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4886A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54886A CN107254886A CN201710640472.7A CN201710640472A CN107254886A CN 107254886 A CN107254886 A CN 107254886A CN 201710640472 A CN201710640472 A CN 201710640472A CN 107254886 A CN107254886 A CN 1072548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pe
- design
- band
- wall structure
- barrier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2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omprising retention means in the backfill
- E02D29/0233—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omprising retention means in the backfill the retention means being anch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相应地,同时涉及一种该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本发明的挡墙结构包括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桩间板、反滤层、碎石下渗带、生物滞留带、雨水连接管。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包括边坡稳定设计、边坡排水设计、生态保护设计。边坡稳定设计包括边坡的抗滑稳定计算和加固措施设计。边坡排水设计包括降雨分析、地表径流量计算、地下水径流量计算以及排水设施规模设计。生态保护设计包括径流污染控制率计算、生物滞留带的污水处理能力评估。本发明满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要求;不破坏覆盖层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流通过程;可削减径流污染控制率,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相应地,同时涉及一种该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是新型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路桥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旅游景区以及山地城市建设中,经常会涉及到各式各样的边坡问题,其中覆盖层边坡是常见的边坡之一,主要是由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沉积物形成,具有较强的透水性。
对于覆盖层边坡,常见的工程措施有:1)对于小型边坡,采用削坡减载、坡脚压重、设置截排水沟等措施;2)对于中大型边坡,采用挡土墙、锚索框格梁、锚拉桩板墙等措施。通过以上不同措施的科学组合,可以有效保障边坡的稳定安全。
采用“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带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当前我国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战略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边坡的开挖与支护本身就是对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破坏行为,尤其是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径流过程紊乱,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实际工程中,上述常见的边坡加固措施(削坡减载、坡脚压重、截排水沟、挡土墙、锚索框格梁、锚拉桩板墙等),其唯一目的是满足边坡的稳定可靠、不出现危害性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忽略了景观、生态等因素。特别地,覆盖层边坡本身具有相对较强的透水性,且覆盖层内的各种堆积、沉积物中经常含有污染物,采用常规的支护措施,纵然可以保证工程本身的安全,但是与当前“河长制”所要求的“严禁污水入河”以及“海绵城市”所要求的“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不相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满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要求;不破坏覆盖层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流通过程;削减径流污染控制率,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包括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桩间板、反滤层、碎石下渗带、生物滞留带、雨水连接管;
抗滑桩设置于边坡外侧、并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抗滑桩垂直打入地基中、并伸入边坡的基岩内;
预应力锚索的锚墩锚固在抗滑桩上、锚头伸入边坡的基岩内;
相邻两件抗滑桩之间通过桩间板相连接;桩间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
反滤层设于桩间板背面;
碎石下渗带位于反滤层背后,沿边坡的坡体开挖、填筑;
生物滞留带位于抗滑桩与道路的路基之间,生物滞留带的顶部高程低于道路的路面高程;
雨水连接管设于生物滞留带下部,与市政管网相连。
进一步的是:抗滑桩为方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桩。
进一步的是:预应力锚索的锚墩锚固在抗滑桩外侧,预应力锚索相对于抗滑桩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是:桩间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排水孔为水平设置的多排结构,相邻两排的排水孔交错设置,排水孔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是:反滤层为细颗粒砂砾层。
进一步的是:碎石下渗带底部与桩间板底部齐平,碎石下渗带顶面采用斜坡面,碎石下渗带顶面两侧分别与边坡体、桩间板光滑连接。
进一步的是:生物滞留带为层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土、中粗砂、过滤土工布、碎石、夯实素土。
进一步的是:生物滞留带下部形成集水槽,雨水连接管进口连通集水槽,雨水连接管为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
对于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采用上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包括边坡稳定设计、边坡排水设计、生态保护设计;
边坡稳定设计包括边坡的抗滑稳定计算和加固措施设计,依据边坡设计规程规范,求解加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F,以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其中F=阻滑力(矩)滑动力(矩);
边坡排水设计包括降雨分析、地表径流量计算、地下水径流量计算以及排水设施规模设计,
降雨分析:采用当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其形成的径流量为:
Q=Q1+Q2,
式中,Q为设计降雨量在覆盖层边坡所形成的径流量,其中Q1为地表径流量,Q2为地下水径流量;
排水设施规模设计包括碎石下渗带尺寸设计、排水孔直径与间距设计、生物滞留带尺寸设计、雨水连接管设计;
排水孔直径与间距设计时,孔径、间距与雨水径流量满足以下关系:
q=kvA,
式中,q为单宽桩间板的径流量,v为流速,A为所需的单宽总过水面积;k为常数;
求出单宽总过水面积A以后,根据所选的孔径,即可计算得到排水孔的间排距;
生物滞留带尺寸设计时,生物滞留带的调蓄容积按下式计算:
Vs=V-Wp,
式中,Vs为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V为进水量;Wp为渗透量,按下式计算:
Wp=K1JAst,
式中:K1为土壤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降;As为有效渗透面积;t为渗透时间;
求出调蓄容积以后,再结合地形条件计算出生物滞留带的尺寸;
生态保护设计包括径流污染控制率计算、生物滞留带的污水处理能力评估,径流污染控制率按下式计算:
Kw=K2Kn,
式中:Kw为年径流污染总量去除率;K2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Kn为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相应污染指标的平均去除率。生态保护设计时,污染物指标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工程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本发明并未影响原有边坡的径流过程和路径,坡体内的排水体系较传统支护措施更加顺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渗流场对边坡带来的危害,更加有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2)水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挡墙结构及设计方法来进行边坡工程建设,可以较好地控制覆盖层边坡表面和内部的径流污染,从而实现清水还江、绿水润城。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的三维视图;
图3为边坡排水设计流程图;
图中标记为:1-抗滑桩、2-预应力锚索、3-桩间板、4-反滤层、5-碎石下渗带、6-生物滞留带、7-雨水连接管、8-排水孔、9-道路、10-基岩、11-粘土层、12-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包括抗滑桩1、预应力锚索2、桩间板3、反滤层4、碎石下渗带5、生物滞留带6、雨水连接管7。
抗滑桩1设置于边坡外侧、并沿道路9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抗滑桩1垂直打入地基中、并伸入边坡的基岩10内;抗滑桩1优选为方形截面(尺寸:a×b)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桩,边坡由上到下通常包括覆盖层12、粘土层11、基岩10,抗滑桩1应穿过覆盖层12、粘土层11,并伸入基岩10一定深度。
预应力锚索2的锚墩锚固在抗滑桩1上、锚头伸入边坡的基岩10内;为提高结构稳定性,预应力锚索2的锚墩锚固在抗滑桩1外侧,预应力锚索2相对于抗滑桩1倾斜向下设置,即预应力锚索2与抗滑桩1的底部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锚索吨位为T。
相邻两件抗滑桩1之间通过桩间板3相连接;桩间板3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8;桩间板3为钢筋混凝土板,单块桩间板3的宽度为50cm,厚度为B1,桩间板3的长度与抗滑桩1的间距L等同;排水孔8为水平设置的多排结构,相邻两排的排水孔8交错设置,排水孔8均匀间隔设置,排水孔8优选采用圆孔,孔的直径一般取5cm~10cm。
反滤层4设于桩间板3背面;反滤层4使得水流方向为单向流动(碎石下渗带5流向排水孔8),可防止管涌、流土的发生;反滤层4优选为细颗粒砂砾层。
碎石下渗带5位于反滤层4背后,沿边坡的坡体开挖、填筑;碎石下渗带5优选设置方式为:底部与桩间板3底部齐平,底部宽度不宜小于50cm,碎石下渗带5顶面采用斜坡面,坡比优选为1:2,碎石下渗带5顶面两侧分别与边坡体、桩间板3光滑连接。
生物滞留带6位于抗滑桩1与道路9的路基之间,生物滞留带6的顶部高程低于道路9的路面高程,略低于道路9的路面高程即可;生物滞留带6优选为层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土、中粗砂、过滤土工布、碎石、夯实素土。
雨水连接管7设于生物滞留带6下部,与市政管网相连;为使排水通畅,生物滞留带6下部形成集水槽,雨水连接管7进口连通集水槽,雨水连接管7为沿道路9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采用上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包括边坡稳定设计、边坡排水设计、生态保护设计。
边坡稳定设计包括边坡的抗滑稳定计算和加固措施设计,依据边坡设计规程规范,求解加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F,以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其中F=阻滑力(矩)滑动力(矩)。
边坡排水设计包括降雨分析、地表径流量计算、地下水径流量计算以及排水设施规模设计,边坡排水设计的流程如图3所示。
降雨分析:采用当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其形成的径流量为:
Q=Q1+Q2,
式中,Q为设计降雨量在覆盖层边坡所形成的径流量,其中Q1为地表径流量,Q2为地下水径流量。
排水设施规模设计包括碎石下渗带5尺寸设计、排水孔8直径与间距设计、生物滞留带6尺寸设计、雨水连接管7设计。
下渗带5尺寸设计:底部与桩间板3底部齐平,底部宽度不宜小于50cm,碎石下渗带5顶面采用斜坡面,坡比优选为1:2,碎石下渗带5顶面两侧分别与边坡体、桩间板3光滑连接。
排水孔8直径与间距设计时,孔径、间距与雨水径流量满足以下关系:
q=kvA,
式中,q为单宽桩间板的径流量,v为流速,A为所需的单宽总过水面积;k为常数;
求出单宽总过水面积A以后,根据所选的孔径,即可计算得到排水孔的间排距;排水孔8优选采用圆孔,孔的直径一般取5cm~10cm;此外,最下排的排水孔8应高出桩间板3前地面0.2m。
生物滞留带6尺寸设计时,生物滞留带6的调蓄容积按下式计算:
Vs=V-Wp,
式中,Vs为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V为进水量;Wp为渗透量,按下式计算:
Wp=K1JAst,
式中:K1为土壤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降,一般取为1;As为有效渗透面积;t为渗透时间,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一般可取为2小时。
求出调蓄容积以后,再结合地形条件计算出生物滞留带6的尺寸。
雨水连接管7设计:将生物滞留带6内滞留形成的水通过雨水连接管7连接到市政管网,形成一个顺畅的排水通道。雨水连接管7的管径与数量根据所需的排水量,并结合市政管网的规划布局来综合确定,另见市政工程设计。
生态保护设计包括径流污染控制率计算、生物滞留带6的污水处理能力评估。其中,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中的一种或多种。
径流污染控制率按下式计算:
Kw=K2Kn,
式中:Kw为年径流污染总量去除率;K2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Kn为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相应污染指标的平均去除率。
生物滞留带的污水处理能力评估主要包括:断面形式选择、草皮类型选择、种植土的类型选择、土壤层厚度设计、砂层和碎石层的厚度设计。其中,断面形式主要有倒抛物线形、三角形以及梯形,应结合实际地形条件来合理布置。草皮类型和种植土类型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状况,选择适宜种植的草皮及其所需的种植土。土壤层厚度一般可取20cm~30cm,砂层厚度一般不小于10cm,碎石层厚度取25cm~35cm。
Claims (10)
1.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1)、预应力锚索(2)、桩间板(3)、反滤层(4)、碎石下渗带(5)、生物滞留带(6)、雨水连接管(7);
抗滑桩(1)设置于边坡外侧、并沿道路(9)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抗滑桩(1)垂直打入地基中、并伸入边坡的基岩(10)内;
预应力锚索(2)的锚墩锚固在抗滑桩(1)上、锚头伸入边坡的基岩(10)内;
相邻两件抗滑桩(1)之间通过桩间板(3)相连接;桩间板(3)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8);
反滤层(4)设于桩间板(3)背面;
碎石下渗带(5)位于反滤层(4)背后,沿边坡的坡体开挖、填筑;
生物滞留带(6)位于抗滑桩(1)与道路(9)的路基之间,生物滞留带(6)的顶部高程低于道路(9)的路面高程;
雨水连接管(7)设于生物滞留带(6)下部,与市政管网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抗滑桩(1)为方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锚索(2)的锚墩锚固在抗滑桩(1)外侧,预应力锚索(2)相对于抗滑桩(1)倾斜向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桩间板(3)为钢筋混凝土板,排水孔(8)为水平设置的多排结构,相邻两排的排水孔(8)交错设置,排水孔(8)均匀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反滤层(4)为细颗粒砂砾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碎石下渗带(5)底部与桩间板(3)底部齐平,碎石下渗带(5)顶面采用斜坡面,碎石下渗带(5)顶面两侧分别与边坡体、桩间板(3)光滑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生物滞留带(6)为层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土、中粗砂、过滤土工布、碎石、夯实素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生物滞留带(6)下部形成集水槽,雨水连接管(7)进口连通集水槽,雨水连接管(7)为沿道路(9)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
9.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包括边坡稳定设计、边坡排水设计、生态保护设计;
边坡稳定设计包括边坡的抗滑稳定计算和加固措施设计,依据边坡设计规程规范,求解加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F,以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其中F=阻滑力(矩)/滑动力(矩);
边坡排水设计包括降雨分析、地表径流量计算、地下水径流量计算以及排水设施规模设计,
降雨分析:采用当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其形成的径流量为:
Q=Q1+Q2,
式中,Q为设计降雨量在覆盖层边坡所形成的径流量,其中Q1为地表径流量,Q2为地下水径流量;
排水设施规模设计包括碎石下渗带(5)尺寸设计、排水孔(8)直径与间距设计、生物滞留带(6)尺寸设计、雨水连接管(7)设计;
排水孔(8)直径与间距设计时,孔径、间距与雨水径流量满足以下关系:
q=kvA,
式中,q为单宽桩间板的径流量,v为流速,A为所需的单宽总过水面积;k为常数;
求出单宽总过水面积A以后,根据所选的孔径,即可计算得到排水孔的间排距;
生物滞留带(6)尺寸设计时,生物滞留带(6)的调蓄容积按下式计算:
Vs=V-Wp,
式中,Vs为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V为进水量;Wp为渗透量,按下式计算:
Wp=K1JAst,
式中:K1为土壤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降;As为有效渗透面积;t为渗透时间;
求出调蓄容积以后,再结合地形条件计算出生物滞留带(6)的尺寸;
生态保护设计包括径流污染控制率计算、生物滞留带(6)的污水处理能力评估,径流污染控制率按下式计算:
Kw=K2Kn,
式中:Kw为年径流污染总量去除率;K2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Kn为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相应污染指标的平均去除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态保护设计时,污染物指标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40472.7A CN107254886A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40472.7A CN107254886A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54886A true CN107254886A (zh) | 2017-10-17 |
Family
ID=6002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40472.7A Pending CN107254886A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5488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08708A4 (en) * | 2019-01-07 | 2022-10-26 | Infra-SGA, Inc. | BIORETEN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32608A1 (en) * | 2008-03-14 | 2009-09-17 | Chouery Farid A | Retaining wall |
CN203270591U (zh) * | 2013-05-31 | 2013-11-06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加固桩间土钉墙绿色边坡支护结构 |
CN103669398A (zh) * | 2013-12-26 | 2014-03-26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路堑挡土墙 |
CN205529730U (zh) * | 2016-02-01 | 2016-08-31 |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
CN106400744A (zh) * | 2016-11-08 | 2017-02-15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JP2017094303A (ja) * | 2015-11-26 | 2017-06-01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貯留浄化システム |
CN207003475U (zh) * | 2017-07-31 | 2018-02-13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
2017
- 2017-07-31 CN CN201710640472.7A patent/CN1072548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32608A1 (en) * | 2008-03-14 | 2009-09-17 | Chouery Farid A | Retaining wall |
CN203270591U (zh) * | 2013-05-31 | 2013-11-06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加固桩间土钉墙绿色边坡支护结构 |
CN103669398A (zh) * | 2013-12-26 | 2014-03-26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路堑挡土墙 |
JP2017094303A (ja) * | 2015-11-26 | 2017-06-01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貯留浄化システム |
CN205529730U (zh) * | 2016-02-01 | 2016-08-31 |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
CN106400744A (zh) * | 2016-11-08 | 2017-02-15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003475U (zh) * | 2017-07-31 | 2018-02-13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08708A4 (en) * | 2019-01-07 | 2022-10-26 | Infra-SGA, Inc. | BIORETEN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03475U (zh)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
Heede | Gully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the status of our knowledge | |
Xiao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 |
CN101270570B (zh) | 一种稀性泥石流和高含沙洪水的泥沙拦淤方法及其应用 | |
Holtz et al. | Stabilization of soil slopes | |
CN101914882B (zh) | 高地下水位粉质土地区低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Šebela et al. | 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s on karst-The examples from Slovenia | |
CN108222060A (zh) | 高速铁路、公路桩基托梁扶壁式托盘路基支挡结构 | |
Heede |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cost of rock check dams | |
CN208280161U (zh) | 防堵塞型加筋透水混凝土复合挡土墙结构 | |
CN106836243A (zh) | 一种适合山地地形的海绵绿地及其建设方法 | |
CN104343177A (zh) | 地下排水通道 | |
CN107254886A (zh) |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 |
CN108691317A (zh) | 防堵塞型加筋透水混凝土复合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Meng et al. | Landslides and their control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models and case studies from Gansu Province, China | |
CN113186955A (zh) | 一种复合型边坡加固结构 | |
CN210368865U (zh) |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 |
CN209114263U (zh) | 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 | |
CN210658632U (zh) | 一种渗滤沟结构 | |
CN215594063U (zh) | 一种复合型边坡加固结构 | |
Lohnes et al. | Low water stream crossing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commendations | |
Ahmed et al. | Groundwater dam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 |
Doyle-TIAR et al. | Marcus Hardie Land Management Officer DPIW | |
YOGNO YAMBA | Modelling the trigger of a landslide due to suction dissipation: case of a slope in peloponnese (Greece) | |
Cole et al. | Boy Scouts of America Concept Site Master Plan and Improve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