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8865U -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 Google Patents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8865U
CN210368865U CN201920537163.1U CN201920537163U CN210368865U CN 210368865 U CN210368865 U CN 210368865U CN 201920537163 U CN201920537163 U CN 201920537163U CN 210368865 U CN210368865 U CN 210368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stage
mud
dissipation
debris flow
rock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71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世国
齐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5371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8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8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8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特别涉及泥石流防治技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能够降低泥石流的破坏作用,减轻灾害损失。本实用新型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自泥石流流通区至堆积区,由上游向下游沿泥石流沟道逐级设置,至少包括柔性拦挡网、桩承式格栅墙、透水扶壁式重力坝。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泥石流类型等合理选择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和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搭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实现成本效益最优化。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用于泥石流灾害防治。

Description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特别涉及泥石流防治技术,具体是一种可以将泥石流中的大小颗粒逐级拦挡,消耗泥石流冲击能量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因此,治理与防护泥石流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泥石流沟道中,一般采用混凝土拦砂坝,并在坝身上设置排泄孔、坝顶上设置溢流口。一方面,上述拦砂坝结构存在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不适用于含大块石的泥石流或泥流治理工程;另一方面混凝土坝基础易发生变形且对于沟谷岸坡基础要求较高,相关基坑工程施工开挖量大。有时也可采用柔性防护网拦挡泥石流,柔性网防护结构具有节约投资、景观性好、便于安装等特点。柔性网可以起拦挡泥石流中大颗粒固体物质的作用,但由于柔性网易于变形,结构不稳定,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与拦挡高度。传统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挡泥石流,但以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物质及水形成的泥石流,常具有巨大的冲击能量,单一的拦挡结构往往难以实现治理工程的长期安全性。
因此,有必要针对泥石流中固体颗粒类径不同及含有水的物质组成特征,提出一种能够逐级消耗泥石流冲击能量的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从泥石流的流通区到堆积区,按颗粒由大到小的特征可将不同物质组成的泥石流逐级拦挡,以逐级分散与减小泥石流的冲击作用,达到最佳的防灾减灾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降低泥石流的破坏作用,减轻灾害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自泥石流流通区至堆积区,由上游向下游沿泥石流沟道逐级设置,至少包括柔性拦挡网、桩承式格栅墙、透水扶壁式重力坝。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拦挡网、桩承式格栅墙、透水扶壁式重力坝之间间距为80~200米。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拦挡网和/或桩承式格栅墙为两道。
在某些实施例中,两道之间间距为20~50米。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拦挡网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中部支撑柱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顶部支撑绳和金属柔性网,顶部支撑绳通过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张紧,金属柔性网与顶部支撑绳连接;端部支撑柱与端部支撑绳相连接,端部支撑绳末端连接锚块,锚块固定于地层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绳为不锈钢丝绳。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柔性网为不锈钢丝编织网。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桩承式格栅墙,包括格栅式结构、混凝土板墙,所述格栅式结构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板墙之间;
所述格栅式结构横向采用防锈的扁钢、竖向采用防锈的钢筋焊接而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板墙底部设置有水平承台,水平承台下游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槛;水平承台上游底部设置有至少3根钢管桩;混凝土板墙内均设置有从底部贯通到顶部的钢筋。
所述防滑齿槛均设置成梯形,混凝土板墙也设置成梯形;钢管桩呈梅花形布设,每根钢管桩内均填充有水泥浆;混凝土板墙在下游一侧采用钢条框架支撑,钢条框架内部及其与混凝土板墙和水平承台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扶壁式重力坝,包括嵌入泥石流沟道地层的坝底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设置坝体;
所述坝体上设置排水口,排水口中插入PVC管;
所述坝体下游直立面一侧沿坝体纵轴线方向设置扶壁结构;
所述扶壁结构为上小下大的变截面结构;
所述在坝体的顶部沿泥石流流动方向开设溢流槽,溢流槽沿坝体纵轴线方向可布设多个,溢流槽断面形状为矩形或倒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采用柔性拦挡、半柔性拦挡、刚性拦挡分级结合的方式,将柔性拦挡网、桩承式格栅墙、透水扶壁式重力坝优点相互结合,由柔性网挡住大块颗粒,桩承式格栅墙、透水扶壁式重力坝依次拦挡粒径较小的颗粒,使得向下游方向泥石流中固体颗粒直径逐级递减,消耗泥石流的冲击能量,将泥石流冲击作用降到极低。
2、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中的柔性拦挡网结构可使冲击荷载的分担更加合理,优化柔性拦挡网内的荷载分配,减小柔性网中紧邻支承体区域内的荷载集中程度和各构件上的峰值荷载,提高柔性拦挡网的抗冲击能力,降低对锚杆锚固力的要求,进而减少施工安装工作量和后期维护工作量,提高防护工程的性价比。
3、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中的桩承式格栅墙将传统连续式拦挡坝体改进为数个规则的板墙结构联合体,在相邻的两个板墙结构之间设置格栅式结构,使之成为含有过滤系统的可透过较小颗粒及水的结构体,满足拦挡较大颗粒固体物质的要求,使泥石流的冲击能量得到充分缓解。
4、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的桩承式格栅墙中的防滑齿槛可以限制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沿沟道方向的位移。
5、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的桩承式格栅墙中钢管桩呈梅花形布置,因而桩基的稳定性好,不均匀沉降小,不会随时间倾斜或者产生裂缝。钢管桩上设置的若干开孔便于水泥浆与周围底层固结为一体,提高钢管桩的固定效果。钢管桩可以防止水平承台下部土层被冲刷,提高本结构的耐用稳固性。
6、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中的透水扶壁式重力坝坝体中呈网状布设PVC管,透水效果好;坝体下游一侧设置扶壁结构,可增加坝体稳定性、减小坝体厚度和坝基埋深。同时其上游的柔性拦挡网和桩承式格栅墙两级拦挡结构,能较大程度减小作用于透水扶壁式重力坝上的泥石流冲击荷载,可解决传统的透水重力拦挡坝有时不适用于含大块石的泥石流治理工程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沿泥石流沟道布设三级拦挡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的上级柔性拦挡网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的中间桩承式格栅墙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的下级透水扶壁式重力坝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为泥石流沟道;
2为柔性拦挡网;
3为桩承式格栅墙;
4为透水扶壁式重力坝
5为顶部支撑绳;
6为端部支撑柱;
7为中部支撑柱;
8为金属柔性网;
9为端部支撑绳;
10为锚块10;
11为钢管桩;
12为防滑齿槛;
13为水平承台13;
14为混凝土板墙;
15为钢条框架;
16为格栅式结构;
17为混凝土垫层;
18为排水口;
19为坝体;
20为扶壁结构
21为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其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将参考附图并结合以下内容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如图1所示,自泥石流流通区至堆积区,由上游向下游沿泥石流沟道1逐级设置,至少包括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
本实用新型中,不同性质的拦挡结构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泥石流类型等进行合理安排。
通常,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之间间距约为80~200米。
一般而言,柔性拦挡网2属于柔性拦挡结构,桩承式格栅墙3属于半柔性拦挡结构,而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则属于刚性拦挡结构。
根据土木工程造价成本来看,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和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工程造价成本通常是递增的。也就是说,柔性拦挡网2建造成本低于桩承式格栅墙3;桩承式格栅墙3建造成本低于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
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或全部都可以采用两道,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拦挡耗散作用。
对于大块石料比较多的泥石流类型,可以采用两道柔性拦挡网2、一道桩承式格栅墙3和一道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的结构形式,加强对大块石料的拦截。两道柔性拦挡网2可以选择不同网孔尺寸的拦挡网,逐级拦截大块石料。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后续拦挡结构的压力。同样的道理,对于小块石料或泥沙较重的泥石流类型,桩承式格栅墙3或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可以采用两道的结构形式。
一般而言,两道相同类型拦挡结构之间的间距大约为20~50m。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泥石流类型等合理选择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和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搭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实现成本效益最优化。
实施例
参照图2,本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中的柔性拦挡网结构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6、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6之间的中部支撑柱7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6之间的顶部支撑绳5和金属柔性网8,顶部支撑绳5通过端部支撑柱6和中部支撑柱7张紧,金属柔性网8与顶部支撑绳5连接;端部支撑柱8与端部支撑绳9相连接,端部支撑绳9末端连接锚块10,锚块10固定于稳定地层中。
本例的支撑绳5采用不锈钢钢丝绳,金属柔性网8则采用不锈钢丝编织网构成。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中的桩承式格栅墙结构包括若干用于将泥石流沟道分割为适合格栅式结构16宽度范围的混凝土板墙14;混凝土板墙14之间均布设有格栅式结构16;格栅式结构16横向采用防锈的扁钢、竖向采用防锈的钢筋以一定间距焊接而成;混凝土板墙14的底部设置有水平承台13,水平承台13下游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槛12;水平承台13的上游设置有若干钢管桩11;混凝土板墙14内均设置有从底部贯通到顶部的若干钢筋;每个防滑齿槛12均设置成梯形,混凝土板墙14也设置成梯形;若干钢管桩11设置成梅花形,每根钢管桩11内均填充有水泥浆;混凝土板墙14在下游一侧采用钢条框架15支撑,钢条框架15内部及其与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板墙14和水平承台13)的连接采用高强度螺栓。
参照图4,本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中的透水扶壁式重力坝结构包括嵌入沟床地层的坝底混凝土垫层17,所述混凝土垫层17上设置坝体19;坝体19中以一定间距呈网状设置排水口18,排水口18中插入PVC管;所述坝体19下游直立面一侧沿坝体纵轴线方向以一定间距设置扶壁结构20,扶壁结构20为上小下大的变截面结构;在坝体19的顶部沿泥石流流动方向开设溢流槽21,溢流槽21沿坝体纵轴线方向可布设多个,溢流槽21断面形状为矩形或倒梯形。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体系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Claims (10)

1.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自泥石流流通区至堆积区,由上游向下游沿泥石流沟道(1)逐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至少包括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之间间距为80~2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拦挡网(2)和/或桩承式格栅墙(3)和/或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为两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道之间间距为20~50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拦挡网(2)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6)、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6)之间的中部支撑柱(7)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6)之间的顶部支撑绳(5)和金属柔性网(8),顶部支撑绳(5)通过端部支撑柱(6)和中部支撑柱(7)张紧,金属柔性网(8)与顶部支撑绳(5)连接;端部支撑柱(6)与端部支撑绳(9)相连接,端部支撑绳(9)末端连接锚块(10),锚块(10)固定于地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绳(5)为不锈钢丝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柔性网(8)为不锈钢丝编织网。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承式格栅墙(3),包括格栅式结构(16)、混凝土板墙(14),所述格栅式结构(16)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板墙(14)之间;
所述格栅式结构(16)横向采用防锈的扁钢、竖向采用防锈的钢筋焊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墙(14)底部设置有水平承台(13),水平承台(13)下游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槛(12);水平承台(13)上游底部设置有至少3根钢管桩(11);混凝土板墙(14)内均设置有从底部贯通到顶部的钢筋;
所述防滑齿槛(12)均设置成梯形,混凝土板墙(14)也设置成梯形;钢管桩(11)呈梅花形布设,每根钢管桩(11)内均填充有水泥浆;混凝土板墙(14)在下游一侧采用钢条框架(15)支撑,钢条框架(15)内部及其与混凝土板墙(14)和水平承台(13)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包括嵌入泥石流沟道(1)地层的坝底混凝土垫层(17),所述混凝土垫层(17)上设置坝体(19);
所述坝体(19)上设置排水口(18),排水口(18)中插入PVC管;
所述坝体(19)下游直立面一侧沿坝体纵轴线方向设置扶壁结构(20);
所述扶壁结构(20)为上小下大的变截面结构;
所述在坝体(19)的顶部沿泥石流流动方向开设溢流槽(21),溢流槽(21)沿坝体纵轴线方向可布设多个,溢流槽(21)断面形状为矩形或倒梯形。
CN201920537163.1U 2019-04-19 2019-04-19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Active CN210368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163.1U CN210368865U (zh) 2019-04-19 2019-04-19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163.1U CN210368865U (zh) 2019-04-19 2019-04-19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8865U true CN21036886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7163.1U Active CN210368865U (zh) 2019-04-19 2019-04-19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88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882A (zh) * 2019-04-19 2019-07-12 西南交通大学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CN115030095A (zh) * 2022-06-30 2022-09-09 清华大学 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抗冲击消能支挡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882A (zh) * 2019-04-19 2019-07-12 西南交通大学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CN115030095A (zh) * 2022-06-30 2022-09-09 清华大学 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抗冲击消能支挡结构
CN115030095B (zh) * 2022-06-30 2023-03-17 清华大学 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抗冲击消能支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4334B2 (en) Methods of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water flow, breaking water waves and reducing surface erosion along rivers, streams, waterways and coastal regions
CN204530620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挡墙
CN207003475U (zh)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US20120117739A1 (en) Ecologically-Sound Waterway Culvert Restoration
CN210766223U (zh) 一种排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
KR101017295B1 (ko) 피암터널의 기능을 가진 하이브리드형 사면붕괴 안전구조물
CN110004882A (zh)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CN210368865U (zh) 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
CN111455831A (zh) 与预应力锚索结合的超高复合加筋土桥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0857182U (zh) 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CN113186955A (zh) 一种复合型边坡加固结构
CN21207778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岸墙
CN210562017U (zh) 泥石流柔性拦挡网及泥石流柔性拦挡坝
CN212375698U (zh) 一种与预应力锚索结合的超高复合加筋土桥台
CN116497725A (zh) 一种防洪式铁路桥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575638B (zh) 一种采用钢筋笼石笋桩的路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2477800U (zh) 一种锚固格宾挡土墙
CN110593205B (zh) 一种高位碎屑流多级自适应障桩群减灾结构及实施方法
CN210458817U (zh) 一种防道路沉降的地基结构
CN112575777A (zh) 一种航道下穿高铁桥墩桩基的框架加固体系和加固方法
CN113669108B (zh) 穿越复杂溶洞群隧道的综合排水系统
CN211816340U (zh) 一种河道护坡围堰结构
CN110714479B (zh) 内嵌碎石柱的透水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992388U (zh) 一种应用于山区性河道的简易拦污坝
CN220644070U (zh) 一种新型柔性护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