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7303A -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7303A
CN106597303A CN201611093939.2A CN201611093939A CN106597303A CN 106597303 A CN106597303 A CN 106597303A CN 201611093939 A CN201611093939 A CN 201611093939A CN 106597303 A CN106597303 A CN 106597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battery
control
identification
simul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3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7303B (zh
Inventor
段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939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7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7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7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4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combining v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属于模拟充电领域。该系统中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程控电源,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被监测设备提供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可编程电阻,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程控电源,还被配置为检测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端。本公开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导致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了完善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模拟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需要满足日本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协会(英文: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JEITA)规范以保证电池的充电安全。为了保证电池的充电安全,在手机投入市场之前需要模拟不同温度下手机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以检测手机的充电逻辑能否正常工作。
一般来讲,电池内部设置有热敏电阻。在电池被安装在手机内部的情况下,电池内的热敏电阻的一端与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连接,该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器的负极连接。由于热敏电阻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的阻值不相同,因此手机可根据在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间接入的热敏电阻的阻值确定电池的温度。
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所表现出的初始温度以及温度变化存在差异,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电池温度的模拟方式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的检测工作不完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电池温度的模拟方式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的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模拟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程控电源,所述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所述程控电源,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所述被监测设备提供所述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所述可编程电阻,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所述被监测设备,被配置为实时根据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所述程控电源,还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所述控制端,以触发所述控制端记录所述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通过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可编程电阻可根据控制端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的电阻,控制可编程电阻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也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了完善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身份识别(英文:identification,ID)端连接,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所述被监测设备,还被配置为将所述ID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为识别电阻阻值,获取具备所述识别电阻阻值的识别电阻所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所述充电配置文件中限定有所述被监测设备给具备所述识别电阻的电池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所述被监测设备,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充电逻辑、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通过调整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检测被监测设备给各类型的电池充电时充电逻辑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检测监测设备是否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和非法电池。
可选的,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包括微控制单元MCU、模拟多路复用开关以及预定个电阻,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至少预定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之间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CU,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向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被配置为控制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通;其中,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不完全相同。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所述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所述控制端,还被配置为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通过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该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使得被监测设备根据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段、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用户输入的温度相同或接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模拟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程控电源和被监测设备的模拟充电系统中,所述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所述程控电源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所述被监测设备提供所述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所述可编程电阻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所述被监测设备实时根据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所述程控电源检测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所述控制端,以触发所述控制端记录所述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模拟充电系统还包括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ID端连接,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所述被监测设备将所述ID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为识别电阻阻值,获取具备所述识别电阻阻值的识别电阻所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所述充电配置文件中限定有所述被监测设备给具备所述识别电阻的电池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所述被监测设备根据所述充电逻辑、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可选的,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包括微控制单元MCU、模拟多路复用开关以及预定个电阻,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至少预定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之间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包括:所述MCU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向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控制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通;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在所述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所述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所述控制端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模拟充电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充电过程中电池的充电曲线;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模拟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模拟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模拟充电系统的架构图。该模拟充电系统包括:程控电源110、被监测设备、可编程电阻120和控制端140。其中:
被监测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本申请以被监测设备为手机来举例说明。被监测设备具备电池连接器130,电池连接器130包含正极、负极、thermal端和ID端。
其中,在利用模拟充电系统模拟电池充电的过程中,被监测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有充电装置(比如,充电器)。可选的,充电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交流电源。可选的,充电装置为电源(比如,移动电源)。
电池连接器130的正极与程控电源110的正极相连接,电池连接器130的负极与程控电源110的负极相连接。程控电源110具备(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程控电源110的USB接口与控制端140的USB接口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其中,控制端140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电池连接器130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120,可编程电阻120具备USB接口。可编程电阻120的USB接口与控制端140的USB接口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可选的,程控电源110的电压输出范围为0至5伏特(符号:V),电压输出精度为1毫伏特(符号:mV)。
可选的,可编程电阻120的输出阻值范围为0至5兆欧(符号:MΩ),精度为1%。
可选的,该模拟充电系统还包括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第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30的ID端连接,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第二端与电池连接器130的负极连接。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具备USB接口,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USB接口与控制端140的USB接口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可选的,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可调整阻值中的至少一个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示例性架构概括
模拟充电系统可只包括程控电源、被监测设备、可编程电阻和控制端。在示意性的实施例中:
程控电源11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被监测设备提供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
传统的,被监测设备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实时检测电池的电压值,根据电池的电压值确定被监测设备向电池提供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举例来讲,如图2所示,手机电池的实际充电过程分为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三个过程。在电池的电压值不高于3V时,被监测设备以最大0.1库伦(符号:C)的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的电池的电压逐渐升高高于3V时,被监测设备以1库伦的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在被监测设备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值逐渐增高。
传统的,在电池安装在被监测设备的内部的情况下,电池的正极与电池连接器的正极相连接,电池的负极与电池连接器的负极相连接。也就是说,被监测设备在电池连接器130正负极之间检测到的电压为电池电压。
本实施例中,在电池连接器130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接入程控电源110,利用程控电源110模拟电池电压。被监测设备将在电池连接器130正负极之间检测到的电压为程控电源110提供的电压。也就是说,被监测设备将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作为电池的电压值。
控制端140通过向程控电源110发送电压控制指令控制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相应的,程控电源110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将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调整为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也即向被监测设备提供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因此,本实施例中控制端140可通过调整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以模拟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值变化。
程控电源110,还被配置为检测电池连接器130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端140,以触发控制端140记录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一般来讲,程控电源110实时检测电池连接器130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并将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端140,控制端140实时记录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以及电流值。
可选的,控制端140可根据实时记录的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以及电流值生成充电曲线。举例来讲,充电曲线如图2所示。
可编程电阻12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120的阻值调整为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一般来讲,电池内部设置有负温度系数(英文: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NTC)热敏电阻。在电池被安装在手机内部的情况下,电池内的热敏电阻的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30的thermal端连接,该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器130的负极连接。由于热敏电阻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的阻值不相同,因此被监测设备可通过检测电池连接器130的thermal端与负极间之间的阻值预测电池的温度。
控制端140通过向可编程电阻120发送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来控制可编程电阻120的阻值。相应的,可编程电阻120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120阻值调整为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控制端140通过调整可编程电阻120的阻值可模拟电池充电过程中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相应的,被监测设备根据电池连接器130的thermal端与负极间之间的阻值确定电池温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所表现出的初始温度以及温度变化存在差异。举例来讲,在0摄氏度和20摄氏度对同一电池充电,该电池的初始温度以及充电过程中的温度不相同。可见,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热敏电阻阻值的初始值以及阻值变化也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控制电池连接器130的thermal端与负极间之间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
可选的,当被监测设备确定出电池温度超出预定范围时,被监测设备在电池连接器130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为0。举例来讲,在0至60摄氏度以外的环境,手机不对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控制端140,被配置为在控制端140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该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一般来讲,控制端140中存储有电池内部的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不同阻值。
由于电池充电过程中,一些情况可能会导致电池的温度过高,需要确定在电池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被监测设备的温度控制逻辑能否正常工作。比如,在电池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被监测设备是否停止对电池的充电;再比如,在电池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被监测设备是否减小充电电流。
为了检测被监测设备的温度控制逻辑能否正常工作,用户可在控制端140输入温度,控制端140查询热敏电阻在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
控制端140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发送至可编程电阻120将可编程电阻120调整为上述查询到的电阻值。具体的,可编程电阻120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120的阻值调整为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电阻值。
可选的,控制端140存储有不同温度所对应的温度控制文件,该温度控制文件中记录有该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温度数值的变化。
用户可在控制端140选择测试温度,控制端140获取该测试温度所对应的温度控制文件。在模拟充电过程中,控制端140按照温度控制文件中记录的电池温度数值的变化以及热敏电阻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可选的,控制端140实时记录模拟的电池温度、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以及充电电流。
被监测设备,被配置为实时根据电压以及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电池连接器130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控制端140实时记录了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模拟的电池温度以及充电电流。可选的,控制端140可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包含,温度控制逻辑)是否正常工作。可选的,控制端140可将上述数据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可编程电阻可根据控制端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的电阻,控制可编程电阻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也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了完善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的效果。
通过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该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使得被监测设备根据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段、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用户输入的温度相同或接近。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池,被监测设备在给电池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也不完全相同。被监测设备在向电池充电时,可根据与该电池类型相匹配的充电逻辑给该电池充电。为实现上述功能,模拟充电系统除了包括程控电源、被监测设备、可编程电阻和控制端,还可以包括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在示意性的实施例中:
程控电源11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被监测设备提供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
可编程电阻12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120的阻值调整为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控制端140通过向程控电源110发送电压控制指令控制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相应的,程控电源110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将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调整为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也即向被监测设备提供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因此,本实施例中控制端140可通过调整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以模拟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值变化。
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阻值调整为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一般来讲,电池内设置有识别电阻,被监测设备通常根据识别电阻的阻值确定电池类型以及电池是否为合法电池。
举例来讲,生产厂商A将生产的电池内的识别电阻的电阻设置为20千欧。相应的,被监测设备检测到电池连接器130的ID端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值为20千欧时,认为正在充电的电池是生产厂商A所生产的电池。
本实施例中,利用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模拟电池内部的识别电阻,以模拟不同类型的电池,检测被监测设备是否能够区分合法电池、非法电池。
可选的,被监测设备中存储了至少一种类型的合法电池的识别电阻的阻值。被监测设备,还被配置为将ID端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为识别电阻阻值,获取具备识别电阻阻值的识别电阻所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充电配置文件中限定有被监测设备给具备识别电阻的电池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
被监测设备对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讲,被监测设备中至少存储了一个充电配置文件。
可选的,被监测设备中存储了多个充电配置文件,且指定了每个充电配置文件所对应的识别电阻阻值。
被监测设备为了利用与电池相匹配的充电逻辑给该电池进行充电,被监测设备获取电池连接器的ID端与负极之间的识别电阻阻值,获取该识别电阻阻值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根据获取到的充电配置文件中记录的充电逻辑对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当被监测设备检测到电池连接器130的ID端与负极之间的阻值未位于被监测设备所记录的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时,被监测设备将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确定为非法电池并且不提供充电电流。
可选的,当被监测设备检测到电池连接器130的ID端与负极之间的阻值未位于被监测设备所记录的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时,被监测设备将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确定为非法电池,并在被监测设备发出用于提示该被监测设备所安装的电池为非法电池的提示信息。其中,该提示信息可以为被监测设备上显示的文字信息,还可以是被监测设备发出的声音警报。
被监测设备,还被配置为根据获取到的充电逻辑、检测到的电压以及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电池连接器130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程控电源110,还被配置为检测电池连接器130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端140,以触发控制端140记录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控制端140实时记录了程控电源110的电压值、模拟的电池温度、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以及充电电流。可选的,控制端140可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包含,温度控制逻辑)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被监测设备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非法电池。可选的,控制端140可将上述数据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被监测设备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非法电池。
通过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可编程电阻可根据控制端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的电阻,控制可编程电阻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也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了完善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的效果。
通过调整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检测被监测设备给各类型的电池充电时充电逻辑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检测监测设备是否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和非法电池。
可选的,如图3所示,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包括微控制单元(英文:microcontroller unit,MCU)、模拟多路复用开关以及预定个电阻,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至少预定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一个第一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之间接入至少一个电阻,第二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连接。
仍旧参见图3,MCU的USB接口与控制端140的USB接口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MCU,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140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向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
模拟多路复用开关,被配置为控制与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接通。
其中,各第一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第一端间的阻值不完全相同。
通常来讲,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地址线,模拟多路复用开关的地址线与MCU的相连接。MCU通过上述地址线向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
以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2条地址线A0、A1来举例说明,控制端140向MCU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模拟电阻10千欧。MCU查询10千欧电阻所连接的第一端子的序号为3,则MCU将与地址线A0、A1连接的引脚置1。也就是说,模拟多路复用开关的地址线A0、A1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1。相应的,模拟多路复用开关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11,则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将序号为3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接通,此时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电阻为10千欧。
可选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的第一端间的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可用于指示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所需要模拟的阻值,也可用于指示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150所需要模拟的阻值所对应第一端子。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模拟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模拟充电方法应用于包含程控电源和被监测设备的模拟充电系统中,该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如图4所示,该模拟充电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401中,程控电源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被监测设备提供该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
本实施例中,在电池连接器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接入程控电源,利用程控电源模拟电池电压。被监测设备将在电池连接器正负极之间检测到的电压为程控电源提供的电压。也就是说,被监测设备将程控电源的电压值作为电池的电压值。
控制端通过向程控电源发送电压控制指令控制程控电源的电压值。相应的,程控电源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将程控电源的电压值调整为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也即向被监测设备提供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因此,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可通过调整程控电源的电压值以模拟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值变化。
在步骤402中,可编程电阻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该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控制端通过调整可编程电阻的阻值可模拟电池充电过程中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相应的,被监测设备根据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间之间的阻值确定电池温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所表现出的初始温度以及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可见,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热敏电阻阻值的初始值以及阻值变化也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控制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间之间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
可选的,当被监测设备确定出电池温度超出预定范围时,被监测设备在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为0。举例来讲,在0至60摄氏度以外的环境,手机不对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控制端存储有不同温度所对应的温度控制文件,该温度控制文件中记录有该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温度数值的变化。
用户可在控制端输入测试温度,控制端获取该测试温度所对应的温度控制文件。在模拟充电过程中,控制端按照温度控制文件中记录的电池温度数值的变化以及热敏电阻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在步骤403中,被监测设备实时根据该电压以及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在步骤404中,程控电源检测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端,以触发控制端记录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可选的,控制端实时记录程控电源的电压值、模拟的电池温度以及充电电流。可选的,控制端可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包含,温度控制逻辑)是否正常工作。可选的,控制端可将上述数据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是否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模拟充电方法,通过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可编程电阻可根据控制端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的电阻,控制可编程电阻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也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了完善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的效果。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模拟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模拟充电方法应用于包含程控电源、被监测设备以及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模拟充电系统中,该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与电池连接器的ID端连接,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与电池连接器的负极连接。如图5所示,该模拟充电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501中,程控电源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被监测设备提供该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
在步骤502中,可编程电阻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该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步骤501和步骤502可参见步骤401和步骤402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503中,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本实施例中,利用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模拟电池内部的识别电阻以模拟不同类型的电池。
在步骤504中,被监测设备将ID端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为识别电阻阻值,获取具备高识别电阻阻值的识别电阻所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
其中,上述充电配置文件中限定有被监测设备给具备该识别电阻的电池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
可选的,被监测设备中存储了至少一种类型的合法电池的识别电阻的阻值。被监测设备对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讲,被监测设备中至少存储了一个充电配置文件。
可选的,被监测设备中存储了多个充电配置文件,且指定了每个充电配置文件所对应的识别电阻阻值。
被监测设备为了利用与电池相匹配的充电逻辑给该电池进行充电,被监测设备获取电池连接器的ID端与负极之间的识别电阻阻值,获取该识别电阻阻值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根据获取到的充电配置文件中记录的充电逻辑对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当被监测设备检测到电池连接器的ID端与负极之间的阻值未位于被监测设备所记录的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时,被监测设备将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确定为非法电池并且不提供充电电流。
通过将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至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外,检测被监测设备是否能够区分合法电池、非法电池。
在步骤505中,被监测设备根据该充电逻辑、电压以及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在步骤506中,程控电源检测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控制端,以触发控制端记录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控制端实时记录了程控电源的电压值、模拟的电池温度、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以及充电电流。可选的,控制端可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包含,温度控制逻辑)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被监测设备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非法电池。可选的,控制端可将上述数据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上述数据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充电逻辑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被监测设备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非法电池。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模拟充电方法,通过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可编程电阻可根据控制端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的电阻,控制可编程电阻的阻值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也即可模拟不同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能模拟当前实验室温度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变化,导致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了完善手机充电逻辑检测工作的效果。
另外,通过调整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检测被监测设备给各类型的电池充电时充电逻辑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检测监测设备是否能够区分出合法电池和非法电池。
可选的,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包括微控制单元(英文:microcontroller unit,MCU)、模拟多路复用开关以及预定个电阻,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至少预定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一个第一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之间接入至少一个电阻,第二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连接。
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可通过步骤S1和步骤S2实现。
在步骤S1中,MCU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向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
在步骤S2中,模拟多路复用开关控制与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接通。
其中,各第一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不完全相同。
通常来讲,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地址线,模拟多路复用开关的地址线与MCU的相连接。MCU通过上述地址线向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
可选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与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由于电池充电过程中,一些情况可能会导致电池的温度过高,还需要检测在电池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被监测设备的温度控制逻辑能否正常工作。检测被监测设备的温度控制逻辑能否正常工作可通过步骤T1和步骤T2实现。
在步骤T1中,控制端在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所述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
在步骤T2中,控制端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通过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该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第一电阻控制指令,使得被监测设备根据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段、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用户输入的温度相同或接近。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的“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模拟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程控电源,所述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
所述程控电源,被配置为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所述被监测设备提供所述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
所述可编程电阻,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所述被监测设备,被配置为实时根据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所述程控电源,还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所述控制端,以触发所述控制端记录所述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身份识别ID端连接,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连接,
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所述被监测设备,还被配置为将所述ID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为识别电阻阻值,获取具备所述识别电阻阻值的识别电阻所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所述充电配置文件中限定有所述被监测设备给具备所述识别电阻的电池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
所述被监测设备,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充电逻辑、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包括微控制单元MCU、模拟多路复用开关以及预定个电阻,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至少预定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之间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MCU,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向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被配置为控制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通;
其中,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不完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所述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
所述控制端,还被配置为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6.一种模拟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程控电源和被监测设备的模拟充电系统中,所述程控电源与被监测设备上的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电池连接器的thermal端与负极之间连接有可编程电阻,
所述程控电源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向所述被监测设备提供所述电压控制指令所对应的电压;
所述可编程电阻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一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可编程电阻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所述被监测设备实时根据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所述程控电源检测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将检测得到的电流值发送至所述控制端,以触发所述控制端记录所述充电电流的电流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模拟充电系统还包括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ID端连接,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
所述被监测设备将所述ID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确定为识别电阻阻值,获取具备所述识别电阻阻值的识别电阻所对应的充电配置文件,所述充电配置文件中限定有所述被监测设备给具备所述识别电阻的电池充电时所使用的充电逻辑;
所述被监测设备根据所述充电逻辑、所述电压以及所述thermal端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阻值,控制所述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之间输出的充电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包括微控制单元MCU、模拟多路复用开关以及预定个电阻,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具备至少预定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之间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将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阻值调整为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所对应的阻值,包括:
所述MCU接收所述控制端发送的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向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发送与所述第二电阻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模拟多路复用开关控制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通;
其中,各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不完全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识别电阻模拟器的第一端间的阻值未位于合法电池的阻值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端在所述控制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温度时,查询热敏电阻在所述温度下所表现出的电阻值;
所述控制端根据查询到的电阻值生成所述第一电阻控制指令。
CN201611093939.2A 2016-12-01 2016-12-01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6597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939.2A CN106597303B (zh) 2016-12-01 2016-12-01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939.2A CN106597303B (zh) 2016-12-01 2016-12-01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303A true CN106597303A (zh) 2017-04-26
CN106597303B CN106597303B (zh) 2020-08-11

Family

ID=5859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3939.2A Active CN106597303B (zh) 2016-12-01 2016-12-01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730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1492A (zh) * 2019-03-25 2019-07-09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模拟电池电路
WO2020062138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测试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83344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德明通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充电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21175212A1 (zh) * 2020-03-02 2021-09-10 万维研无线动力(香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曲线学习装置以及充电器
CN113937834A (zh) * 2020-06-29 2022-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电流的配置电路、方法以及待充电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111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池充电过程进行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CN202025832U (zh) * 2011-04-27 2011-11-02 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及充电系统
CN103033693A (zh) * 2011-09-29 2013-04-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117580A (zh) * 2013-02-19 2013-05-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电池兼容功能的移动终端及电池使用、充电控制方法
CN105116358A (zh) * 2015-07-30 2015-12-02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电池识别功能校准装置、电池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5203957A (zh) * 2014-06-30 2015-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111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池充电过程进行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CN202025832U (zh) * 2011-04-27 2011-11-02 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及充电系统
CN103033693A (zh) * 2011-09-29 2013-04-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117580A (zh) * 2013-02-19 2013-05-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电池兼容功能的移动终端及电池使用、充电控制方法
CN105203957A (zh) * 2014-06-30 2015-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电池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116358A (zh) * 2015-07-30 2015-12-02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电池识别功能校准装置、电池识别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2138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测试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47440A (zh) * 2018-09-29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测试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677925A4 (en) * 2018-09-29 2020-11-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APTER TEST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JP2021529320A (ja) * 2018-09-29 2021-10-28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アダプタテスト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記憶媒体
US11249141B2 (en) 2018-09-29 2022-02-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daptor
CN109991492A (zh) * 2019-03-25 2019-07-09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模拟电池电路
WO2021175212A1 (zh) * 2020-03-02 2021-09-10 万维研无线动力(香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曲线学习装置以及充电器
CN113937834A (zh) * 2020-06-29 2022-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电流的配置电路、方法以及待充电设备
CN113937834B (zh) * 2020-06-29 2024-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电流的配置电路、方法以及待充电设备
CN112083344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德明通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充电测试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303B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7303A (zh) 模拟充电系统及方法
US10720778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ype of cable, power adapter and cable
CN101355259B (zh) 通过识别充电线缆进行充电的便携式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5518967B (zh) 改变电流限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4965139B (zh) 一种智能检测适配器性能的方法和终端
CN109313626A (zh) 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类型检测和控制技术
CN107742912A (zh) 充电方法、快充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689022B2 (en)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drawn by an appliance through a USB port
CN106410303A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5048555A (zh) 一种usb充电器充电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3683388A (zh) 充电器、终端、过热保护系统和过热保护方法
CN106026228B (zh) 一种充电usb线、适配器及移动终端
CN105429245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CN112986689B (zh) 一种芯片配置引脚的检测电路、方法
CN106502939A (zh) 一种usb转接头及数据传输设备
CN107769306A (zh) 无线充电方法、发射端、接收端及电源管理芯片
CN106226708A (zh) 电力输入检测装置
US82663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portable devices
Husin et al. Smart charger based on iot concept
CN105652743B (zh) 接口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202025832U (zh) 充电电池及充电系统
CN106856289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转接设备及其电路和信号处理系统
CN106058975A (zh) 一种防护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819344A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16779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