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7550A -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7550A
CN106837550A CN201710065931.3A CN201710065931A CN106837550A CN 106837550 A CN106837550 A CN 106837550A CN 201710065931 A CN201710065931 A CN 201710065931A CN 106837550 A CN106837550 A CN 106837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distribution plate
air intake
intake duct
r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59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7550B (zh
Inventor
张旭
尤延铖
朱呈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659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7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7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7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7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7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2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having variable geomet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K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K7/00Plants in which the working fluid is used in a jet only, i.e. the plants not having a turbine or other eng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Control thereof
    • F02K7/10Plants in which the working fluid is used in a jet only, i.e. the plants not having a turbine or other eng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Contro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ram-action compression, i.e. aero-thermo-dynamic-ducts or ram-jet engines
    • F02K7/16Composite ram-jet/turbo-jet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K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K7/00Plants in which the working fluid is used in a jet only, i.e. the plants not having a turbine or other eng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Control thereof
    • F02K7/10Plants in which the working fluid is used in a jet only, i.e. the plants not having a turbine or other eng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or a ducted fan; Contro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ram-action compression, i.e. aero-thermo-dynamic-ducts or ram-jet engines
    • F02K7/18Composite ram-jet/rocket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涉及航空器的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3~4.5之间的冲压通道;设计分流板,因为进入涡轮通道和引射火箭通道的气流都通过分流板的转动进行调配,所以分流板应按对应于火箭通道和对应于涡轮、火箭通道这两个部分进行设计;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0~1.8之间的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1.8~3之间的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对现有的内并联式双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的设计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三维内转式高超声速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设计方法。

Description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器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尤其是涉及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航空器也将迎来由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发展到高超声速的技术革命,鉴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国防安全及低成本进入太空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世界各大航空航天强国都在大力推行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计划,而对于目前处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来说,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上取得进展也将成为令我国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优势的重要一步。在目前单一模式的发动机无法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大跨度飞行马赫数范围的条件下,出现了基于涡轮和火箭的两种组合循环动力装置,而基于涡轮的组合动力装置(TBCC)由于其可重复使用、发射与着陆点灵活、飞行成本低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王占学,刘增文,王鸣.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J].航空发动机,2013,39(3):12-17)。
进气道需要为发动机提供符合要求进气量的高压低速均匀来流,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早期一种典型的TBCC推进系统采用内并联双通道进气道使气流进入进气道后通过喉道分别流入涡轮通道和冲压通道,并通过控制分流板的位置实现由涡轮模态向冲压模态的转换。然而这种方案在冲压发动机启动马赫数较高的前提下对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范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现有涡轮发动机的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并不能完全覆盖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启动马赫数,所以在分流板的位置由双通道全开调节至关闭涡轮通道即模态转换的过程中,会由于涡轮发动机性能下降而出现推力不足的情况([2]AdamSiebenhaar,Thomas J.Bogar,Integration and Vehicl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The Aerojet“TriJet”Combined-Cycle Engine,16th AIAA International Space Planesand Hypersonic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Conference,2009),这将导致推进系统在此过程中的加速性能受影响而无法顺利完成模态转换。
为弥补模态转换过程中推力不足的缺陷,考虑在原有内并联双通道进气道的基础上,在低速涡轮通道和高速冲压通道之间增加引射火箭通道,同样通过可调分流板来实现模态转换,这种进气道对应的组合式发动机称为三通道组合循环发动机(TriJet),其包含三种推进系统,即在涡轮和超燃冲压基础上,以引射火箭来代替模态转换过程中涡轮发动机的作用,提供更大的推力,确保发动机转级阶段的正常运行。但由于TriJet进气道较TBCC发动机进气道还要多出一个火箭通道,可用空间相当有限,结构布局及不同模态之间转换的控制难度很大,故对三通道进气道的研究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提高模态转换过程中发动机推力性能的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3~4.5之间的冲压通道;
在步骤1)中,所述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3~4.5之间的冲压通道的具体方法可为:
(1)设计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压缩型面:以冲压通道设计马赫数作为来流马赫数,根据要求的来流马赫数、喉道马赫数及初始楔角,得到ICFD流场中的一条壁面型线;再运用特征线法求解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得到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入射激波和基本流场的反射激波,然后根据设计的进气道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在得到的基本流场中运用逆向流线追踪得出的流线形成进出口截面均为类矩形的进气道压缩型面,最后按照进出口截面投影图上进气道前缘至设计椭圆出口截面的流线与进气道前缘至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的流线投影长度之比,将基本流场内对应的流线放大,得到出口截面为椭圆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
(2)设计冲压通道的隔离段:冲压通道隔离段按等截面设计,将步骤(1)得出的压缩型面的肩部型线向后等直拉伸得到冲压通道隔离段,后根据要求的冲压通道出口截面面积与生成的隔离段出口截面面积的比值对型面进行整体缩放。
2)设计分流板,因为进入涡轮通道和引射火箭通道的气流都通过分流板的转动进行调配,所以分流板应按对应于火箭通道和对应于涡轮、火箭通道这两个部分进行设计;
在步骤2)中,所述设计分流板的具体方法可为:
(1)设计分流板位置:考虑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时,即只有火箭通道和冲压通道共同工作的情况,为保证火箭通道整体型面的光顺,可将给定位置的火箭通道出口的下壁面向前拉伸与进气道压缩型面相交,获得分流板末端边线;为提高引射火箭和冲压通道共同工作时进气道的启动性能,分流板前缘的转轴位置应尽量贴近唇罩点在压缩型面上对应的位置以提供较小的内收缩比,可在上述位置附近取一点作为分流板转轴的端点,再按照以下步骤(2)确定旋转角度后作出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时的型面并测定内收缩比,调整至满足启动要求;
(2)设计分流板旋转角度:根据涡轮通道出口和火箭通道出口的面积和扩张比要求,分别获得涡轮通道扩张段进口和火箭通道扩张段进口的面积,再测量分流板末端边线的长度,分别计算得到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与初始位置时末端点间的距离,及位于极限位置与中间位置时末端点间的距离,由此得到分流板绕转轴由初始位置到中间位置的旋转角度,及由中间位置到极限位置的旋转角度;
(3)设计分流板旋转方式:为保证进气道模态转换时,气流能够均匀稳定的流向涡轮通道、火箭通道和冲压通道,分流板的运动方式采用匀速转动;
3)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0~1.8之间的涡轮通道扩张段;
在步骤3)中,所述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0~1.8之间的涡轮通道扩张段的具体方法可为:
为保证整个涡轮通道型面的光滑过渡,根据设计的扩张段进口与给定位置的扩张段出口的尺寸与水平、垂直方向的投影距离,以两端分别与进出口相切设置端点处斜率,使用三次多项式生成连接扩张段进出口的型线,后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涡轮通道扩张段型面。
4)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1.8~3之间的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
在步骤4)中,所述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1.8~3之间的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的具体方法可为:
由于分流板末端边线直接由火箭通道出口下壁面拉伸后与进气道压缩型面相交得到,因此火箭通道扩张段能基本保持平直过渡,可直接利用扩张段进口和通道出口的边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火箭通道扩张段型面。
本发明对现有的内并联式双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的设计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三维内转式高超声速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三维内转式高超声速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设计,其结构包括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压缩型面、高速冲压通道隔离段、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低速涡轮通道扩张段和分流板。其中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压缩型面采用特征线法和逆向流线追踪方法产生型面,其余部分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型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三维内转式高超声速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同时兼顾了涡轮、冲压组合动力进气道和引射火箭的优点,仅使用分流板这一种几何变形装置来实现模态之间的转换,涡轮模态下三通道同时打开,转级时分流板缓慢关闭涡轮通道,转由引射火箭提供推力,解决了TBCC发动机模态转换时推力不足的缺陷,至冲压模式关闭火箭通道仅留下冲压通道,由矩形进气道进口过渡的椭圆形冲压通道能得到更好的燃烧室性能。发动机布局采用内并联型可减小迎风面积和外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基本流场示意图。
图2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入口截面和初始出口截面二维投影图。
图3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冲压通道设计原理图。
图4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引射火箭通道设计原理图。
图5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涡轮通道设计原理图。
图6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三维内转式三通道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总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1~7中,各标记为:1表示进气道压缩型面前端初始楔角、2表示内收缩基本流场的壁面型线、3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前缘点所在位置、4表示基本流场流线的有效部分、5表示反射激波、6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唇罩点、7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进口入射激波、8表示基本流场回转中心线、9表示流线与反射激波的交点、10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11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前缘捕获型线、12表示逆向流线追踪法追踪出的流线、13表示基本流线有效部分离散成的点集、14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椭圆出口截面、15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锥切面上的流线、16表示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初始锥切面上的流线、17表示进气道冲压通道、18表示冲压通道隔离段、19表示冲压通道隔离段出口、20表示分流板、21表示设计马赫数自由来流、22表示火箭通道第一道斜激波、23表示火箭通道位于唇罩点的反射激波、24表示分流板初始位置、25表示分流板由初始位置到中间位置的旋转角度、26表示分流板中间位置、27表示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28表示引射火箭通道出口、29表示模态转换过程中的自由来流、30表示引射火箭通道、31表示涡轮通道第一道斜激波、32表示涡轮通道位于唇罩点的反射激波、33表示分流板由中间位置到极限位置的旋转角度、34表示分流板极限位置、35表示涡轮通道扩张段、36表示涡轮通道出口、37表示低马赫数自由来流、38表示涡轮通道、39表示进气道压缩型面、40表示进气道肩部型线、41表示分流板末端边线、42表示分流板转轴、43表示分流板转轴端点、44表示涡轮通道扩张段进口、45表示火箭通道扩张段进口、46表示涡轮通道扩张段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一、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3~4.5之间的冲压通道17,主要包括:
1、设计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压缩型面39。以冲压通道设计马赫数作为来流马赫数,根据要求的来流马赫数、喉道马赫数及初始楔角1,可以得到ICFD流场中的一条壁面型线2,再运用特征线法求解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得到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入射激波7和基本流场的反射激波5,然后根据设计的进气道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10,在上述得到的基本流场中运用逆向流线追踪得出的流线12形成进出口截面均为类矩形的进气道压缩型面,最后按照进出口截面投影图上进气道前缘至设计椭圆出口截面的流线15与进气道前缘至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的流线16投影长度之比,将基本流场内对应的流线放大,得到出口截面14为椭圆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39。
2、设计冲压通道的隔离段18。冲压通道隔离段18按等截面设计,将步骤1得出的压缩型面的肩部型线40向后等直拉伸得到冲压通道隔离段18,后根据要求的冲压通道17出口截面面积与生成的隔离段出口19截面面积的比值对型面进行整体缩放。
二、设计分流板,由于进入涡轮通道38和引射火箭通道30的气流都通过分流板20的转动进行调配,所以分流板应按对应于火箭通道和对应于涡轮、火箭通道这两个部分进行设计,主要步骤为:
1、设计分流板20位置。考虑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26时,即只有火箭通道30和冲压通道17共同工作的情况,为保证火箭通道30整体型面的光顺,可将给定位置的火箭通道出口28的下壁面向前拉伸与进气道压缩型面39相交,获得分流板末端边线41;为提高引射火箭30和冲压通道17共同工作时进气道的启动性能,分流板前缘的转轴42位置应尽量贴近唇罩点在压缩型面上对应的位置以提供较小的内收缩比,可在上述位置附近取一点作为分流板转轴的端点43,按照步骤2确定旋转角度后作出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26时的型面并测定内收缩比,调整至满足启动要求。
2、设计分流板旋转角度。根据涡轮通道出口36和火箭通道出口28的面积和扩张比要求,可分别获得涡轮通道扩张段进口44和火箭通道扩张段进口45的面积,再测量分流板末端边线41的长度,分别计算得到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26与初始位置24时末端点间的距离,及位于极限位置34与中间位置26时末端点间的距离,由此便可得到分流板绕转轴由初始位置到中间位置的旋转角度25,及由中间位置到极限位置的旋转角度33。
3、设计分流板旋转方式。为保证进气道模态转换时,气流能够均匀稳定的流向涡轮通道38、火箭通道30和冲压通道17,分流板20的运动方式采用匀速转动。
三、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0~1.8之间的涡轮通道扩张段35。为保证整个涡轮通道38型面的光滑过渡,根据设计的扩张段进口44与给定位置的扩张段出口36的尺寸及水平、垂直方向的投影距离,以两端分别与进出口相切设置端点处斜率,使用三次多项式生成连接扩张段进出口的型线46,后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涡轮通道扩张段35型面。
四、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1.8~3之间的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27。由于分流板末端边线41直接由火箭通道出口28下壁面拉伸后与进气道压缩型面39相交得到,则火箭通道扩张段27能基本保持平直过渡,可直接利用扩张段进口45和通道出口28的边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火箭通道扩张段27型面。
实施例:考虑三维内转式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设计方法,本例采用设计马赫数Ma=4作为来流马赫数,设计如图7所示的工作马赫数范围为0~4.5,过渡马赫数范围由Ma=1.8~3的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进气道,所述进气道由高速冲压通道17、引射火箭通道30、低速涡轮通道38和分流板20构成。经测定,该进气道在设计马赫数条件下能实现三维激波贴口及全流量捕获。

Claims (5)

1.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3~4.5之间的冲压通道;
2)设计分流板,因为进入涡轮通道和引射火箭通道的气流都通过分流板的转动进行调配,所以分流板应按对应于火箭通道和对应于涡轮、火箭通道这两个部分进行设计;
3)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0~1.8之间的涡轮通道扩张段;
4)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1.8~3之间的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3~4.5之间的冲压通道的具体方法为:
(1)设计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的压缩型面:以冲压通道设计马赫数作为来流马赫数,根据要求的来流马赫数、喉道马赫数及初始楔角,得到ICFD流场中的一条壁面型线;再运用特征线法求解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得到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入射激波和基本流场的反射激波,然后根据设计的进气道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在得到的基本流场中运用逆向流线追踪得出的流线形成进出口截面均为类矩形的进气道压缩型面,最后按照进出口截面投影图上进气道前缘至设计椭圆出口截面的流线与进气道前缘至初始类矩形出口截面的流线投影长度之比,将基本流场内对应的流线放大,得到出口截面为椭圆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压缩型面;
(2)设计冲压通道的隔离段:冲压通道隔离段按等截面设计,将步骤(1)得出的压缩型面的肩部型线向后等直拉伸得到冲压通道隔离段,后根据要求的冲压通道出口截面面积与生成的隔离段出口截面面积的比值对型面进行整体缩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设计分流板的具体方法为:
(1)设计分流板位置:考虑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时,只有火箭通道和冲压通道共同工作,为保证火箭通道整体型面的光顺,将给定位置的火箭通道出口的下壁面向前拉伸与进气道压缩型面相交,获得分流板末端边线;为提高引射火箭和冲压通道共同工作时进气道的启动性能,分流板前缘的转轴位置应尽量贴近唇罩点在压缩型面上对应的位置以提供较小的内收缩比,在上述位置附近取一点作为分流板转轴的端点,再按照以下步骤(2)确定旋转角度后作出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时的型面并测定内收缩比,调整至满足启动要求;
(2)设计分流板旋转角度:根据涡轮通道出口和火箭通道出口的面积和扩张比要求,分别获得涡轮通道扩张段进口和火箭通道扩张段进口的面积,再测量分流板末端边线的长度,分别计算得到分流板位于中间位置与初始位置时末端点间的距离,及位于极限位置与中间位置时末端点间的距离,由此得到分流板绕转轴由初始位置到中间位置的旋转角度,及由中间位置到极限位置的旋转角度;
(3)设计分流板旋转方式:为保证进气道模态转换时,气流能够均匀稳定的流向涡轮通道、火箭通道和冲压通道,分流板的运动方式采用匀速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0~1.8之间的涡轮通道扩张段的具体方法为:
为保证整个涡轮通道型面的光滑过渡,根据设计的扩张段进口与给定位置的扩张段出口的尺寸与水平、垂直方向的投影距离,以两端分别与进出口相切设置端点处斜率,使用三次多项式生成连接扩张段进出口的型线,后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涡轮通道扩张段型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设计工作马赫数范围为马赫数Ma=1.8~3之间的引射火箭通道扩张段的具体方法为:
由于分流板末端边线直接由火箭通道出口下壁面拉伸后与进气道压缩型面相交得到,因此火箭通道扩张段能基本保持平直过渡,直接利用扩张段进口和通道出口的边线用面积均匀过渡的方式生成火箭通道扩张段型面。
CN201710065931.3A 2017-02-06 2017-02-06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6837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5931.3A CN106837550B (zh) 2017-02-06 2017-02-06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5931.3A CN106837550B (zh) 2017-02-06 2017-02-06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7550A true CN106837550A (zh) 2017-06-13
CN106837550B CN106837550B (zh) 2018-10-09

Family

ID=5912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5931.3A Active CN106837550B (zh) 2017-02-06 2017-02-06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7550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4224A (zh) * 2017-12-31 2018-06-22 厦门大学 埋入隔板内部的tbcc并联喷管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08561244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厦门大学 一种超燃与亚燃燃烧室共存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8612598A (zh) * 2018-04-24 2018-10-0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改变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的方法及发动机燃烧室
CN109026442A (zh) * 2018-09-27 2018-12-18 北京理工大学 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以及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方法
CN109098859A (zh) * 2018-08-13 2018-12-28 厦门大学 一种高超声速内并联三通道进气道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09408993A (zh) * 2018-11-02 2019-03-01 厦门大学 一种外涵内置火箭的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设计方法
CN109538377A (zh) * 2018-11-15 2019-03-29 厦门大学 共用亚燃燃烧室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9733634A (zh) * 2019-01-08 2019-05-10 厦门大学 三维内转四通道高超声速组合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110188447A (zh) * 2019-05-24 2019-08-30 南昌航空大学 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0210096A (zh) * 2019-05-24 2019-09-06 南昌航空大学 匹配曲锥弹身的变截面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1120108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动量注入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内转式进气道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3976A (zh) * 2020-04-27 2020-08-1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激波与压力分布同时可控的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2580274A (zh) * 2020-12-28 2021-03-3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组合动力高超声速飞机的轨迹优化方法
CN113868770A (zh) * 2021-10-11 2021-12-31 厦门大学 基于三维弯曲激波组合进气道反设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7648A1 (en) * 2004-02-19 2006-05-25 Aerojet-General Corporation,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Ohio Integrated air inlet system for multi-propulsion aircraft engines
US20090071120A1 (en) * 2006-12-18 2009-03-19 Aerojet-General Corporation,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Ohio Combined cycle integrated combustor and nozzle system
CN104632411A (zh) * 2015-01-28 2015-05-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采用二元变几何方式的内乘波型涡轮基组合动力进气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7648A1 (en) * 2004-02-19 2006-05-25 Aerojet-General Corporation,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Ohio Integrated air inlet system for multi-propulsion aircraft engines
US20090071120A1 (en) * 2006-12-18 2009-03-19 Aerojet-General Corporation,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Ohio Combined cycle integrated combustor and nozzle system
CN104632411A (zh) * 2015-01-28 2015-05-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采用二元变几何方式的内乘波型涡轮基组合动力进气道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华军 等: "TBCC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及涡轮模态特性", 《航空动力学报》 *
李永洲: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及其一体化设计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王巍巍 等: "国外TBCC发动机发展研究",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1244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厦门大学 一种超燃与亚燃燃烧室共存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8561244B (zh) * 2017-12-29 2019-10-18 厦门大学 一种超燃与亚燃燃烧室共存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8194224B (zh) * 2017-12-31 2019-08-27 厦门大学 埋入隔板内部的tbcc并联喷管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08194224A (zh) * 2017-12-31 2018-06-22 厦门大学 埋入隔板内部的tbcc并联喷管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08612598A (zh) * 2018-04-24 2018-10-0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改变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的方法及发动机燃烧室
CN109098859A (zh) * 2018-08-13 2018-12-28 厦门大学 一种高超声速内并联三通道进气道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09098859B (zh) * 2018-08-13 2019-10-18 厦门大学 一种高超声速内并联三通道进气道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09026442A (zh) * 2018-09-27 2018-12-18 北京理工大学 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以及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方法
CN109408993A (zh) * 2018-11-02 2019-03-01 厦门大学 一种外涵内置火箭的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设计方法
CN109538377A (zh) * 2018-11-15 2019-03-29 厦门大学 共用亚燃燃烧室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9733634A (zh) * 2019-01-08 2019-05-10 厦门大学 三维内转四通道高超声速组合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110188447A (zh) * 2019-05-24 2019-08-30 南昌航空大学 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0210096A (zh) * 2019-05-24 2019-09-06 南昌航空大学 匹配曲锥弹身的变截面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1120108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动量注入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内转式进气道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3976A (zh) * 2020-04-27 2020-08-1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激波与压力分布同时可控的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1553976B (zh) * 2020-04-27 2023-05-12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激波与压力分布同时可控的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2580274A (zh) * 2020-12-28 2021-03-3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组合动力高超声速飞机的轨迹优化方法
CN113868770A (zh) * 2021-10-11 2021-12-31 厦门大学 基于三维弯曲激波组合进气道反设计方法
CN113868770B (zh) * 2021-10-11 2024-05-31 厦门大学 基于三维弯曲激波组合进气道反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7550B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7550B (zh)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104632411B (zh) 采用二元变几何方式的内乘波型涡轮基组合动力进气道
CN106837549B (zh) 内并联式高超声速双通道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106321283B (zh) 基于组合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布局方法
CN107575309B (zh) 一种高性能矩形双通道外并联tbcc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5775158B (zh) 高超声速细长体飞行器与三维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9670269B (zh) 一种多通道并联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5151306B (zh) 圆锥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5151316B (zh) 基于变激波角吻切锥理论的滑翔‑巡航两级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3149009B (zh) 超声速隔离段风洞试验装置
CN106150757A (zh) 一种双通道变几何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JPH0350100A (ja) 混成層流ナセル
CN109339875B (zh) 一种带旁路引气的混合扩压器
CN109733634B (zh) 三维内转四通道高超声速组合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CN107514311A (zh) 基于前体激波的内转式进气道/乘波前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10182380B (zh) 基于典型内转进气道的高超声速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方法
CN207297170U (zh) 高超声速三通道进气道
CN109236496B (zh) 亚燃与超燃通道可切换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CN105571810B (zh) 一种平动式内并联组合动力进气道模态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5539863B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及支板一体化气动布局方法
CN109236759A (zh) 一种多单元蜂窝状组合结构的超声速引射器
CN110210096B (zh) 匹配曲锥弹身的变截面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8194224A (zh) 埋入隔板内部的tbcc并联喷管调节机构设计方法
CN110188447A (zh) 完全气动过渡的三维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9408993A (zh) 一种外涵内置火箭的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