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7358B -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7358B
CN107237358B CN201610183553.4A CN201610183553A CN107237358B CN 107237358 B CN107237358 B CN 107237358B CN 201610183553 A CN201610183553 A CN 201610183553A CN 107237358 B CN107237358 B CN 107237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leeve
supporting piece
fill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35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37358A (zh
Inventor
李恒义
周丽艳
曾向荣
陈文煊
高志升
徐飞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KERU TRACK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keru Tra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keru Track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Ikeru Tra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835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7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7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7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37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7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1Height being adjust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1Height being adjustable
    • E02D2200/115Height being adjustable with separate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套筒,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与套筒活动连接,该第一支撑件、至少一层套筒和第二支撑件构成的结构中的相邻部件之间可轴向发生移动。本发明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能够实现多级高度调整,使得调整的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例如道路、桥梁、涵洞、隧道、楼宇等上的地基防沉降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为保证列车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要求钢轨顶面具有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平顺性指标。因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往往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区因地基承载能力或其它特殊情况引起主体结构完工后沉降,导致轨道结构不平顺,将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主要病害之一。
类似地,在桥梁、隧道、建筑物等具有地基及在地基上的支撑物的工程中,均涉及上面提到的地基沉降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安全和使用时间的大问题。
而目前来看,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自动或利用一定设备补偿因工后沉降引起的高程差或水平位移差的装置,是建筑工程的必然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以适应地基与本支撑物之间由于沉降而产生的距离。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在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的基础上提供承力结构,其能够保证所述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伸长后的状态。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套筒,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与一套筒活动连接,该第一支撑件、至少一层套筒和第二支撑件中的相邻部件之间可轴向发生移动。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中一个与地基相连,另一部件与被支撑物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和至少一层套筒构成了一个可自由伸缩长度的结构,实现高度自动调整以适应地基与被支撑物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其中,在相邻的移动部件之间设有限位装置,能够对相邻部件之间的运动行程加以限制,例如,限位弹簧卡,限位块,限位滚珠凹槽配合结构等。限位装置可以避免相邻移动部件脱离连接,避免出现问题。
进一步地,其中,当发生所述轴向移动后,具有承力结构能够保持所述装置移动后的状态,所述承力结构可以是或不是所述装置的组成部分。当装置发生轴向移动后即伸长后,可以通过一定的承力结构保证所述伸长状态。承力结构可以是装置的一部分,这样装置具有伸长和保持的两个功能。承力结构也可以不是装置的一部分,比如说粒状填料或液压油,其类似于油相对于发动机一样,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它但它不构成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承力结构为进入所述移动后产生的空间的填料。装置发生轴向伸长后,在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套筒之间由于移动产生空间,填料进入所述空间后实现了力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传递,构成承力结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支撑件上具有能够让填料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轴向移动后内部形成的空间连通。填料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的开口从外部直达所述空间,此外,填料也可以预先设置在第一支撑件内,通过第一支撑件下面的开口进入所述空间,实现承力。
进一步地,其中,在第一支撑件下端设置所述开口,第一支撑件设置为其内可容纳粒状填料或液体填料,穿过开口的填料构成所述承力结构,粒状填料优选为金属颗粒或陶瓷颗粒,液体填料优选为液压油。
进一步地,其中,还包填料箱,所述填料箱内部通过在第一支撑件上其他位置设置的开口与第一支撑件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其中,并且还包括填料箱,其内部通过所述开口与第二支撑件内空间连通,填料箱内填料通过所述开口可进入所述第二支撑件内空间,所述进入第二支撑件空间内的填料构成所述承力结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填料箱设有增压装置,例如,弹簧压板、液压缸压板等或者可使填料箱变形的机构。通过增压装置可以使得填料快速从填料箱流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填料为金属或陶瓷颗粒或者液压油,优选地,当填料为液压油时,所述开口位置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填料箱上设置有刻度。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测填料的使用量,可以进行填料或加固地基的预警。
进一步地,其中,第二支撑件内下部装有钢砂或陶瓷砂,第一支撑件下部固定连接有多根单向阻尼杆,单向阻尼杆插入砂中,且只能向上移动,所述单向阻尼杆与砂构成承力结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下端面为倾斜面,与之配合的斜楔块设置在第二支撑件内,斜楔块上设有孔与第二支撑件壁上的导向杆配合,还包括弹簧用以给斜楔块施加横向移动的力,所述斜楔块构成承力结构。
进一步地,其中,与斜楔块配合的第二支撑件底面为适于斜楔块滑动的结构或者在第二支撑件底面上固定有滑动导向块与斜楔块配合。优选地,所述倾斜面的角度为6-12度,能够实现自锁。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底板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倾斜结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能够实现多级高度调整,使得调整的范围更广,对于地基的沉降量不需提前预估,而且安装时占地空间小,节省工程量,节约了成本。另外,填料箱的结构能够实时检测填料的使用量,并可以判断出地基的沉降量,因此,能够实时预警,并判断出是否需要填料还是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装置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装置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5装置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6装置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6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7装置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7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7高度调整第二阶段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8装置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8高度调整第一阶段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9装置结构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9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使用中其设置地基(路基)与被支撑物(轨枕、隧道、桥梁支柱、建筑物等)之间,其一端与地基接触,另一端与被支撑物直接或间接连接。具体包括第二支撑件2、第一支撑件1和至少一层套筒3,套筒3为上下具有开口的筒状物,并嵌套在第二支撑件2内侧,第二支撑件2上部为开口,下部由底板封闭或者不封闭。第一支撑件1设置在套筒3的内侧,其上部设有上顶板4,下部具有底板,底板上具有开口,开口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而且底板除开口的部分外能够受力。其中套筒3可以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轴向移动、第一支撑件1可以相对于套筒3轴向移动,由此可实现装置的高度调整。
在第二支撑件2和套筒3之间的至少某一位置设置有限位弹簧卡6,套筒3与第一支撑件1之间的至少某一位置也设置有限位弹簧卡6,通过限位弹簧卡实现相邻筒身的限位连接,使得在高度调整过程中,套筒3、第一支撑件1分别不至于脱出第二支撑件2或套筒3。
在第一支撑件1内部具有填料5,填料为粒状,优选为金属球或陶瓷球等结构强度高的材料。其中,第一支撑件1底板开口能方便填料5通过,优选方案中,底板上表面到第一支撑件1内壁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为向下倾斜结构,即类似漏斗结构或阶梯漏洞结构,方便填料5的向下流动。
下面结合图1-3,说明本发明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的工作过程。
初始状态时,见图1,填料全部在第一支撑件1内。
参见图2,当由于路基下沉等原因使得第二支撑件2向下沉降时,由于第一支撑件1与被支撑物直接或间接连接,而不会沉降,此时,第二支撑件2底面与第一支撑件1底面而形成高程差,当此高程差的空间高度大于填料的粒径时,填料5由于自身重量通过第一支撑件1的开口部分自动流进第二支撑件2底部因沉降而形成的自由空间内。通过第一支撑件1、填料、第二支撑件2这样的力传递结构,使得下沉处轨枕与地基之间实现稳固的力的支撑。
当地基上述调整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后继续下沉时,本发明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继续执行上述过程,实现进一步的稳固支撑。
参见图3,当一次下沉量或多次下沉量过大,而超过套筒3与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行程时,即当套筒3与第二支撑件2之间位移到限位弹簧卡6预定的限位位置时,例如,限位弹簧卡接近第二支撑件2的顶部位置时,套筒3与第二支撑件2之间不能继续移动。
此时,地基与轨枕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大而拉伸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第一支撑件1与套筒3之间开始移动,而在第一支撑件1下部形成空间,随即填料继续通过第一支撑件1的开口流出到空间中。
第一支撑件1与套筒3之间可移动至限位弹簧卡的位置。这样,整个装置的高度调整量为套筒3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的行程加上第一支撑件1相对于套筒3的行程之和。明显增大了装置的高度调整的范围,适用范围更广。
上面的方案中限定了第一支撑件1、套筒3、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先后移动关系,但是可以知道,其移动关系可变,比如套筒3可以先与第二支撑件2之间保持不动,或者三者之间的移动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限制。
上面方案示出了两级调高结构,但是,也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套筒或类似结构的数量,实现多级调整。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支撑件1上顶板的下部设置有增压装置,例如,在上顶板下表面设置弹簧,弹簧下端连接有增压板,这样在调高过程中,填料不仅受自身重力而向下移动,增压板也可以施加辅助压力,更有利于填料的流动填充。
实施例2:
图4-6示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采用了液压方式实现自动调高,其中填料为液体,例如液压油等,包括,第二支撑件2-2和第一支撑件2-1,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件2-2和第一支撑件2-1之间的至少一层套筒2-4,第二支撑件2-2与基础(例如路基道砟)相接触上,第一支撑件2-1与被支撑物(轨枕、隧道、桥梁支柱、建筑物等)直接或间接连接。上述第二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2-1以及套筒组成的结构中相邻的部件之间可发生轴向移动,其中,第一支撑件2-1底端结构上设有单向流通结构2-3,使得其内装的液压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单向向外流动,例如单向阀。套筒上下均具有开口,保证第一支撑件2-1中的物料能流动至第二支撑件2-2内。
优选地,在第一支撑件2-1上端侧面开有孔,用于接通大气压,第一支撑件2-1上端装有防水防尘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工作过程:
开始初始状态时,填料液压油全部在第一支撑件2-1的内部。
当由于地基下沉等原因使得第二支撑件2-2向下沉降时,由于第一支撑件2-1与轨枕连接,而不会沉降,此时,第二支撑件2-2底面与第一支撑件2-1底面而形成高程差,并产生真空,油池中的液压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顶开单向阀进入第二支撑件2-2内并填满空间,正好补偿了地基基础的沉降量。
当列车车轮再次经过时,钢轨的作用力传递到第一支撑件2-1上,使第二支撑件2-2内油腔的压力迅速上升大于大气压,单向阀迅速向上关闭,亦即装置的高度保持不变,车轮对钢轨产生的作用力变成经由轨枕、第一支撑件2-1、油腔液压油和第二支撑件2-2压到基础上。如果此时地基无沉降,则装置的高度不变;如果此时地基出现沉降,则再次重复上述调节过程。
当一次下沉量或多次重复下沉的下沉量过大,而超过第二支撑件2-2和第一支撑件2-1之间的行程时,此时,套筒可以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2发生运动,即随着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的拉升而发生轴向移动,而在第一支撑件2-1下部继续形成空间,随即填料继续通过第一支撑件2-1的开口流出到空间中。
这样,整个装置的高度调整量为套筒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2的行程加上第一支撑件2-1相对于套筒的行程之和。明显增大了装置的高度调整的范围,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且使用方便,不用提前预估地基的下沉量。
上面的方案中限定了第一支撑件2-1、套筒、第二支撑件2-2之间的先后移动关系,但是可以知道,其移动关系可变,比如套筒可以先与第二支撑件2-2之间保持不动,或者三者之间的移动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限制。
上面方案示出了两级调高结构,但是,也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套筒或其它部件的数量,实现多级调整。
实施例3:
参见图7-9,示出了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2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油箱3-4,油箱3-4内的液压油通过管道及第一支撑件2-1上的孔可对第一支撑件2-1的油进行填充。在管路上可以设置阀门控制油的填充,也可以不设置阀门,自动填充。
优选方案中,不用设置管道,油箱3-4与第一支撑件2-1直接相连。
图中虽然示出孔在第一支撑件2-1顶部,但是可以知道,也可以设置在侧壁上。油箱3-4的大小只是个示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另外,油箱不一定为封闭结构,也可以敞口或具有开口,方便液压油的定期或不定期灌入。
油箱上也可以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刻度,方便查看其内的油量,并推算出地基的沉降量,进而方便预警,并根据需要补充液压油或者对地基进行加固工作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液压油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入第一支撑件2-1内部,进而能够更大行程地实现装置的增高,增高效果更好,应用更加广泛。
实施例4:
图10-12示出了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结构图,主体结构与实施例2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该装置上下倒置。第一支撑件2-1与地基接触,第二支撑件2-2与被支撑物连接。第一支撑件2-1上不用设置单向流通结构,内部也不用装有液压油。第二支撑件2-2上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与外面的油箱3-4连接。
优选地,在该通孔上设置单向流通结构,如单向阀,保证液压油可以从邮箱3-4流入第二支撑件2-2内,而不能反向流动。
优选地,在油箱内部设置有增压机构,例如,弹簧压板结构等,施加压力到液压油上,使得液压油能够快速流入第二支撑件2-2内。并且,通过设置增加机构的压力可以替代单向阀实现防止液压油的反向流动。
另一方案中,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可以倒置过来,即第二支撑件2-2与地基接触,第一支撑件2-1与轨枕或其他被支撑物连接,此时油箱3-4还放置在上方。油路设置在第二支撑件2-2中或者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1上,与移动后形成的空间连通。
实施例5:
参见图13-15示出了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5-1、与第二支撑件筒部配合的套筒5-2、设置在套筒内的第一支撑件5-3,其中套筒可以为一层或多层,第二支撑件5-1、套筒5-2、第一支撑件5-3之间可相对轴向运动。
第二支撑件5-1中设置填料5-5,第一支撑件5-3的下端装有均匀排列的单向节状阻尼杆5-4,单向节状阻尼杆5-4插入在第二支撑件5-1中的填料5-5中,其中填料为砂粒,例如钢砂、陶瓷砂等,单向节状阻尼杆5-4为多根。
第一支撑件5-3与被支撑物(轨枕、隧道、桥梁支柱、建筑物等)连接成一体,第二支撑件5-1与地基接触(例如路基道砟)。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例工作过程:
开始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撑件5-3与第二支撑件5-1没有位移。
当由于地基下沉等原因使得第二支撑件5-1向下沉降时,由于第一支撑件5-3与轨枕连接,而不会沉降,此时,单向节状阻尼杆5-4随着第一支撑件5-3从填料5-5中向上抽动,正好补偿了地基的沉降量。当列车车轮再次经过时,由于填料5-5对其中的单向节状阻尼杆5-4产生向上的阻力,且由于每根单向节状阻尼杆5-4有很多节状结构,增大了作用面积,足以支撑钢轨传来的作用力,亦即装置的高度保持不变,车轮对钢轨产生的作用力仍经由轨枕、第一支撑件5-3、单向节状阻尼杆5-4、填料5-5和第二支撑件5-1压到地基上。
如果此时地基无沉降,则装置的高度不变;如果此时地基出现沉降,则再次重复上述调节过程。
当一次下沉量或多次下沉量之和过大,而超过第二支撑件5-1和第一支撑件5-3之间的行程时,此时,套筒5-2可以开始运动,即随着第一支撑件5-3与第二支撑件5-1之间的拉升而发生轴向移动,而在第一支撑件5-3下部继续形成空间,随即填料继续通过内套筒的开口流出到空间中。
这样,整个装置的高度调整量为套筒5-2相对于第二支撑件5-1的行程加上第一支撑件5-3相对于套筒5-2的行程之和。明显增大了装置的高度调整的范围,适用范围更广。
上面的方案中限定了第一支撑件5-3、套筒5-2、第二支撑件5-1之间的先后移动关系,但是可以知道,其移动关系可变,比如套筒5-2可以先与第二支撑件5-1之间保持不动,或者三者之间的移动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限制。
上面方案示出了两级调高结构,但是,也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套筒或其它部件的数量,实现多级调整。
实施例6:
参见图16-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6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6-1、第一支撑件6-2,至少一层套筒6-3,套筒装在第二支撑件6-1的柱形孔中,第一支撑件6-2的柱部分装在套筒中,上述部件之间可轴向发生移动。第二支撑件6-1固定在地基(例如路基道砟)上,第一支撑件6-2与被支撑物(轨枕、隧道、桥梁支柱、建筑物等)连接成一体。
第一支撑件6-2的下表面为斜面,且由与之具有相同角度斜面的斜楔块6-4支撑,斜楔块6-4下端与设置在第二支撑件6-1的内腔底面上的滑动导向件6-7活动连接;斜楔块6-4内孔与导向杆6-5配合,弹簧6-6套在导向杆6-5上,一端与斜楔块6-4侧面连接,以给斜楔块6-4施加横向力。
另一方案中,弹簧设置在斜楔块6-4内孔中,其一端与导向杆6-5连接另一端与斜楔块6-4内孔壁连接。
导向杆6-5与第二支撑件6-1可以采用螺纹拧接、螺栓连接、简单插入等多种方式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支撑件的斜面与水平成6~12°,这样该斜面结构能够实现自锁功能,防止斜楔块6-4在压力作用下向回反向移动。此时,弹簧只需施加能让斜楔块6-4移动的力即可,不用靠弹簧实现防止滑块反向移动的功能。
另一方案中,可以省略滑动导向件6-7,斜楔块6-4直接与第二支撑件6-1的底部连接,优选地,此时第二支撑件6-1底部具有适于滑动的表面。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开始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撑件6-2位于最下位置,与之配合的斜楔块6-4位于最左端。
当由于基础下沉等原因使得第二支撑件6-1向下沉降时,由于第一支撑件6-2与被支撑物(轨枕、隧道、桥梁支柱、建筑物等)连接成一体,而第二支撑件6-1设置在路基上,第一支撑件6-2与第二支撑件6-1产生相对运动,第一支撑件6-2脱离斜楔块6-4。此时,斜楔块6-4的斜面上突然失去作用力,斜楔块6-4在弹簧6-6的预压缩力作用下克服摩擦力沿滑动导向件6-7向右运动,直至斜楔块6-4的斜面与第一支撑件6-2下端的斜面接触时,斜楔块才停止不动,正好补偿了地基的沉降量。当列车车轮再次经过时,由于第一支撑件6-2和斜楔块6-4组成的斜楔机构被锁定(靠斜面角度实现自锁或者由于弹簧作用力实现自锁),向下的作用力不会改变斜楔块6-4的位置,亦即装置的高度保持不变,车轮对钢轨产生的作用力仍经由轨枕、第一支撑件6-2、斜楔块6-4和第二支撑件6-1压到地基上。
如果此时地基无沉降,则装置的高度不变;如果此时地基出现沉降,则再次重复上述调节过程。
当一次下沉量或多次下沉量之和过大时,套筒6-3可以开始运动,即随着第一支撑件6-2与第二支撑件6-1之间的拉升而发生轴向移动,进而在第一支撑件6-2下部继续形成空间,斜楔块6-4在弹簧6-6作用下继续向右移动。
这样,整个装置的高度调整量为套筒6-3相对于第二支撑件6-1的行程加上第一支撑件6-2相对于套筒6-3的行程之和。明显增大了装置的高度调整的范围,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7:
参见图19-21,示出了本发明第7个实施例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其与实施例4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填料为粒状物,相应地,在通孔中不用设置单向阀。
优选方案中填料箱中设置有增压装置,例如弹簧压板,能够使得粒状物更方便地从填料箱中流出。
实施例8:
参见图22-23,示出了本发明第8个实施例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套筒不是设置在第一支撑件外侧壁和第二支撑件内侧壁之间,而是其上下端均与在第一、第二支撑件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此时套筒的侧壁截面为L型或者阶梯型等上下具有高度差的形状。
实施例9:
参见图24-25,示出了本发明第9个实施例的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其为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套筒的结构,其中,第一支撑件2与第二套筒4之间滑动连接,第二支撑件1与第一套筒3之间滑动连接,两层套筒之间滑动连接,并在预定位置设置有限位装置。
但是,图24和图25的具体位置关系不同,图24中第一套筒3侧壁为L形结构,第二套筒4为直筒结构,两层套筒均位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1的外侧,即第一支撑件2的壁外侧与第二套筒4的内壁连接,第二支撑件1的外壁与第一套筒3的L形的短端部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第二套筒4的外壁与第一套筒3的内壁连接。图25中两层套筒均为L形结构,第一套筒3位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1的外侧,第二套筒4位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1之间。即,第一支撑件2的内壁与第二套筒4的外壁连接,第二支撑件1的外壁与第一套筒3的L形短端部的内壁之间连接,第二套筒4的L形短端部的外壁与第一套筒3的内壁连接。
这里示出了两层套筒的结构,在此方案思路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套筒,其中套筒可以均位于两个支撑件的外侧,或者部分在两个支撑件的外侧,部分在两个支撑件的内侧。
此外,可以在此实施例中设置填料结构,如填料箱或者填料坑等。
此外,应当知道,实施例8、9的套筒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实施例2-7中。
上面所有的实施例中,均示例性地限定了调高过程中的部件轴向移动的先后顺序,但是可以知道,这些只是示例,本发明中部件移动顺序可变或者三者之间的移动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限制。
上面实施例中均示出了两级调高结构,但是,也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套筒或其它部件的数量,实现多级调整。
上面实施例中的增压结构采用了弹簧压板结构,但是,也可以用其他增压结构,例如,液压缸配合压板,或者,填料箱壁可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而对内部填料加压等。
优选地,上面所有实施例中,各相邻发生运动结构之间可安装有密封圈以及限位装置,防止泄露及部件脱出。限位装置可以是限位弹簧卡,也可以是限位块、限位滚珠等结构。
优选地,上述填料箱上设有可视刻度,能够对填料的量进行监视。
上面的实施例中,承力结构可以是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的一部分,这样调高装置具有伸长和保持的两个功能,例如填料直接填充在支撑件内或者采用单向阻尼杆、斜楔的方案。
承力结构也可以不是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的一部分,此时调高装置只有调高功能,承力功能不是其必须功能,比如说填料在初始时不填入支撑结构中,而是在使用时才填入,此时填料相对于调高装置类似于油相对于发动机一样,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它,但其不构成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当然,对于填料为使用时填入的结构,也可以将填料认为是调高装置的组成部分,因为在使用前就可以将填料补入。
本实施例中,填料构成了承力结构,并且其作为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的一部分,此时调高装置具有调高和承力两项功能。
上面实施例对应的附图只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各部件的形状、尺寸、比例、等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上面实施例中的装置或机构均以初始状态时地基未发生偏移的情形为示例,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方案也可以用于初始状态时地基就有一定沉降的情形,此时,上述方案中的装置或机构可预先进行一定的伸长或者位移调整,然后安装在合适位置,实现力的支撑传递。
上述实施例中主要以在地基中的使用示出了本发明方案的实施方式,但是可以知道,本发明的方案还可以用于其它需要实现支撑和/或需要保证距离的两个物体之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套筒,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与套筒活动连接,该第一支撑件、至少一层套筒和第二支撑件中的相邻部件之间可轴向发生移动,当发生轴向移动后,具有承力结构能够保持所述装置移动后的状态;所述承力结构为进入所述移动后产生的空间的填料,所述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上具有能够让填料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轴向移动后内部形成的空间连通;还包括填料箱,所述填料箱内部与移动后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填料为液体,所述开口位置设置有单向阀,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发生轴向移动时,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顶开单向阀进入移动后内部产生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移动部件之间设有限位装置,能够对相邻部件之间的运动行程加以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弹簧卡、限位块或限位滚珠凹槽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撑件下端设置所述开口,第一支撑件设置为其内可容纳所述填料,穿过开口的填料构成所述承力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液压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箱内部通过在第一支撑件上其他位置设置的开口与第一支撑件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填料箱,其内部通过所述开口与第二支撑件内空间连通,填料箱内填料通过所述开口可进入所述第二支撑件内空间,所述进入第二支撑件空间内的填料构成所述承力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箱设有增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弹簧压板、液压缸压板或者可使填料箱变形的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箱上设置有刻度。
CN201610183553.4A 2016-03-28 2016-03-28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Active CN107237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3553.4A CN107237358B (zh) 2016-03-28 2016-03-28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3553.4A CN107237358B (zh) 2016-03-28 2016-03-28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7358A CN107237358A (zh) 2017-10-10
CN107237358B true CN107237358B (zh) 2021-01-15

Family

ID=5998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3553.4A Active CN107237358B (zh) 2016-03-28 2016-03-28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7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2781A (zh) * 2021-09-30 2021-12-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寒区高铁无砟轨道自动调平结构及轨道
CN114606803A (zh) * 2021-12-17 2022-06-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调高度复合型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739A (zh) * 1998-06-09 2001-08-22 考文垂大学 钢轨基座
CN1699706A (zh) * 2005-05-30 2005-11-23 南京工业大学 桩端位移调节装置
CN103510431A (zh) * 2013-09-30 2014-01-15 华东交通大学 过渡段用撮砂型无级自动沉降补偿装置
CN203546520U (zh) * 2013-09-30 2014-04-16 华东交通大学 过渡段用斜楔自锁式自动沉降补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3329A (ja) * 1989-06-28 1991-02-13 Nippon Gijutsu Kaihatsu Kk 地盤変位に追従する構造物のレベル調節方法
JP2012041795A (ja) * 2010-08-23 2012-03-01 Railway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粒状体を用いた自動沈下補正装置および自動沈下補正まくらぎ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739A (zh) * 1998-06-09 2001-08-22 考文垂大学 钢轨基座
CN1699706A (zh) * 2005-05-30 2005-11-23 南京工业大学 桩端位移调节装置
CN103510431A (zh) * 2013-09-30 2014-01-15 华东交通大学 过渡段用撮砂型无级自动沉降补偿装置
CN203546520U (zh) * 2013-09-30 2014-04-16 华东交通大学 过渡段用斜楔自锁式自动沉降补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7358A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3279B (zh) 矿用可伸缩吸能防冲粘滞阻尼锚杆及其支护方法
CN106087629B (zh) 无桥头锥坡预制挡板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680467B (zh) 一种深埋地层高压注浆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4233951B (zh) 一种多功能粘滞阻尼器及其连接方法
CN107237358B (zh) 多级高度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CN102864711A (zh) 一种无粘接预应力加筋土施工方法及其设备
CN106121078A (zh) 一种具有复位功能的磁流体变阻尼耗能支撑
CN110847026A (zh) 一种大行程可调支座
CN103758550A (zh) 一种液胀式让压抗震抗高地温锚杆
CN110242792A (zh) 一种燃气管道系统铺设结构及铺设方法
CN107905090A (zh) 一种市政桥梁抗震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424533A (zh) 一种桥隧、桥路相接区域防跳车装置、桥梁及使用方法
CN101914916B (zh) 一种多盘体灌注桩一次成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30640U (zh) 桥梁液压减震伸缩装置
CN107905093A (zh) 改善桥梁台后土沉降的多级桥台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7237219B (zh) 水平及复合方向位移调整补偿装置、机构
CN107237220B (zh) 可填料式位移调整补偿装置
CN209276926U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公路路基
CN207452688U (zh) 改善桥梁台后土沉降的多级桥台构造
CN103850275B (zh) 一种基桩抗水平剪切力液压检测装置
CN105862560B (zh) 对环境无污染的对路面的桥头台背处进行修复的方法
CN206460049U (zh) 一种深埋地层高压注浆模拟试验装置
CN107419656A (zh) 一种抗震桥梁支座
CN115853315A (zh) 一种软土基坑开挖用支护及车道一体装置
CN111749710B (zh) 一种隧道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100071 1506-022, 12 / F, building 4, yard 128,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rk)

Applicant after: IKERU TRACK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building 401, yard 28, Guangqu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No. 1861, Jinsong incubator)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ZHIYI PUDAO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