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4571A -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4571A
CN107314571A CN201710562662.1A CN201710562662A CN107314571A CN 107314571 A CN107314571 A CN 107314571A CN 201710562662 A CN201710562662 A CN 201710562662A CN 107314571 A CN107314571 A CN 107314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heat
evaporator
generato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26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14571B (zh
Inventor
李伟
杨坤
籍庆祥
李鹏飞
武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Austria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Austria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Austria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Austria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626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4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14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4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3/00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7/00Absorbers; Ad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发生器、蒸发器、烟气热回收器和换热器。其中,烟气热回收器,烟气热回收器的进气口与发生器的排烟口相连通,烟气热回收器用于接收发生器输出的烟气,并回收烟气的热量;换热器,与蒸发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换热器,并且,换热器的进气口与烟气热回收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换热器用于接收烟气热回收器输出的烟气,并与蒸发器进行换热。本发明中烟气热回收器可以接收发生器输出的高温烟气,进而加热采暖水,使得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利用烟气的高温对进入蒸发器的空气预热,且烟气的高温可以传递至蒸发器,进而提高了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结霜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热泵是一种空气源热泵,具有制热系数高、用电量少、节能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得以推广应用。
目前,燃气热泵常用的蒸发器大都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在管内流动,空气在管外翅片间流动,通过制冷剂在管内的相变过程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热。但根据现场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在冬季室外温度偏低尤其空气湿度偏高的情况下,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便会降低,进而会导致蒸发器出现大面积结霜,使燃气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制热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加大了能耗。此外,燃气热泵排烟温度高大约130℃左右,而将高温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旨在解决目前蒸发器出现结霜导致的热泵制热效果差、能耗大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发生器、蒸发器、烟气热回收器和换热器。其中,烟气热回收器,烟气热回收器的进气口与发生器的排烟口相连通,烟气热回收器用于接收发生器输出的烟气,并回收烟气的热量;换热器,与蒸发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换热器,并且,换热器的进气口与烟气热回收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换热器用于接收烟气热回收器输出的烟气,并与蒸发器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和吸收器;其中,冷凝器用于接收气态制冷剂,并将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蒸发器的进液口与冷凝器的出液口相连通,蒸发器用于接收冷凝器输出的液态制冷剂;吸收器的进气口与蒸发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吸收器用于接收蒸发器输出的气态制冷剂,并使吸收器中的吸收剂吸收气态制冷剂以形成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发生器的第一进液口与吸收器的第一出液口相连通,发生器用于接收吸收器输出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使该溶液被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沸腾;发生器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发生器还用于输出气态制冷剂。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中,发生器的出液口与吸收器的第一进液口相连通,吸收器还用于接收发生器输出的吸收剂。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回热器的进液口与冷凝器的出液口相连通,回热器的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相连通,蒸发器的出气口与回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回热器的出气口与吸收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回热器用于对冷凝器输出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过冷,以及对蒸发器输出的气态制冷剂进行过热。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精馏器,精馏器的进液口与吸收器的第一出液口相连通,精馏器的进气口与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精馏器用于接收吸收器输出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接收发生器输出的气态制冷剂,以及使制冷剂-吸收剂溶液与气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精馏器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冷凝器用于接收精馏器输出的气态制冷剂;精馏器的第一出液口与吸收器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吸收器还用于接收精馏器输出的第一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发生器的第二进液口与吸收器的第二出液口相连通,发生器还用于接收吸收器输出的具有第一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精馏器的第二出液口与发生器的第三进液口相连通,发生器还用于接收精馏器输出的第二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使发生器的出液口输出具有第二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补燃装置,设置于发生器的排烟口与烟气热回收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管道,补燃装置用于接收并补燃发生器输出的烟气。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中,补燃装置还与燃气的进气管道相连通,用于接收并补燃燃气。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设置于回热器的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相连通的管道,节流装置用于对回热器输出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减压和降温。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中,节流装置为膨胀阀。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系统,还包括:风机,与换热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风机,并且,换热器置于蒸发器与风机之间。
本发明中的烟气热回收器可以接收发生器输出的高温烟气,而高温烟气可以加热采暖水,进而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在蒸发器所在的位置对应设置换热器,烟气从烟气热回收器输出后进入换热器,换热器接收烟气后,可以利用烟气的高温对进入蒸发器的空气预热,且烟气的高温可以通过翅片传递至蒸发器,进而提高了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结霜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除霜时间,从而避免了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能耗。此外,将烟气的热量用于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使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由于排烟气温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及PM2.5的排放。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的热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烟气热回收步骤,接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烟气,并回收烟气的热量;换热器步骤,接收经过热量回收的烟气,并使该烟气与进入蒸发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本发明中,先将烟气的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一部分可以被采暖水带走,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另一部分可以对进入蒸发器的空气预热,进而提高了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结霜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除霜时间,从而避免了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能耗。此外,将烟气的热量用于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使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由于排烟气温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及PM2.5的排放。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热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5、回热器7、节流装置17、蒸发器2、风机18、吸收器6、溶液泵19和发生器1。冷凝器5、节流装置17和蒸发器2组成制冷循环。冷凝器5的出液口51与回热器7的进液口71相连通,回热器7的出液口72与蒸发器2的进液口21相连通,回热器7的出液口72与蒸发器2的进液口21相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7,蒸发器2的出气口22与回热器7的进气口73相连通,回热器7的出气口74与吸收器6的进气口61相连通,吸收器6的第一出液口63与发生器1的第一进液口12相连通,吸收器6的第一出液口63与发生器1的第一进液口12相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溶液泵19,发生器1的出气口13与冷凝器5的进气口52相连通,发生器1的出液口14与吸收器6的第一进液口62相连通。与蒸发器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风机18,如图1所示,A表示风向。具体实施时,节流装置17可以为膨胀阀。
系统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烟气热回收器3和换热器4。
其中,烟气热回收器3的进气口31与发生器1的排烟口11相连通,在烟气热回收器3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换热器4,并且,换热器4置于蒸发器2与风机18之间,换热器4的进气口41与烟气热回收器3的出气口32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制冷循环中设置有融霜电磁阀20。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冷凝器5接收高压气态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5中向冷却介质放热,然后被凝结为液态,液态制冷剂进入回热器7,回热器7对液态制冷剂进一步降温,以实现对液态制冷剂的过冷。液态制冷剂从回热器7流出后,进入节流装置17,节流装置17对其进行减压降温。然后进入蒸发器2,在蒸发器2内,该液态制冷剂被气化为低压气态制冷剂,同时吸取空气中的热量。低压气态制冷剂再回到回热器7内,回热器7对其进一步加热,以实现对低压气态制冷剂的过热。低压过热气态制冷剂被吸收器6中的液态吸收剂不断吸收,进而达到维持蒸发器2内低压的目的。吸收剂吸收低压过热气态制冷剂而形成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同时释放的热量被采暖水带走。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经溶液泵19升压后进入发生器1,在发生器1中,该溶液被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沸腾,其中沸点低的制冷剂气化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5中并冷凝成液体,冷凝器5中释放的热量也被采暖水带走,而剩下的吸收剂浓溶液则返回吸收器6中,以再次吸收低压气态制冷剂。
燃气在发生器1处燃烧,排放的烟气温度大约130℃左右,高温烟气经过烟气热回收器3时,高温烟气的热量由采暖水带走,排烟温度降至50℃左右。降温后的烟气被引至蒸发器2进风前的换热器4,利用冬季低温空气,与蒸发器2低温进行换热。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烟气热回收器3可以接收发生器1输出的高温烟气,而高温烟气可以加热采暖水,进而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在蒸发器2所在的位置对应设置换热器4,烟气从烟气热回收器3输出后进入换热器4,换热器4接收烟气后,可以利用烟气的高温对进入蒸发器2的空气预热,且烟气的高温可以通过翅片传递至蒸发器2,进而提高了蒸发器2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2结霜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除霜时间,从而避免了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能耗。此外,将烟气的热量用于提高蒸发器2的蒸发温度,使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由于排烟气温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及PM2.5的排放。
系统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又一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精馏器8、烟气热回收器3和换热器4。
其中,精馏器8的进液口81与吸收器6的第一出液口63相连通,精馏器8的进气口82与发生器1的出气口13相连通。精馏器8的出气口83与冷凝器5的进气口52相连通。精馏器8的第一出液口84与吸收器6的第二进液口64相连通,进而使吸收器6可以接收精馏器8输出的第一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发生器1的第二进液口15与吸收器6的第二出液口65相连通,进而使发生器1可以接收吸收器6输出的具有第一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精馏器8的第二出液口85与发生器1的第三进液口16相连通,进而使发生器1可以接收精馏器8输出的第二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使发生器1的出液口14输出具有第二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第一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的浓度大于具有第二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的浓度,即发生器1接收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为浓溶液,发生器1输出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为稀溶液。具体实施时,精馏器8的第一出液口84与第二出液口85可以为同一出液口。
烟气热回收器3的进气口31与发生器1的排烟口11相连通,在烟气热回收器3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换热器4,并且,换热器4置于蒸发器2与风机18之间,换热器4的进气口41与烟气热回收器3的出气口32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制冷循环中设置有融霜电磁阀20。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冷凝器5接收高压气态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5中向冷却介质放热,然后被凝结为液态,液态制冷剂进入回热器7,回热器7对液态制冷剂进一步降温,以实现对液态制冷剂的过冷。液态制冷剂从回热器7流出后,进入节流装置17,节流装置17对其进行减压降温。然后进入蒸发器2,在蒸发器2内,该液态制冷剂被气化为低压气态制冷剂,同时吸取空气中的热量。低压气态制冷剂再回到回热器7内,回热器7对其进一步加热,以实现对气态制冷剂的过热。低压过热气态制冷剂被吸收器6中的液态吸收剂不断吸收,进而达到维持蒸发器2内低压的目的。吸收剂吸收低压过热气态制冷剂而形成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同时释放的热量被采暖水带走。从吸收器6出来的浓溶液经过溶液泵19加压后送入精馏器8中,并与来自发生器1的高温高压的氨气进行热交换,以获得热量。获得热量的浓溶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进入发生器1提馏段,另一部分则进入吸收器6的盘管,并与混合后的高温稀溶液进行热交换。
进入提馏段的浓溶液经过提馏段后,与来自吸收器6盘管的浓溶液一起进入发生器1,在发生器1中浓溶液继续吸取热量,氨气从浓溶液中不断蒸发,溶液浓度逐渐降低,成为稀溶液。
稀溶液从发生器1输出,进入吸收器6后,一方面吸收来自回热器7的过热氨气并且释放熔解热,另一方面与氨气混合后,再与进入盘管的浓溶液进行热量交换,温度不断降低,浓度不断升高,与空调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高温高压的氨气从精馏器8出来后进入冷凝器5,与冷凝器5中的空调回水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氨气冷凝为液氨之后依次进入蒸发器2和回热器7,与来自蒸发器2的氨气进行热量交换,成为过冷的液氨,然后经过膨胀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进入回热器7变为过热的氨气,然后进入吸收器6被稀溶液吸收,变为浓溶液,然后又进入下一次循环。
燃气在发生器1处燃烧,排放的烟气温度大约130℃左右,高温烟气经过烟气热回收器3时,高温烟气的热量由采暖水带走,排烟温度降至50℃左右。降温后的烟气被引至蒸发器2进风前的换热器4,利用冬季低温空气,与蒸发器2低温进行换热。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烟气热回收器3可以接收发生器1输出的高温烟气,而高温烟气可以加热采暖水,进而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在蒸发器2所在的位置对应设置换热器4,烟气从烟气热回收器3输出后进入换热器4,换热器4接收烟气后,可以利用烟气的高温对进入蒸发器2的空气预热,且烟气的高温可以通过翅片传递至蒸发器2,进而提高了蒸发器2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2结霜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除霜时间,从而避免了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能耗。此外,将烟气的热量用于提高蒸发器2的蒸发温度,使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由于排烟气温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及PM2.5的排放。
系统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又一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精馏器8、烟气热回收器3、换热器4和补燃装置9。
其中,精馏器8的进液口81与吸收器6的第一出液口63相连通,精馏器8的进气口82与发生器1的出气口13相连通。精馏器8的出气口83与冷凝器5的进气口52相连通。精馏器8的第一出液口84与吸收器6的第二进液口64相连通,进而使吸收器6可以接收精馏器8输出的第一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发生器1的第二进液口15与吸收器6的第二出液口65相连通,进而使发生器1可以接收吸收器6输出的具有第一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精馏器8的第二出液口85与发生器1的第三进液口16相连通,进而使发生器1可以接收精馏器8输出的第二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使发生器1的出液口14输出具有第二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第一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的浓度大于具有第二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的浓度,即发生器1接收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为浓溶液,发生器1输出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为稀溶液。具体实施时,精馏器8的第一出液口84与第二出液口85可以为同一出液口。
烟气热回收器3的进气口31与发生器1的排烟口11相连通,在烟气热回收器3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换热器4,并且,换热器4置于蒸发器2与风机18之间,换热器4的进气口41与烟气热回收器3的出气口32相连通。
发生器1的排烟口11与烟气热回收器3的进气口31相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补燃装置9,补燃装置9还与燃气的进气管道10相连通,补燃装置9可以接收燃气以及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并对燃气和烟气进行补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中不设置融霜电磁阀20。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发生器1与烟气热回收器3之间的管道增加了补燃装置9,利用补燃装置9对燃气和烟气进行补燃,增加了烟气中的热量和温度,在去除融霜电磁阀20和机组不停机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蒸发器2的快速融霜。
系统热回收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热回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烟气热回收步骤S410,接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烟气,并回收烟气的热量。
具体地,燃气在发生器1处燃烧并产生烟气,使用烟气热回收器3将该烟气接收,并回收该烟气的热量,回收的热量由采暖水带走。烟气热回收器3的实施过程参见上述系统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换热器步骤S420,接收经过热量回收的烟气,并使该烟气与进入蒸发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具体地,烟气的热量被采暖水带走后,使用换热器4将烟气接收,换热器4将该烟气与蒸发器2以及蒸发器2中的液态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器4的实施过程参见上述系统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先将烟气的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一部分可以被采暖水带走,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另一部分可以对进入蒸发器2的空气预热,进而提高了蒸发器2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2结霜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除霜时间,从而避免了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能耗。此外,将烟气的热量用于提高蒸发器2的蒸发温度,使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由于排烟气温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及PM2.5的排放。
综上,本实施例中先将烟气的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一部分可以被采暖水带走,使高温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另一部分可以对进入蒸发器的空气预热,进而提高了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降低了蒸发器结霜情况的发生,减少了除霜时间,从而避免了热泵反复处于融霜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能耗。此外,将烟气的热量用于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使烟气的热量得到了利用,同时,由于排烟气温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及PM2.5的排放。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热泵系统和热泵系统的热回收方法原理相似,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发生器(1)和蒸发器(2),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烟气热回收器(3),所述烟气热回收器(3)的进气口(31)与所述发生器(1)的排烟口(11)相连通,所述烟气热回收器(3)用于接收所述发生器(1)输出的烟气,并回收所述烟气的热量;
换热器(4),与所述蒸发器(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换热器(4),并且,所述换热器(4)的进气口(41)与所述烟气热回收器(3)的出气口(32)相连通,所述换热器(4)用于接收所述烟气热回收器(3)输出的烟气,并与所述蒸发器(2)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5)和吸收器(6);其中,
所述冷凝器(5)用于接收气态制冷剂,并将所述气态制冷剂凝结为液态;
所述蒸发器(2)的进液口(21)与所述冷凝器(5)的出液口(51)相连通,所述蒸发器(2)用于接收所述冷凝器(5)输出的液态制冷剂;
所述吸收器(6)的进气口(61)与所述蒸发器(2)的出气口(22)相连通,所述吸收器(6)用于接收所述蒸发器(2)输出的气态制冷剂,并使所述吸收器(6)中的吸收剂吸收所述气态制冷剂以形成制冷剂-吸收剂溶液;
所述发生器(1)的第一进液口(12)与所述吸收器(6)的第一出液口(63)相连通,所述发生器(1)用于接收所述吸收器(6)输出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使该溶液被所述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沸腾;
所述发生器(1)的出气口(13)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气口(52)相连通,所述发生器(1)还用于输出所述气态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器(1)的出液口(14)与所述吸收器(6)的第一进液口(62)相连通,所述吸收器(6)还用于接收所述发生器(1)输出的吸收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热器(7),所述回热器(7)的进液口(71)与所述冷凝器(5)的出液口(51)相连通,所述回热器(7)的出液口(72)与所述蒸发器(2)的进液口(21)相连通,所述蒸发器(2)的出气口(22)与所述回热器(7)的进气口(73)相连通,所述回热器(7)的出气口(74)与所述吸收器(6)的进气口(61)相连通,所述回热器(7)用于对所述冷凝器(5)输出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过冷,以及对所述蒸发器(2)输出的气态制冷剂进行过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精馏器(8),所述精馏器(8)的进液口(81)与所述吸收器(6)的第一出液口(63)相连通,所述精馏器(8)的进气口(82)与所述发生器(1)的出气口(13)相连通,所述精馏器(8)用于接收所述吸收器(6)输出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接收所述发生器(1)输出的气态制冷剂,以及使所述制冷剂-吸收剂溶液与所述气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所述精馏器(8)的出气口(83)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气口(52)相连通,所述冷凝器(5)用于接收所述精馏器(8)输出的所述气态制冷剂;
所述精馏器(8)的第一出液口(84)与所述吸收器(6)的第二进液口(64)相连通,所述吸收器(6)还用于接收所述精馏器(8)输出的第一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
所述发生器(1)的第二进液口(15)与所述吸收器(6)的第二出液口(65)相连通,所述发生器(1)还用于接收所述吸收器(6)输出的具有第一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
所述精馏器(8)的第二出液口(85)与所述发生器(1)的第三进液口(16)相连通,所述发生器(1)还用于接收所述精馏器(8)输出的第二部分制冷剂-吸收剂溶液,并使所述发生器(1)的出液口(14)输出具有第二浓度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燃装置(9),设置于所述发生器(1)的排烟口(11)与所述烟气热回收器(3)的进气口(31)相连通的管道,所述补燃装置(9)用于接收并补燃所述发生器(1)输出的烟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燃装置(9)还与燃气的进气管道(10)相连通,用于接收并补燃所述燃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装置(17),设置于所述回热器(7)的出液口(72)与所述蒸发器(2)的进液口(21)相连通的管道,所述节流装置(17)用于对所述回热器(7)输出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减压和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17)为膨胀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18),与所述换热器(4)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风机(18),并且,所述换热器(4)置于所述蒸发器(2)与所述风机(18)之间。
11.一种热泵系统的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烟气热回收步骤,接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烟气,并回收所述烟气的热量;
换热器步骤,接收经过热量回收的烟气,并使该烟气与进入蒸发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CN201710562662.1A 2017-07-11 2017-07-11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Active CN107314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2662.1A CN107314571B (zh) 2017-07-11 2017-07-11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2662.1A CN107314571B (zh) 2017-07-11 2017-07-11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4571A true CN107314571A (zh) 2017-11-03
CN107314571B CN107314571B (zh) 2020-10-27

Family

ID=6017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2662.1A Active CN107314571B (zh) 2017-07-11 2017-07-11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45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4940A (zh) * 2018-02-28 2018-06-2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动力机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819483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液化气体气化装置及方法
CN108253662A (zh) * 2018-01-04 2018-07-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热泵除霜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3083A (ja) * 2009-04-07 2010-10-28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1876496A (zh) * 2009-11-06 2010-11-03 清华大学 一种双蒸发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2840719A (zh) * 2012-09-26 2012-12-26 山东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装置
CN204268453U (zh) * 2014-12-02 2015-04-15 代元军 一种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5299569U (zh) * 2015-12-21 2016-06-08 同方川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燃气锅炉设备
CN106152822A (zh) * 2016-08-18 2016-11-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直燃式吸收热泵的浴室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
CN106369873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机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3083A (ja) * 2009-04-07 2010-10-28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1876496A (zh) * 2009-11-06 2010-11-03 清华大学 一种双蒸发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2840719A (zh) * 2012-09-26 2012-12-26 山东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装置
CN204268453U (zh) * 2014-12-02 2015-04-15 代元军 一种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5299569U (zh) * 2015-12-21 2016-06-08 同方川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燃气锅炉设备
CN106152822A (zh) * 2016-08-18 2016-11-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直燃式吸收热泵的浴室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
CN106369873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机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483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液化气体气化装置及方法
CN108253662A (zh) * 2018-01-04 2018-07-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热泵除霜系统
CN108253662B (zh) * 2018-01-04 2021-03-0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热泵除霜系统
CN108194940A (zh) * 2018-02-28 2018-06-2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动力机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4571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1390A (zh) 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供热机组
CN108592452A (zh) 一种co2空调热泵除霜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7314571A (zh) 热泵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CN109316907A (zh) 一种消除烟气白色尾迹的系统及方法
CN103604249A (zh) 一种能源塔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5004095A (zh)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CN208458303U (zh) 家用燃气空调
CN105157274B (zh) 制冷/制热系统
CN206755651U (zh) 压缩/吸收闭式并联复合燃气热泵装置
CN205783983U (zh) 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热量高效回收装置
CN205102453U (zh) 一种太阳能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
CN106642681A (zh) 空气能热水器循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415901A (zh) 回收燃气、燃油锅炉烟气潜热的电动热泵采暖装置
CN201964610U (zh) 空气源水源热泵热水机组
CN205718040U (zh) 太阳能、地热能辅助co2跨临界制冷供热系统
CN107289665A (zh) 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CN209622910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取暖系统
CN107461799A (zh) 一种供热设备及供热方法
CN207662018U (zh) 组合式换热器及具有该组合式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CN103411342B (zh) 一种太阳能高效喷射制冷系统
CN206989311U (zh) 一种供热设备
JP4187563B2 (ja) アンモニア吸収冷凍機
CN109631414A (zh) 一种独立机械冷却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系统
CN218379971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132473A (zh) 两级压缩不间断制热装置及两级压缩不间断制热融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