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85991B -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85991B
CN107285991B CN201710432149.0A CN201710432149A CN107285991B CN 107285991 B CN107285991 B CN 107285991B CN 201710432149 A CN201710432149 A CN 201710432149A CN 107285991 B CN107285991 B CN 107285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kettle
reaction
reinforcing plate
chloroform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21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85991A (zh
Inventor
张晓亮
胡良平
章方荣
吴国际
吕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me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me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me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me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321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85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85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5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85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5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9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 C07C17/2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 C07C17/202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two or more compounds being involved in the reaction
    • C07C17/206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two or more compounds being involved in the reaction the other compound being HX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固装置安装;(b)冷却装置安装;(c)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安装到反应釜中;(d)在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SbCl5;(e)在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f)反应产物回流;(g)冷却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冷却。本发明对反应釜底部进行结构加强作用,减小反应物、反应产物与反应釜釜体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反应釜的腐蚀,同时通过两段循环水管对反应釜釜体和反应釜的内部进行冷却,促使反应釜温度逐渐降低,可对反应釜温度有效控制,防止反应釜出现应力破坏和加固装置出现变形现象,增加反应釜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氟一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略带有轻微的发甜气味,毒性较低,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常用作致冷剂及气溶杀虫药发射剂。
氟化氢是以氟取代卤素最常用的氟化剂,以SbCl5作催化剂,氯仿与氟化氢在液相中进行卤素交换反应生成二氟一氯甲烷,对化工生产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反应。该反应一般在特定温度下,SbCl5存在于液相中进行,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二氟一氯甲烷。该反应的特点是难以全部置换连于同一碳原子的三个卤原子,因为反应不易被深度氟化生成高氟化的CHF3,这一点对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反应釜底部容易受到氟化氢的腐蚀,催化剂的活性难以保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对反应釜底部进行结构加强作用,减小反应物、反应产物与反应釜釜体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反应釜的腐蚀,同时通过两段循环水管对反应釜釜体和反应釜的内部进行冷却,促使反应釜温度逐渐降低,可对反应釜温度有效控制,防止反应釜出现应力破坏和加固装置出现变形现象,增加反应釜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加固装置安装: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板面相互垂直摆放,将第一加强板上的第一凸起部朝向内侧,将第二加强板上的第二凸起部朝向内侧,然后对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接触部位进行焊接;
(b)冷却装置安装:将流量控制器挂设在第一加强板的金属杆上,再逐个对流量控制器处于金属杆上的高度进行调整,保证流量控制器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在金属杆上焊接支撑杆,对支撑杆与流量控制器的底部进行焊接,同时对流量控制器的背面与金属杆进行焊接,然后在流量控制器上接入冷却水管,再在第二加强板的侧面焊接加厚板,然后在冷却水管处接入循环水管,并将一段循环水管设置到加厚板中,另一段循环水管设置到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区域中;
(c)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安装到反应釜中:先将反应釜底部封盖通过螺栓固定到固定座上,再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整体放置到反应釜底部封盖上,对加厚板与反应釜底部封盖之间进行对孔工作,然后在加厚板与反应釜底部封盖之间拧入固定螺栓,再将反应釜釜体装入到反应釜底部封盖上,加厚板的外侧紧贴反应釜釜体的内壁,再对反应釜釜体和反应釜底部封盖之间进行法兰连接,接着在反应釜釜体的进出水口处设置连接管件,将连接管件与冷却水管连接,然后在连接管件处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
(d)在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SbCl5
(e)在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先通过反应釜处的加热夹套调节反应釜中反应温度,再预先加入少量氯仿,然后根据第二加强板的设置位置,调节反应釜中的反应物注入管的位置,将反应物注入管紧靠第二加强板的内侧面,然后采用计量泵按设计比例同时向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并控制氯仿和氟化氢的配比,将氯仿和氟化氢在液相中进行氟化反应;
(f)反应产物回流: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上部的回流装置顶部的压力和温度,将反应产物经反应釜上部的回流塔和分凝器进行回流,从分凝器顶部取出气相产物,未反应物随回流液再次回到反应釜的催化剂相中;
(g)冷却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冷却:反应完成后,在进水管处通入冷却液,一部分冷却液经过加厚板中的循环水管从出水管排出,另一部分冷却液经过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循环水管从出水管排出,对反应釜釜体和反应釜的内部进行冷却。
进一步,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采用不锈钢板。
进一步,步骤(e)中,反应釜中反应温度控制在60-85℃。
进一步,步骤(f)中,定时对反应釜中的催化剂进行测定,并在催化剂相液面一定高度下,使反应压力、反应温度保持一定。
进一步,步骤(g)中,通过反应釜上的温度计了解反应釜内部的温度,根据具体温度对流量控制器进行调控,控制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循环水管中冷却液的流速。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板面相互垂直摆放,将第一加强板上的第一凸起部朝向内侧,将第二加强板上的第二凸起部朝向内侧,然后对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接触部位进行焊接,使得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组成一个加固体系,再将整个加固体系安装到反应釜釜体中,加厚板的外侧紧贴反应釜釜体的内壁,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对反应釜釜体的内壁起到加厚和支撑作用,同时对反应釜底部进行结构加强作用,而且在加入反应物前,调节反应釜中的反应物注入管的位置,将反应物注入管紧靠第二加强板的内侧面,然后采用计量泵按设计比例同时向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反应物顺着第二加强板上的第二凸起部进行反应,提高液相流动性,提高反应效率,同时又能减小反应物、反应产物与反应釜釜体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反应釜的腐蚀。而且本发明在流量控制器上接入冷却水管,然后在冷却水管处接入循环水管,并将一段循环水管设置到加厚板中,另一段循环水管设置到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区域中,流量控制器控制处于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循环水管的流量,处于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循环水管吸收反应釜内部热量,使得反应釜的内部温度逐渐下降,同时通过加厚板中的循环水管对加厚板冷却,加厚板对反应釜釜体进行冷却,使得加厚板中的循环水管间接对反应釜釜体进行冷却,促使反应釜釜体的壁处温度逐渐降低,使得反应釜釜体内外壁降温同步进行,可对反应釜温度有效控制,防止反应釜出现应力破坏和加固装置出现变形现象,增加反应釜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上部的回流装置顶部的压力和温度,将反应产物经反应釜上部的回流塔和分凝器进行回流,从分凝器顶部取出气相产物,未反应物随回流液再次回到反应釜的催化剂相中,这样使得反应釜中反应连续进行,同时保持催化剂高活性,提高一氯二氟甲烷的产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冷却装置设置在加固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冷却水管与循环水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流量控制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加固装置安装:将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板面相互垂直摆放,将第一加强板1上的第一凸起部3朝向内侧,将第二加强板2上的第二凸起部4朝向内侧,然后对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接触部位进行焊接。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均采用不锈钢板,同时第一凸起部3和第二凸起部4也采用不锈钢条,第一加强板1与第一凸起部3焊接固定,第二加强板2与第二凸起部4焊接固定。由于在相同环境和相同时间下,不锈钢的腐蚀率为2-3mm/a,而碳钢腐蚀率为12-14mm/a,因此采用不锈钢制成第一加强板1、第二加强板2、第一凸起部3和第二凸起部4,提高抗腐蚀作用,使得加固装置的寿命在8-10年。
(b)冷却装置安装:将流量控制器5挂设在第一加强板1的金属杆6上,再逐个对流量控制器5处于金属杆6上的高度进行调整,保证流量控制器5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在金属杆6上焊接支撑杆7,对支撑杆7与流量控制器5的底部进行焊接,同时对流量控制器5的背面与金属杆6进行焊接。然后在流量控制器5上接入冷却水管8,并用直角尺将冷却水管8调整至水平位置。再在第二加强板2的侧面焊接加厚板10,然后在冷却水管8处接入循环水管9,并将一段循环水管9设置到加厚板10中,另一段循环水管9设置到两块第一加强板1之间的区域中。
(c)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安装到反应釜中:先将反应釜底部封盖11通过螺栓固定到固定座12上,再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整体放置到反应釜底部封盖11上,对加厚板10与反应釜底部封盖11之间进行对孔工作,然后在加厚板10与反应釜底部封盖11之间拧入固定螺栓。再将反应釜釜体13装入到反应釜底部封盖11上,加厚板10的外侧紧贴反应釜釜体13的内壁,再对反应釜釜体13和反应釜底部封盖11之间进行法兰连接。接着在反应釜釜体13的进出水口处设置连接管件14,将连接管件14与冷却水管8连接,然后在连接管件14处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
(d)在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SbCl5,SbCl5具有高活性,具有向它的相对失活的三价态转化的很大趋势,主要指在通常的操作温度下的分解或与产物中带入的烃类反应。
(e)在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先通过反应釜处的加热夹套调节反应釜中反应温度,反应釜中反应温度控制在60-85℃。再预先加入少量氯仿,然后根据第二加强板2的设置位置,调节反应釜中的反应物注入管的位置,将反应物注入管紧靠第二加强板2的内侧面。然后采用计量泵按设计比例同时向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并控制氯仿和氟化氢的配比,将氯仿和氟化氢在液相中进行氟化反应。
(f)反应产物回流: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上部的回流装置顶部的压力和温度,将反应产物经反应釜上部的回流塔和分凝器进行回流,从分凝器顶部取出气相产物,未反应物随回流液再次回到反应釜的催化剂相中。定时对反应釜中的催化剂进行测定,并在催化剂相液面一定高度下,使反应压力、反应温度保持一定。
(g)冷却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冷却:反应完成后,在进水管处通入冷却液,一部分冷却液经过加厚板10中的循环水管9从出水管排出,另一部分冷却液经过两块第一加强板1之间的循环水管9从出水管排出,对反应釜釜体13和反应釜的内部进行冷却。通过反应釜上的温度计了解反应釜内部的温度,根据具体温度对流量控制器5进行调控,控制两块第一加强板1之间的循环水管9中冷却液的流速。
本发明将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板面相互垂直摆放,将第一加强板1上的第一凸起部3朝向内侧,将第二加强板2上的第二凸起部4朝向内侧,然后对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接触部位进行焊接,使得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组成一个加固体系,再将整个加固体系安装到反应釜釜体13中,加厚板10的外侧紧贴反应釜釜体13的内壁,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对反应釜釜体13的内壁起到加厚和支撑作用,同时对反应釜底部进行结构加强作用,而且在加入反应物前,调节反应釜中的反应物注入管的位置,将反应物注入管紧靠第二加强板2的内侧面,然后采用计量泵按设计比例同时向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反应物顺着第二加强板2上的第二凸起部4进行反应,提高液相流动性,提高反应效率,同时又能减小反应物、反应产物与反应釜釜体13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反应釜的腐蚀。而且本发明在流量控制器5上接入冷却水管8,然后在冷却水管8处接入循环水管9,并将一段循环水管9设置到加厚板10中,另一段循环水管9设置到两块第一加强板1之间的区域中,流量控制器5控制处于两块第一加强板1之间的循环水管9的流量,处于两块第一加强板1之间的循环水管9吸收反应釜内部热量,使得反应釜的内部温度逐渐下降,同时通过加厚板10中的循环水管9对加厚板10冷却,加厚板10对反应釜釜体13进行冷却,使得加厚板10中的循环水管9间接对反应釜釜体13进行冷却,促使反应釜釜体13的壁处温度逐渐降低,使得反应釜釜体13内外壁降温同步进行,可对反应釜温度有效控制,防止反应釜出现应力破坏和加固装置出现变形现象,增加反应釜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上部的回流装置顶部的压力和温度,将反应产物经反应釜上部的回流塔和分凝器进行回流,从分凝器顶部取出气相产物,未反应物随回流液再次回到反应釜的催化剂相中,这样使得反应釜中反应连续进行,同时保持催化剂高活性,提高一氯二氟甲烷的产率和质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加固装置安装: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板面相互垂直摆放,将第一加强板上的第一凸起部朝向内侧,将第二加强板上的第二凸起部朝向内侧,然后对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接触部位进行焊接;
(b)冷却装置安装:将流量控制器挂设在第一加强板的金属杆上,再逐个对流量控制器处于金属杆上的高度进行调整,保证流量控制器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在金属杆上焊接支撑杆,对支撑杆与流量控制器的底部进行焊接,同时对流量控制器的背面与金属杆进行焊接,然后在流量控制器上接入冷却水管,再在第二加强板的侧面焊接加厚板,然后在冷却水管处接入循环水管,并将一段循环水管设置到加厚板中,另一段循环水管设置到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区域中;
(c)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安装到反应釜中:先将反应釜底部封盖通过螺栓固定到固定座上,再将加固装置和冷却装置整体放置到反应釜底部封盖上,对加厚板与反应釜底部封盖之间进行对孔工作,然后在加厚板与反应釜底部封盖之间拧入固定螺栓,再将反应釜釜体装入到反应釜底部封盖上,加厚板的外侧紧贴反应釜釜体的内壁,再对反应釜釜体和反应釜底部封盖之间进行法兰连接,接着在反应釜釜体的进出水口处设置连接管件,将连接管件与冷却水管连接,然后在连接管件处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
(d)在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SbCl5
(e)在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先通过反应釜处的加热夹套调节反应釜中反应温度,再预先加入少量氯仿,然后根据第二加强板的设置位置,调节反应釜中的反应物注入管的位置,将反应物注入管紧靠第二加强板的内侧面,然后采用计量泵按设计比例同时向反应釜中加入氯仿和氟化氢,并控制氯仿和氟化氢的配比,将氯仿和氟化氢在液相中进行氟化反应;
(f)反应产物回流: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上部的回流装置顶部的压力和温度,将反应产物经反应釜上部的回流塔和分凝器进行回流,从分凝器顶部取出气相产物,未反应物随回流液再次回到反应釜的催化剂相中;
(g)冷却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冷却:反应完成后,在进水管处通入冷却液,一部分冷却液经过加厚板中的循环水管从出水管排出,另一部分冷却液经过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循环水管从出水管排出,对反应釜釜体和反应釜的内部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采用不锈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反应釜中反应温度控制在6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定时对反应釜中的催化剂进行测定,并在催化剂相液面一定高度下,使反应压力、反应温度保持一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通过反应釜上的温度计了解反应釜内部的温度,根据具体温度对流量控制器进行调控,控制两块第一加强板之间的循环水管中冷却液的流速。
CN201710432149.0A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Active CN107285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2149.0A CN107285991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2149.0A CN107285991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5991A CN107285991A (zh) 2017-10-24
CN107285991B true CN107285991B (zh) 2020-04-17

Family

ID=6009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2149.0A Active CN107285991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85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393B (zh) * 2019-09-26 2021-01-26 浙江大学 一种液相法管道化多联产生产r22和r21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7064A (en) * 1955-05-27 1959-07-28 Electro Chimie Metal Catalytic ovens
CN1396894A (zh) * 2000-02-02 2003-02-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含氢氟代烃的制造方法
CN1652865A (zh) * 2002-05-11 2005-08-10 杜伦大学 流体反应器
CN104722260A (zh) * 2015-03-23 2015-06-2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反应釜
CN105727840A (zh) * 2016-01-20 2016-07-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连续反应的管状液相氟化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7064A (en) * 1955-05-27 1959-07-28 Electro Chimie Metal Catalytic ovens
CN1396894A (zh) * 2000-02-02 2003-02-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含氢氟代烃的制造方法
CN1652865A (zh) * 2002-05-11 2005-08-10 杜伦大学 流体反应器
CN104722260A (zh) * 2015-03-23 2015-06-2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反应釜
CN105727840A (zh) * 2016-01-20 2016-07-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连续反应的管状液相氟化反应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CFC-22生产中影响反应釜使用寿命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刘玉等;《有机氟工业》;20020330(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5991A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5207B (zh) 一种基于螺旋结构的液冷式热交换器
CN107285991B (zh) 一种用氯仿氟化制备一氯二氟甲烷的方法
CN201522211U (zh) 一种基于螺旋结构的液冷式热交换器
CN206184419U (zh) 一种用于氟氯交换反应的装置
CN102351684A (zh) 2-苯基丙酸的制备方法
CN102936185B (zh) 一种1,1,1-二氟一氯乙烷裂解制备1,1-二氟乙烯的方法
CN106882804A (zh) 一种氟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CN101623614A (zh) 氯化反应装置
CN206526789U (zh) 硫酰氟反应器及反应装置
CN100534606C (zh) 反应釜
CN208356726U (zh) 一种耐碱腐蚀高温高压反应釜
CN219301354U (zh) 一种甲醇汽化器
CN209333234U (zh) 一种塔器保温结构
CN207576422U (zh) 管道反应器及管道反应系统
CN202692758U (zh) 水泥助磨剂余热水降温装置
RU181948U1 (ru) Бойлер косвенного нагрева
CN217856086U (zh) 一种混合加热式反应釜用热能回收装置
CN215540785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耐高温防腐型反应釜
CN203507980U (zh) 一种三氯乙烯生产用氯化塔
CN204461173U (zh) 硫酸钾生产专用石墨换热器
CN205919713U (zh) 新型无管板甲醇氧化器的换热系统
CN217527409U (zh) 一种cnc裂解装置
CN211005556U (zh) 用于海绵钛还原生产的钛坨中心强制散热及汽化加料装置
CN114505024B (zh) 一种节能型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
CN204522356U (zh) 精馏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