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0423A -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0423A
CN107190423A CN201710444380.1A CN201710444380A CN107190423A CN 107190423 A CN107190423 A CN 107190423A CN 201710444380 A CN201710444380 A CN 201710444380A CN 107190423 A CN107190423 A CN 107190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bar
jet
shower nozzle
pl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4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0423B (zh
Inventor
徐金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4443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0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0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0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0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0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otherwise than in a plane, e.g. in a tubular wa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D01D5/0084Coating by electro-spinning, i.e. the electro-spun fibres are not removed from the collecting device but remain integral with it, e.g. coating of prosthes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92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al field, e.g. combined with a magnetic fields, using biased or alternating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该装置包括:微量注射泵、金属接收装置和高压电源;所述微量注射泵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通过聚四氟乙烯管与金属射流喷头相连,金属射流喷头外围设置有电场屏蔽管,金属射流喷头和电场屏蔽管均通过导线与高压电源的相同电极相连;所述金属接收装置与金属射流喷头尖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射流发生鞭动处与金属射流喷头尖端的垂直距离,金属接收装置与高压电源的接地线相连。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制备的管材厚度均匀,可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 管材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属于医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高分子管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引流管、神经导管等,特别是可降解医用高分子管材,能够在体内降解为生理惰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而被机体代谢、吸收或排泄,当其用作植入型医疗器械、药物缓控释装置、组织工程支架等临床应用时,植入后缓慢降解,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可减轻病人痛苦,简化治疗程序。医用高分子管材的临床要求较高,管材的内径、壁厚等尺寸精密度、微观形态的均一程度、管材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效果,这就对管材的加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透明高分子管材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挤出、热塑、模压等成型方法,加工过程中,需经过加热、加压、剪切等工艺以实现加工的顺利实施,这势必会使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发生不可逆的降解反应,破坏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初始结构、使高分子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进而对高分子的理化学性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难以保证管材产品的质量。
近年来,提拉成膜法(Dip-coating)被用于制备可降解透明管材,如中国专利文献CN 038075504 A,采用提拉成膜法制备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透明管材,用于神经修复导管;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03801081557 A采用提拉成膜法制备用于医学应用的生物可降解引流管。提拉成膜法制备透明管材的一般方法是:配置高分子溶液,然后将玻璃棒等成管模具浸入预先制备的高分子溶液中,然后以精确控制的均匀速度将模具平稳地从高分子溶液中提拉出来,在粘度和重力作用下棒状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然后将棒状模具水平放置、旋转,附着在模具表面的高分子膜层中溶剂迅速挥发而形成一层高分子膜;多次重复这一浸入、提拉、蒸发过程,就会在棒状模具表面获得需要厚度的高分子膜,脱膜后获得透明高分子管材。提拉成膜法制备可降解管材透明度高、避免了高温加工过程,但工艺较复杂,制管的周期较长,管壁的厚度也难以精确控制(如Neurolac内径4mm的神经导管管壁控制范围为0.6-0.75mm)。另外模具浸入的储液槽中的高分子溶液在浸涂过程中逐渐减少,需要定期补充,这会造成储液槽中前期残存的高分子长期存在,会使高分子因降解而引起分子量降低及分子量分布变宽,而且储液槽中粘度较高的高分子溶液中的气泡难以去除,可能造成所制备的高分子管材内存有气泡,增加了管材的制备难度。
静电纺丝技术常用于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在电场作用下,针头处的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即“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生产出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细丝。但静电纺丝射流因电荷相互排斥和空气动力学因素造成射流鞭动,难以将微纤丝定向接收在接收器的特定部位。中国专利文献CN 101363137 A公开了一种制备定向排列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高压电源、注射器、推动注射器的注射泵和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为开放式纤维收集器,它由执行单元和控制单元两部分组成:执行单元为开放式滚筒,控制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转速控制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滚筒转动;该发明通过收集装置的高速旋转,来获得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但仍受射流鞭动的影响,定向程度有待提高。目前,静电纺丝技术在制备高分子管材中也有应用,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3432630 A公开了一种双网交织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可降解化学高分子材料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设备制成中空纤维网管,然后浸没于亲水性生物高分子溶液中,经冷冻干燥、pH值处理、干燥后,得到双网交织复合神经导管;但采用该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管材厚度不均匀,内径、壁厚等尺寸不易控制,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通过在金属射流喷头外围设置电场屏蔽管,并结合控制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的距离,来实现定向涂层,进而制备管壁厚度均匀的高分子管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术语说明:
射流:指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从金属射流喷头喷射出的纺丝液。
鞭动:高分子射流在高压电场下的运动轨迹一开始是直的,然后变得不稳定(弯曲、螺旋、成环),这种射流的不稳定即为射流鞭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包括:微量注射泵、金属接收装置和高压电源;所述微量注射泵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通过聚四氟乙烯管与金属射流喷头相连,金属射流喷头外围设置有电场屏蔽管,金属射流喷头和电场屏蔽管均通过导线与高压电源的相同电极相连;所述金属接收装置与金属射流喷头尖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射流发生鞭动处与金属射流喷头尖端的垂直距离,金属接收装置与高压电源的接地线相连。
根据本发明,金属射流喷头的尖端与金属接收装置的垂直距离尽可能近,但以不发生辉光放电为宜。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还包括滑台、滑台电机和控制器;所述滑台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滑台和滑台电机相连,滑台电机与控制器相连。金属射流喷头在滑台带动下可以来回缓慢移动。
优选的,所述金属接收装置包括金属接收杆、安装盘和电机;所述金属接收杆两端通过中心转轴设置在安装盘上,金属接收杆的一端通过中心转轴与电机相连。所述金属接收杆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金属接收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外层镀铬的合金金属杆;所述金属接收杆的直径为0.1-10cm,长度为3-200cm。
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为聚四氟乙烯软管。
优选的,所述金属射流喷头沿电场屏蔽管中心轴方向设置在电场屏蔽管的中间,金属射流喷头的尖端与电场屏蔽管底端的距离小于1cm。
优选的,所述电场屏蔽管的材质为铁、铝、铜或合金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金为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电场屏蔽管的内径为10-20mm,管壁厚度为0.5-1mm。
优选的,所述金属射流喷头为不锈钢射流喷头。
利用上述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将高分子溶于溶剂中,室温搅拌,得到高分子溶液;
(2)高分子管材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溶液加入注射器中,调节高压电源的电压为10-20KV,调节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的垂直距离为2-8cm,调节微量推进泵的推进速率为0.5-50mL/h,微量推进泵推进注射器开始纺丝,金属射流喷头沿金属接收杆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同时,金属接收杆在电机带动下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制得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
(3)脱膜:将步骤(2)得到的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经挥干溶剂后,将高分子涂层与金属接收杆分离,得高分子管材。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3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高分子为乙交酯、丙交酯或己内酯的均聚物,乙交酯、丙交酯或己内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聚物,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胶原或蛋白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复合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氯仿、水、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高压电源的电压为13-15KV,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的垂直距离为3-5cm,微量推进泵的推进速率为10-15mL/h。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金属射流喷头沿金属接收杆中心轴方向的移动速率和金属接收杆以中心转轴为转轴的转动速率满足使金属接收杆上相邻纺丝液彼此紧靠。
根据本发明,通过控制金属射流喷头沿金属接收杆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的次数,来精确控制所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高分子涂层与金属接收杆的分离方法为:直接将高分子涂层与金属接收杆剥离,或将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浸泡在溶剂中10-24h后脱膜。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金属射流喷头外围设置有电场屏蔽管,增加了射流鞭动前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的垂直距离;注射器中的高分子溶液在微量注射泵的推动下进行纺丝,高电场下在电纺射流离开金属射流喷头至射流鞭动开始前的距离内,将高分子射流定向接收在金属接收杆上,金属射流喷头沿着旋转的棒状金属接收杆的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的一端至另一端缓慢往复移动,均匀定向涂层于接收杆上,通过控制金属射流喷头往复移动的次数来控制所要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厚度,通过控制金属射流喷头往复移动的速率和金属接收杆的转动速率来控制所制备高分子管材厚度的均匀性,高分子涂层中的溶剂经挥发后获得高分子管材。
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金属射流喷头处的高分子液滴在外加电场下产生射流,并在射流表面电荷的作用下拉伸,使射流的逐渐变细。金属射流喷头外围设置有电场屏蔽管,电场屏蔽管和金属射流针头带有相同的电压,一方面电场屏蔽管的存在可以增加金属射流喷头尖端至鞭动开始的距离;另一方面,电场屏蔽管可以使射流行进的方向更精准,更有利于射流定向涂层在金属接收装置上。
(2)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制备管材,利用射流发生鞭动前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这段垂直距离,使射流定向涂层于金属接收杆上,通过控制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注射泵上注射器的推进总量、金属射流喷头的往复距离来控制制备管材的规格;通过控制金属射流喷头往复移动的次数来控制所要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厚度,通过控制金属射流喷头往复移动的速率和金属接收杆的转动速率来控制所制备高分子管材厚度的均匀性;利用本发明定向涂层装置制备的高分子管材厚度均匀,厚度及规格可以精确控制。
(3)本发明注射器中的高分子溶液在一次涂层中可全部用完,可以避免提拉涂层法制备高分子管材的缺点,如储液槽中的高分子溶液在浸涂过程中逐渐减少,需要定期补充,这会造成储液槽中前期残存的高分子长期存在,引起的高分子因降解引起的分子量降低及分子量分布变宽。另外如果高分子溶液中有气泡存在时,在金属射流喷头处高电压作用下,会引起气泡在电荷斥力下破裂,也会克服提拉涂层法制备高分子管材过程中因粘度较高的高分子溶液中的气泡难以去除,造成所制备的高分子管材内存有气泡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微量注射泵;2、注射器;3、金属射流喷头;4、电场屏蔽管;5、金属接收杆;6、电机;7、高压电源;8、射流;9、安装盘;10、高分子涂层;11、聚四氟乙烯管;12、滑台;13、滑台电机;14、控制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高分子管材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同时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微量注射泵1、金属接收装置和高压电源7;所述微量注射泵1与注射器2相连,注射器2通过聚四氟乙烯管11与金属射流喷头3相连,金属射流喷头3外围设置有电场屏蔽管4,金属射流喷头3和电场屏蔽管4均通过导线与高压电源7的相同电极相连;所述金属接收装置与金属射流喷头3尖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射流8发生鞭动处与金属射流喷头3尖端的垂直距离,金属接收装置与高压电源7的接地线相连。
所述金属接收装置包括金属接收杆5、安装盘9和电机6;所述金属接收杆5两端通过中心转轴设置在安装盘9上,金属接收杆5的一端通过中心转轴与电机6相连。所述金属接收杆在电机带动下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
所述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还包括滑台12、滑台电机13和控制器14;所述滑台12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聚四氟乙烯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滑台12和滑台电机13相连,滑台电机13与控制器14相连。滑台12上的滑块带动聚四氟乙烯管11连接的金属射流喷头3沿着金属接收杆5中心轴方向缓慢往复移动;金属射流喷头3移动的速率、往复距离由控制器14控制。
所述金属射流喷头3沿电场屏蔽管4中心轴方向设置在电场屏蔽管4的中间,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电场屏蔽管4的底端相平齐;所述金属射流喷头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电场屏蔽管4的内径为12mm,管壁厚度为1mm,材质为304不锈钢;金属接收杆5的材质为表面镀硬铬的不锈钢,金属接收杆的直径为4mm,长度为30cm。
所述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金属接收杆5的垂直距离为3-5cm。
所述聚四氟乙烯管11为聚四氟乙烯软管,聚四氟乙烯软管的长度为100cm,聚四氟乙烯软管处于松弛状态。
实施例2
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管材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高分子溶液的配置:称取粘均分子量为300K的左旋聚乳酸15g,溶于100mL三氟乙醇中,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均一透明的高分子溶液;
(2)左旋聚乳酸(PLLA)管材的制备:将60mL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溶液加入60mL的注射器2中,调节微量注射泵1的推进速率为15mL/h,高压电源7的电压设为15KV,使金属射流喷头3和电场屏蔽管4带有相同极性的电荷,调节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金属接收杆5(直径4mm,长度为30cm)的垂直距离为5cm,调节金属射流喷头3的位置使金属接收杆5位于金属射流喷头3的正下方,使射流8直接打到金属接收杆5上;调节金属接收杆5以中心转轴为转轴的转动速率为100rpm,金属射流喷头3沿金属接收杆5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速率为1cm/min;微量推进泵1推进注射器2开始进行纺丝,金属接收杆5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同时,金属射流喷头3沿金属接收杆5的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5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直至管材厚度达到0.65mm为止,制得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
(3)脱膜:将步骤(2)得到的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经挥干三氟乙醇后,浸入无水乙醇溶液中12h后,仔细的取下高分子涂层,得到透明的PLLA管材。
本实施例制备的高分子管材如图2所示,所制备的管材高度透明、管材的内径可以控制在4.0±0.05mm范围内;管壁厚度可以控制在0.65±0.02mm范围内。
实施例3
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管材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高分子溶液的配置:称取粘均分子量300K的左旋聚乳酸15g,溶于100mL三氟乙醇中,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均一透明的高分子溶液;
(2)消旋聚乳酸(PDLA)管材的制备:将60mL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溶液加入60mL的注射器2中,调节微量注射泵1的推进速率为10mL/h,高压电源7的电压设为13KV,使金属射流喷头3和电场屏蔽管4带有相同极性的电荷,调节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金属接收杆5(直径4mm,长度为30cm)的垂直距离为3cm,调节金属射流喷头3的位置使金属接收杆5位于金属射流喷头3的正下方,使射流8直接打到金属接收杆5上;调节金属接收杆5以中心转轴为转轴的转动速率为100rpm,金属射流喷头3沿金属接收杆5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速率为1cm/min;微量推进泵1推进注射器2开始进行纺丝,金属接收杆5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同时,金属射流喷头3沿金属接收杆5的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5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直至管材厚度达到0.65mm为止,制得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
(3)脱膜:将步骤(2)得到的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经挥干三氟乙醇后,浸入无水乙醇溶液中12h后,仔细的取下高分子涂层,得到透明的PLLA管材。
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管材高度透明、管材的内径可以控制在4.0±0.05mm范围内;管壁厚度可以控制在0.65±0.02mm范围内。
实施例4
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制备聚(丙交酯-己内酯)管材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高分子溶液的配置:称取特性粘度为6.2的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高分子5g,溶于100mL三氟乙醇中,室温磁力搅拌24h,得到均一透明的高分子溶液;
(2)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高分子管材的制备:将55mL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溶液加入60mL的注射器2中,调节微量注射泵1的推进速率为10mL/h,高压电源7的电压设为13KV,使金属射流喷头3和电场屏蔽管4带有相同极性的电荷,调节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金属接收杆5(直径4mm,长度为30cm)的垂直距离为5cm,调节金属射流喷头3的位置使金属接收杆5位于金属射流喷头3的正下方,使射流8直接打到金属接收杆5上;调节金属接收杆5以中心转轴为转轴的转动速率为100rpm,金属射流喷头3沿金属接收杆5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速率为1cm/min;微量推进泵1推进注射器2开始进行纺丝,金属接收杆5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同时,金属射流喷头3沿金属接收杆5的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5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直至管材厚度达到0.65mm为止,制得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
(3)脱膜:将步骤(2)得到的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经挥干三氟乙醇后,浸入无水乙醇溶液中12h后,仔细的取下高分子涂层,得到透明的聚(丙交酯-己内酯)管材。
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管材高度透明、管材的内径可以控制在4.0±0.05mm范围内;管壁厚度可以控制在0.65±0.03mm范围内。
对比例1
一种电纺射流涂层装置,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金属射流喷头3外围没有电场屏蔽管4。
利用上述所述的电纺射流涂层装置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管材的工艺,步骤如实施例2所述。
本对比例制备过程中,射流离开金属射流喷头后常发生偏离,不能定向接收到接收杆上,造成射流以细丝状接收在接收杆上,引起管材的透明度降低,甚至不透明,制备的高分子管材内径及管壁厚度不均匀,所制备的管材内径在0.35±0.1mm,管壁厚度在0.65±0.15mm。
对比例2
一种电纺射流涂层装置,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金属射流喷头3外围没有电场屏蔽管4;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金属接收杆5(直径4mm,长度为30cm)的垂直距离为20cm;
利用上述所述的电纺射流涂层装置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管材的工艺,步骤如实施例2所述,所不同的是:步骤(2)中金属射流喷头3的尖端与金属接收杆5(直径4mm,长度为30cm)的垂直距离为20cm;其它步骤一致。
本对比例中的接收距离下,射流已发生鞭动,制备的高分子管材为不透明的多孔管材,与本发明制备的透明管材完全不同,脱膜后管材内径发生严重的收缩。

Claims (10)

1.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包括:微量注射泵、金属接收装置和高压电源;所述微量注射泵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通过聚四氟乙烯管与金属射流喷头相连,金属射流喷头外围设置有电场屏蔽管,金属射流喷头和电场屏蔽管均通过导线与高压电源的相同电极相连;所述金属接收装置与金属射流喷头尖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射流发生鞭动处与金属射流喷头尖端的垂直距离,金属接收装置与高压电源的接地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还包括滑台、滑台电机和控制器;所述滑台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滑台和滑台电机相连,滑台电机与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收装置包括金属接收杆、安装盘和电机;所述金属接收杆两端通过中心转轴设置在安装盘上,金属接收杆的一端通过中心转轴与电机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收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外层镀铬的合金金属杆;所述金属接收杆的直径为0.1-10cm,长度为3-200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射流喷头沿电场屏蔽管中心轴方向设置在电场屏蔽管的中间,金属射流喷头的尖端与电场屏蔽管的底端距离小于1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屏蔽管的材质为铁、铝、铜或合金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合金为不锈钢;
所述电场屏蔽管的内径为10-20mm,管壁厚度为0.5-1mm;
所述金属射流喷头为不锈钢射流喷头。
7.利用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将高分子溶于溶剂中,室温搅拌,得到高分子溶液;
(2)高分子管材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溶液加入注射器中,调节高压电源的电压为10-20KV,调节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的垂直距离为2-8cm,调节微量推进泵的推进速率为0.5-50mL/h,微量推进泵推进注射器开始纺丝,金属射流喷头沿金属接收杆中心轴方向从金属接收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同时,金属接收杆在电机带动下以中心转轴为转轴转动,制得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
(3)脱膜:将步骤(2)得到的包覆有高分子涂层的金属接收杆经挥干溶剂后,将高分子涂层与金属接收杆分离,得高分子管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3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高分子为乙交酯、丙交酯或己内酯的均聚物,乙交酯、丙交酯或己内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聚物,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胶原或蛋白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复合物;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氯仿、水、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高压电源的电压为13-15KV,金属射流喷头尖端与金属接收杆的垂直距离为3-5cm,微量推进泵的推进速率为10-15mL/h。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金属射流喷头沿金属接收杆中心轴方向的移动速率和金属接收杆以中心转轴为转轴的转动速率满足使金属接收杆上相邻纺丝液彼此紧靠。
CN201710444380.1A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Active CN107190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4380.1A CN107190423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4380.1A CN107190423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0423A true CN107190423A (zh) 2017-09-22
CN107190423B CN107190423B (zh) 2019-07-12

Family

ID=5987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4380.1A Active CN107190423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042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5171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纤维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9011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合物无纺管的方法
CN114318664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取向结构的柔韧碳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4320A (zh) * 2022-01-07 2022-0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一种医学检验微生物涂片染色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7689A (zh) * 2011-07-21 2011-12-14 东华大学 具有纳米结构的纤维素类纤维膜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2776582A (zh) * 2012-05-24 2012-11-14 东华大学 一种自动化控制的多喷头静电纺丝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7689A (zh) * 2011-07-21 2011-12-14 东华大学 具有纳米结构的纤维素类纤维膜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2776582A (zh) * 2012-05-24 2012-11-14 东华大学 一种自动化控制的多喷头静电纺丝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5171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纤维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9011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合物无纺管的方法
CN112709011B (zh) * 2019-10-25 2022-07-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合物无纺管的方法
CN114318664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取向结构的柔韧碳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8664B (zh) * 2021-12-23 2023-11-14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取向结构的柔韧碳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4320A (zh) * 2022-01-07 2022-0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一种医学检验微生物涂片染色装置
CN114354320B (zh) * 2022-01-07 2024-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一种医学检验微生物涂片染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0423B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0423B (zh) 一种电纺射流定向涂层装置及利用定向涂层装置制备高分子管材的工艺
Sill et al. Electrospinning: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Szentivanyi et al. A review of developments in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sign of artificial tissue structures
CN106668944B (zh) 一种三层复合小口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047310A1 (en) Bio-acceptable conduits and method providing the same
Stone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spun rGO-poly (ester amide) conductive scaffolds
CN106012052A (zh) 结合生物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制造人工血管的装置
WO2010096469A2 (en) Fabrication of interconnected model vasculature
CN101172164A (zh) 可生物降解及吸收的生物高分子纳米纤维膜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hen et al. Review of the principles, devices, parameters, and applications for centrifugal electrospinning
CN108842195A (zh) 一种基于伯努利原理的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
Luo et al. Co-electrospun nano-/microfibrous composite scaffolds with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gradient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CN101844406A (zh) 一种微纳米多孔结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2828261B (zh)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管的无喷头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
KR101828591B1 (ko) Ccdp 방법에 의한 마이크로구조체의 제조
Yan et al. The controllable PVA-chitosan fiber prepared by the near-field electro spinning for tissue engineering
Shabestani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Nanofiber Scaffolds Techniques with a Focus on the 3D Nanofiber-based Scaffolds Application in Medicine
CN207987361U (zh) 一种制备沿轴取向管状组织工程材料的静电纺丝接收装置
CN105688277A (zh) 复合型磷酸钙人工骨及制备方法
CN104911720B (zh) 一种微纳米纤维结构可控的薄膜支架的分层制备方法
CN107427606B (zh) 细胞培养支架
CN114948332A (zh) 一种ptfe人工血管及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Rosenberger et al.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
CN203668563U (zh) 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CN108103598A (zh) 一种制备沿轴取向管状组织工程材料的静电纺丝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