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6159A -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6159A
CN107276159A CN201710499645.8A CN201710499645A CN107276159A CN 107276159 A CN107276159 A CN 107276159A CN 201710499645 A CN201710499645 A CN 201710499645A CN 107276159 A CN107276159 A CN 107276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ire
mobile terminal
change curve
battery
detec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96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6159B (zh
Inventor
尹全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996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761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76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6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6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61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077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根据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并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能够识别连接有USB 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目的,保证了充电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充电速度要求的提高,能够支持大电流充电的USB Type-C接口越来越普及。随着USB Type-C接口的普及,市面上开始存在各种型号的Type-C数据线。在各种型号的USB Type-C数据线中,主要差异为线材和线径不同,也就是直流阻抗不同。而在大电流充电过程中,直流阻抗越大,线材压降越大,数据线的温度也越高,其中在直流阻抗过大时,可能会导致压降过大无法充电,甚至会导致数据线由于温度过高烧断线材。因此,在使用USB Type-C接口充电时,需要识别连接USB 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Type-C协议规定了握手识别方案,但是由于Type-C使用的E-MARK芯片没有量产,以及基于C-to-C接口(即数据线两端都为Type-C接口),握手识别方案很难实现。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市场主流设计方式为A-to-C接口(即数据线连接充电器的一端为Type-A接口,连接移动终端的一端为Type-C接口),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识别连接有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以保证充电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能够识别连接有USB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充电时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并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充电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停止充电,进而实现了能够对连接有USB 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进行识别,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目的,保证了充电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电压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时的电压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1,用于检测充电器2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3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模块4,用于根据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3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并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3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5进行充电。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并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根据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并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在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第二检测模块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识别数据线为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此外,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从而实现了能够对连接有USB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进行识别,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目的,保证了充电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充电控制装置中,继续参见图1,第一检测模块1的第一端连接于数据线3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移动终端之间,第一检测模块1的第二端通过一计时模块6与第二检测模块4连接。这样,当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于数据线中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移动终端之间时,第一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并在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二端通过计时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时,在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连接检测结果时,可以将连接检测结果发送至计时模块,计时模块可以根据该连接检测结果进行计时,以使第二检测模块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此外,进一步地,第二检测模块4的第二端与移动终端连接,第二检测模块4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电容C1之间,且第二检测模块4的第三端通过电容C1接地;其中,电容C1位于数据线3中,且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此外,第二检测模块4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
具体的,第二检测模块4的第二端可以与移动终端的充电芯片7连接,且第一检测模块1的第一端同样为与移动终端的充电芯片7连接。其中充电芯片7与移动终端的电池5连接。此外具体的,第一电阻R1和与第一电阻R1相串联的电容C1集成在数据线3内,这样可以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识别数据线是否为能够传输大电流的数据线。此外,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56KΩ,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5.1KΩ。另外,数据线3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可以为Type-C接口,这样,根据Type-C接口的特性可以为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
这样,由于数据线中的电容C1的电压不会产生突变,而是存在一个变化过程。因此,在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充电器、数据线和移动终端的先后连接顺序,得到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具体为得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从而得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
下面对充电器、数据线和移动终端在不同连接顺序时,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处的电压变化情况进行说明。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示意图。在图2中,当数据线3先与充电器2连接时,由于充电器2连接至电源,此时电容C1的电压Vcc通过第一电阻R1上拉到充电器2处的电压值(VBUS),即电容C1的电压值等于VBUS。然后充电器2与数据线3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图中虚线处连接时),电容C1通过第二电阻R2开始放电,此时电容C1的电压Vcc从VBUS缓慢降低至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倍的VBUS,即在当第一电阻值为56KΩ,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5.1KΩ时,电容C1的电压Vcc从VBUS缓慢降低至5.1VBUS/(56+5.1),具体的电压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在上述过程中,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该充电控制装置中,在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连接检测结果时,计时模块开始计时,此时第二检测模块开始对电容C1(即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其中,T1时检测到电容C1的电压检测值为V1,T2时检测到电容C1的电压检测值为V2,Tn时检测到电容C1的电压检测值为Vn,即电容C1的电压Vcc在T1至Tn时间段内,缓慢从VBUS降低至5.1VBUS/(56+5.1)。
此外,可以将图3中的电压变化曲线作为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这样,当第二检测模块在连接检测结果为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第一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相匹配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连接检测结果为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三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第三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不匹配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
这样,在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在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和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相匹配时,可以识别该数据线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从而通知移动终端中的充电芯片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和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该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从而通知充电芯片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从而实现了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此外,如图4所示,为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时的示意图。当数据线3与移动终端先连接时,由于此时电容C1并未连接电源端,因此电容C1处的电压值为0。当数据线3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2连接时(图中虚线处连接时),电容C1(即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处的电压Vcc通过第一电阻R1上拉到充电器(VBUS)处的电压,即电容C1开始充电,电容C1的电压Vcc从0缓慢上升至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倍的VBUS。此时当第一电阻值为56KΩ,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5.1KΩ时,电容C1的电压Vcc从0缓慢上升至5.1VBUS/(56+5.1),具体的电压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在上述过程中,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该充电控制装置中,在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连接检测结果时,计时模块开始计时,此时第二检测模块开始对电容C1(即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处的电压进行检测,其中,T1时检测到电容C1的电压检测值为V1,T2时检测到电容C1的电压检测值为V2,Tn时检测到电容C1的电压检测值为Vn,即电容C1的电压在T1至Tn时间段内,缓慢从0缓慢上升至5.1VBUS/(56+5.1)。
此外,可以将图5中的电压变化曲线作为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时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这样,当第二检测模块在连接检测结果为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二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第二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相匹配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连接检测结果为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四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第四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不匹配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
这样,在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在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和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时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相匹配时,可以识别该数据线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从而通知移动终端中的充电芯片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检测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和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时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该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从而通知充电芯片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从而实现了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充电控制装置,根据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充电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停止充电,进而实现了能够对连接有USB 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进行识别,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目的,保证了充电时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01,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在本步骤中,第二检测模块可以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具体的,连接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检测结果,以及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二连接检测结果。
步骤602,根据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第二检测模块可以根据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得到的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具体的,第二检测模块在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时,可以获取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步骤603,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步骤中,第二检测模块在获取到多个电压检测值之后,可以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具体的,在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并根据匹配结果,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在将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时,当连接检测结果为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检测结果时,可以将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第一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并在当连接检测结果为数据线与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二连接检测结果时,将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第二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此外,在根据匹配结果,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当匹配结果指示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当匹配结果指示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
这样,根据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能够识别出数据线为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充电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停止充电,进而实现了能够对连接有USB 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进行识别,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目的,保证了充电时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7所示,为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该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702,用于根据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控制模块703,用于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通过第二获取模块根据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移动终端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并通过第三获取模块根据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能够进行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并在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识别出数据线为不能够进行大电流充电的数据线,从而控制与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停止充电,进而实现了能够对连接有USB Type-C接口的数据线是否为符合大电流传输的数据线进行识别,并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的目的,保证了充电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并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数据线中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二端通过一计时模块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一电容之间,且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电容接地;其中所述电容位于所述数据线中,且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在所述连接检测结果为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相匹配时,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或者,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在所述连接检测结果为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二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相匹配时,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在所述连接检测结果为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三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第三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预设变化曲线不匹配时,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或者,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在所述连接检测结果为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四连接检测结果,且检测到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第四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预设变化曲线不匹配时,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
7.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连接检测结果为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充电器连接后再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第一连接检测结果时,将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当所述连接检测结果为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后再与充电器连接的第二连接检测结果时,将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匹配结果,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相匹配时,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
当所述匹配结果指示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构成的电压变化曲线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预设电压变化曲线不匹配时,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小电流充电或者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停止充电。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时的连接检测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检测结果,在一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接口处的多个电压检测值;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值和预设电压变化曲线,控制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充电电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
CN201710499645.8A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276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9645.8A CN107276159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9645.8A CN107276159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6159A true CN107276159A (zh) 2017-10-20
CN107276159B CN107276159B (zh) 2019-10-18

Family

ID=60068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9645.8A Active CN107276159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761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4875A (zh) * 2021-01-28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06884U (ko) * 2012-02-08 2013-12-02 (주)이퓨 보조 배터리가 내장된 충전 겸용 데이터 케이블
CN104600774A (zh) * 2014-12-05 2015-05-0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识别电路、充电识别方法、数据线及其移动终端
CN204464655U (zh) * 2015-03-25 2015-07-08 深圳市北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线、识别装置及充电器
CN106026228A (zh) * 2016-05-26 2016-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usb线、适配器及移动终端
CN106410882A (zh) * 2016-05-18 2017-02-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及usb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06884U (ko) * 2012-02-08 2013-12-02 (주)이퓨 보조 배터리가 내장된 충전 겸용 데이터 케이블
CN104600774A (zh) * 2014-12-05 2015-05-0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识别电路、充电识别方法、数据线及其移动终端
CN204464655U (zh) * 2015-03-25 2015-07-08 深圳市北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线、识别装置及充电器
CN106410882A (zh) * 2016-05-18 2017-02-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及usb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
CN106026228A (zh) * 2016-05-26 2016-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usb线、适配器及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伍毅夫: "基于QuickCharge2.0的快充控制芯片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4875A (zh) * 2021-01-28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24875B (zh) * 2021-01-28 2024-0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6159B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2390B (zh) 一种充电方法、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4810873B (zh) 电子设备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064489B (zh) 一种根据usb接口状态进行内部电路选择的方法及终端
CN104330638B (zh) 一种原装充电线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8233451A (zh) 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3124134A (zh) 判定电路
CN106445862A (zh) 一种插拔模块识别电路和方法
CN102114307B (zh) 一种除颤电极识别方法及除颤系统
CN106597143A (zh) 一种测试设备以及测试方法
CN106597303A (zh)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4865471B (zh) 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
CN108768379A (zh) 多态识别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7276159A (zh)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4925274U (zh) Bms在环测试装置
CN103078363A (zh) 一种电池电芯识别电路及其识别方法
CN107807326A (zh) Sp8封装形式的锂电池充电器件测试电路及其测试方法
CN106300549A (zh) 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208537685U (zh) 电脑主板Type-C测试模组
CN208656444U (zh) 具有手机充电功能的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06479580U (zh) 负载的充电线路的阻抗检测电路、充电芯片和终端
CN205898944U (zh) 电容器用的多工位漏电流测试治具
CN104515894B (zh) 可充电电池电压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05489655U (zh) 一种电源机柜
CN205691756U (zh) 局放测试标定仪
CN208655826U (zh) 一种支持自动检测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