回到换热器,被再次加热。内循环风机的初始转速为最大转速,并按换热器冷凝温度T3=C(C>B),进行PI调节。T3<C,则保持最高转速。T3>C,则逐步降低内循环风机的转速。直到T3=C,保持该内循环风机转速。当室内外工况变化,导致最小转速下,依然是T3>D(D>C)影响制冷效果。则关闭内循环风机,依靠一级风机散热,按一级风机的控制进行调节。整个过程循环判定。此举可以保证空调在室外-25℃下制冷。如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空调室外风机存在最小转速局限,不能在某一转速下进行有效调节转速,通过换热器的风温太低,风量又不能调节的问题。风刀依靠安装在空调下部的内循环风机供气,两者用风管连接,从风刀出口喷出射流,从而在排风口内形成牵引风,形成空气倍增效应,不仅可以将换热器内部的空气用较高速的气流量带动循环起来,也因为风幕的速度很快,从一级风机排向室外的风会被风幕截留下来,并且截留效率会很高,内部循环会非常充分。内循环风机开启后,会将通过换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的大部分在排出室外机之前截留下来重新吸到换热器进风侧进行内循环加热,而未被截留下来的那小部分热空气则被排放到室外。如此,可以在低温制冷下使换热器处于稳定的高压下,使得空调稳定制冷。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方法。其中,该空调包括一级风机和换热器。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60:检测换热器的冷凝温度;
步骤S61:使风循环经过换热器,即使得通过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换热器;以及
步骤S62:调节循环速度,即根据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
如此,控制经过换热器加热的风循环通过换热器,使得经过换热器加热的空气因循环经过换热器加热而温度不断升高,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也不断升高,使得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进而使得空调制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包括: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一级风机的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其中,第一预定转速为一级风机的最小转速,第一预定速度为循环速度的最大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以后,根据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保持为第一预定速度;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减小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使其小于第一预定速度;以及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保持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以后,根据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还包括:在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零,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综上所述,控制经过换热器加热的风循环通过换热器,使得经过换热器加热的空气因循环经过换热器加热而温度不断升高,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也不断升高,使得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进而使得空调制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空调室外风机存在最小转速局限,不能在某一转速下进行有效调节转速,通过换热器的风温太低,风量又不可调节的问题,使得空调在低温下正常制冷,且尽量少的影响正常温度下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主体1,所述室外机主体1包括换热器及用于带动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第一风机,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能够喷射出射流风从而形成牵引风对所述换热器换热的射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射流装置,在室外机主体1自身的第一风机以最小速度送风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仍低于预设冷凝温度的情况下,则可以关闭第一风机,开启射流装置,通过射流装置射流出射流风带动牵引风来对换热器进行换热,该射流装置相比第一风机能够对换热器提供较小的风量,因此采用射流装置能够相对第一风机降低低温制冷下的换热器的通风量,使其工作在合适的冷凝温度,建立起稳定的制冷高压,从而保证空调系统在室外低温的情况下正常制冷。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会影响空调系统在正常温度下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射流装置包括射流风刀3及向所述射流风刀3供气的第二风机4。射流风刀3具有进气口31,该进气口31通过风管5与第二风机4连接,第二风机4吸入的气流供给射流风刀3,射流风刀3可通过喷嘴32喷射出射流风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射流风可以带动气流形成牵引风,即空气倍增效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利用射流风带动牵引风对换热器换热。
应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射流装置并不限于射流风刀,其它的例如具有开口缝隙、通过压缩气体供气以能够使喷出高速气流形成射流风的装置皆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罩在所述室外机主体1上的外罩2,所述外罩2具有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射流风刀3位于所述外罩2内,且所述射流风刀3设置为喷出的射流风能够带动牵引风从第一开口211进入,经过所述换热器后从第二开口221排出,从而带走换热器的热量。即,第一开口211为气流入口,第二开口221为气流出口,该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也分别是第一风机工作时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通常地,所述第一开口211位于所述外罩2的下部,第二开口221位于外罩2的上部。
具体的,该外罩2为用于防雨防雪而罩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的罩子,如图9和图10,该外罩2包括从上向下扩展延伸的侧罩体21及位于侧罩体21上方的顶罩体22,侧罩体21下方开放的开口为所述第一开口211,顶罩体22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开口,该顶罩体22的一侧的所述开口为第二开口221。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211倾斜朝下设置,使得外界空气能够倾斜向上进入到第一开口211中(如图9)。其中,所述侧罩体21从上向下扩展延伸是为在下雪或下雨时,方便雨雪沿倾斜的壁流下,而且还利于外界的空气流入到外罩2内,使得换热器更好地换热。
还需了解的是,室外机主体1通常也具有自身的用于包围内部零部件(如换热器、第一风机及各连接管路等)的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射流风刀3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带动牵引风对换热器的换热主要是穿过室外机主体1自身壳体上的散热孔流经换热器时换热。
为能够使得射流风刀3喷射的射流风带动牵引风对换热器进行有效换热,射流风刀3可选择设置在外罩2内的合适的位置。
如图9和图10所示,射流风刀3位于第二开口221处,且射流风刀3的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221。这样,该射流风刀3向外喷出射流风幕时,带动外罩2内的气流向外流动,从而带动室外机主体1内的气流流经换热器,由此带走换热器的热量。
在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射流风刀3也可以位于换热器的顶部(或者说是位于室外机主体1顶部的散热孔处),且出口朝上。射流风刀3喷出的射流风6直接带动换热器处的气流形成牵引风7向上流动,在流经换热器时带走换热器的热量,同时将外罩2外侧的空气牵引进入外罩2的内部进行流动。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射流风刀3也可以位于第一开口211处,且射流风刀3的出口朝向所述换热器,射流风刀3喷射出的气流带动牵引风流向换热器,然后向上流动并从第二开口221流出。
在设置射流装置时,需考虑到射流装置在不工作时不会影响到第一风机工作时的进风和排风。本实施例中,由于射流风刀的面积非常小,将射流风刀3设置在上述的位置,不会影响第一风机对换热器的换热。
本实施例中,用于向射流风刀3供气的第二风机4由于具有抽吸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第二风机,将第二风机4设置于外罩2内,且第二风机4设置为能够抽吸流经所述换热器的气流,以进一步促进气流流经换热器。如图9-图13所示,第二风机4位于室外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为能够抽吸其内部的流经换热器的气流,促进气流流动。
另外,射流风刀3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风机4可连接两个或多个并联的射流风刀3,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风机4通过风管同时向两个或多个并联的射流风刀3供气,以由两个或多个射流风刀3形成多个射流风幕。
或者,所述第二风机4可连接有两个或多个串联的射流风刀3,即两个或多个射流风刀3彼此相连。
此外,射流风刀3的结构形式可以为长条形、圆环形、椭圆环形、方形或长方形。如图13所示,射流风刀3为椭圆环形,能够射出椭圆环形的射流风。在射流风刀3位于第二开口221(即气流出口)处时,可设置射流风刀3的结构形式与第二开口221相配合。当然,射流风刀3也可为其它的结构形式,在此不限制。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异形射流风刀串联或并联的形式。
下面根据图16具体描述下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
在室外温度低于制冷临界温度-5℃的制冷模式下,室外温度越低,则使用的室外换热器需要的冷却量越少,室外机主体1中第一风机的转速也越小。通过室外换热器的风量也会更低,比第一风机的最小转速下的风量还低。当外界温度进一步降低的时候,换热器的通风需要进一步降低。具体控制逻辑如图16所示。
为室外低温下制冷,起始状态为室外机主体1的第一风机开启,射流装置关闭(即向射流风刀3供气的第二风机4关闭)。
在检测到室外温度T1小于临界温度A,且换热器的冷凝温度T2小于第一预设温度B时,降低第一风机的转速;如果降低到第一速度后T2大于等于B时则维持第一风机转速。
在第一风机的转速降低到第一速度(通常为最低速度),而换热器冷凝温度T2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B时,则关闭第一风机,开启第二风机4,依靠射流风刀3喷出射流风形成的牵引风让换热器进行小风量的通风。并设置第二风机4的初始风速为第二速度(该第二速度通常为第二风机4的最高风速),并根据换热器冷凝温度的第二预设温度C(C大于B)对第二风机4的转速进行调节。
在T2小于C时,则继续降低第二风机4的转速,使得射流风刀3的射流风带动的牵引风量减小,直到T2等于C,保持该第二风机4的转速;若第二风机4达到最低风速,T2仍小于C的情况下,则关闭第二风机4;直到T2大于C,则逐步提高第二风机4的转速,增大牵引风的风量。当室内外工况变化,导致第二风机4在最大转速下,依然是T2大于第三预设温度D(D大于C)而影响制冷效果时,则关闭第二风机4,开启室外机主体1的所述第一风机,然后根据冷凝温度对第一风机进行调节。整个过程循环判定。此举可以保证系统在室外-25℃下制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为方便对上述空调室外机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该空调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的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冷凝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射流装置的控制单元。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具体可根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进行控制。其中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可通过检测换热器内的饱和压力,所述饱和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另外,也可直接检测换热器的温度作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来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射流装置对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保证换热器在合适的冷凝温度工作,形成稳定的高压。具体控制过程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通过根据换热器的工况来控制空调室外机的第一风机和射流装置工作,不仅可以使得空调系统在室外低温的情况下正常制冷,而且不会影响空调系统在正常温度下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主体1,室外机主体1包括换热器及用于带动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主风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带动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轴流风机18。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空调室外机中设置轴流风机18作为辅助的排风装置,在室外机的主风机以最小速度送风的情况下如果仍不能使得换热器达到合适的冷凝温度,则可以关闭主风机,开启轴流风机18,该轴流风机18相比主风机能够提供较小的风量,因此采用轴流风机18能够相对主风机降低低温制冷下的换热器的通风量,使其工作在合适的冷凝温度,建立起稳定的制冷高压,从而保证空调系统在室外低温的情况下正常制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换热器的不同工况控制室外机的主风机和辅助送风装置对换热器换热,不仅可以使得空调系统在室外低温的情况下正常制冷,而且不会影响空调系统在正常室外温度下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罩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的外罩2,所述外罩2具有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所述轴流风机18位于外罩2内,且所述轴流风机18设置为能够使得空气从第一开口211进入,在经过所述换热器后从第二开口221排出,即轴流风机18工作时,第一开口211为气流的入口,第二开口221为气流出口。该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也分别是主风机工作时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通常地,用于进气的所述第一开口211位于所述外罩2的下部,用于排气的所述第二开口221位于所述外罩2的上部。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以及轴流风机18的设置需要防止在轴流风机18不运行的情况下影响主风机在第一开口211进风和/或第二开口221的排风。为此,可选择叶片少而窄的轴流风机以尽量不遮挡风口。
本实施例中,该外罩2为用于防雨防雪而罩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的罩子,如图17和图18,该外罩2包括从上向下扩展延伸的侧罩体21及位于侧罩体21上方的顶罩体22,侧罩体21下方开放的开口为所述第一开口211,顶罩体22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开口,顶罩体22的一侧的所述开口为所述第二开口221。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211倾斜朝下设置,使得外界空气能够倾斜向上进入到第一开口211中(如图17)。其中,所述侧罩体21从上向下扩展延伸是为在下雪或下雨时,方便雨雪沿倾斜的壁流下,而且还利于外界的空气流入到外罩2内,使得换热器更好地换热。
还需了解的是,室外机主体1通常也具有自身的用于包围内部零部件(如换热器、主风机及各连接管路等)的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轴流风机18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对换热器进行换热主要是轴流风机18带动气流穿过室外机主体1自身壳体上的散热孔流经换热器时换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轴流风机18位于所述第二开口221处,且轴流风机18的出口朝向第二开口221外侧。这样,轴流风机18能够将外罩2内的气体抽出从第二开口221排放,从而促使经过换热器的气体流动换热。
轴流风机18也可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在如图19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机18的入口朝向所述换热器。使得轴流风机18的入口直接抽吸流经换热器的气流,轴流风机18的出口排出的气流在顶罩体22形成的流道内向外流动并从第二开口221排出。
在如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轴流风机18位于外罩2底部的第一开口211处,且轴流风机18的入口朝向第一开口211外侧,出口朝向换热器。这样,轴流风机18能够将外界空气从第一开口211吸入,并排向换热器来对换热器进行换热,然后从换热器向上流动并从第二开口221排出。
此外,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机18可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此并不限制。如图17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轴流风机18有两个,并排设置。当然,也可将两个轴流风机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以通过第一开口211的轴流风机抽吸外界空气进入到外罩2内,并通过第二开口221处轴流风机将气流排出。
下面根据图21具体描述下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
在室外温度低于制冷临界温度-5℃的制冷模式下,室外温度越低,则使用的室外换热器需要的冷却量越少,主风机中的风机转速也越小。通过室外换热器的风量也会更低,比主风机的最小风速下的风量还低。当外界温度进一步降低的时候,换热器的通风需要进一步降低。具体控制逻辑如图21所示。
在室外低温下制冷,起始状态为室外机的主风机开启,轴流风机18关闭。
在检测到室外温度T1小于临界温度A,且换热器的冷凝温度T2小于第一预设温度B时,降低主风机的转速;如果降低到一定值后T2大于等于B时则维持主风机转速。
在主风机的转速在降低到第一速度(通常为最低速度),换热器冷凝温度T2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B时,则关闭主风机,开启轴流风机18,依靠轴流风机18让换热器进行小风量的通风。设置轴流风机18的初始转速为第二速度(通常为轴流风机18的最高转速),并根据换热器冷凝温度的第二预设温度C(C大于B)对轴流风机18的转速进行调节。
在T2小于C时,则继续降低轴流风机18的转速,直到T2等于C,保持该轴流风机18的转速。若轴流风机18达到最低转速,T2仍小于C的情况下,则关闭轴流风机18。直到T2大于C,则逐步提高轴流风机18的转速。当室内外工况变化,导致轴流风机18在最大转速下,依然是T2大于第三预设温度D(D大于C)而影响制冷效果时,则关闭轴流风机18,开启主风机,并根据冷凝温度对主风机进行调节。整个过程循环判定。此举可以保证系统在室外-25℃下制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该空调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的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冷凝温度控制所述主风机和所述轴流风机18对换热器换热的控制单元。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具体可根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进行控制。其中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可通过检测换热器内的饱和压力,所述饱和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另外,也可直接检测换热器的温度作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来控制所述主风机和轴流风机对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保证换热器在合适的冷凝温度工作,形成稳定的高压。具体控制过程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主风机和轴流风机18对换热器的送风量,可保证空调在室外温度低的情况下正常制冷。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主体1,室外机主体1包括换热器及用于带动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主风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带动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辅助送风装置,其中所述辅助送风装置相比所述主风机能够对所述换热器提供小的风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外机中设置辅助送风装置,室外机的主风机以最小速度送风的情况下如果仍不能使得换热器达到合适的冷凝温度,则可以关闭主风机,开启辅助送风装置,该辅助送风装置相比主风机能够提供较小的风量,因此采用辅助送风装置能够相对主风机降低低温制冷下的换热器的通风量,使其工作在合适的冷凝温度,建立起稳定的制冷高压,从而保证空调系统在室外低温的情况下正常制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换热器的不同工况控制室外机的主风机和辅助送风装置对换热器换热,不仅可以使得空调系统在室外低温的情况下正常制冷,而且不会影响空调系统在正常温度下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送风装置为贯流风机19。
如图22和图23所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位于所述换热器外侧的外罩2,所述外罩2具有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所述贯流风机19位于外罩2内,且所述贯流风机19设置为能够使得空气从第一开口211进入,在经过所述换热器后从第二开口221排出,即贯流风机19工作时第一开口211作为气流的入口,第二开口221作为气流出口,该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也分别是主风机工作时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通常地,用于进气的所述第一开口211位于所述外罩2的下部,用于排气的所述第二开口221位于所述外罩2的上部。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21以及贯流风机19的设置需要防止在贯流风机19不运行的情况下影响主风机在第一开口211进风和/或第二开口221的排风。
本实施例中,该外罩2为用于防雨防雪而罩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的罩子,如图22和图23,该外罩2包括从上向下扩展延伸的侧罩体21及位于侧罩体21上方的顶罩体22,侧罩体21下方开放的开口为所述第一开口211,顶罩体22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开口,顶罩体22的一侧的所述开口为所述第二开口221。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211倾斜朝下设置,使得外界空气能够倾斜向上进入到第一开口211中(如图22)。其中,所述侧罩体21从上向下扩展延伸是为在下雪或下雨时,方便雨雪沿倾斜的壁流下,而且还利于外界的空气流入到外罩2内,使得换热器更好地换热。
还需了解的是,室外机主体1通常也具有自身的用于包围内部零部件(如换热器、第一风机及各连接管路等)的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贯流风机19在室外机主体1外侧对换热器进行换热主要是贯流风机19带动气流穿过室外机主体1自身壳体上的散热孔流经换热器时换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所述贯流风机19位于第二开口221处(具体是横在外罩2顶部的第二开口221处),且贯流风机19的入口朝向所述换热器,出口朝向第二开口221外侧。这样,贯流风机19能够将经过换热器的气体吸入,从第二开口221排出,从而通过贯流风机19来促进外罩2内的气流流动与换热器进行换热。
贯流风机19也可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在如图24和图2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贯流风机19位于外罩2底部的第一开口211处,且贯流风机19的入口朝向第一开口211外侧,出口朝向换热器。这样,贯流风机19能够将外界空气从第一开口211吸入,并排向换热器来对换热器进行换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并不限于贯流风机19,其它的能够提供比空调室外机的主风机所提供的风量小的送风装置均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该空调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的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冷凝温度控制所述主风机和所述辅助送风装置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主风机和辅助送风装置对换热器的送风量,可保证空调在室外温度低的情况下正常制冷。该空调控制室外机工作的具体方法会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以及用于带动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主风机和辅助送风装置,其中所述辅助送风装置相比所述主风机能够对所述换热器提供小的风量。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换热器的工况控制所述主风机和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对所述换热器提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换热器的工况来控制主风机和所述辅助送风装置优选是根据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因此,所述空调室外机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根据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冷凝温度控制所述主风机和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对所述换热器提供风量。其中,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可通过检测换热器内的饱和压力,所述饱和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另外,也可直接检测换热器的温度作为换热器的冷凝温度。
需说明的是,根据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来控制主风机和辅助送风装置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根据室外温度以及空调的运行时间和/或能够检测到的空调的其它一些运行状况(例如压力不稳)等来控制主风机和辅助送风装置的送风量。
本实施例中,控制所述主风机和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对所述换热器提供风量,具体包括:
在所述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主风机开启,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关闭;
在所述冷凝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所述主风机提供的风速在降低到第一速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主风机关闭,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辅助送风装置提供的风速为第二速度。通常地,所述主风机提供的风速对应于主风机的转速,辅助送风装置的风速对应于辅助送风装置中的风机转速。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速度为所述主风机所能提供的最小风速,所述第二速度为所述辅助送风装置所能提供的最大风速。
在所述主风机关闭,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者:
当所述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降低所述辅助送风装置的风度;
当所述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所述辅助送风装置的风度;
当所述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提高所述辅助送风装置的风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关闭,所述主风机开启;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也就是说,在辅助送风装置在能提供的最大风速度的情况下,仍然不能使得换热器降低到合适的冷凝温度,则需要开启风量大的主风机来对换热器风冷。
下面根据图26具体描述下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过程。
在室外温度低于制冷临界温度-5℃的制冷模式下,室外温度越低,则使用的室外换热器需要的冷却量越少,主风机中的风机转速也越小。通过室外换热器的风量也会更低,比主风机的最小风速下的风量还低。当外界温度进一步降低的时候,换热器的通风需要进一步降低。具体控制逻辑如图26所示。
在室外低温下制冷,起始状态为室外的主风机开启,贯流风机19(即辅助送风装置)关闭。
在检测到室外温度T1小于临界温度A,且换热器的冷凝温度T2小于第一预设温度B时,降低主风机的风速;如果降低到一定值后T2大于等于B时维持主风机风速。
在主风机的风速在降低到第一速度(通常为最低速度),换热器冷凝温度T2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B时,则关闭主风机,开启贯流风机19,依靠贯流风机19让换热器进行小风量的通风。设置贯流风机19的初始风速为第二速度(通常为贯流风机19的最高风速),并根据换热器冷凝温度的第二预设温度C(C大于B)对贯流风机19的风速进行调节。
在T2小于C时,则继续降低贯流风机19的风速,直到T2等于C,保持该贯流风机19的风速。若贯流风机19达到最低风速,T2仍小于C的情况下,则关闭贯流风机19。直到T2大于C,则逐步提高贯流风机19的风速。当室内外工况变化,导致贯流风机19在最大风速下,依然是T2大于第三预设温度D(D大于C)而影响制冷效果时,则关闭贯流风机19,开启主风机,并根据冷凝温度对主风机进行调节。整个过程循环判定。此举可以保证系统在室外-25℃下制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所述空调包括一级风机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
内循环模块,用于使得通过所述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以及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所述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
其中,所述内循环模块包括:
风刀;以及
内循环风机,与所述风刀连接,用于为所述风刀供气;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以下操作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开启并控制其转速为第二预定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转速为所述一级风机的最低转速,所述第二预定转速为所述内循环风机的最高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开启之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者: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保持其转速为所述第二预定转速;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减小其转速;以及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保持其转速;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开启之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5.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该空调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6.一种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方法,所述空调包括一级风机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
使得通过所述换热器的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以及
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以控制所述换热器处于稳定的压力下使得空调制冷;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包括: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达到第一预定转速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转速为所述一级风机的最小转速,所述第一预定速度为所述循环速度的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以后,所述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保持为所述第一预定速度;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减小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使其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速度;以及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保持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第一预定速度以后,所述根据所述一级风机的转速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调节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还包括:
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风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的循环速度为零,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CN201710597622.0A 2017-07-20 2017-07-20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Active CN107339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7622.0A CN107339746B (zh) 2017-07-20 2017-07-20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7622.0A CN107339746B (zh) 2017-07-20 2017-07-20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9746A CN107339746A (zh) 2017-11-10
CN107339746B true CN107339746B (zh) 2020-06-30

Family

ID=60217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7622.0A Active CN107339746B (zh) 2017-07-20 2017-07-20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97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6761A4 (en) * 2021-02-01 2024-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3693B (zh) * 2020-12-14 2021-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灶的控制方法、集成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8121B2 (ja) * 2000-11-02 2005-07-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凝縮器用送風機の速度調整装置
CN203614200U (zh) * 2013-11-11 2014-05-2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WO2015098157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311113B2 (ja) * 2014-02-25 2018-04-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106052062B (zh) * 2016-05-30 2019-03-08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57777U (zh) * 2016-11-14 2017-06-16 北京艾瑞克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6761A4 (en) * 2021-02-01 2024-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9746A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088C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组
CN106152282B (zh) 空调器
JP2009282753A (ja) ラック、空気調節システム、空気調節方法
CN107339746B (zh) 用于辅助空调制冷的装置和方法、空调
KR101682332B1 (ko) 전산실용 냉방 시스템
RU251553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воздуха в шкафу для электро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KR20150135126A (ko) 서버 룸 공조 시스템
KR20160107837A (ko) 농산물 저장고
JP4014906B2 (ja) タスク・アンビエント空調方法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CN102141030A (zh) 压缩机的储液罐结构
CN206919214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JP4259959B2 (ja) 冷蔵庫
JP5565655B2 (ja) 天井輻射式空調システム
KR20180120877A (ko) 냉풍기
EP1929902B1 (en) Improved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to reduce the cold corridor effect
KR100765163B1 (ko) 공기조화기
JP4203462B2 (ja)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方法
US20200386468A1 (en) Blower and refrigerator
JP2007240070A (ja) 空調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
KR100720757B1 (ko) 냉난방 장치의 에어 인젝터
KR102342673B1 (ko) 농업용 분리형 냉풍기
KR100850938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200170247Y1 (ko) 냉난방기의 열 회수장치
KR102348017B1 (ko) 과냉각 저장고
JP6363453B2 (ja) 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