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6374A - 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以及利用它的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以及利用它的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6374A
CN107306374A CN201610407264.8A CN201610407264A CN107306374A CN 107306374 A CN107306374 A CN 107306374A CN 201610407264 A CN201610407264 A CN 201610407264A CN 107306374 A CN107306374 A CN 107306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oice coil
speaker unit
coil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7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汉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li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li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li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li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06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Multimed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支撑位于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形态的扬声器装置中央的音圈以及振动板并向音圈供电的悬架以及利用上述悬架的扬声器装置。悬架(130)设置于扬声器装置,在扬声器装置中,音圈(140)固定于具有长轴L和短轴S的振动板(110)的中央部,悬架(130)与中央部相连接,悬架(130)用于向音圈供电,并向振动板提供阻尼力,本发明的悬架包括:固定部(131),沿着扬声器装置的框架(200)周围而固定;以及一对悬臂部(132),以短轴为基准,在从上述中央部隔开规定距离的一侧的固定部的内周缘向内的方向连接,并沿着长轴方向朝上述中央部延伸,一对悬臂部仅设置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上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以短轴为基准分割。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以及利用它的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装置用悬架,更详细地,涉及对位于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形态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中央部的音圈以及振动板进行支撑并向音圈供给电源的悬架以及利用上述悬架的单线圈(mono coil)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主要用于在显示装置或音响装置的扬声器装置包括振动板组装体。振动板组装体在施加于振动板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振动并产生声压。根据种类的不同,扬声器装置的驱动力也相异,电动式扬声器使用线圈所诱导的电磁力作为驱动力,静电式扬声器使用作用于振动板的静电力作为驱动力,而压电式扬声器利用压电体的形状变化作为驱动力。
图1示出以往的振动板组装体和包括振动板组装体的扬声器装置。通常,用于显示装置或音响装置等的扬声器装置构成为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矩形或履带状。上述扬声器装置在尺寸/形状方面,有利于安装在位于显示装置边缘的边框中。
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组装体包括振动面60、边缘50以及悬架40。
其中,振动面60使用压缩纸浆、纸、金属、高分子膜、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在振动面60的上部面形成向上部凸出的刚性加强部,通过扩大截面惯性矩(area moment ofinertia)来加强刚性。
边缘50由具有弹性的如热塑性聚氨酯(Thermal PolyUrethane,TPU)、橡胶等材质形成,为了包围振动面并与振动面的边缘相结合,边缘50整体制成为环状。在环状的内周缘形成与振动面相结合的部分,并在外周缘形成与扬声器装置的框架或诸如固定于框架的悬架40那样的固定端相结合的部分。另外,在内周缘的振动面结合部分和外周缘的固定端结合部分之间形成用于在结构方面加强边缘弹性的凸部。
悬架40执行向振动面60提供阻尼力的功能,悬架40由金属板簧形成。悬架40的一侧附着在振动面60的底部面,另一侧附着在如扬声器装置的框架20那样的固定端。另外,悬架为导电材料(Conductive material),起到将从外部施加的电压供给到附着于扬声器装置的振动面的音圈的功能。
关于上述矩形结构的扬声器装置,沿着根据振动面的振动方向,振动距离是变化的,因此与圆形或矩形结构的扬声器装置相比,在结构方面存在音响特性下降的问题。尤其是,矩形结构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60在长轴方向上形成得长,因此,会由于特定频域上的振动模式而发生分割振动。若发生分割振动,则振动面60的特定区域和与其相邻的区域之间相位差为180°的振动而产生相互抵消干扰,从而必然导致在该频率下声压明显下降的骤降(dip)现象。上述骤降现象使扬声器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发生失真,最终会使输出的音响发生失真,而发生音质严重降低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以往使用了使多个磁路31、32和音圈33以规定间隔与一个振动面60相连接,来驱动扬声器装置的方式。根据上述结构,振动面60的驱动力分散作用在两个以上的点,因此可以降低发生分割振动的可能性。但是,如图1所示,在使用多个磁路31、32和音圈33的以往扬声器装置的结构中,因部件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了材料费用,并且在产品组装过程中,也要组装多个磁路和音圈,因此制作工序增加,而产品的单位产量降低,且大大增加了不良率。另外,还得考虑多个磁路和音圈间的组装误差,因此,制作过程本身的难度增加,导致了制造成本的大幅升高。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往扬声器装置中发生的振动面60的分割振动问题,发明了新概念的振动板结构并获得了韩国专利授权(韩国授权专利第1560365号)。上述新概念的振动板结构的刚性(stiffness)非常优秀,仅在中央部使用一个音圈,就可解决在共振频率下发生的基于共振模式的音响特性失真问题。
另外,发明了扬声器装置中的振动板组装体,并获得了韩国专利授权(韩国第1564896号),上述振动板组装体具有新的结构,其通过大幅增加扬声器装置中的振动板的衰减能力而解决了分割振动所引起的骤降现象。上述振动板组装体形成有在从固定有一个音圈的振动板的中央部远离的长轴方向的端缘向固定端延伸固定的延伸部,由此产生追加的阻尼力,从而可抑制分割振动。
另外,如图1所示,在振动面60设置两个以上的音圈33情况下,为了给各个音圈供电,与音圈的末端部相连接的悬架40具有在长轴方向上延伸得长且两端都为固定端的梁(beam)结构。即,与图1的振动面60相结合的音圈33组装体呈分别为2个、总共4个悬架40支架朝向长轴两侧的端缘延伸的形状,并以扬声器装置的中心为基准而成点对称。
如以往那样,在具有2个以上音圈的扬声器装置中,可以调节固定于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振动面60的音圈的位置。例如,在设置两个音圈的情况下,可在两个音圈以振动面60的中心点为基准相互对称的位置设置音圈,并可适当选择两个音圈之间的距离。另外,如图1所示,在设置3个线圈的情况下,可在振动面60的中心点设置一个音圈,并可将剩下的两个音圈分别以设置在两个音圈以振动面60的中心点为基准而相对称的位置。上述多个音圈的位置可以选择为分割振动发生频率最小的位置,悬架连接于在上述位置配置的音圈。
在上述具有2个以上音圈而从至少两个以上的位置施加驱动力的扬声器装置结构中,因音圈的位置为适当分散的位置,因而,悬架结构基本上不会对扬声器装置的音响特性产生影响。即,经发明人员确认,在具有2个音圈的扬声器装置中,即使其为以扬声器装置的中心为基准的点对称的结构,且呈悬架的两端都为固定端的横梁(beam)形状,问题也不大。
但是,发明人员确认了,在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且中心部仅形成一个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的情况下,悬架在长轴方向形成得长,两端均为固定端结构的梁形状,而会产生问题。发明人经过实验的结果,两端均为固定端形态的悬架以长的方式连接,在悬架中央,在一个集中负荷作为驱动力作用的情况下,悬架的对称结构在低频区域中呈相斥结构而发生多个振动模式,从而具有产生杂音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第2012-79306号
韩国授权专利第1074421号
韩国授权专利第1560365号
韩国授权专利第1564896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且在中心部仅设置一个音圈的扬声器装置中,不会发生杂音,且低频频带和高频频带的音响特性均卓越的扬声器用悬架。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悬臂(cantilever)形态的悬架,其中,扬声器装置的音圈固定于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面中心,且相对于振动面的中心,仅向长轴方向的任一侧方向延伸。
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用悬架,扬声器装置的音圈140固定于具有长轴L和与长轴L正交的短轴S的振动板110的中央部,悬架130与上述中央部相连接,用于向上述音圈供给电源,并向上述振动板提供阻尼力,上述悬架包括:固定部131,沿着上述扬声器装置的框架200的周围而固定;以及一对悬臂部132,以上述短轴为基准,在从上述中央部隔开规定距离的一侧的固定部的内周缘向内的方向连接,并在长轴方向上朝上述中央部延伸,上述一对悬臂部仅设置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上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以上述短轴为基准分割。
上述一对悬臂部可以以长轴L为基准而成对称形状。
与振动板相比,上述悬臂部可配置于靠外侧。
本发明还可包括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并固定于上述音圈的线圈连接部134、134-1、134-2。
与振动面相比,上述悬臂部的端部和上述音圈的连接部可位于靠外侧。
上述线圈连接部的形状可与线圈的至少一部分区间的形状相对应。
上述线圈连接部可包括第一线圈连接部134-1,第一线圈连接部134-1配置于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相比靠外侧。
上述线圈连接部可包括配置于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重叠的位置的第二线圈连接部134-2。
本发明还可包括与线圈连接部相连接,并固定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连接部133、133-1、133-2。
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可与线圈连接部相连接,上述线圈连接部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并且固定于上述音圈。
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可经由上述线圈连接部而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
上述悬架的振动面连接部可固定于上述振动板的底部面,上述线圈连接部可固定于上述音圈的上部面。
与上述线圈连接板相比,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可更靠近上述振动面的中心C。
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可包括沿着上述振动板的端缘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振动面连接部133-1。
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可包括沿着上述振动板的中心而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振动面连接部133-2。
在由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和线圈连接部所包围的部分可设置通孔部135、135-1、135-2。
本发明还可包括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并与上述音圈的线圈电连接的线圈连接端子136、136-1、136-2。
上述线圈连接端子可以为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并固定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的边缘的第一振动面连接部在长轴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形态。
线圈连接端子与第一振动面连接部可以以固定于上述音圈的线圈连接部为边界而相互连接。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悬架的扬声器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两端均由固定端的构成的以往的悬架结构相比,去除了互斥结构而大幅度降低了发生振动模式的可能性,从而可在利用一个音圈的扬声器装置中不会发生杂音,并可提供对于振动板的阻尼力,且可向中央的音圈供电。
与振动板的振动面相比,可使上述悬臂部以在长度方向长的方式配置于外侧,既可避免振动面和悬臂部的干扰,也可使悬架可充分顺应于振动面的振动而变形来提供衰减效果,扩大在设计的音域内能够以避免振动模式的方式设置悬臂部的长度的范围。
另外,连接于悬臂部的端部的振动面连接部和线圈连接部介于振动板的底部面和线圈的上部面,因此可牢固地组装振动板组装体。
另外,呈振动面连接部和线圈连接部相互连接的形状,并在由振动面连接部和线圈连接部所包围的部分形成通孔部,因此可减小悬架的质量,容易涂敷用于将悬架固定在振动板及音圈的粘着剂,可维持均匀的涂敷厚度。
另外,振动面连接部配置在与线圈连接板相比更靠近振动面的中心,因此振动板和悬架的固定面积集中于音圈内侧部分,可使振动板的音响特性受到与其相结合的作为其他结构的悬架的音圈的影响最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线圈连接端子和振动面连接部与线圈连接部相连接,并呈以线圈连接部为边界相互连接延伸的形状,因此,即使悬架由薄的部件形成,在结构上线圈连接端子部分也可更加稳定地起到振动面连接部的功能。
本发明的具体效果与上述效果一同记述在以下用于实施发明的具体事项。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以往的具有长轴和与其正交的短轴的扬声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利用本发明一实施例悬架的扬声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2悬架的俯视图。
图4至图10为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悬架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为仅在第一区域形成悬臂梁部的本发明及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具有悬臂梁部的现有技术的扬声器失真曲线。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振动板;112:振动面;114:延伸部;116:截取部;120:边缘;
130:悬架;131:固定部;132:悬臂部;133、133-1、133-2:振动面连接部;
134、134-1、134-2:线圈连接部;135、135-1、135-2、135-3:通孔部;
136、136-1、136-2:线圈连接端子;1361:槽;1362:通孔;137:对位槽;
138:端子部;1381:固定孔;139:切除部;1391:切除槽;140:音圈;
200:框架;310、320、330:磁路;310:板;320:磁铁;330:磁轭;
400:散热器;C:中心;L:长轴;l1:第一部分;l2:第二部分;
S:短轴;s1:第一区域;s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体现为各种不同形态,但是,本实施例使本发明的公开变得完整,并用于完整地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及人员传达本发明的范畴。
图2为利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悬架的扬声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悬架的俯视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扬声器装置包括具有振动板、边缘、悬架的振动板组装体110、120、130,具有音圈、板、磁铁、磁轭的磁路组装体140、310、320、330以及框架200。
振动板110执行利用振动产生声压的功能。振动板110的材质不受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压缩纸浆、纸、金属、高分子膜、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材质。振动板110的平面形状不受特殊限制,可以为矩形、圆形、矩形、履带形、椭圆形等平面形状。
振动板110的振动面112形成为,沿着长轴长度方向,中央部最高,两端部最低,且从端部到中央部越来越高的凸部的形状,由上述凸部所包围的中心部形成为,沿着长轴长度方向,中央部最低,两端部最高,且从端部到中央部越来越高的凹部形状,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刚性(stiffness),可最大程度地抑制分割振动。
上述振动板110的振动面112由边缘120包围。即,振动面的端缘与边缘120的内周面相结合,边缘120的外周面结合于框架200的周围、更严格地说、结合于以落座于框架周围状态固定的悬架130上。
振动板110的朝着长轴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延伸部114。延伸部的中间部分向下凸出,延伸部的外周部分呈平坦的形状。上述延伸部的外周部分结合于框架200的周围、更严格地说、结合于以落座于框架周围的状态固定的悬架130上。在延伸部114所落座的框架的周围区域的部分,例如,从下到上依次叠层有框架200、悬架140、振动板110、边缘120。
在从延伸部114中的长轴的末部分的区域形成有截取部116。因具有截取部,振动板110的长轴所经过的区域不与如框架那样的固定端相连接,可防止振动板以长轴为旋转轴而摆动的现象。
音圈140可在振动板组装体110、120、130的底部面中央部附着有一个,可以以自结合(self bonding)的方式直接附着于振动板组装体110、120、130底部面或以隔着卷绕筒的方式附着于振动板组装体的底部面。为了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音圈140可包括卷绕筒。如图2所示,根据磁路的形状,音圈140可呈圆形,也可呈四角形或履带形。根据实施例,音圈140与在悬架130上形成的线圈连接部134相结合(或相耦接),或者可以与振动板110的底部面相结合。
磁路包括磁轭330、磁铁320、板310,根据磁铁320与音圈140的位置关系,磁路可以为磁铁320位于音圈140外部的外磁式、磁铁320位于音圈140内部的内磁式、磁铁320分散位于音圈内部和外部的混合式。根据实施例,磁铁320可使用钕系或铁磁系等材料。
框架200构成扬声器装置的外形,并在内部容纳磁路310、320、330,通过上侧开口部的边框与振动板组装体110、120、130的端缘相结合。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例,为了改善散热性能,框架200还可包括由热传导性高的金属等物质形成的散热器400。散热器400用于向外部排出从音圈140产生的热量,如图所示,散热器400包括多个放热孔,并形成为能够与形成于框架200底部面的开口部相结合。另外优选地,散热器与磁路310、320、330相接触,从而通过传导而将向磁路310、320、330传达的热量排出。
上述扬声器装置的组装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工序,组装磁铁和板,将镶嵌成形了磁轭与散热板的框架与上述组装的磁铁和框架相结合;第二工序,将悬架、音圈、振动板结合;第三工序,将上述第二工序的组装体与上述第一工序的组装体结合;以及第四工序,将第三工序组装体与边缘结合。
振动板组装体包括由金属板簧构成的悬架130。悬架的材质主要为具有优良的强度及硬度、热传导性良好且耐蚀性、耐磨性优良的磷青铜等。悬架130附着于振动板组装体的底部面,而对振动板提供附加的阻尼力。也可在这种悬架130的底部面上直接结合音圈140,悬架130也可以与音圈的端部相连接,而执行向音圈提供外部扬声器信号的电气路径的功能。
参照图3,本发明的悬架130具有与框架200的外周部分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履带形状)的固定部131。在上述固定部131可以以落座于框架200的外周部分的形状固定。在上述固定部131的长轴L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兔耳形状的端子部138,上述端子部138从接近于长轴的部分向远离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另外,端子部138的中间部分具有固定孔1381,使得螺栓或螺钉可贯通上述固定孔1381而与框架相结合。
两个端子部138经由切除部139而暂时一体地形成。在切除部139的两端形成有切除槽1391,在使悬架130对位并固定于框架200后,可容易地截取切除部139。若截取切除部139,则以长轴L为基准分割的悬架13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电隔离。因此,在悬架13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由固定部131的长轴部分的端部、端子部138、切除部139所包围而规定的对位槽137与悬架200的突起(参见图2)相啮合,从而将悬架130相对于框架200暂时固定并准确对位。
上述固定部131、对位槽137、端子部138以及切削部139以悬架130的中心C为基准成点对称。另外,如后所述,振动面连接部133和线圈连接部134也以悬架130的中心C为基准成点对称。即,上述部件以长轴L为基准成线对称或以短轴S为基准成线对称,因此悬架130不区分上下面、左右侧而固定于框架200,且可载置于振动板组装体110、120、130而固定。
另外,在以短轴S为基准,在从中心C隔开预定距离的固定部131的位置具有悬臂部132。悬臂部132的一侧端部与固定部131的内周的端缘相连接,另一侧与后述的线圈连接部134相连接。即,固定板131、悬臂部132、线圈连接部134利用金属板而一体地形成。
悬臂部132可仅设置于在以上述短轴S为基准划分的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中的任一个区域。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示出分别在第一区域s1中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具有一对悬臂部132的结构。上述一对悬臂部以长轴L为基准而对称。另外,悬臂部与固定部131相比配置于内侧,与振动板的振动面相比配置于外侧,来防止与振动板发生干扰。
上述悬臂部132从固定部131向内突出,并在长轴方向上延伸至振动板110的中央部,上述悬臂部132的前端部与线圈连接部134、振动面连接部133、线圈连接端子136相连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示出,悬臂部132的前端与线圈连接部134相连接,并经由线圈连接部134与振动面连接部133和线圈连接端子136相连接,上述悬臂部的端部和上述音圈的连接部位与振动面相比位于更外侧。但是,与连接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的部位只要是当振动板为了发声而移动时不与振动板和悬臂部132干扰的部位即可。此处,音圈140与振动板110相比配置于从中心C以短轴S方向为基准更远的位置,在与上述部位相对应的位置配置上述悬架的线圈连接部134,因此,如图所示,若使悬臂部的端部与比振动板更凸出的线圈连接部134部分相连接,则可更加简单地设计悬架130的形状。
上述线圈连接部134的形状可以与具有圆形截面线圈的至少一部分区间的弧形状相对应。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上述区间限定在音圈140比振动板100更向外侧凸出的部分。即使将音圈140与悬架130的结合部位限定在音圈140比振动板110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也可以具有音圈140的剩余部分和振动板110直接固定的其他部分,也可具有悬架130的其它部分与振动板110直接固定的其它部分(即,振动面连接部),因此音圈140和悬架130可维持牢固的结合。
另一方面,振动面连接部133与上述线圈连接部134相连接,因此振动面连接部133经由线圈连接部134而与上述悬臂部132相连接。振动面连接部133与线圈连接部134相比更靠近上述振动面的中心C,并构成为与上述振动板的端缘相对应而向长轴方向延伸的形态。振动面连接部133固定于振动板110的底部面,线圈连接部134固定于音圈140的上部面(更严密地讲,在音圈的卷绕筒的上部面)。
在由振动面连接部133和线圈连接部134所包围的区域中形成有通孔部135。上述通孔部135不仅使悬架130进一步轻量化,还可使线圈连接部134与振动面连接部133的宽度维持恒定,从而可以更容易地涂敷为了附着音圈和振动面而涂敷在振动面连接部与线圈连接部的粘着剂,并且可更加容易地使粘着剂的涂敷厚度均匀。
线圈连接端子136以上述线圈连接部134为边界,呈与上述振动面连接部133朝长轴方向进一步延伸而成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线圈连接端子136呈与振动面连接部133朝长轴方向进一步延伸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容易制作,并且可进一步强化悬架130和振动面的结合力。另外,呈在一个支点使延伸线圈连接端子136、振动面连接部133、线圈连接部134相互延伸的形状,因此在形状以及结构方面更加稳定。线圈连接端子136为与音圈140的线圈相连接的部分。在图3示出,以长轴方向为基准,线圈连接端子136仅向一侧方向突出形成的形态。与各部分11、12相连接的线圈可分别一个个地连起来,因此,若以长轴方向为基准在两侧方向突出形成所有的线圈连接端子136,则其余一侧的部分将成为剩余部分,从而可导致仅增加质量的结果,因此线圈连接端子仅向一侧方向突出,从而可节省用于驱动振动板的驱动力。与振动面连接部相比,线圈连接端子部分的宽度稍厚,从而更加便于进行线圈钎焊。
如上所述,悬臂部132可仅具有在以上述端子S为基准分割的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中的一个。上述悬架结构具有如下的效果,即,与两端都由固定端构成的以往的悬架结构相比,上述悬架结构消除了互斥结构,大幅降低了发生振动模式的可能性,由此在利用一个音圈的超薄型扬声器中,可以防止杂音的发生,提供对振动板的阻尼力,且向中央的音圈供电。参照图11,示出在第一区域具有一对、即两个悬臂部的情况(实线)和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具有一对、即4个悬臂部的情况(虚线)下的扬声器失真曲线。上述扬声器失真曲线越低,意味着音质越好。
实验中的扬声器装置均具有相同结构,其区别在如下,即,悬臂的形态是否呈如同本发明的悬臂梁形态,或两端是否均呈固定端形态。实验结果,可确认利用悬臂梁形态的悬架的扬声器装置具有更加优秀的扬声器特性。
以下,将参照图4至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悬架的其他实施例。以下,与图3作比较,为了避免重复,省略对相同部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4,作为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悬架130与图3悬架的区别在于,在长轴方向上的两侧均形成有线圈连接端子。即,在第一区域s1形成有第一线圈连接端子136-1,在第二区域s2形成有第二线圈连接端子。在两个区域均形成线圈连接端子的情况下,线圈连接端子设置于在以中心C为基准的点对称位置,因此,无论悬架130以何种方向固定于框架200,也可非常容易地完成线圈连接端子与音圈线圈的连接作业。
接着,参照图5,与图4的悬架相比,示出线圈连接部包括第一线圈连接部134-1和第二线圈连接部134-2,上述第一线圈连接部134-1配置于与振动板相比靠振动面的外侧,上述第二线圈连接部134-2配置于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的重叠的位置。第二线圈连接部134-2使音圈140和悬架130更加牢固地固定,并可使振动面和悬架更加牢固地固定。在进一步包括第二线圈连接部134-2的情况下,与未包括第二线圈连接部134-2的情况相比,呈现出从高频频率频带(10kHz~20kHz)向20kHz一侧的输出更强的倾向。因此,根据振动板与边缘的结构可确定的高频频率频带的功率特性,可确定是否进一步添加第二线圈连接部。
图5所示的悬架的通孔部区分为第一通孔部135-1和第二通孔部135-2,第二通孔部形成于与振动面重叠的区域。第二通孔部也可与第一通孔部同样地,形成于由线圈连接部和振动面连接部所规定的空间中。
接着,参照图6,与图5的悬架相比,示出悬架还具有以能够与上述振动面112的凹部的底部面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央部向长轴方向延伸的形态的第二振动面连接部133-2。在仅靠第一振动面连接部133-1无法满足悬架与振动面的结合力的情况下,可额外地形成第二振动面连接部133-2。在图2中的扬声器装置的结构中,虽通过第一振动面连接部133-1就可提供充分的结合力,但是,随着振动面的形态和尺寸的变化,可发生结合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可考虑额外地添加第二振动面连接部133-2。
图6所示的悬架的通孔部区分为第一通孔部135-1和第二通孔部135-2,第二通孔部形成于与振动面重叠的区域。与图5同样地,在图6中,第二通孔部可形成于由线圈连接部和振动面连接部所规定的空间中。
接下来参照图7,与图3的悬架相比的区别在于,悬臂部132呈笔直的直线状。这是为了在使扬声器装置更加轻薄,需要将振动面112的端缘和固定端(框架200)之间的间隔设计成更窄的时可利用上述悬架。优选地,为了防止因持续的振动而导致应力集中所造成的疲劳损坏的发生,悬臂部132两端的连接部位形成为曲线形态。
接着,参照图8,与图3的悬架相比的区别在于,具有更短的悬臂部132。在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悬架结构中,若使与长轴平行的固定板131区域与悬臂部132相连接,则不仅可避免振动板110的延伸部114(参照图2)和悬臂部的干扰,还可扩大通过调节悬臂部的长度来避免振动模式的设计自由度。尤其是,在对振动模式产生影响的悬臂部的厚度、宽度、长度方面,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振动模式关联性最大的长度的可调节性。
接着,参照图9,与图3的悬架相比的区别在于,悬臂部132的一侧端部以靠近固定部的长轴末端部分的方式与悬架相连接。与如图2所示的振动板110不同,在振动板的长轴方向的两端没有延伸部,且在为了避免振动模式而使悬臂部132的长度变得更长的情况下,可利用如图9的形态。此时,若在以固定部131为边界而与端子部138对置的位置连接使悬臂部132,则可将悬臂部132更加牢固地连接在固定部。
接着,参照图10,与图3的悬架相比的区别在于,在线圈连接端子136上还形成有通孔1362(via hole)和槽1361。当对通孔1362进行焊接时,以填充焊料的方式使焊料与通孔相结合,由此进一步提高音圈末端部和悬架之间的结合力,并且,将音圈的线圈塞进槽中来规定线圈的位置而可暂时固定线圈,从而更加简单地组装扬声器。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极性各种变形。另外,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即使未明确地说明本发明结构的作用效果,也应认为可借助于结构而预测到相应的效果。

Claims (16)

1.一种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上述扬声器装置的音圈固定于具有长轴和与长轴正交的短轴的振动板的中央部,悬架与上述中央部相连接,用于向上述音圈供给电源,并向上述振动板提供阻尼力,上述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包括:
固定部,沿着上述扬声器装置的框架的周围而固定;以及
一对悬臂部,以上述短轴为基准,在从上述中央部隔开规定距离的一侧的固定部的内周缘向内的方向连接,并在长轴方向上朝向上述中央部延伸,
其中,上述一对悬臂部仅设置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上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以上述短轴为基准而分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一对悬臂部以长轴为基准而成对称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还包括线圈连接部,上述线圈连接部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且固定于上述音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悬臂部的端部和上述音圈的连接部位位于与振动面相比靠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线圈连接部的形状与线圈的至少一部分区间的形状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线圈连接部包括第一线圈连接部,上述第一线圈连接部配置于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相比靠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还包括振动面连接部,上述振动面连接部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且固定于上述振动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振动面连接部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且与固定于上述音圈的线圈连接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振动面连接部经由上述线圈连接部而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振动面连接部与上述线圈连接部相比更靠近上述振动面的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振动面连接部还包括第一振动面连接部,上述第一振动面连接部沿着上述振动板的边缘而在长轴方向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在由上述振动面连接部和线圈连接部所包围的部分设置有通孔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还包括线圈连接端子,上述线圈连接端子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且与上述音圈的线圈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上述线圈连接端子与上述悬臂部的端部相连接,为固定于上述振动板的振动面的端缘的第一振动面连接部在长轴方上延伸而成的形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其中,线圈连接端子与第一振动面连接部为以固定于上述音圈的线圈连接部为边界相互连接的形态。
16.一种扬声器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悬架。
CN201610407264.8A 2016-04-25 2016-06-12 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以及利用它的扬声器装置 Pending CN1073063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49942A KR101625932B1 (ko) 2016-04-25 2016-04-25 스피커 장치용 서스펜션 및 이를 적용한 스피커 장치
KR10-2016-0049942 2016-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6374A true CN107306374A (zh) 2017-10-31

Family

ID=56099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7264.8A Pending CN107306374A (zh) 2016-04-25 2016-06-12 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以及利用它的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25932B1 (zh)
CN (1) CN1073063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5287A (zh) * 2019-06-05 2020-12-08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发声致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4918B1 (ko) * 2018-06-08 2023-05-19 이은호 서스펜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 조립체
KR102534921B1 (ko) 2018-06-08 2023-05-19 이은호 서스펜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 장치
CN110366078B (zh) * 2019-07-31 2024-04-0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1147999B (zh) * 2020-04-08 2020-07-24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扬声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3207A (zh) * 2001-06-11 2003-12-24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振动型传动装置
CN101860783A (zh) * 2009-10-13 2010-10-13 东莞凡振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扬声器
CN201699968U (zh) * 2010-06-28 2011-01-0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动圈式发声器
CN101984678A (zh) * 2010-11-18 2011-03-09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
CN103856873A (zh) * 2012-11-30 2014-06-11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KR101439915B1 (ko) * 2013-06-03 2014-09-15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좁은 폭을 가지는 마이크로스피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2622B1 (ko) 2010-02-18 2011-07-29 광원텍(주) 보이스코일용 터미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피커
JP5528866B2 (ja) 2010-03-19 2014-06-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多機能型発音体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KR101154250B1 (ko) 2011-06-08 2012-06-13 주식회사 엑셀웨이 다수개의 자기회로가 수평 연결된 평판형 스피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3207A (zh) * 2001-06-11 2003-12-24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振动型传动装置
CN101860783A (zh) * 2009-10-13 2010-10-13 东莞凡振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扬声器
CN201699968U (zh) * 2010-06-28 2011-01-0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动圈式发声器
CN101984678A (zh) * 2010-11-18 2011-03-09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
CN103856873A (zh) * 2012-11-30 2014-06-11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KR101439915B1 (ko) * 2013-06-03 2014-09-15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좁은 폭을 가지는 마이크로스피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5287A (zh) * 2019-06-05 2020-12-08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发声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25932B1 (ko) 2016-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6374A (zh) 扬声器装置用悬架以及利用它的扬声器装置
JP7386062B2 (ja) 振動発生装置
US10979821B2 (en) Sound generator
US8615102B2 (en) Speaker unit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CN109889965B (zh) 发声器件
CN112929801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US9117434B2 (en) Vibration-lead plate for flat type speaker, mounted between voice coil plate and vibration plate
US11076235B2 (en) Speaker assembly
CN1814356B (zh) 振动致动器
KR20120011769A (ko) 평판형 스피커의 자석 플레이트 및 베이스 프레임 구조
CN110213697B (zh) 发声器件
US11770653B2 (en) Speaker
US20220210568A1 (en) Speaker
US7940953B2 (en) Magnetic membrane suspension
KR20080050093A (ko) 음향변환장치
US11765514B2 (en) Speaker
US20230030909A1 (en) Speaker device
KR101154253B1 (ko) 입체형 트랙타입 보이스코일판을 갖는 평판형 스피커
CN207603908U (zh) 一种振膜
US20220210572A1 (en) Speaker
JP2003032787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CN210093515U (zh) 发声器件
CN110121135B (zh) 发声器件
CN111641905A (zh) 发声器件
US11589166B1 (en) Spe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