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1692B -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1692B
CN107231692B CN201610180446.6A CN201610180446A CN107231692B CN 107231692 B CN107231692 B CN 107231692B CN 201610180446 A CN201610180446 A CN 201610180446A CN 107231692 B CN107231692 B CN 107231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length
determining
data transmission
tti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04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31692A (zh
Inventor
司倩倩
郑方政
潘学明
高雪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1804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1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1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1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31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1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传输时间间隔长度。采用本发明可以在传输时间间隔长度可变的情况下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从而能够支持灵活的传输时间间隔长度调度。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Frame structure type 1结构示意图,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使用帧结构(frame structuretype 1,简称FS1),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F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行和下行传输均使用相同的帧结构。在每个载波上,一个10ms长度的无线帧包含有10个1ms子帧,每个子帧内由分为两个0.5ms长的时隙。上行和下行数据发送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时长为1ms。
图2为Frame structure type 2(for 5ms switch-point periodicity)结构示意图,现有LTE 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使用帧结构(frame structuretype 2,简称FS2),如图2所示。在T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相同的频率上的不同子帧或不同时隙。FS2中每个10ms无线帧由两个5ms半帧构成,每个半帧中包含5个1ms长度的子帧。FS2中的子帧分为三类:下行子帧、上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每个特殊子帧由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传输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和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传输时隙)三部分构成。其中DwPTS可以传输下行导频,下行业务数据和下行控制信令;GP不传输任何信号;UpPTS仅传输随机接入和SRS(SoundingReference Symbol,探测参考信号),不能传输上行业务或上行控制信息。每个半帧中包含至少1个下行子帧和至少1个上行子帧,以及至多1个特殊子帧。FS2中支持7种上下行子帧配置方式。
现有LTE系统中仅支持固定长度的子帧传输,在进行调度时,只需要确定每个子帧中数据传输所占用的频带资源,具体的调度方式有以下三种:
a)RR(Round-Robin,轮循算法)
在考虑公平性时,一般都把轮循算法作为衡量的标准。这种算法循环地调用每个用户,即从调度概率上说,每个用户都以同样的概率占用服务资源(例如时隙、码道、功率等)。轮循算法每次调度时,并不考虑用户以往被服务的情况,即是无记忆性方式,这点与下面的最大C/I算法相同。轮循算法是最公平的算法,即每个用户得到服务的概率是相等的。但算法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因为当某些用户的信道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也会得到服务,因此,系统的吞吐量比较低。
b)最大载干比(C/I)算法
最大C/I算法在选择传输用户时,只选择最大载干比的用户,即让信道条件最好的用户占用资源传输数据,当该用户信道变差后,再选择其他信道最好的用户。基站始终为该传输时刻信道条件最好的用户服务。
最大C/I算法获取的吞吐量是吞吐量的极限值,但在移动通信中,用户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所接收的信号强度不一样,最大C/I算法必然照顾了离基站近、信道好的用户,而其他离基站较远的用户则无法得到服务,基站的服务覆盖范围非常小。这种调度算法是最不公平的。
c)PF(Proportional-Fair Scheduler,正比公平)算法
为了做好吞吐量和公平性的折衷,Qualcomm提出了正比公平算法。该算法是在维持用户长期传输数据吞吐量大致公平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利用短期信道变化情况增大传输效率。它是系统获取最大吞吐率和公平性的一种折衷。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在LTE系统中仅支持固定子帧的调度,在TTI长度可变的情况下在调度时如何确定TTI长度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用以一种在TTI长度可变的情况下,确定TTI长度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TTI长度的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较佳地,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包括:
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
较佳地,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包括:
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较佳地,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包括:
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
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较佳地,所述TTI长度最小为1个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较佳地,所述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较佳地,所述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较佳地,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进一步包括:
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较佳地,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较佳地,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TTI长度的装置,包括:
用户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TTI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较佳地,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时,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
较佳地,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时,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较佳地,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时,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较佳地,所述TTI长度最小为1个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较佳地,所述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较佳地,所述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较佳地,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较佳地,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较佳地,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用户后,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采用本发明可以在TTI长度可变的情况下确定TTI长度,从而能够支持灵活的TTI长度调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中Frame structure type 1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Frame structure type 2(for 5ms switch-pointperiodicity)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TTI长度的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OFDM符号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OFDM符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TTI长度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在LTE系统中仅支持固定子帧的调度,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在TTI长度可变的情况下在进行调度时确定TTI长度的方案。方案中,在基站上将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和/或传输带宽,以及所传输业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buffer(缓存)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等信息确定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为确定TTI长度的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301、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步骤302、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实施中,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可以包括:
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
具体的,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根据每个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确定调度的TTI长度,实施中每个用户的TTI长度独立确定。
根据每个用户的SINR确定调度的TTI长度包括:
在每个子带上,首先根据每个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然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实施中,根据香农定理传输速率Rate=B*log2(1+S/N),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及SNR成正比,其中,B是信道带宽,S是信号功率,N是噪声功率。
实施中,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可以包括:
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具体实施中,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可以包括:
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
具体的,对于每个用户,基站根据传输带宽和SINR确定数据传输速率,然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调度的TTI长度可以包括: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数据传输速率区间的门限值可以通过仿真等方式选择合适的经验值;也即,TTI长度根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速率根据传输带宽和SINR得到。
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具体的,较大的数据传输速率对应于较大的TTI长度。
实施中,TTI长度最小为1个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具体实施中,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具体的,TTI长度最小为1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进一步的,TTI长度可以是该范围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实施中,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具体的,TTI仅存在于一个子帧的内部,不会跨子帧边界,也即,在确定一个TTI长度时,TTI包含的第一个OFDM符号和最后一个OFDM符号属于同一个子帧。
实施中,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可以进一步包括:
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具体实施中,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具体的,基站还可以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缓存中待传输的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也即,不会为用户分配大于缓存中数据所需要的TTI长度。如果缓存中数据量很小,只需要1个符号的TTI,就没有必要分配更大的TTI,当然这一个TTI中可能还有一部分资源空闲,但是1个符号的TTI已经是最短的了,具体实施中不需要关心频域分配的RB数。
或者,当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较大时,为其分配较大的TTI长度,否则,为其分配较小的TTI长度。
实施中,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具体的,基站还可以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调度的TTI长度:当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具有较短的传输时延时,为其分配较大的TTI长度,否则,为其分配较小的TTI长度。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可以调度的资源中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具体的,基站在确定所调度用户的资源时,需避开已分配给其它用户的资源,也即,如果在当前时刻之前基站调度了较长的TTI,则在当前时刻的部分资源可能已经分配给其它的用户,则基站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应避开这部分资源。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设本实施例中,系统带宽为10MHz,共包含50个RB,本实施例中仅以一个子帧中三个RB上的调度为例进行说明,其它RB上的调度方法类似。图4为实施例1的OFDM符号示意图,如图4所示,前2个OFDM符号用于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第3~14个符号用于s-PDSCH(short PDSCH,即短TTI下的PDSCH;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
基站首先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在第OFDM符号#2中,确定UE A占用RB 0和RB 2进行传输,UE C占用RB 1进行传输。基站根据这两个UE的SINR分别计算出它们在每个RB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定义的门限值(例如数据速率区间1对应的TTI长度为1个OFDM符号,数据速率区间2对应的TTI长度为2个OFDM符号,依此类推,数据速率区间14对应的TTI长度为14个OFDM符号,UE A在RB 0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1,UE A在RB2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2,UE C在RB 1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5),为UE A在RB2上分配2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为UE A在RB0上分配1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为UE C分配5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3上,RB 1/2已经预先分配给了UE A/C,都不能再分配给其它的用户,根据传统的调度方式确定RB 0分配给UE A,同时计算出UE A在RB 0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1,则为UE A在RB0上分配1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类似的,在OFDM符号#4~8,UE A均使用1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进行传输,因此这些资源不能再分配给其它用户;
在OFDM符号#4上,RB 0/1已经被预先分配,则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确定RB2用于UEB进行数据传输,然后再计算出UE B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定义的门限值(UE B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6),为UE B分配6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5和#6上,RB 0~2都预先进行了分配,不能再进行重复分配;
在OFDM符号#7上,RB 0/2已经被预先分配,则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分配RB 1资源,RB 1用于UE D传输,然后计算UE D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定义的门限值(UE D的信道条件较好,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10),应当为UE D分配10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但是在当前子帧中,仅剩余7个未分配的OFDM符号,因此UE D最终使用7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8上,RB 0~2都预先进行了分配,不能再进行重复分配;
在OFDM符号#9上,RB 1/2被预先进行了分配,则不再分配RB 1/2,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确定RB 0用于UE E进行数据传输,然后再计算出UE E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定义的门限值(UE E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10),但是在当前子帧中,仅剩余5个未分配的OFDM符号,因此UE E最终使用5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10上,RB 0/1被预先进行了分配,则不再分配RB 0/1,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确定RB 2用于UE C进行数据传输,然后再计算出UE C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定义的门限值(UE C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4),但是在缓存中要传输给UE C的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为3就够了,因此给UE C分配3个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10~12上,RB 0~2都预先进行了分配,不能再进行重复分配;
在OFDM符号#13上,RB 0/1都预先进行了分配,不能再进行重复分配,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确定RB 2用于UE A进行数据传输,由于当前子帧仅剩余这一个OFDM符号,则为UEA分配一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假设系统带宽为10MHz,共包含50个RB,本实施例中仅以一个子帧中三个RB上的调度为例进行说明,其它RB上的调度方法类似。图5为实施例2的OFDM符号示意图,如图5所示,前2个OFDM符号用于PDCCH传输,第3~14个符号用于s-PDSCH(short PDSCH,即短TTI下的PDSCH)传输。
基站首先根据传统的调度方法,在第OFDM符号#2中,确定UE A占用RB 0和RB 2进行传输,UE C占用RB 1进行传输。基站根据这两个UE的SINR分别计算出它们在传输带宽内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数据速率区间1对应的TTI长度为1个OFDM符号,数据速率区间2对应的TTI长度为2个OFDM符号,依此类推,数据速率区间14对应的TTI长度为14个OFDM符号,UEA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2,UE C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3),同时,考虑到UE C具有较高的传输时延要求并且缓存中的待传输数据较多,因此应当为UE C分配较大的TTI长度使其尽快完成传输,最终为UE A分配2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为UE C分配8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3上,RB 0~2都预先进行了分配,不能再进行重复分配;
在OFDM符号#4上,RB 1已经预先分配给了UE A,不能再分配给其它的用户,根据传统的调度方式确定RB 0/2分配给UE B,同时计算出UE B在这两个RB上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6,则为UE B分配6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在OFDM符号#5~9上,RB 0~2都预先进行了分配,不能再进行重复分配;
在OFDM符号#10上,RB 0~2都未被分配,则根据传统的调度方式确定RB 0/1分配给UE D,RB 2分配给UE C,同时计算它们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定义的门限值(UE C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4,UE D传输速率对应于数据速率区间6),由于在当前子帧中仅剩余4个未分配的OFDM符号,因此UE C/D都使用4个OFDM符号长度的TTI。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6为确定TTI长度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用户确定模块601,用于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TTI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实施中,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时,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
实施中,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时,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实施中,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时,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实施中,所述TTI长度最小为1个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实施中,所述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实施中,所述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实施中,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实施中,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实施中,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图7为基站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基站中包括:
处理器700,用于读取存储器7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收发机710,用于在处理器7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基站根据确定的TTI长度调度用户接收或者发送数据。
实施中,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包括:
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
实施中,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包括:
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实施中,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包括:
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
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实施中,所述TTI长度最小为1个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实施中,所述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实施中,所述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实施中,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或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进一步包括:
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实施中,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实施中,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其中,在图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7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20可以存储处理器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的方案中,基站根据用户的传输带宽和当前时刻的SINR、所传输业务的QoS、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等信息确定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从而支持灵活的TTI长度调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信号与SINR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或者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信号、SINR、以及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其中,所述TTI长度最小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包括:
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R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包括:
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包括:
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
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进一步包括:
根据缓存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10.一种确定TTI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进行调度的用户;
TTI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信号与SINR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或者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信号、SINR、以及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其中,所述TTI长度最小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最大为14个OFDM符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SINR确定TTI长度时,在每个子带上,根据用户的SINR确定当前子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所述子带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RB。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TTI长度时,根据用户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数据传输速率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子带或者传输带宽上所调度的TTI长度时,预定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区间分别对应于不同的TTI长度后,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位于的区间确定调度的TTI长度;或,数据传输速率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TI长度是1至14个OFDM符号内的预定义的部分值。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TI存在于一个子帧。
16.如权利要求1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用户当前时刻的SINR和传输带宽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和/或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buffer中的待传输数据量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述TTI的长度小于或等于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需要占用的TTI长度;或,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与TTI长度成正相关关系,根据buffer中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TTI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根据所传输业务的QoS确定该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TTI长度时,所传输业务的QoS要求的传输时延与TTI长度成负相关关系,根据传输时延的长短确定调度的TTI长度的大小。
CN201610180446.6A 2016-03-25 2016-03-25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231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0446.6A CN107231692B (zh) 2016-03-25 2016-03-25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0446.6A CN107231692B (zh) 2016-03-25 2016-03-25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1692A CN107231692A (zh) 2017-10-03
CN107231692B true CN107231692B (zh) 2020-02-18

Family

ID=5993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0446.6A Active CN107231692B (zh) 2016-03-25 2016-03-25 一种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169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221A (zh) * 2007-07-03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1572944A (zh) * 2008-04-29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资源选择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8803B2 (ja) * 2006-05-01 2011-1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可変tti長制御に基づく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811335B2 (en) * 2007-04-20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uplink transmission time
CN101572905B (zh) * 2008-04-30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间隔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US9072094B2 (en) * 2012-10-15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 for signaling over flexible bandwidth carri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221A (zh) * 2007-07-03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1572944A (zh) * 2008-04-29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资源选择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1692A (zh) 201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59672A1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schedul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202955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3269068B1 (en) Defining sub-subchannel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separately provided frequency and time resources and related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CN107580799B (zh) 宽带时分双工系统中的分隙子带双工帧结构设计
KR102047573B1 (ko) 복수의 서브프레임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621315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multi-UE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uplink resources and eNB
CN104885548A (zh) 在多tti调度消息中的非连续子帧
CN108702595B (zh)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2015537449A (ja) 情報送信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KR101854522B1 (ko)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44875A (ko)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CN101765988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2903193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7027532B2 (ja) ダウンリンク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リソースを決定および構成する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20130188564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CN106982468A (zh)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US904228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lf duplex scheduling
CN106134238A (zh) 用户终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605314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293245B (zh)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JP2023123496A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9075930B (zh) Mtc装置的搜索空间配置的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N107046719B (zh) 用于减少时分双工的传输时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9051403A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7453852B (zh) 一种子帧类型通知、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