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6353A -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6353A
CN107166353A CN201710435873.9A CN201710435873A CN107166353A CN 107166353 A CN107166353 A CN 107166353A CN 201710435873 A CN201710435873 A CN 201710435873A CN 107166353 A CN107166353 A CN 107166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ayer
heating
steam generator
heating circuit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58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鹏
黄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358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63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6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蒸汽发生器中包括腔体及电加热元件,所述腔体开设有蒸汽发生室,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的下端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电加热元件密封安装在所述腔体上,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导热的基板及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隔开所述电加热膜及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电加热膜包括第一发热电路层及第二发热电路层,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隔开,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位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的下方,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更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器通过电加热元件直接与水接触将水加热成水蒸气以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电加热元件在加热过程中易于出现干烧现象,使得电加热元件容易因干烧而损坏,从而影响了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包括腔体及电加热元件,所述腔体开设有蒸汽发生室,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的下端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电加热元件密封安装在所述腔体上,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导热的基板及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隔开所述电加热膜及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电加热膜包括第一发热电路层及第二发热电路层,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隔开,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位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的下方,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更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中,由于第一发热电路层相对于第二发热电路层更靠近进水口,并且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大于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这样可将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发热功率设置的较大,并可将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发热功率设置得较小,从而使得电加热膜在工作时,发热功率大的第一发热电路层可先使得由进水口进入蒸汽发生室的水得到较充分的加热,从而保证水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汽化,然后由于第二发热电路层发热功率较小,这样与蒸汽接触的第二发热电路层不容易出现干烧现象,从而保证了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发热电路层也可对蒸汽进行加热,使蒸汽发生器喷出过热蒸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和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在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室内的水的水位大于或等于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通电以加热所述蒸汽发生室内的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包括第一电阻电路,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包括第二电阻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厚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开,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包括第一电阻电路,所述第一导电件将所述第一电阻电路分隔成多个子电阻电路,所述多个子电阻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二电阻电路,所述多个第二电阻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连接所述基板和所述电加热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及至少一个第二导热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热层、所述电加热膜及所述第一导热层依次堆叠在所述基板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的上端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内的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位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流道结构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气口的流道,所述流道呈曲折型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分水板,所述分水板位于所述流道结构的下端,所述分水板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所述分水板的两端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流道的开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流道挡板,所述多个流道挡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流道,所述流道呈曲折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流道挡板包括多个平直的第一流道挡板及多个曲折的第二流道挡板,所述多个第二流道挡板与所述多个第一流道挡板隔开,所述多个第二流道挡板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流道挡板的上方,所述多个第一流道挡板形成有曲折的第一子流道,所述多个第二流道挡板形成有曲折的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及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子流道及所述第二子流道构成所述流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流道挡板形成有向上凸起的至少一个截水槽,所述截水槽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出气口间隔设置,所述流道结构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流道及所述出气口,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出口及所述出气口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及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及所述第三出气口之间,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及所述出口之间,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及所述第三出气口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电加热元件及所述腔体之间以密封所述电加热元件及所述腔体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沿所述基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密封圈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二固定孔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腔体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三固定孔沿所述腔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基板和所述密封圈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而固定在所述腔体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加热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加热设备中,由于第一发热电路层相对于第二发热电路层更靠近进水口,并且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大于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这样可将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发热功率设置的较大,并可将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发热功率设置得较小,从而使得电加热膜在工作时,发热功率大的第一发热电路层可先使得由进水口进入蒸汽发生室的水得到较充分的加热,从而保证水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汽化,然后由于第二发热电路层发热功率较小,这样与蒸汽接触的第二发热电路层不容易出现干烧现象,从而保证了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发热电路层也可对蒸汽进行加热,使蒸汽发生器喷出过热蒸汽。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腔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电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电加热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电加热元件的电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流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流道结构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蒸汽发生器100;
腔体10、凸部10a、凹槽10b、蒸汽发生室11、进水口12、出气口13、第一出气口131、第二出气口132、第三出气口133、第三固定孔14;
电加热元件20、基板21、第一固定孔211、电加热膜22、第一发热电路层23、第一电阻电路231、子电阻电路2311、第一导电件232、第一电极233、第二发热电路层24、第二电阻电路241、第二导电件242、第二电极243、导热层25、第一导热层251、第二导热层252、控制器30、流道结构40、流道41、出口41a、分水板411、开口4111、第一子流道412、第二子流道413、流道挡板42、第一流道挡板421、第二流道挡板422、截水槽423、挡水板43、密封圈50、第二固定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图1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100包括腔体10及电加热元件20。
腔体10开设有蒸汽发生室11。蒸汽发生器100包括位于腔体10的下端的进水口12。进水口12连通蒸汽发生室11。电加热元件20密封安装在腔体10上。电加热元件20包括导热的基板21及电加热膜22。电加热膜22固定在基板21的一侧,基板21隔开电加热膜22及蒸汽发生室11。电加热膜22包括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第一发热电路层23与第二发热电路层24隔开。第一发热电路层23位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下方。第一发热电路层23相对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更靠近进水口12。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功率密度大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功率密度。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100中,由于第一发热电路层23相对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更靠近进水口12,并且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功率密度大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功率密度,这样可将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发热功率设置的较大,并可将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发热功率设置得较小,从而使得电加热膜22在工作时,发热功率大的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可先使得由进水口12进入蒸汽发生室11的水得到较充分的加热,从而保证水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汽化,然后由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发热功率较小,这样与蒸汽接触的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不容易出现干烧现象,从而保证了电加热膜22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发热电路层24也可对蒸汽进行加热,使蒸汽发生器100喷出过热蒸汽。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加热元件20工作时,在水由进水口12进入蒸汽发生室11内后,发热功率较大的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可先使得由进水口12进入蒸汽发生室11的水得到较充分的加热而汽化,然后产生的蒸汽向上流动并与第二发热电路层24充分接触而得到温升,这样能够充分提高蒸汽的整体温度,从而可产生过热蒸汽。这时,若在腔体10的上端开设出气口13,则由电加热膜22产生的蒸汽最后可由出气口13排出蒸汽发生室11,从而形成由下往上流动的蒸汽流,利于蒸汽的排出。
另外,上述的“功率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下的功率。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功率密度大,说明第一发热电路层23具有较大的发热功率。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功率密度小,说明第二发热电路层24具有较小的发热功率。在上述条件下,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功率密度和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功率密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基板21的面积较电加热膜22的面积大,当电加热膜22设置在基板21上时,基板21还存在没有设置电加热膜22的位置。例如,在一些例子中,基板21开设有一圈围绕基板21的螺栓孔,基板21通过基板21的螺栓孔固定安装在腔体10上。如此,基板21能够稳定地固定在腔体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21可由不锈钢材料、铜材料、铝材料、微晶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元件20包括设置在最外层的隔热元件(图未示出),隔热元件覆盖电加热膜22,电加热膜22位于隔热元件及基板21之间。如此,可减小电加热元件20产生的热量的损失。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腔体10由金属材料构成。如此,腔体10不易于腐蚀。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腔体10由食品级的不锈钢材料构成。如此,腔体10内形成的水蒸气可直接与食品接触而加热食品,这样可将蒸汽发生器100应用于日常料理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100包括控制器30。控制器30电性连接第一发热电路层23和第二发热电路层24。在由进水口12进入蒸汽发生室11内的水的水位大于或等于预设水位时,控制器30用于控制第一发热电路层23通电以加热蒸汽发生室11内的水。
如此,在蒸汽发生室11内的水具有足够量时,再通过控制器30智能控制第一发热电路层23进行加热,这样可防止由于水量不足而使得发热功率较大第一发热电路层23出现干烧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水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其是与第一发热电路层23对应的。例如,在一些例子中,在由进水口12进入蒸汽发生室11内的水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蒸汽发生室11内的水的水位高度超过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顶部。如此,水能够充分覆盖第一发热电路层23,从而保证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各处能够与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可有效防止第一发热电路层23出现干烧。
另外,蒸汽发生室11内的水的水位可通过用于检测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例如液位计)进行确定,也可通过用于检测水量的水量检测装置检测(例如流量计)进入蒸汽发生室11水的水量而确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发热电路层23处于导通的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控制器30用于控制第二发热电路层24通电以进行加热。
如此,在第一发热电路层23工作达到预设时间时,蒸汽发生室11内形成有足够量的水蒸汽,这样在第二发热电路层24导通后,第二发热电路层24能够充分与水蒸汽接触而进行热交换,从而可防止由于蒸汽不足而使得第二发热电路层24产生干烧现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热电路层23包括第一电阻电路231。第二发热电路层24包括第二电阻电路241。第一电阻电路231的厚度小于第二电阻电路241的厚度。
如此,第一电阻电路231较第二电阻电路241更薄,这样可使得第一电阻电路231的电阻值小于第二电阻电路241的电阻值。在每个电阻电路的输入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电阻电路231具有较大的发热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电路231整体的长度可与第二电阻电路241整体的长度相等,并且第一电阻电路231整体的宽度也可与第二电阻电路241整体的宽度相等。也就是说,在第一电阻电路231的厚度小于第一电阻电路231的厚度时,第一电阻电路231与第二电阻电路241的其他尺寸参数可设置成基本一致。当然,可以理解,第一电阻电路231的数目可为多个,第二电阻电路241的数目也可为多个。
另外,第一电阻电路231及第二电阻电路241均可以烧结的方式形成,并且可通过调节电阻电路烧结时的厚薄来实现使得第一电阻电路231的厚度小于第二电阻电路241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电阻电路231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和使得第二电阻电路241具有较小的功率密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元件20包括第一导电件232及第二导电件242。第一导电件232与第二导电件242分开。第一发热电路层23包括第一电阻电路231。第一导电件232将第一电阻电路231分隔成多个子电阻电路2311。多个子电阻电路2311通过第一导电件232并联连接。
第二发热电路层24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二电阻电路241。多个第二电阻电路241通过第二导电件242连接。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电阻电路231是相互平行的。多个第一电阻电路231均匀间隔地分布在基板21上。每个第一电阻电路231沿基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4和图8所示的X轴方向)。第一导电件232连接多个第一电阻电路231,并且将每个第一电阻电路231分隔成多个子电阻电路2311。多个个子电阻电路2311是相互平行的。
多个第二电阻电路241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地分布在基板21上。每个第二电阻电路241沿基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4和图8所示的X轴方向)。
如此,由于第一导电件232将第一电阻电路231分隔成相互平行的多个子电阻电路2311,这样在每个电阻电路的电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子电阻电路2311相对于分隔前的第一电阻电路231的阻值变小,从而使得第一发热电路层23整体的电阻值更小。如此,在每个电阻电路的输入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发热电路层23相对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具有更大的发热功率。
再有,由于第一电阻电路231被分隔成了多个子电阻电路2311,这样在将第一电阻电路231与第二电阻电路241的尺寸设置成基本一致时,第一发热电路层23整体的电阻值也要小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整体的电阻值。也就是说,可使得第一电阻电路231与第二电阻电路241的尺寸设置成基本一致,并沿基板21的长度方向充分延伸以充分覆盖基板21,从而充分利用基板21的设置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二电阻电路241,这样可保证由第二发热电路层24产生的功率能够使得水蒸汽得到充分地加热。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发热电路层23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电阻电路231。四个第一电阻电路231均匀间隔地分布在基板21上。每个第一电阻电路231沿基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的X轴方向)。第一导电件232连接四个第一电阻电路231并将每个第一电阻电路231分隔成三个子电阻电路2311。这时,四个第一电阻电路231总体上被第一导电件232分隔成了三部分,每部分包括4个子电阻电路2311。
如此,在每个电阻电路的电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子电阻电路2311的电阻值是被分隔前的对应的第一电阻电路231的电阻值的1/3。在每个电阻电路的输入电压相同的情况下,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功率。
在一些例子中,第一电阻电路231的材料包括稀土氧化物材料,第二电阻电路241的材料包括稀土氧化物材料。
如此,在同等的导热面积条件下,电阻电路的表面热负荷较大,具有较高的导热效率。
优选的,第一电阻电路231由微晶玻璃粉、微细铝粉、无机粘结相有机溶剂载体和稀土氧化物组成,第二电阻电路241由微晶玻璃粉、微细铝粉、无机粘结相有机溶剂载体和稀土氧化物组成。如此,电阻电路既具有较高的导热效率,又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元件20包括绝缘的导热层25。导热层25连接基板21和电加热膜22。
如此,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可通过导热层25进行充分的导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层25包括第一导热层251及至少一个第二导热层252。至少一个第二导热层252、电加热膜22及第一导热层251依次堆叠在基板21上。
如此,多个导热层既能够进行充分的导热,又能够有效地将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与外界隔开,从而可避免外界的灰层或水等物质进入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而对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产生漏电等负面影响。
具体地,导热层25包括4个第二导热层252。在组装电加热元件20时,可先将4个第二导热层252依次堆叠在基板21上,然后再将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堆叠在4个第二导热层252中距离基板21最远的一个第二导热层252上,然后再将第一导热层251堆叠在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上,使得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夹设于第一导热层251和距离基板21最远的第二导热层252之间。其中,在电加热元件20整个组装的过程中,第一导热层251、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及第二发热电路层24及4个第二导热层252之间可通过烧结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层251在第一发热电路层23和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上的正投影面积覆盖第一发热电路层23和第二发热电路层24。这样第一导热层251能够充分避免外界的灰层或水直接滴落在第一发热电路层23和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层25的材料包括稀土氧化物材料。
如此,在同等的导热面积条件下,导热层25具有更大的表面热负荷,同时导热层25的导热效率更高,并且更加节能,同时可保证由第一发热电路层23和第二发热电路层24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地由导热层25导出至基板21。
具体地,导热层25由稀土介质浆料制得。稀土介质浆料由固相成分与有机溶剂载体构成,固相成分包括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稀土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载体包括松油醇、柠檬酸三丁酯及乙基纤维素。
如此,由稀土介质浆料制得的导热层25具有适中的强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导热效率,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元件20包括两个第一电极233和两个第二电极243。两个第一电极233和两个第二电极243均设置在导热层25上。两个第一电极233通过第一导电件232与第一电阻电路231连接。两个第二电极243通过第二导电件242与第二电阻电路241连接。
如此,第一电阻电路231和第二电阻电路241通过导电件与外界电路实现连接,第一导电件232及第二导电件242可保证电阻电路导电的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电极233和第二电极243均呈片状,第一电极233和第二电极243例如为铜片。如此,第一电极233和第二电极243具有较佳的导电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100包括位于腔体10的上端的出气口13。出气口13连通蒸汽发生室11。蒸汽发生器100包括位于蒸汽发生室11内的流道结构40。流道结构40位于进水口12及出气口13之间。流道结构40形成有连通进水口12及出气口13的流道41。流道41呈曲折型结构。
如此,曲折型结构的流道41使得蒸汽发生室11内不容易产生积水,从而不容易在蒸汽发生室11内残留水,这样可防止蒸汽发生室11内滋生细菌,或者由于残留水被二次加热,而使得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而污染食物。另外,由于出气口13位于上端,这样产生的水蒸汽由下往上流动,从而利于蒸汽的流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腔体10包括向远离电加热元件20方向凸出的凸部10a。凸部10a开设有凹槽10b。电加热元件20安装在腔体10上并盖住凹槽10b以形成蒸汽发生室11。流道结构40容置于凹槽10b内。
如此,蒸汽发生室11具有较大的容置体积,从而可保证水蒸汽的产生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流道结构40包括分水板411。分水板411位于流道结构40的下端。分水板411位于进水口12上方。分水板411的两端形成有连通进水口12及流道41的开口4111。
如此,可将由进水口12进入的水均匀地分布于流道结构40两边,从而可使得水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流道结构40包括多个流道挡板42。多个流道挡板42间隔设置以形成有流道41。流道41呈曲折型流道。
如此,曲折的流道41能够使得由电加热膜22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汽在流道41内流动时逐步与水实现分离,从而使得水蒸汽可沿着流道41逐步地向上流动并得到充分的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流道挡板42包括多个平直的第一流道挡板421及多个曲折的第二流道挡板422。多个第二流道挡板422与多个第一流道挡板421隔开。多个第二流道挡板422位于多个第一流道挡板421的上端。多个第一流道挡板421形成有曲折的第一子流道412。多个第二流道挡板422形成有曲折的第二子流道413。第一子流道412连通进水口12及第二子流道413。第二子流道413连通第一子流道412及出气口13。第一子流道412及第二子流道413构成流道41。
如此,流道41的路径较长,从而可保证由电加热膜22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汽能够在流道41内流动时充分地与水实现分离,继而可有效降低由出气口13流出的水蒸汽所夹带的水的含量。再有,由于第二流道挡板422为曲折结构,这样形成的第二子流道41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水汽中的水珠截留下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道挡板422形成有向上凸起的至少一个截水槽423。截水槽423连通第二子流道413。
如此,在水汽沿着第二子流道413流动时,截水槽423可将水汽中的水珠截留,从而减少水蒸汽带水量。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第二流道挡板422位于多个第一流道挡板421的上方。多个平直的第一流道挡板421沿流道结构4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如图11所示的Y轴方向)。多个曲折的第二流道挡板422沿流道结构4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如图11所示的Y轴方向)。第一发热电路层23与第一子流道412对应,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与第二子流道413对应。如此,由第一发热电路层23加热汽化后的水汽能够在第一子流道412中初步实现水蒸汽与水的分离,然后进入第二子流道413以进一步分离水蒸汽与水。在第二子流道413中,水汽与第二发热电路层24进行热交换,这样使得水汽的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水汽中带有的水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汽化。同时,截水槽423能够将水汽中的水进一步地截留下来,从而使得最后由出气口13喷出的水蒸汽的水滴较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气口13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出气口13间隔设置(如沿图7所示的Y轴方向间隔设置)。流道结构40开设有出口41a。出口41a连通流道41及出气口13。蒸汽发生器100包括挡水板43。挡水板43位于出口41a及出气口13之间。
如此,挡水板43的设置可改变由出口41a喷出的水蒸汽的流向,并可使得水蒸汽均匀地由多个出气口13流出,从而提高出气口13出气的均匀性。另外,多个出气口13的设置可提高出气口13出气的流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出气口13包括第一出气口131、第二出气口132及第三出气口133。第一出气口131位于第二出气口132及第三出气口133之间。挡水板43位于第一出气口131及出口41a之间。挡水板43位于第二出气口132及第三出气口133之间。
如此,挡水板43能够将由出口41a喷出的水蒸汽导向挡水板43的两端,从而使得水蒸汽可流向第二出气口132及第三出气口133,从而提高了出气口13出气的均匀性。另外,由于挡水板43位于第二出气口132及第三出气口133之间,这样挡水板43不会影响第二出气口132及第三出气口133的出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密封圈50。密封圈50位于电加热元件20及腔体10之间以密封电加热元件20及腔体10之间的间隙。
如此,密封圈50可有效防止水蒸汽由电加热元件20及腔体10之间的间隙泄漏出,从而保证了蒸汽发生器100的密封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板21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11。多个第一固定孔211沿基板21的周向间隔设置。密封圈50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51。多个第二固定孔51沿密封圈50的周向间隔设置。腔体10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14。多个第三固定孔14沿腔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基板21和密封圈50通过紧固件(图未示出)依次穿设第一固定孔211及第二固定孔51及第三固定孔14而固定在腔体10上。
如此,基板21能够与腔体10紧密结合,并且基板21与腔体10之间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例子中,紧固件为螺栓。如此,连接方式简单且稳定。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加热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00。
在发明实施方式的蒸汽加热设备中,由于第一发热电路层23相对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更靠近进水口12,并且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功率密度大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功率密度,这样可将第一发热电路层23的发热功率设置的较大,并可将第二发热电路层24的发热功率设置得较小,从而使得电加热膜22在工作时,发热功率大的第一发热电路层23可先使得由进水口12进入蒸汽发生室11的水得到较充分的加热,从而保证水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汽化,然后由于第二发热电路层24发热功率较小,这样与蒸汽接触的第二发热电路层24不容易出现干烧现象,从而保证了电加热膜22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发热电路层24也可对蒸汽进行加热,使蒸汽发生器100喷出过热蒸汽。
在一个例子中,蒸汽加热设备为蒸汽炉,可使用蒸汽进行烹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汽加热设备包括内胆(图未示出)。内胆形成有加热腔室(图未示出),加热腔室用于放置待加热的食物,蒸汽发生器100可安装在内胆的侧板外表面。加热腔室连通蒸汽发生室11。如此,由蒸汽发生器100产生水蒸气可进入加热腔室内以对待加热的食物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开设有蒸汽发生室,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的下端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室;
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密封安装在所述腔体上,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导热的基板及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隔开所述电加热膜及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电加热膜包括第一发热电路层及第二发热电路层,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隔开,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位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的下方,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更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的功率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和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在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室内的水的水位大于或等于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通电以加热所述蒸汽发生室内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包括第一电阻电路,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包括第二电阻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开,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层包括第一电阻电路,所述第一导电件将所述第一电阻电路分隔成多个子电阻电路,所述多个子电阻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层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二电阻电路,所述多个第二电阻电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连接所述基板和所述电加热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及至少一个第二导热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热层、所述电加热膜及所述第一导热层依次堆叠在所述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的上端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室,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位于所述蒸汽发生室内的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位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流道结构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气口的流道,所述流道呈曲折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分水板,所述分水板位于所述流道结构的下端,所述分水板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所述分水板的两端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流道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流道挡板,所述多个流道挡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流道,所述流道呈曲折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流道挡板包括多个平直的第一流道挡板及多个曲折的第二流道挡板,所述多个第二流道挡板与所述多个第一流道挡板隔开,所述多个第二流道挡板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流道挡板的上方,所述多个第一流道挡板形成有曲折的第一子流道,所述多个第二流道挡板形成有曲折的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及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子流道及所述第二子流道构成所述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挡板形成有向上凸起的至少一个截水槽,所述截水槽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出气口间隔设置;
所述流道结构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流道及所述出气口,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出口及所述出气口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及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及所述第三出气口之间,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及所述出口之间,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及所述第三出气口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电加热元件及所述腔体之间以密封所述电加热元件及所述腔体之间的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沿所述基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密封圈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二固定孔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腔体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三固定孔沿所述腔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基板和所述密封圈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而固定在所述腔体上。
16.一种蒸汽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CN201710435873.9A 2017-06-08 2017-06-08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Pending CN1071663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5873.9A CN107166353A (zh) 2017-06-08 2017-06-08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5873.9A CN107166353A (zh) 2017-06-08 2017-06-08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6353A true CN107166353A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2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5873.9A Pending CN107166353A (zh) 2017-06-08 2017-06-08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635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0942A (zh) * 2017-09-27 2018-01-23 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饱和蒸汽厚膜加热器
CN108087853A (zh) * 2017-12-19 2018-05-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厚膜蒸汽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108980805A (zh) * 2018-08-13 2018-12-11 广东天骄智能制造要素配置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5211A1 (en) * 1990-11-09 1992-05-13 Pifco Limited Heating apparatus
JPH05101870A (ja) * 1990-10-15 1993-04-23 Shimon Yahav 加熱装置を備えた家庭用料理器具
US20060163242A1 (en) * 2005-01-24 2006-07-27 Rosario Ciancimino Variable heat distribution for indoor cooking appliance
CN201267412Y (zh) * 2008-09-28 2009-07-08 吴胜红 即热式饮水机用厚膜加热装置
CN204704804U (zh) * 2015-04-27 2015-10-14 上海东海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核岛蒸汽分离干燥器的折流分离板组件
CN105167618A (zh) * 2015-05-29 2015-12-23 宁波市塞纳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元件及具有该加热元件的开水机
CN106765003A (zh) * 2017-03-31 2017-05-3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1870A (ja) * 1990-10-15 1993-04-23 Shimon Yahav 加熱装置を備えた家庭用料理器具
EP0485211A1 (en) * 1990-11-09 1992-05-13 Pifco Limited Heating apparatus
US20060163242A1 (en) * 2005-01-24 2006-07-27 Rosario Ciancimino Variable heat distribution for indoor cooking appliance
CN201267412Y (zh) * 2008-09-28 2009-07-08 吴胜红 即热式饮水机用厚膜加热装置
CN204704804U (zh) * 2015-04-27 2015-10-14 上海东海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核岛蒸汽分离干燥器的折流分离板组件
CN105167618A (zh) * 2015-05-29 2015-12-23 宁波市塞纳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元件及具有该加热元件的开水机
CN106765003A (zh) * 2017-03-31 2017-05-3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0942A (zh) * 2017-09-27 2018-01-23 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饱和蒸汽厚膜加热器
CN108087853A (zh) * 2017-12-19 2018-05-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厚膜蒸汽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108980805A (zh) * 2018-08-13 2018-12-11 广东天骄智能制造要素配置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6353A (zh)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CN106989378B (zh) 蒸汽加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蒸汽加热设备
CN107143836B (zh)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CN103715471B (zh) 热交换器
CN101464108A (zh) 波纹状相变蓄热元件
CN107120629A (zh)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蒸汽产生器
CN108392090A (zh)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烹饪装置
CN107917542A (zh) 一种带有多孔泡沫金属换热结构的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
JPH08100901A (ja) 気化熱伝達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2801179U (zh) 蒸汽发生室及蒸柜
CN206369201U (zh) 一种极速出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CN201080569Y (zh) 一种蒸汽电熨斗
CN210624495U (zh) 一种节能型蒸汽发生器
CN106958806A (zh)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CN205979708U (zh) 一种电磁蒸汽热水两用发生器
CN101301535A (zh) 下侧出料管式升膜蒸发器
CN106765003A (zh)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加热设备
CN201401774Y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盘结构
CN209326109U (zh) 一种余热回收的环保型热水炉
CN208074920U (zh) 具有印刷式发热体的蒸汽产生器
CN107666023A (zh) 一种电池包加热装置
CN106765000A (zh) 电加热设备
CN203927867U (zh) 一种多腔室低功耗蒸汽发生器
CN208670984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总成
CN206257637U (zh) 一种防暴沸的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