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5307A -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5307A
CN107335307A CN201611091146.7A CN201611091146A CN107335307A CN 107335307 A CN107335307 A CN 107335307A CN 201611091146 A CN201611091146 A CN 201611091146A CN 107335307 A CN107335307 A CN 107335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hirlwind
purifier
artifici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11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5307B (zh
Inventor
刘凡
刘一凡
刘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ephy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ephy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ephy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ephy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7/08160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71906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5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5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5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5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4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7/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在净化通道中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将因负压引入所述净化通道的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的旋风转换装置和将所述人工旋风通过所述净化通道进入净化单元之前和/或之后的部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发电机。通过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使外界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进入净化单元并除去大气中雾霾颗粒,净化大气,负压产生装置在净化通道内产生负压,能将外界大气不断引入净化通道,人工旋风多余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如此循环,净化开放体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可发电,生产了绿色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净化装置的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仿生大气净化除雾霾的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PM2.5是一种雾和/或颗粒物与空气形成的气溶胶。其有液气、固气、固液气和汽气四种存在状态。其中,固体颗粒与有害汽体和/或空气混合形成霾或灰霾,汽体和/或液滴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亦称雾),实际中常以霾和雾的混合形式存在,通常称之为雾霾。
据学者报导,在美国,每年有2.2万-5.2万人因PM2.5颗粒污染物致死;在欧洲,每年有高达20万人因PM2.5颗粒污染物致死;在中国或印度,每年有34万人因PM2.5颗粒污染物致死。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已迫在眉睫。
为了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现有技术主要采取如下措施:1)禁止或减少排污源,如扬尘、烟气等,地面种植植被;2)对排污源排放的排放物进行除尘处理,除尘处理通常会采用电除尘、布袋除尘、电袋混合除尘、湿法电除尘或凝并器除尘等。上述措施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气颗粒物污染,但是也存在本身的局限性,为了经济的发展,禁止排污源并不现实,而对排污物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除尘处理,存在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高、效率差的问题。再者,上述措施对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即开放的大气污染并不能有效治理。
为了有效治理开放的大气污染,中国专利文献CN 103861411A公开了一种仿生空气净化方法及其专用仿生肺装置。该仿生空气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空气形成人工旋风或者非直流风;2)在空气净化通道上设有使空气颗粒物凝聚或粘附截留的仿生肺装置或粘附界壁或旋风中聚结变大。该专用仿生肺装置包括由粘性物质及用于固定粘性物质的载体组成的内芯,所述粘性物质是粘性液体或粘膜或粘胶或水或具有吸附作用的液体,所述用于固定粘性物质的载体为多孔海绵状材料。该净化方法及其专用仿生肺装置可用于治理开放体系的雾霾空气,通过仿生物理除尘,科学合理,在净化过程中没有产生二次污染,净化效果可靠环保。但是上述技术采用植物或建筑物来形成旋风,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而且雾霾天气多数情况下为无风状态,很难形成旋风。因此,为了形成旋风,往往需要在适当位置增设人工风机,风力和风速相当于4至5级风,但是,净化空气尤其是净化开放体系的大气,增设风机来形成人工旋风,长期运行必然耗费大量能源,运行成本太高,而且产生的旋风仅仅用来与净化物质接触,进行净化处理,其本身具有的能量未加以利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旋风所具有的能量利用充分、且能有效净化开放体系的大气的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针对开放体系的大气的净化方法和净化装置存在长期运行成本高、旋风所具有的能量利用不充分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该净化方法和净化装置运行成本低、能利用旋风多余的能量、且能有效净化开放体系的大气。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大气净化的净化装置,其包括:
在净化通道中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
将因负压引入所述净化通道的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的旋风转换装置和将所述人工旋风通过所述净化通道进入净化单元之前和/或之后的部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发电机。
优选地,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风机;所述旋风转换装置为具有旋转叶片的有功和/或无功风机。
优选地,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旋风转换装置重合,为具有旋转叶片的有功风机。
优选地,所述风机的转轴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同轴设置;或者,
所述风机设置在靠近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边缘朝向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相反的方向吹风,以在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下边缘形成负压,带动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旋转;或者,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净化单元的旋风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净化单元包括具有一定厚度且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净化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壳体的壁厚的若干用于延长人工旋风通过时间的曲折气道,所述曲折气道内填充有具有微孔结构的吸附剂,净化粘附剂因所述微孔结构的毛细管虹吸作用而分布于所述曲折气道的表面,所述净化剂液面在所述曲折气道的进气口下方。
优选地,所述曲折气道为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外壁。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沿所述壳体侧壁的高度方向由高至低布置;
所述曲折气道的直径大于1mm;
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分布;
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的出气口设置有集尘通道和集尘器;
还包括与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连通的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副进气口。
优选地,还包括风洞,沿所述风洞内腔的轴线成型有旋风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风洞、所述旋风轮和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同轴不同轴或,所述风机沿所述风洞周向且靠近所述风洞内壁布置于其内腔中。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燃烧单元,靠近所述风洞内壁设置于所述风洞内腔中;
至少一个第一导流装置,设置于人工旋风进口端和/或人工旋风出口端,以引入或引出人工旋风。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为沿人工旋风的流动方向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轴向与人工旋风的流动方向一致。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层沙网,封闭所述出气口,且与所述出气口的出风方向间的锐夹角为α,0°<α<45°;
所述沙网的孔径为172μm-880μm。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净化单元的空腔中部,且具有朝向人工旋风来向的圆形或圆锥形凸起,以将人工旋风引向所述净化单元的壳体内壁。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净化装置进行大气净化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使大气形成人工旋风;
(2)所述人工旋风经净化处理后,排至外界;
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旋风在经过净化通道时,所述人工旋风中的污染物被净化装置所吸收,所述人工旋风中的动能通过驱动风力发电机中的叶轮产生电能。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人工旋风通过有功和/或无功风机产生。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中净化处理所使用的净化剂为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或污染气体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净化装置进行大气净化的净化系统,包括,
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工业区的污染源四周,以及生活区的人工湖上;
植物群,种植于所述污染源四周,以及所述生活区的民用建筑物附近,以吸收所述污染源排放的有害气体;
植物隔离带,设置于所述工业区和所述生活区之间,以将两者隔离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装置,包括在净化通道中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将因负压引入所述净化通道的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的旋风转换装置和将所述人工旋风通过所述净化通道进入净化单元之前和/或之后的部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发电机。通过上述设置使外界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进入净化单元并除去大气中雾霾颗粒,净化大气,负压产生装置在净化通道内产生负压,能将外界大气不断引入净化通道,人工旋风多余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如此循环,净化开放体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可发电,生产了绿色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净化装置的运行成本。
2)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装置,净化单元包括具有一定厚度且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净化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而且,该净化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壳体的壁厚的若干用于延长人工旋风通过时间的曲折气道,所述曲折气道内填充有具有微孔结构的吸附剂,净化粘附剂因所述微孔结构的毛细管虹吸作用而分布于所述曲折气道的表面。使人工旋风中的微尘尽可能在气道壁产生切向摩擦破乳,使气溶胶状态的微尘脱离气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净化单元可彻底净化大气,去除大气中的颗粒物。
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装置,通过将曲折气道设置为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外壁。通过上述设置不断改断气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增加了在同一方向和同一气道壁上的微尘的聚焦次数或被粘附的机会,且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均保留倾角向下,上一气道的方向与相邻的下一个气道的方向相反,便于聚集变大而脱离气体的微尘向净化单元底部的集尘器中集中。净化单元中的微孔由耐腐蚀、经济材质组成,微孔的虹吸作用使微孔内充满粘液便于净化气道壁上始终为粘液所浸润,当从净化单元顶部加压时,微孔内粘液溢出,从上而下冲走或使粘附在气道壁上的微尘脱离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而使其活性效力如初,其具有经济、耐用、易再生的特点。
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装置,通过设置风洞可加剧人工旋风的旋转程度,使人工旋风有效带动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发电,并快速进入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处理,进而达到快速净化大气的目的。
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装置,可长期主动净化被污染的大气,而且只需耗费少许能源,即可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经测试,在以净化装置的高度为半径的大气范围内,经净化装置净化4h后,该范围内大气中的PM2.5浓度下降20%,PM10浓度下降50%;
通过布局净化装置,在大气净化范围内存在一定压力差,形成层流风,便于将大气净化范围扩大至不能安装该净化装置的区域(如道路),使区域空气质量均一化,也能使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缓解,同时也使有害气体浓度均一化,降低了高浓度有害气体对人体和臭氧层的快速消耗,降低温室效应的形成速度。
6)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方法,首先使大气形成人工旋风;接着,人工旋风经净化处理后,排至外界,人工旋风在经过净化通道时,人工旋风中的污染物被净化装置所除去,所述人工旋风中的动能通过驱动风力发电机中的叶轮产生电能用于回收部分能量。通过上述净化方法净化了开放体系的大气,使大气中的颗粒物明显下降,同时也回收了部分能量,降低净化过程的成本。
7)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净化系统,通过合理布局净化装置、植物群和植物隔离带,能有效净化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产生的电能可用于生活区和工业区照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净化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净化装置在工作时所形成的大气循环净化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净化单元的壳体结构示意图;(2)为螺旋形气道或折线形气道的结构示意图;(3)为(2)中A处螺旋形气道或折线形气道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的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的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上导流装置;2-位置调节固定螺丝;3-风力发电机;4-旋风轮;5-下导流装置;6-沙网;7-风机;8-净化单元;81-壳体;82-螺旋形气道或折线形气道;9-贮液槽;10-植物群;11-净化装置;12-多级净化装置;13-植物隔离带;14-民用建筑物;15-人工湖;16-风洞;17-燃烧装置;171-喷油(汽)雾化嘴;172-点燃装置;18-水车;181-水车主驱动轮;182-水车驱动齿轮箱;183-扬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风力发电机3、风机7、净化单元8、导流装置、旋风轮4、沙网6,导流装置包括上导流装置1和下导流装置5;
沿净化装置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的旋风来向一侧设置上导流装置1,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的旋风去向一侧设置有旋风轮4、下导流装置5以及净化单元8,在本实施例中,上导流装置1和下导流装置5均为沿旋风的流动方向设置的导流板,导流板的轴向与旋风的流动方向一致;旋风轮4为无动力旋风轮,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上导流装置1、下导流装置5和旋风轮4均同轴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使外界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进入净化单元8并除去大气中雾霾颗粒,净化大气,风机7在净化通道内产生负压,能将外界大气不断引入净化通道,人工旋风多余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如此循环,净化开放体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可发电,生产了绿色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净化装置的运行成本。
如图4所示,净化单元8包括具有一定厚度且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81,净化剂设置在壳体81的空腔内,具体而言,中空壳体81可为贮液槽9,净化剂可为水。
为了提高净化单元8的净化效果,如图4所示,净化单元8还包括贯穿壳体81的壁厚的若干用于延长人工旋风通过时间的曲折气道,曲折气道内填充有具有微孔结构的吸附剂,净化粘附剂因所述微孔结构的毛细管虹吸作用而分布于所述曲折气道的表面,该吸附剂的微孔内径先变大、再变小、接着变大,最后变小的模式,依次循环进行的。所述净化剂液面在所述曲折气道的进气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曲折气道为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81的内壁和外壁,且沿所述壳体81侧壁的高度方向由高至低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沿所述壳体81的径向分布;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的内径大于1mm;
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的出气口设置有集尘器;
还包括与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连通的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副进气口。
通过上述设置不断改断气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增加了在同一方向和同一气道壁上的微尘的聚焦次数或被粘附的机会,且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均保留倾角向下,上一气道的方向与相邻的下一个气道的方向相反,便于聚集变大而脱离气体的微尘向净化单元8底部的集尘器中集中。净化单元中的微孔结构由耐腐蚀、经济材质组成,微孔的虹吸作用使微孔内充满粘液便于净化气道壁上始终为粘液所浸润,当从净化单元8顶部加压时,微孔内粘液溢出,从上而下冲走或使粘附在气道壁上的微尘脱离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82,而使其活性效力如初,其具有经济、耐用、易再生的特点。
上述净化单元8改变了中国专利文献CN103861411A中的仿生肺中的净化气道的折返路径,相对于中国专利文献CN103861411A中的仿生肺,本实施例中的净化单元单次PM2.5的净化效率至85%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7设置于所述净化单元8的人工旋风出口处,以使所述净化装置内形成人工旋风,且从所述净化单元8引出旋风。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沿下导流装置5的周向方向,在其上均匀设置有3个所述风机,且位于沙网上方;
沙网,封闭所述出气口,且与所述出气口的出风方向间的锐夹角为α,0°<α<45°;所述沙网的孔径为172μm-880μm,在本实施例中,沙网为两层,其中一层沙网由导电材料制得,可外接电源给其通电,进而使其产生热量,干燥微细水滴以除湿,调控了大气的湿度。
通过设置在沙网上方的风机7扩大了净化装置的净化范围,使原先净化范围的半径再扩大3-5米,高度也扩大3-5米。需要说明的是,净化范围扩大的程度取决于风机的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垂直式风力发电,同时利用人工辅助风机鼓风带动或加速自然风,可不受风向和自然界有风无风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为了支撑上导流装置1、下导流装置5、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以及机头和无动力旋风轮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根立柱,通过位置调节螺丝2将上导流装置1、下导流装置5、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以及机头和无动力旋风轮4固定在三根立柱上,同时也可调节位置调节螺丝2进而调节上述各部件的位置,发挥人工旋风的最大作用。
当外界的4级以下的风难以在上述净化装置中形成旋风的情况下,启动风机7,并依靠上导流装置1形成人工旋风,人工旋风作用于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和无动力旋风轮4的外端,人工旋风驱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和无动力旋风轮4旋转,使风力发电机3发电,产生电能,产生的电能可并网供电,也可以用来带动风机7,大大降低了净化开放体系的大气所需的运行成本。旋转的无动力旋风轮4强化旋风,增加通风量,同时使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运行的更加平稳有力,人工旋风在下导流装置5的引流下从净化装置的旋风出口端进入净化单元中盛有水的贮液槽9中,经过水洗,然后从净化单元8的进气口再进入净化气道,
经过净化后,从出气口出来并经两层沙网过滤后,除去雾滴或水滴,大气进一步地向外扩散,形成如图2所示的大气循环流,在净化装置持续作用下,其周围的大气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在净化装置持续运行2h后,在以其为中心的半径为1米、2米和5米分别取地点1、地点2和地点3三点处的大气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
表1
为了净化更大空间和高度的大气,可以将该净化装置放置于屋顶上,同时也可以提高风机7的功率以及风力发电机3的装机容量,其越大,净化的空气流量也就越大,向地面扩散的风的水平风速和每秒的风量也越大。特别是在大风场和人烟稀少地区可将风力发电机3的装机容量设在10MKW以上,无需担心风声所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风力发电机3、风机7、净化单元8、旋风轮4和立柱;
沿净化装置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风机7、旋风轮4和净化单元8,在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和旋风轮4设置于一根立柱上,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旋风轮4和立柱三者同轴,风机7通过支杆固定在立柱上并环绕立柱分布,风机7产生的风作用于旋风轮4的边缘,带动旋风轮4旋转,风机7上方产生的负压作用于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边缘;净化单元8为实施例1中的净化单元8;旋风轮4为无动力旋风轮;
在本实施例中的净化装置并不采用实施例1中的导流装置,利用风机7产生的向下的风力驱动旋风轮4旋转,风机7上方形成负压,带动外界大气进入并旋转,进而驱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旋转发电,产生电能。净化开放体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可发电,生产了绿色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净化装置的运行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在净化装置左右两侧安装的风机改成在本实施例中一侧安装风机7,另一侧不安装风机7。
本实施例中的净化装置适于安装在机动车道路两侧,用于驱除机动车道路上的雾霾,在安装时,未安装风机的净化装置的一侧朝向机动车道路中间,利用运行的机动车所带起的风驱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和旋风轮4。
为了进一步地强化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的有效运转,可如实施例2中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边缘,且位于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下方设置有2-3个风机,通过该风机7旋转产生的负压致使外界大气作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的边缘,进一步地带动风力发电机的叶轮旋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风力发电机3、风机7、净化单元8、旋风轮4、风洞16;
沿净化装置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旋风轮4、风机7、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净化单元8,风机7和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均设置于风洞16内,旋风轮4与风洞16顶端连接,且旋风轮4、风机7、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和风洞16四者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旋风轮4为带有风帽的无动力旋风轮,净化单元8为盛有水的贮液槽9,风洞16可为涡轮筒。
上述净化装置中,风机7旋转产生高压旋风旋转向下作用于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带动其旋转发电,产生电能,接着减压后的人工旋风进入贮液槽9的水中,经净化后,向水面外扩散,形成旋风负压,进而促使大气从外界进入风洞16内,并带动风洞16上方的旋风轮旋转,而旋转的旋风轮4又进一步地加剧旋风的旋转程度,使旋风旋转向下驱动风力发电机3的叶轮,如此不断循环,净化开放体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可发电,生产了绿色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净化装置的运行成本。
为了使旋风快速地进入盛有水的贮液槽中,如图5所示,还可设置下导流装置5,同轴设置于贮液槽9内中部,在本实施例中,下导流装置5可为导流柱,且具有朝向旋风来向的圆形或圆锥形凸起,以将旋风引向所述贮液槽9的内侧壁。
如图5所示,为了支撑风洞16,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根立柱,立柱的顶端分别与风洞16的外侧壁连接,以固定风洞16,立柱的底端分别与贮液槽9的顶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可采用变频技术,变频范围可设置为5-350HZ;风力发电机的风车轴与增速齿轮箱连接,增速齿轮箱的增速比率可为1:10;此外,还可设置控制器来控制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转速,当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转速超出极限转速时,调节控制器至低频段,当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转速低于额定转速时,可以调整风机马达电流频率。
此外,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可并网发电,也可用于带动风机产生旋风。当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并网发电时,若电压或电流超出并网的接受范围时,自动脱离并网联接。在并网发电时还会用到蓄电池和并网逆变器等设备,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风力发电机3、风机7、净化单元8、旋风轮4、风洞16;风力发电机3包括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旋风轮4包括第一旋风轮和第二旋风轮;
沿净化装置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第一旋风轮、风机7、第二旋风轮、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和净化单元8,第一旋风轮、风机7、第二旋风轮、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均设置于风洞16内;第一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设置于风洞16的顶端,且第一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第一旋风轮、第二旋风轮和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均同轴设置,风机7的排风口向下朝向旋风轮。在本实施例中,风机7可以设置6个,沿风洞16周向均匀分布并固定于风洞16的内壁上,通过设置风机7,在风洞16内形成高速旋风,使进风量大大提高;净化单元8为实施例1中的净化单元8,该净化单元8中空腔内盛有水,净化单元的进气口与净化装置的旋风出口端相对;旋风轮为无动力旋风轮;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设置于风洞16的旋风出口端。
上述净化装置中,风机7旋转产生的高压旋风旋转向下作用于第二旋风轮,旋转的第二旋风轮加速旋风向下,促使旋风驱动第二风力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接着减压后的旋风进入净化单元8,经净化后,扩散至外界,形成旋风负压,以及扩散至外界的旋风会推动外界大气上升,进而促使大气从外界进入风洞16内,并带动风洞16上方的第一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发电,产生电能。旋转的第一风力发电机的叶轮会增加进风量,并加快进风的旋转速度,进而带动第一旋风轮旋转,旋转的第一旋风轮又进一步地加剧旋风的旋转程度,使旋风旋转向下,如此不断循环,净化开放体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可发电,生产了绿色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净化装置的运行成本。
为了提高风能向机械能(动能)的转化效率,还可在靠近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的上方设置上导流装置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导流装置为涡轮风帽,具体可与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同轴设置。通过设置涡轮风帽,有效增加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的受风面积,使风洞的出口流道变窄,以提高风速,进而增大了风作用于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上的作用力,提高了驱动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的转动力矩,提高了风能向机械能(动能)的转化效率。
为了支撑风洞16,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二根立柱,立柱的顶端分别与风洞16的外侧壁连接,以固定风洞16,立柱的底端分别与贮液槽9连接。
为了使旋风快速地进入净化单元8中,还可设置下导流装置2,同轴设置于贮液槽9内中部,在本实施例中,下导流装置2可为导流柱,且具有朝向旋风来向的圆形或圆锥形凸起,以将旋风引向所述贮液槽9侧壁。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还可以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PCL板电路无线控制技术,根据反馈的第一风力发电机和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转速,通过控制系统调控风机的开启时间和数量,同时,还可以控制电路优化发电运行状态。通过无线WIFI接收控制电路的调控信息、上传发电信息和运行状态(如故障报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或实施例5的基础上,为了防止风力过大而损害净化装置,在本实施中,还设置2级制动保护装置和1级辅助保护装置来调控风力发电机叶轮转速,当风力发电机叶轮转速超过1级制动值(即大于500转/分)断开风机的电源;当风力发电机叶轮转速超过2级制动值(即大于650转/分)启动制动继电器开关;当风力发电机叶轮转速低于1级制动值时,断开制动继电器;当风力发电机叶轮转速低于280转/分时,启动风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了控制风力过大而对风力发电机叶轮、旋风轮和风机等的危害,通过设置制动系统,如本实施例中的2级制动保护装置和1级辅助保护装置,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再次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大功率的第二风力发电机的启动惯性,在第二旋风轮和第二风力发电机之间的风洞内设置燃烧装置17,通过燃烧装置17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空气受热膨胀,增加第二风力发电机启动或运行时的风能,从而增加对第二风力发电机叶轮的推力,类似于喷气式发动机,克服其启动惯性,保证第二风力发电机正常启动和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燃烧装置17具有开口朝向第二风力发电机叶轮的壳体,且壳体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喷油(汽)雾化嘴171,壳体内部成型的内腔中设置有点燃雾化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的点燃装置172,点燃装置为加热电阻丝、红外线加热体或火花塞,燃烧装置17的个数可为2个,靠近第二风力发电机叶轮、且靠近风洞16内侧壁设置。
需要说明的一点,可根据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控制器,来根据第二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状态调整燃烧装置的运行状态,尽可能使其以最小化功率运行或者停止。
另外,本实施例中风洞16顶端设置的是一组小功率垂直发电机,即第一风力发电机,第一风力发电机叶轮产生的旋风有助于加速大气进入风洞16内,再通过有功(有动力)或无功(无动力)的第一旋风轮、风机和第二旋风轮的有效配置,提高了风能的动能、增加了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风机7可采用变频技术,变频器的变频范围可设置为5-350HZ;风力发电机的风车轴与增速齿轮箱连接,增速齿轮箱的增速比率可为1:10。通过采用变频器提高了有功风机的效率、节约了能源;通过采用增速齿轮箱,提高了风机和发电机的效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为了增加启动风力、形成净化所需旋风以及驱动风力发电机,还增设了立式水轮水车和第三风力发电机,第三风力发电机设置于第二风力发电机下方并与其同轴设置,立式水轮水车包括水车主驱动轮181以及与其连接的水车驱动齿轮箱182,第三风力发电机包括弧形弯曲方向与旋风来向一致的圆弧形发电机机头和涡轮,水车驱动齿轮箱182与涡轮齿合,以带动第三风力发电机旋转发电,同时,通过圆弧形发电机机头和涡轮使旋风迅速集中流向边缘,减少了出风口面积,提高了风速,加大了作用于第三风力发电机上的力臂,与此同时,立式水轮水车所获得的能量补充给第三风力发电机,给其提供足够的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立式水轮水车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立式水轮水车,如,立式水轮水车还包括扬水泵和高位水槽,通过扬水泵将水提升至高位水槽中,再通过高位水槽的水冲击水车主驱动轮,使其旋转,进而带动水车驱动齿轮箱,最终带动第三风力发电机旋转发电。同时,为了更好地根据需要控制扬水泵的开闭,可在高位水槽中设置水位浮球,并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也与扬水泵连接,当水位低于预设位置时,继电器开启,并控制扬水泵工作,提高水位;当水位高于预设位置时,继电器关闭,并控制扬水泵停止工作。
上述净化装置在工作时,首先是风洞顶端设置的垂直式第一风力发电机在风力作用下,叶轮旋转发电,产生的旋风驱动旋风轮4,同时,旋风轮4也会受到风机7的负压驱动,通过旋风轮4和风机7输送的风能驱动第二风力发电机,风能迅速下降,风速减低。旋风向下作用于第三风力发电机上。通过第三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风速降低至5m/s或更低,其旋风旋转向下进入实施例1中的净化单元8中,经净化单元8净化后,向外继续扩散,外界大气再不断进入风洞16内,如此循环进行,不断产生电能,同时也净化了空气,主动除去了大气中的有害颗粒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8不同之处在于立式水轮水车设置于贮液槽9下方,水车主驱动轮181设置于地下。通过上述设置,减少了空间浪费,而且使整个净化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大气的净化装置,风洞16顶端均配置一小功率的第一风力发电机,在实施例5、实施例7、实施例8或9的基础上,根据增压和增速的需求,在风洞内可设置二个以上的旋风轮4和二个以上的风力发电机3,在本实施例中旋风轮4个数可为3个,风力发电机3个数可为2个;在另一实施例中,旋风轮4个数可为4个,风力发电机3个数可为3个。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行大气净化的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有功和/或无功风机使大气形成人工旋风;
(2)所述人工旋风经净化处理后,排至外界;
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旋风在经过净化通道时,所述人工旋风中的污染物被净化装置所吸收,所述人工旋风中的动能通过驱动风力发电机中的叶轮产生电能用于回收部分能量。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开放体系的大气的净化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
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净化装置,设置在工业区的污染源四周,以及生活区的人工湖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实施例1中的净化装置;
植物群,种植于污染源四周,以及生活区的民用建筑物附近,以吸收污染源排放的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可为SO2、CO和CO2等;
植物隔离带,设置于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以将两者隔离开。
上述净化系统中,通过设置净化装置、植物群和植物隔离带,能有效净化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大气,同时也能通过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淘汰传统的燃煤发电,减少了污染源。同时,通过采用清洁的油类、水煤气、煤焦油来辅助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所发的电可用于小区照明或者工业用电。
进一步地,还可在污染源附近设置中国专利文献CN 103861411 A公开的多级净化装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生活区可减少净化装置的设置数量,同时在一个区域可按大气动力学原理,通过布置旋风装置,形成旋风,使该区域的空气旋转起来,通过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净化装置得以净化。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大气净化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净化通道中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
将因负压引入所述净化通道的大气转化为人工旋风的旋风转换装置和将所述人工旋风通过所述净化通道进入净化单元之前和/或之后的部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发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风机;所述旋风转换装置为具有旋转叶片的有功和/或无功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旋风转换装置重合,为具有旋转叶片的有功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包括具有一定厚度且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净化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壳体的壁厚的若干用于延长人工旋风通过时间的曲折气道,所述曲折气道内填充有具有微孔结构的净化粘附剂,所述微孔结构的毛细管虹吸作用而分布于所述曲折气道的表面,所述净化剂液面在所述曲折气道的进气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气道为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气道的直径大于1mm;
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分布;
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的出气口设置有集尘通道和集尘器;
还包括与所述螺旋形和/或折线形气道连通的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副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洞,沿所述风洞内腔的轴线成型有旋风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燃烧单元,靠近所述风洞内壁设置于所述风洞内腔中;
至少一个第一导流装置,设置于人工旋风进口端和/或人工旋风出口端,以引入或引出人工旋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装置为沿人工旋风的流动方向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轴向与人工旋风的流动方向一致。
11.利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装置进行大气净化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使大气形成人工旋风;
(2)所述人工旋风经净化处理后,排至外界;
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旋风在经过净化通道时,所述人工旋风中的污染物被净化装置所吸收,所述人工旋风中的动能通过驱动风力发电机中的叶轮产生电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 中所述人工旋风通过有功和/或无功风机产生。
13.利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装置进行大气净化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工业区的污染源四周,以及生活区的人工湖上;
植物群,种植于所述污染源四周,以及所述生活区的民用建筑物附近,以吸收所述污染源排放的有害气体;
植物隔离带,设置于所述工业区和所述生活区之间,以将两者隔离开。
CN201611091146.7A 2016-05-02 2016-12-01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Active CN107335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1602 WO2017190601A1 (zh) 2016-05-02 2017-04-24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7564 2016-05-02
CN2016102775649 2016-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5307A true CN107335307A (zh) 2017-11-10
CN107335307B CN107335307B (zh) 2019-08-02

Family

ID=6022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1146.7A Active CN107335307B (zh) 2016-05-02 2016-12-01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53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0888A (zh) * 2018-03-27 2018-07-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超临界系统非能动颗粒物脱除装置
CN109647068A (zh) * 2019-01-26 2019-04-19 瑞安市源霸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再生发电设备
CN112255864A (zh) * 2020-10-19 2021-01-22 戴城丽 一种安防摄像头风能双模增压防风沙保护盒
CN113606112A (zh) * 2020-12-29 2021-11-05 广州赛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压减压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982A (zh) * 2000-02-14 2001-08-22 况保宗 汶氏综合除so2除尘器
CN201020332Y (zh) * 2007-04-16 2008-02-13 蔡一非 可用于发电的虹吸式空气净化环保塔
CN101128248A (zh) * 2005-02-02 2008-02-20 环球研究技术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的从空气中的去除
CN202555126U (zh) * 2012-03-28 2012-11-28 张朝忠 一种除尘及风力发电装置
CN103898852A (zh) * 2012-12-24 2014-07-02 彭辰祺 太阳能除尘排热系统
CN203916303U (zh) * 2014-06-30 2014-11-05 晋中市三元风能除霾发电技术研究所 自主式大流量除霾空气净化系统
CN104147876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彭辰祺 巨型风能发电除尘塔建造方案
CN204543862U (zh) * 2015-03-03 2015-08-12 宋章根 空气净化系统
CN104923014A (zh) * 2015-05-29 2015-09-23 天津市众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新型旋风除尘器
CN105289177A (zh) * 2015-11-04 2016-02-03 浙江信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雾霾空气净化平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982A (zh) * 2000-02-14 2001-08-22 况保宗 汶氏综合除so2除尘器
CN101128248A (zh) * 2005-02-02 2008-02-20 环球研究技术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的从空气中的去除
CN201020332Y (zh) * 2007-04-16 2008-02-13 蔡一非 可用于发电的虹吸式空气净化环保塔
CN202555126U (zh) * 2012-03-28 2012-11-28 张朝忠 一种除尘及风力发电装置
CN103898852A (zh) * 2012-12-24 2014-07-02 彭辰祺 太阳能除尘排热系统
CN104147876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彭辰祺 巨型风能发电除尘塔建造方案
CN203916303U (zh) * 2014-06-30 2014-11-05 晋中市三元风能除霾发电技术研究所 自主式大流量除霾空气净化系统
CN204543862U (zh) * 2015-03-03 2015-08-12 宋章根 空气净化系统
CN104923014A (zh) * 2015-05-29 2015-09-23 天津市众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新型旋风除尘器
CN105289177A (zh) * 2015-11-04 2016-02-03 浙江信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雾霾空气净化平衡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0888A (zh) * 2018-03-27 2018-07-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超临界系统非能动颗粒物脱除装置
CN108310888B (zh) * 2018-03-27 2023-11-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超临界系统非能动颗粒物脱除装置
CN109647068A (zh) * 2019-01-26 2019-04-19 瑞安市源霸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再生发电设备
CN109647068B (zh) * 2019-01-26 2024-06-11 瑞安市源霸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再生发电设备
CN112255864A (zh) * 2020-10-19 2021-01-22 戴城丽 一种安防摄像头风能双模增压防风沙保护盒
CN112255864B (zh) * 2020-10-19 2021-12-17 郎卫英 一种安防摄像头风能双模增压防风沙保护盒
CN113606112A (zh) * 2020-12-29 2021-11-05 广州赛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压减压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5307B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5307B (zh)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WO2017190601A1 (zh) 一种大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CN201020332Y (zh) 可用于发电的虹吸式空气净化环保塔
CN203907823U (zh) 一种过滤净化风机箱
CN104141993B (zh) 一种室外空气净化器
KR102074411B1 (ko) 풍력발전 겸용 미세먼지 여과장치
CN107166318A (zh) 一种可治理雾霾的新能源空气净化装置
CN104107592A (zh) 聚风式大流量除霾空气净化系统
CN203935720U (zh) 聚风式大流量除霾空气净化系统
CN101732943A (zh) 治理废气的装置及方法
CN208493651U (zh) 一种负离子恒湿水过滤装置
CN207831517U (zh) 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节能环保装置
CN203916303U (zh) 自主式大流量除霾空气净化系统
CN207683114U (zh) 一种印刷厂用烘干装置
CN111841202A (zh) 一种喷淋泡沫脱硫除尘器
WO2015139640A1 (zh) 室外空气净化装置
CN206597404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CN104791935A (zh) 城市净化装置
CN203874609U (zh) 风光互补高杆式室外空气除尘净化器
CN209188471U (zh) 一种除尘脱硫脱销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1589300B (zh) 一种基于废气驱动自产电光催化脱除污染物装置
CN209490626U (zh) 蓄热式催化燃烧前置除尘除油漆组合装置
CN204629887U (zh) 城市净化装置
CN204128082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06198893U (zh) 一种户外大气除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Yifan

Inventor after: Liu Zhenmin

Inventor after: Fu Yifang

Inventor after: Shi Chenyi

Inventor after: Deng Huanzhong

Inventor after: Chen Jianfan

Inventor before: Liu Yifan

Inventor before: Liu Zhenm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