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9631B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79631B CN107179631B CN201710501601.4A CN201710501601A CN107179631B CN 107179631 B CN107179631 B CN 107179631B CN 201710501601 A CN201710501601 A CN 201710501601A CN 107179631 B CN107179631 B CN 1071796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layer
- heat
- display device
- display panel
- backlight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019 dop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53 distill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585 b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7513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7 whit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热遮光胶带,导热遮光胶带包括密封层和被密封层包裹的导热液,导热遮光胶带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导热遮光胶带分别与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直接接触;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背光源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背光源交叠;和/或,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控制芯片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控制芯片交叠。如此,能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大量地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领域和方面。其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背光模组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由于薄型化需求,中小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都会采用LED侧入式背光结构,其中,背光源LED灯或LED灯条(Light Bar)数量的多少及功率的大小是整体背光亮度的基本决定因素。
而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分辨率的不断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将会不可避免地降低,这就需要背光模组为其提供更高的亮度,以达到液晶显示装置整体亮度的平衡,这样,背光模组就需要布置更多的和/或功率更大的LED灯或LED灯条,这就导致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功耗、发热量也随之上升。
液晶显示装置本身发热相对集中的位置主要分布在IC和背光源LED灯或LED灯条处,这就造成IC和背光源LED灯或LED灯条处的温度远高于周边的温度。并且,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触摸功能与显示功能集成在一起,均通过同一个IC进行驱动,这就使得IC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这样就导致IC和背光源LED灯或LED灯条处的温度大大升高而无法很好的散出,而局部温度过高不仅对显示性能造成影响,还会降低用户的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热遮光胶带,所述导热遮光胶带包括密封层和被所述密封层包裹的导热液,所述导热遮光胶带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导热遮光胶带分别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直接接触;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所述背光源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所述背光源交叠;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所述控制芯片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所述控制芯片交叠。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为具有密闭空间的整体件,所述导热液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口,所述密封口通过聚乙烯密封。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层基材,所述密封层基材包括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还包括掺杂剂,所述掺杂剂包括石墨、铜粉和铝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遮光层,所述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分别通过双面胶粘结。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为黑色密封层,所述黑色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分别通过双面胶粘结。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分别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
可选地,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热遮光胶带的厚度40μm≤d1≤100μm。
可选地,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的所述导热液的厚度20μm≤d2≤50μm。
可选地,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单层所述密封层的厚度10μm≤d3≤50μm。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的导热系数200W/(m*K)≤λ1≤2000W/(m*K)。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和粘结胶,所述粘结胶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粘结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导热液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密封层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聚乙烯。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还包括掺杂剂,所述掺杂剂包括石墨。
可选地,其中:
所述粘结胶包括光敏胶。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遮光层;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分别为黑色第一密封层和黑色第二密封层;
所述黑色第一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所述黑色第二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或者,
所述黑色第一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所述黑色第二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
可选地,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热遮光胶带的厚度40μm≤d4≤100μm。
可选地,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热液层的厚度20μm≤d5≤50μm。
可选地,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10μm≤d6≤50μm。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导热系数200W/(m*K)≤λ2≤2000W/(m*K)。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导热液的导热系数1W/(m*K)≤λ3≤100W/(m*K)。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导热液包括蒸馏水、乙二醇。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导热遮光胶带整体呈闭合环形。
可选地,其中: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显示区、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多条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绝缘;
所述多条栅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有像素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导热遮光胶带,而且导热遮光胶带分别与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直接接触,当背光模组中包括背光源时,由于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背光源交叠,而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背光源交叠,当背光源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中与背光源交叠的部分能够将背光源产生的热量导出,并能将热量传导至导热遮光胶带不与背光源交叠的区域,改善了热量大量集中在背光源区域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当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时,由于阵列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而且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控制芯片交叠,而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控制芯片交叠,当控制芯片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中与控制芯片交叠的部分能够将控制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并能将热量穿导致导热遮光胶带不与控制芯片交叠的区域,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导热遮光胶带的一种俯视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位于背光模组10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0,该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导热遮光胶带30,导热遮光胶带30包括密封层31和被密封层31包裹的导热液32,导热遮光胶带30位于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20之间,导热遮光胶带30分别与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直接接触;
背光模组10包括背光源1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遮光胶带30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背光源11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背光源11交叠;和/或,
显示面板20包括阵列基板21,阵列基板21位于显示面板20靠近背光模组10的一侧,阵列基板21远离背光模组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2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遮光胶带30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控制芯片22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控制芯片22交叠。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光源11,其中,背光源11可以包括LED灯或者LED灯条,用于为显示装置100提供显示用光源,背光源11与导热遮光胶带30的一部分交叠,当背光源11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30中与背光源11交叠的部分的导热液32能够将背光源11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能将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导热遮光胶带30不与背光源11交叠的区域中,如此对背光源11产生的热量进行了传导扩散,改善了热量大量集中在背光源11所在区域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散热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的显示面板20还可以包括阵列基板21,阵列基板21位于显示面板20靠近背光模组10的一侧,在阵列基板21远离背光模组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22,其中,控制芯片22用于控制显示面板使其正常用于显示工作,控制芯片22在阵列基板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导热遮光胶带30在阵列基板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的一部分交叠,当控制芯片22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30中与控制芯片22交叠的部分的导热液32能够将控制芯片22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能将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导热遮光胶带30不与控制芯片22交叠的区域中,如此对控制芯片22产生的热量进行了传导扩散,改善了热量大量集中在控制芯片22所在区域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散热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光源11,其中,背光源11可以包括LED灯或者LED灯条,用于为显示装置100提供显示用光源,显示面板20包括阵列基板21,阵列基板21位于显示面板20靠近背光模组10的一侧,在阵列基板21远离背光模组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22,其中,控制芯片22用于控制显示面板使其正常用于显示工作。背光源11和控制芯片22均位于显示装置100的同一底边,而且背光源11和控制芯片22在阵列基板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导热遮光胶带30在阵列基板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的部分交叠,当背光源11和控制芯片22工作时,二者产生的热量均能够传导至与它们所交叠的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导热液32中,导热液32能够将其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导热遮光胶带30中不与背光源11和控制芯片22交叠的区域,避免了热量大量集中在背光源11和控制芯片22所在区域,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散热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此外,该实施例中将控制芯片22和背光源11设置于显示装置100的同一底边,即使二者的位置存在交叠,交叠位置产生的热量也会由导热遮光胶带30及时传导出去,因此二者交叠的位置也不会发生热量过于集中的现象,而且控制芯片22和背光源11交叠设置的方式还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密封层31为具有密闭空间50的整体件,导热液32位于密闭空间50中。
具体地,请参见图3,密封层31为一整体结构,而且具有一个密闭空间50,导热液32位于密闭空间50中。当显示装置中与导热遮光胶带30交叠的区域有热量产生时,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导热液32能够通过密封层31将热量进行吸收,并在不同区域的导热液32之间进行热传导和热对流,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同时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此外,将密封层31设计为整体件时,密封层31能够一体加工成型,从而有利于简化导热遮光胶带30的生产流程,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密封层31包括密封口33,密封口33通过聚乙烯34密封。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导热遮光胶带30的密封层31包括一个密封口33,密封口33通过聚乙烯34密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完成密封层31的制作后,密封层31形成一个中空空间,通过密封层31的密封口33将导热液32填充至密封层31的中空空间中,再通过聚乙烯34将密封口33密封,从而形成填充有导热液32的密闭空间。采用聚乙烯34对密封口33进行密封,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能对密封口33进行可靠密封的同时还能确保密封口处和与密封口33接触的部位始终绝缘,避免密封口33对显示装置的电性能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式外,本申请导热遮光胶带30中密封口3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例如可设为2个,或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密封层包括密封层基材,密封层基材包括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具体地,本申请采用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作为密封层基材,这些材料均为绝缘材料,电绝缘性优良,能够确保密封层和与密封层接触的部位始终绝缘,避免密封层对显示装置的电性能造成影响,而且这些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因此使得密封层也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选地,密封层还包括掺杂剂,掺杂剂包括石墨、铜粉和铝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具体地,本申请中采用石墨、铜粉和铝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作为密封层的掺杂剂,由于石墨、铜粉和铝粉都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当采用这些材料作为密封层的掺杂剂时,使得密封层本身具备了优异的导热性能,显示装置中与密封层交叠的部位产生热量时,密封层中的掺杂剂能将这些热量及时传导至密封层中的导热液以及密封层的其他部位,以避免显示装置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密封层3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遮光层80,密封层31与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分别通过双面胶(图中未示出)粘结。
具体地,本申请在导热遮光胶带的密封层31的外表面设置黑色遮光层80,利用双面胶(图中未示出)将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密封层31分别与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进行粘结后,设置于密封层31外表面的黑色遮光层80具备遮光功能,有效避免了背光模组中背光源所发出的光漏到显示面板以外的区域,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用双面胶也是导热遮光胶带的组成部分。
可选地,图3所示实施例中,密封层31为黑色密封层,黑色密封层与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分别通过双面胶(图中未示出)粘结。
具体地,除采用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式在密封层31的外表面设置黑色遮光层80来避免漏光的方式外,参见图3,本申请还可将密封层31直接设置为黑色密封层,利用双面胶(图中未示出)将黑色密封层分别与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进行粘结,黑色密封层同样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能够避免背光模组中背光源所发出的光漏到显示面板以外的区域,同样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率。此外,直接将密封层设计为黑色密封层来实现遮光的效果,还省去了为密封层制作黑色遮光层的工艺,有利于提高导热遮光胶带的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用双面胶也是导热遮光胶带的组成部分。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截面图,导热遮光胶带30的密封层与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之间分别通过黑色双面胶90粘结。
具体地,除图3所示实施例中黑色密封层的方式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黑色遮光层的方式外,参见图6,本申请还可直接通过黑色双面胶90将密封层分别与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进行粘结,其中,黑色双面胶90也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同样能够避免背光模组中背光源11所发出的光漏到显示面板20以外的区域,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的光源利用率。此外,直接采用黑色双面胶90来实现遮光的效果,还省去了为密封层制作黑色遮光层的工艺,有利于提高导热遮光胶带30的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用黑色双面胶也是导热遮光胶带的组成部分。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导热遮光胶带30的厚度40μm≤d1≤100μm。
具体地,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将导热遮光胶带30设计为薄型结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整体厚度仅为40μm≤d1≤100μm,此种厚度的导热遮光胶带30并不会增大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厚度,还能实现对热量可靠传导。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位于密闭空间50中的导热液32的厚度20μm≤d2≤50μm。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将导热液3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厚度设计为20μm≤d2≤50μm,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密封层31将显示装置中与其接触的部位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后,位于密封层31的密闭空间中的厚度为20μm≤d2≤50μm的导热液32能够及时将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该厚度的导热液32能够将热量进行迅速可靠地传导,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及用户的使用感受,而且导热液32的此种厚度还不会超过导热遮光胶带30的总体厚度,也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单层密封层的厚度10μm≤d3≤50μm。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密封层31包覆形成一密闭空间50,导热液32位于该密闭空间50中,将单层密封层的厚度设计为10μm≤d3≤50μm,能够将导热液32可靠包覆使导热液32不至于从密封层31中泄露,而且该厚度的密封层31也能够将显示装置中的控制芯片22和背光源11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至导热液32中,以利于热量的快速扩散,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热量过高的现象而影响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单层密封层的厚度指的是位于导热液32单一一侧的密封层31的厚度。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密封层31的导热系数200W/(m*K)≤λ1≤2000W/(m*K)。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将密封层31的导热系数设置为200W/(m*K)≤λ1≤2000W/(m*K)范围时,密封层31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而且导热效果更好,更能够将显示装置中的控制芯片22和背光源11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导热液32中,改善了热量大量集中在背光源区域或控制芯片区域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如图7所示,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密封层包括第一密封层35、第二密封层36和粘结胶38,粘结胶38用于将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粘结以形成密闭空间52,导热液32位于密闭空间52中。
具体地,如图7所示,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密封层为一整体件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密封层为一组合件,由第一密封层35、第二密封层36和粘结胶38组成,粘结胶38将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两侧边缘进行粘结,形成一密闭空间52,导热液32位于该密闭空间52中。当显示装置中与导热遮光胶带30交叠的区域有热量产生时,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导热液32能够通过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将热量进行吸收,并在不同区域的导热液32之间进行热传导和热对流,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同时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材料相同,第一密封层35包括基材,基材包括聚乙烯。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7,本申请将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材料设置为相同,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化学性质相同,二者的导热效果也相同,而且将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基材均设计为聚乙烯,电绝缘性优良,能够确保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和与这两个密封层接触的部位始终绝缘,避免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对显示装置的电性能造成影响,而且聚乙烯的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因此使得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也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选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密封层35还包括掺杂剂,掺杂剂包括石墨。
具体地,参见图7,为使得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具备导热性能,本申请在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基材中掺杂石墨,石墨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使得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也具备了优异的导热性能,当显示装置中与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交叠的部位产生热量时,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中的掺杂剂能将这些热量及时传导至导热液32以及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其他部位,以避免显示装置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造成影响,还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粘结胶38包括光敏胶。
具体地,参见图7,本申请将粘结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粘结胶38选为光敏胶,粘结强度高,不易脱胶,固化速度快,在固化后一分钟之内即可达到最大粘结强度,而且固化后完全透明,相比传统瞬干胶具有不白化、柔韧性好等优点。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导热遮光胶带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遮光层80,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或者,
第一密封层35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第二密封层36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参见图8,本申请在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的外表面设置黑色遮光层80,将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并将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后,设置于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外表面的黑色遮光层80具备遮光功能,有效避免了背光模组中背光源所发出的光漏到显示面板以外的区域,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率。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粘结,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粘结,除此种方式外,也可以是,第一密封层35与背光模组粘结,第二密封层36与显示面板粘结。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均能够将显示面板一侧产生的热量和背光模组一侧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用双面胶也是导热遮光胶带的组成部分。
可选地,图7中,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分别为黑色第一密封层35和黑色第二密封层36,黑色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黑色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图中未示出);或者,
黑色第一密封层35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黑色第二密封层36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
具体地,除采用图8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外表面设置黑色遮光层来避免漏光的方式外,参见图7,本申请还可将第一密封层直接设计为黑色第一密封层35,将第二密封层直接设置为黑色第二密封层36,利用双面胶将黑色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进行粘结,并利用双面胶将黑色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粘结后,黑色第一密封层35和黑色第二密封层36同样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能够避免背光模组中背光源所发出的光漏到显示面板以外的区域,同样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率。此外,直接将第一密封层设计为黑色第一密封层35、将第二密封层设计为黑色第二密封层36来实现遮光的效果,还省去了分别为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制作黑色遮光层的工艺,有利于提高导热遮光胶带30的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中,黑色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粘结,黑色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粘结,除此种方式外,也可以是,黑色第一密封层35与背光模组粘结,黑色第二密封层36与显示面板粘结。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均能够将显示面板一侧产生的热量和背光模组一侧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用双面胶也是导热遮光胶带的组成部分。
可选地,图7中,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或者,
第一密封层35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第二密封层36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
具体地,图7中,除图7实施例中黑色第一密封层35、黑色第二密封层36的方式和图8中黑色遮光层80的方式外,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截面图,参见图9,本申请还可直接通过黑色双面胶90将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20粘结,直接通过黑色双面胶90将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10粘结,黑色双面胶90也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同样能够避免背光模组10中背光源11所发出的光漏到显示面板20以外的区域,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的光源利用率。此外,直接采用黑色双面胶90来实现遮光的效果,还省去了为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制作黑色遮光层的工艺,有利于提高导热遮光胶带30的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层35与显示面板20粘结,第二密封层36与背光模组10粘结,除此种方式外,也可以是,第一密封层35与背光模组10粘结,第二密封层36与显示面板20粘结。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均能够将显示面板20一侧产生的热量和背光模组10一侧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避免显示装置100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性能,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用黑色双面胶也是导热遮光胶带的组成部分。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导热遮光胶带30的厚度40μm≤d4≤100μm。
具体地,参见图1、图2和图7,本申请将导热遮光胶带30设计为薄型结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整体厚度仅为40μm≤d4≤100μm,此种厚度的导热遮光胶带30并不会增大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还能实现对热量可靠传导。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导热液32层的厚度20μm≤d5≤50μm。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7,本申请将导热液3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厚度设计为20μm≤d5≤50μm,导热遮光胶带30中的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将显示装置中与其接触的部位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后,位于密闭空间中的厚度为20μm≤d5≤50μm的导热液32能够及时将热量进行吸收并导出,该厚度的导热液32能够将热量进行迅速可靠地传导,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及用户的使用感受,而且导热液32的此种厚度还不会超过导热遮光胶带30的总体厚度,也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密封层35和/或第二密封层36的厚度10μm≤d6≤50μm。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7,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通过粘结胶38粘结后形成一密闭空间52,导热液32位于该密闭空间52中,将第一密封层35和/或第二密封层36的厚度设计为10μm≤d6≤50μm,能够将导热液32可靠包覆使导热液32不至于从第一密封层35或第二密封层36中泄露,而且该厚度的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也能够将显示装置中的控制芯片和背光源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至导热液32中,以利于热量的快速扩散,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局部热量过高的现象而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可选地,图7中,第一密封层35和/或第二密封层36的导热系数200W/(m*K)≤λ2≤2000W/(m*K)。
具体地,参见图图7,本申请可将第一密封层35的导热系数设计为200W/(m*K)≤λ2≤2000W/(m*K),也可将第二密封层36的导热系数设计为200W/(m*K)≤λ2≤2000W/(m*K),将第一密封层35和/或第二密封层36的导热系数设置在上述范围时,第一密封层35和第二密封层36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而且导热效果更好,更能够将显示装置中的控制芯片和背光源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导热液32中,改善了热量大量集中在背光源区域或控制芯片区域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图7中,导热液32的导热系数1W/(m*K)≤λ3≤100W/(m*K)。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7,本申请将导热液32的导热系数设置在1W/(m*K)≤λ3≤100W/(m*K)范围内,液体的导热系数处于1W/(m*K)≤λ3≤100W/(m*K)范围时,属于较高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高,导热液32的导热能力越强,越能够及时将显示装置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很大程度避免了显示装置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更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以及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图7中,导热液32包括蒸馏水、乙二醇。
具体地,本申请采用蒸馏水或乙二醇作为本申请的导热液,这两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均较高,导热能力均很强,能够快速将显示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扩散,很大程度避免了显示装置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更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以及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10所示,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导热遮光胶带的一种俯视图,本申请中的导热遮光胶带30整体呈闭合环形。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10,本申请将导热遮光胶带30设计为闭合环形结构,将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进行粘结,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背光模组中背光源所发的光泄露到显示面板以外的区域,使背光模组所发的光得以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率。
可选地,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21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此处未示出);多条栅极线41、多条数据线42,在显示区内,多条栅极线4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条数据线42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栅极线41与数据线42绝缘;多条栅线与多条数据线42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70,像素单元70内设置有像素电极81。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1,在每个像素单元70内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60,同一行的薄膜晶体管60的栅极63连接同一条栅极线41,同一列的薄膜晶体管60的源极62连接同一条数据线42,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漏极61连接到一个像素电极81。阵列基板21上的栅极线41发挥选通作用,向薄膜晶体管60的栅极63发送电压信号,选通阵列基板21上与薄膜晶体管60对应的像素单元70;数据线42发挥数据传输作用,通过薄膜晶体管60的源极62向选通的像素单元70发送数据信号,控制选通的像素单元70的显示,进而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本申请的栅极线41和数据线42还可连接到阵列基板21的控制芯片22上,由控制芯片22向栅极线41和数据线42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芯片22在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中与控制芯片22交叠的部分能够将控制芯片22产生的热量导出,并能将热量传导至导热遮光胶带不与控制芯片22交叠的区域,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
图1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导热遮光胶带,而且导热遮光胶带分别与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直接接触,当背光模组中包括背光源时,由于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背光源交叠,而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背光源交叠,当背光源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中与背光源交叠的部分能够将背光源产生的热量导出,并能将热量传导至导热遮光胶带不与背光源交叠的区域,改善了热量大量集中在背光源区域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当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时,由于阵列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而且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控制芯片交叠,而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控制芯片交叠,当控制芯片工作产生热量时,导热遮光胶带中与控制芯片交叠的部分能够将控制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出,并能将热量穿导致导热遮光胶带不与控制芯片交叠的区域,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和用户的体验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热遮光胶带,所述导热遮光胶带包括密封层和被所述密封层包裹的导热液,所述密封层为具有密闭空间的整体件,所述导热液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所述导热遮光胶带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导热遮光胶带分别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直接接触;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所述背光源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所述背光源交叠;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热遮光胶带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与所述控制芯片交叠,且存在另一部分区域不与所述控制芯片交叠;
所述密封层为黑色密封层,所述黑色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分别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口,所述密封口通过聚乙烯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层基材,所述密封层基材包括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还包括掺杂剂,所述掺杂剂包括石墨、铜粉和铝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遮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热遮光胶带的厚度40μm≤d1≤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的所述导热液的厚度20μm≤d2≤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单层所述密封层的厚度10μm≤d3≤5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的导热系数200W/(m*K)≤λ1≤2000W/(m*K)。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和粘结胶,所述粘结胶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粘结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导热液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
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分别为黑色第一密封层和黑色第二密封层;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黑色双面胶粘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密封层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聚乙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还包括掺杂剂,所述掺杂剂包括石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包括光敏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遮光层;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层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热遮光胶带的厚度40μm≤d4≤100μm。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导热液层的厚度20μm≤d5≤50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10μm≤d6≤50μm。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导热系数200W/(m*K)≤λ2≤2000W/(m*K)。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的导热系数1W/(m*K)≤λ3≤100W/(m*K)。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包括蒸馏水、乙二醇。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遮光胶带整体呈闭合环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显示区、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多条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绝缘;
所述多条栅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有像素电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01601.4A CN107179631B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一种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01601.4A CN107179631B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一种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9631A CN107179631A (zh) | 2017-09-19 |
CN107179631B true CN107179631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5984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01601.4A Active CN107179631B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一种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796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51940B (zh) * | 2018-01-02 | 2021-04-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8803109A (zh) * | 2018-06-19 | 2018-11-13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10060576A (zh) * | 2019-04-30 | 2019-07-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2216662B (zh) * | 2020-07-31 | 2022-07-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4495747B (zh) * | 2022-01-28 | 2024-02-02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85547A (ja) * | 2008-09-30 | 2010-04-15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CN101957148A (zh) * | 2010-09-01 | 2011-01-26 | 王庆鹏 | 非金属散热器的构造、材质和形式 |
CN202203797U (zh) * | 2011-09-15 | 2012-04-25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
CN104504998A (zh) * | 2015-01-22 | 2015-04-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5759498A (zh) * | 2016-03-01 | 2016-07-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6647022A (zh) * | 2016-12-01 | 2017-05-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电视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2410B2 (ja) * | 2004-04-22 | 2009-11-11 |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TWI435144B (zh) * | 2010-04-12 | 2014-04-21 |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 背光模組 |
-
2017
- 2017-06-27 CN CN201710501601.4A patent/CN1071796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85547A (ja) * | 2008-09-30 | 2010-04-15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CN101957148A (zh) * | 2010-09-01 | 2011-01-26 | 王庆鹏 | 非金属散热器的构造、材质和形式 |
CN202203797U (zh) * | 2011-09-15 | 2012-04-25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
CN104504998A (zh) * | 2015-01-22 | 2015-04-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5759498A (zh) * | 2016-03-01 | 2016-07-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6647022A (zh) * | 2016-12-01 | 2017-05-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电视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9631A (zh) | 2017-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79631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WO2019085484A1 (zh) |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546741B1 (ko) | 광 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 |
WO2020258891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1443310B1 (ko) |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 표시기판의 제조 방법 | |
CN108649136A (zh) | 一种柔性oled显示面板 | |
JP4632720B2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21036723A1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JP200625954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05157931U (zh) | 背光散热结构及液晶显示器 | |
JP4726456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230213817A1 (en) | Backlight modul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08805650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459439B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3193021B (zh) | Oled显示面板 | |
JP4587720B2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230189563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6432292U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4363290A (ja) | 太陽電池、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 |
CN206369983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5911729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终端 | |
JP4683875B2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610606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7116726U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1956060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