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29730U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29730U
CN205529730U CN201620098822.2U CN201620098822U CN205529730U CN 205529730 U CN205529730 U CN 205529730U CN 201620098822 U CN201620098822 U CN 201620098822U CN 205529730 U CN205529730 U CN 205529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verflow pipe
road
rainwater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88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犀
刘洋
袁强
罗鸽
吴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Planning &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Planning &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Planning &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Planning &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988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29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29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297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叉设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第一分隔带包括防透分隔带槽、蓄水槽、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隔污透水层、雨水滞留层,沿防透分隔带槽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根竖向穿过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隔污透水层和雨水滞留层的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封堵,溢流管的上端开口并位于蓄水槽内,溢流管的管壁对应雨水滞留层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雨水管网的泄水孔,雨水滞留层内设置有连通溢流管内部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多个穿孔;第二分隔带包括回填种植土、无口路缘石和防透层。有益效果是降低旧城改造成本,缓解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解决道路雨水径流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规划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背景技术
在中国迅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给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成为时下城市建设主流。
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道路面积基本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近1/3。有效的利用道路改造对推进海绵城市低冲击开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分隔带作为道路断面结构的重要组成单元,具有分隔不同功能车道、美化道路景观和夜间防眩光等重要作用。它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净化雨水,还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对于缓解市政管网压力,防治城市内涝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旧时建设的城市的道路大多由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和分隔带四部分组成。道路径流雨水根据道路竖向设计通过雨水井直接排入市政管网中,遇到暴雨来袭,瞬时雨水管网压力过大,容易引起溢流及面源污染,导致旧城内涝、面源污染以及道路雨水径流问题严重,而今旧城改造亦在逐渐的开展,但目前旧城改造成本高昂,城市内涝、面源污染以及道路雨水径流问题解决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旧城改造成本,缓解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解决道路雨水径流问题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旧城改造方面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替设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所述第一分隔带包括防透分隔带槽、蓄水槽、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隔污透水层、雨水滞留层,所述蓄水槽、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隔污透水层和雨水滞留层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防透分隔带槽内,沿所述防透分隔带槽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根竖向穿过所述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隔污透水层和雨水滞留层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封堵,所述溢流管的上端开口并位于所述蓄水槽内,所述溢流管的管壁对应所述雨水滞留层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雨水管网的泄水孔,所述雨水滞留层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溢流管内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多个穿孔,所述防透分隔带槽的延伸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路缘石,所述开口路缘石的顶部伸出地面,其开口连通所述蓄水槽内外;所述第二分隔带包括回填种植土、无口路缘石和防透层,所述防透层竖向设置在所述回填种植土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无口路缘石设置在所述防透层的顶部,并伸出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由于所述第一分隔带为海绵城市的生物滞留设施,而所述第二分隔带为传统道路分隔带,利用所述开口路缘石的开口将雨水引入所述第一分隔带内滞留去污,尽量避免雨水直接通过雨水井排入市政管网,起到错峰减排的效果,达到缓解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并解决道路雨水径流问题的目的。
其二,进入所述第一分隔带的雨水依次经过所述蓄水槽、树皮覆盖层、换土层、隔污透水层滞留去污后被所述雨水滞留层存储,经所述穿孔排水管可将过量的雨水排入所述溢流管内进而经过泄水孔排入市政管网,若所述蓄水槽内的雨水水位超过所述溢流管上端的开口,则所述蓄水槽内过量的雨水经所述溢流管的上端开口进入市政管网,强化所述第一分隔带的错峰减排效果,缓解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并解决道路雨水径流问题。其中,所述蓄水槽主要为雨水提供一定的调蓄空间,同时起到初步的污物截留作用;所述树皮覆盖层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有利于水质净化;所述换土层也就是生物滞留介质层,用于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中的植物的培养,固定培植植物根系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净化和下渗功能;所述透水层用于透水及隔离污物,防止所述穿孔排水管堵塞。
其三,旧城改造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受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可进行海绵城市改造的区域非常有限,而利用道路翻修或埋设市政管网的机会,对道路分隔带分段进行所述第一分隔带的建设,第一分隔带与第二分隔带(即传统道路分隔带)共存的情况下,既可以节约海绵城市建设在旧城区实施的工程投资造价,又可以缓解雨水管网瞬时的压力,解决道路积水问题的同时改善道路景观环境(第一分隔带内可种植禾本植物,第二分隔带内可种植乔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旧城改造方面的实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防透分隔带槽的槽壁由防透膜制成,确保所述防透分隔带槽的防透性能,进而确保所述第一分隔带与第二分隔带分隔可靠,保护道路地基和其他市政管网设施。
进一步,所述换土层由覆植土、种植土和沙混合组成,利于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中植物的生长,并提高所述换土层的净化和下渗功能。
进一步,所述隔污透水层由透水土工布或砂石制成,提高所述透水层的透水和隔离污物性能。
进一步,所述雨水滞留层为砾石粒径大于所述排水管的穿孔孔径的砾石层,避免穿孔排水管堵塞的同时提高所述滞留层存储和收集雨水的性能。
进一步,所述防透层由防渗膜制成,提高所述防透层保护道路路基和路面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分隔带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分隔带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无口路缘石,2、第二分隔带,3、防透分隔带槽,4、开口路缘石,5、第一分隔带,6、溢流管,7、蓄水槽,8、树皮覆盖层,9、换土层,10、隔污透水层,11、雨水滞留层,12、泄水孔,13、排水管,14、防透层,15、回填种植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替设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带5和第二分隔带2,第一分隔带5包括防透分隔带槽3、蓄水槽7、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雨水滞留层11,蓄水槽7、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和雨水滞留层11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防透分隔带槽3内,沿防透分隔带槽3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根竖向穿过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和雨水滞留层11的溢流管6,溢流管6的下端封堵,溢流管6的上端开口并位于蓄水槽7内,溢流管6的管壁对应雨水滞留层11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雨水管网的泄水孔12,雨水滞留层11内设置有连通溢流管6内部的排水管13,排水管13上设有多个穿孔,防透分隔带槽3的延伸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路缘石4,开口路缘石4的顶部伸出地面,其开口连通蓄水槽7内外;第二分隔带2包括回填种植土15、无口路缘石1和防透层14,防透层14竖向设置在回填种植土15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无口路缘石1设置在防透层14的顶部,并伸出地面。
本实施例中,防透分隔带槽3的槽壁由防透膜制成,确保防透分隔带槽3的防透性能,换土层9由5%的覆植土、45%的种植土和50%的沙混合组成,隔污透水层10由透水土工布或砂石制成,雨水滞留层11为砾石粒径大于排水管13的穿孔孔径的砾石层,防透层14由防渗膜制成。
工作原理:经开口缘石的开口进入第一分隔带5的雨水依次经过蓄水槽7、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滞留去污后被雨水滞留层11存储,经排水管13可将过量的雨水排入溢流管6内进而经过泄水孔12排入市政管网,若蓄水槽7内的雨水水位超过溢流管6上端的开口,则蓄水槽内7过量的雨水经溢流管6的上端开口进入市政管网,为市政管网错峰减排,缓解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并解决道路雨水径流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中央分段交替设置并嵌入地下的第一分隔带(5)和第二分隔带(2),所述第一分隔带(5)包括防透分隔带槽(3)、蓄水槽(7)、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雨水滞留层(11),所述蓄水槽(7)、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和雨水滞留层(11)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防透分隔带槽(3)内,沿所述防透分隔带槽(3)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根竖向穿过所述树皮覆盖层(8)、换土层(9)、隔污透水层(10)和雨水滞留层(11)的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的下端封堵,所述溢流管(6)的上端开口并位于所述蓄水槽(7)内,所述溢流管(6)的管壁对应所述雨水滞留层(11)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雨水管网的泄水孔(12),所述雨水滞留层(11)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溢流管(6)内部的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上设有多个穿孔,所述防透分隔带槽(3)的延伸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路缘石(4),所述开口路缘石(4)的顶部伸出地面,其开口连通所述蓄水槽(7)内外;所述第二分隔带(2)包括回填种植土(15)、无口路缘石(1)和防透层(14),所述防透层(14)竖向设置在所述回填种植土(15)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无口路缘石(1)设置在所述防透层(14)的顶部,并伸出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透分隔带槽(3)的槽壁由防透膜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污透水层(10)由透水土工布或砂石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滞留层(11)为砾石粒径大于所述排水管(13) 的穿孔孔径的砾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透层(14)由防渗膜制成。
CN201620098822.2U 2016-02-01 2016-02-01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29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8822.2U CN205529730U (zh) 2016-02-01 2016-02-01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8822.2U CN205529730U (zh) 2016-02-01 2016-02-01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29730U true CN205529730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882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29730U (zh) 2016-02-01 2016-02-01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2973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9034A (zh) * 2016-12-20 2017-03-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道路
CN106906888A (zh) * 2017-04-15 2017-06-30 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106906889A (zh) * 2017-04-15 2017-06-30 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
CN107254886A (zh) * 2017-07-31 2017-10-1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CN111501956A (zh) * 2020-03-31 2020-08-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受限空间改造的海绵型植草沟及其改造方法
CN113818534A (zh) * 2021-09-17 2021-12-2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9034A (zh) * 2016-12-20 2017-03-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道路
CN106906888A (zh) * 2017-04-15 2017-06-30 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106906889A (zh) * 2017-04-15 2017-06-30 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
CN107254886A (zh) * 2017-07-31 2017-10-1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
CN111501956A (zh) * 2020-03-31 2020-08-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受限空间改造的海绵型植草沟及其改造方法
CN113818534A (zh) * 2021-09-17 2021-12-2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9730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旧城区道路分隔带
CN104196277B (zh) 一种适用于上海城市社区绿地内部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US11470787B2 (en) Salt-isolated rain garden structure
CN20510036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CN103603320B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6400885A (zh) 一种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10042724A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3938518A (zh) 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
CN206289491U (zh) 一种人行道、绿地集蓄水系统
CN207940133U (zh) 一种传统树池海绵化结构
CN200974985Y (zh) 裸露地面雨水收集设施
CN203782519U (zh) 浅草沟
CN201883360U (zh) 道路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5259318U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447206U (zh) 一种地铁停车场排水系统
CN207812613U (zh) 一种海绵式雨洪引排系统
CN202248209U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系统
CN207714473U (zh) 一种适用于粘土地区的雨水花园
CN207739092U (zh) 园林生态铺装构造
CN206903094U (zh) 一种园林景观台阶
CN105386509A (zh) 一种集渗滞蓄净排雨水的一体式成品雨水口
CN102296690B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5848070U (zh) 景观带滞蓄滤排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