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5679A -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5679A
CN107235679A CN201710349354.0A CN201710349354A CN107235679A CN 107235679 A CN107235679 A CN 107235679A CN 201710349354 A CN201710349354 A CN 201710349354A CN 107235679 A CN107235679 A CN 107235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water
parts
cement
carbon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9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健平
郑雅轩
张娟娟
蒋晓峰
瞿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493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56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5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5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22Carbon
    • C04B14/024Graphi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84Materials 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612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as one or more layers of a layered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包括底层和面层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部分中,按重量份计,至少包括:水泥16~18份、细砂18~22份、石渣50~60份、水5~6.5份;所述面层部分中,按重量份计,至少包括:石英砂65~80份、水泥15~20份、水5~6.5份;且所述底层部分和面层部分均掺有石墨烯碳材,所述石墨烯碳材为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本发明将石墨烯处理后作为一种新型添加剂引入透水砖,其能够随着水均匀地分散在胶凝材料体系,石墨烯片层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刚性,加上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片层与水泥颗粒的相互作用,可以很好地稳定胶凝体系,减少开裂、脱落等现象,增强胶凝体系的胶凝效果,进而提高了透水砖整体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了一种经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地下水资源日渐稀少,部分地区下陷进而引发海水倒灌,为了使雨水能及时补充地下水,荷兰人制造了一种100mm×200mm×60mm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mm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有名的荷兰砖。时间进入21世纪,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众多城市面临着地下水枯竭的风险。为了实现城镇化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减少雨水灾害,开发雨水资源,海绵城市建设(又称为低影响开发,LID)作为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被提出来。海绵城市能够像一块海绵一样,将雨水吸收储存,对其循环利用,并降低初期大流量雨水径流的污染,面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时能够弹性适应。然而,透水砖透水性与强度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如采用高强度水泥,采用烧结砂、钢渣、粉煤灰和黏土、陶瓷废料、废玻璃等新骨料,采用聚合物纤维等增强,采用高分子胶黏剂、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等强化胶凝效果,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改善强度的作用,但也出现了烧结过程能耗高、成本增加、返修率高等问题。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碳材料,具有超薄的厚度、超硬的强度、极大的比表面积、高的热导率和优异的电学性能,最近几年随着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石墨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无机建筑建材等领域已获得广泛关注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石墨烯添加量小、性能更加优越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透水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包括底层和面层两个部分,所述底层部分中,按重量份计,至少包括:水泥16~18份、细砂18~22份、石渣50~60份、水5~6.5份;所述面层部分中,按重量份计,至少包括:石英砂65~80份、水泥15~20份、水5~6.5份;且所述底层部分和面层部分均掺有石墨烯碳材,所述石墨烯碳材为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按照相对于水泥的质量分数计,所述底层部分中还掺有石墨烯碳材0.05~0.2%,所述面层部分中还掺有石墨烯碳材0.01~0.2%。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所述底层部分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至少包括:石渣57.7份、细砂20份、水泥17份、水5.3份;所述面层部分中,至少包括:石英砂77.7份、水泥17份、水5.3份;其中,按照相对于水泥的质量分数计,所述底层部分中掺有石墨烯碳材0.05%,所述面层部分中还掺有石墨烯碳材0.1%。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碳材为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按1:4质量比的混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层和面层的厚度为11:1。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水泥均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细砂粒径为200~500目的河砂或黄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石渣粒径为3~20mm的石米。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石英砂为5~220目普通石英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经过改进Hummers法制得,碳含量为47±5wt%,石墨烯是该氧化石墨烯通过高温还原得到,D50≤10μm。
上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包括,
配制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制备面层;
制备底层;
压制;
养护。
优选地,所述配制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的方法为:
将石墨烯碳材加入含有其质量0.2%分散剂的水中,搅拌后超声分散,稀释成所需的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碳材分散液搅拌速度为24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时间为5min。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上述方法的一个方面,制备面层的方法为:
按配比量将石英砂和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预混1~2min,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搅拌2~4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优选地,将石英砂和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上述方法的一个方面,制备底层的方法为:按配比量将石渣、细砂、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预混1~2min,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搅拌2~4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优选的,将石渣、细砂、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上述方法的一个方面,所述养护的方法为:压制成型的透水砖自然风干1~3天,再洒水覆盖养护20~30天。
本发明所制备的透水砖是由底层和面层压制而成。底层结构以石渣为骨架,水泥、石墨烯碳材和砂形成的胶凝层包裹于石渣表面,并将相邻石块紧密联结起来,骨架结构之外是相互连通的大孔隙,从而保证其具有优异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面层结构以石英砂为骨架,水泥和石墨烯碳材组成的胶凝结果包覆在石英砂表面,使得面层具有很高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石墨烯碳材掺量少,采用自然骨料,原料成本低。
(2)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
(3)所得透水砖在保证透水性的同时,引入石墨烯碳材强化了胶凝效果,抗压强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有望应用于城市人行道和公园路面。
本发明产品将石墨烯处理后作为一种新型添加剂引入透水砖,其能够随着水均匀地分散在胶凝材料体系,石墨烯片层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刚性,加上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片层与水泥颗粒的相互作用,可以很好地稳定胶凝体系,减少开裂、脱落等现象,增强胶凝体系的胶凝效果,进而提高了透水砖整体的强度。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石墨烯原材料成本低廉,环保无毒,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在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分别从面层和底层水泥、石墨烯的添加量来举例说明。其中,实施例2为最佳实施例。还提供了5个对比例。并且对透水砖性能检测进行了对比的试验。具体如下。
实施例1: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9.4kg石英砂和30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2:最佳实施例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3: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49.4kg石英砂和40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4: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6.4kg石渣、41kg细砂和32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5: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3.4kg石渣、38kg细砂和38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6: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9.54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7: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65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7.95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8: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9: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实施例10:
(1)将0.34g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加入1kg水中,加入34g石墨烯和136g氧化石墨烯,240r/min速度下搅拌10min后以300W的功率超声5min,24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25.5kg水,继续搅拌5min形成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2)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5.3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和5.3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3)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4)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5)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对比例1
(1)将159.4kg石英砂和30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2)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3)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4)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对比例2
(1)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2)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3)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4)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对比例3
(1)将149.4kg石英砂和40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2)将115.4kg石渣、40kg细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3)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4)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对比例4
(1)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2)将116.4kg石渣、41kg细砂和32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3)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4)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对比例5
(1)将155.4kg石英砂和34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2)将113.4kg石渣、38kg细砂和38kg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0.6kg水,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3)将制得的底层放入模槽,将面层放在底层上,然后使用制砖机压制成型。
(4)将成型的透水砖取出风干1天,洒水覆盖养护30天即可。
表1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强度测试结果

Claims (11)

1.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包括底层和面层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部分中,按重量份计,至少包括:水泥16~18份、细砂18~22份、石渣50~60份、水5~6.5份;所述面层部分中,按重量份计,至少包括:石英砂65~80份、水泥15~20份、水5~6.5份;且所述底层部分和面层部分均掺有石墨烯碳材,所述石墨烯碳材为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按照相对于水泥的质量分数计,所述底层部分中还掺有石墨烯碳材0.05~0.2%,所述面层部分中还掺有石墨烯碳材0.0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部分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至少包括:石渣57.7份、细砂20份、水泥17份、水5.3份;所述面层部分中,至少包括:石英砂77.7份、水泥17份、水5.3份;其中,按照相对于水泥的质量分数计,所述底层部分中掺有石墨烯碳材0.05%,所述面层部分中还掺有石墨烯碳材0.1%;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碳材为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按1:4质量比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和面层的厚度为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均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和/或,所述细砂粒径为200~500目的河砂或黄砂;
和/或,所述石渣粒径为3~20mm的石米;
和/或,所述石英砂为5~220目普通石英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经过改进Hummers法制得,碳含量47±5wt%,石墨烯是该氧化石墨烯通过高温还原得到,D50≤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制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制备面层;
制备底层;
压制;
养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的方法为:
将石墨烯碳材加入含有其质量0.2%分散剂的水中,搅拌后超声分散,稀释成所需的石墨烯碳材分散液;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碳材分散液搅拌速度为24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时间为5min;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面层的方法为:
按配比量将石英砂和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预混1~2min,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搅拌2~4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优选地,将石英砂和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面层加工机制得面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底层的方法为:按配比量将石渣、细砂、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预混1~2min,加入石墨烯碳材分散液,搅拌2~4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优选的,将石渣、细砂、水泥加入到搅拌机内,120r/min速度下预混1min,搅拌状态下加入氧化石墨烯碳材分散液,继续搅拌3min后使用底层加工机制得底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增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的方法为:压制成型的透水砖自然风干1~3天,再洒水覆盖养护20~30天。
CN201710349354.0A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2356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9354.0A CN107235679A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9354.0A CN107235679A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5679A true CN107235679A (zh) 2017-10-10

Family

ID=5998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9354.0A Pending CN107235679A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5679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2072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广西旭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与固态废弃物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4082A (zh) * 2018-04-18 2018-09-04 赵素军 一种建筑废渣再生地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059A (zh) * 2018-10-18 2018-12-21 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耐老化水泥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0040A (zh) * 2018-12-19 2019-03-01 阜阳市鑫源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3040A (zh) * 2018-12-20 2019-03-22 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滤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3977A (zh) * 2019-12-31 2020-04-14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035A (zh) * 2020-11-25 2021-03-02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透水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5262A (zh) * 2021-12-01 2022-04-12 深圳大学 一种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919809B2 (en) 2018-03-16 2024-03-05 Concrene Limited Graphene reinforced concret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9640A (zh) * 2015-04-27 2015-09-16 六安市红顺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9640A (zh) * 2015-04-27 2015-09-16 六安市红顺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婷: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2072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广西旭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与固态废弃物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2072B (zh) * 2017-10-31 2019-01-04 广西旭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与固态废弃物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US11919809B2 (en) 2018-03-16 2024-03-05 Concrene Limited Graphene reinforced concrete
CN108484082A (zh) * 2018-04-18 2018-09-04 赵素军 一种建筑废渣再生地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059A (zh) * 2018-10-18 2018-12-21 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耐老化水泥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0040A (zh) * 2018-12-19 2019-03-01 阜阳市鑫源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3040A (zh) * 2018-12-20 2019-03-22 四川聚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滤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3977A (zh) * 2019-12-31 2020-04-14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035A (zh) * 2020-11-25 2021-03-02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透水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5262A (zh) * 2021-12-01 2022-04-12 深圳大学 一种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5679A (zh) 一种石墨烯增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8994B (zh) 一种用植物纤维和水泥增强的轻质保温隔热生土材料
CN101973726B (zh)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透水路面
CN104529333B (zh) 一种废弃烧结砖再生c3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4283B (zh) 一种用陶瓷废渣生产的蒸养生态透水环保砖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1327B (zh) 一种废弃烧结砖粉免烧陶粒及制备方法
CN103290753A (zh) 纳米复合环保透水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06477929A (zh) 一种强化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及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
CN106116358B (zh)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0720A (zh) 一种改性渣土免烧砖
CN105218003A (zh) 一种室外陶瓷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155B (zh)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4274A (zh)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沥青路面材料的方法
CN102603236A (zh) 废旧砖再生混凝土建材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57403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5686A (zh) 一种基于废弃混凝土的环保全透型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7753A (zh) 一种利用金锑尾矿制取抗冻融地面透水砖的方法
CN103864357A (zh) 一种预拌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2686B (zh) 一种磷石膏废塑料矿渣墙体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314408A (zh) 一种环保抗压轻质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2069B (zh) 一种以煤矸石和赤泥为主料的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8451A (zh) 一种具有净水功能的固废基透水混凝土
CN105481272A (zh) 地聚合物及其前体的制作方法、产品和应用
CN115594446A (zh) 一种基于淤泥和废旧混凝土的绿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3848605A (zh) 水泥稳定再生砂砾方法及其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