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5815B -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5815B
CN107295815B CN201580076317.6A CN201580076317A CN107295815B CN 107295815 B CN107295815 B CN 107295815B CN 201580076317 A CN201580076317 A CN 201580076317A CN 107295815 B CN107295815 B CN 107295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ll cell
mode
base station
physical layer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3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5815A (zh
Inventor
张莉莉
斯特林-加拉赫·理查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95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5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5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5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以解决在小小区的回传链路上采用额外的物理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造成的资源浪费。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中,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其中,基站根据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综合确定合适的配置模式,即保证了通信质量,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一方面,为了扩展基站的覆盖范围、提高基站的覆盖效果等原因,通信系统中引入小小区,比如:中继节点小区(relay cell)微微基站小区(pico cell)或家庭基站小区(femto cell或Home eNodeB)等。如图1所示,小小区一方面与诸如接入点(access point)的基站通过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进行数据传输,另一方面通过接入链路(accesslink)与无线终端(比如: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基站通过中继节点与无线终端的通信,从而扩展了基站的覆盖范围。
基站与小小区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比如:光纤)连接,图1中示出了基站与小小区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
另一方面,理论上无线通信设备在同一载波上同时收发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无线通信设备在发射链路上发射的信号往往会泄露到自身的接收链路中,对接收链路造成干扰,因此在实现时通常不会使无线通信设备在同一载波上同时收发。
这里,将在同一载波上同时收发称为“全双工”。一个潜在的全双工的应用包括:小小区从基站处接收信号,并使用相同的物理层资源,比如同一载波同时向周围的无线终端发送信号。
目前,考虑到上述发射链路对接收链路的干扰问题,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不会实现上述在同一个子载波上的全双工通信。
比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ener Project,3GPP)版本10(release 10)规定:无线通信设备不能在相同的时频资源,即一种物理层资源上同时收发,在release 10中,通过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elay-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R-PDCCH)在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上进行控制信道上信息的传输。
在3GPP release10规定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R-PDCCH占用了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时频资源,而传统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时频资源空闲不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综上,目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避免诸如中继节点的小小区的回传链路造成的干扰,需要在回传链路上采用额外的物理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用于解决在小小区的回传链路上采用额外的物理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所述收发模块是否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之后,
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小小区发送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或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给所述小小区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小区,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收发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之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前,
在所述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事件,和/或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指示所述基站:
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基站是否收到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的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所述小小区的子帧;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所述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所述小小区的子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所述小小区的子帧之后,
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收到所述模式配置命令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与所述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基站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所述基站是否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小小区发送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或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周期性地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所述基站在发送给所述小小区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包括:
小小区确定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所述小小区向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小小区向所述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小小区在自身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事件,和/或所述小小区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指示所述基站
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基站是否收到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在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还包括: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的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在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还包括: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小小区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自身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自身通信的无线终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小小区在收到所述模式配置命令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小区将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发送给基站,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基站根据收到的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该配置模式为上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中的一种。
其中,第二模式中,小小区通过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无需占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因此,节省了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模式是根据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来确定的,因此考虑了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因此也保证了通信质量。
第三模式中,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也实现了小小区的全双工传输,并且考虑到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可能不足,因此,小小区通过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缓解了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且,与第二模式类似,由于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无需占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因此,节省了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模式是根据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来确定的,因此考虑了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因此也保证了通信质量。
此外,考虑到小小区可能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因此,还配置了第一模式,避免在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情况下,小小区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时可能造成的干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综合确定合适的配置模式,即保证了通信质量,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小区与基站和无线终端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模式的一种子帧配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模式的一种子帧配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模式的一种子帧配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配置小小区的模式的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小区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的子帧配置情况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小小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小小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期,斯坦福大学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可通过高级自干扰压制方法(advanced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s)实现无线通信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的同时收发,即在同一载波上的全双工,本发明实施例中简称“全双工”。从物理层角度看,这使得物理层的吞吐量提高一倍;并且对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的实现产生了革新性的影响,从而使得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能获得更高的吞吐量。
上述研究相关的文献包括:
文献1、由Jain M等在杂志MobiCom’11上发表的《实用且实时的全双工无线通信》([1]Jain M,Choi J,Kim T,Bharadia D,Seth S,Srinivasan K,Levis P,Katti S,SinhaP:“Practical,Real-time,Full Duplex Wireless”,MobiCom’11;
文献2、由Choi J等在杂志Mobicom’10上发表的《实现单信道、全双工无线通信》(Choi J,Jain M,Srinivasan K,Levis P,Katti S:“Achieving Single Channel,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Mobicom’10;
文献3、由Radunovic B、Gunawardena D、Key P和Proutiere A在链接http://research.microsoft.com/pubs/131336/main.pdf上发表的《重新考虑室内无线网络设计:低功率、低频率、全双工》(Radunovic B,Gunawardena D,Key P,Proutiere A:“RethinkingIndoor Wireless Mesh Design:Low Power,Low Frequency,Full-Duplex”)
文献4、由Everett E等在杂志Asilomar 2011上发表的《通过采用直接分集促生全双工无线通信》(Everett E,Duarte M,Dick C,Sabharwal A:“Empowering Full-DuplexWireless Communication by Exploiting Directional Diversity”,Asilomar 2011)
文献5、由Achaleshwar Sahai等在Rice大学技术报告TREE1104上发表的《去除全双工的限制:设计和实时实现》(]Achaleshwar Sahai,Gaurav Patel and AshutoshSabharwal“Pushing the limits of Full-duplex:Design and Real-timeImplementation”,Rice university technical report TREE1104)
基于上述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若小小区实现了同一载波上的全双工通信,则诸如R-PDCCH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传输不再是必要的。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小小区都有能力实现全双工,这取决于小小区所处的无线通信环境、小小区的抗干扰能力等诸多因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小小区和子帧配置方法,用于解决上述在小小区的回传链路上采用额外的物理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又能保证通信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小区将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发送给基站,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基站根据收到的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该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其中,第二模式中,小小区通过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无需占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因此,节省了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模式是根据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来确定的,因此考虑了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因此也保证了通信质量。
第三模式中,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也实现了小小区的全双工传输,并且考虑到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可能不足,因此,小小区通过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缓解了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且,与第二模式类似,由于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无需占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因此,节省了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模式是根据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来确定的,因此考虑了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因此也保证了通信质量。
此外,考虑到小小区可能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因此,还配置了第一模式,避免在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情况下,小小区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时可能造成的干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综合确定合适的配置模式,即保证了通信质量,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为了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相关概念加以介绍。
如前所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延伸基站的覆盖范围,引入了小小区。小小区位于传统的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对无线终端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中转。
如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20中,基站201与小小区202之间的无线链路称为“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小小区202和无线终端203之间的无线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此外,无线通信系统20中还包括直接与基站201通信的无线终端204,该无线终端204与基站201之间的通信不需经过小小区202的中转。
为了示意清晰起见,图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20中仅示出了一个基站201、一个小小区202,以及一个无线终端203和一个无线终端204。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基站、一个或多个小小区,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203,以及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204。
其中,无线通信系统20的通信制式可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IS-95、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TDD LTE)、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FDD LTE)、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dvanced)、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System,PHS),802.11系列协议规定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Network,WLAN)系统等。
其中,对于TDD LTE、FDD LTE或LTE-A等LTE系统,无线通信系统20中的基站201为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odeB),小小区202可为中继节点(Relay),无线终端203和无线终端204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当小小区202为中继节点时,无线终端203又称为“中继UE”(Relay UE),无线终端203又称为“宏UE(Macro UE)”,该LTE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前述的3GPP release10规定的无线通信系统即为一种LTE系统。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进行如下约定:
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比如:LTE系统中的R-PDCCH信道、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比如:LTE系统中的PDCCH信道。
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20进行详细介绍。
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20中,
小小区202,用于确定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向基站201发送确定的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
基站201,用于接收小小区202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并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该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202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201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202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202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202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201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202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202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201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202的下行传输。
其中,基站201为与小小区202存在无线链路连接的网络设备,比如:若无线通信系统20为LTE系统,则基站201可为该系统中的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odeB);若无线通信系统20为WLAN系统,则基站201可为该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若无线通信系统20为TD-SCDMA或WCDMA系统,则基站201可为该系统中的节点B(NodeB),或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和NodeB组成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若无线通信系统20为GSM系统,则基站201可为该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由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BTS和组成的基站子系统(BaseStation Subsystem,BSS)设备。
小小区202可为无线通信系统20中,与基站201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基站201通过其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
物理信道可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和数据,其中,数据包括物理层之上的高层的数据和高层的信令,高层信令作为物理层的数据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基站201在确定上述配置模式后,可实现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的切换。
其中,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可为半静态的,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为动态的。其中,“半静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动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可选地,基站201可周期性地确定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基站201在发送给小小区202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基站201在确定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后,可选地,基站201向小小区202发送模式配置命令,该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基站201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该模式配置命令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比如:该模式配置命令通过RRC消息中的系统消息发送给小小区202,比如:对于LTE系统,可通过现有的R-PDCCH配置命令,或PDCCH配置命令,或E-PDCCH配置命令发送给小小区202。
再比如:该模式配置命令还可通过PDCCH、R-PDCCH、E-PDCCH携带的物理层信令发送给小小区202。
小小区202根据收到的该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201和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小小区202可在收到该模式配置命令后,立即按照该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201和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者也可在收到该模式配置命令之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该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201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基站201确定的配置模式针对小小区202的一个或多个子帧,则上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可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该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上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该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小小区202在收到该模式配置命令后,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该模式配置命令还可包括:基站201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小小区202可在收到基站201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该模式配置命令中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或
该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小小区202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基站201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小小区202在收到基站201发送的该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上述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
可选地,在小小区202根据收到的模式配置命令中的子帧配置信息,或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之后,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自身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自身通信的无线终端。
可选地,该子帧配置信息可针对小小区202的回传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以及接入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子帧。因此,上述模式配置命令中的子帧配置信息或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中,可包括对于多个子帧的不同的配置信息。
后面的示例五中,以LTE系统为例,给出了子帧配置信息的实现方案。
下面介绍基站201确定配置模式的可选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确定配置模式的方案可有多种,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方案,只要能够避免在回传链路上采用额外的物理控制信道,占用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层资源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能保证通信质量,都应视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201确定配置模式的可行方案,应视为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基站201可根据因素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因素2、基站201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因素3、基站201是否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小小区202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其中,自干扰取消增益用于表征小小区202的接收机对小小区202发射的信号造成的干扰进行取消的能力,值越大干扰取消能力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强。
因素4、小小区202的使用情况信息。
小小区202可在自身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基站201发送第一事件;小小区202也可向基站201发送自身的使用情况信息。
其中,小小区202的使用情况信息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比如LTE系统中,通过小小区202与基站201通信的Relay UE的数量;
小小区202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比如: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Ndentifier,QCI);
QCI要求越高,要达到该QCI要求,无线终端下行数据传输需要占用的下行物理层资源越多,则期望没有诸如LTE系统中的R-PDCCH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占用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比如PDSCH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小小区202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则小小区202可能需要降低接入链路上的发射功率值,以减小对其回传链路的干扰,这可能造成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的通信质量的降低;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202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与切换到第二模式类似,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202也可能需要降低接入链路上的发射功率值,以减小对其回传链路的干扰,这可能造成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上的通信质量的降低;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由于切换到第二模式后,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对回传链路的干扰会加大,可能造成小小区202覆盖边缘的无线终端无法通过小小区202与基站201通信,则这些无线终端可能需要切换到其他基站或小小区进行通信;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与切换到第二模式类似,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202的接入链路对回传链路的干扰会加大,可能造成小小区202覆盖边缘的无线终端无法通过小小区202与基站201通信,则这些无线终端可能需要切换到其他基站或小小区进行通信;
小小区202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比如小小区202的覆盖半径;
小小区202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下面,通过示例一~示例四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基站201根据上述因素1~因素4确定配置模式的可选实现方式。
【示例一】
示例一中,基站201根据因素1和因素2确定配置模式。
可选地,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基站201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比如: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
上述示例一的可选实现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GPA0000233864630000391
【示例二】
示例二中,基站201根据因素1和因素3确定配置模式。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比如: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
上述示例二的可选实现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GPA0000233864630000401
【示例三】
示例三中,基站201根据因素1~因素3确定配置模式。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比如: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但未收到小小区202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或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
上述示例三的可选实现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GPA0000233864630000411
【示例四】
示例四中,基站201根据因素1和因素4确定配置模式。
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下列一个或多个条件满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条件一、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正在通信的无线终端数量阈值”;
条件二、小小区202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的“下行缓存数据量阈值”;
条件三、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QCI高于预设的“QCI阈值”
条件四、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小小区202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小于预设的“第二模式功率降低阈值”;
条件五、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202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小于预设的“第三模式功率降低阈值”;
条件六、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第二模式切换终端数量阈值”;
条件七、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当前与小小区202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第三模式切换终端数量阈值”;
条件八、小小区202的下行覆盖半径大于预设的“小小区下行覆盖半径阈值”;
条件九、小小区202的下行发射功率值大于预设的“小小区下行发射功率阈值”。
比如:基站201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202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满足上述一个或多个条件时,
若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则基站201可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
若与小小区202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则基站201可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
以上,介绍了基站201确定配置模式的可选实现方案。下面,介绍基站201控制小小区202切换配置模式的可选方式。
【示例五】
示例五中,以无线通信系统20为LTE系统为例。说明子帧配置信息的实现方案。
示例五中,基站为eNodeB,小小区为中继节点(Relay)。为了描述简单起见,称“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Relay,为全双工(Full Duplex,FD)Relay(FD Relay)。
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R-PDCCH和/或E-PDCCH;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PDCCH;
第一模式为:Relay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eNodeB发送的物理层信令,Relay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ulticast Broadcast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SFN)子帧;
第二模式为:Relay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eNodeB发送的物理层信令,Relay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即上行子帧或下行子帧,不包括特殊子帧;
第三模式为:Relay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PDCCH接收eNodeB发送的物理层信令,Relay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可选地,若eNodeB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eNodeB与Relay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配置为R-PDCCH或E-PDCCH,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比如:配置为PDSCH。
在Relay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配置为PDCCH,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Transmissiongap),其余OFDM符号空置。
第一模式的一种子帧配置方案可如图4A所示。
若eNodeB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eNodeB与Relay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配置为PDCCH,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比如:配置为PDSCH;
在Relay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配置为PDCCH,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比如:配置为PDSCH。
第二模式的一种子帧配置方案可如图4B所示。
若eNodeB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eNodeB与Relay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配置为PDCCH,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部分物理层资源配置PDSCH,其他物理层资源配置E-PDCCH或R-PDCCH;
在Relay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比如:配置为PDCCH,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比如:配置为PDSCH。
第三模式的一种子帧配置方案可如图4C所示。
如图5所示,eNodeB可在10ms的无线帧的#2子帧接收Relay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图5中,“U”表示上行子帧、“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在#8子帧向Relay发送模式配置命令。
图6示出了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情况,其中,左侧部分为第一模式下的子帧配置情况,右侧部分为第二模式下的子帧配置情况,加了斜线的部分用于指示通过模式切换增加的可用物理层资源。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Relay为FD Relay时,可通过将子帧配置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增加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的物理层资源,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由于其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相同,其实施可参考该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基站包括:
收发模块701,用于接收与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根据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处理模块702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收发模块701是否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第一事件用于指示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处理模块702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
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处理模块702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处理模块702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
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处理模块702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在接收模块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处理模块702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
可选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在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还用于:
在根据收发模块7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之后,
通过收发模块701向小小区发送模式配置命令,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或
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
可选地,小小区和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第一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第二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第三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可选地,若处理模块702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可选地,若处理模块702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配置模式针对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确定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在收发模块701发送给小小区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半静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动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该基站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基站201,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基站包括:
收发器801,用于接收与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处理器802,用于根据收发器801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收发器801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收发模块701,处理器802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处理模块702,该基站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基站201,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小小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小小区包括:
处理模块901,用于确定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收发模块902,用于向基站发送确定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基站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可选地,收发模块902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确定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之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模式配置命令用于指示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处理模块901还用于:根据收发模块902接收的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收发模块902还用于:在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前,
在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基站发送第一事件,和/或向基站发送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指示基站:
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基站是否收到第一事件;
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可选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处理模块901还用于:在收发模块902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模式配置命令中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小小区的子帧;或
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处理模块901还用于:在收发模块902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小小区的子帧。
可选地,收发模块902还用于:在处理模块901根据子帧配置信息配置小小区的子帧之后,
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
可选地,小小区和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E-PDCCH;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第一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第二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第三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处理模块901具体用于:
在收发模块902收到模式配置命令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配置模式针对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处理模块901具体用于:
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半静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动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该小小区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小小区20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小小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小小区包括:
处理器1001,用于确定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收发器1002,用于向基站发送确定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基站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其中,处理器1001的实现可参考前述的处理模块901,收发器1002的实现可参考前述的收发器902,该小小区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小小区20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1:基站接收与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基站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基站是否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第一事件用于指示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
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
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或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
可选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在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确定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向小小区发送模式配置命令,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或
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
可选地,小小区和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第一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第二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第三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可选地,若步骤S1102中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可选地,若步骤S1102中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若步骤S1102中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配置模式针对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可选地,步骤S1102基站根据接收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基站周期性地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基站在发送给小小区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半静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动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该方法的其他可选实现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基站201的处理,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201:小小区确定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S1202:小小区向基站发送确定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基站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可选地,在步骤S1202小小区向基站发送确定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小小区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模式配置命令用于指示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小小区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在小小区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前,还包括:
小小区在自身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基站发送第一事件,和/或小小区向基站发送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指示基站
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基站是否收到第一事件;
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可选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第三模式,当前与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可选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在小小区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后,还包括:小小区根据模式配置命令中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或
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在小小区接收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之后,还包括:小小区根据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
可选地,在小小区根据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之后,方法还包括:
小小区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自身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自身通信的无线终端。
可选地,小小区和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E-PDCCH;
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第一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第二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第三模式为: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若基站确定的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可选地,小小区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包括:
小小区在收到模式配置命令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配置模式针对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小小区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小小区根据模式配置命令,配置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可选地,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半静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动态,表示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小区将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发送给基站,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基站根据收到的该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该配置模式为上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中的一种。
其中,第二模式中,小小区通过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无需占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因此,节省了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模式是根据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来确定的,因此考虑了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因此也保证了通信质量。
第三模式中,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小小区的下行传输,也实现了小小区的全双工传输,并且考虑到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可能不足,因此,小小区通过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缓解了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且,与第二模式类似,由于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无需占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因此,节省了回传链路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模式是根据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来确定的,因此考虑了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因此也保证了通信质量。
此外,考虑到小小区可能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因此,还配置了第一模式,避免在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的情况下,小小区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时可能造成的干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综合确定合适的配置模式,即保证了通信质量,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4)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所述收发模块是否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所述处理模块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之后,
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小小区发送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周期性地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给所述小小区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19.一种小小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小小区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收发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之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前,
在所述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事件,和/或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指示所述基站:
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基站是否收到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的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所述小小区的子帧;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根据所述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所述小小区的子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所述小小区的子帧之后,
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30.如权利要求20~29任一项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收发模块收到所述模式配置命令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3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3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小小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33.一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与所述基站通信的小小区发送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个,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基站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层资源的使用情况;
所述基站是否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
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物理层资源不足,但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均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且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充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或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并收到所述小小区发送的第一事件,且检测到的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用于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资源不足时,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三模式。
39.如权利要求34~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40.如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在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小小区不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确定所述配置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
41.如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小小区发送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将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配置为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48.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4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接收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基站周期性地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或
所述基站在发送给所述小小区的数据等待时延大于预设的等待时延阈值时,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5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51.一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小区确定自身的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是否支持使用同一物理层资源在回传链路上接收的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
所述小小区向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指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其中,所述配置模式为下列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除所述小小区的回传链路占用的物理层资源之外的其他物理层资源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第一下行物理信道和第二下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全部物理层资源均可用于所述小小区的下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用于在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物理层信令,且占用了基站与小小区之间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物理层资源;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传统的用于在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传输下行物理层信令的下行物理信道。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小区向所述基站发送确定的所述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模式配置命令,所述模式配置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小小区在自身的自干扰取消增益大于预设的自干扰取消增益门限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事件,和/或所述小小区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指示所述基站
根据全双工能力支持信息,以及下列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
所述基站是否收到所述第一事件;
所述小小区的使用情况信息。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使用情况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下行缓存的数据的数据量;
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反馈的所要达到的通信质量指标的信息;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所述小小区需要降低的接入链路上的功率值;
若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若切换到所述第三模式,当前与所述小小区通信的无线终端中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信息;
所述小小区的下行发射功率值。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或下行物理层信令发送。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包括: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在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还包括: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的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或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还用于指示:所述小小区将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作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在所述小小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之后,还包括: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预先设置的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子帧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子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小小区通过RRC消息、MAC信令或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将自身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配置信息发送给与自身通信的无线终端。
58.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和所述基站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系统;
所述第一下行物理信道为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或E-PDCCH;
所述第二下行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多播广播单频点网络MBSFN子帧;
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小小区通过回传链路上的R-PDCCH和/或E-PDCCH,以及和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子帧为普通子帧。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一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空置,第四个OFDM符号至第十三个OFDM符号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部分物理资源块PRB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PRB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两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第三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作为传输间隙,其余OFDM符号空置。
60.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二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61.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配置模式为第三模式,则
所述子帧配置信息用于指示: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用于数据传输和物理层信令传输;
在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子帧中,前三个OFDM符号可用于物理层信令传输,其余OFDM符号可用于数据传输。
62.如权利要求52~6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小小区在收到所述模式配置命令后的预设的配置时延阈值后,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的物理控制信道的配置模式。
6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式针对所述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标识信息;或
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是预先指定的,所述模式配置命令中包括:激活或去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使用所述配置模式的激活信息;
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的配置模式,包括:
所述小小区根据所述模式配置命令,配置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回传链路上和所述小小区的接入链路上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子帧的配置模式。
64.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切换是半静态的,所述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之间的切换是动态的;
所述半静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不小于无线帧长度;
所述动态,表示所述配置模式之间切换的周期小于无线帧长度。
CN201580076317.6A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95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8277 WO2016176825A1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5815A CN107295815A (zh) 2017-10-24
CN107295815B true CN107295815B (zh) 2020-06-02

Family

ID=5721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31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95815B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8693B2 (zh)
EP (1) EP3285451B1 (zh)
JP (1) JP6466599B2 (zh)
CN (1) CN107295815B (zh)
WO (1) WO2016176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00449D0 (en) * 2010-01-12 2010-02-24 Nec Cor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02020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generating a pseudonym associated wit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 network node,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9391578B (zh) * 2017-08-11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290592B (zh) * 2018-03-19 2024-04-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0979132B2 (en) * 2018-08-10 2021-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 of inter-relay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s
US11206560B1 (en) 2019-06-18 2021-12-2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ross-relay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relays that serve wireless user devices
WO2020255274A1 (ja) * 2019-06-18 2020-12-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ノード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4354942A1 (en) * 2021-06-09 2024-04-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4354786A1 (en) * 2021-06-11 2024-04-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30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WO2011160253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utband/inband or full-duplex/half-duplex mixture backhaul signaling in relay enhanced networks
CN103024749A (zh) * 2011-09-27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频谱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75297A (zh) * 2011-08-03 2014-06-18 黑莓有限公司 分配回程资源
CN104254077A (zh) * 2013-06-27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配置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1651B2 (en) 2010-11-05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reception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for multiple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497078A (en) * 2011-11-24 2013-06-05 Sharp Kk Mobile rela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52861B2 (en) 2012-02-16 2016-02-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eceiver device, transmitter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3142361A1 (en) 2012-03-22 2013-09-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loading backhaul traffic
CN102665230B (zh) * 2012-04-23 2014-07-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e-pdcch传输及盲检的方法及装置
US8861443B2 (en) 2012-09-20 2014-10-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full-duplex wireless systems with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CN103874045B (zh) * 2012-12-12 2017-12-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指示和确定小小区的归属小区的方法及设备
US9172495B1 (en) * 2013-07-01 2015-10-2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 modulation change while generating a MAC PDU in a LTE protocol wireless network
US10314042B2 (en) * 2013-09-25 2019-06-0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30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WO2011160253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utband/inband or full-duplex/half-duplex mixture backhaul signaling in relay enhanced networks
CN103875297A (zh) * 2011-08-03 2014-06-18 黑莓有限公司 分配回程资源
CN103024749A (zh) * 2011-09-27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频谱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54077A (zh) * 2013-06-27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配置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5451A1 (en) 2018-02-21
WO2016176825A1 (zh) 2016-11-10
US20180159584A1 (en) 2018-06-07
CN107295815A (zh) 2017-10-24
JP6466599B2 (ja) 2019-02-06
EP3285451B1 (en) 2019-09-04
US10608693B2 (en) 2020-03-31
JP2018518888A (ja) 2018-07-12
EP3285451A4 (en)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5815B (zh)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JP6857855B2 (ja) 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EP365301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 mapping and rate matching for advanced radio system
CN107210810B (zh) 使用统一的灵活5g空中接口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EP247132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9014079B2 (en) Intra-subframe time multiplexing
KR20160116330A (ko) 이중 접속을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7340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CN111066268B (zh) 系统信息速率匹配
JP201551866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ブフレームの動的な構成
US9900887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ubframe information with a terminal device
JP2017502565A (ja) 時分割複信(td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サブフレームの短縮
JP5709884B2 (ja)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KR20190140983A (ko) 시간-주파수 자원의 송신 방향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A286810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27340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WO2012165067A1 (ja)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2017510113A (ja) 非理想的バックホールを用いるクロスノード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3145753A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通信端末
WO2016028216A2 (en) Enabli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over-the-air synchronization
CN109842928B (zh)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497022B2 (en) Grid design for introducing gaps in transmission for DL NB-IoT
WO2014044177A1 (zh) 一种时隙分配信息的通知、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JP6249310B6 (ja)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20140037693A (ko) 통신 방법, 무선 프레임 구조 배치 방법 및 무선 프레임 설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