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3162A -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 Google Patents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3162A
CN107173162A CN201710577653.XA CN201710577653A CN107173162A CN 107173162 A CN107173162 A CN 107173162A CN 201710577653 A CN201710577653 A CN 201710577653A CN 107173162 A CN107173162 A CN 107173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d
thorn tender
protective bag
open country
organic fa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76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永刚
白忠义
梁春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05776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3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3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3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37Devices for protecting a specific part of a plant, e.g. roots, trunk or frui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包括:选地:选择至少连续三年没施用化肥且没打过农药的土地;定植:定植穴深30‑40cm,穴径35‑45cm,株行距为(0.8‑1.0)m×(1.60‑1.65)m,定植时浇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封穴;套袋:在刺嫩芽生长至芽鳞片变绿之前进行套袋,将保护袋套在顶芽及侧芽上,并将保护袋固定在枝条上,保护袋封闭一端距顶芽23‑28cm,其中该保护袋不透光;采收:顶芽长至接近或者接触所述保护袋封闭一端时,取下保护袋,采收顶芽及副芽。本发明的工艺还包括修剪整枝的步骤,其在采收之后进行。本发明提供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新技术,相对于改进前的技术方案,使得刺嫩芽(楤芽)产量提高2‑3倍,且操作简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背景技术
刺嫩芽,拉丁学名Aralia elata(Miq.)Seem.,别名辽东楤木、龙牙楤木,为五加科楤木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楤芽为东北地区特产山野菜。嫩芽(楤芽)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1、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均居山菜之首,具有强壮筋骨、抗炎、抗癌、抗病毒、保肝、降血脂、降血糖、安神、镇静、延年之功效,为东北之特产。由于富含大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及果酸而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名菜良药”,被日本人称为“天下第一的美味”。
刺嫩芽作为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山野菜珍品,种植产业发展迅猛,有了一定的山地、林地栽培规模。刺嫩芽栽培品种主要有两个,一是“绵刺嫩芽”,另一个是“铁杆刺嫩芽”。绵刺嫩芽茎节及叶柄关节处有直刺,楤芽无刺,味淡;铁杆刺嫩芽茎杆节与节间皆具皮刺,生长于阳坡者刺多于阴坡,楤芽有刺或无刺,味浓。野生种中茎杆皮刺还有三角形刺、弯刺、毛刺等诸多类型。发明人在2004年第3期《中国蔬菜》上发表了《刺嫩芽露地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一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刺嫩芽生产技术。刺嫩芽尽管实现了露地、山地、林地栽培,但是由于林农、菜农缺乏规范化栽培工艺,目前仍处于山地栽培较多,大田地栽培较少的局面。然而,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栽培效率和产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针对有机栽培方面,急需为菜农林农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新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刺嫩芽可食用部位(嫩芽,也叫楤芽)的产量,为广大林农菜农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该工艺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选择至少连续三年没施用化肥且没打过农药的土地;
定植:将刺嫩芽苗株放入定植穴中,株行距为 (0.8-1.0)m×(1.60-1.65)m,定植时浇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封穴;
套袋:在刺嫩芽生长至芽鳞片变绿之前进行套袋,将保护袋套在顶芽及侧芽上,并将所述保护袋固定在枝条上,所述保护袋封闭一端距顶芽23-28cm,其中所述保护袋不透光;
采收:顶芽长至接近或者接触所述保护袋封闭一端时,取下保护袋,采收顶芽及副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新技术,经过对比试验发现,该技术使得刺嫩芽(楤芽)产量提高2-3倍,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施用化肥,提供了绿色放心食品,增强了食品的品质。可以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小投入获得大回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选择至少连续三年没施用化肥且没打过农药的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或壤土地;
定植:将刺嫩芽苗株栽培至选定的位置,即定植穴中,其中定植穴深 30-40cm,穴径35-45cm,株行距为(0.8-1.0)m×(1.60-1.65)m,定植时浇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封穴,围穴垫成圆锥形,锥顶高出地面10-15cm;
套袋:在刺嫩芽生长至芽鳞片变绿之前进行套袋,将折径为10-20cm的长筒袋套在顶芽及侧芽上,并将所述长筒袋固定在枝条上,所述长筒袋封闭一端距顶芽23-28cm以限定其生长尺寸,其中所述长筒袋不透光;
采收:顶芽长至接近或者接触所述长筒袋封闭一端时,取下长筒袋,采收顶芽及副芽。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在刺嫩芽植株顶端套上不透光的保护袋的方式,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光照,为叶芽的生长提供一个暗环境,促进叶芽的持续伸长生长,抑制叶柄横向生长,并且减少叶柄纤维含量,保持叶芽鲜香脆嫩,从而提高单芽重量和品质。
发明人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应的结果和改进前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采取套袋栽培工艺,产量可提高2-3倍。
具体地,套袋在刺嫩芽植株的芽鳞片变绿以前进行。上述长筒袋可用葡萄袋或去果袋厂家定制成折径10-15cm的不透光塑料袋,也可为尼龙袋及多层复合防水纸袋。套袋时,上端距顶芽优选约25cm,并连同侧芽一并套入袋中,用附在袋口的细铁丝将该长筒袋固定在枝条上。该选定的尺寸对应的嫩芽(楤芽)集中了丰富的营养,如长度过大会影响营养成分及口感。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的刺嫩芽无需刻意选择品种,因为产量主要由土壤肥力和管理技术决定,条件不同的土地之间刺嫩芽产量可比性不大。本发明的技术改进主要是在原有产量基础上进行提高。如果在生产中只栽培绵刺嫩芽,可从种子育苗圃中进行挑选,也可以通过根段扦插或组织培养技术育苗,但成本较高。申请人的课题组在2000年对绵刺嫩芽组织培养获得成功,以萌发1-2周的幼嫩叶柄为外植体,在MS+2,4-D固体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体细胞胚状体并发育成完整植株,年产苗量可达10万株以上。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中,在定植过程中,刺嫩芽苗株的株行距对于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株行距(株距乘以行距)为(0.8-1.0)m×(1.60-1.65)m,这样每亩(667m2)用苗量420-520株,该数据范围能使产量获得最大值。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还包括规范化育苗的步骤,育苗过程对于后期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该育苗步骤在上述的选地操作之前进行。也就是先进行育苗,等刺嫩芽成长至大于12厘米时将苗株取出,放置于定植穴中进行定植培养,以获得最佳培育效果。育苗的步骤先从处理种子开始,包括刺嫩芽种子采收与层积处理,具体操作为,将刺嫩芽种子在土壤封冻前与4-6 倍体积的河沙搅拌混合,该混合物称为种沙,保持含水量60-70%,置于室外土坑中,该土坑中放置秸秆防止腐烂。
具体地,在上述育苗步骤中也包括选地及处理的步骤,其对于土地的要求和处理与本发明的有机栽培工艺中的选地操作类似,并且该步骤中土地的 pH值应为6-7。在选地之后应对所选土地进行处理,包括整地做畦的步骤。
选地之后进行播种,于4月下旬-5月初进行播种,将上述的种沙播种于处理后的土地中,并定期浇水。
优选地,在播种时,在种沙上覆盖有腐熟锯木屑。
播种后15天左右出齐苗,期间及出苗后一直进行育苗管理,出苗后隔5 天浇一次水,并定期除草,9-10月份减少直至停止浇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适用于东北地区的气候,适于平原及山区露地育种,即无需暖棚。在当地解冻之前将刺嫩芽苗株起苗,以备后续定植。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中涉及施肥时均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以实现有机栽培。
具体地,本发明的刺嫩芽栽培工艺中,在定植后需要进行种植管理,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具体可包括除草、除根孽、浇水、施肥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采用了二次套袋的操作,具体为:在采摘顶芽之后,将长筒袋套回并固定,待侧芽生长至所需长度时,采摘侧芽,这样进一步提高了产量。
对于套袋处理过的刺嫩芽植株,第二年春季便可采收,用手触摸袋中顶芽长至袋顶时,取下长筒袋,用枝剪在距芽鳞片1cm处连同副芽一起平剪,放入筐中。采完顶芽后,将套袋套回,固定。顶芽采收后会刺激侧芽快速伸长,当侧芽长至15-20cm时,抽出套袋,掰下侧芽。
利用套袋生产采收的楤芽为淡黄色,这是由于在无光照下叶绿素a没有转化形成,去套袋见光后,叶绿素可形成,楤芽还会变为绿色。
为了便于后期提高刺嫩芽的产量,还需要进行修剪整枝操作,在侧芽采收后进行整枝处理。这样操作可提高下一年度的刺嫩芽产量。具体操作为:在采收后保留2-3个侧芽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一年之后的春天会有2-3个枝条的产量,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1 规范化育苗
本实施例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林区实现大面积露地播种育苗,年产苗量在百万株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山地或露地栽培的需要。
具体做法如下:
(1)种子采收与层积处理:从露地留种园中采收成熟的果实,一般在9 月~10月浆果状核果紫黑色时分批采收(种子千粒重5克)。采下的果实5cm 厚摊开荫干,然后用水反复淘洗去杂,将沉底的种子沥水晾干,用纱布袋装好挂放荫凉通风处备用。11月初土壤封冻前将种子与5倍体积洗净的细河沙混拌均匀、调湿,含水量60%,置于室外40cm深,长、宽100cm土坑中,上盖10cm厚含水量60%湿沙,坑中央竖放一直径20cm秸秆把以防烂种,最后上盖10cm厚细土做成龟背形。
(2)整地做畦:选远离污染源、三年不施化肥、没打农药,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或壤土地,要求pH值6~7,每667m2撒一层腐熟的农家肥3000kg,深翻35cm,做成宽1.0-1.2m,高20cm高畦,长度不限,畦间留 40cm宽的作业道。
(3)播种:4月下旬,将种沙取出,按播种量每667m2 2.5kg,将种沙均匀撒在耙平的畦面上,上盖1cm厚的腐熟锯木屑。
(4)喷水:播种后利用喷水管道系统进行喷水。
(5)管理:播种后要经常喷水,始终保持床面湿润,15天左右出齐苗(种子发芽率一般70%左右)。出苗后间隔5天喷一次水,进入6月份注意除草、间苗,避免伤根。7~8份除草3次,避免伤根,视天气情况喷水,夏季气温较高,喷水应在夜间或凌晨进行。9月份减少喷水。
(6)起苗、分级:在10月上中旬起苗并进行分级,起苗应在结冻前结束。起苗深度20cm,苗木损失率≤3%。表1显示了刺嫩芽苗株(苗木)的质量标准,该标准作为分级参考。每亩出苗量5~10万株。
表1 刺嫩芽苗木质量标准
2 露地栽培
2.1 选地 按照生产有机蔬菜标准选择远离污染源、连续三年以上没施用化肥、没打过农药的壤土或沙壤土地且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刺嫩芽栽培地。
2.2 整地与定植
2.2.1 整地、施肥、作畦 每667m2撒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然后深翻土地,做成宽1.2m、高20-40cm的高畦(因为刺嫩芽根状茎肉质,雨季怕涝,为防止根腐病发生,要用高畦栽培),两畦之间留宽0.4-0.5m的作业道。
2.2.2 定植一般在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随即定植。株行距 (0.8-1.0)m×(1.60-1.65)m(因为畦宽120cm,加上中间作业道宽40-50cm,所以行距为1.60-1.65m),每667m2用苗量420-520株,每1hm2用苗量6300-7800 株。定植穴深30-40cm,穴径40cm,穴内施基肥(腐熟的农家肥或鱼蛋白豆粕生物菌肥),肥上垫10cm厚熟土,苗植穴中央,垫土压实,围穴做直径40-50cm 圈水沿,浇足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封穴,围穴垫成圆锥形,锥顶高出地面10cm。为防止水分蒸发可在树盘覆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及后期保水性能。
2.3 管理
2.3.1 除草、除根蘖 定植后要适时中耕除草。刺嫩芽根状茎常横走地下,根系分布较浅,杂草与之争夺水肥激烈,因此一年中应除草3-4次。同时,对于基部及其周围产生的根蘖要及时清除。除草时要避免伤根。最好在行间畦面上覆盖黑色厚塑料,这样既保水又防草。
2.3.2 施肥、浇水 自第二年起要对树体加强施肥(定植当年不再追肥,从第二年起开始施肥),基肥及追肥完全使用有机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鱼蛋白豆粕生物菌肥等有机肥)。基肥在萌芽前隔行挖深20-25cm施肥沟,或在树盘周围环状、辐射状施肥穴,沟(穴)距干基40cm。追肥在采芽前或整枝前进行,宜少量多次,肥料优选用鱼蛋白豆粕生物菌肥、施肥量每667m2200 公斤。施肥方法是距干基40cm开环状浅沟撒肥并覆盖。施肥后浇一次水,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滴灌供水。
2.3.3 套袋 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光照,为叶芽的生长提供一个暗环境,促进叶芽的持续伸长生长,抑制叶柄横向生长,并且减少叶柄纤维含量,保持叶芽鲜香脆嫩,从而提高单芽重量和品质。套袋在刺嫩芽的芽鳞片变绿以前进行。套袋可用套葡萄袋或去果袋厂家定制成折径10-15cm的长筒袋,套袋时,上端距顶芽25cm,连同侧芽一并套入,用附在袋口的细铁丝固定在枝条上。
2.3.4 采收 露地栽培刺嫩芽第二年春季便可采收,采用套袋生产,手摸顶芽长至袋顶时(约25cm),打开固定铁丝,小心抽出套袋,用枝剪在距芽鳞片1cm处连同副芽一起平剪,放入筐中。采完顶芽后,将套袋套回,固定。顶芽采收后会刺激侧芽快速伸长,当侧芽长至15-20cm时,抽出套袋,掰下侧芽。套袋保存好备下年春季继续使用,套袋可连续使用多年。采下的楤芽每500g扎成一梱上市销售。另外,利用套袋生产采收的楤芽为淡黄色,这是由于在无光照下叶绿素a没有转化形成,去套袋见光后,叶绿素可形成,楤芽会逐渐变为绿色。
2.3.5 修剪整枝 定植当年不修剪;第二年春侧芽采收后在距地面30cm 以上处留三个侧芽不采,将上部光杆枝条剪掉,并将枝干30cm以下的侧芽及基部可能出现的萌蘖抹去,这样第三年春有三个枝条的产量;第三年春侧芽采收后,在每个枝条最基部留2个侧芽,将上部光杆枝条剪除,这样第四年春便有5-6个枝条的产量;第四年春侧芽采收后进行整枝以培养出一主枝三侧枝8-9条生产枝树形,每年对个别枝进行回缩和短截促发新枝,维持年年有大量新枝以保证楤芽的产量。每年春季修剪不宜过早,否则易出现枝条徒长,长度达1.5-2.0m,这样无法控制树形。按上述方法适时修剪,树冠始终控制在2m以内,且树体寿命可达15年以上。
2.3.6 每亩(667m2)产量 通过上述栽培管理模式,定植第二年春可采芽50kg左右,第三年春可采芽200kg以上,第四年可采芽360kg左右,第五年后产量可达400kg以上。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套袋栽培工艺,产量提高了2-3倍。
3 病虫害防治
刺嫩芽在上述露地栽培管理模式下尚未发现病虫病发生。若育苗圃地有地下害虫可在整地施基肥的同时每667m2撒布30kg石灰。
实施例二
本实施具体操作及相关参数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除了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施例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进行大面积露地播种育苗,年产苗量也在百万株以上;
规范化育苗的步骤(3)播种过程中,于5月初进行播种,步骤(5)管理过程中,于10月份停止喷水,步骤(6)起苗、分级过程中,于10月下旬起苗,也可在土壤解冻后起苗或随栽随起。
步骤2.3.4的采收中,本实施例中采收时间为4月下旬。
本实施例中产量与实施例一的产量相当,相对于没有套袋的同样条件的刺嫩芽产量提高2-3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选择至少连续三年没施用化肥且没打过农药的土地;
定植:将刺嫩芽苗株放入定植穴中,株行距为(0.8-1.0)m×(1.60-1.65)m,定植时浇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封穴;
套袋:在刺嫩芽生长至芽鳞片变绿之前进行套袋,将保护袋套在顶芽及侧芽上,并将所述保护袋固定在枝条上,所述保护袋封闭一端距顶芽23-28cm,其中所述保护袋不透光;
采收:顶芽长至接近或者接触所述保护袋封闭一端时,取下保护袋,采收顶芽及副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袋优选为折径10-15cm的长筒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步骤中,定植穴深30-40cm,穴径35-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规范化育苗的步骤,该规范化育苗的步骤包括:
将刺嫩芽种子在土壤封冻前与4-6倍体积的河沙搅拌混合,保持含水量60-70%,置于室外土坑中,该土坑中放置秸秆防止腐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除草、除根孽、浇水和施肥的处理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播种的步骤,所述播种的步骤在定植之前进行,在播种时,在刺嫩芽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上覆盖有腐熟锯木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二次套袋的操作,其中在顶芽被采摘之后,将长筒袋套至侧芽上并固定,待侧芽生长至所需长度时,采摘侧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中采用的施肥步骤中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不施用化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剪整枝的步骤,所述修剪整枝的步骤在采收之后进行。
CN201710577653.XA 2017-07-15 2017-07-15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Pending CN107173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7653.XA CN107173162A (zh) 2017-07-15 2017-07-15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7653.XA CN107173162A (zh) 2017-07-15 2017-07-15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3162A true CN107173162A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3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7653.XA Pending CN107173162A (zh) 2017-07-15 2017-07-15 刺嫩芽露地有机栽培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31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003A (zh) * 2019-08-05 2019-10-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草本刺嫩芽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5836A (zh) * 2014-05-16 2014-09-10 铁岭市山合林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刺龙芽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5836A (zh) * 2014-05-16 2014-09-10 铁岭市山合林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刺龙芽的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海伟: ""宽甸县野生刺嫩芽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谢永刚等: ""提高刺嫩芽产量和品质的几项技术措施"", 《长江蔬菜》 *
黄晨翔等: "《甘肃南部资源植物及食用菌栽培技术》", 31 October 200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003A (zh) * 2019-08-05 2019-10-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草本刺嫩芽的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514A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2742442A (zh) 野生半夏培育方法
CN102986437A (zh) 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3814723A (zh) 高海拔地区续断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7567964A (zh) 一种瓜蒌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3210848A (zh) 青花菜侧枝培育植株以及杂交制种方法
CN104082007A (zh) 一种番荔枝扦插繁育方法
CN101803518A (zh) 一种昆明山海棠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4160851A (zh) 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丹参的种植方法
CN104303940A (zh) 一种水栀子丰产栽培方法
CN102428821A (zh) 硒锌何首乌栽培技术
CN106986691A (zh) 一种金丝皇菊的栽培方法
CN107337564A (zh) 一种脐橙的种植方法
CN105850286A (zh) 一种芦笋的种植方法
CN110073879A (zh) 采用金银花与黑麦草间作种植替代控制喜旱莲子草的方法
CN107371979A (zh) 一种有机软枣猕猴桃的栽培方法
CN110326505A (zh) 一种黄精的种植方法
CN112655482A (zh) 大棚火龙果套种凤梨高效高产栽培方法
CN105794485B (zh) 一种大棚内蚕豆-青玉米-茗荷-丝瓜-甜椒多元化种植模式
CN105027961A (zh) 一种农林间作食用玫瑰栽培方法
CN104686162A (zh) 一种用于富硒果蔬高产套种的技术
CN108617382A (zh) 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
CN105393786B (zh) 一种红禾麻种植方法
CN108207532A (zh) 一种菜用豌豆冬季种植的方法
CN107969274A (zh) 提高脐橙品质与产量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