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8650B -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8650B
CN107308650B CN201710673453.4A CN201710673453A CN107308650B CN 107308650 B CN107308650 B CN 107308650B CN 201710673453 A CN201710673453 A CN 201710673453A CN 107308650 B CN107308650 B CN 107308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compartment
vehicle
small cylinder
f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34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8650A (zh
Inventor
李新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yi Jingfa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734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8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8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8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8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8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GMERRY-GO-ROUNDS; SWINGS; ROCKING-HORSES; CHUTES; SWITCHBACKS; SIMILAR DEVICES FOR PUBLIC AMUSEMENT
    • A63G31/00Amusement arrangements
    • A63G31/02Amusement arrangements with moving substructur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由上轨道(1)、上轨道车(4)、上支撑体、下轨道(12)、下轨道车(17)、地槽(19)、下支撑体组成。游乐者空中亲身体验碰撞,享受了刺激,培养了勇敢精神;落球(25)和抛球(29)在空中的运动,出乎意料,趣味盎然;游乐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发展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身临其境体验自动控制过程,激发了浓烈科学兴趣;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学习和掌握惯性、平抛运动、运动合成、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打下了良好基础;上轨道车(4)和下轨道车(17)往返运动,出发点和终点重合,管理方便,工作人员少,又能缩短上轨道(1)和下轨道(12)的长度。

Description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尤其是具趣味性和刺激性,蕴含惯性、平抛运动、运动的合成、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自动控制等物理知识的游乐空中抛球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节假日外出游玩的人数大大增加,其中去游乐场的不少。
当前游乐场的游乐设施不多,大多数是老掉了牙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大打折扣,中青年人对其兴味索然。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推出新颖游乐设施当务之急。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进了高中,学生发现自己原来的很多认识大多是错误的。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顽固性,由于不能及时纠正错误认识,他们在起跑线上就掉队了。
例如,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掉下的多个物体,有的认为这多个物体都是竖直下落的,有的认为这多个物体在空中的连线是一条伸向后方的直线,有的认为这多个物体在空中的连线是一条伸向后方的曲线,有的认为这多个物体与地面的撞击点都在飞机的后下方。有年高考物理试卷上有道这方面的选择题,读了三年高中的学生居然大多数选错。
物理为什么难学?难学的根源是学生缺乏对众多物理模型的身临其境体验和感性认识,并因此没有激发出浓烈物理兴趣,一旦掉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受挫,形成恶性循环。
游乐设施都是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游乐设施的魅力在于物理知识的神奇效应和物理模型对人的认识的悄然启迪。因此,推出新颖游乐设施,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和增加学生的物理感性认识都有重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趣味性和刺激性,蕴含惯性、平抛运动、运动的合成、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自动控制等物理知识的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该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含上子系统和下子系统。
上子系统由上轨道、上轨道车、上支撑体组成。
上子系统有n个上支撑体,这n个上支撑体均由长方体形横向上枕梁和圆柱形或多棱柱形竖直上立柱组成T形整体,这n个上支撑体中的两个上支撑体上各安装一块上感应板;这n个上支撑体竖立于地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立柱的竖直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立柱的下端均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定连接;从这n个上支撑体的后端数起第2个上支撑体和第n-1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上各安装一块矩形竖直上感应板,这两块上感应板下端附近的内表面均与相应位置的上枕梁右端的端面固定连接,这两块上感应板上端附近的内表面均与磁铁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上子系统的上轨道含上钢轨、上缓冲板、上弹簧板、上平台;该上缓冲板上安装柔软壁;该上弹簧板上安装上弹簧。
上轨道的两条上钢轨的横断面均为工字形,这两条上钢轨相互平行;这两条上钢轨分别安装在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两端之一的上表面上,位于右侧的上钢轨的外侧向面从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的右端面缩进,位于左侧的上钢轨的外侧向面与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的左端面齐平,这两条上钢轨的下表面均与相应位置的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缓冲板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上轨道后端的两条上钢轨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上钢轨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柔软壁。
上弹簧板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上轨道前端的两条上钢轨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上钢轨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向面与多个上弹簧的外端均固定连接。
上轨道的两个上平台分别位于该上轨道的两条上钢轨两端之一下表面的下方;这两条上钢轨,其后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后方的上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前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前方的上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轨道车位于上轨道的两条上钢轨上,该上轨道车的横向宽度等于这两条上钢轨外侧向面之间的距离;该上轨道车上有上车厢和四个阶梯状轨道轮,这四个轨道轮中,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上轨道右侧的上钢轨上,另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上轨道左侧的上钢轨上,该上轨道车可沿这两条上钢轨运动,但不能横向移动;该上车厢由厢底板、右侧厢板、左侧厢板、厢前板、厢后板围成长方体形,该厢底板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该上车厢上安装落球装置、摄像头、显示屏、转椅、上动力装置、上干簧管、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抛球装置、操纵装置。
落球装置含落球筒、落球、伸缩板。
两落球筒竖直固定连接在该上车厢左侧厢板的外侧向面上,这两落球筒的上端均从该左侧厢板的上表面向上伸出,这两落球筒的下端均从该上车厢厢底板的下表面向下伸出。
两矩形伸缩板分别穿过该上车厢左侧厢板上两个水平矩形孔和与这两个矩形孔对应的两落球筒上的缺口,分别插入该上车厢的两落球筒之一中。
多个落球,其外径均小于该落球装置的两落球筒中任意一个落球筒的内径,其与地面碰撞均不会上跳但均能沿地面滚动;这多个落球分别存放在这两落球筒之一内;存放在任意一个落球筒中的落球位于该落球筒上插入的伸缩板的上方,当该伸缩板从该落球筒中抽出时,该落球从该落球筒的下端掉出。
转椅固定安装在上车厢厢底板的上表面上,该转椅上固定连接安全带。
摄像头固定安装在该上车厢上两落球筒之间的左侧厢板的外侧向面上;该摄像头可跟踪拍摄落球离开其所在落球筒后下落全程的图像。
显示屏固定安装在该上车厢左侧厢板的内侧向面上,该显示屏可将该上车厢上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放映出来。
抛球装置含小筒、套筒、活塞、圆环、抛球弹簧、链条、连接架、踏板、抛球。
套筒,其竖立于上车厢厢底板前部的横向中央,其下端附近的后方开有脚尖可伸进的套筒缺口且该套筒缺口直达下端面,其留下的大部分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厢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筒壁腰部的右侧开有沿径向的矩形套筒窗口。
小筒,其外径等于该套筒的内径,其轴向高度小于该套筒的轴向高度,其紧密套装在该套筒的内部,其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上车厢的厢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小筒下端附近的后方开有小筒缺口且该小筒缺口直达下端面,该小筒缺口与该套筒上的套筒缺口位置对应、形状对应、大小对应;该小筒右侧的筒壁上有沿径向的矩形小筒窗口,该小筒窗口与该套筒上的套筒窗口位置对应、形状对应、大小对应;留在该小筒下部的筒壁的内圆周表面上有两个沿轴向的滑槽,这两个滑槽对称分居于该小筒轴线的两侧,这两个滑槽的下端均接近该小筒的下端。
圆环,其外径等于该小筒的内径,其中心为圆孔,其接近该小筒上滑槽的上端且位于该滑槽上端的上方,其轴线与该小筒的轴线重合,其外圆周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小筒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
活塞,其外径小于该小筒的内径,其开口朝下安装在该小筒的内腔中,其轴向高度小于该小筒的轴向高度。
抛球弹簧,其为螺旋圆柱形,其外径小于该活塞的内径,其下端与该圆环的上圆环面固定连接,其上端与该活塞上底的下圆面固定连接,其轴线与该圆环或该活塞的轴线重合,其轴向自然高度大于该活塞的轴向高度但小于该小筒的轴向高度。
链条,其上端与该活塞上底下圆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其下端穿过该圆环的圆孔向下伸出。
踏板,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两端分别插在该小筒上两个滑槽之一中,其可沿这两个滑槽上下移动。
连接架,其为人字形,其下方的两个底端分别与该踏板接近两端之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顶端与该链条的下端固定连接;脚踩该踏板使其下移,当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与该小筒上两个滑槽之一的下端接触时,安装在该小筒内的活塞上底的上圆面位于该小筒上小筒窗口下窗台面的下方。
抛球,其外径小于该小筒的内径,其质量小,其球面柔软。
操纵装置含插栅、操纵杆、铆钉、套筒杆、限位板。
套筒杆,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长度大于该套筒的外径,其水平地与该套筒相切,且在切点处其与该套筒固定连接,该切点与该套筒上的套筒窗口等高,该切点与该套筒窗口之间的沿该套筒外圆周表面的最小弧长等于该套筒外圆周表面周长的0.25倍。
限位板为水平矩形板,其前端面与该套筒杆右端附近的后表面固定连接。
操纵杆,其横断面为矩形,其纵向长度大于该套筒的外径,其前端与该套筒杆通过铆钉活动连接;当该操纵杆与该套筒杆垂直时,该操纵杆前端附近的右侧向面与该限位板的左侧向面接触,该操纵杆与该套筒相离。
插栅,其横断面为矩形,其左端插入该套筒的套筒窗口和该小筒的小筒窗口中,其右端与该操纵杆的腰部通过铆钉活动连接;当该操纵杆与该套筒杆垂直时,该插栅的左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小筒的内圆周表面齐平。
抛球装置与操纵装置的配合和协同是这样的:向右移动操纵杆的后端,使该操纵杆前端附近的右侧向面与限位板的左侧向面接触,脚尖从该套筒的套筒缺口和该小筒的小筒缺口插入该小筒中并踏在踏板上;用力踩下该踏板使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该小筒的两滑槽之一的下端接触,该踏板依次牵引连接架、链条、活塞向下移动,并压缩抛球弹簧;向左移动该操纵杆的后端,使该操纵杆上安装的插栅的左端插入该小筒内;当脚离开该踏板时,该插栅阻止该活塞上升;将抛球放置在该小筒内,且该抛球与相应位置的该活塞上底的上圆面接触;向右移动该操纵杆的后端,使该插栅的左端从该小筒内退出,该活塞在该抛球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上升并向上推动该抛球,将该抛球向上抛出。
上动力装置和上干簧管固定安装在该上轨道车的上车厢内,该上车厢厢前板的外侧向面上固定安装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该上车厢厢后板的外侧向面上固定安装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
上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由上干簧管和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控制:该上干簧管接通时该上动力装置通电从而驱动上轨道车运动,该上干簧管断开时该上动力装置断电因而不能驱动该上轨道车;当上车厢的厢前板受到碰撞时,该厢前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向后运动;当该上车厢的厢后板受到碰撞时,该厢后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向前运动。
将上轨道车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的两上钢轨上向前推出,当该上轨道车的上车厢从上轨道后方的上感应板旁边向前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上的磁铁的触发而接通,该上动力装置通电,驱动该上轨道车以速率v1向前匀速运动;当该上车厢从该上轨道前方的上感应板旁边向前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上的磁铁的触发而断开,该上动力装置断电,该上轨道车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上轨道前端的上弹簧发生弹性碰撞而折返,与此同时该上车厢的厢前板因受碰撞,该厢前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向后运动;当该上车厢因惯性再从该上轨道前方的上感应板旁边向后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上的磁铁的触发而接通,该上动力装置通电,驱动该上轨道车以速率v1向后匀速运动;当该上车厢再从该上轨道后方的上感应板旁边向后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上的磁铁的触发而断开,该上动力装置断电,该上轨道车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该上轨道后端的上缓冲板的柔软壁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后方上平台上的两上钢轨上,与此同时该上车厢的厢后板因受碰撞,该厢后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向前运动。
下子系统由下轨道、下轨道车、地槽、下支撑体组成。
地槽位于上子系统的上立柱下端左侧的下方;该地槽由槽底板、右侧槽板、左侧槽板围成,该右侧槽板与该左侧槽板平行;该槽底板为矩形,其从前到后逐渐向下倾斜,其纵向中线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车的落球筒的竖直轴线相交,其后端有凹进的圆筒形槽坑;该地槽上安装下感应板、集球桶。
集球桶为圆筒形,其外径小于该槽坑的内径,其高度等于或小于该槽坑的深度,其放置在该槽坑内;落到该槽底板的落球沿该槽底板滚下后自动掉进该集球桶内。
下感应板为矩形,其位置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后方的上感应板的位置横向对应,其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地槽左侧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上端附近的内侧向面与磁铁的外侧向面固定连接。
下子系统的k个下支撑体均由两端上翘的横向下枕梁和四棱柱形竖直下立柱组成Y形整体;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立柱的竖直轴线均与该槽底板的纵向中线相交,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两端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立柱的下端均与相应位置的该槽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两端的端面所在水平面位于上子系统上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的上表面所在水平面的下方。
下轨道含下钢轨、下缓冲板、下弹簧板、下平台;该下缓冲板上安装柔软壁;该下弹簧板上安装下弹簧。
下轨道的两条下钢轨的横断面均为工字形;这两条下钢轨相互平行,这两条下钢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上两条上钢轨之间的距离;这两条下钢轨的下表面分别与该下子系统的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两端之一的端面固定连接,这两条下钢轨的外侧向面均与相应位置的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端面的外侧边缘齐平。
下缓冲板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下轨道后端的两条下钢轨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下钢轨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柔软壁。
下弹簧板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下轨道前端的两条下钢轨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下钢轨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向面与多个下弹簧的外端均固定连接。
两个下平台分别位于该下轨道的两条下钢轨两端之一下表面的下方;这两条下钢轨,其后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后方的下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前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前方的下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下轨道车位于该下轨道两条下钢轨上,该下轨道车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小于这两条下钢轨外侧向面之间的距离;该下轨道车上有下车厢和四个阶梯状轨道轮,这四个轨道轮中,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下轨道右侧的下钢轨上,另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下轨道左侧的下钢轨上,该下轨道车可沿这两条下钢轨运动,但不能横向移动;该下车厢为长方体形,其顶部敞开,其内固定安装下动力装置和下干簧管,其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
下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由下干簧管和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控制:该下干簧管接通时该下动力装置通电从而驱动下轨道车运动,该下干簧管断开时该下动力装置断电因而不能驱动该下轨道车;当下车厢前端受到碰撞时,该下车厢前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该下动力装置上的电流方向反向,驱动该下轨道车向后运动;当该下车厢后端受到碰撞时,该下车厢后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下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下轨道车向前运动。
将下轨道车从位于后方的下平台上的两下钢轨上向前推出,当该下轨道车的下车厢从下感应板的旁边向前通过时,该下干簧管受该下感应板上的磁铁的触发而接通,该下动力装置通电,驱动该下轨道车以速率v2向前匀速运动,所述速率v2小于速率v1;当该下车厢的前端与该下轨道前端的下弹簧弹性碰撞时,一方面该下弹簧使该下轨道车以速率v2折返,另一方面该下车厢前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该下动力装置上的电流反向,驱动该下轨道车以所述速率v2向后匀速运动;当该下车厢再从该下感应板旁边向后通过时,该下干簧管受该下感应板上的磁铁的触发而断开,该下动力装置断电,该下轨道车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该下轨道后端的下缓冲板的柔软壁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上的两下钢轨上,与此同时该下车厢后端因受到碰撞,该后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下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下轨道车向前运动。
游乐过程中,上轨道车和下轨道车的运动情况是这样的:从位于后方的下平台的两下钢轨上向前推出下轨道车,经过时间t,再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的两上钢轨上向前推出上轨道车;该下轨道车向前通过下感应板后以速率v2向前匀速运动,该上轨道车通过位于后方的上感应板后以速率v1向前匀速运动并追赶该下轨道车,该上轨道车向前匀速运动的后半程在竖直方向追上该下轨道车并超过该下轨道车;该上轨道车向前通过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后向前做减速运动,以小于v2的速率与上弹簧发生弹性碰撞后折返,继续向后做减速运动到达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而该下轨道车一直以速率v2向前运动,该下轨道车与下弹簧发生弹性碰撞后折返,以速率v2向后匀速运动到达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的旁边,此过程中该下轨道车在竖直方向能够反超该上轨道车;该上轨道车再通过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后以速率v1向后做匀速运动,并追赶以速率v2向后做匀速运动的该下轨道车,该上轨道车向后匀速运动的前半程在竖直方向追上该下轨道车并超过该下轨道车;该上轨道车再向后通过位于后方的上感应板后向后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上缓冲板上的柔软壁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上平台的两上钢轨上,而该下轨道车再通过该下感应板后向后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下缓冲板上的柔软壁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的两下钢轨上。
为使下支撑体的下枕梁不截住下落的落球,该下枕梁横向中部的横断面为梯形,该梯形上底的宽度小于下底的宽度,且该上底位于该下底的上方。
为使下支撑体的下立柱不截住沿槽底板下滚的落球,该下立柱的水平横断面为梯形,该梯形前底的宽度小于后底的宽度,且该前底位于该后底的前方。
为使人员上下方便、快速,位于后方的上平台与地面之间安装电梯或带扶手的梯子。
为使提升或放下集球桶方便、快速,位于后方的上平台上安装电动机,该电动机和该集球桶用足够长的吊绳连接。
该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
准备:将下轨道车的下车厢中落入的落球取出,丢入地槽上槽坑中的集球桶内;提升该集球桶至位于后方的上平台上;将该集球桶中的落球取出,然后装到上轨道车的落球筒中;将空的该集球桶放回该槽坑中;将抛球装到抛球装置的小筒内。
上车:游乐者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上进到该上轨道车的上车厢内,坐到转椅上并系好安全带,然后接通该上轨道车上摄像头和显示屏的电源;将操纵装置的操纵杆的后端推向最右侧,一只脚的脚尖从抛球装置的套筒的套筒缺口和小筒的小筒缺口插入该小筒中并踏在踏板上;用力踩下该踏板,然后将该操纵杆的后端推向最左侧,将伸到该小筒中的脚退出来。
游乐:位于后方的下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向前推出下轨道车,经过时间t,位于后方的上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向前推出上轨道车;该上轨道车在向前匀速运动的前半程,该游乐者将该操纵杆的后端推向最右侧,将见到该抛球向上弹出后又落回该小筒内;该上轨道车在向前匀速运动的后半程,该游乐者边观察该显示屏放映的图像,边选择并调节提前量,同时操作一块伸缩板,让该伸缩板所在落球筒中的一个落球下落,或者多个落球连续下落,使下落的落球落到该下车厢中,没有落到该下车厢的落球落在地槽的槽底板上,然后自动下滚到该集球桶内;该上轨道车在向后匀速运动的前半程,该游乐者边观察该显示屏放映的图像,边选择并调节提前量,同时操作另一块伸缩板,让该伸缩板所在落球筒中的一个落球下落,或者多个落球连续下落,使下落的落球落到该下车厢中,没有落到该下车厢的落球落在该槽底板上,然后自动下滚到该集球桶内;该上轨道车在向后匀速运动的后半程,该游乐者迅速将该操纵杆的后端推向最右侧,一只脚的脚尖从该套筒缺口和该小筒缺口插入该小筒中并踏在该踏板上,用力踩下该踏板,接着将该操纵杆的后端推向最左侧,将伸到该小筒中的脚退出来,然后将该操纵杆的后端推向最右侧,将再次见到该抛球向上弹出后又落回该小筒内;最后,该上轨道车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上平台的两上钢轨上,接着该下轨道车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的两下钢轨上。
结束:该游乐者断开该摄像头和该显示屏的电源,然后离开该上车厢下到位于后方的上平台上;根据该下车厢中落入落球的数量,又根据全程是否有两次或者超过两次上抛该抛球,对该游乐者进行奖励。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游乐空中抛球系统是一种全新游乐设施,由于游乐者从显示屏上可观察到摄像头拍下的落球下落全程的图像,新颖性和可视性富含趣味性。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游乐者原来以为抛球高高抛出后会落到后方甚至担心撞头,结果却落回小筒。惊喜之余,趣味油然而生。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游乐是在空中进行的,既享受了刺激,又培养了勇敢精神。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上轨道车是减速后以很小的速率与上弹簧或上缓冲板碰撞,由于游乐者用安全带系在转椅上,在碰撞过程中游乐者不但不会剧烈晃动,反而因参与碰撞产生强烈刺激感。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要让落球落到下车厢内不容易。成功者兴高采烈,不但理解了提前量概念,而且初步认识了提前量与相对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失败者不甘罢休,总结经验教训,跃跃再试,科学思维不知不觉得到了的发展。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游乐者身临其境体验了上轨道车的自动加速、自动减速、自动折返、自动停止。自动控制魅力,激发了浓烈科学兴趣。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游乐过程中需要游乐者不断思考和操作,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游乐者在观察球体下落过程中,惊奇发现下落的球体在撞地前始终位于上轨道车的正下方。感性认识的获得,为学习和掌握惯性定律、平抛运动规律、运动合成的规律打下了良好基础。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上轨道车在运动过程中,游乐者惊奇发现上轨道车与上弹簧碰撞后折返,而与上缓冲板碰撞时却停了下来。感性认识的获得,为学习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打下了良好基础。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上轨道车和下轨道车往返运动,出发点和终点重合,管理方便,工作人员少,又能缩短上轨道和下轨道的长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上轨道车和下轨道车虽都在空中运动,但由于轨道轮为阶梯轮,由于上轨道和下轨道均为直线轨道,因而游乐过程有惊无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左侧的侧视示意图,但地槽的右侧槽板和左侧槽板已从该地槽上脱离。
图2是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的后视示意图,但落球装置和抛球装置画出的是竖直剖面示意图,上车厢的厢前板和厢后板已从该上车厢上脱离。
图3是图2中抛球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各图所示,一种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含上子系统和下子系统。
如图1、图2所示,上子系统由上轨道1、上轨道车4、上支撑体组成。
如图1、图2所示,上子系统有n个上支撑体,这n个上支撑体均由长方体形横向上枕梁9和圆柱形或多棱柱形竖直上立柱10组成T形整体,这n个上支撑体中的两个上支撑体上各安装一块上感应板3。这n个上支撑体竖立于地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立柱10的竖直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立柱10的下端均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定连接。从这n个上支撑体的后端数起第2个上支撑体和第n-1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上各安装一块矩形竖直上感应板3,这两块上感应板3下端附近的内表面均与相应位置的上枕梁9右端的端面固定连接,这两块上感应板3上端附近的内表面均与磁铁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上子系统的上轨道1含上钢轨1a、上缓冲板2、上弹簧板7、上平台11。该上缓冲板2上安装柔软壁。该上弹簧板7上安装上弹簧8。
如图1、图2所示,上轨道1的两条上钢轨1a的横断面均为工字形,这两条上钢轨1a相互平行。这两条上钢轨1a分别安装在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两端之一的上表面上,位于右侧的上钢轨1a的外侧向面从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右端面缩进,位于左侧的上钢轨1a的外侧向面与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左端面齐平,这两条上钢轨1a的下表面均与相应位置的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上缓冲板2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上轨道1后端的两条上钢轨1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上钢轨1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柔软壁。
如图1所示,上弹簧板7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上轨道1前端的两条上钢轨1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上钢轨1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向面与多个上弹簧8的外端均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上轨道1的两个上平台11分别位于该上轨道1的两条上钢轨1a两端之一下表面的下方。这两条上钢轨1a,其后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前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前方的上平台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上轨道车4位于上轨道1的两条上钢轨1a上,该上轨道车4的横向宽度等于这两条上钢轨1a外侧向面之间的距离。该上轨道车4上有上车厢5和四个阶梯状轨道轮,这四个轨道轮中,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上轨道1右侧的上钢轨1a上,另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上轨道1左侧的上钢轨1a上,该上轨道车4可沿这两条上钢轨1a运动,但不能横向移动。该上车厢5由厢底板5a、右侧厢板5b、左侧厢板5c、厢前板、厢后板围成长方体形,该厢底板5a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该上车厢5上安装落球装置、摄像头27、显示屏28、转椅、上动力装置、上干簧管、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抛球装置、操纵装置。
如图2所示,落球装置含落球筒24、落球25、伸缩板26。
如图1、图2所示,两落球筒24竖直固定连接在该上车厢5左侧厢板5c的外侧向面上,这两落球筒24的上端均从该左侧厢板5c的上表面向上伸出,这两落球筒24的下端均从该上车厢5厢底板5a的下表面向下伸出。
如图2所示,两矩形伸缩板26分别穿过该上车厢5左侧厢板5c上两个水平矩形孔和与这两个矩形孔对应的两落球筒24上的缺口,分别插入该上车厢5的两落球筒24之一中。
如图2所示,多个落球25,其外径均小于该落球装置的两落球筒24中任意一个落球筒24的内径,其与地面碰撞均不会上跳但均能沿地面滚动。这多个落球25分别存放在这两落球筒24之一内。存放在任意一个落球筒24中的落球25位于该落球筒24上插入的伸缩板26的上方,当该伸缩板26从该落球筒24中抽出时,该落球25从该落球筒24的下端掉出。
转椅固定安装在上车厢5厢底板5a的上表面上,该转椅上固定连接安全带。
如图2所示,摄像头27固定安装在该上车厢5上两落球筒24之间的左侧厢板5c的外侧向面上。该摄像头27可跟踪拍摄落球25离开其所在落球筒24后下落全程的图像。
如图2所示,显示屏28固定安装在该上车厢5左侧厢板5c的内侧向面上,该显示屏28可将该上车厢5上摄像头27拍摄的图像放映出来。
如图3所示,抛球装置含小筒30、套筒31、活塞32、圆环33、抛球弹簧34、链条35、连接架36、踏板37、抛球29。
如图3所示,套筒31,其竖立于上车厢5厢底板5a前部的横向中央,其下端附近的后方开有脚尖可伸进的套筒缺口且该套筒缺口直达下端面,其留下的大部分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厢底板5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筒壁腰部的右侧开有沿径向的矩形套筒窗口31a。
如图3所示,小筒30,其外径等于该套筒31的内径,其轴向高度小于该套筒31的轴向高度,其紧密套装在该套筒31的内部,其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上车厢5的厢底板5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小筒30下端附近的后方开有小筒缺口且该小筒缺口直达下端面,该小筒缺口与该套筒31上的套筒缺口位置对应、形状对应、大小对应。该小筒30右侧的筒壁上有沿径向的矩形小筒窗口30a,该小筒窗口30a与该套筒31上的套筒窗口31a位置对应、形状对应、大小对应。留在该小筒30下部的筒壁的内圆周表面上有两个沿轴向的滑槽30b,这两个滑槽30b对称分居于该小筒30轴线的两侧,这两个滑槽30b的下端均接近该小筒30的下端。
如图3所示,圆环33,其外径等于该小筒30的内径,其中心为圆孔33a,其接近该小筒30上滑槽30b的上端且位于该滑槽30b上端的上方,其轴线与该小筒30的轴线重合,其外圆周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小筒30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活塞32,其外径小于该小筒30的内径,其开口朝下安装在该小筒30的内腔中,其轴向高度小于该小筒30的轴向高度。
如图3、图4所示,抛球弹簧34,其为螺旋圆柱形,其外径小于该活塞32的内径,其下端与该圆环33的上圆环面固定连接,其上端与该活塞32上底的下圆面固定连接,其轴线与该圆环33或该活塞32的轴线重合,其轴向自然高度大于该活塞32的轴向高度但小于该小筒30的轴向高度。
如图3、图4所示,链条35,其上端与该活塞32上底下圆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其下端穿过该圆环33的圆孔33a向下伸出。
如图3所示,踏板37,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两端分别插在该小筒30上两个滑槽30b之一中,其可沿这两个滑槽30b上下移动。
连接架36,其为人字形,其下方的两个底端分别与该踏板37接近两端之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顶端与该链条35的下端固定连接。脚踩该踏板37使其下移,当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与该小筒30上两个滑槽30b之一的下端接触时,安装在该小筒30内的活塞32上底的上圆面位于该小筒30上小筒窗口30a下窗台面的下方。
如图3所示,抛球29,其外径小于该小筒30的内径,其质量小,其球面柔软。
如图3、图4所示,操纵装置含插栅38、操纵杆39、铆钉40、套筒杆41、限位板42。
如图4所示,套筒杆41,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长度大于该套筒31的外径,其水平地与该套筒31相切,且在切点处其与该套筒31固定连接,该切点与该套筒31上的套筒窗口31a等高,该切点与该套筒窗口31a之间的沿该套筒31外圆周表面的最小弧长等于该套筒31外圆周表面周长的0.25倍。
如图4所示,限位板42为水平矩形板,其前端面与该套筒杆41右端附近的后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操纵杆39,其横断面为矩形,其纵向长度大于该套筒31的外径,其前端与该套筒杆41通过铆钉40活动连接。当该操纵杆39与该套筒杆41垂直时,该操纵杆39前端附近的右侧向面与该限位板42的左侧向面接触,该操纵杆39与该套筒31相离。
如图3、图4所示,插栅38,其横断面为矩形,其左端插入该套筒31的套筒窗口31a和该小筒30的小筒窗口30a中,其右端与该操纵杆39的腰部通过铆钉40活动连接。当该操纵杆39与该套筒杆41垂直时,该插栅38的左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小筒30的内圆周表面齐平。
如图3、图4所示,抛球装置与操纵装置的配合和协同是这样的:向右移动操纵杆39的后端,使该操纵杆39前端附近的右侧向面与限位板42的左侧向面接触,脚尖从该套筒31的套筒缺口和该小筒30的小筒缺口插入该小筒30中并踏在踏板37上。用力踩下该踏板37使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该小筒30的两滑槽30b之一的下端接触,该踏板37依次牵引连接架36、链条35、活塞32向下移动,并压缩抛球弹簧34。向左移动该操纵杆39的后端,使该操纵杆39上安装的插栅38的左端插入该小筒30内;当脚离开该踏板37时,该插栅38阻止该活塞32上升。将抛球29放置在该小筒30内,且该抛球29与相应位置的该活塞32上底的上圆面接触。向右移动该操纵杆39的后端,使该插栅38的左端从该小筒30内退出,该活塞32在该抛球弹簧34弹力的作用下上升并向上推动该抛球29,将该抛球29向上抛出。
如图1所示,上动力装置和上干簧管固定安装在该上轨道车4的上车厢5内,该上车厢5厢前板的外侧向面上固定安装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该上车厢5厢后板的外侧向面上固定安装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
上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由上干簧管和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控制:该上干簧管接通时该上动力装置通电从而驱动上轨道车4运动,该上干簧管断开时该上动力装置断电因而不能驱动该上轨道车4。当上车厢5的厢前板受到碰撞时,该厢前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4向后运动。当该上车厢5的厢后板受到碰撞时,该厢后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4向前运动。
如图1所示,将上轨道车4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向前推出,当该上轨道车4的上车厢5从上轨道1后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前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接通,该上动力装置通电,驱动该上轨道车4以速率v1向前匀速运动。当该上车厢5从该上轨道1前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前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断开,该上动力装置断电,该上轨道车4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上轨道1前端的上弹簧8发生弹性碰撞而折返,与此同时该上车厢5的厢前板因受碰撞,该厢前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4向后运动。当该上车厢5因惯性再从该上轨道1前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后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接通,该上动力装置通电,驱动该上轨道车4以速率v1向后匀速运动。当该上车厢5再从该上轨道1后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后通过时,该上干簧管受该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断开,该上动力装置断电,该上轨道车4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该上轨道1后端的上缓冲板2的柔软壁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后方上平台11上的两上钢轨1a上,与此同时该上车厢5的厢后板因受碰撞,该厢后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上轨道车4向前运动。
如图1、图2所示,下子系统由下轨道12、下轨道车17、地槽19、下支撑体组成。
如图1、图2所示,地槽19位于上子系统的上立柱10下端左侧的下方。该地槽19由槽底板19a、右侧槽板19b、左侧槽板19c围成,该右侧槽板19b与该左侧槽板19c平行。该槽底板19a为矩形,其从前到后逐渐向下倾斜,其纵向中线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车4的落球筒24的竖直轴线相交,其后端有凹进的圆筒形槽坑19d。该地槽19上安装下感应板14、集球桶20。
如图1所示,集球桶20为圆筒形,其外径小于该槽坑19d的内径,其高度等于或小于该槽坑19d的深度,其放置在该槽坑19d内。落到该槽底板19a的落球25沿该槽底板19a滚下后自动掉进该集球桶20内。
如图1、图2所示,下感应板14为矩形,其位置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1后方的上感应板3的位置横向对应,其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地槽19左侧槽板19c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上端附近的内侧向面与磁铁6的外侧向面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下子系统的k个下支撑体均由两端上翘的横向下枕梁22和四棱柱形竖直下立柱23组成Y形整体。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立柱23的竖直轴线均与该槽底板19a的纵向中线相交,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两端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立柱23的下端均与相应位置的该槽底板19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两端的端面所在水平面位于上子系统上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上表面所在水平面的下方。
如图1所示,下轨道12含下钢轨12a、下缓冲板13、下弹簧板15、下平台21。该下缓冲板13上安装柔软壁。该下弹簧板15上安装下弹簧16。
如图1、图2所示,下轨道12的两条下钢轨12a的横断面均为工字形。这两条下钢轨12a相互平行,这两条下钢轨12a之间的距离小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1上两条上钢轨1a之间的距离。这两条下钢轨12a的下表面分别与该下子系统的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两端之一的端面固定连接,这两条下钢轨12a的外侧向面均与相应位置的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端面的外侧边缘齐平。
如图1所示,下缓冲板13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下轨道12后端的两条下钢轨12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下钢轨12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柔软壁。
如图1所示,下弹簧板15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该下轨道12前端的两条下钢轨12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下钢轨12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向面与多个下弹簧16的外端均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两个下平台21分别位于该下轨道12的两条下钢轨12a两端之一下表面的下方。这两条下钢轨12a,其后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前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前方的下平台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下轨道车17位于该下轨道12两条下钢轨12a上,该下轨道车17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小于这两条下钢轨12a外侧向面之间的距离。该下轨道车17上有下车厢18和四个阶梯状轨道轮,这四个轨道轮中,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下轨道12右侧的下钢轨12a上,另两个轨道轮搁置在该下轨道12左侧的下钢轨12a上,该下轨道车17可沿这两条下钢轨12a运动,但不能横向移动。该下车厢18为长方体形,其顶部敞开,其内固定安装下动力装置和下干簧管,其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
下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由下干簧管和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控制:该下干簧管接通时该下动力装置通电从而驱动下轨道车17运动,该下干簧管断开时该下动力装置断电因而不能驱动该下轨道车17。当下车厢18前端受到碰撞时,该下车厢18前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该下动力装置上的电流方向反向,驱动该下轨道车17向后运动。当该下车厢18后端受到碰撞时,该下车厢18后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下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下轨道车17向前运动。
如图1所示,将下轨道车17从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上的两下钢轨12a上向前推出,当该下轨道车17的下车厢18从下感应板14的旁边向前通过时,该下干簧管受该下感应板14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接通,该下动力装置通电,驱动该下轨道车17以速率v2向前匀速运动,所述速率v2小于速率v1。当该下车厢18的前端与该下轨道12前端的下弹簧16弹性碰撞时,一方面该下弹簧16使该下轨道车17以速率v2折返,另一方面该下车厢18前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该下动力装置上的电流反向,驱动该下轨道车17以所述速率v2向后匀速运动。当该下车厢18再从该下感应板14旁边向后通过时,该下干簧管受该下感应板14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断开,该下动力装置断电,该下轨道车17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该下轨道12后端的下缓冲板13的柔软壁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上的两下钢轨12a上,与此同时该下车厢18后端因受到碰撞,该后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下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该下轨道车17向前运动。
如图1所示,游乐过程中,上轨道车4和下轨道车17的运动情况是这样的:从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两下钢轨12a上向前推出下轨道车17,经过时间t,再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向前推出上轨道车4。该下轨道车17向前通过下感应板14后以速率v2向前匀速运动,该上轨道车4通过位于后方的上感应板3后以速率v1向前匀速运动并追赶该下轨道车17,该上轨道车4向前匀速运动的后半程在竖直方向追上该下轨道车17并超过该下轨道车17。该上轨道车4向前通过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后向前做减速运动,以小于v2的速率与上弹簧8发生弹性碰撞后折返,继续向后做减速运动到达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而该下轨道车17一直以速率v2向前运动,该下轨道车17与下弹簧16发生弹性碰撞后折返,以速率v2向后匀速运动到达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的旁边,此过程中该下轨道车17在竖直方向能够反超该上轨道车4。该上轨道车4再通过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后以速率v1向后做匀速运动,并追赶以速率v2向后做匀速运动的该下轨道车17,该上轨道车4向后匀速运动的前半程在竖直方向追上该下轨道车17并超过该下轨道车17。该上轨道车4再向后通过位于后方的上感应板3后向后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上缓冲板2上的柔软壁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而该下轨道车17再通过该下感应板14后向后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下缓冲板13上的柔软壁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两下钢轨12a上。
如图2所示,为使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不截住下落的落球25,该下枕梁22横向中部的横断面为梯形,该梯形上底的宽度小于下底的宽度,且该上底位于该下底的上方。
如图1所示,为使下支撑体的下立柱23不截住沿槽底板19a下滚的落球25,该下立柱23的水平横断面为梯形,该梯形前底的宽度小于后底的宽度,且该前底位于该后底的前方。
如图1所示,为使人员上下方便、快速,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与地面之间安装电梯或带扶手的梯子。
如图1所示,为使提升或放下集球桶20方便、快速,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安装电动机,该电动机和该集球桶20用足够长的吊绳连接。
该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
准备:如图1所示,将下轨道车17的下车厢18中落入的落球25取出,丢入地槽19上槽坑19d中的集球桶20内;提升该集球桶20至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将该集球桶20中的落球25取出,然后装到上轨道车4的落球筒24中。将空的该集球桶20放回该槽坑19d中。将抛球29装到抛球装置的小筒30内。
上车:如图1、图2所示,游乐者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进到该上轨道车4的上车厢5内,坐到转椅上并系好安全带,然后接通该上轨道车4上摄像头27和显示屏28的电源。将操纵装置的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一只脚的脚尖从抛球装置的套筒31的套筒缺口和小筒30的小筒缺口插入该小筒30中并踏在踏板37上。用力踩下该踏板37,然后将该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左侧,将伸到该小筒30中的脚退出来。
游乐:如图1所示,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上的工作人员向前推出下轨道车17,经过时间t,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的工作人员向前推出上轨道车4。该上轨道车4在向前匀速运动的前半程,该游乐者将该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将见到该抛球29向上弹出后又落回该小筒30内。该上轨道车4在向前匀速运动的后半程,该游乐者边观察该显示屏放映的图像,边选择并调节提前量,同时操作一块伸缩板26,让该伸缩板26所在落球筒24中的一个落球25下落,或者多个落球25连续下落,使下落的落球25落到该下车厢18中,没有落到该下车厢18的落球25落在地槽19的槽底板19a上,然后自动下滚到该集球桶20内。该上轨道车4在向后匀速运动的前半程,该游乐者边观察该显示屏放映的图像,边选择并调节提前量,同时操作另一块伸缩板26,让该伸缩板26所在落球筒24中的一个落球25下落,或者多个落球25连续下落,使下落的落球25落到该下车厢18中,没有落到该下车厢18的落球25落在该槽底板19a上,然后自动下滚到该集球桶20内。该上轨道车4在向后匀速运动的后半程,该游乐者迅速将该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一只脚的脚尖从该套筒缺口和该小筒缺口插入该小筒30中并踏在该踏板37上,用力踩下该踏板37,接着将该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左侧,将伸到该小筒30中的脚退出来,然后将该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将再次见到该抛球29向上弹出后又落回该小筒30内。最后,该上轨道车4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接着该下轨道车17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两下钢轨12a上。
结束:如图1、图2所示,该游乐者断开该摄像头27和该显示屏28的电源,然后离开该上车厢5下到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根据该下车厢18中落入落球25的数量,又根据全程是否有两次或者超过两次上抛该抛球29,对该游乐者进行奖励。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含上子系统和下子系统;
上子系统由上轨道(1)、上轨道车(4)、上支撑体组成;
上子系统有n个上支撑体,这n个上支撑体均由长方体形横向上枕梁(9)和圆柱形或多棱柱形竖直上立柱(10)组成T形整体,这n个上支撑体中的两个上支撑体上各安装一块上感应板(3);这n个上支撑体竖立于地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立柱(10)的竖直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立柱(10)的下端均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定连接;从这n个上支撑体的后端数起第2个上支撑体和第n-1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上各安装一块矩形竖直上感应板(3),这两块上感应板(3)下端附近的内表面均与相应位置的上枕梁(9)右端的端面固定连接,这两块上感应板(3)上端附近的内表面均与磁铁(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上子系统的上轨道(1)含上钢轨(1a)、上缓冲板(2)、上弹簧板(7)、上平台(11);所述上缓冲板(2)上安装柔软壁;所述上弹簧板(7)上安装上弹簧(8);
上轨道(1)的两条上钢轨(1a)的横断面均为工字形,这两条上钢轨(1a)相互平行;这两条上钢轨(1a)分别安装在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两端之一的上表面上,位于右侧的上钢轨(1a)的外侧向面从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右端面缩进,位于左侧的上钢轨(1a)的外侧向面与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左端面齐平,这两条上钢轨(1a)的下表面均与相应位置的这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缓冲板(2)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所述上轨道(1)后端的两条上钢轨(1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上钢轨(1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柔软壁;
上弹簧板(7)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所述上轨道(1)前端的两条上钢轨(1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上钢轨(1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向面与多个上弹簧(8)的外端均固定连接;
上轨道(1)的两个上平台(11)分别位于所述上轨道(1)的两条上钢轨(1a)两端之一下表面的下方;这两条上钢轨(1a),其后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前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前方的上平台(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轨道车(4)位于上轨道(1)的两条上钢轨(1a)上,所述上轨道车(4)的横向宽度等于这两条上钢轨(1a)外侧向面之间的距离;所述上轨道车(4)上有上车厢(5)和四个阶梯状轨道轮,这四个轨道轮中,两个轨道轮搁置在所述上轨道(1)右侧的上钢轨(1a)上,另两个轨道轮搁置在所述上轨道(1)左侧的上钢轨(1a)上,所述上轨道车(4)可沿这两条上钢轨(1a)运动,但不能横向移动;所述上车厢(5)由厢底板(5a)、右侧厢板(5b)、左侧厢板(5c)、厢前板、厢后板围成长方体形,所述厢底板(5a)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所述上车厢(5)上安装落球装置、摄像头(27)、显示屏(28)、转椅、上动力装置、上干簧管、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抛球装置、操纵装置;
落球装置含落球筒(24)、落球(25)、伸缩板(26);
两落球筒(24)竖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车厢(5)左侧厢板(5c)的外侧向面上,这两落球筒(24)的上端均从所述左侧厢板(5c)的上表面向上伸出,这两落球筒(24)的下端均从所述上车厢(5)厢底板(5a)的下表面向下伸出;
两矩形伸缩板(26)分别穿过所述上车厢(5)左侧厢板(5c)上两个水平矩形孔和与这两个矩形孔对应的两落球筒(24)上的缺口,分别插入所述上车厢(5)的两落球筒(24)之一中;
多个落球(25),其外径均小于所述落球装置的两落球筒(24)中任意一个落球筒(24)的内径,其与地面碰撞均不会上跳但均能沿地面滚动;这多个落球(25)分别存放在这两落球筒(24)之一内;存放在任意一个落球筒(24)中的落球(25)位于该落球筒(24)上插入的伸缩板(26)的上方,当所述伸缩板(26)从该落球筒(24)中抽出时,所述落球(25)从该落球筒(24)的下端掉出;
转椅固定安装在上车厢(5)厢底板(5a)的上表面上,所述转椅上固定连接安全带;
摄像头(27)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车厢(5)上两落球筒(24)之间的左侧厢板(5c)的外侧向面上;所述摄像头(27)可跟踪拍摄落球(25)离开其所在落球筒(24)后下落全程的图像;
显示屏(28)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车厢(5)左侧厢板(5c)的内侧向面上,所述显示屏(28)可将所述上车厢(5)上摄像头(27)拍摄的图像放映出来;
抛球装置含小筒(30)、套筒(31)、活塞(32)、圆环(33)、抛球弹簧(34)、链条(35)、连接架(36)、踏板(37)、抛球(29);
套筒(31),其竖立于上车厢(5)厢底板(5a)前部的横向中央,其下端附近的后方开有脚尖可伸进的套筒缺口且该套筒缺口直达下端面,其留下的大部分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厢底板(5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筒壁腰部的右侧开有沿径向的矩形套筒窗口(31a);
小筒(30),其外径等于所述套筒(31)的内径,其轴向高度小于所述套筒(31)的轴向高度,其紧密套装在所述套筒(31)的内部,其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上车厢(5)的厢底板(5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小筒(30)下端附近的后方开有小筒缺口且该小筒缺口直达下端面,所述小筒缺口与所述套筒(31)上的套筒缺口位置对应、形状对应、大小对应;所述小筒(30)右侧的筒壁上有沿径向的矩形小筒窗口(30a),所述小筒窗口(30a)与所述套筒(31)上的套筒窗口(31a)位置对应、形状对应、大小对应;留在所述小筒(30)下部的筒壁的内圆周表面上有两个沿轴向的滑槽(30b),这两个滑槽(30b)对称分居于所述小筒(30)轴线的两侧,这两个滑槽(30b)的下端均接近所述小筒(30)的下端;
圆环(33),其外径等于所述小筒(30)的内径,其中心为圆孔(33a),其接近所述小筒(30)上滑槽(30b)的上端且位于所述滑槽(30b)上端的上方,其轴线与所述小筒(30)的轴线重合,其外圆周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小筒(30)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
活塞(32),其外径小于所述小筒(30)的内径,其开口朝下安装在所述小筒(30)的内腔中,其轴向高度小于所述小筒(30)的轴向高度;
抛球弹簧(34),其为螺旋圆柱形,其外径小于所述活塞(32)的内径,其下端与所述圆环(33)的上圆环面固定连接,其上端与所述活塞(32)上底的下圆面固定连接,其轴线与所述圆环(33)或所述活塞(32)的轴线重合,其轴向自然高度大于所述活塞(32)的轴向高度但小于所述小筒(30)的轴向高度;
链条(35),其上端与所述活塞(32)上底下圆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圆环(33)的圆孔(33a)向下伸出;
踏板(37),其横断面为矩形,其两端分别插在所述小筒(30)上两个滑槽(30b)之一中,其可沿这两个滑槽(30b)上下移动;
连接架(36),其为人字形,其下方的两个底端分别与所述踏板(37)接近两端之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顶端与所述链条(35)的下端固定连接;脚踩所述踏板(37)使其下移,当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与所述小筒(30)上两个滑槽(30b)之一的下端接触时,安装在所述小筒(30)内的活塞(32)上底的上圆面位于所述小筒(30)上小筒窗口(30a)下窗台面的下方;
抛球(29),其外径小于所述小筒(30)的内径,其质量小,其球面柔软;
操纵装置含插栅(38)、操纵杆(39)、铆钉(40)、套筒杆(41)、限位板(42);
套筒杆(41),其横断面为矩形,其横向长度大于所述套筒(31)的外径,其水平地与所述套筒(31)相切,且在切点处其与所述套筒(31)固定连接,该切点与所述套筒(31)上的套筒窗口(31a)等高,该切点与该套筒窗口(31a)之间的沿所述套筒(31)外圆周表面的最小弧长等于该套筒(31)外圆周表面周长的0.25倍;
限位板(42)为水平矩形板,其前端面与所述套筒杆(41)右端附近的后表面固定连接;
操纵杆(39),其横断面为矩形,其纵向长度大于所述套筒(31)的外径,其前端与所述套筒杆(41)通过铆钉(40)活动连接;当所述操纵杆(39)与所述套筒杆(41)垂直时,所述操纵杆(39)前端附近的右侧向面与所述限位板(42)的左侧向面接触,所述操纵杆(39)与所述套筒(31)相离;
插栅(38),其横断面为矩形,其左端插入所述套筒(31)的套筒窗口(31a)和所述小筒(30)的小筒窗口(30a)中,其右端与所述操纵杆(39)的腰部通过铆钉(40)活动连接;当所述操纵杆(39)与所述套筒杆(41)垂直时,所述插栅(38)的左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小筒(30)的内圆周表面齐平;
抛球装置与操纵装置的配合和协同是这样的:向右移动操纵杆(39)的后端,使所述操纵杆(39)前端附近的右侧向面与限位板(42)的左侧向面接触,脚尖从套筒(31)的套筒缺口和小筒(30)的小筒缺口插入所述小筒(30)中并踏在踏板(37)上;用力踩下所述踏板(37)使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小筒(30)的两滑槽(30b)之一的下端接触,所述踏板(37)依次牵引连接架(36)、链条(35)、活塞(32)向下移动,并压缩抛球弹簧(34);向左移动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使所述操纵杆(39)上安装的插栅(38)的左端插入所述小筒(30)内;当脚离开所述踏板(37)时,所述插栅(38)阻止所述活塞(32)上升;将抛球(29)放置在所述小筒(30)内,且所述抛球(29)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活塞(32)上底的上圆面接触;向右移动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使所述插栅(38)的左端从所述小筒(30)内退出,所述活塞(32)在所述抛球弹簧(34)弹力的作用下上升并向上推动所述抛球(29),将所述抛球(29)向上抛出;
上动力装置和上干簧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轨道车(4)的上车厢(5)内,所述上车厢(5)厢前板的外侧向面上固定安装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所述上车厢(5)厢后板的外侧向面上固定安装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
上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由上干簧管和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控制:所述上干簧管接通时所述上动力装置通电从而驱动上轨道车(4)运动,所述上干簧管断开时所述上动力装置断电因而不能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当上车厢(5)的厢前板受到碰撞时,所述厢前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所述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向后运动;当所述上车厢(5)的厢后板受到碰撞时,所述厢后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所述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向前运动;
将上轨道车(4)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向前推出,当所述上轨道车(4)的上车厢(5)从上轨道(1)后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前通过时,所述上干簧管受所述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接通,所述上动力装置通电,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以速率v1向前匀速运动;当所述上车厢(5)从所述上轨道(1)前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前通过时,所述上干簧管受所述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断开,所述上动力装置断电,所述上轨道车(4)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上轨道(1)前端的上弹簧(8)发生弹性碰撞而折返,与此同时所述上车厢(5)的厢前板因受碰撞,该厢前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所述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向后运动;当所述上车厢(5)因惯性再从所述上轨道(1)前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后通过时,所述上干簧管受所述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接通,所述上动力装置通电,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以速率v1向后匀速运动;当所述上车厢(5)再从所述上轨道(1)后方的上感应板(3)旁边向后通过时,所述上干簧管受所述上感应板(3)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断开,所述上动力装置断电,所述上轨道车(4)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所述上轨道(1)后端的上缓冲板(2)的柔软壁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后方上平台(11)上的两上钢轨(1a)上,与此同时所述上车厢(5)的厢后板因受碰撞,该厢后板上的上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所述上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所述上轨道车(4)向前运动;
下子系统由下轨道(12)、下轨道车(17)、地槽(19)、下支撑体组成;
地槽(19)位于上子系统的上立柱(10)下端左侧的下方;所述地槽(19)由槽底板(19a)、右侧槽板(19b)、左侧槽板(19c)围成,所述右侧槽板(19b)与所述左侧槽板(19c)平行;所述槽底板(19a)为矩形,其从前到后逐渐向下倾斜,其纵向中线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车(4)的落球筒(24)的竖直轴线相交,其后端有凹进的圆筒形槽坑(19d);所述地槽(19)上安装下感应板(14)、集球桶(20);
集球桶(20)为圆筒形,其外径小于所述槽坑(19d)的内径,其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槽坑(19d)的深度,其放置在所述槽坑(19d)内;落到所述槽底板(19a)的落球(25)沿该槽底板(19a)滚下后自动掉进所述集球桶(20)内;
下感应板(14)为矩形,其位置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1)后方的上感应板(3)的位置横向对应,其下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地槽(19)左侧槽板(19c)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上端附近的内侧向面与磁铁(6)的外侧向面固定连接;
下子系统的k个下支撑体均由两端上翘的横向下枕梁(22)和四棱柱形竖直下立柱(23)组成Y形整体;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立柱(23)的竖直轴线均与所述槽底板(19a)的纵向中线相交,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两端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立柱(23)的下端均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槽底板(19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两端的端面所在水平面位于上子系统上n个上支撑体的上枕梁(9)的上表面所在水平面的下方;
下轨道(12)含下钢轨(12a)、下缓冲板(13)、下弹簧板(15)、下平台(21);所述下缓冲板(13)上安装柔软壁;所述下弹簧板(15)上安装下弹簧(16);
下轨道(12)的两条下钢轨(12a)的横断面均为工字形;这两条下钢轨(12a)相互平行,这两条下钢轨(12a)之间的距离小于上子系统的上轨道(1)上两条上钢轨(1a)之间的距离;这两条下钢轨(12a)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下子系统的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两端之一的端面固定连接,这两条下钢轨(12a)的外侧向面均与相应位置的这k个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端面的外侧边缘齐平;
下缓冲板(13)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所述下轨道(12)后端的两条下钢轨(12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下钢轨(12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柔软壁;
下弹簧板(15)为长方体形,其横向搁置在所述下轨道(12)前端的两条下钢轨(12a)上,其两端附近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条下钢轨(12a)之一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竖直宽大内侧向面与多个下弹簧(16)的外端均固定连接;
两个下平台(21)分别位于所述下轨道(12)的两条下钢轨(12a)两端之一下表面的下方;这两条下钢轨(12a),其后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前端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位于前方的下平台(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下轨道车(17)位于所述下轨道(12)两条下钢轨(12a)上,所述下轨道车(17)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小于这两条下钢轨(12a)外侧向面之间的距离;所述下轨道车(17)上有下车厢(18)和四个阶梯状轨道轮,这四个轨道轮中,两个轨道轮搁置在所述下轨道(12)右侧的下钢轨(12a)上,另两个轨道轮搁置在所述下轨道(12)左侧的下钢轨(12a)上,所述下轨道车(17)可沿这两条下钢轨(12a)运动,但不能横向移动;所述下车厢(18)为长方体形,其顶部敞开,其内固定安装下动力装置和下干簧管,其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
下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由下干簧管和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控制:所述下干簧管接通时所述下动力装置通电从而驱动下轨道车(17)运动,所述下干簧管断开时所述下动力装置断电因而不能驱动所述下轨道车(17);当下车厢(18)前端受到碰撞时,所述下车厢(18)前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所述下动力装置上的电流方向反向,驱动所述下轨道车(17)向后运动;当所述下车厢(18)后端受到碰撞时,所述下车厢(18)后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所述下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所述下轨道车(17)向前运动;
将下轨道车(17)从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上的两下钢轨(12a)上向前推出,当所述下轨道车(17)的下车厢(18)从下感应板(14)的旁边向前通过时,所述下干簧管受所述下感应板(14)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接通,所述下动力装置通电,驱动所述下轨道车(17)以速率v2向前匀速运动,所述速率v2小于速率v1;当所述下车厢(18)的前端与所述下轨道(12)前端的下弹簧(16)弹性碰撞时,一方面所述下弹簧(16)使所述下轨道车(17)以速率v2折返,另一方面所述下车厢(18)前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所述下动力装置上的电流反向,驱动所述下轨道车(17)以所述速率v2向后匀速运动;当所述下车厢(18)再从所述下感应板(14)旁边向后通过时,所述下干簧管受所述下感应板(14)上的磁铁(6)的触发而断开,所述下动力装置断电,所述下轨道车(17)失去动力而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所述下轨道(12)后端的下缓冲板(13)的柔软壁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上的两下钢轨(12a)上,与此同时所述下车厢(18)后端因受到碰撞,该后端的下碰撞电流换向开关使断电的该下动力装置一旦通电就驱动所述下轨道车(17)向前运动;
游乐过程中,上轨道车(4)和下轨道车(17)的运动情况是这样的:从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两下钢轨(12a)上向前推出下轨道车(17),经过时间t,再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向前推出上轨道车(4);所述下轨道车(17)向前通过下感应板(14)后以速率v2向前匀速运动,所述上轨道车(4)通过位于后方的上感应板(3)后以速率v1向前匀速运动并追赶所述下轨道车(17),所述上轨道车(4)向前匀速运动的后半程在竖直方向追上所述下轨道车(17)并超过所述下轨道车(17);所述上轨道车(4)向前通过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后向前做减速运动,以小于v2的速率与上弹簧(8)发生弹性碰撞后折返,继续向后做减速运动到达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而所述下轨道车(17)一直以速率v2向前运动,所述下轨道车(17)与下弹簧(16)发生弹性碰撞后折返,以速率v2向后匀速运动到达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的旁边,此过程中所述下轨道车(17)在竖直方向能够反超所述上轨道车(4);所述上轨道车(4)再通过位于前方的上感应板(3)后以速率v1向后做匀速运动,并追赶以速率v2向后做匀速运动的所述下轨道车(17),所述上轨道车(4)向后匀速运动的前半程在竖直方向追上所述下轨道车(17)并超过所述下轨道车(17);所述上轨道车(4)再向后通过位于后方的上感应板(3)后向后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上缓冲板(2)上的柔软壁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而所述下轨道车(17)再通过所述下感应板(14)后向后做减速运动,以很小的速率与下缓冲板(13)上的柔软壁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两下钢轨(12a)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其特征在于:
下支撑体的下枕梁(22)横向中部的横断面为梯形,该梯形上底的宽度小于下底的宽度,且该上底位于该下底的上方。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其特征在于:
下支撑体的下立柱(23)的水平横断面为梯形,该梯形前底的宽度小于后底的宽度,且该前底位于该后底的前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与地面之间安装电梯或带扶手的梯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游乐空中抛球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安装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和集球桶(20)用足够长的吊绳连接。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游乐空中抛球系统的方法:
准备:将下轨道车(17)的下车厢(18)中落入的落球(25)取出,丢入地槽(19)上槽坑(19d)中的集球桶(20)内;提升所述集球桶(20)至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将所述集球桶(20)中的落球(25)取出,然后装到上轨道车(4)的落球筒(24)中;将空的所述集球桶(20)放回所述槽坑(19d)中;将抛球(29)装到抛球装置的小筒(30)内;
上车:游乐者从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进到所述上轨道车(4)的上车厢(5)内,坐到转椅上并系好安全带,然后接通所述上轨道车(4)上摄像头(27)和显示屏(28)的电源;将操纵装置的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一只脚的脚尖从抛球装置的套筒(31)的套筒缺口和小筒(30)的小筒缺口插入所述小筒(30)中并踏在踏板(37)上;用力踩下所述踏板(37),然后将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左侧,将伸到所述小筒(30)中的脚退出来;
游乐: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上的工作人员向前推出下轨道车(17),经过时间t,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的工作人员向前推出上轨道车(4);所述上轨道车(4)在向前匀速运动的前半程,所述游乐者将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将见到所述抛球(29)向上弹出后又落回所述小筒(30)内;所述上轨道车(4)在向前匀速运动的后半程,所述游乐者边观察所述显示屏放映的图像,边选择并调节提前量,同时操作一块伸缩板(26),让该伸缩板(26)所在落球筒(24)中的一个落球(25)下落,或者多个落球(25)连续下落,使下落的落球(25)落到所述下车厢(18)中,没有落到所述下车厢(18)的落球(25)落在地槽(19)的槽底板(19a)上,然后自动下滚到所述集球桶(20)内;所述上轨道车(4)在向后匀速运动的前半程,所述游乐者边观察所述显示屏放映的图像,边选择并调节提前量,同时操作另一块伸缩板(26),让该伸缩板(26)所在落球筒(24)中的一个落球(25)下落,或者多个落球(25)连续下落,使下落的落球(25)落到所述下车厢(18)中,没有落到所述下车厢(18)的落球(25)落在所述槽底板(19a)上,然后自动下滚到所述集球桶(20)内;所述上轨道车(4)在向后匀速运动的后半程,所述游乐者迅速将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一只脚的脚尖从所述套筒缺口和所述小筒缺口插入所述小筒(30)中并踏在所述踏板(37)上,用力踩下所述踏板(37),接着将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左侧,将伸到所述小筒(30)中的脚退出来,然后将所述操纵杆(39)的后端推向最右侧,将再次见到所述抛球(29)向上弹出后又落回所述小筒(30)内;最后,所述上轨道车(4)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的两上钢轨(1a)上,接着所述下轨道车(17)停止在位于后方的下平台(21)的两下钢轨(12a)上;
结束:所述游乐者断开所述摄像头(27)和所述显示屏(28)的电源,然后离开所述上车厢(5)下到位于后方的上平台(11)上;根据所述下车厢(18)中落入落球(25)的数量,又根据全程是否有两次或者超过两次上抛所述抛球(29),对所述游乐者进行奖励。
CN201710673453.4A 2017-07-27 2017-07-27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Active CN107308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3453.4A CN107308650B (zh) 2017-07-27 2017-07-27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3453.4A CN107308650B (zh) 2017-07-27 2017-07-27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8650A CN107308650A (zh) 2017-11-03
CN107308650B true CN107308650B (zh) 2019-04-30

Family

ID=6017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3453.4A Active CN107308650B (zh) 2017-07-27 2017-07-27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8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4627B (zh) * 2021-04-30 2022-01-18 广东童年之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橡塑训练游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1066Y (zh) * 2008-02-18 2009-05-06 刘凡 车载喷接球游艺机设备
JP3166681U (ja) * 2010-12-16 2011-03-17 信作 三浦 浮遊球を用いた遊戯装置
CN205867550U (zh) * 2016-06-15 2017-01-11 许明富 一种喷接球游艺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1066Y (zh) * 2008-02-18 2009-05-06 刘凡 车载喷接球游艺机设备
JP3166681U (ja) * 2010-12-16 2011-03-17 信作 三浦 浮遊球を用いた遊戯装置
CN205867550U (zh) * 2016-06-15 2017-01-11 许明富 一种喷接球游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8650A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112401T2 (de) Spielzeugautobahn mit mehreren kreuzungen
US4221076A (en) Toy vehicle and trackway
AU2019100654A4 (en) Trampoline Game Field and Trampoline Game
CN107308650B (zh) 游乐空中抛球系统
CN101468254A (zh) 一种仿真的人墙装置
Tebow Through My Eyes: A Quarterback's Journey: Young Reader's Edition
US3801094A (en) Amusement device including spherical balls and track therefore with obscured depressions therein
CN102895784B (zh) 跳跃类游乐设施
CN112386919A (zh) 一种多功能沙发
CN212808936U (zh) 一种智能家居运动装置
CN203315729U (zh) 五环过山车
CN202844555U (zh) 跳跃类游乐设施
US2205459A (en) Circular racing toy
US7373888B1 (en) Drag race simulator
CN218418052U (zh) 一种游乐场的儿童捕鱼设备
CN215741806U (zh) 一种多组合形态滚球滑梯弹射玩具
US2686386A (en) Ball rollway toy
CN108853999A (zh) 一种体育用足球射门训练设备
KR102354710B1 (ko) 정폭도형 체험기구
CN217661436U (zh) 一种娱乐活动设备
CN110800626B (zh) 一种自动化宠物娱乐室
CN217526338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弹簧刹车机构
DE118380C (zh)
CN107149782A (zh) 一种娱乐跳栏装置
CN208018113U (zh) 一种投球式娱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8

Address after: 233399, 4 floor, building 3, industrial Acceleration Center, Wu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engbu, Anhui.

Patentee after: WUHE ZHIK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eng Yuee

Address before: Room 1407, building 1, Baihe Jiayuan, No.113 Boai 7th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Xiny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9

Address after: 276034 200m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Fengxiang road and Shunda Road, Hedong District,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Ouke company)

Patentee after: Linyi Guan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399, 4 floor, building 3, industrial Acceleration Center, Wu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engbu, Anhui.

Patentee before: WUHE ZHIK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eng Yue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30

Address after: No. 103, East 1st Floor,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Shandong Pingy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st Section of Jinhua Road, Pingyi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3300

Patentee after: Pingyi Jingfa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76034 200m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Fengxiang road and Shunda Road, Hedong District,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Ouke company)

Patentee before: Linyi Guanyu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