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8180B -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8180B
CN107298180B CN201710431433.6A CN201710431433A CN107298180B CN 107298180 B CN107298180 B CN 107298180B CN 201710431433 A CN201710431433 A CN 201710431433A CN 107298180 B CN107298180 B CN 107298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excretion
flow
air intake
intake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14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8180A (zh
Inventor
谭慧俊
王子运
吕凌英
李博
李鑫
殷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7104314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8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8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8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8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8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3/00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33/02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combustion air int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3/00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在进气道内通道壁面上布置排泄流道,将低品质气流引入发动机舱内部,在改善进气道性能的同时对舱内设备进行冷却,而后通过引射喷管进行排除,进一步起到了引射增推的效果。排泄流道内设有流量限制喉道,调节实际匹配工作点。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飞行器的气动匹配设计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或风洞试验分别获得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和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然后基于流量连续原理和发动机舱压力相同的条件,确定匹配共同工作点。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出口均匀性,同时在降低气动阻力、改善飞行器雷达隐身性能等方面也带来了明显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用于亚声速进气道的一体化流动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进气道作为吸气式推进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肩负着流量捕获与调节、来流动能转化与利用、出口流速大小与均匀性调节等多项功能,对整个推进系统的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出于减小气动阻力、雷达散射截面(RCS),以及提升飞行器隐身性能等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先进亚声速飞行器采用了埋入式进气道或者无隔道S弯进气道的设计方案。
然而,由于埋入式进气道的进气口与机身表面完全融合,因此无法像其他常规进气道那样在进口前方设置边界层隔道,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沿机体发展而来的低能边界层气流被卷吸进入进气道的内通道。此外,埋入式进气道往往是和基于多边形截面的隐身外形飞行器结合使用的,因此进口位于平面上的埋入式进气道常常面临进气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研究者往往将主进气口设计成类矩形,利用进口侧棱诱导的侧棱旋涡增加进气效率。侧棱旋涡的增强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气效率,然而与此同时,过强的旋涡也会导致进气道内的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流场畸变指数增大等问题。基于上述原因,与常规进气道相比,埋入式进气道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通常较低,流场畸变指数也一般较高,甚至在部分飞行状态下难以与发动机恰当匹配。
对无隔道S弯进气道而言,由于其吸入了机体边界层气流,且内管道存在两个反向的弯曲,因而二次流现象非常显著,使得其气动性能偏低。但是,为了避免常规边界层隔道所导致的雷达散射截面增加以及气动阻力增加,从全机综合性能的角度来看无隔道S弯进气道方案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为了提高上述两种进气道的气动性能,有研究考虑在埋入式进气道、无隔道S弯进气道进口上游的飞行器机身上安装吹气装置,以减少进入进气道内部的机身边界层气流。结果发现,虽然这种方法能够使进气道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略有提高,且能改善进气道出口的总压畸变指数,使其达到发动机稳定工作的要求,但由于需要额外的高压气源,会影响发动机的总推力特性和压气机工作特性,并且带来结构复杂程度增加、重量增加等不利因素,因此对飞行器的整体工作性能改善程度十分有限。另外,还有研究考虑在进气口上游的机体上或者进气道的内通道壁上开槽,槽道出口直接通向飞行器的机体外,这种措施可以将壁面附近的低能流直接放出机体,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带来额外的放气阻力。并且,在机体表面开口也会对飞行器的雷达隐身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对一般的飞行器而言,除了需要设计给发动机供气的主进气道以外,还需要安置辅助进气装置,以冷却发动机舱内部的设备。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该类辅助进气装置的气体流量相对较小,且对总压恢复系数、流场畸变等气动性能的要求并不高。由于分属于不同的飞行器子系统,辅助进气装置往往与主进气道分开设计,通过专门设计且独立布置在机体其它部位的辅助进气装置进行引气,这会导致一定的气动阻力,对飞行器的雷达隐身性能也不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能够有效减小低能流对进气道内流场的不利影响,显著改善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出口均匀性,并且还可以利用这一部分低能流带来引射增推、冷却发动机舱内设备等有益效果。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飞行器的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包括进气道、排泄流道、连接在排泄流道后端的发动机舱及引射喷管;所述进气道包括唇口、进气口、自进气口向后延伸的进口导流面和内通道;所述排泄流道的出口处设置发动机舱,且排泄流道与进气道的连通处位于内通道出口的前端;所述排泄流道包括连接内通道的排泄管道及连接排泄管道和发动机舱的流量限制喉道。
有益效果:在现有技术中,进气道进行流动控制时泄除的低能流是直接排出飞行器机身外的,这带来了额外的放气阻力,也对飞行器雷达隐身不利。相对于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低能流,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泄流道将进气道内的低能流引入发动机舱内,首先对舵机、散热器等内置设备进行冷却,而后通过发动机舱后部专门设计的引射喷管进行引射排除,进一步起到了引射增推的效果,故形成了进气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一体的流动控制技术。并且,本发明还避免了在为了排除低能流而在飞行器表面开口,从而对飞行器雷达隐身特性有利。为此,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出口均匀性,同时在引射增推、降低放气阻力、冷却舱内设备、改善飞行器雷达隐身性能等方面也带来了明显收益。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进气道的气动匹配设计方法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如下步骤:
(1).针对进气道、排泄流道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单独采用排泄流道对进气道进行流动控制时通过排泄流道泄除的空气流量和排泄流道出口处的压强,然后将这一系列空气流量离散数据点及排泄流道出口处压强离散数据点在流量~压力图上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同时记录不同泄除流量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畸变指数等工作性能参数;
(2).针对发动机舱/引射喷管/发动机主喷管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发动机舱入口压强下引射喷管单独工作时引射的流量,然后将这一系列发动机舱入口压强离散数据点及对应的流量离散数据点在流量~压力图上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这里,发动机主喷管工作状态与步骤中的进气道工作状态必须对应于同一发动机的同一工作转速;
(3).根据排泄流道和引射喷管两者间流量连续的基本原理和发动机舱工作压力相同的条件,求得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和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两者在流量~压力图上的交点,该交点即为进气道/排泄流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的匹配共同工作点;
(4).若在得到的匹配共同工作点上,排泄流道泄除的空气流量不满足发动机总体要求,则应该对排泄流道内的流量限制喉道进行调整,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总体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无隔道S弯进气道的飞行器进气道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具有埋入式进气道的飞行器进气道前半段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具有埋入式进气道的飞行器进气道后半段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进气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气动匹配设计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包括进气道1、排泄流道2、发动机舱3及引射喷管4。所述进气道1包括唇口103、进气口101、自进气口向后延伸的进口导流面102和内通道104;所述排泄流道2的一端连通进气道1而另一端连通发动机舱3,且排泄流道2与进气道1的连通处位于内通道出口的前端;所述排泄流道2包括连接内通道104的排泄管道201及连接排泄管道201和发动机舱3的流量限制喉道202。
请结合图1所示,当进气道1为S弯型进气道时,排泄流道2与内通道104连通处布置在进口导流面102上,所述进口导流面102的定义为:进气道自进气口向后延伸的内通道104的下壁面。其中流量限制喉道202可以用来调节放气流量。排泄流道2直接通向发动机舱3,进气道内通道104内的近壁低能流可经由排泄流道2引入发动机舱3,并对发动机舱3内的舵机等舱内设备进行冷却。发动机舱3内的气体在冷却舱内设备后被吸入引射喷管4,并在喷管的引射作用下被排入大气。
请结合图2及图3所示,当进气道1为埋入式进气道时,排泄流道2与内通道104连通处布置在进气道内通道104的侧壁上。进气道1内的低能流和侧棱旋涡可经由排泄流道2引入发动机舱3,并对发动机舱3内的舵机等舱内设备进行冷却。发动机舱3内的气体在冷却舱内设备后被吸入引射喷管4,并在喷管的引射作用下被排入大气。
通过以上进气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一体的流动控制技术,本发明避免了在飞行器表面开口,这大大降低了飞行器的气动阻力并能提升其雷达隐身性能。此外,排泄流道2、发动机舱3以及引射喷管4充分利用了进气道内部的低品质气流,在冷却舱内设备、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出口均匀性、增加推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收益。
此外,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中的飞行器的设计方法。由于本发明采用了进气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一体化的流动控制技术,因此进气道与引射喷管的工况显然是耦合在一起的,因此需要设法确定两者的共同工作点。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针对进气道、排泄流道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单独采用排泄流道2对进气道1进行流动控制时通过排泄流道泄除的空气流量和排泄流道出口处的压强,然后将这一系列空气流量离散数据点及排泄流道出口处压强离散数据点在流量~压力图上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5,同时记录不同泄除流量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畸变指数等工作性能参数;
(2).然后,针对发动机舱/引射喷管/发动机主喷管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发动机舱3入口压强下引射喷管4单独工作时引射的流量,然后将这一系列发动机舱3入口压强离散数据点及对应的流量离散数据点在流量~压力图上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6。这里,发动机主喷管工作状态与步骤(1)中的进气道工作状态必须对应于同一发动机的同一工作转速;
(3).根据排泄流道2和引射喷管4两者间流量连续的基本原理和发动机舱工作压力相同的条件,求得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5和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6两者在流量~压力图上的交点7,该交点7即为进气道/排泄流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的匹配共同工作点;
(4).若在得到的匹配共同工作点上,排泄流道2泄除的空气流量不满足发动机总体要求,则应该对排泄流道2内的流量限制喉道202进行调整,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总体要求。
(5).根据匹配工作点上排泄流道的泄除流量,以及第一步中记录的不同泄除流量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畸变指数等工作性能参数,确定匹配工作点上进气道的工作性能参数。
本发明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5)

1.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包括进气道(1)、排泄流道(2)、发动机舱(3)及引射喷管(4);引射喷管(4)位于发动机舱(3)后方并与发动机舱(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包括唇口(103)、进气口(101)、自进气口向后延伸的进口导流面(102)和内通道(104);所述排泄流道(2)的一端连通进气道(1)而另一端连通发动机舱(3),且排泄流道(2)与进气道(1)的连通处位于内通道出口的前端;所述排泄流道(2)包括连接内通道(104)的排泄管道(201)及连接排泄管道(201)和发动机舱(3)的流量限制喉道(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进气道(1)为S弯型进气道,排泄流道(2)与内通道(104)连通处布置在进口导流面(102)上,所述进口导流面(102)的定义为:进气道自进气口(101)向后延伸的内通道(104)的下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进气道(1)为埋入式进气道,排泄流道(2)与内通道(104)连通处布置在进气道内通道(104)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中所述的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的气动匹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针对进气道、排泄流道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单独采用排泄流道(2)对进气道进行流动控制时,通过排泄流道泄除的空气流量和排泄流道出口处的压强,然后将这一系列空气流量离散数据点及排泄流道出口处压强离散数据点在流量~压力图上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5),同时记录不同泄除流量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畸变指数等工作性能参数;
(2).针对发动机舱/引射喷管/发动机主喷管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获得不同发动机舱(3)入口压强下引射喷管(4)单独工作时引射的流量,然后将这一系列发动机舱(3)入口压强离散数据点及对应的流量离散数据点在流量~压力图上拟合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6);这里,发动机主喷管工作状态与步骤(1)中的进气道工作状态必须对应于同一发动机的同一工作转速;
(3).根据排泄流道(2)和引射喷管(4)两者间流量连续的基本原理和发动机舱工作压力相同的条件,求得排泄流道工作特性曲线(5)和引射喷管工作特性曲线(6)两者在流量~压力图上的交点(7),该交点(7)即为进气道/排泄流道/发动机舱/引射喷管的匹配共同工作点;
(4).若在得到的匹配共同工作点上,排泄流道(2)泄除的空气流量不满足发动机总体要求,则应该对排泄流道(2)内的流量限制喉道(202)进行调整,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总体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匹配工作点上排泄流道(2)的泄除流量,以及步骤(1)中记录的不同泄除流量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畸变指数的参数,确定匹配工作点上进气道的工作性能参数。
CN201710431433.6A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298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1433.6A CN107298180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1433.6A CN107298180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8180A CN107298180A (zh) 2017-10-27
CN107298180B true CN107298180B (zh) 2018-08-31

Family

ID=6013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1433.6A Active CN107298180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81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4791B (zh) * 2018-05-29 2022-03-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埋入式进气道布局的飞行器参数化方法
CN110173354B (zh) * 2018-12-05 2021-08-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拥有气动压缩型面的定几何二元超声速进气道
CN109649667A (zh) * 2018-12-20 2019-04-1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发动机舱的通风方法
CN110043367A (zh) * 2019-04-22 2019-07-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侧板开口的超/高超声速进气道
CN111255569B (zh) * 2020-01-13 2021-06-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模态转换联合变几何调节的内并联型进气道及控制方法
CN111339681B (zh) * 2020-03-23 2020-11-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采用空气介质模拟发动机燃气介质喷流气动干扰效应的喷管出口参数匹配方法
CN112173137B (zh) * 2020-09-25 2022-09-30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降温进气道
CN113219212B (zh) * 2021-06-07 2024-03-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双发二元喷管的低散射载体
CN114030636B (zh) * 2021-11-19 2023-04-28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前出轴发动机直升机进气道构型设计方法
CN114435605B (zh) * 2021-11-22 2023-10-13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埋入式进气道唇口及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1635A1 (de) * 2009-03-04 2010-09-09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Luftleitelement eines Laufspalteinstellungssystems einer Fluggasturbine
CN103935524B (zh) * 2014-04-29 2015-03-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内部融合辅助进气道的高性能亚声速进气道
CN104108470B (zh) * 2014-07-03 2016-04-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埋入式隔道布局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5109698A (zh) * 2015-09-24 2015-12-02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行器基于隔道引气的埋入式进气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8180A (zh) 2017-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8180B (zh) 一种具备一体流动控制的飞行器及气动匹配设计方法
CN101168384B (zh) 高速移动平台的进气口和方法
CN102673793B (zh) 一种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排气引射系统
CN105043711B (zh) 一种兼容多喷管的风洞扩压器及风洞扩压方法
CN106837550A (zh)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205991885U (zh) 一种超音速发动机尾喷管排气模拟试验的排气装置
CN103950543A (zh) 一种具有可变放气系统的飞行器超声速进气道
CN107762633A (zh) 弹用高性能埋入式进气道及附面层去除方法
CN102478451A (zh) 一种高速风洞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实验装置
CN103939216B (zh) 采用组合式口面旋涡控制方法的埋入式进气道
CN106546433A (zh) 可替代自由射流试验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试验装置及设计方法
Syberg et al. Bleed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for supersonic inlets
CN107380457A (zh) 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动力系统
CN105109698A (zh) 一种飞行器基于隔道引气的埋入式进气道
CN112284675A (zh) 一种用于多体分离动力学研究的风洞
CN206012946U (zh) 一种飞机前体涡流动控制装置
CN112903232B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大气数据系统风洞试验的流量调节装置
CN207297170U (zh)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
CN103029830B (zh) 一种双乘波体对拼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前体及其设计方法
CA2548752C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ctioning the boundary layer
Taskinoglu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submerged inlets
CN114942116B (zh) 一种腹下进气道布局的飞行器前机身超声速流场模拟方法
CN113002785B (zh) 一种分层分布式飞行器推进系统及其布局方法
CN106218865A (zh) 一种飞机前体涡流动控制装置
CN203558213U (zh) 飞机进气道附面层泄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