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9634A -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9634A
CN107179634A CN201710455709.4A CN201710455709A CN107179634A CN 107179634 A CN107179634 A CN 107179634A CN 201710455709 A CN201710455709 A CN 201710455709A CN 107179634 A CN107179634 A CN 107179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rows
region
sub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5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9634B (zh
Inventor
钟彩娇
周婷
沈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57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9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9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9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9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9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间隔柱、黑矩阵区域、呈行列排布的子像素、薄膜晶体管、扫描线、数据线,黑矩阵区域包括多个间隔柱外扩区域;相邻两行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行和第二子像素行,与第一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远离第二子像素行的一侧,与第二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二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靠近第一子像素行的一侧;间隔柱外扩区域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和第二子像素行之间;在数据线延伸方向,间隔柱外扩区域靠近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如此方案,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以其机身轻薄、节省空间、省电、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中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相邻两行子像素中上下左右四个子像素区域的一种俯视图。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呈行列排布的子像素101、多个间隔柱(Post Spacer,PS)102以及与各子像素101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呈行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103。通常,每个薄膜晶体管设置在与每个子像素的顶端区域对应的位置。
目前,为了降低液晶显示器出现挤压漏光的风险,通常在PS101周围外扩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104。现有液晶显示产品中的PS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通常设置为上下对称的形状,PS外扩黑色矩阵的形状与PS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图2中均设计为正六边形。每个PS外扩黑色矩阵104与相邻两行子像素中上下左右排布的四个子像素区域均有交叠,并分别与上面一行子像素的底端区域(A和B)交叠,同时与下面一行子像素的顶端区域(C和D)交叠。现有技术中将PS外扩黑色矩阵的形状设计为上下对称的形状,容易使得相邻两行子像素的穿透率差异变大,从而导致产生横纹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计在数据线延伸方向上下非对称的间隔柱外扩区域,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从而减小子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间隔柱;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区域、呈行列排布的子像素以及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呈行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沿行方向延伸列方向排布的扫描线、沿列方向延伸行方向排列的数据线,所述黑矩阵区域包括多个间隔柱外扩区域;
相邻两行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行和第二子像素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远离所述第二子像素行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靠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行的一侧;
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行和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之间;在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两端宽度不同,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靠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扫描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本申请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数据线延伸方向设计为非对称的形状,使得间隔柱外扩区域所覆盖的高穿透率区域的面积减小,并使得间隔柱外扩区域所覆盖的低穿透率区域的面积增大,通过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并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的方式,减小子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中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相邻两行子像素中上下左右四个子像素区域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两种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四种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间隔柱包括主间隔柱和辅间隔柱的一种俯视图;
图17所示为图16所示实施例中相邻两行子像素行的一种俯视图;
图18所示为以S-PS区域亮度归一化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辅间隔柱外扩区域和辅间隔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申请中间隔柱投影区域与间隔柱外扩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本申请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参见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图5,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200,该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多个间隔柱30,参见图3;
液晶显示面板200还包括黑矩阵区域11、呈行列排布的子像素12以及与子像素12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呈行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21、沿行方向延伸列方向排布的扫描线22、沿列方向延伸行方向排列的数据线23,黑矩阵区域11包括多个间隔柱外扩区域31,参见图4;
参见图5,相邻两行子像素12包括第一子像素行61和第二子像素行62,与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子像素12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2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子像素12远离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侧,与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子像素12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21设置在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子像素12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侧;
间隔柱外扩区域3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61和第二子像素行62之间;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即列方向),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两端宽度不同,间隔柱外扩区域31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间隔柱外扩区域31在扫描线22延伸方向(即行方向)上的距离。
本申请中的间隔柱30支撑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参见图3,用来保持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隙,该间隙用来容纳液晶层70及电连接线路等。本申请中的黑矩阵区域11用于防止光漏到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以外的区域,间隔柱外扩区域31是为了遮挡由于间隔柱30导致的漏光而在间隔柱30的周围增设的一部分遮光区域。
本申请中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61和第二子像素行62之间,而且间隔柱外扩区域31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即列方向)的两端宽度不同,也就是上下不对称,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端的宽度,考虑到本申请间隔柱外扩区域31在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对应位置未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高,而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低,本申请通过设计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上下非对称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使间隔柱外扩区域31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的上下两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面积不同,以此来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从而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可选地,本申请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方形与圆形中的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
具体地,图5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从图5所示实施例可看出,三角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两个子像素12的面积小于其所覆盖的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的面积,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对应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低,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未设置薄膜晶体管21,因此穿透率较高,该实施例中用三角形状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一个角同时覆盖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中的两个子像素12的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和区域B的穿透率较高,而用三角形状间隔柱外扩区域31剩下的两个角分别覆盖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的区域C和区域D,区域C和区域D的穿透率较低,而且三角形状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A和区域B的面积均小于区域C和区域D的面积,通过此种方式减小高穿透率区域A和B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C和D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量,因此有利于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可选地,图6-图12给出了本申请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的几种不同实施例。图6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12所在区域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梯形;图7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三角形一侧的宽度小于方形一侧的宽度,而且三角形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方形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图8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梯形和方形的组合,梯形一侧的宽度小于方形一侧的宽度,而且梯形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方形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图9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圆形和椭圆形的组合,圆形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椭圆形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而且圆形一侧的宽度小于椭圆形一侧的宽度;图10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圆形和方形的组合,圆形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设置,方形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设置,而且圆形一侧的宽度小于方形一侧的宽度;图11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和椭圆形的组合,三角形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设置,椭圆形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设置,而且三角形一侧的宽度小于椭圆形一侧的宽度;图12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轮廓线的形状为椭圆形和梯形的组合,椭圆形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设置,梯形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设置,而且椭圆形一侧的宽度小于梯形一侧的宽度。图6-图12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均采用沿数据线23方向上下不对称的形状,各间隔柱外扩区域31对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子像素区域所覆盖的面积均小于对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子像素区域所覆盖的面积,考虑到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对应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低,而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未设置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高,本申请对于穿透率较低的区域覆盖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面积较大,对于穿透率较高的区域覆盖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面积较小,此种方式有利于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具体地,图1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两种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一部分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形状呈梯形,另一部分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形状呈三角形,梯形和三角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在数据线23的延伸方向呈不对称状,这两种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中高穿透率区域的面积较小,覆盖的低穿透率区域的面积较大,如此设计有利于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改善显示过程出现的横纹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与图13所示实施例类似地,图1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四种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示意图,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形状有四种,分别是圆形和椭圆形的组合形状、圆形和方形的组合形状、三角形和椭圆形的组合形状以及圆形和梯形的组合形状。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四种组合形状均为在数据线延伸方向呈不对称,而且均为上部分面积小下部分面积大的形式,以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量,从而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图13和图14仅分别示出了不同形状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一种排布方式,除了图13和图14所示的排布方式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其他排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黑矩阵区域11还包括间隔柱沿垂直于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方向投影所形成的间隔柱投影区域32。可选地,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具体请参见图5-图14,图5-图14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和与其对应的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在间隔柱靠近黑矩阵区域11的一侧的边缘位置由间隔柱外扩区域31包覆,与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形状相同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能够更好地遮挡由于间隔柱的导致的漏光,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与图5-图14所示实施例不同地,可选地,黑矩阵区域11还包括间隔柱沿垂直于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方向投影所形成的间隔柱投影区域32,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不同,请参见图15,图15所示为本申请相邻两行子像素所在区域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梯形,而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二者形状不同,但间隔柱外扩区域31同样能够遮挡由于间隔柱的导致的漏光。当然,图15仅示出了间隔柱外扩区域31和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形状不同的一种实施例,除此种方式外,只要间隔柱外扩区域31采用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上下不对称的形状即可达到本申请的技术目的,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形状则可采用与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形状不同的多种形状,可选地,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方形、圆形、梯形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也就是说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的形状可以使用三角形、方形、圆形、梯形等单一的图形,也可采用这些图形组合形成的组合图形。
可选地,图16所示为本申请间隔柱包括主间隔柱和辅间隔柱的一种俯视图,从图16所示实施例可看出,本申请中的间隔柱包括主间隔柱33和辅间隔柱35,间隔柱外扩区域包括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和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本申请中的主间隔柱33支撑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用来保持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隙,该间隙用来容纳液晶层70以及电连接线路等。辅间隔柱35用作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辅助支撑,在显示面板受到压力且发生变形时承担主要支撑作用。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包覆于主间隔柱33靠近黑矩阵区域11一侧的边缘,用于遮挡由于主间隔柱33的导致的漏光;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包覆于辅间隔柱35靠近黑矩阵区域11一侧的边缘,用于遮挡由于辅间隔柱35的导致的漏光。
可选地,图17所示为图16所示实施例中相邻两行子像素行的一种俯视图。图17所示实施例中,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61和第二子像素行62之间;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两端宽度不同,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在扫描线22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具体地,以图17所示实施例为例,该实施例中将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设计为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上下不对称的形状,而将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设计为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上下对称的形状,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所覆盖的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子像素12的面积小于其所覆盖的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子像素12的面积。考虑到本申请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在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对应位置未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高,而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低,本申请通过设计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上下非对称的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从而能够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此外,由于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面积较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的面积大,主间隔柱33发生导致的漏光对显示造成的影响比辅间隔柱35更加明显,在显示过程中造成的横纹现象更加明显,本申请将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设计为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上下非对称的形状,对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的改善更加明显。
进一步地,由于主间隔柱33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辅间隔柱35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参见图16和图17,因此主间隔柱33位置对应的像素开口面积相比其他区域的更小,本申请通过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使得主间隔柱33所在区域的亮度相对更低,更有利于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目视颗粒感,增强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下结合颗粒感评价公式对目视颗粒感的改善效果进行说明:
颗粒感评价公式:△Lv=Lv(A’+B’+C’+D’)/辅间隔柱区域亮度-Lv(A+B+C+D)/主间隔柱区域亮度,其中,A’、B’、C’、D’分别代表辅间隔柱外扩区域所覆盖的四个子像素的面积,A、B、C、D分别代表主间隔柱外扩区域所覆盖的四个子像素的面积,△Lv越大,颗粒感越明显,△Lv越小,颗粒感越不明显。图18所示为以S-PS区域亮度归一化的示意图,其中,S-PS代表辅间隔柱,M-PS代表主间隔柱,结合图18,本申请通过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使得由于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增加导致的子像素的亮度损失减小,也就是△Lv2小于△Lv1,相当于使得颗粒感评测公式中的亮度差异△Lv减小,△Lv减小后使得颗粒感变得不明显,从而有利于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目视颗粒感,增强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主间隔柱33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例如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中主间隔柱33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外轮廓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本申请将主间隔柱33外轮廓线的形状设计得与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与主间隔柱33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的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能够很好地遮挡主间隔柱33导致的漏光,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主间隔柱33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方形与圆形中的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主间隔柱33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二者的形状可采用图5-图12所示实施例所示的形状,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图5-图12所示实施例中,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均采用沿数据线23方向上下不对称的形状,各主间隔柱外扩区域34对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子像素区域所覆盖的面积均小于对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子像素区域所覆盖的面积,考虑到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对应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低,而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未设置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高,本申请对于穿透率较低的区域覆盖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面积较大,对于穿透率较高的区域覆盖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面积较小,此种方式有利于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可选地,本申请中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也可采用沿数据线23方向上下不对称的形状,也就是说,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61和第二子像素行62之间;在数据线23延伸方向,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的两端宽度不同,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靠近第一子像素行6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二子像素行62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在扫描线22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图1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辅间隔柱外扩区域和辅间隔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的外轮廓线的形状在沿数据线23方向上下不对称,采用梯形的形式实现,梯形状的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所覆盖的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两个子像素12的面积小于其所覆盖的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的面积,第二子像素行62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对应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1,穿透率较低,第一子像素行61中的两个子像素12被间隔柱外扩区域31所覆盖的区域未设置薄膜晶体管21,因此穿透率较高,采用梯形状的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因此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能进一步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可选地,本申请中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方形与圆形中的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辅间隔柱35的外轮廓线的形状可设计的与辅间隔柱外扩区域36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二者的形状可采用图5-图12所示实施例所示的形状,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图5-图12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沿数据线23方向上下非对称的间隔柱外扩区域31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能够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可选地,图20所示为本申请中间隔柱投影区域与间隔柱外扩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见图20,本申请中的间隔柱投影区域32的外轮廓线形成第一边界51,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轮廓线形成第二边界52,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尺寸为第一边界51和第二边界52之间的最短距离,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尺寸D1≥6um。现有技术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尺寸最小为3um,而本申请中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尺寸能设计到大于等于6um,远大于现有技术的工艺能力范围,工艺上容易实现,而且本申请将间隔柱外扩区域31的外扩尺寸进行如此设计,能够更好地阻挡由于间隔柱导致的漏光,有效防止光漏到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以外的区域,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0,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尺寸为:4um<D2≤10um,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尺寸为经过间隔柱的底面的中心的直线与间隔柱的底面轮廓的两个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现有技术中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尺寸的最小值为4um,本申请将该轮廓尺寸设计到4um<D2≤10um,大于现有技术中的最小工艺极限值,使得工艺上容易实现。图20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为梯形,本申请中的轮廓尺寸为该梯形的中线的长度。当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为圆形时,本申请中的轮廓尺寸为圆形的直径;当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为正方形时,本申请中的轮廓尺寸为正方形的边长;当间隔柱在黑矩阵区域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为椭圆形时,本申请中的轮廓尺寸为椭圆形的短轴的长度。
进一步地,以下对间隔柱投影中夹角处的倒角尺寸的工艺能力进行说明。以间隔柱投影区域的形状为正方形为例,正方形间隔柱投影中直角处的倒角直径约为2um-3um,在本申请实际制作间隔柱的过程中形成的倒角的半径仅2um-3um时,为可接受的工艺偏差,能够保证间隔柱的实际解析度。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子像素12包括三原色子像素,三原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采用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能够满足液晶显示面板对不同颜色的显示需求。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子像素12不仅限于三原色子像素,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子像素还可以包括第四色子像素,例如,第四色子像素包括黄色子像素或白色子像素。白色子像素可以增加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黄色子像素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色彩更加柔和。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基板1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0为阵列基板,本申请中的黑矩阵区域11、子像素12可位于彩膜基板上,薄膜晶体管21、扫描线22和数据线23可位于阵列基板上。
以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图2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2所示为本申请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1实施例中,间隔柱投影区域33’的形状为圆形,直径11um,面积95um2;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八边形,外扩7um,八边形间隔柱外扩区域的高度为25um。图22实施例中,间隔柱投影区域33”的形状为梯形,上底7um,下底12um,高10um,面积为95um2;间隔柱外扩区域34”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梯形,外扩7um,梯形间隔柱外扩区域的高度为24um。通过光学仿真,得到表1数据。
表1光学仿真数据表
MA=1 Tr% △Tr%
无间隔柱外扩 4.59% 0
图21实施例设计(现有技术设计) 4.36% -5.1%
图22实施例设计(本申请设计) 4.45% -3.1%
表1中,Tr%代表穿透率,△Tr%代表穿透率差异,以无间隔柱外扩对应的Tr%作为基准数据,并以Tr%(REF),在表1中,Tr%(REF)=4.59%。其中,△Tr%=(Tr%(当前)-Tr%(REF))/Tr%(REF)。从表1可看出,现有技术设计中的穿透率差异△Tr%=-5.1%,本申请设计中的穿透率差异△Tr%=-3.1%,本申请设计的穿透率差异相比现有技术的穿透率差异提高了2%。
因此,从表1数据可看出,在保证间隔柱投影面积大小一致的前提下,间隔柱外扩区域采用本申请沿数据线方向非对称的设计相比现有设计的穿透率提升2%。
可选地,图2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0,该液晶显示面板2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中的间隔柱外扩区域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和第二子像素行之间,而且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两端宽度不同,也就是上下不对称,靠近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考虑到本申请间隔柱外扩区域在靠近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对应位置未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穿透率较高,而靠近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穿透率较低,本申请通过设计在数据线延伸方向上下非对称的间隔柱外扩区域,使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上下两端所覆盖的子像素区域的面积不同,以此来减小高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加大低穿透率区域的外扩量,从而减小子像素之间的穿透率差异,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过程中出现的横纹现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间隔柱;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区域、呈行列排布的子像素以及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呈行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沿行方向延伸列方向排布的扫描线、沿列方向延伸行方向排列的数据线,所述黑矩阵区域包括多个间隔柱外扩区域;
相邻两行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行和第二子像素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一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远离所述第二子像素行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中的子像素靠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行的一侧;
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行和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之间;在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两端宽度不同,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靠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扫描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方形与圆形中的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区域还包括所述间隔柱沿垂直于所述黑矩阵区域所在平面的方向投影所形成的间隔柱投影区域,所述间隔柱投影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区域还包括所述间隔柱沿垂直于所述黑矩阵区域所在平面的方向投影所形成的间隔柱投影区域,所述间隔柱投影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投影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方形、圆形、梯形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包括主间隔柱和辅间隔柱,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包括主间隔柱外扩区域和辅间隔柱外扩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隔柱外扩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行和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之间;在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所述主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两端宽度不同,所述主间隔柱外扩区域靠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所述主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扫描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隔柱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与所述主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隔柱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方形与圆形中的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间隔柱外扩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行和所述第二子像素行之间;在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所述辅间隔柱外扩区域的两端宽度不同,所述辅间隔柱外扩区域靠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子像素行的一端的宽度,其中宽度为所述辅间隔柱外扩区域在扫描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方形与圆形中的任意几种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投影区域的外轮廓线形成第一边界,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轮廓线形成第二边界,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外扩尺寸为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间隔柱外扩区域的单侧的外扩尺寸D1≥6u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在所述黑矩阵区域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尺寸为:4um<D2≤10um,所述间隔柱在所述黑矩阵区域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尺寸为经过所述间隔柱的底面的中心的直线与所述间隔柱的底面轮廓的两个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三原色子像素,所述三原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还包括第四色子像素,所述第四色子像素包括黄色子像素或白色子像素。
1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710455709.4A 2017-06-16 2017-06-1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179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5709.4A CN107179634B (zh) 2017-06-16 2017-06-1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5709.4A CN107179634B (zh) 2017-06-16 2017-06-1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9634A true CN107179634A (zh) 2017-09-19
CN107179634B CN107179634B (zh) 2019-12-03

Family

ID=5983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5709.4A Active CN107179634B (zh) 2017-06-16 2017-06-16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963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703A (zh) * 2018-09-07 2019-01-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3d打印装置
CN109188757A (zh) * 2018-09-26 2019-01-11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3d打印系统
CN109471309A (zh) * 2018-12-19 2019-03-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33971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83382A (zh) * 2019-01-31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58460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0221483A (zh) * 2019-04-29 2019-09-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2791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5133A (ja) * 1992-12-10 1994-06-2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030027626A (ko) * 2001-09-29 2003-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사형 액정표시소자
CN1989443A (zh) * 2004-08-04 2007-06-27 夏普株式会社 滤色器基板以及具备该滤色器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3513470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216163A (zh) * 2014-08-29 2014-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807484A (zh) * 2016-06-03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5133A (ja) * 1992-12-10 1994-06-2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030027626A (ko) * 2001-09-29 2003-04-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사형 액정표시소자
CN1989443A (zh) * 2004-08-04 2007-06-27 夏普株式会社 滤色器基板以及具备该滤色器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3513470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216163A (zh) * 2014-08-29 2014-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807484A (zh) * 2016-06-03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8460B (zh) * 2018-01-19 2022-04-0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0058460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0412791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CN109143703A (zh) * 2018-09-07 2019-01-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3d打印装置
CN109143703B (zh) * 2018-09-07 2022-03-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3d打印装置
US10989973B2 (en) 2018-09-07 2021-04-27 Shanghai Avic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3D printing device
CN109188757B (zh) * 2018-09-26 2021-09-10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3d打印系统
CN109188757A (zh) * 2018-09-26 2019-01-11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3d打印系统
CN109471309A (zh) * 2018-12-19 2019-03-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471309B (zh) * 2018-12-19 2020-10-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33971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33971B (zh) * 2019-01-31 2021-08-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83382A (zh) * 2019-01-31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21483A (zh) * 2019-04-29 2019-09-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9634B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9634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01708B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281760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09333B (zh) 显示装置
CN105116603B (zh) 像素结构
US8467020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5827023U (zh)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4974152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7329337A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612539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27792A1 (zh) 改善异形屏面板画质的设计方法及结构
CN106873277B (zh) Rgbw显示面板
CN104360549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KR2017006176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5938281B (zh) 显示面板
WO2019071813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WO2012002073A1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20180149912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05679893U (zh) 显示面板
CN104297991A (zh) 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81062A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5376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614903B (zh) 像素结构
CN205862049U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0437302C (zh) 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