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7432B -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7432B
CN107257432B CN201710440582.9A CN201710440582A CN107257432B CN 107257432 B CN107257432 B CN 107257432B CN 201710440582 A CN201710440582 A CN 201710440582A CN 107257432 B CN107257432 B CN 107257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identification code
terminal
image
shoo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05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7432A (zh
Inventor
罗国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17104405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7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7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其内检测单元实时检测姿态;在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检测的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将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传输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根据标识码调整图像的显示角度调整。可实现不同姿态图像的自适应调整显示。

Description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装置可以用来拍摄照片或视频,照片或视频这些图像资料通常有共享的需求。因而这些装置拍摄的图像通常还需要传输到其他装置上进行显示。例如,通过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后,将手机中的照片或视频拷贝到电脑中或者分享给其他的手机中,当然也不限于手机与电脑之间的图像传输,例如可以是相机与电脑、手机与手机等等之间。
然而,手机或相机在拍摄时很多情况是并非正放拍摄的,当传输到电脑时,并不会智能化地将图像摆正,在电脑中浏览照片和视频时还需要手工切换方向,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可实现不同姿态图像的自适应调整显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其内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S2: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
S3: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
S4: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S5: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横竖屏模式;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不开启,则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开启,则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所有检测结果对应的标识码均对应为第一标识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显示屏的旋转信息;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正向,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直接的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左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右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倒置,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旋转18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右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左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3中,将生成的与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写入到图像名称的特定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5中,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名称,获取特定位置的指定长度的标识码,对标识码与标准比对码进行比对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4中,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处于有线或无线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主动上传、或第二显示终端的主动导入、或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被动的复制或剪切粘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带有姿态检测器件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显示终端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系统,包括:
姿态检测触发单元,在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内的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标识码生成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
绑定单元,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
传输单元,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检测处理单元,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至少设有所述姿态检测触发单元和绑定单元;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至少设有所述检测处理单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方向定位标识码标识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时的姿态,并将方向定位标识码与相应图像进行绑定,因而无论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如何摆拍,都会对应有一方向定位标识码,当传输到另外的第二显示终端上进行显示时,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向定位标识码来确定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时的姿态,从而可以根据获知的姿态来自动调整图像,以使其摆正,由于这些处理都是在后台进行的,因而速度快,也无需人工进行调整,方便用户浏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看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其内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S2: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
S3: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
S4: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S5: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但不应以此为限。
在步骤S1中,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其内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例如可以是手机或相机等拍摄且能相应显示的装置。如果是手机,由于手机有较多的功能,拍摄功能仅是其中的一种,而目前拍摄的软件也很多,因而当手机进入拍摄界面或点击拍摄软件或调用摄像头时均可作为进入拍摄模式的表示,相应生成一触发信息。如果是相机,则可以当相机启动即可认为其进入了拍摄模式。
检测单元可以是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自带的检测器件,也可以是额外装设的器件。检测单元例如可以是重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通过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来确定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当然,这些器件检测的信息较多,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这些信息与预设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具体是四种姿态中的哪种。由于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无论是正放、左倾、倒置,还是右倾,都会具有一定的偏差,因而是与预设范围比较,例如左倾45度到右倾45度范围内的均可视为正向,其他也可类似。
接着执行步骤S2,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作为方向定位标识码。例如,第一标识码为0XFF02;第二标识码为0XFF03;第三标识码为0XFF04;第四标识码为0XFF05。
以手机为例,正向的姿态即通常的手机正放姿态,该姿态对应标记为第一标识码;垂直左倾的姿态即手机逆时针旋转90度的姿态,该姿态对应标记为第四标识码;倒置的姿态即通常的手机倒放姿态,该姿态对应标记为第三标识码;垂直右倾的姿态即手机顺时针旋转90度的姿态,该姿态对应标记为第二标识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横竖屏模式,从而做相应的处理。
具体的,由于目前的手机或平板很多都具有横竖屏自动切换的功能,并配置为可启动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不开启,则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开启,则将检测单元的所有检测结果对应的标识码均对应为第一标识码。
由于横竖屏可切换模式开启时,手机的显示屏会跟随手机姿态变化而自动发生转动调整,因而无论手机摆成何种姿态,其拍摄出来的图像均是正向的。此时,可将全部的图像对应的标识码标识为第一标识码,后续可以不用再对图像进行姿态调整处理。而锁定状态下,并不能保证手机的显示屏一定锁定在通常的竖屏模式下,有可能会左右横屏或倒竖屏,因而对此种情况可进行调整处理。
进一步的,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显示屏的旋转信息,对旋转信息进行判断;然后,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正向,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直接的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此时由于显示屏为正常的竖屏模式,也就是说,显示屏的姿态与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是一致的,因而对应的标识码不需要调整;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左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右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此时,显示屏相对手机发生了逆时针90度的旋转,因而显示屏的姿态与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会发生逆时针90度的差,需要对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通过右旋90度进行补偿校正,再对应标记为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倒置,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旋转18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此时,显示屏相对手机发生了180度倒转,因而显示屏的姿态与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会发生180度的差,需要对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通过转动180度进行补偿校正,再对应标记为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右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左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此时,显示屏相对手机发生了顺时针90度的旋转,因而显示屏的姿态与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会发生顺时针90度的差,需要对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手机姿态通过左旋90度进行补偿校正,再对应标记为相应的标识码。
显示屏具体锁定情况可以根据手机横竖屏切换模块中获取。
接着执行步骤S3,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在图像传输时,绑定的标志码会一同被传输,可被第二显示终端获取。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中,将生成的与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写入到图像名称的特定位置中。手机拍摄图像后,会自动生成图像名称,可在生成图像名称时将对应的标志码嵌入名称中。
接着执行步骤S4,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中,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处于有线或无线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主动上传、或第二显示终端的主动导入、或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被动的复制或剪切粘贴。当然也不限于此。
接着执行步骤S5,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通过各个标识码来确定拍摄对应图像时的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从而通过将图像反转相应角度来补偿姿态,从而可自动将图像摆正。
进一步的,步骤S5中,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名称,获取特定位置的指定长度的标识码,对标识码与标准比对码进行比对检测。标准比对码可以与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一致,只是各个标识码的代码已知,因而只要作出比对便可知道是哪个标识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带有姿态检测器件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显示终端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姿态检测器件作为检测单元。当然,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具备图像显示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系统,包括:
姿态检测触发单元,在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内的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标识码生成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
绑定单元,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
传输单元,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检测处理单元,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至少设有所述姿态检测触发单元和绑定单元;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至少设有所述检测处理单元。
关于本发明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系统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看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的描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通过方向定位标识码标识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时的姿态,并将方向定位标识码与相应图像进行绑定,因而无论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如何摆拍,都会对应有一方向定位标识码,当传输到另外的第二显示终端上进行显示时,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向定位标识码来确定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时的姿态,从而可以根据获知的姿态来自动调整图像,以使其摆正,由于这些处理都是在后台进行的,因而速度快,也无需人工进行调整,方便用户浏览使用。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其内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S2: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
S3: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
S4: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S5: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在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横竖屏模式;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不开启,则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开启,则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所有检测结果对应的标识码均对应为第一标识码;
所述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显示屏的旋转信息;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正向,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直接的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左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右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倒置,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旋转18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右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左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生成的与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写入到图像名称的特定位置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名称,获取特定位置的指定长度的标识码,对标识码与标准比对码进行比对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处于有线或无线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主动上传、或第二显示终端的主动导入、或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被动的复制或剪切粘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带有姿态检测器件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显示终端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6.一种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姿态检测触发单元,在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进入拍摄模式时生成一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内的检测单元实时检测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姿态;
标识码生成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拍摄图像时,记录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的正向、垂直右倾、倒置、垂直左倾的姿态,并对应生成第一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第三标识码、第四标识码;
绑定单元,将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对应姿态下拍摄的图像与对应标识码关联,并将对应标识码绑定于对应图像;
传输单元,传输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带有对应标识码的图像至第二显示终端;
检测处理单元,检测第二显示终端所接收图像的标识码;若检测为第一标识码,则控制图像以所处姿态显示;若检测为第二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右旋90度显示;若检测为第三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倒置显示;若检测为第四标识码,则控制图像左旋90度显示;
所述姿态检测触发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横竖屏模式:
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不开启,则根据锁定的横竖屏状态调整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标识码的对应关系,其中,检测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的显示屏的旋转信息: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正向,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直接的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左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右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倒置,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旋转18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若显示屏相对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为垂直右倾,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加上左旋90度进行记录,并对应生成相应的标识码;
若横竖屏可切换模式开启,则将所述检测单元的所有检测结果对应的标识码均对应为第一标识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拍摄终端至少设有所述姿态检测触发单元和绑定单元;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至少设有所述检测处理单元。
CN201710440582.9A 2017-06-12 2017-06-12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257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0582.9A CN107257432B (zh) 2017-06-12 2017-06-12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0582.9A CN107257432B (zh) 2017-06-12 2017-06-12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432A CN107257432A (zh) 2017-10-17
CN107257432B true CN107257432B (zh) 2020-12-22

Family

ID=6002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0582.9A Active CN107257432B (zh) 2017-06-12 2017-06-12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7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960B (zh) * 2019-09-12 2021-12-0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2199061B (zh) * 2020-09-30 2023-06-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5892A (zh) * 2012-11-01 2014-05-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63386A (zh) * 2014-11-14 2015-02-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照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3740B2 (ja) * 2013-10-08 2018-0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5892A (zh) * 2012-11-01 2014-05-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63386A (zh) * 2014-11-14 2015-02-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照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432A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0624B2 (e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control method, camera, camera system, and program
US10530998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757322B2 (en) Method of setting initial position of camera, camera, and camera system
US9282242B2 (en) Method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taking panoramic photograph
JP596747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97861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150031A1 (en) Pan and tilt operation device, camera system, pan and tilt operation program, and pan and tilt operation method
WO2016038972A1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60204B2 (ja) カメラ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9151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CN103078924A (zh) 视野共享方法及设备
JP2013013063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WO201318333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US20150002698A1 (en) Inclination angle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cture
JP6435063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57432B (zh) 终端间传输图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及系统
US10079973B2 (en) Imaging device operation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8184408A1 (zh) 视频拍摄方法及装置
KR101965310B1 (ko) 단말기, 영상 통화 제어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상 통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00404139A1 (e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imaging control program
US10911679B2 (en)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imaging device, image shake correction method, and image shake correction program
TWI714370B (zh) 電子裝置
JP2007158892A (ja) 画像送受信システム、携帯型画像受信装置、画像送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702857A (zh) 对成像后的图像进行角度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179538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