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0230B -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0230B
CN107330230B CN201710665981.5A CN201710665981A CN107330230B CN 107330230 B CN107330230 B CN 107330230B CN 201710665981 A CN201710665981 A CN 201710665981A CN 107330230 B CN107330230 B CN 107330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node
mortise
tenon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59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0230A (zh
Inventor
熊会元
罗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Dongguan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Dongguan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Dongguan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Dongguan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6659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0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0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0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0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0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包括: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能够为榫卯结构节点的截面设计以及优化提供模型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发明人设想把木工领域榫卯结构应用到中空挤压铝型材榫接节点中,但是由于材料属性以及其结构挤压区与传统木工领域的榫卯结构完全不同,因此面临挤压铝的截面拓扑结构设计问题、节点穿插榫接的形式问题,以及榫卯开口大小、方向等问题。中空挤压铝型材的榫卯结构节点设计,需要一种力学建模方法,能够为节点截面设计与优化提供模型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能够为榫卯结构节点的截面设计以及优化提供模型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包括:
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
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
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其中,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还包括预设步骤:
设定所述榫卯结构的几何特征和材料特性的基本假定,其中,所述基本假定包括:忽略榫头变形,将榫头看做刚体运动;在受水平力作用时,榫头和卯口始终处于受挤压状态;在弹性阶段,挤压区的压应力与挤压变形成正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包括: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21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长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22
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所述挤压区,δa、δb、δc、δ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深度,θ表示所述节点转角,d2表示所述卯口深度,ds表示所述卯口的配合面宽度,ma、mb、mc、md分别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挤压长度,dk表示加强筋顶面到所述卯口的端面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包括: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性阶段的挤压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31
其中,ka、kb、kc和kd表示应力转换系数,ws为榫头高度,Fna、Fnb、Fnc、Fn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性阶段的静摩擦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32
其中,静摩擦力Ffa、Ffd、Ffc、Ff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弹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33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塑性挤压区的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长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41
其中,fc,90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极限抗压强度,δa1、δb1、δc1、δ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的挤压深度,ma1、mb1、mc1、m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所述弹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ma2、mb2、mc2、md2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其中,所述挤压区进入弹塑性阶段时,榫卯结构的榫头挤压区形式和处于弹性阶段时相同,所述挤压区包括所述弹性挤压区和所述塑性挤压区;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42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包括:
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受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受力作用点包括挤压力作用点和摩擦力作用点: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43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的函数:
Mh=[Fna Fnb Fnc Fnd Ffa Ffb Ffc Ffd]·[ya1 yb1 yc1 yd1 ya2 yb2 yc2 yd2]T
其中,Mh表示所述节点的弯矩,ya1、yb1、yc1、yd1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ya2、yb2、yc2、yd2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摩擦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出双折线模型的刚度,最终得到简化模型包括:
当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基于满足公式kaδa=fc,90的条件,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转角;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的节点的转角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
当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时,基于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51
的条件,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转角;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所获得的节点的转角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其中,εu表示所述极限压应变。
进一步的,所述简化模型为双折线本构模型。
相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系统,包括:
几何条件分析模块,用于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
物理条件分析模块,用于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平衡条件分析模块,用于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
模型简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其中,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通过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为榫卯结构节点的截面设计以及优化提供模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榫卯结构的节点立柱几何参数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载荷时,榫卯结构的节点的挤压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载荷时,榫卯结构的节点的受力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榫卯结构的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简化双折线本构模型、理论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中空挤压铝型材的榫卯结构,可以运用于汽车轻量化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下述步骤:
S1、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榫卯结构的榫头和卯口过盈配合。步骤S1为几何条件分析步骤;
S2、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步骤S2为物理条件分析步骤;
S3、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步骤S3为平衡条件分析步骤;
S4、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其中,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步骤S4为模型简化步骤。
在步骤S1~S4前,还包括预设步骤S0:
S0、设定所述榫卯结构的几何特征和材料特性的基本假定,确保后期的分析满足力学基本原理,其中,所述基本假定包括:忽略榫头变形,将榫头看做刚体运动;在受水平力作用时,榫头和卯口始终处于受挤压状态;在弹性阶段,挤压区的压应力与挤压变形成正比关系。
且,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执行步骤S1~S4时,已获取一些几何结构参数,包括:榫头高度(Y方向)h1(mm)、卯口高度(Y方向)h3(mm),卯口宽度(X方向)d2(mm),加强筋厚度t(mm),加强筋高度dj(mm),卯口处配合面宽度ds(mm),加强筋顶面到卯口端面长度dk(mm),加强筋顶面到榫卯配合面端面距离dw(mm),榫头深度(Z方向)ws(mm)。
参见图4,图4中节点在载荷作用下的挤压变形,步骤S1包括:S11、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81
S12、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长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82
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所述挤压区,δa、δb、δc、δ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深度,θ表示所述节点转角,d2表示所述卯口深度,ds表示所述卯口的配合面宽度,ma、mb、mc、md分别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挤压长度,dk表示加强筋顶面到所述卯口的端面长度。
参见图5,图5为节点在载荷作用下,处于弹性变形时的受力状态图;具体的,步骤S2包括:
S21、获取弹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S22、获取弹塑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步骤S21包括:
S211、获取试验回归参数α(mm-1),此参数通过标准材料压缩试验获取;获取材料弹性模量E;
S212、获取材料挤压区的应力转换系数,根据金属室温压缩试验,求得材料受压弹性模量EY,以及回归系数αi,计算得到ki=αiEY。挤压区的应力转换系数包括ka、kb、kc和kd
S213、获取挤压区挤压应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91
S214、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挤压区的挤压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92
S215、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093
其中,ka、kb、kc和kd表示应力转换系数,ws为榫头高度,Fna、Fnb、Fnc、Fn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
其中,静摩擦力Ffa、Ffb、Ffc、Ffd分别表示每一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步骤S22中,挤压区进入弹塑性阶段时,榫卯结构的榫头挤压区形式和处于弹性阶段时相同,挤压区包括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节点在载荷作用下,处于弹性变形时,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关系可参见图6。步骤S22包括:
S221、通过下述公式获得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的挤压深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01
S222、通过下述公式获取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02
S223、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塑性挤压区的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长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03
S224、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挤压区的挤压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04
S225、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05
其中,fc,90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极限抗压强度,δa1、δb1、δc1、δ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的挤压深度,ma1、mb1、mc1、m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所述弹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ma2、mb2、mc2、md2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步骤S3中,节点在载荷作用下,可看做达到瞬时平衡状态,节点受力示意图如图7所示,步骤S3包括:
S31、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受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受力作用点包括挤压力作用点和摩擦力作用点: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11
S32、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的函数: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12
其中,Mh表示所述节点的弯矩,ya1、yb1、yc1、yd1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ya2、yb2、yc2、yd2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摩擦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
步骤S4中,简化模型考虑节点骨架曲线两个特征点,具体,步骤S4中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包括:
S411、当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定义此时的节点转角为屈服转角θy,基于满足公式kaδa=fc,90的条件,并带入步骤S1中的公式,从而获得此时对应的所述节点的转角(即屈服转角θy);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的节点的转角(即屈服转角θy)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My
S412、当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εu时,定义此时的节点转角为极限转角θu,基于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21
的条件,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转角(极限转角θu);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所获得的节点转角(极限转角θu)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Mu;其中,εu表示所述极限压应变,β是试验回归参数。
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实际参数的具体实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验证:
参数如下:横梁高度h1=45(mm),卯口高度h3=44.4(mm),卯口宽度d2=45(mm),加强筋厚度t=2(mm),加强筋高度dj=5(mm),卯口处配合面宽度ds=19.5(mm),加强筋顶面到卯口端面长度dk=7(mm),加强筋顶面到榫卯配合面端面距离dw=5.75(mm),榫头深度ws=31(mm)。计算结果如下:屈服转角θy=0.06rad,极限转角θu=0.155rad。
基于步骤S411和步骤S412所求出对应的转角和弯矩,可确定节点的屈服点和极限点,构成图7所示的双折线,刚度K1和刚度K2为双折线的两个阶段的斜率;计算得到双折线本构模型刚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22
从而可得到简化的双折线本构模型,参见图7,简化的双折线本构模型对试验曲线吻合度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凡是依本发明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充分考虑结构本身的几何特性以及材料不同阶段的特性,更好的反映榫卯结构节点的整个变形破坏过程,更准确的反映节点刚度随着节点转角变化关系。为此类结构的分析、计算以及优化等深入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为榫卯结构节点的截面设计以及优化提供模型基础,可以实现将木工领域榫卯结构应用到中空挤压铝型材榫接节点中。
相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系统,参见图8,本实施例包括下述模块:
几何条件分析模块1,用于获得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和挤压长度分别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
物理条件分析模块2,用于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平衡条件分析模块3,用于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与所述节点的转角的函数关系;
模型简化模块4,用于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其中,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
还包括:给定基本假定模块10,用于将结构的几何特征、材料等特性做好基本假定,确保后期的分析满足力学基本原理,其基本假定具体为:忽略榫头(横梁)变形,将横梁榫头看做刚体运动;在受水平力作用时,榫头和卯口始终处于受挤压状态;在弹性阶段,挤压区的压应力与挤压变形成正比关系。
本实施例在执行几何条件分析模块1、物理条件分析模块2、平衡条件分析模块3和模型简化模块4时,已获取一些几何结构参数,包括:榫头高度(Y方向)h1(mm)、卯口高度(Y方向)h3(mm),卯口宽度(X方向)d2(mm),加强筋厚度t(mm),加强筋高度dj(mm),卯口处配合面宽度ds(mm),加强筋顶面到卯口端面长度dk(mm),加强筋顶面到榫卯配合面端面距离dw(mm),榫头深度(Z方向)ws(mm)。
参见图4,图4中节点在载荷作用下的挤压变形,几何条件分析模块1具体用于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41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长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42
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所述挤压区,δa、δb、δc、δ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深度,θ表示所述节点转角,d2表示所述卯口深度,ds表示所述卯口的配合面宽度,ma、mb、mc、md分别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挤压长度,dk表示加强筋顶面到所述卯口的端面长度。
参见图5,图5为节点在载荷作用下,处于弹性变形时的受力状态图;具体的,物理条件分析模块2用于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分别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挤压力和静摩擦力包括:
获取弹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获取弹塑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
其中,获取弹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包括:
获取试验回归参数α(mm-1),此参数通过标准材料压缩试验获取;获取材料弹性模量E;
获取材料挤压区的应力转换系数,根据金属室温压缩试验,求得材料受压弹性模量EY,以及回归系数αi,计算得到ki=αiEY。挤压区的应力转换系数包括ka,kb、kc和kd
获取挤压区挤压应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51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挤压区的挤压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52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53
其中,ka、kb、kc和kd表示应力转换系数,ws为榫头高度,Fna、Fnb、Fnc、Fn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
其中,静摩擦力Ffa、Ffb、Ffc、Ffd分别表示每一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其中,获取弹塑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时,挤压区进入弹塑性阶段时,榫卯结构的榫头挤压区形式和处于弹性阶段时相同,挤压区包括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节点在载荷作用下,处于弹性变形时,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关系可参见图6。物理条件分析模块2用于获取弹塑性阶段挤压区所受挤压力和静摩擦力包括: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的挤压深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61
通过下述公式获取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和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62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塑性挤压区的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长度: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63
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挤压区的挤压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64
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65
其中,fc,90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极限抗压强度,δa1、δb1、δc1、δ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的挤压深度,ma1、mb1、mc1、m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所述弹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ma2、mb2、mc2、md2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平衡条件分析模块3中,节点在载荷作用下,可看做达到瞬时平衡状态,节点受力示意图如图7所示,平衡条件分析模块3具体用于:
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受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受力作用点包括挤压力作用点和摩擦力作用点: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71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的函数: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72
其中,Mh表示所述节点的弯矩,ya1、yb1、yc1、yd1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ya2、yb2、yc2、yb2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摩擦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
模型简化模块4中,对简化模型考虑节点骨架曲线两个特征点,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模型简化模块4用于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具体包括:
当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定义此时的节点转角为屈服转角θy,基于满足公式kaδa=fc,90的条件,并带入步骤S1中的公式,从而获得此时对应的所述节点的转角(即屈服转角θy);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的节点的转角(即屈服转角θy)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My
当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εu时,定义此时的节点转角为极限转角θu,基于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1371783400000173
的条件,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转角(极限转角θu);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所获得的节点转角(极限转角θu)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Mu;其中,εu表示所述极限压应变,β是试验回归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充分考虑结构本身的几何特性以及材料不同阶段的特性,更好的反映榫卯结构节点的整个变形破坏过程,更准确的反映节点刚度随着节点转角变化关系。为此类结构的分析、计算以及优化等深入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为榫卯结构节点的截面设计以及优化提供模型基础,可以实现将木工领域榫卯结构应用到中空挤压铝型材榫接节点中。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11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长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12
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所述挤压区,δa、δb、δc、δ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深度,h1表示Y方向的榫头高度,θ表示所述节点转角,d2表示卯口深度,ds表示卯口的配合面宽度,ma、mb、mc、md分别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挤压长度,dk表示加强筋顶面到卯口的端面长度;
其中,所述榫卯结构的榫头和卯口过盈配合,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性阶段的挤压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21
其中,ka、kb、kc和kd表示应力转换系数,ws为榫头高度,Fna、Fnb、Fnc、Fn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性阶段的静摩擦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22
其中,静摩擦力Ffa、Ffb、Ffc、Ff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23
其中,fc,90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极限抗压强度,ma1、mb1、mc1、m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所述弹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ma2、mb2、mc2、md2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塑性阶段的静摩擦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24
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受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受力作用点包括挤压力作用点和摩擦力作用点: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31
其中,dw表示加强筋顶面到榫卯配合面端面距离;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的函数:
Mh=[Fna Fnb Fnc Fnd Ffa Ffb Ffc Ffd]·[ya1 yb1 yc1 yd1 ya2 yb2 yc2 yd2]T
其中,Mh表示所述节点的弯矩,ya1、yb1、yc1、yd1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ya2、yb2、yc2、yd2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摩擦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h1表示Y方向的榫头高度;h3表示Y方向的卯口高度;
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其中,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还包括预设步骤:
设定所述榫卯结构的几何特征和材料特性的基本假定,其中,所述基本假定包括:忽略榫头变形,将榫头看做刚体运动;在受水平力作用时,榫头和卯口始终处于受挤压状态;在弹性阶段,挤压区的压应力与挤压变形成正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弹性挤压区的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长度: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41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塑性挤压区的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长度: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42
其中,δa1、δb1、δc1、δ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弹性挤压区的挤压深度;
其中,所述挤压区进入弹塑性阶段时,榫卯结构的榫头挤压区形式和处于弹性阶段时相同,所述挤压区包括所述弹性挤压区和所述塑性挤压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包括:
当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基于满足公式kaδa=fc,90的条件,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转角;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的节点的转角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
当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时,基于满足公式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51
的条件,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转角;基于对应获得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所获得的节点的转角获得对应的所述节点的弯矩;其中,εu表示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β是试验回归参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简化模型为双折线本构模型。
6.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几何条件分析模块,用于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深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52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榫卯结构的节点相应的每一挤压区的挤压长度与节点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53
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所述挤压区,δa、δb、δc、δ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深度,h1表示Y方向的榫头高度,θ表示所述节点转角,d2表示卯口深度,ds表示卯口的配合面宽度,ma、mb、mc、md分别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挤压长度,dk表示加强筋顶面到卯口的端面长度;
其中,所述节点转角为所述节点在载荷作用下榫头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角度;
物理条件分析模块,用于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性阶段的挤压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61
其中,ka、kb、kc和kd表示应力转换系数,ws为榫头高度,Fna、Fnb、Fnc、Fn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性阶段的静摩擦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62
其中,静摩擦力Ffa、Ffb、Ffc、Ffd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静摩擦力;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塑性阶段的挤压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63
其中,fc,90表示所述挤压区的极限抗压强度,ma1、mb1、mc1、md1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所述弹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ma2、mb2、mc2、md2表示在弹塑性状态时塑性挤压区的挤压长度;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每一所述挤压区在弹塑性阶段的静摩擦力: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71
平衡条件分析模块,用于通过下述公式获取每一受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受力作用点包括挤压力作用点和摩擦力作用点:
Figure FDA0002222685600000072
其中,dw表示加强筋顶面到榫卯配合面端面距离;
通过下述公式获得所述节点的弯矩的函数:
Mh=[Fna Fnb Fnc Fnd Ffa Ffb Ffc Ffd]·[ya1 yb1 yc1 yd1 ya2 yb2 yc2 yd2]T
其中,Mh表示所述节点的弯矩,ya1、yb1、yc1、yd1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挤压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ya2、yb2、yc2、yd2分别表示每一所述挤压区的摩擦力作用点到转动中心距离;h1表示Y方向的榫头高度;h2表示Y方向的卯口高度;
模型简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获得每一所述特征点处的节点的转角和弯矩,计算所述挤压区各阶段的刚度,获取简化模型;其中,所述节点在变形过程的两个特征点为所述挤压区刚好进入塑性阶段的屈服点和所述挤压区达到极限压应变的极限点。
CN201710665981.5A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330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5981.5A CN107330230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5981.5A CN107330230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0230A CN107330230A (zh) 2017-11-07
CN107330230B true CN107330230B (zh) 2020-08-11

Family

ID=60225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5981.5A Active CN107330230B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02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0175B (zh) * 2017-12-13 2021-10-01 国际竹藤中心 根据纵向端面压痕系数对圆竹进行分级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10041B (zh) * 2019-09-10 2023-04-18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井筒失稳破坏的极限应变判别方法
CN110837709B (zh) * 2019-11-05 2022-05-13 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榫卯连接结构设计的归选式拓扑优化方法
CN111651926A (zh) * 2020-06-05 2020-09-11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木结构榫卯节点受力能力的评估方法
CN112883619B (zh) * 2021-03-05 2022-04-15 中南大学 一种卯榫互锁连接的多组件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408024B (zh) * 2021-05-11 2023-10-27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地下结构注浆式榫槽接头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CN113158318B (zh) * 2021-05-17 2022-11-29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异形端柱剪力墙墙肢正截面承载力配筋设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5835A (zh) * 2014-11-12 2015-04-01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叶片榫头倒圆机械加工方法
CN104532960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南京工业大学 点阵式横纹增强型木结构榫卯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6932B2 (en) * 2014-11-19 2020-05-12 Mortise Pro Plus, Llc Mortise jig for a plunge rou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5835A (zh) * 2014-11-12 2015-04-01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叶片榫头倒圆机械加工方法
CN104532960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南京工业大学 点阵式横纹增强型木结构榫卯节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铝型材榫接结构弯曲强度研究分析;单清云;《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925;第2014卷(第0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0230A (zh) 201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0230B (zh) 一种用于榫卯结构节点力学建模的方法和系统
CN109963991B (zh) 卡扣在一起的管组件和制造方法
CN105912800A (zh) 低层建筑全装配式框架的设计方法
JP4683414B2 (ja) 金属製下地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onkers Simulation of the Robot Roller hemming process
CN109726406B (zh) 车身接头优化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hocas et al. Adaptive structures–soft mechanical approach
Huang Elasto-plastic finite-element analysis of the axisymmetric tube-flaring process with conical punch
CN110263491B (zh) 一种冷弯钢穹顶结构的优化方法
CN203756690U (zh) 一种汽车外饰塑料件的连接结构
CN109800463A (zh) 角钢塔中角钢-节点板连接初始转动刚度的计算方法
CN101787769A (zh) 自适应承载式预应力钢桁架系统
Li Buckling of an elastically restrained multi-step non-uniform beam with multiple cracks
CN112784460A (zh) 一种力学超材料压杆稳定性分析方法
CN205712495U (zh) 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与窗台板窗框线角的连接结构
CN215977866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装配式墙板阳角结构
WO2008001348A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trength of bodies and structures
Yau Closed-form solutions of large deflection for a guyed cantilever column pulled by an inclination cable
CN220815423U (zh) 一种超硬自调平组角片结构
JP5064987B2 (ja) 壁用パネル状材の取付金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049940A (zh) 一种空心方墩承载力包络曲线快速绘制方法
CN117494261A (zh) 一种曲梁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7892576A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变截面锚索框架结构内力与变形的有限差分方法
Liu et al. A second-order inelastic analytical method on semirigid connections steel frame
Buffe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buckling loads for lateral torsional buckling of beams including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