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4441B - 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4441B
CN107334441B CN201710576210.9A CN201710576210A CN107334441B CN 107334441 B CN107334441 B CN 107334441B CN 201710576210 A CN201710576210 A CN 201710576210A CN 107334441 B CN107334441 B CN 107334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dishwasher
water inlet
outle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62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4441A (zh
Inventor
屠欣丞
高峰
欧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762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4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4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4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4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4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47L15/4234Steam generat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洗碗机,洗碗机包括内胆、蒸汽发生系统、进水阀及控制器,所述内胆开设有洗涤腔室,所述蒸汽发生系统位于所述内胆外,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口及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内的水以产生蒸汽的加热元件,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洗涤腔室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进水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口,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进水阀及所述加热元件,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所述水由所述蒸汽出口进入所述洗涤腔室内。

Description

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洗碗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洗碗机通过蒸汽发生系统产生蒸汽来对洗碗机的内胆内的餐具上的油污进行软化和清洗,然而用户较难以察觉蒸汽发生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样会影响清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洗碗机。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包括内胆、蒸汽发生系统、进水阀及控制器,所述内胆开设有洗涤腔室,所述蒸汽发生系统位于所述内胆外,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口及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内的水以产生蒸汽的加热元件,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洗涤腔室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进水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口,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进水阀及所述加热元件,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所述水由所述蒸汽出口进入所述洗涤腔室内。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中,在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时(例如加热元件因异常工况而短路失效时),由于控制器控制进水阀处于打开状态,这样水可由蒸汽出口进入洗涤腔室内以进行供水,由于蒸汽发生装置的耗水量较少,这样不影响洗碗机的正常使用,还可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从而可保证洗碗机的清洗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洗碗机处于洗涤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以产生所述蒸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且所述洗碗机的洗涤阶段结束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洗碗机处于干燥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以产生所述蒸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且所述洗碗机的干燥阶段结束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洗碗机的干燥阶段包括第一干燥阶段和第二干燥阶段,所述第一干燥阶段和所述第二干燥阶段依次进行,在所述第一干燥阶段结束后,所述洗碗机进入所述第二干燥阶段,在所述洗碗机处于所述第一干燥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以产生蒸汽,在所述洗碗机处于所述第二干燥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且所述第一干燥阶段结束后,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工作状态,并且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进水时间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导热的管体、导热的加热体及管件,所述加热体安装在所述管体上,所述管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导热的换热管,所述管件开设有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内,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换热管隔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喷嘴,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所述喷嘴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及所述蒸汽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及所述蒸汽出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洗碗机包括碗篮组件,所述碗篮组件包括第一碗篮及第二碗篮,所述第一碗篮和所述第二碗篮间隔设置在所述洗涤腔室内,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碗篮及所述第二碗篮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内形成有第一流道、两个第二流道及汇流通道,所述两个第二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两个第二流道隔开,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汇流通道,每个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沿在第一流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呈渐扩变化的第一流道部分,所述汇流通道连通所述蒸汽出口,所述汇流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相对,每个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及所述汇流通道的进口之间,所述汇流通道自所述汇流通道的进口向所述汇流通道的出口方向渐缩变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的数目为多个,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用于分流所述蒸汽的蒸汽分流器,所述蒸汽分流器包括第二进气口及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及所述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分流器开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过流通道沿在所述过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呈渐扩变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内胆的下方,所述蒸汽分流器及所述喷嘴均位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上方,所述蒸汽分流器位于所述喷嘴的下方,所述内胆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位于所述第一碗篮和所述第二碗篮之间,所述第一碗篮位于所述第二碗篮的上方,所述喷嘴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位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喷嘴间隔分布在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的蒸汽发生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洗碗机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管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发生装置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管件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9是图8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发生装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喷嘴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喷嘴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喷嘴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喷嘴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喷嘴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蒸汽发生系统的喷嘴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分流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蒸汽发生系统的蒸汽分流器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洗碗机1000;
蒸汽发生系统100;
水管1、蒸汽软管2;
喷嘴10、第一进气口101、蒸汽出口102、第一定位柱103、安装环105、抵持面1051、第二安装孔106、第一螺纹107、第二螺纹108、第三螺纹109、密封圈110、第一流道11、第一流道部分111、出口112、第二流道部分113、第二流道12、出口121、汇流流道13、进口131、出口132、连通流道14、第一内表面141、第二内表面142、分流片体151、凸起体152、第一分流片153、基片16、第一安装孔160、安装面161、通槽162、第一子基片163、第一导流面1631、第二子基片164、第二导流面1641、第一分流壁165、第二分流壁166、第一凸起167、第三导流面1671、第二凸起168、第四导流面1681、第三抵持片169、端片17、第一端片171、第一抵持片1711、第二端片172、第二抵持片1721、进气端18、流出通道19、第三流道部分191、第四流道部分192;
蒸汽发生装置20、第一出气口201、管体21、凹槽211、配合孔位212、底面2111、加热体22、第一加热体22a、第二加热体22b、散热翅片221、第一外表面222、第二外表面223、管件23、换热管231、进水口232、第一连接管233、第二连接管234、加热管24、直插端子25、底座26、支撑柱260、安装槽261、收容空间262、盖体27、第一通孔271、第二通孔272;
蒸汽分流器30、第二进气口301、第二出气口302、过流通道31、第五导流面311、第六导流面312、通道出口313、本体32、侧面321、顶面322、第一管状体33、第二管状体34;
控制器40、进水阀41、温度检测器42、提示装置43;
内胆200、侧壁210、安装孔位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100包括蒸汽发生系统100、内胆200、进水阀41及控制器40。
内胆200开设有洗涤腔室(图未示出)。蒸汽发生系统100位于内胆200外。蒸汽发生系统100包括蒸汽发生装置20及蒸汽出口102。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进水口232及第一出气口201。第一出气口201连通进水口232及蒸汽出口102。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用于加热由进水口232进入蒸汽发生装置20内的水以产生蒸汽的加热元件24。蒸汽出口102连通洗涤腔室及第一出气口201。进水阀41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232。控制器40电性连接进水阀41及加热元件24。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所述水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洗碗机1000中,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时(例如加热元件24因异常工况而短路失效时),由于控制器40控制进水阀41处于打开状态,这样水可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以进行供水,由于蒸汽发生装置20的耗水量较少,这样不影响洗碗机1000的正常使用,还可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从而可保证洗碗机1000的清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蒸汽发生系统100可作为辅助应用于洗碗机1000的各个阶段(例如洗涤阶段或干燥阶段),并且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蒸汽发生系统100。例如,在一些例子中,洗碗机1000设置有蒸汽功能按键(图未示出),蒸汽功能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蒸汽发生系统100。在蒸汽功能按键开启蒸汽发生系统100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工作状态,在蒸汽功能按键关闭蒸汽发生系统100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用户可通过蒸汽功能按键开启或关闭蒸汽发生系统100以进行选择。
再有,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时,蒸汽发生系统100依然处于工作状态。在蒸汽发生系统100产生蒸汽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在蒸汽发生系统100向洗涤腔室内供水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非正常的工作状态。另外,在水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即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进水状态时,用户可根据洗涤腔室内的温度状况判断蒸汽发生系统100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例如,在一些例子中,用户在多次使用洗碗机1000对物件(例如餐具)进行清洗时,均辅助使用了蒸汽发生系统100。这时若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即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进水状态时,处于进水状态的蒸汽发生系统会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温度相对于蒸汽发生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下降,这时用户可根据洗涤完成后的洗碗机1000的洗涤腔室内的温度判断出上述状况。
另外,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时,即在加热元件24停止加热水以产生蒸汽时,洗碗机1000可处于正常的洗涤工作状态。例如,在一些例子中,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时,洗碗机1000处于洗涤阶段。这时,控制器40控制进水阀41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水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这样由蒸汽出口102进入的水可用于洗碗机1000的洗涤,这样蒸汽发生系统100还起到了供水的作用。当然,由于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的为水,这样会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温度下降,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洗涤效果(例如对餐具的杀菌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并且蒸汽发生装置20的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进水时间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以停止进水。
如此,在进水阀41处于打开状态,并且蒸汽发生装置20的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进水时间,控制器40能够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这样可防止蒸汽发生系统100长期处于进水状态,继而影响到洗碗机1000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进水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洗碗机1000处于洗涤阶段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4工作以产生所述蒸汽。
如此,蒸汽发生系统100工作时产生的蒸汽可用于洗碗机1000的洗涤阶段,这样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的蒸汽能够对洗碗机的内胆内的物件上(例如餐具)的油污进行软化和清洗,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高温杀菌的效果,从而提升对物件(例如餐具)的洗涤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并且洗碗机1000的洗涤阶段结束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以停止进水。
如此,在洗碗机1000的洗涤阶段结束时,即在完成对洗涤腔室内的物件(例如餐具)的洗涤后,水不会再由蒸汽发生系统100进入洗涤腔室内,这样可避免水持续进入洗涤腔室内而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湿度变大,继而影响洗碗机1000的后续工作。例如,在洗碗机1000的洗涤阶段结束时,洗碗机1000可进入干燥阶段,这样水不会再由蒸汽发生系统100进入洗涤腔室内而增加洗碗机1000的工作负荷,从而可保证洗碗机1000的干燥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洗碗机1000处于干燥阶段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4工作以产生蒸汽。
如此,蒸汽发生系统100工作时产生的蒸汽可用于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这样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的蒸汽能够汽化并以较快速度带走洗碗机的内胆内的物件上(例如餐具)的残留水,从而提高干燥速度,并能够起到高温杀菌的效果,从而提升对物件(例如餐具)的干燥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并且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结束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以停止进水。
如此,在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结束时,即在完成对洗涤腔室内的物件(例如餐具)的干燥后,水不会再由蒸汽发生系统100进入洗涤腔室内,这样可避免水持续进入洗涤腔室内而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湿度变大,从而可保持洗碗机1000的干燥效果,并且还可防止由于水残留在洗涤腔室内而产生霉菌。
需要说明的是,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结束时,洗涤完成的物件(例如)餐具还可放置在洗涤腔室内,这样在完成干燥后,水不会再由蒸汽发生系统100进入洗涤腔室内,也就能够防止水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而影响干燥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包括第一干燥阶段和第二干燥阶段。第一干燥阶段和第二干燥阶段依次进行。在第一干燥阶段结束后,洗碗机1000进入第二干燥阶段。在洗碗机1000处于第一干燥阶段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4工作以产生蒸汽。在洗碗机1000处于第二干燥阶段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在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并且第一干燥阶段结束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以停止进水。
如此,在洗碗机1000处于第一干燥阶段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工作时产生的蒸汽能够汽化并以较快速度带走洗碗机的内胆内的物件上(例如餐具)的残留水,并且在洗碗机1000处于第二干燥阶段时,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从而使得蒸汽不会由蒸汽出口102进入洗涤腔室内,从而可避免后续进入的蒸汽增大洗涤腔室内的湿度而影响后续的干燥效果,从而可保证进一步的干燥效果。另外,第一干燥阶段结束后,水也不会再由蒸汽发生系统100进入洗涤腔室内,这样可有效避免水持续进入洗涤腔室内而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湿度变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干燥阶段可相当于干燥阶段的初级干燥阶段,在洗碗机1000处于第一干燥阶段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工作时产生的蒸汽能够汽化并带走物件上(例如餐具)的残留水的主要部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干燥的速度。而第二干燥阶段可相当于干燥阶段的次级干燥阶段,在洗碗机1000处于第二干燥阶段时,洗碗机1000能够通过设置在洗涤腔室内的其他加热元件(图未示出)的进一步加热而汽化带走物件上(例如餐具)的剩余水珠,从而达到预期干燥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洗碗机1000包括温度检测器42及提示装置43。控制器40电性连接温度检测器42及提示装置43。温度检测器42用于检测洗涤腔室内的温度。在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工作状态,并且洗涤腔室内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提示装置43开启以进行提示。
如此,可将预设温度设置成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时洗涤腔室内对应的温度值,这样在洗涤腔室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提示装置43开启并且进行提示,用户便可知道加热元件24处于停止工作或者加热效率较低的状态,从而可根据该状态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可进行加热元件24的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当蒸汽发生系统100能够正常产生蒸汽时(即加热元件24工作时),由于蒸汽的温度较高,这样可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此时蒸汽发生系统100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提示装置43不进行提示;当蒸汽发生系统100不能够正常产生蒸汽(即加热元件24停止工作或者加热效率较低时),即向洗涤腔室内供水时,由于水会降低洗涤腔室内的温度,这样会使得洗涤腔室内的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另外,提示装置43可为声音提示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元件24处于工作状态,并且蒸汽发生装置20的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进水时间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以停止进水。
如此,在加热元件24处于工作状态,即在在加热元件24处于产生热量以加热水的状态时,还可通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20的进水时间来控制进入换热管231内的进水量,从而可通过控制进水量来实现控制产生蒸汽的温度,这样除了产生饱和蒸汽以外还可以产生温度在沸点以上的过热蒸汽,从而可使得餐具获得更佳的加热消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进水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例子中,在蒸汽发生装置20的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进水时间,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这时进入换热管231内的进水量较少,在加热管24加热的作用下,进入换热管231内的水能够受热而形成过热蒸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器40控制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后,并且加热管24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加热时间时,控制器40用于控制进水阀41打开进水口232。
如此,在进水阀41关闭进水口232后,并且加热管24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加热时间时,控制器40控制进水阀41打开进水口232,这样外界的水可继续进入换热管231内,从而可防止蒸汽发生装置20处于干烧状态。
请参阅图4-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20还包括导热的管体21、导热的加热体22及管件23。加热体22安装在管体上。管件23包括设置在管体23内的导热的换热管231。管件23开设有进水口232及第一出气口201。进水口232及第一出气口201位于管体21外。换热管231连通进水口232及第一出气口201。加热元件24设置在加热体22内。加热元件24与换热管231隔开。
如此,由于加热元件24设置在加热体22内,并且换热管231设置在管体21内,且加热元件24与换热管231隔开,这样在蒸汽发生装置20工作时,由进水口232进入换热管231的水与加热元件24为间接接触,这样可有效防止加热元件24结垢,从而可保证在加热元件24加热时水能够均匀受热,继而可有效防止加热元件24出现干烧现象,从而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20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热元件24与换热管231隔开,这样蒸汽发生装置20采用的是间接加热方式。这样可有效防止加热元件24结垢,从而能够保证加热元件24正常工作。在蒸汽发生装置20工作时,加热元件24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加热体22传递至管体21,并可由管体21传递至换热管231,从而实现对换热管231内的水的加热。其中,水受热汽化后可由第一出气口201排出蒸汽发生装置2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24为加热管。如此,加热元件24的加热效果较佳。
可以理解,为了使得加热元件24产生的热量能够充分地传递至加热体22,可使得加热元件24埋设在加热体22内。
可以理解,为了提高加热体22的热传递效率,并使得加热体22具有较佳的防腐蚀性能,可使得加热体22由铸铝材料构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管体2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11。加热体22容置在凹槽211内。加热体22的形状与凹槽211的形状相匹配。凹槽211的底面2111与加热体22的外表面配合接触。
如此,凹槽211的设置增大了管体21与加热体2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管体21与加热体2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管体21的一侧与加热体22的外表面配合接触。管体21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孔位212。加热体2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有散热翅片221。散热翅片221与配合孔位212配合。散热翅片221收容在配合孔位212中。
如此,散热翅片221与配合孔位212配合的方式增大了管体21与加热体2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管体21与加热体2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使得换热管231内的水受热充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孔位212的数目为多个。散热翅片22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配合孔212位沿管体2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散热翅片221沿加热体2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散热翅片221的数目与配合孔位212的数目相同。散热翅片221分别与对应的配合孔位212配合。
如此,加热体22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这样可进一步增大管体21与加热体22的接触面积。另外,由于散热翅片221沿加热体2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这样加热体22散热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孔位212的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散热翅片221的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例子中,配合孔位212的数目为10个、11个、12个、15个或20个,散热翅片221的数目为10个、11个、12个、15个或20个。配合孔位212及散热翅片221的数目并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数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体22包括相背的第一外表面222及第二外表面223。管体21与加热体22的第一外表面222配合接触。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直插端子25。直插端子25安装在加热体22上。直插端子25的一端穿设第二外表面223并与加热元件24电性连接。直插端子25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外表面223外。
如此,加热元件24可直接通过直插端子25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且直插端子25不会影响加热体22与管体21之间的热量交换,并且这样的设置方式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配合孔位212开设在凹槽211的底面2111上。散热翅片221自第一外表面222向外延伸。散热翅片221插入配位孔位212中并收容在配合孔位212中。如此,这样进一步增大了管体21与加热体22之间的热交换面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体22包括第一加热体22a及第二加热体22b。第一加热体22a安装在管体21的一侧。第二加热体22b安装在管体21的另一侧。
如此,两个加热体的设置可保证换热管231内的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加热,从而保证换热管231内的水汽化充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体22a及第二加热体22b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加热体22a可安装在管体21的后侧、上侧或下侧。第二加热体22b可安装在管体21的后侧、上侧或下侧。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管体21开设有两个凹槽211。两个凹槽211分别位于管体的上侧及下侧。第一加热体22a安装在管体21的上侧。第一加热体22a容置在位于上侧的凹槽211内。第二加热体22b安装在管体21的下侧。第二加热体22b容置在位于下侧的凹槽211内。如此,第一加热体22a和第二加热体22b位于管体21的上下两侧的设置方式可使得加热体与管体21之间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并可保证换热管231内的水均匀受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管231呈U型。如此,换热管231的形状较为规整,并且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管231的内壁形成有螺纹状的槽道结构(图未示出)。
如此,这样增加了换热管231的换热面积,从而可增强换热管231与换热管231内的水之间的换热效果,从而使得换热管231内的水得到充分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管231由不锈钢材料构成。如此,换热管231具有较佳的热传递效率,并且不容易生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隔热且防火的底座26。底座26开设有安装槽261。管体21及加热体22安装在安装槽261内。
如此,这样底座26可防止加热体22内的热量散失,并且可保证蒸汽发生装置20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底座26的设置还可便于蒸汽发生装置20的安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座26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柱260。支撑柱260自底座26的底面向下延伸。
如此,多个支撑柱260的设置可提高蒸汽发生装置20的安放的稳定性,并且可使得管体21和加热体22与外界充分隔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隔热且防火的盖体27。盖体27与底座26连接并与底座26共同形成有收容空间262。管体21及加热体22收容在收容空间262内。盖体27盖设安装槽261。盖体27与底座26连接共同形成有间隔的第一通孔271及第二通孔272。管件23包括第一连接管233及第二连接管234。换热管231连接第一连接管233及第二连接管234。第一连接管233穿设第一通孔271并伸出收容空间262。第二连接管234穿设第二通孔272并伸出收容空间262。位于收容空间262外的第一连接管233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232。位于收容空间262外的第二连接管23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气口201。
如此,由于管体21及加热体22收容在收容空间262内,这样可使得管体21和加热体22与外界充分隔开,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热量散失,并可进一步保证蒸汽发生装置20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管233可通过进水口232与水管1连接。第二连接管234可通过第一出气口201与蒸汽软管2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熔断丝(图未示出)。熔断丝设置在加热体22内。熔断丝与加热元件24串联。
如此,当加热体22内的温度达到熔断温度时,熔断丝能够直接熔断,从而使得加热元件24与外部电源断开,从而保证蒸汽发生装置20的使用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系统100包括温度保护器(图未示出)。温度保护器设置在加热体22内。温度保护器与加热元件24串联。在加热体22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保护器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4与外部电源断开。
如此,当加热体22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保护器能够控制加热元件24与外部电源断开,从而可有效防止加热体22内的温度过高,继而保证蒸汽发生装置2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加热体22内同时设置有熔断丝及温度保护器。熔断丝和温度保护器均与加热元件24串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系统100包括喷嘴10。喷嘴10安装在内胆200的侧壁210上。喷嘴10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01及蒸汽出口102。第一进气口101连通第一出气口201及蒸汽出口102。
如此,由于喷嘴10安装在内胆200的侧壁210上,这样便于蒸汽由蒸汽出口102喷入内胆200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洗碗机1000包括碗篮组件(图未示出)。碗篮组件包括第一碗篮(图未示出)及第二碗篮(图未示出)。第一碗篮和第二碗篮间隔设置在洗涤腔室内。喷嘴位于第一碗篮及第二碗篮之间。
如此,由于蒸汽出口102位于第一碗篮及第二碗篮之间,这样由蒸汽出口102喷入洗涤腔室的蒸汽能够充分覆盖位于上下两侧的两个碗篮,并且蒸汽在洗涤腔室内的弥散不受第一碗篮及第二碗篮内的餐具摆放的影响,这样提高了蒸汽在洗涤腔室内的覆盖范围,并可提高放置在洗涤腔室内的物件(例如餐具)的表面温度,从而可使得洗涤腔室内的物件(例如餐具)能够得到充分地熏蒸清洗,从而提高了洗碗机1000的清洗效果。
请参阅图1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内形成有第一流道11、两个第二流道12及汇流流道13。两个第二流道12分别位于第一流道11的两侧。第一流道11与两个第二流道12隔开。第一流道11连通第一进气口101及汇流流道13。每个第二流道12连通第一进气口101及汇流流道13。第一流道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第一流道11包括沿在第一流道11内的气流流动方向m1呈渐扩变化的第一流道部分111。汇流流道13连通蒸汽出口102。汇流流道13的进口131与第一流道11的出口112相对。每个第二流道12的出口121位于第一流道11的出口112及汇流流道13的进口131之间。汇流流道13自汇流流道13的进口131向汇流流道13的出口132方向渐缩变化。
如此,在蒸汽由第一进气口101进入喷嘴10内后会被分成三股气流,其中进入第一流道11的蒸汽构成蒸汽的主流,而进入位于两侧的第二流道12的蒸汽构成两股支流,主流由于第一流道部分111的突然扩张会造成流动分离,在附壁效应的作用下主流会向一侧的壁面靠近,而两侧的两股支流所形成的较小的压力梯度会使主流在汇流流道13中产生周期性的自激荡摆动。这样使得由喷嘴10喷出的气流的覆盖面积更大,这样能够提高蒸汽在内胆200内的覆盖范围,并可有效提高内胆200内的整体温度,继而利于对洗碗机1000内的物件(例如餐具)进行全面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由第一流道11流出的蒸汽流能够直接流向汇流流道13的中部,第一流道11内的气流与两个第二流道12内的气流能够在汇流流道13中汇集,而且三股气流汇流后会在汇流流道13内产生周期性的自激荡摆动,即两股支流也会同主流一并进行自激荡摆动,并且由蒸汽出口102喷射出的蒸汽射流也会产生周期性的自激荡摆动,这样在将由蒸汽出口102喷射出的蒸汽射流引入洗碗机1000的内胆200内(即洗涤腔室内)时,蒸汽射流能够在内胆200内上下摆动,从而提高蒸汽在内胆200内的覆盖范围,继而可有效提高内胆200内的整体温度,并对内胆200内的油污进行有效软化和清洗。
其次,由于第一流道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这样进入第一流道11内的蒸汽量较多,从而构成蒸汽的主流,而进入两个第二流道12的蒸汽量较少,从而分别构成两股支流。第一流道11的横截面积和两个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再有,蒸汽发生系统100产生的蒸汽可用于洗碗机1000的洗涤阶段或干燥阶段。在将蒸汽发生系统100产生的蒸汽用于洗碗机1000的洗涤阶段时,由喷嘴10产生的自激荡蒸汽射流能够覆盖整个洗涤腔室,从而可对餐具进行较全面的加热洗涤,并且在蒸汽附着到餐具表面后可以使餐具更快的干燥。
在将蒸汽发生系统100产生的蒸汽用于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时,由喷嘴10产生的自激荡蒸汽射流能够在洗涤腔室内快速弥散,从而提高了洗涤餐具表面温度,从而可使得洗涤餐具表面的水受热而汽化。在一些例子中,蒸汽发生系统100产生的蒸汽用于洗碗机1000的干燥阶段的初期,这样蒸汽能够带走洗涤餐具表面的大部分残留水,从而利于对洗涤餐具进行进一步的干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相等,两个第二流道12的两个出口121相对。
如此,这样由两个第二流道12形成的两股支流可同时进入汇流流道13中,这样可保证三股气流汇流后能够在汇流流道13内产生有效的周期性自激荡摆动。另外,由于每个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相等,这样可使得由两个第二流道12形成的两股支流的流量相等,从而可使得上述两股支流所形成的压力梯度相等,即主流的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基本相同,从而可使得由第一流道11形成的主流在汇流流道13中产生的周期性自激荡摆动的幅度更加均匀。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每个第二流道12的横截面积相等,两个第二流道12的两个出口121相对。蒸汽在第一流道11内流动的路径的长度小于蒸汽在每个第二流道12内流动的路径的长度。蒸汽在每个第二流道12内流动的路径的长度相等。如此,三股气流汇流后在汇流流道13内产生的周期性自激荡的摆动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产生紊流现象,并且汇流后的蒸汽能够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内开设有连通流道14。连通流道14连通第一进气口101及蒸汽出口102。喷嘴10包括设置在连通流道14内的两个分流片。每个分流片自连通流道14的第一内表面141向连通流道14的第二内表面142延伸。第一内表面141与第二内表面142相对。两个分流片间隔设置并在两个分流片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1。两个分流片分别与连通流道14的两侧内壁形成两个第二流道12。连通流道14包括汇流流道13。
如此,第一流道11与汇流流道13可在喷嘴10内呈直线型分布,这样可减小蒸汽在连通流动16内流动的阻力,继而保证由蒸汽出口102喷射出的气流的速度。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分流片以较简单的方式形成了第一流道11及两个第二流道12,并且两个分流片能够将第一流道11与两个第二流道12完全隔开。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每个分流片连接第一内表面141及第二内表面142。两个分流片与第一内表面141及第二内表面142围成第一流道11。两个第二流道12中的一个第二流道12位于第一流道11的上侧,另一个第二流道12位于第一流道11的下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11包括第二流道部分113。第二流道部分113连通第一流道部分111及汇流流道13。第二流道部分113各处的横截面积相等。
如此,蒸汽由于第一流道部分111的突然扩张而产生流动分离现象后,其能够在第二流道部分113内得到有效缓冲,继而可稳定蒸汽的流速,并且能够防止进入汇流流道13的蒸汽产生紊流现象。
在一些例子中,第二流道部分113的横截面积与第一流道部分111的出口的横截面积相等。如此,第二流道部分113的横截面积较大,这样可进一步稳定蒸汽在第一流道11内流动的速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分流片呈靴子形状。
如此,分流片的形状较为规整,这样可防止分流片对蒸汽的流动产生干扰。并且,两个分流片之间能够限定出第一流道部分111。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每个分流片包括分流片体151及自分流片体151的一侧向外凸出的凸起体152。分流片体151呈矩形体状。凸起体152呈五面体结构。两个分流片的两个分流片体151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分流片的两个凸起体152相对。两个分流片的两个凸起体152之间形成第一流道部分111。两个分流片的两个分流片体151之间形成第二流道部分11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包括基片16及两个端片17。基片16形成有相背的两个安装面161。基片16开设有贯穿两个安装面161的通槽162。两个分流片穿设通槽162。两个端片17安装在基片16的两侧并形成连通流道14及蒸汽出口102。通槽162构成连通流道14的部分。两个端片17包括第一端片171及第二端片172。第一端片171形成有与对应的安装面161配合的第一内表面141。第二端片172形成有与另一对应的安装面161配合的第二内表面142。每个分流片包括第一分流片153及与第一分流片153连接的第二分流片。每个第一分流片153自第一内表面141向安装面161延伸。每个第二分流片自第二内表面142向安装面161延伸。
如此,两个端片17结合基片16并以较简单的方式形成了连通流道14及蒸汽出口102,并且能够保证连通流道14具有较佳的气密性,这样还可便于喷嘴10的拆卸及组装,从而可对喷嘴10进行及时的清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包括进气端18。进气端18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01。基片16包括隔开的第一子基片163及第二子基片164。进气端18连接第一子基片163及第二子基片164。第一子基片163与第二子基片164之间形成有通槽162。第一子基片163的下端形成有折弯的第一分流壁165。第二子基片164的上端形成有折弯的第二分流壁166。两个分流片位于第一分流壁165及第二分流壁166之间。第一分流壁165与第一分流片153、第一内表面141及第二内表面142共同围成对应的第二流道12。第二分流壁166与第二分流片、第一内表面141及第二内表面142共同围成另一对应的第二流道12。第一子基片163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流面1631。第一导流面1631与第一分流壁165的内表面连接。第一导流面1631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流道12的气流流出方向m2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第二子基片164的上端形成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导流面1641。第二导流面1641与第二分流壁166的内表面连接。第二导流面1641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流道12的气流流出方向m3之间的夹角b为锐角。第一导流面1631与第二导流面1641相对。第一导流面1631及第二导流面1641、第一内表面141及第二内表面142共同围成汇流流道13。
如此,两个第二流道12均为折弯的流道,这样使得蒸汽在每个第二流道12内流动的路径较长,从而可使得由两个第二流道12的两股支流所形成的压力梯度较小,继而保证蒸汽流在汇流流道13内产生的周期性自激荡的摆动效果较佳。另外,第一导流面1631可使得由位于第一流道11上侧的第二流道12内流出的蒸汽流顺畅地向汇流流道13内聚集,而第二导流面1641可使得由位于第一流道11下侧的第二流道12内流出的蒸汽流也能够顺畅地向汇流流道13内聚集,从而在由第一流道11流出的蒸汽流的两侧形成压力梯度,从而使得蒸汽流在汇流流道13内形成自激荡摆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片16包括自第一子基片163的下端向下凸出的第一凸起167。第一凸起167连接第一分流壁165。第一凸起167的下侧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导流面1631。基片16包括自第二子基片164的上端向上凸出的第二凸起168。第二凸起168连接第二分流壁166。第一凸起167与第二凸起168相对。第二凸起168的上侧的前端形成有第二导流面1641。
如此,汇流流道13位于第一凸起167与第二凸起168之间,这样便于各个流道的蒸汽流向汇流流道13内聚集,并且汇流流道13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积,这样可增强蒸汽流在汇流流道13内进行自激荡摆动的强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内形成有流出通道19。流出通道19连通汇流流道13及蒸汽出口102。流出通道19包括自汇流流道13向蒸汽出口102方向渐扩变化的第三流道部分191。连通流道14包括流出通道19。第一凸起167的下侧的后端形成有向上倾斜的第三导流面1671。第一导流面1631连接第三导流面1671。第二凸起168的上侧的后端形成有第四导流面1681。第四导流面1681连接第二导流面1641。第三导流面1671与第四导流面1681相对。第三导流面1671及第四导流面1681、第一内表面141及第二内表面142共同围成第三流道部分191。
如此,蒸汽流可由汇流流道13流入流出通道19内,并且在第三流道部分191的扩张作用下,蒸汽流在流出通道19内进行周期性自激荡摆动的幅度变大,从而可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另外,流出通道19位于第一凸起167与第二凸起168之间,这样便于汇流流道13的蒸汽流流向流出通道19内,并且流出通道19内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这样可增大蒸汽流在流出通道19内进行自激荡摆动的幅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流出通道19包括第四流道部分192。第四流道部分192连通第三流道部分191及蒸汽出口102。第四流道部分192各处的横截面积相等。
如此,蒸汽能够在第四流道部分192内得到有效缓冲,继而可稳定蒸汽的流速,从而可保证由蒸汽出口102喷出的蒸汽流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片16开设有贯穿两个安装面161的第一安装孔160。第一安装孔160与通槽162隔开。喷嘴10包括自第一内表面141向安装面161延伸的第一定位柱103。第一定位柱103固定在第一安装孔160的一端内以固定第一端片171。喷嘴10包括自第二内表面142向安装面161延伸的第二定位柱104。第二定位柱104固定在第一安装孔160的另一端内以固定第二端片172。
如此,安装孔与定位柱的配合方式可使得两个端片17能够较稳定地固定在基片16的两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16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孔160间隔并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安装孔160分别开设在第一子基片163上和第二子基片164上。第一定位柱10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柱103间隔并对称设置。第二定位柱10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柱104间隔并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160的数目并不限于两个,第一定位柱103的数目并不限于两个,第二定位柱104的数目并不限于两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包括安装环105。安装环105形成有第二安装孔106。第二安装孔106与通槽162连通。第二安装孔106内形成有第一螺纹107。第一端片171的后端的外端面形成有弧形的第二螺纹108。第二端片172的后端的外端面形成有弧形的第三螺纹109。第二螺纹108与第三螺纹109对齐。第一螺纹107与第二螺纹108及第三螺纹109配合以使得两个端片17的后端及基片16的后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106内。
如此,第一螺纹107与第二螺纹108及第三螺纹109配合的螺纹连接方式可保证安装环105与两个端片17与基片16的结合处的气密性,并能够使得两个端片17与基片16结合的更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螺纹108与第三螺纹109连接并形成环状的螺纹结构。如此,密封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螺纹108也可与第三螺纹109隔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片171形成有第一抵持片1711。第二端片172形成有第二抵持片1721。基片16形成有第三抵持片169。第三抵持片169的一端与第一抵持片1711对齐。第三抵持片169的另一端与第二抵持片1721对齐。第三抵持片169连接第一抵持片1711及第二抵持片1721并构成环状的抵持片。安装环105的前端形成有环状的抵持面1051。喷嘴10包括密封圈110。密封圈110套设在两个端片17及基片16上。密封圈110抵持在上述抵持片及抵持面1051之间。
如此,由于密封圈110抵持在上述抵持片及抵持面1051之间,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安装环105与两个端片17及基片16的结合处的气密性,从而保证喷嘴10具有较佳的气密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的数目为多个。蒸汽发生系统100包括用于分流蒸汽的蒸汽分流器30。蒸汽分流器30包括第二进气口301及多个第二出气口302。第二进气口301连通第一出气口201及多个第二出气口302。第二出气口302连通第一进气口101。
如此,由蒸汽发生装置20产生的蒸汽由第一出气口201进入第二进气口301后,在蒸汽分流器30的分流作用下,能够形成多股蒸汽流,并可分别由多个第二出气口302流出,从而可分别从多个喷嘴10喷出,这样可扩大蒸汽发生系统100的蒸汽的覆盖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喷嘴10的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喷嘴10的数目为3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分流器30开设有过流通道31。过流通道31连通第二进气口301及多个第二出气口302。过流通道31沿在过流通道31内的气流流动方向m4呈渐扩变化。
如此,在蒸汽由第二进气口301进入蒸汽分流器30中后,由于过流通道31呈渐扩变化,从而可使得蒸汽流动的阻力逐渐变小,这样可使得蒸汽能够较均匀地由每个第二出气口302流出,即每个第二出气口302的流量可达到相近或相等,这样可使得各个蒸汽出口102的流量达到相近或相等,从而能够提高蒸汽在内胆200内(即洗涤腔室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继而利于对洗碗机1000内的餐具上的油污进行全面软化和清洗。
请参阅图16-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气口301开设在蒸汽分流器30的侧端。多个第二出气口302开设在蒸汽分流器30的顶端。多个第二出气口302沿气流流动方向m4均匀间隔分布。
如此,蒸汽为由蒸汽分流器30的侧端进入蒸汽分流器30内,并可由蒸汽分流器30的顶端流出,这样使得蒸汽在蒸汽分流器30内流动的阻力较小,从而使得蒸汽流动更加顺畅。另外,由于多个第二出气口302沿气流流动方向m4均匀间隔分布,这样不仅可使得蒸汽由过流通道31进入各个第二出气口302内的流动阻力较小,并且还可使得蒸汽在各个第二出气口302中分布更加均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出气口302沿气流流动方向m4呈直线型均匀间隔分布。如此,进一步提高了蒸汽在各个第二出气口302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过流通道31的内壁形成有向远离第二进气口301的方向向下倾斜的第五导流面311。第五导流面311与多个第二出气口302相对。
如此,当蒸汽开始进入蒸汽分流器30内时,会在蒸汽分流器30内产生冷凝现象,冷凝水能够沿倾斜的第五导流面311积聚在过流通道31的底部,这样该部分冷凝水可以起到稳定蒸汽分流器30内的蒸汽压力的作用,从而保证蒸汽在蒸汽分流器30内流动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过流通道31的内壁形成有向远离第二进气口301的方向向上倾斜的第六导流面312。第五导流面311与第六导流面312相对。第六导流面312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通道出口313。每个通道出口313连通对应的第二出气口302及过流通道31。
如此,在第六导流面312的作用下,过流通道31内的蒸汽能够更顺畅地由通道出口313流动至对应的第二出气口302,从而可进一步降低蒸汽流动的阻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出气口302呈圆形。每个第二出气口302的直径相同。
如此,由于每个第二出气口302的直径相同,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每个第二出气口302的流量可达到相近或相等,这样可使得各个蒸汽出口102的流量达到相近或相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分流器30包括呈四面体状的本体32、第一管状体33及多个第二管状体34。本体32内形成有过流通道31。过流通道31沿本体32的长度方向呈渐扩变化。第一管状体33连接在本体32的侧面321上。第一管状体33开设有第二进气口301。多个第二管状体34连接在本体32的顶面322上。多个第二管状体34沿本体3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多个第二管状体34相互平行。第二管状体34开设有第二出气口302。
如此,蒸汽为由本体32的侧面321进入过流通道31内,由于过流通道31沿本体32的长度方向逐渐扩大,这样使得蒸汽在过流通道31内流动的流阻逐渐变小,并可向上流动而分别进入各个第二管状体34内。另外,蒸汽分流器30整体的形状较为规整,这样便于蒸汽分流器30的安装。
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降低蒸汽在过流通道31内流动的阻力,可使得过流通道31基本呈梯形体状。
可以理解,为了降低蒸汽由第一管状体33进入本体32内的阻力,并降低流动噪音,可使得第一管状体33基本垂直于本体32的侧面321而设置。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过流通道31基本呈梯形体状。第五导流面311构成过流通道31的底面。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20可通过蒸汽软管2与蒸汽分流器30连接。蒸汽分流器30可通过蒸汽软管2与喷嘴10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装置20安装于内胆200的下方。蒸汽分流器30及喷嘴10均位于蒸汽发生装置20的上方。蒸汽分流器30位于喷嘴10的下方。内胆200的侧壁220开设有安装孔位220。安装孔位220位于第一碗篮和所述第二碗篮之间。第一碗篮位于第二碗篮的上方。喷嘴10固定在安装孔位220内。
如此,由于蒸汽分流器30及喷嘴10均位于蒸汽发生装置20的上方,这样蒸汽发生系统100整体分布较为规整,从而便于蒸汽在蒸汽发生系统100内的流动。另外,喷嘴10的安装位置较为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喷嘴1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喷嘴10间隔分布在内胆200相对的两侧。
如此,蒸汽可由内胆200的两侧进入内胆200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蒸汽在洗涤腔室内的覆盖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开设有洗涤腔室,
蒸汽发生系统,所述蒸汽发生系统位于所述内胆外,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口及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内的水以产生蒸汽的加热元件,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洗涤腔室及所述第一出气口;
进水阀,所述进水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口;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进水阀及所述加热元件,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所述水由所述蒸汽出口进入所述洗涤腔室内;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喷嘴,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所述喷嘴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及所述蒸汽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及所述蒸汽出口;所述喷嘴内形成有第一流道、两个第二流道及汇流通道,所述两个第二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两个第二流道隔开,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汇流通道,每个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沿在第一流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呈渐扩变化的第一流道部分,所述汇流通道连通所述蒸汽出口,所述汇流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相对,每个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及所述汇流通道的进口之间,所述汇流通道自所述汇流通道的进口向所述汇流通道的出口方向渐缩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洗碗机处于洗涤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以产生所述蒸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且所述洗碗机的洗涤阶段结束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洗碗机处于干燥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以产生所述蒸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且所述洗碗机的干燥阶段结束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的干燥阶段包括第一干燥阶段和第二干燥阶段,所述第一干燥阶段和所述第二干燥阶段依次进行,在所述第一干燥阶段结束后,所述洗碗机进入所述第二干燥阶段;
在所述洗碗机处于所述第一干燥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以产生蒸汽,在所述洗碗机处于所述第二干燥阶段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在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且所述第一干燥阶段结束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处于工作状态,并且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进水时间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关闭所述进水口以停止进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导热的管体、导热的加热体及管件,所述加热体安装在所述管体上,所述管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导热的换热管,所述管件开设有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内,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换热管隔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包括碗篮组件,所述碗篮组件包括第一碗篮及第二碗篮,所述第一碗篮和所述第二碗篮间隔设置在所述洗涤腔室内,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碗篮及所述第二碗篮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数目为多个,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用于分流所述蒸汽的蒸汽分流器,所述蒸汽分流器包括第二进气口及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及所述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流器开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过流通道沿在所述过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呈渐扩变化。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内胆的下方,所述蒸汽分流器及所述喷嘴均位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上方,所述蒸汽分流器位于所述喷嘴的下方;
所述内胆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位于所述第一碗篮和所述第二碗篮之间,所述第一碗篮位于所述第二碗篮的上方,所述喷嘴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位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喷嘴间隔分布在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侧。
CN201710576210.9A 2017-07-14 2017-07-14 洗碗机 Active CN107334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6210.9A CN107334441B (zh) 2017-07-14 2017-07-14 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6210.9A CN107334441B (zh) 2017-07-14 2017-07-14 洗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4441A CN107334441A (zh) 2017-11-10
CN107334441B true CN107334441B (zh) 2023-07-21

Family

ID=6021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210.9A Active CN107334441B (zh) 2017-07-14 2017-07-14 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4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9797B (zh) * 2018-01-09 2021-06-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涤电器及洗涤电器的控制方法
CN111990943B (zh) * 2020-08-18 2022-02-15 佛山市沃熙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洗涤设备
CN111973119B (zh) * 2020-08-21 2021-07-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碗机
CN112503502B (zh) * 2020-12-09 2022-05-06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876A (zh) * 2005-02-25 2006-08-30 Lg电子株式会社 一种洗衣机及洗衣机运行故障的监测方法
CN203646454U (zh) * 2013-11-15 2014-06-18 天津春发生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灭菌罐
CN105455760A (zh) * 2015-11-30 2016-04-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及洗碗机的控制方法
CN106510591A (zh) * 2016-12-12 2017-03-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
CN106725208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
CN207785105U (zh) * 2017-07-14 2018-08-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876A (zh) * 2005-02-25 2006-08-30 Lg电子株式会社 一种洗衣机及洗衣机运行故障的监测方法
CN203646454U (zh) * 2013-11-15 2014-06-18 天津春发生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灭菌罐
CN105455760A (zh) * 2015-11-30 2016-04-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及洗碗机的控制方法
CN106510591A (zh) * 2016-12-12 2017-03-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
CN106725208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
CN207785105U (zh) * 2017-07-14 2018-08-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4441A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4441B (zh) 洗碗机
CN107320049B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发生系统及洗碗机
CN107260102B (zh) 喷嘴及蒸汽发生系统及洗碗机
EP3306187B1 (en) Steam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steam mop
US9702544B2 (en) Boiler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s with steam production for home and industrial use
KR102191960B1 (ko) 식기 세척기
US10240278B2 (en) Steam iron head
CN203834257U (zh) 用于挂烫机的发热组件及挂烫机
CN107280610B (zh) 蒸汽分流器及蒸汽发生系统及洗碗机
CN207785107U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发生系统及洗碗机
KR20090121762A (ko) 증기다리미
CN207785105U (zh) 洗碗机
CN207785106U (zh) 喷嘴及蒸汽发生系统及洗碗机
KR200448256Y1 (ko) 스팀 다리미
CN207785096U (zh) 蒸汽分流器及蒸汽发生系统及洗碗机
CN210128485U (zh) 液体加湿装置和取暖器
KR102527574B1 (ko) 식기세척기
CN204690358U (zh) 换热器和洗衣机
KR200187727Y1 (ko) 전극봉식 증기 가습기의 실린더 구조
KR200297944Y1 (ko) 가습기의 온수 역류방지장치
CN220327425U (zh) 用于洗碗机的进风组件及洗碗机
KR100807727B1 (ko) 증기 발생장치
CN216619783U (zh) 新型蒸汽发生器
CN220695204U (zh) 家用电器
WO2023188486A1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給湯器、および食器洗浄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