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送风装置针网布局方法及离子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送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送风装置针网布局方法及离子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送风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送风系统,以其具有的结构简单、无噪声、有空气净化作用等诸多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现有技术中离子风的产生源于电晕放电原理:由于高压电的作用,针电极附近电场强度极大,使区域内的大量空气分子产生电离,而在此区域之外的电场较弱,不发生电离过程。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且在运动过程中与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碰撞,把部分动能传递给中性粒子,使其一起做定向移动,即产生离子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放电针的数量与金属网的位置确定后,为了获得较大的风速通常采用增大电压的方式实现,然而,在电压加大的过程中,当电流值增大达到一定值时将会有火花放电现象,将使得极间电压迅速下降,导致离子风速极其微弱甚至无离子风。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采用针网结构的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子送风装置针网布局方法及离子送风装置,实现提高离子送风装置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子送风装置针网布局方法,所述离子送风装置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所述风道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多根所述放电针位于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并呈阵列排布;布局方法包括:
步骤1、风速测试:在所述放电针和所述金属网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单根所述放电针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离子风风速最大,并测量在最大风速Vmax条件下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值L;其中,所述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部位;
步骤2、投影半径测量:测量偏离所述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风速Vr,当Vr=aVmax时,测量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的距离为r;其中,a=0.3-0.7;
步骤3、针网布局: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7-1.3)L的范围内,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所述放电针从所述风道的截面中心点向外分散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离子送风装置,包括风道、多根放电针、金属网和针架,所述风道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所述金属网和所述针架设置在所述风道中,多根所述放电针设置在所述针架上呈阵列式布置;所述放电针和所述金属网采用上述方法布局。
本发明提供的离子送风装置针网布局方法及离子送风装置,通过合理设计放电针与金属网的空间位置,并同时,合理布局放电针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放电针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速,同时,阵列布置的放电针能够与金属网的面积向匹配,实现根据特定面积的金属网配合合理数量的放电针以获得更加均匀的、更大风量的离子风,提高了离子送风装置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与此同时,在相同送风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减少放电针的数量,使得功耗最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离子送风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离子送风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离子送风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离子送风装置包括多根放电针1、金属网2、风道3和针架4,其中,风道3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多根所述放电针1位于所述金属网2的一侧并呈阵列排布,所述金属网2和所述针架1设置在所述风道3中;放电针1的针尖和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在(0.7-1.3)L的范围内,而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其中,L为金属网2的风速中心点所产生的离子风为最大风速Vmax条件下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值,而风速中心点为放电针1的针尖在金属网2上的投影点部位; r为偏离风速中心外的风速测量点与风速中心的距离,而风速测量点处的风速Vr=aVmax,a=0.3-0.7。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离子送风装置中的放电针1和金属网2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布局,布局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风速测试:在所述放电针1和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单根所述放电针1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金属网2的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离子风风速最大,并测量在最大风速Vmax条件下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值L;其中,所述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2上的投影点部位。具体的,在放电针1和金属网2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放电针1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通过风速测量仪可以确定金属网2的风速中心点处最大的风速条件下,放电针1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获得最优距离使得单根放电针1产生的离子风的风速最大。其中,L和r的取值受放电针1的材料、针尖的曲率半径以及放电针1的长度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放电针1,L和r的取值也不同。
步骤2、投影半径测量:测量偏离所述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风速Vr,当Vr=aVmax时,测量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的距离为r;其中,a=0.3-0.7。具体的,为了避免相邻放电针1之间因距离太近而发生风速相互抵消,同时,也为了避免放电针1之间因距离太远而导致风量减少以及风量分布不均匀,通过测量偏离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风速Vr,以当风速Vr=aVmax时,测量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的距离,便可以确定金属网2产生的离子风的有效风速区域。
步骤3、针网布局: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7-1.3)L的范围内,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其中,放电针1从所述风道3的截面中心点开始向外分散布置。具体的,根据步骤1和2在确定好L和r的取值后,便可以合理的布局放电针1和金属网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放电针1之间的位置关系,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设定在(0.7-1.3)L的范围内,可以确保单根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能够产生较大风速的离子风,而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一方面避免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之间的距离太近而出现离子风相互抵消,另一方面确保放电针1在金属网2产生有效离子风的区域能够部分重叠以达到无影灯的投射的效果,确保金属网2的离子风分布更加均匀。而针对风道3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特殊结构,第一根放电针1布置在风道3的截面中心点处,然后,依据相邻两根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的要求从中心点向外分散布置其余的放电针1。其中,多根所述放电针1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的三根所述放电针呈正三角形布置,从而确保金属网2产生的离子风分布均匀,而多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位于同一平面内,金属网2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放电针垂直于所述金属网所形成的平面,以确保每根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产生的离子风的强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为L,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r。同时,放电针1与所述风道3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15mm,以避免最外侧的放电针1与风道3距离过近,风道3的壁面会影响风速的大小,以实现良好的送风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离子送风装置针网布局方法及离子送风装置,通过合理设计放电针与金属网的空间位置,并同时,合理布局放电针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放电针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速,同时,阵列布置的放电针能够与金属网的面积向匹配,实现根据特定面积的金属网配合合理数量的放电针以获得更加均匀的、更大风量的离子风,提高了离子送风装置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