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9922A -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 Google Patents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9922A
CN107199922A CN201610150636.3A CN201610150636A CN107199922A CN 107199922 A CN107199922 A CN 107199922A CN 201610150636 A CN201610150636 A CN 201610150636A CN 107199922 A CN107199922 A CN 107199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adjusting device
head rest
locking part
res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06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506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9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9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9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provided with head-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本发明所提供的头枕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一联动件,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而第一联动件包括能够绕着第一轴线相对摆动的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且通过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能够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使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或解除配合。基于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通过控制第一联动端绕着第一轴线的摆动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高度的调节,可以满足座椅乘坐者的差异化需求,改善座椅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座椅上都设有头枕。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其在座椅骨架上设有头枕,用以保护儿童的头部。由于儿童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期间内,儿童的升高和体型等特征会不断发生变化,其乘坐儿童安全座椅时头部的安放位置也会随之不断变化,因此,为了改善座椅的舒适性,满足同一儿童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儿童的不同需求,调节头枕高度以使头枕处于儿童安全座椅的适当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仅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高度需要调节,其他具有头枕的座椅也有同样的需求。
可见,提供一种用于调节头枕高度的头枕调节装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调节头枕高度的头枕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枕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连接于座椅骨架上的头枕相对于座椅骨架的高度,其包括至少一个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活动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第一联动件具有第一联动端和与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围绕位于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之间的第一轴线摆动,且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以实现头枕与座椅骨架的锁定,在解锁位置,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解除配合以解除头枕与座椅骨架的锁定。
可选地,第一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
可选地,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
可选地,第二联动件为连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联动端铰接,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可选地,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联动端与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二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
可选地,第二联动件上设有围绕第二轴线设置的螺旋槽,第二联动端与螺旋槽滑动配合;或者,第二联动件为凸轮,第二联动端与凸轮滑动配合。
可选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
可选地,操作机构包括与第二联动件连接的纵向操作部,纵向操作部能够相对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且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驱动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
可选地,第二联动件为连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联动端铰接,连杆的第二端与纵向操作部连接并随着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而移动。
可选地,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联动端与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操作机构还包括中间传动件,中间传动件用于将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转化为第二联动件的绕第二轴线的转动。
可选地,中间传动件包括扳手,扳手连接于第二联动件与纵向操作部之间,纵向操作部能够带动扳手转动且扳手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联动件围绕第二轴线转动。
可选地,纵向操作部包括拉动部和握持部,握持部通过拉动部与第二联动件连接,拉动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握持部位于头枕的上方,且握持部和拉动部相对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设置。
可选地,头枕调节装置包括两个锁止机构,操作机构与两个第二联动件均连接。
可选地,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用于提供使第一锁合部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的作用力。
可选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于第一锁合部的远离第二锁合部的一端并对第一锁合部施加使第一锁合部靠近第二锁合部的作用力。
可选地,第一锁合部为定位块,第二锁合部为定位孔,定位块与定位孔卡合以实现头枕与座椅骨架的锁定。
可选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与至少一个锁止机构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配合结构,配合结构包括用于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第二锁合部所在的一个连接的连接部,其中,多个第二锁合部位于配合结构上。
可选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相对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设置,第一锁合部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可选地,导向结构和第一锁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导向条,导向结构和第一锁合部中的另一个具有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可选地,第一锁合部上设有第一齿形部,第一联动端设有第二齿形部,第一齿形部与第二齿形部形成齿轮副,第一联动端的摆动通过齿轮副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座椅主体,其包括座椅骨架和头枕,头枕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座椅骨架上,座椅主体还包括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头枕调节装置的锁止机构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一个上,多个第二锁合部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另一个上。
可选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上设有容腔,头枕调节装置的锁止机构设置于容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其包括本发明的座椅主体。
可选地,座椅为儿童安全座椅。
本发明所提供的头枕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一联动件,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而第一联动件包括能够绕着第一轴线相对摆动的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且通过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能够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使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或解除配合,这样当需要调节头枕的高度时,只需作用于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运动至解锁位置,使头枕与座椅骨架解除锁定,然后上下移动头枕至处于合适高度的第二锁合部所在位置后,再作用于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反向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运动至锁定位置,将头枕锁定于需要的高度位置,实现对头枕高度的调节。可见,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对头枕高度的调节,从而可以满足座椅乘坐者的差异化需求,改善座椅的舒适性,使座椅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性化需求。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与头枕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头枕调节装置与头枕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座椅骨架;2、头枕;3、头枕调节装置;
11、安装凹槽;
20、安装板;21、容腔;22、限位槽,23、通孔;25、安装端盖;26、导向条;
30、转轴;
31、定位孔组;311、定位孔;
32、定位块;321、第一齿形部;322、导向槽;
33、转动轮;331、螺旋槽;
34、扳手;
35、扇形齿轮;351、凸柱;352、第二齿形部;
36、复位弹簧;
37、定位卡条;
38、拉带;
3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以下所提到的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座椅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与头枕2的装配结构图和立体分解图。参照图1-2,本发明所提供的头枕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连接于座椅骨架1上的头枕2相对于座椅骨架1的高度,其包括至少一个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活动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第一联动件具有第一联动端和与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围绕位于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之间的第一轴线摆动,且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能够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以实现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在解锁位置,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解除配合以解除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一联动件,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而第一联动件包括能够绕着第一轴线相对摆动的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且通过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能够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使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或解除配合,这样当需要调节头枕2的高度时,只需作用于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运动至解锁位置,使头枕2与座椅骨架1解除锁定,然后上下移动头枕2至处于合适高度的第二锁合部所在位置后,再作用于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反向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运动至锁定位置,将头枕2锁定于需要的高度位置,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可见,基于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通过控制第一联动端绕着第一轴线摆动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的调节,可以满足座椅乘坐者的差异化需求,改善座椅的舒适性,使座椅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性化需求。
在本发明中,对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的控制方式有多种,例如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拨动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从而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进而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但为了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本发明的活动联接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联动件,该第二联动件设置为能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这样当需要调节头枕2的高度时,可以通过对第二联动件的作用来控制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进而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作为第二联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联动件可以为连杆,其中,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联动端铰接,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例如,当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时,与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的第一联动端即能够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从而第一联动端即能够产生绕着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进而实现调节头枕2高度的目的。可见,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件通过其上下方向的移动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因此,基于该实施方式,用户通过上下移动作为第二联动件的连杆的第二端,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作为第二联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并且第二联动端与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例如,第二轴线可以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而第二联动件上设有围绕第二轴线设置的螺旋槽331,第二联动端与螺旋槽331滑动配合,这样当第二联动件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时,螺旋槽331能够推动与之滑动配合的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第二联动端左右方向的位移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实现调节头枕2高度的目的。再例如,第二轴线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第二联动件为凸轮,且第二联动端与凸轮滑动配合,这样当凸轮绕第二轴线转动时,凸轮能够推动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端绕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摆动。可见,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件通过其绕第二轴线的转动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因此,基于该实施方式,用户通过使第二联动件绕第二轴线转动,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类似地,在本发明中,使第二联动件产生所需运动的方式(如前所述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或者绕第二轴线的转动)也有很多种,当然也可以由用户直接拉动或转动第二联动件来实现,但更优选地,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这样用户可以通过作用于操作机构来控制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以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改善用户体验。
当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两个锁止机构时,操作机构可以设置于两个锁止机构的两个第二联动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二联动件均连接,这样不仅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而且由于两个锁止机构均在同一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动作,也更便于实现两个锁止机构动作的同步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头枕调节装置3的工作可靠性,使得对头枕2的高度的调节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考虑到座椅上下方向的空间相对于其他方向的空间更加宽敞,且在进行头枕高度调节时用户更习惯于施加上下方向的作用力,因此,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可以包括与第二联动件连接的纵向操作部,该纵向操作部能够相对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且该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能够驱动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基于该设置,用户只需沿上下方向移动纵向操作部,即可带动第二联动件产生所需运动,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调节更加方便,也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例如,当采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联动件时,作为第二联动件的连杆的第二端可以直接与纵向操作部连接,这样当纵向操作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时,连杆的第二端也随之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杆的第一端能够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
再例如,当采用前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联动件时,由于纵向操作部的运动方式为上下方向的移动,而第二联动件的运动方式为绕第二轴线的转动,因此,操作机构中还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将纵向操作部件的上下移动转化为第二联动件的转动的中间传动件,例如,该中间传动件可以为扳手34,该扳手34连接于第二联动件与纵向操作部之间,纵向操作部能够带动扳手34转动且扳手34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联动件围绕第二轴线转动,这样当纵向操作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扳手34转动,带动第二联动件绕第二轴线转动,从而能够使得与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
此外,本发明的活动联接机构还可以包括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用于提供使第一锁合部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的作用力,这样在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用户只需在需要解除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时施加作用力,而在头枕2调节到合适高度后需要将头枕2与座椅骨架1进行锁定时,则无需再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第一锁合部可以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锁定位置。可见,通过设置复位装置,使得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更加方便、省力。
为了更清楚地示出本发明,接下来结合图1-2所示的实施例来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如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两个锁止机构、一个操作机构以及两个配合结构,其中,两个锁止机构的结构相同,且用于对称设置于头枕2的竖直中分面的左右两侧;操作机构设置于两个锁止机构之间;两个配合结构则与两个锁止机构一一对应,每个配合结构均包括用于与座椅骨架1连接的连接部,且多个第二锁合部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于该配合结构上。
由于两个锁止机构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配合结构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以其中一个锁止机构和一个与之对应的配合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配合结构包括定位卡条37,定位卡条37上设有作为第二锁合部的定位孔311,多个定位孔311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定位卡条37上,形成定位孔组31。在使用时,该定位卡条37固定连接于座椅骨架1上,这样定位孔组31位于座椅骨架1上,且多个定位孔311沿着座椅骨架1的高度方向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从而通过将头枕2锁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定位孔311处,即可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当然,定位孔组3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座椅骨架1上,也即可以在座椅骨架1上直接打孔,而该实施例设置定位卡条37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大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制造和组装。
如图1和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包括作为第一锁合部的定位块32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活动联接机构又包括作为第一联动件的扇形齿轮35和作为第二联动件的转动轮33,定位块32、扇形齿轮35和转动轮33均设置于与头枕2上。
其中,定位块32用于与定位孔组31中的任意一个定位孔311卡合,定位块32沿左右方向运动时能够与定位孔311卡合或脱开,定位块32上设有第一齿形部321,具体为齿条,这就使得定位块32与第一联动端接触的上表面上设有齿条结构;扇形齿轮35具有第一联动端(在图2中即为扇形齿轮的下端)和与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在图2中即为扇形齿轮的上端),第一联动端上设有与第一齿形部321配合的第二齿形部352,第二联动端上设有凸柱351,且扇形齿轮35的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固定的第一轴线,这样通过作用于第二联动端即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该第一轴线的摆动,也即第一联动端产生沿着左右方向的摆动;转动轮33围绕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固定的第二轴线转动,且该转动轮33上设有绕该第二轴线形成的与凸柱351配合的螺旋槽33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齿形部321与第二齿形部352相互啮合,凸柱351嵌入螺旋槽331中并能够沿着螺旋槽331滑动,这样扇形齿轮35与定位块32之间形成齿轮副(齿轮齿条传动),且扇形齿轮35与转动轮33之间形成滑动配合。
基于该锁止机构,当转动轮33绕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轴线转动时,转动轮33上的螺旋槽331会推动凸柱351产生左右方向的移动,也即会推动第二联动端左右移动,而由于第一联动端与第二联动端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因此,第二联动端的左右移动会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则位于第一联动端的第二齿形部352会通过与位于定位块32上的第一齿形部321的啮合而带动定位块32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即产生靠近或远离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与定位孔311卡合的位置,则定位块32运动至锁定位置,可以实现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而当定位块32反方向运动至与定位孔311脱开的位置,则定位孔32运动至解锁位置,可以实现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解锁。
可见,该实施例的活动联接机构能够通过第二联动件(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的转动带动第一联动端(扇形齿轮35的下端)绕第一轴线摆动并通过第一联动端与第一锁合部(定位块33)之间的齿轮副带动第一锁合部(定位块33)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采用齿轮副将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转化为定位块32沿左右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传动精度更高,承载力更大,从而能够使得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意外解锁的可能性,而且能够使用户在操作时更加省时省力。
但需要说明的是,使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沿左右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齿轮副,例如,第一联动端与第一锁合部可以设置为类似于拨叉与拨块的形式,这样当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时,第一联动端能够拨动第一锁合部左右移动,实现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操作机构包括竖向操作部和扳手34,且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作为复位装置的复位弹簧36,其中,扳手34设在两个转动轮33之间且与两个转动轮33均连接,扳手34转动能够带动两个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转动,具体地,如图1所示,扳手34通过转轴30与位于扳手34两侧的两个转动轮33同轴连接,这样当扳手34转动时,其能通过转轴30带动转动轮33转动;竖向操作部包括作为拉动部的拉带38和作为握持部的拉环39,拉环39通过拉带38与扳手34连接,拉带38沿着头枕2的高度方向延伸,拉环39位于头枕2上方,且拉环39和拉带38相对于头枕2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设置,这样只需向上拉动拉环39,拉带38即可以带动扳手34转动,使定位块32由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复位弹簧36一端与定位块32的远离定位孔31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则用于固定于头枕2上,这样复位弹簧36可以在定位块32由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的过程中蓄力,并在头枕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将所蓄之力释放出来作用于定位块32上,也即对定位块32施加使定位块32靠近定位孔311的作用力,使定位块32自动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
基于该实施例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为:当需要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用户只需向上拉动拉环39,拉环39通过拉带38带动扳手34转动,扳手34的转动通过转轴30带动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转动,转动轮33在转动时,转动轮33上的螺旋槽331会推动扇形齿轮35的第二联动端产生移动,从而使扇形齿轮35的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位于第一联动端的第二齿形部352与位于定位块32上的第一齿形部321啮合,带动定位块32产生远离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定位块32与定位孔311脱开,头枕2与座椅骨架1解锁,进而使得头枕2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过程中,复位弹簧36被压缩蓄力;而当头枕2调节到合适高度位置时,松开拉环39,复位弹簧36释放所蓄之力,使定位块32靠近定位孔311运动,并带动扇形齿轮35、转动轮33、扳手34、拉带38和拉环39反向运动,直至各部件复位,定位块32由解锁位置回复至锁定位置,重新与定位孔311卡合,将头枕2固定在合适高度,至此即完成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该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可以通过拉动拉环39,方便地解除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并且在将头枕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只需松开拉环39,定位块32即可在复位弹簧36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锁定位置,将头枕2锁定在合适高度位置,而用户无需再施加反向作用力,因此,该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对头枕2的调节更加方便省力。而且,复位弹簧36还能够起到对定位块32的辅助定位作用,使得该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的工作可靠性更高。
该实施例设置拉带38和拉环39的好处在于,从头枕2上方伸出而位于头枕2上的拉环39,更便于用户的使用,且相对于直接通过扳动扳手34进行操作的情况,拉动拉环39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受操作空间的限制更少,而且还能够防止因碰触产生的误操作,进一步降低意外解锁的可能性。
但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竖向操作部的拉动部和操作部并不局限于拉带38和拉环39的形式,例如,拉动部还可以为拉板,当拉动部为拉板时,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36,而在将头枕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直接通过向下压动拉环39来实现对头枕2的重新锁定。
而且,该实施例还可以不设置纵向操作部,而直接通过扳动扳手34来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36。当该实施例中不设置竖向操作部和复位弹簧36时,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过程如下:扳动扳手34,扳手34的转动带动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转动,转动轮33在转动时,转动轮33上的螺旋槽331会带动扇形齿轮35绕第一轴线转动,也即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第一联动端的摆动通过第二齿形部352与第一齿形部321的啮合带动定位块32产生远离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定位块32与定位孔311脱开,头枕2与座椅骨架1解锁,进而使得头枕2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当头枕2移动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后,反向扳动扳手34,扳手34的反向转动则带动转动轮33绕着第二轴线反向转动,转动轮33的反向转动又带动扇形齿轮35反向转动,使得第一联动端反向摆动,第二齿形部352与第一齿形部321反向啮合,从而定位块32产生靠近定位孔3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锁定位置时,则定位块32与定位孔311卡合,头枕2与座椅骨架1锁定,从而将头枕2锁定在合适高度,至此即完成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此外,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相对于头枕2固定设置,第一锁合部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这样在导向结构的作用下,第一锁合部可以更准确地实现与第二锁合部的锁定或解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头枕调节装置3的工作可靠性。具体地,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条26,该导向条26与头枕2固定连接,同时,定位块32上设有导向槽322,导向槽322套设在导向条26上并与导向条26形成滑动配合,这样当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时,在导向条26的作用下定位块32只能沿着左右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定位块32能够更准确地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保证头枕2高度调节过程更顺利地进行。当然,导向结构的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例如,导向结构上设有导向槽322而定位块上设有导向条26也能实现导向作用,也即只需导向结构和第一锁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导向条26而另一个具有与导向条26滑动配合的导向槽322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仅以定位孔311(第二锁合部)固定于座椅骨架1上且锁止机构设置于头枕2上为例进行说明,但实际上,定位孔311(第二锁合部)固定于头枕2上而锁止机构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也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其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座椅主体。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座椅主体包括座椅骨架1、头枕2和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中,头枕2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头枕调节装置3的锁止机构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多个第二锁合部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
如图3所示,在该座椅主体的实施例中,座椅骨架1上设有安装凹槽11,头枕2上设有与安装凹槽11配合的安装板20,安装板20插入安装凹槽11中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头枕2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定位卡条37装配于安装凹槽11的侧壁上,其上设有作为第二锁合部的定位孔311,这样定位孔311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如图1所示,头枕2上的安装板20上设有容腔21,头枕调节装置3的锁止机构设置于容腔21内,这样能够使得座椅主体的结构更加紧凑,且有利于保持头枕2的前端面的平整性。由图1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容腔2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23,以供定位块32伸出与定位孔311卡合;而且,容腔21内还设有限位槽22,定位块21设置于该限位槽22内,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定位块21只能作水平运动。
此外,由图3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座椅主体还包括安装端盖25,该安装端盖25盖合在对容腔21的开口端面上,这样可以对锁止机构进行隐蔽,从而进一步保证头枕2的前端面的平整性,使得座椅主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美观,也使得乘坐者能够更加舒适地倚靠。当然,当头枕调节装置3的操作机构需要通过扳动扳手34来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的调节时,还可以在安装端25上设置能够使扳手34露出的操作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其包括本发明的座椅主体。本发明的座椅可以为包括儿童安全座椅在内的各种需要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座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头枕调节装置(3),用于调节连接于座椅骨架(1)上的头枕(2)相对于所述座椅骨架(1)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头枕(2)和所述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所述活动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第一联动端和与所述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所述第二联动端使所述第一联动端围绕位于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之间的第一轴线摆动,且所述第一联动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摆动带动所述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锁合部与所述第二锁合部配合以实现所述头枕(2)与所述座椅骨架(1)的锁定,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锁合部与所述第二锁合部解除配合以解除所述头枕(2)与所述座椅骨架(1)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联动端产生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端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件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二轴线设置的螺旋槽(331),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螺旋槽(331)滑动配合;或者,所述第二联动件为凸轮,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凸轮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的纵向操作部,所述纵向操作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且所述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端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纵向操作部连接并随着所述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中间传动件,所述中间传动件用于将所述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转化为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绕所述第二轴线的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扳手(34),所述扳手(34)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纵向操作部之间,所述纵向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扳手(34)转动且所述扳手(34)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围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操作部包括拉动部和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通过拉动部与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拉动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头枕(2)的上方,且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拉动部相对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两个所述锁止机构,所述操作机构与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均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锁合部由所述解锁位置运动至所述锁定位置的作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合部的远离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一端并对所述第一锁合部施加使所述第一锁合部靠近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作用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为定位块(32),所述第二锁合部为定位孔(311),所述定位块(32)与所述定位孔(311)卡合以实现所述头枕(2)与所述座椅骨架(1)的锁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锁止机构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第二锁合部所在的一个连接的连接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锁合部位于所述配合结构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相对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锁合部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一锁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导向条(26),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一锁合部中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导向条(26)滑动配合的导向槽(322)。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上设有第一齿形部(321),所述第一联动端设有第二齿形部(352),所述第一齿形部(321)与所述第二齿形部(352)形成齿轮副,所述第一联动端的摆动通过所述齿轮副带动所述第一锁合部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22.一种座椅主体,包括座椅骨架(1)和头枕(2),所述头枕(2)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主体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所述的头枕调节装置(3),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的锁止机构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头枕(2)和所述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多个所述第二锁合部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上设有容腔(21),所述头枕调节装置(3)的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容腔(21)内。
24.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座椅主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儿童安全座椅。
CN201610150636.3A 2016-03-16 2016-03-16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Pending CN107199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0636.3A CN107199922A (zh) 2016-03-16 2016-03-16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0636.3A CN107199922A (zh) 2016-03-16 2016-03-16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9922A true CN107199922A (zh) 2017-09-26

Family

ID=5990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0636.3A Pending CN107199922A (zh) 2016-03-16 2016-03-16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992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742A (zh) * 2017-09-27 2018-03-20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制备工艺
CN109278600A (zh) * 2018-08-29 2019-01-29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CN111409530A (zh) * 2020-03-25 2020-07-14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结构
CN112874397A (zh) * 2021-03-08 2021-06-01 宁波宝贝第一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头枕无极调节装置及包括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CN114347882A (zh) * 2020-10-13 2022-04-15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头靠高度调节机构与载具本体
TWI801886B (zh) * 2020-05-29 2023-05-11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載具本體及其兒童汽車座椅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4368U (zh) * 2011-09-15 2012-07-04 宁波大功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02541370U (zh) * 2012-04-26 2012-11-21 江苏幸运宝贝安全装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儿童汽车安全约束系统头靠调节装置
US8764108B2 (en) * 2011-03-22 2014-07-01 Cosco Management, Inc. Adjustable headrest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CN203698016U (zh) * 2014-01-07 2014-07-09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US8905476B2 (en) * 2012-08-15 2014-12-09 Evenflo Company, Inc.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juvenile product
KR20150084512A (ko) * 2014-01-14 2015-07-22 이지현 높이 조절식 카시트 머리 받침대
CN204774754U (zh) * 2015-06-26 2015-11-18 杭州龙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05395838U (zh) * 2016-03-16 2016-07-27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4108B2 (en) * 2011-03-22 2014-07-01 Cosco Management, Inc. Adjustable headrest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CN202294368U (zh) * 2011-09-15 2012-07-04 宁波大功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02541370U (zh) * 2012-04-26 2012-11-21 江苏幸运宝贝安全装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儿童汽车安全约束系统头靠调节装置
US8905476B2 (en) * 2012-08-15 2014-12-09 Evenflo Company, Inc.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juvenile product
CN203698016U (zh) * 2014-01-07 2014-07-09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KR20150084512A (ko) * 2014-01-14 2015-07-22 이지현 높이 조절식 카시트 머리 받침대
CN204774754U (zh) * 2015-06-26 2015-11-18 杭州龙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05395838U (zh) * 2016-03-16 2016-07-27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RZJ2015: ""凸轮机构 https://wenku.baidu.com/view/dc842f60aef8941ea66e051e.html?from=search&qq-pf-to=pcqq.c2c"", 《百度文库》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742A (zh) * 2017-09-27 2018-03-20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制备工艺
CN107813742B (zh) * 2017-09-27 2024-02-02 布童安全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制备工艺
CN109278600A (zh) * 2018-08-29 2019-01-29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CN109278600B (zh) * 2018-08-29 2024-05-24 布童安全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CN111409530A (zh) * 2020-03-25 2020-07-14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结构
CN111409530B (zh) * 2020-03-25 2021-05-2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结构
TWI801886B (zh) * 2020-05-29 2023-05-11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載具本體及其兒童汽車座椅
CN114347882A (zh) * 2020-10-13 2022-04-15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头靠高度调节机构与载具本体
CN114347882B (zh) * 2020-10-13 2024-03-01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头靠高度调节机构与载具本体
CN112874397A (zh) * 2021-03-08 2021-06-01 宁波宝贝第一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头枕无极调节装置及包括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9922A (zh)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CN107199924A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205970956U (zh) 头枕调节装置、头枕组合结构、座椅主体和座椅
CN105676706A (zh) 立体旋转体验的操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5395838U (zh) 头枕调节装置、座椅主体和座椅
CN107811777A (zh) 电动轮椅车
CN106218696B (zh) 三种方式行走的童车
CN208470037U (zh) 滑板车折叠机构的加强结构以及滑板车折叠机构
CN208287397U (zh) 一种腿部背部同时锻炼自行车
CN108297767A (zh) 头枕调节装置、头枕组合结构、座椅主体和座椅
CN204196989U (zh) 可转换为睡篮的儿童座兜
CN104116355B (zh) 角度调整机构及具有该角度调整机构的婴儿摇椅
CN108082260A (zh) 儿童推车坐兜折叠机构
CN208602553U (zh) 婴幼儿车手把兼具伸缩与收车的装置
CN209258210U (zh) 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
CN207790412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04616401U (zh) 割草机
CN205995035U (zh) 旋转跳舞娃娃
CN201119937Y (zh) 颈椎牵引器
CN212878502U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人机交互模拟装置
CN208808884U (zh) 具有扶手控制系统的电动四轮车
CN208484721U (zh) 一种推杆换向手推车
CN206856779U (zh) 一种可相互转换为扶手和脚靠的机构
CN207561647U (zh) 一种睡篮
CN206125114U (zh) 一种童车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