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4849A -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4849A
CN107304849A CN201610260301.7A CN201610260301A CN107304849A CN 107304849 A CN107304849 A CN 107304849A CN 201610260301 A CN201610260301 A CN 201610260301A CN 107304849 A CN107304849 A CN 107304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ue
pressure value
discharge
discharg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0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4849B (zh
Inventor
邱立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angtian Automatic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03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4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4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4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2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 F16K37/0041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valve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并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本公开能够在双层卸灰阀上阀板上下分别增设压力检测仪,通过判断上阀板上下的差压值进行二次卸灰动作,直至将灰卸空,阀门关严,避免颗粒状物料卡死阀板而导致漏风,降低抽风机及鼓风机的无效风量,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料仓是烧结球团领域中用于收集粉尘灰或小颗粒散装物料的常用设备,料仓上一般会设置有为仓内提供正压环境的鼓风机和/或为仓内提供负压环境的抽风机,为避免外界空气与仓内空间漏风,一般会在料仓底部使用双层卸灰阀进行卸灰,粉尘灰或小颗粒散装物料落入料仓后,会通过料仓底部的双层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卸灰将物料排出料仓外。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时序控制方法进行卸灰,如:在大烟道下方的多组双层卸灰阀,从烧结机头部到尾部分别间隔一定的时间(如1分钟)进行卸灰动作,按时序控制方法卸灰时,双层卸灰阀可能会出现一次无法将带有颗粒的物料卸空的情况,这样,当关闭双层卸灰阀的上阀门时,容易被颗粒状物料卡住而无法关严。
由于上阀门无法关严,当仓内气流在抽风机的作用下由卸灰阀向仓内流动,这时可能会导致双层卸灰阀处容易向仓内漏风,从而会引起抽风机的负荷增大,无效风增加,浪费能源;当仓内气流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由仓内向卸灰阀流动,这时可能会导致双层卸灰阀处容易向外漏风,导致卸灰阀处外部环境污染,而且用于冷却物料的一部分风从卸灰阀处漏出,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料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排料控制方法,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
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
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可选地,还包括:
记录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
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
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包括:
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
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
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包括:
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
判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
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排料控制装置,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可选地,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故障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三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第四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
第五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
第三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阀门系统,应用于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的排料阀,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仪、第二压力检测仪以及排料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仪设置于料仓中,用于测量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
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仪设置于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用于测量所述上层装料空间内的第二压力值;
所述排料控制装置的第一压力输入端与第一压力检测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排料控制装置的第二压力输入段与第二压力检测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排料阀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并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然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可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本公开能够在双层卸灰阀上阀板上下分别增设压力检测仪,通过判断上阀板上下的差压值进行二次卸灰动作,直至将灰卸空,阀门关严,避免颗粒状物料卡死阀板而导致漏风,降低抽风机或鼓风机的无效风量,更加节能环保。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排料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排料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排料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排料控制方法,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可以为双层卸灰阀,如图2所示,双层卸灰阀1上阀板2和下阀板3将双层排料阀的腔体分隔为上层装料空间4和下层排料空间5,上阀板2位于料仓6与上层装料空间4之间,下阀板3位于上层装料空间4与下层排料空间5之间,料仓6中第一检测点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仪7,上层装料空间4中第二检测点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仪8,第一压力检测仪7可以为差压传感器9至少两个检测端中的一个,也可以为一个独立的压力传感器等,第二压力检测仪8可以为差压传感器9至少两个检测端中的另一个,也可以为一个独立的压力传感器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
在该步骤中,可以首先接收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料仓内的第一压力信号,然后将第一压力信号转化为第一压力值。
在步骤S102中,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
在该步骤中,可以首先接收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料仓内的第二压力信号,然后将第二压力信号转化为第二压力值。
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排料控制信号可以先控制排料阀的上阀板开启,间隔预定时间间隔后关闭上阀板,然后在开启下阀板,间隔预定时间间隔后关闭下阀板,这里的预定时间间隔可以为1秒或者2秒等。
在上阀板开启时,料仓会与双层排料阀的上层装料空间连通,此时料仓与上层装料空间的压力相同,之后上阀板关闭,在下阀板开启时,双层排料阀的上层装料空间会与下层排料空间连通,由于下层排料空间与外界大气连通,所以此时上层装料空间的压力会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由于料仓处根据不同工况需求会设置有抽风机对料仓抽风或者设置鼓风机对料仓进行鼓风,所以上层装料空间的压力可以为稳定的负压环境,也可以为稳定的正压环境,这样,上层装料空间中的压力是随双层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的开启和关闭变化的。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进行做差,也可以将第二压力值和第一压力值做差,当二者的压力差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生成排料控制信号,然后将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排料阀,进而使上阀板和下阀板依次启动排料动作,这里的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多次上阀板卡住漏风试验设置压力差阈值等。
例如:当安装抽风机的料仓进行定时卸灰时,双层卸灰阀的上阀板先打开将物料排至上层装料空间,然后关闭,最后下层阀板打开排料,排完料后下层阀板再关闭,如果料仓内物料卸空,上层阀板密封性良好,则此时可以用第二压力值减去第一压力值,得到的压力差为最大值,该压力差值由抽风系统生产时的抽力及抽风系统特性决定,烧结大烟道抽力为13~20kPa;如果仓内物料没有排空,此时稍大颗粒的物料就容易卡住阀板,导致无法关严而漏风,此时双层卸灰阀上层装料空间的第二压力值变小(原来为外界大气压,现在可能为一个较小的负压),而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基本不变(为负压),压力差值变小,小于设定的压力差阈值(如3kPa),说明此时有漏风,差值越小说明漏风越严重,说明料仓与卸灰阀上层空间完全相通,或者部分漏风。
再例如:当安装鼓风机的料仓定时卸灰时,双层卸灰阀的上阀板先打开将物料排至上层装料空间,然后关闭,最后下阀板打开排料,排完料后下阀板再关闭,如果料仓内物料卸空,上阀板密封性良好,则此时可以用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得到的压力差为最大值,该值由鼓风系统的风压及鼓风系统特性决定,该处一般情况鼓风机最大鼓风力相对外界大气压差值约为5kPa;如果仓内物料没有排空,此时稍大颗粒的物料就容易卡住上阀板,导致无法关严而漏风,此时双层卸灰阀上层装料空间的第二压力值变大(原来为外界大气压,现在可能为一个较小的正压,如1kPa),而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基本不变(为正压,约5kPa),此时压力差值变小,如果压力差值≤阀值1,则说明有漏风,且差值越小漏风越严重,说明料仓与卸灰阀上层空间完全相通,或者部分漏风;此时,可采取将双层卸灰阀重新动作一次的方式,即先开启上层阀板卸料,然后关闭上层阀板,再打开下层阀板排料再关闭,一次排料动作完成。
本公开通过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并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然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可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本公开能够在双层卸灰阀上阀板上下分别增设压力检测仪,通过判断上阀板上下的差压值进行二次卸灰动作,直至将灰卸空,阀门关严,避免颗粒状物料卡死阀板而导致漏风,降低抽风机及鼓风机的无效风量,更加节能环保。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记录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
这里的预设排料是指采用时序控制方法进行排料时,在大烟道下方的多组双层卸灰阀,从烧结机头部到尾部分别间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进行的正常的排料,在两次预设排料之间,当检测到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之间的压力差满足预设条件时,即为了避免未排空的情况会控制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依次启动排料动作,所以如果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依次启动排料动作后,压力差依然满足预设条件,则为了避免未排空的情况仍会继续产生排料控制信号控制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启动排料动作,也就是说,在两次正常的排料之间,可能会进行多次为了避免未排空情况启动的排料动作,所以在该步骤中,可以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记录排料阀连续启动排料动作的次数。
在步骤S202中,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记录的排料动作次数与预设次数阈值进行对比,例如:预设次数阈值为3次时,将当前记录的排料动作次数与3进行比较,当排料动作次数超过3次时,可以确定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在步骤S203中,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本公开通过记录在两次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可以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本公开能够在两次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可以自动确定排料阀故障,便于及时更换阀板密封性差的排料阀。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3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301中,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
当料仓上设置有鼓风机时,料仓内为正压,由于正压大于标准大气压,所以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与标准大气压进行比较,当第一压力值大于标准大气压时,可以确定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为正压。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在步骤S302中,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得到压力差,这是的压力差应为正值。
在步骤S303中,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压力差与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进行比较,这里的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也应为正值。
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在步骤S304中,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本公开通过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可以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本公开能够在料仓内为正压状态时,自动根据压力差与预设压力差阈值的关系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3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01中,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
当料仓上设置有抽风机时,料仓内为负压,由于负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所以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与标准大气压进行比较,当第一压力值小于标准大气压时,可以确定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为负压。
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在步骤S402中,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得到压力差,这时的压力差应为负值。
在步骤S403中,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压力差与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进行比较,这里的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也应为负值。
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在步骤S404中,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本公开通过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可以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本公开能够在料仓内为负压状态时,自动根据压力差与预设压力差阈值的关系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3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501中,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
当料仓上设置有鼓风机时,料仓内为正压,由于正压大于标准大气压,所以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与标准大气压进行比较,当第一压力值大于标准大气压时,可以确定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为正压;当料仓上设置有抽风机时,料仓内为负压,由于负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所以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第一压力值与标准大气压进行比较,当第一压力值小于标准大气压时,可以确定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所以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此可以计算压力差的绝对值。
在步骤S502中,判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
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在步骤S503中,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本公开通过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可以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本公开能够无论在料仓内为正压还是负压状态时,均能够自动根据压力差与预设压力差阈值的关系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排料控制装置,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01、第二获取模块602和生成模块603。
第一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
第二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
生成模块603,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记录模块、判断模块和故障确定模块。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故障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第一计算子模块、第二判断子模块和第一生成子模块。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三判断子模块、第二计算子模块、第四判断子模块和第二生成子模块。
第三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第四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三计算子模块、第五判断子模块和第三生成子模块。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
第五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
第三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阀门系统,应用于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的排料阀,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仪、第二压力检测仪以及排料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仪设置于料仓中,用于测量料仓内的第一压力值。
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仪设置于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用于测量所述上层装料空间内的第二压力值。
所述排料控制装置的第一压力输入端与第一压力检测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排料控制装置的第二压力输入段与第二压力检测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排料阀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排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
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
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
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
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包括:
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
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
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包括:
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
判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
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6.一种排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料仓底部的排料阀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料仓中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一压力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排料阀的上阀板与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的第二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第二压力值;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在两次预设排料的排料间隔内所述排料阀连续动作的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排料动作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故障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排料动作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排料阀故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为正压;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正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一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三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为负压;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当第一压力值为负压时,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
第四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超过预设第二压力差阈值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第一压力值减去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绝对值;
第五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压力差绝对值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
第三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压力差绝对值位于预设压力差区间内时,生成排料控制信号。
11.一种阀门系统,应用于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的排料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仪、第二压力检测仪以及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排料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仪设置于料仓中,用于测量料仓内第一检测点的第一压力值;
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仪设置于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之间的上层装料空间中第二检测点,用于测量所述上层装料空间内的第二压力值;
所述排料控制装置的第一压力输入端与第一压力检测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排料控制装置的第二压力输入端与第二压力检测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排料阀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排料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排料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排料阀,以使所述排料阀的上阀板和下阀板根据所述排料控制信号控制启动排料动作。
CN201610260301.7A 2016-04-25 2016-04-25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7304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0301.7A CN107304849B (zh) 2016-04-25 2016-04-25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0301.7A CN107304849B (zh) 2016-04-25 2016-04-25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4849A true CN107304849A (zh) 2017-10-31
CN107304849B CN107304849B (zh) 2019-01-15

Family

ID=6015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0301.7A Active CN107304849B (zh) 2016-04-25 2016-04-25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48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982A (zh) * 2019-09-20 2019-12-03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双层卸灰阀的漏风检测方法和卸灰系统
CN111735316A (zh) * 2020-06-19 2020-10-02 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达拉特分公司 一种电石炉净化灰输送、焚烧及负压吸渣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13166A1 (en) * 1978-12-21 1980-07-0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Vibratory tube feeder for powder transfer system
JPH11236092A (ja) * 1998-02-23 1999-08-3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球形ガスタンク
JP2006096530A (ja) * 2004-09-30 2006-04-13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粉粒体輸送装置
CN201311310Y (zh) * 2008-12-08 2009-09-16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华核新技术开发公司 一种反应釜料位探测装置
CN101683628A (zh) * 2008-09-25 2010-03-3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土质改良材料供给装置
CN102234027A (zh) * 2010-04-22 2011-11-09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卸料系统、多料仓罐箱及多料仓罐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13166A1 (en) * 1978-12-21 1980-07-0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Vibratory tube feeder for powder transfer system
JPH11236092A (ja) * 1998-02-23 1999-08-3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球形ガスタンク
JP2006096530A (ja) * 2004-09-30 2006-04-13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粉粒体輸送装置
CN101683628A (zh) * 2008-09-25 2010-03-3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土质改良材料供给装置
CN201311310Y (zh) * 2008-12-08 2009-09-16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华核新技术开发公司 一种反应釜料位探测装置
CN102234027A (zh) * 2010-04-22 2011-11-09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卸料系统、多料仓罐箱及多料仓罐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982A (zh) * 2019-09-20 2019-12-03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双层卸灰阀的漏风检测方法和卸灰系统
CN111735316A (zh) * 2020-06-19 2020-10-02 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达拉特分公司 一种电石炉净化灰输送、焚烧及负压吸渣系统
CN111735316B (zh) * 2020-06-19 2021-04-16 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达拉特分公司 一种电石炉净化灰输送、焚烧及负压吸渣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4849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6432B2 (en)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US10392855B2 (en) Domestic appliance comprising a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US8668836B2 (en) Plasm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plasma discharge state in plasma processing device
CN107304849A (zh)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85620B1 (ko) 처리 장치의 작동 감시 시스템
MX2008014076A (es) Metodo de inspeccion de fuga e inspector de fuga.
CN108151424A (zh) 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冰箱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84818A (zh) 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方法和过压保护装置
KR101420185B1 (ko) 전자부품의 검사장비 및 이를 이용한 잔류 부품 검사방법
KR101806696B1 (ko) 워터트랩용 수위 감지 방법
WO2008020715A1 (en) Gas saver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JPH0748611A (ja) 粉体輸送用配管の閉塞防止方法
CN211878484U (zh) 微型气体供应控制器
CN107304856B (zh) 排料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947359B1 (ko) Eol공정에서의 연료 누설 진단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40038511A1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KR20160096037A (ko) 압력탱크 충진·배기 시스템의 이상 감지 제어 방법
JP4158336B2 (ja) 高炉原料装入装置のガス漏れ診断方法
TWI574737B (zh) Method for Detecting Leakage of Double - cone Valve in Dust Collector
KR20060085716A (ko) 반도체 설비의 이중 실링을 위한 슬롯 밸브 장치
CN213388508U (zh) 放灰控制装置
CN103913280A (zh) 判定折叠囊充满的方法及麻醉机机控泄漏测试方法
JP5585517B2 (ja) 溶鋼に粉体を吹込む精錬設備、粉体吹込みタンクのリーク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70045037A (ko) 미분탄 취입호퍼 공신호 자동설정 제어장치
CN117775539A (zh) 一种提升煤粉仓排气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5

Address after: 410006 No. 7 Festival Road, Changsha, Hunan, Yuelu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Changtian Automatic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7 No. 1 middle labour Road, Yuhua District, Hunan, Changsha

Patentee befor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