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4234A -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4234A
CN107244234A CN201710498100.5A CN201710498100A CN107244234A CN 107244234 A CN107244234 A CN 107244234A CN 201710498100 A CN201710498100 A CN 201710498100A CN 107244234 A CN107244234 A CN 107244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attern
heel row
planetary gear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81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4234B (zh
Inventor
姚立纲
邓建旺
任铖铖
余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4981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4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4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4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4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4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electric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一号电机3、二号电机7、前排行星轮机构5、后排行星轮机构9、第一制动器1、第二制动器4和离合器14;本发明一号电机主轴采用空心轴,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的重量和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从而使本发明装置的布局更加紧凑,驱动效率更高;根据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通过控制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状态就可以使车辆切换到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纯电动的轿车、客车以及其它类型的车辆的电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采用单电机、主减速器方案,通过电机进行无极调速。这种动力系统机构简单、易于总体布置、控制比较容易,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采用单电机和简单的减速器使得驱动系统效率较低。
申请号为20121002453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耦合变速装置,由两个电机、一组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一组定轴齿轮机构、两个离合器和一个锁止器组成。该装置可以实现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与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和固定变比工作三种模式,可以满足车辆不同的行驶要求且电机利用率也较高。但是该装置的每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需要同时控制转速耦合离合器、转矩耦合离合器与制动器其中的两个元件,其联动控制装置和操控复杂。此外,其该装置也存在机械结构复杂的不足。
申请号为20141058488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动力耦合驱动装置,由两个电机,三个锁止器,两组行星排,两个减速器组成。该装置可以实现单个电机单独驱动、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以及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等多个工作模式,并且采用减速器装置增大单个电机驱动起步时的转矩,解决了单电机驱动时动力不足的问题。并且每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只需要控制三个锁止器中的一个,弥补了联动控制装置和操控复杂的不足。但是该装置结构过于复杂,并且在一号齿圈和二号齿圈之间设置联轴器这就使该装置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存在能量传递损失和噪音。除此之外,该装置的一号电机、二号电机采用并轴布置,这使该装置的稳定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使车辆在满足各种不同的行驶工况的同时,电机也可以一直工作在高效率区,兼顾了动力性和经济性。
本发明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电机3、二号电机7、前排行星轮机构5、后排行星轮机构9、第一制动器1、第二制动器4和离合器14;其中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由前排太阳轮16、前排行星轮组6、双行星排行星架8和连于壳体2内的前排齿圈组成,后排行星齿轮机构9由后排太阳轮12、后排行星轮组11、双行星排行星架8和后排齿圈10组成;其中一号电机的转子经空心轴15与前排太阳轮16相连,二号电机转子经太阳轮主轴13与后排太阳轮12相连,后排太阳轮主轴左侧由固定于壳体上的第一制动器1进行制动,一号电机3与二号电机7同回转轴线,分别布置在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的左、右两侧,且二号电机位于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与后排行星齿轮机构9之间,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之间设有离合器14,且离合器布置在前排行星齿轮机5右侧,分别与前排太阳轮和后排太阳轮主轴相连,双行星排行星架8分别与前、后排行星轮组相连,后排齿圈10与动力输出轴17相连,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驱动桥18。
进一步的,上述一号电机主轴采用空心轴。
进一步的,上述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ns1+k1nr1-(1+ k1)nc1=0,其中,ns1、nr1和nc1分别为前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k1是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特征参数,为前排齿圈与前排太阳轮的齿数比,即k1=Zr1/Zs1,假设k1=2,后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ns2+k2nr2-(1+ k2)nc2=0,其中,ns2、nr2和nc2分别为后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k2是后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特征参数,为后排齿圈与后排太阳轮的齿数比,即k2=Zr2/Zs2,假设k2=1.5。
本发明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分为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和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锁止,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1=ns1/nr2=(1+k1)k2/(1+k2)=1.8,该模式适合车辆以中低等车速行驶,在该模式下,驱动力经一号电机、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最终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在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成为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分为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和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式,该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下,第二制动器锁止,第一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2=ns2/nr2=-k2=-1.5,其中“-”表示ns2、nr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通过控制二号电机的转向来控制动力输出轴的转向,该模式适合车辆以中等车速行驶,在该模式下,驱动力经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最终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在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分为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释放,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结合,此时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同时工作且转速相等,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3=ns1(ns2)/nr2=-(1+k1)k2/(k1-k2)=-9,其中“-”表示ns1(ns2)nr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向来控制动力输出轴的转向,该模式适合车辆起步或者低速爬坡行驶或载重行驶,在该模式下一号电机驱动力分为两路传递,传递路线分别是:一号电机、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一号电机、离合器、后排太阳轮主轴、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该模式下二号电机驱动力也分为两路传递,传递路线分别是: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主轴、离合器、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主轴、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分为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释放,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此时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同时工作,该模式下的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nr2=5/9ns1-2/3ns2,其中“-”表示ns2旋转方向与ns1相反,可以通过控制二号电机的转向来实现输入电机转速的相加,该关系式表示在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下一号电机转速的5/9与二号电机转速的2/3相加作为输出转速,该模式适合车辆高速行驶,在该模式下一号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一号电机、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该模式下二号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本发明一号电机主轴采用空心轴,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的重量和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从而使本发明装置的布局更加紧凑,驱动效率更高;根据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通过控制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状态就可以使车辆切换到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电机的效率;采用加工容易、结构简单的双行星排行星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将二号电机布置在前行星齿轮机构与后行星齿轮机构之间,提高了系统空间利用率,使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且这种布局大大的缩短了电机与与其相连的太阳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减少了动力传递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的原理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的原理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的原理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的原理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包括一号电机3、二号电机7、前排行星轮机构5、后排行星轮机构9、第一制动器1、第二制动器4和离合器14;其中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由前排太阳轮16、前排行星轮组6、双行星排行星架8和连于壳体2内的前排齿圈组成,后排行星齿轮机构9由后排太阳轮12、后排行星轮组11、双行星排行星架8和后排齿圈10组成;其中一号电机的转子经空心轴15与前排太阳轮16相连,二号电机转子经太阳轮主轴13与后排太阳轮12相连,后排太阳轮主轴左侧由固定于壳体上的第一制动器1进行制动,一号电机3与二号电机7同回转轴线,分别布置在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的左、右两侧,且二号电机位于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与后排行星齿轮机构9之间,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之间设有离合器14,且离合器布置在前排行星齿轮机5右侧,分别与前排太阳轮和后排太阳轮主轴相连,双行星排行星架8分别与前、后排行星轮组相连,后排齿圈10与动力输出轴17相连,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驱动桥18。
进一步的,上述一号电机主轴采用空心轴。
进一步的,上述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ns1+k1nr1-(1+ k1)nc1=0,其中,ns1、nr1和nc1分别为前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k1是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特征参数,为前排齿圈与前排太阳轮的齿数比,即k1=Zr1/Zs1,假设k1=2,后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ns2+k2nr2-(1+ k2)nc2=0,其中,ns2、nr2和nc2分别为后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k2是后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特征参数,为后排齿圈与后排太阳轮的齿数比,即k2=Zr2/Zs2,假设k2=1.5。
本发明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
(1)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分为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和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锁止,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根据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经推导,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1=ns1/nr2=(1+k1)k2/(1+k2)=1.8,该模式适合车辆以中低等车速行驶。在该模式下,驱动力经一号电机、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最终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以及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所示。在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成为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2)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分为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和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式(该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下,第二制动器锁止,第一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根据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经推导,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2=ns2/nr2=-k2=-1.5(“-”表示ns2、nr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通过控制二号电机的转向来控制动力输出轴的转向),该模式适合车辆以中等车速行驶。在该模式下,驱动力经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最终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以及动力传递路线如图3所示。在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3)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分为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释放,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结合。此时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同时工作且转速相等。根据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方程,经推倒,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3=ns1(ns2)/nr2=-(1+k1)k2/(k1-k2)=-9(“-”表示ns1(ns2)nr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向来控制动力输出轴的转向),该模式适合车辆起步或者低速爬坡行驶或载重行驶。在该模式下一号电机驱动力分为两路传递,传递路线分别是:一号电机、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一号电机、离合器、后排太阳轮主轴、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该模式下二号电机驱动力也分为两路传递,传递路线分别是: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主轴、离合器、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主轴、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以及动力传递路线如图4所示。在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4)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分为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释放,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此时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同时工作,根据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方程,经推倒,该模式下的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nr2=5/9ns1-2/3ns2(“-”表示ns2旋转方向与ns1相反,可以通过控制二号电机的转向来实现输入电机转速的相加),该关系式表示在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下一号电机转速的5/9与二号电机转速的2/3相加作为输出转速,该模式适合车辆高速行驶。在该模式下一号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一号电机、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该模式下二号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以及动力传递路线如图5所示。在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本发明一号电机主轴采用空心轴,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的重量和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从而使本发明装置的布局更加紧凑,驱动效率更高;根据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通过控制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状态就可以使车辆切换到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电机的效率;采用加工容易、结构简单的双行星排行星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将二号电机布置在前行星齿轮机构与后行星齿轮机构之间,提高了系统空间利用率,使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且这种布局大大的缩短了电机与与其相连的太阳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减少了动力传递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电机3、二号电机7、前排行星轮机构5、后排行星轮机构9、第一制动器1、第二制动器4和离合器14;其中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由前排太阳轮16、前排行星轮组6、双行星排行星架8和连于壳体2内的前排齿圈组成,后排行星齿轮机构9由后排太阳轮12、后排行星轮组11、双行星排行星架8和后排齿圈10组成;其中一号电机的转子经空心轴15与前排太阳轮16相连,二号电机转子经太阳轮主轴13与后排太阳轮12相连,后排太阳轮主轴左侧由固定于壳体上的第一制动器1进行制动,一号电机3与二号电机7同回转轴线,分别布置在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的左、右两侧,且二号电机位于前排行星齿轮机构5与后排行星齿轮机构9之间,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之间设有离合器14,且离合器布置在前排行星齿轮机5右侧,分别与前排太阳轮和后排太阳轮主轴相连,双行星排行星架8分别与前、后排行星轮组相连,后排齿圈10与动力输出轴17相连,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驱动桥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机主轴采用空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ns1+k1nr1-(1+ k1)nc1=0,其中,ns1、nr1和nc1分别为前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k1是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特征参数,为前排齿圈与前排太阳轮的齿数比,即k1=Zr1/Zs1,假设k1=2,后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示为:ns2+k2nr2-(1+ k2)nc2=0,其中,ns2、nr2和nc2分别为后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k2是后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特征参数,为后排齿圈与后排太阳轮的齿数比,即k2=Zr2/Zs2,假设k2=1.5。
4.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单一号电机工作模式分为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和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锁止,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1=ns1/nr2=(1+k1)k2/(1+k2)=1.8,该模式适合车辆以中低等车速行驶,在该模式下,驱动力经一号电机、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最终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在单一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单一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成为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单二号电机工作模式分为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和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式,该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下,第二制动器锁止,第一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2=ns2/nr2=-k2=-1.5,其中“-”表示ns2、nr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通过控制二号电机的转向来控制动力输出轴的转向,该模式适合车辆以中等车速行驶,在该模式下,驱动力经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最终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在单二号电机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单二号电机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工作模式分为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释放,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结合,此时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同时工作且转速相等,该模式下的传动比i3=ns1(ns2)/nr2=-(1+k1)k2/(k1-k2)=-9,其中“-”表示ns1(ns2)nr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向来控制动力输出轴的转向,该模式适合车辆起步或者低速爬坡行驶或载重行驶,在该模式下一号电机驱动力分为两路传递,传递路线分别是:一号电机、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一号电机、离合器、后排太阳轮主轴、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该模式下二号电机驱动力也分为两路传递,传递路线分别是: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主轴、离合器、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主轴、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双电机转矩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双电机转速耦合工作模式分为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该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动力中断,通过车辆行驶的惯性来传递动力,在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下,第一制动器释放,第二制动器释放,离合器分离,此时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同时工作,该模式下的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nr2=5/9ns1-2/3ns2,其中“-”表示ns2旋转方向与ns1相反,可以通过控制二号电机的转向来实现输入电机转速的相加,该关系式表示在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下一号电机转速的5/9与二号电机转速的2/3相加作为输出转速,该模式适合车辆高速行驶,在该模式下一号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一号电机、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组、双行星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该模式下二号电机的动力传递路线为:二号电机、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组、后排齿圈、动力输出轴、驱动桥;在双电机转速耦合制动能量再生模式下,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终止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的状态与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相同,动力传递路线与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相反,此时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变成发电机,将所产生的交流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直流为车辆供电电池充电。
CN201710498100.5A 2017-06-27 2017-06-27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07244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8100.5A CN107244234B (zh) 2017-06-27 2017-06-27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8100.5A CN107244234B (zh) 2017-06-27 2017-06-27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4234A true CN107244234A (zh) 2017-10-13
CN107244234B CN107244234B (zh) 2023-07-28

Family

ID=6001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8100.5A Active CN107244234B (zh) 2017-06-27 2017-06-27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423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21930S1 (en) 2016-06-06 2018-07-03 Axletech International Ip Holdings, Llc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axle
CN108528188A (zh) * 2018-05-28 2018-09-14 福州大学 新型双电机耦合动力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46906A (zh) * 2020-05-20 2020-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双电机的轮毂驱动与制动集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248159A1 (en) * 2020-06-02 2021-12-09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Output gearing for a dual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247556B2 (en) 2015-12-17 2022-02-1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11331991B2 (en) 2019-12-20 2022-05-1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otor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ple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787281B2 (en) 2019-12-20 2023-10-1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Component alignment for a multiple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0227A (ja) * 2003-12-10 2005-06-30 Aisin Aw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2009001180A (ja) * 2007-06-22 2009-01-08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CN104401215A (zh) * 2014-12-13 2015-03-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动力耦合驱动结构
CN106183780A (zh) * 2016-08-30 2016-12-07 上海交通大学 双行星齿轮系双电机同轴耦合驱动系统
CN106560336A (zh) * 2016-12-06 2017-04-12 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双电机多模复合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6882032A (zh) * 2017-02-14 2017-06-23 北京理工大学 前驱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0227A (ja) * 2003-12-10 2005-06-30 Aisin Aw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2009001180A (ja) * 2007-06-22 2009-01-08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CN104401215A (zh) * 2014-12-13 2015-03-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双电机双行星排动力耦合驱动结构
CN106183780A (zh) * 2016-08-30 2016-12-07 上海交通大学 双行星齿轮系双电机同轴耦合驱动系统
CN106560336A (zh) * 2016-12-06 2017-04-12 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双电机多模复合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6882032A (zh) * 2017-02-14 2017-06-23 北京理工大学 前驱车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1828B2 (en) 2015-12-17 2024-04-09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11247556B2 (en) 2015-12-17 2022-02-1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D869348S1 (en) 2016-06-06 2019-12-10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axle
USD821930S1 (en) 2016-06-06 2018-07-03 Axletech International Ip Holdings, Llc Gearbox assembly for an axle
CN108528188A (zh) * 2018-05-28 2018-09-14 福州大学 新型双电机耦合动力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US11787281B2 (en) 2019-12-20 2023-10-1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Component alignment for a multiple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331991B2 (en) 2019-12-20 2022-05-1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otor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ple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840134B2 (en) 2019-12-20 2023-12-12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otor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ple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CN111546906A (zh) * 2020-05-20 2020-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双电机的轮毂驱动与制动集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46906B (zh) * 2020-05-20 2023-06-06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双电机的轮毂驱动与制动集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GB2611445A (en) * 2020-06-02 2023-04-05 Allison Transm Inc Output gearing for a dual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796038B2 (en) 2020-06-02 2023-10-24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Output gearing for a dual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421759B2 (en) 2020-06-02 2022-08-23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Output gearing for a dual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GB2611445B (en) * 2020-06-02 2024-03-27 Allison Transm Inc Output gearing for a dual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WO2021248159A1 (en) * 2020-06-02 2021-12-09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Output gearing for a dual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4234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4234A (zh) 双电机双行星排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5142949B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扭矩叠加装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运行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方法
CN105128700B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347112B (zh) 一种双行星排式电驱动总成及其驱动方法
CN104924889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及混合驱动方法
CN1050347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模式动力系统
CN107499110A (zh) 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890496B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及混合驱动方法
CN105835683A (zh) 电液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780903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2303545B (zh) 电动汽车双轮双馈驱动系统及驱动方法
CN104875598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有该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及驱动方法
CN105082996B (zh)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160995A (zh) 一种串并联构型增程分布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7809032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3754099A (zh) 一种双电机多模式动力耦合驱动总成
CN206394423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CN106342041B (zh) 一种用于混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的机电复合传动装置
CN103171432A (zh) 一种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结构
CN106364306A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8180761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3780292U (zh) 一种双电机多模式动力耦合驱动结构
CN104590262B (zh) 用于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65662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双电机耦合驱动桥
CN108116218A (zh) 基于行星轮系的多档位混联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