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3964A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53964A CN107153964A CN201710121595.XA CN201710121595A CN107153964A CN 107153964 A CN107153964 A CN 107153964A CN 201710121595 A CN201710121595 A CN 201710121595A CN 107153964 A CN107153964 A CN 1071539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feiting
- counterfeiting mark
- recognized
- texture
- identifi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259 photo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26890 Coding reg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31116 Blitum bonus-henric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645 Chenopodium bonus henric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5/00—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 G02B25/002—Magnifying glas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178—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having a feature size being smaller than can be seen by the unaided human ey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1—Texturing; Colouring; Generation of texture or colour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7—Forms or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a machine-readable marking, e.g. a bar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rket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选择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获取所述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获取所述纹理元素的固有特征;步骤3:将防伪标识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步骤4:识别时,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和待识别固有特征,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和待识别固有特征与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分别进行比对,本发明的防伪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高可靠性。本发明还提供了对应于防伪方法的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获得了同样有益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纹理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背景技术
随机纹理防伪技术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防伪技术,它最终会解决公众防伪问题,这是因为随机纹理分布的形成涉及到一个不可控的随机过程,该过程就是生产者自己第二次也不能像第一次随机布散分布那样低成本的形成相同的分布图案,相对于第一次布散,后来者要形成相同的分布特征需要更高的成本,这个成本差异大于造假利润时,便实现了防伪效果。
随机防伪技术从发明应用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始终没有进入公众识别领域,原因在于布散形成的纹理分布图案,在肉眼识别或现有手机拍照识别条件下,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会出现低成本工艺模仿,例如印刷图案、UV打印的凹凸图案、压纹工艺形成的图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图案、类似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形成的图案等现有技术的低成本可控复制图案,这些复制图案容易产生“图像欺骗”,欺骗人眼、欺骗不带显微放大的手机,欺骗手感、欺骗针挑观察,从而导致纹理防伪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涉及纹理元素固有特征的防伪方法、防伪识别系统和防伪系统,在纹理元素很小时,人眼无法直接辨别单根纹理元素的纹理元素特征,因此出现了印刷、打印、压纹等工艺来造假纹理防伪标识,这类标识虽然可模仿其分布特征,却无法模仿其固有特征,通过固有特征的识别能够高度有效地保证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选择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
步骤2:获取所述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生成存储分布特征3;获取所述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步骤3:将防伪标识2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
步骤4:识别时,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识别系统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获取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做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具体为:通过识别器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其中获取该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的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4“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由识别器实现的;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所述识别器的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来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
优选地,所述放大镜包括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将所述放大镜粘附在手机上。
优选地,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
优选地,在固定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
做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的比对在识别系统的后台自动进行;所述步骤4中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的比对在识别系统的后台自动或人工进行。
做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实现的,拍摄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做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经过两次获取的;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做为优选,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优选地,所述编码的边长小于4mm和/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优选地,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
做为优选,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通过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获取编码5'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当获取编码5'时,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优选地,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的边长大于5mm。
做为优选,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通过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优选地,所述编码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优选地,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
做为优选,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所述步骤4还包括: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或者所述识别器将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作为待识别分布特征3',接着,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或者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或者,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优选地,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做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纹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
做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3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1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05mm2。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
所述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器和后台,所述识别器与所述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后台中预先存储有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3,所述存储分布特征3是指所述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生成的存储分布特征3;
所述识别系统中还包括有防伪标识2的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所述识别器获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识别系统将识别器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识别系统中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
优选地,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
优选地,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所述识别器的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来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
优选地,所述放大镜包括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将所述放大镜粘附在手机上。
优选地,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
优选地,在固定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
做为优选,所述识别器通过一次拍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
做为优选,所述识别器经过两次分别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做为优选,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
做为优选,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当获取编码5'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或者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当获取编码5'时,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或者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优选地,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优选地,所述识别器通过一次拍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
做为优选,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所述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时,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优选地,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或者所述识别器将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作为待识别分布特征3',
接着,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或者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或者,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做为优选,识别器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和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其中,所述防伪标识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所述防伪标识为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后台中存储生成存储分布特征3,防伪标识2还包括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所述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后台中存储分布特征3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做为优选,所述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为如权利要求20-34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
做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纹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
做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3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1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05mm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用于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产品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和放大镜,
其中,
所述防伪标识为其上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的防伪标识,
所述防伪标识被附着在所述防伪对象或所述防伪对象的包装上,
所述放大镜可用于与手机组成识别器来识别所述防伪标识,所述放大镜作为所述识别器的可拆卸部件,当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时,所述放大镜作为识别器的执行部件,当放大镜未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时,所述放大镜作为识别器的非执行部件。
优选地,
所述防伪标识具有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所述分布特征为该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所述固有特征是指所述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放大镜作为执行部件和/或非执行部件时的识别器可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和待识别固有特征并用于分别与所述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进行比对来判断防伪对象的真假,当有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上的每根纹理元素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其中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的待识别固有特征时,所述放大镜作为执行部件。
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包括了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双重比对,申请人首次提出了固有特征的概念,即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这样造假者通过印刷图案、UV打印的凹凸图案、压纹工艺形成的图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图案、类似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形成的图案等现有技术的低成本可控复制图案则失效,因为这些手段都无法复制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在本申请的防伪方法下立即判断为假;同时对于外部偷窃制造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造假者,甚至内部人员来说,在非摆放条件下根本无法得到相同的防伪标识。显然,通过本申请的防伪方法,能够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甚至在纹理元素进入共有领域,或从共有领域中选取纹理元素的情况下,仍能以相同程度地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
优选地,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其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在这样的条件下,固有特征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即每根纹理元素1'的相同的视觉特征在人眼直接观察下无法分辨,借助识别器且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时可清楚分辨。
优选地,识别器采用手机加放大镜。手机在当今时代下作为普及的通讯工具,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镜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由手机和放大镜组合得到的识别器使得普通公众便可辨别防伪标识的真假,真正做到价格低廉的一线防伪,这也是首次获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线防伪。当然,也可将放大镜用外接显微摄像头替换。
优选地,放大镜和手机之间通过粘胶层连接,粘胶层作为连接部件、价格低廉,使用时、保证了放大镜和手机之间的有效固定,使用后,便于拆除、不损伤手机。
优选地,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其中,在固定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保证支撑部粘接到手机上,避免透镜突出妨碍放大镜的粘接。
对应于本申请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本申请还提供给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和随机纹理防伪系统,获得了同样有益的技术效果。
提供的防伪产品的目的是解决公众防伪中利用放大镜进行防伪识别成本较高的问题。在目前的防伪领域里面,放大镜由于比较昂贵,与产品放在一起仅仅进行防伪识别,使得防伪产品的成本很高,进入不了公众防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注塑放大镜的出现,使得放大镜的成本大幅降低,进而使得放大镜从二线防伪进入一线防伪,即公众防伪,使得防伪对象、放大镜和防伪标识作为一个整体产品进入公众防伪领域,成为一种可推广的可能。进一步与随机纹理防伪系统结合进入公众识别领域,给公众识别领域的防伪技术带来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当今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手机,手机已经成了人体的一部分,相当于一个外部的器官存在。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编码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图2为有编码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图3为有编码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识别器拍摄防伪标识纹理分布中的局部放大图像;
图4为一种手机或电脑外接显微摄像头;
图5为一种组合透镜的光学放大镜;
图6为一种带安装翼的单凸透镜;
图7为一种带安装翼的双凸透镜;
图8为一种不带安装翼的单凸透镜;
图9手机有线外接显微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10手机无线外接显微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11手机摄像头外接多透镜的光学放大镜的示意图;
图12手机摄像头外接单透镜的光学放大镜的示意图。
图13为在被防伪的产品(防伪对象)的包装上印设有防伪标识2和示出单根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的示意图。
图14为在纹理防伪标识2上印设有示出单根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放大图片7、编码和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示意图。
图15是为在被防伪的产品(防伪对象)的包装上印设有纹理防伪标识2和含有固有特征放大图片7的二维码的示意图。
图16是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为立体特征和带两个不同色彩单元的色彩特征的放大图片7。
图17是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为阴影特征的放大图片7。.
图18为在手机屏幕(识别器的显示器)上显示有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放大图片7的示意图,所述固有特征4为立体特征和带两个不同色彩单元的色彩特征。
图19为在手机屏幕(识别器的显示器)上显示有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放大图片7的示意图,所述固有特征4为阴影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申请的基本名称术语做出说明:
1、防伪标识的分布图像: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每张不同,其组合可达1020状态以上不重复,足够全世界所有商品使用100年不重复,所以纹理的分布图像本身就是一种不会重复的编码,在图像识别软件或数字图像处理电路支持下,对防伪标识可无需编码。
2、纹理防伪的无限使用法则:是指纹理防伪技术使用在十分众多的产品类别后不会对防伪效果产生影响,这是纹理防伪原理决定的。这是因为纹理分布的第一次随机形成为一个低成本的不可控的随机过程;而传统防伪的防伪原理是基于独有设备、独有工艺、技术秘密等手段,一旦突破便到处扩散,从而失去效果,基于此,传统防伪技术只能有效使用才能确保一定的防伪效果。
3、每个防伪标识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其上的编码与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其上的编码与多个防伪标识2相对应;编码的作用在于在后台寻址,快速调出预先存储的特征;其中编码与多个防伪标识相对应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编码,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4、本发明所述独立识别器和外接显微摄像头中的图像传感器,优选采用CMOS或CCD。
5、分布特征,是指随机过程中形成的纹理的空间位置分布,以及在这空间位置上纹理的随机朝向、多旋转方向时的随机旋转方向、多色彩纹理时随机纹理色彩等等,并且是所述识别器能够感知的。
6、固有特征,是指防伪标识上单根纹理元素的物理特征,包括纹理元素的立体结构、色彩、纹理上细微的色彩分布等等,与随机分布过程无关。
7、识别纹理元素的固有特征,目的是防止造假者采用低成本的可控工艺来模仿正品防伪标识的纹理分布而使识别器或人眼不能分辨;现有技术中低成本可控工艺包括各种印刷方式,各种喷墨打印,包括能打印出具有触摸手感细线的UV打印,3D立体打印、各种光刻工艺等等;为了杜绝这类低成本的造假工艺,特别的针对这些造假工艺纹理结构设计以及基于设计的放大识别方法能够做出这样的区分,即本发明所述的识别纹理固有特征。
8、为了实现纹理元素固有特征的识别,除了上述纹理的特别设计和放大识别外,针对造假者可能利用的现有技术的特点,提出一套识别标准(放大识别说明)告知判别者,特别是在识别系统中判别者能方便看到和学习到。所述识别系统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识别器、数据库及后台等。
9、手机,本发明所述手机通常指现有的未内置显微放大摄像头的智能手机,一般手机有两个摄像头均为普通风景人像摄影设计,基于光学镜头从光学机理上一个镜头无法兼顾显微放大和普通摄影,以及显微摄像头的公众需求尚不强烈,因此现有手机尚未见自带有显微摄像头的手机,特别是带有适合纹理防伪识别的显微放大摄像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选择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如图1所示。
步骤2:获取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生成存储分布特征3;获取所述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纹理元素1相对于自身尺寸需要至少被放大5-10倍才可分辨出来;比如,如图3所示的识别器拍摄防伪标识2纹理分布中的局部放大图像。
这里的获取所述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是指对于同一种的纹理元素形成的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的首次获取可通过对其进行放大拍照进行并作为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存储在后台或附着在防伪标识和/或防伪对象和/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即从该类纹理标识的第二个起仅需将该防伪标识与存储在后台的固有特征相关联即可或者将放大图片附着在防伪标识和/或防伪对象和/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以用于后续比对;
步骤3:将防伪标识2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如图13或图15所示。
步骤4:识别时,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识别系统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获取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包括了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双重比对,所谓固有特征即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这样造假者通过印刷图案、UV打印的凹凸图案、压纹工艺形成的图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图案、类似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形成的图案等现有技术的低成本可控复制图案则失效,因为这些手段都无法复制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同时对于外部偷窃制造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造假者,甚至内部人员来说,在非摆放条件下根本无法得到相同的防伪标识。显然,该防伪方法,能够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甚至在纹理元素进入共有领域,或从共有领域中选取纹理元素的情况下,仍能以相同程度地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步骤4“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由识别器实现的;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2与图11所示,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所述识别器的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来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
识别器可采用手机加放大镜,如图12与图11所示。手机在当今时代下作为普及的通讯工具,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镜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由手机和放大镜组合得到的识别器使得普通公众便可辨别防伪标识的真假,真正做到价格低廉的一线防伪,这也是首次获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线防伪。当然,也可将放大镜用外接显微摄像头替换,如图9和图10。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步骤4中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的比对在识别系统的后台自动进行;
所述步骤4中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的比对在识别系统的后台自动或人工进行。由于待识别分布特征和待识别固有特征的比对均在后台进行,对于识别者而言,毫无技术障碍,比对过程“零负担”,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非常简单方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不包含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实现的,拍摄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2与图11所示,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图10所示,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即可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进而得到所述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过程中的拍摄行为简单,只需一次拍摄,所用识别器也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做为优选,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放大部、摄像头、内置识别专用APP。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步骤4还包括: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接着,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的后台自动比对,最终只需将比对结果综合待识别固有特征和固有特征的比对结果,即真伪告知识别者,这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中的鉴别过程是“傻瓜式”得,不用考虑太多就可获知识别结果,大大简化识别者的识别程序。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端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如图18和图19所示,固有特征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不包含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经过两次获取的;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2与图11所示,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图10所示,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经过两次获取,使得识别方式更加丰富,对于造假者来说,造假难度更大。采用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其视场相比于安装放大镜方式或者直接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的视场要大,可以获取包含更多纹理元素的分布图案,以避免获取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案中根数过低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所述步骤4还包括:
所述识别器将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作为待识别分布特征3',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进行逐一自动比对;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
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端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本实施例示出了不含有编码,采用两次获取的情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包括有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如图2、图13-15所示,
即,可以一标一码,是指每个防伪标识对应于一个唯一的编码;也可以多标一码,是指多个防伪标识采用同一个相同信息的编码,多标一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
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1和图12所示,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图10所示,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做为优选,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放大部、摄像头、内置识别专用APP。
优选地,所述编码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优选地,上述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即、在放大识别的条件下,允许使用小尺寸的二维码。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步骤4还包括:(分布特征比对的第一种方案)
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
接着,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或者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并与所述存储分布特征3进行后台自动比对,或显示到到所述识别系统的识别器端进行人工比对;
或者,(分布特征比对的第二种方案)
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
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端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通过编码来调取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当于通过编码来进行寻址,大大缩减了后台的比对时间或调出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进行人工比对的时间。
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即可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进而得到所述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过程中的拍摄行为简单,只需一次拍摄,所用识别器也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包括有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如图2、图13-15所示,
即,可以一标一码,是指每个防伪标识对应于一个唯一的编码;也可以多标一码,是指多个防伪标识采用同一个相同信息的编码,多标一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
通过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当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获取编码5'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
当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10所示,当获取编码5'时,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作为优选,直接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通过对目前常用的智能手机摄像头进行调查,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时,所述二维码的边长大于5mm。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步骤4还包括:(分布特征比对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或者,(分布特征比对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
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通过编码来调取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当于通过编码来进行寻址,大大缩减了后台的比对时间或调出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进行人工比对的时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包括有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如图3、图13-15所示,
即、可以一标一码,是指每个防伪标识对应于一个唯一的编码;也可以多标一码,是指多个防伪标识采用同一个相同信息的编码,多标一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
通过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当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
当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识别器包括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优选地,所述编码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作为优选,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即、在放大识别条件下,允许使用小尺寸的二维码。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步骤4还包括:(分布特征比对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或者,(分布特征比对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
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通过编码来调取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当于通过编码来进行寻址,大大缩减了后台的比对时间或调出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进行人工比对的时间。
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6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具体为:
通过识别器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其中获取该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的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在这样的条件下,固有特征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即每根纹理元素1'的相同的视觉特征在人眼直接观察下无法分辨,借助识别器且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时可清楚分辨。
优选地,识别器采用手机9加放大镜,如图11和图12所示。手机在当今时代下作为普及的通讯工具,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镜可包括单片透镜12(如图8)或多片透镜11,单片透镜12或多片透镜11为高分子材料,价格低廉,容易获取,单片透镜或多片透镜可为单面(如图8)或双面的凸透镜(如图7);由手机和放大镜组合得到的识别器使得普通公众便可辨别防伪标识的真假,真正做到价格低廉的一线防伪,这也是首次获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线防伪。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镜包括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将所述放大镜粘附在手机上。粘胶层作为连接部件、价格低廉,使用时、保证了放大镜和手机之间的有效固定,使用后,便于拆除、不损伤手机。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放大镜还可包括安装翼121或安装翼131,所述粘胶层设于所述安装翼上。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其中,在固定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保证支撑部粘接到手机上,避免透镜突出妨碍放大镜的粘接。作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为了综合考虑拍摄效果和单标的人工摆放的仿制成本,纹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
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由于采取手机外接放大方式摄取纹理分布图案,所以单根纹理分布图案可以很小,从而单位面积的纹理根数可以更多,因此单标的人工摆放的仿制成本就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可根据所选取摄像头和/或放大镜等的不同进行设定,
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3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1mm2;
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05mm2。由于采用了放大识别,单个纹理元素可以制作的很小,只要识别器能够分辨其纹理的固有特征即可,由于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现有手机的识别纹理可以小到100um的数量级,专用识别器则可以更小,到达几个微米的数量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器和后台,所述识别器与所述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后台中预先存储有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3,所述存储分布特征3是指所述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生成的存储分布特征3;
所述识别系统中还包括有防伪标识2的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所述识别器获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识别系统将识别器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识别系统中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包括了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双重比对,所谓固有特征即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这样造假者通过印刷图案、UV打印的凹凸图案、压纹工艺形成的图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图案、类似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形成的图案等现有技术的低成本可控复制图案则失效,因为这些手段都无法复制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同时对于外部偷窃制造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造假者,甚至内部人员来说,在非摆放条件下根本无法得到相同的防伪标识,这就有效的克服了通过对纹理元素本身的结构不断的复杂化靠相对于造假者的领先技术优势来通过有效时间内保密的纹理元素来防伪。显然,该防伪识别系统,能够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甚至在纹理元素进入共有领域,或从共有领域中选取纹理元素的情况下,仍能以相同程度地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如图12与图11所示,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所述识别器的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
或者,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来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
识别器可采用手机加放大镜。手机在当今时代下作为普及的通讯工具,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镜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由手机和放大镜组合得到的识别器使得普通公众便可辨别防伪标识的真假,真正做到价格低廉的一线防伪,这也是首次获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线防伪。当然,也可将放大镜用外接显微摄像头替换。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不包含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所述识别器通过一次拍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如图12与图11所示,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如图9和图10所示,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
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即可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进而得到所述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过程中的拍摄行为简单,只需进行一次拍摄;其所用识别器也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进一步的,
分布特征的比对:
所述手机将放大图像发送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
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的后台自动比对,最终只需结合固有特征的比对结果将真伪告知识别者,这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中的鉴别过程是“傻瓜式”的,不许考虑太多就可获知识别结果,大大简化识别者的识别程序。
固有特征的比对: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识别器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这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中的鉴别过程是“傻瓜式”的,不许考虑太多就可获知识别结果,大大简化识别者的识别程序。或者
(2)识别器端人工显示器比对:将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如图18和图19所示,固有特征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在所述识别系统的显示器上进行比对,让识别者参与到鉴别过程中进行互动,更具趣味性。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为不包含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所述识别器经过两次分别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如图12与图11所示,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如图9和图10所示,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经过两次获取,使得识别方式更加丰富,对于造假者来说,造假难度更大。
进一步的,
分布特征的比对:
所述识别器将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作为待识别分布特征3',
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进行逐一自动比对;
进一步的,
固有特征的比对: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识别器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端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固有特征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为包括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如图2、图13-15所示,
即、可以一标一码,是指每个防伪标识对应于一个唯一的编码;也可以多标一码,是指多个防伪标识采用同一个相同信息的编码,多标一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如图9和图10所示,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
分布特征的比对:
(1)第一种方案:所述手机将放大图像发送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
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2)第二种方案:
手机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手机,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手机;所述手机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手机端人工进行比较。
固有特征比对: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手机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固有特征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通过编码来调取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当于通过编码来进行寻址,大大缩减了后台的比对时间或调出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进行人工比对的时间。
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即可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进而得到所述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对于识别者来说识别过程中的拍摄行为简单,只需进行一次拍摄;所用识别器也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采用小编码,包括小二维码,其中小编码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为包含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如图2、图13-15所示。
即、可以一标一码,是指每个防伪标识对应于一个唯一的编码;也可以多标一码,是指多个防伪标识采用同一个相同信息的编码,多标一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获取编码5'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或者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如图9和10所示,当获取编码5'时,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或者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分布特征的比对:
(1)第一种技术方案:
所述手机将放大图像发送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2)第二种技术方案:
所述手机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手机,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手机;所述手机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
固有特征的比对: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手机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手机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固有特征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通过编码来调取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当于通过编码来进行寻址,大大缩减了后台的比对时间或调出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进行人工比对的时间。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为包含编码的情形: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器通过一次拍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
或者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如图3、图13-15所示,
即、可以一标一码,是指每个防伪标识对应于一个唯一的编码;也可以多标一码,是指多个防伪标识采用同一个相同信息的编码,多标一码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可以用普通印刷机制版批量印刷,十分高效和低成本。
所述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
所述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独立识别器时,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分布特征的对比:
(1)第一种方案: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
(2)第一种方案:
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
固有特征比对:
(1)后台自动或人工比对:,识别器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2)识别器人工显示器比对: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通过编码将编码与该类每个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这样,只需存储一次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大大减少了后台存储系统的数据量;如图18和图19所示,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或者
(3)识别器端人工放大图片比对: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通过编码来调取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相当于通过编码来进行寻址,大大缩减了后台的比对时间或调出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或固有特征4进行人工比对的时间。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采用小编码,包括小二维码,其中小编码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
作为实施例7-实施例12的优选方案,
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
在这样的条件下,固有特征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即每根纹理元素1'的相同的视觉特征在人眼直接观察下无法分辨,借助识别器且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时可清楚分辨。
优选地,识别器采用手机9加放大镜,如图11和图12所示。手机在当今时代下作为普及的通讯工具,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是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放大镜可包括单片透镜12(如图6或图8)或多片透镜11(如图5),单片透镜12或多片透镜11为高分子材料,价格低廉,容易获取,单片透镜或多片透镜可为单面凸透镜122(如图8)或双面凸透镜132(如图7);;由手机和放大镜组合得到的识别器使得普通公众便可辨别防伪标识的真假,真正做到价格低廉的一线防伪,这也是首次获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一线防伪。当然,也可将放大镜用外接显微摄像头替换。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镜包括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将所述放大镜粘附在手机上。粘胶层作为连接部件、价格低廉,使用时、保证了放大镜和手机之间的有效固定,使用后,便于拆除、不损伤手机。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放大镜还可包括安装翼121或安装翼131,所述粘胶层设于所述安装翼上。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其中,在固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保证支撑部粘接到手机上,避免透镜突出妨碍放大镜的粘接。
实施例13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如图13)和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其中,所述防伪标识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所述防伪标识为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后台中存储生成存储分布特征3,防伪标识2还包括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所述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后台中存储分布特征3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包括了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的双重比对,所谓固有特征即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这样造假者通过印刷图案、UV打印的凹凸图案、压纹工艺形成的图案、以及激光微雕形成的图案、类似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形成的图案等现有技术的低成本可控复制图案则失效,因为这些手段都无法复制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同时对于外部偷窃制造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造假者,甚至内部人员来说,在非摆放条件下根本无法得到相同的防伪标识。显然,该防伪系统,能够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甚至在纹理元素进入共有领域,或从共有领域中选取纹理元素的情况下,仍能以相同程度地高度有效地保证防伪标识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为实施例7-12中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
做为优选,所述识别系统(或者实施例7-12中的防伪识别系统中)还包括有放大识别说明,以能为识别者所知道;所述放大识别说明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如图14);和/或是放大识别说明附着在被防伪的产品及产品的包装上(如图13或图15);和/或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和/或显示在后台显示器上;和/或所述防伪标识2和/或被防伪的产品和/或产品的包装上包含编码5,所述放大识别说明可包含在编码中5;和/或所述放大识别说明包含纹理元素固有特征4放大后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编码5可为二维码。
作为优选,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为了综合考虑拍摄效果和单标的人工摆放的仿制成本,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纹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由于采取手机外接放大方式摄取纹理分布图案,所以单根纹理分布图案可以很小,从而单位面积的纹理根数可以更多,因此单标的人工摆放的仿制成本就更高。
进一步的,
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可根据所选取摄像头和/或放大镜等的不同进行设定,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3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1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05mm2。由于采用了放大识别,单个纹理元素可以制作的很小,只要识别器能够分辨其纹理的整体轮廓即可,由于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现有手机的识别纹理可以小到100um的数量级,专用识别器则可以更小,到达几个微米的数量级。
实施例14
作为以上所有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7和图19所示,所述固有特征4为纹理元素1被放大观察的立体结构;和/或为单个多色纹理元素1的放大多色特征,所述单个多色纹理元素1上至少含有二个不同的色彩单元,并且所述不同的色彩单元能为放大识别所区分;和/或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阴影特征,当放大观察且用倾斜光照射时能产生阴影,放大后的阴影能被人眼所观察或者是能被识别器所测试。
所述识别器含有照明光源8,照明光源8倾斜照射纹理元素1,以观测纹理元素1的阴影效果。
所述识别器设置有两个光源,并处于不同的方位,两个光源倾斜交替照射纹理,以观测纹理阴影交替出现的效果。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固有特征的放大图片置入所述二维码内,并在二维码被扫时在显示器上被显示,如图15。
进一步的,所述固有特征4为纹理元素1被放大观察的立体结构;和/或为单个多色纹理元素1,所述单个多色纹理元素1上至少含有二个不同的色彩单元,并且所述不同的色彩单元能为放大条件识别时所区分;和/或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纹理元素1,当放大观察且用倾斜光照射时能产生阴影,放大后的阴影能被人眼所观察或者是能被识别器所测试。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所述识别系统包括产品的包装,包装上印刷有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如图13所示。
或者,所述识别系统包括印刷有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的标签纸直接放入被防伪产品的包装盒内。如图14所示。
实施例16:
与上述所有实施例不同的是,印刷有纹理元素1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的不干胶标签纸直接贴在被防伪的产品上。
图15是将纹理防伪标识2附着在被防伪产品的包装盒上,包装盒上还印刷有二维码,所述固有特征的放大图片置入所述二维码内,并在二维码被扫时在识别器显示器上被显示或在后台的屏幕上显示。
图16是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为立体特征和带两个不同色彩单元的色彩特征的放大图片7。图17是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为阴影特征的放大图片7。显示了纹理元素1不同的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状态。图17中具有放大功能的识别器含有照明光源8,照明光源8倾斜照射纹理元素1,就可以观测纹理元素1放大的阴影效果,即固有特征4是阴影效果,这是印刷等手段无法仿冒的。所述识别器还可设置有两个光源,并处于不同的方位,两个光源倾斜交替照射纹理,以观测纹理阴影交替出现的效果。
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可以是放大识别说明的一部分,放大识别说明呈现在识别系统中,以能为识别者所知道;所述放大识别说明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是放大识别说明附着在被防伪的产品及产品的包装上;和/或显示在识别器的显示器上,和/或显示在后台显示器上;和/或所述防伪标识2和/或被防伪的产品和/或产品的包装上包含二维码5,所述放大识别说明包含在二维码5中;和/或所述放大识别说明包含纹理元素固有特征4放大后的图像。
实施例17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包括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包括防伪标识2、被防伪的产品、被防伪的产品的包装、识别器的显示器、后台显示器的一种或多种识别器件,见图13,所述识别系统中具有可呈现的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所述固有特征4为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并见图1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每个纹理元素1被放大观察时都具有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直接分辨;所述固有特征4的放大图片7被用于与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4被放大后得到的放大图像进行对比,以判断防伪标识2的真伪。
所述识别系统的识别器件上还设置有放大识别说明,所述固有特征4设置在所述放大识别说明上。所述识别器件上还设置有二维码5(见图15),所述固有特征的放大图片7置入所述二维码内,并在二维码6被扫时在显示器上被显示。
所述固有特征4为纹理元素1被放大观察的立体结构,见图16、图17的三个长方体结构;和/或为单个多色纹理元素1,所述单个多色纹理元素1上至少含有二个不同的色彩单元,见图16、17的黑白两色,并且所述不同的色彩单元能为放大条件识别时所区分;和/或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纹理元素1,见图/17的阴影部分,当放大观察且用倾斜光照射时能产生阴影,放大后的阴影能被人眼所观察或者是能被识别器所测试。
以上所有实施例中所述的识别过程是由安装在识别器内部的专用APP进行的,其中,对编码的获取可通过专用APP或通用APP来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对应该类的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优选地,示出该固有特征的放大图片)可被存储入后台,可被包含在防伪标识上、可被包含在放大识别说明中,也可被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还可以为后台工作的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后记住的固有特征,还可以为教科说、杂志等书刊上已有的固有特征。
实施例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用于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中,所述防伪产品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和放大镜,
其中,
所述防伪标识为其上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的防伪标识,
所述防伪标识被附着在所述防伪对象或所述防伪对象的包装上,
所述放大镜可用于与手机组成识别器来识别所述防伪标识,所述放大镜作为所述识别器的可拆卸部件,当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时,所述放大镜作为识别器的执行部件,当放大镜未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时,所述放大镜作为识别器的非执行部件。
提供的防伪产品的目的是解决公众防伪中利用放大镜进行防伪识别成本较高的问题。在目前的防伪领域里面,放大镜由于比较昂贵,与产品放在一起仅仅进行防伪识别,使得防伪产品的成本很高,进入不了公众防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注塑放大镜的出现,使得放大镜的成本大幅降低,进而使得放大镜从二线防伪进入一线防伪,即公众防伪,使得防伪对象、放大镜和防伪标识作为一个整体产品进入公众防伪领域,成为一种可推广的可能。进一步与随机纹理防伪系统结合进入公众识别领域,给公众识别领域的防伪技术带来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当今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手机,手机已经成了人体的一部分,相当于一个外部的器官存在。
优选地,
所述防伪标识具有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所述分布特征为该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所述固有特征是指所述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放大镜作为执行部件和/或非执行部件时的识别器可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和待识别固有特征并用于分别与所述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进行比对来判断防伪对象的真假,当有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上的每根纹理元素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其中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的待识别固有特征时,所述放大镜作为执行部件。
Claims (40)
1.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选择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
步骤2:获取所述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生成存储分布特征(3);获取所述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步骤3:将防伪标识(2)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
步骤4:识别时,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识别系统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获取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具体为:
通过识别器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其中获取该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的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由识别器实现的;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所述识别器的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来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镜包括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将所述放大镜粘附在手机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固定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的比对在识别系统的后台自动进行;
所述步骤4中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的比对在识别系统的后台自动或人工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实现的,拍摄得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通过识别器经过两次获取的;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
通过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优选地,所述编码为二维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
通过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获取编码(5')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当获取编码(5')时,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的边长大于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步骤4中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包括:
通过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以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的边长小于4mm和/或编码区域的面积小于16mm2;优选地,所述编码为二维码。
16.根据权利要求7-15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与识别系统的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步骤4还包括:
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或者所述识别器将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作为待识别分布特征(3'),接着,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或者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或者,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并且,所述步骤4还包括:
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述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放大图像示出的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所有固有特征(4)进行比对”具体为:
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所述固有特征是指将步骤2中获取的固有特征存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在步骤2中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在步骤2中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纹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3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1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05mm2。
20.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器和后台,所述识别器与所述后台有线或无线相连;
所述后台中预先存储有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3),所述存储分布特征(3)是指所述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存储生成的存储分布特征(3);
所述识别系统中还包括有防伪标识(2)的纹理元素(1)的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4)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所述识别器获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识别系统将识别器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和识别系统中的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识别器的视场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当识别器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所述识别器的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或者,
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来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镜包括粘胶层,通过该粘胶层将所述放大镜粘附在手机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镜包括透镜、支撑部和粘胶层,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透镜,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粘胶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固定有所述粘胶层侧,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突出于所述透镜的侧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通过一次拍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经过两次分别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时,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当获取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的放大图像。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其中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拍摄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拍摄时,通过所述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可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的放大镜时,当获取编码(5')时,放大镜未设置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或者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通过手机摄像头和放大镜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手机和与手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当获取编码(5')时,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或者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当获取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拍摄时,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
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通过一次拍摄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像。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防伪标识(2)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编码(5)与所述防伪标识(2)一一对应,或所述编码(5)与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相对应;
相应的,每个所述待识别防伪标识(2')也包括至少一个编码(5');
所述识别器一次拍摄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至少包括编码(5')和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或者,
所述识别器分两次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
当所述识别器包括电脑和与电脑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外接显微摄像头时,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外接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当所述识别器为独立识别器时,所述独立识别器包括显微摄像头,所述两次获取包括: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5'),和通过独立识别器的显微摄像头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至少包括部分纹理元素(1')的局部放大图像或全部放大图像。
33.根据权利要求26-32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或者所述识别器将通过手机摄像头直接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待识别分布特征图像作为待识别分布特征(3'),
接着,所述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中存储的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或者后台将待识别分布特征(3')与后台根据编码(5')调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逐一进行自动比对,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或者,所述识别器将放大图像发送到所述后台,所述后台接收放大图像后对其进行处理生成待识别分布特征(3')并发回给识别器,并所述后台根据接收到的编码(5')调取一个或多个存储分布特征(3)发回给识别器;所述识别器的显示器显示有接收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存储分布特征(3)以供识别器端人工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编码预先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相关联。
34.根据权利要求26-32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
识别器将放大图像传输到后台并与识别系统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用的固有特征在后台进行人工或自动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在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识别器在识别系统的后台中根据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分布特征或该待识别防伪标识(2')的编码调取的固有特征在识别器端人工比对,对于同一种纹理元素形成的一类防伪标识(2)在首次获取其固有特征时存入后台,从第二次起,将该类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与后台存储的该类防伪标识(2)的固有特征建立关联或者通过编码将编码与对应的防伪标识(2)的存储分布特征和该类防伪标识的固有特征建立联系,此时,识别器端包括显示器以进行比对,所述固有特征(4)通过获取的防伪标识的纹理元素的放大图片示出;
或者将识别器端观察到的放大图像与被印刷在防伪标识(2)上和/或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的放大图片人工比对,来比较待识别固有特征(4')和固有特征(4)是否相同,所述放大图片是拍摄的示出固有特征(4)的防伪标识(2)的放大图片。
35.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和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其中,所述防伪标识附着在防伪对象或防伪对象的包装上,所述防伪标识为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1)的防伪标识(2),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作为分布特征,并在后台中存储生成存储分布特征(3),防伪标识(2)还包括固有特征(4),所述固有特征是指防伪标识(2)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所述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1')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将获取的待识别分布特征(3')和待识别固有特征(4')与后台中存储分布特征(3)所述固有特征(4)分别进行比对,当其中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2')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2')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4')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2')上的每根纹理元素(1')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纹理的防伪识别系统为如权利要求20-34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纹理密度不小于1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根/cm2;优选地,纹理密度不小于10000根/cm2。
38.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标识(2)上的纹理元素(1)为密集排列的纹理分布,所述纹理分布区域内,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3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1mm2;优选地,平均单根纹理元素(1)的面积小于0.05mm2。
39.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用于权利要求33-38之一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产品包括防伪对象、防伪标识和放大镜,
其中,
所述防伪标识为其上随机分布有纹理元素的防伪标识,
所述防伪标识被附着在所述防伪对象或所述防伪对象的包装上,
所述放大镜可用于与手机组成识别器来识别所述防伪标识,所述放大镜作为所述识别器的可拆卸部件,当放大镜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时,所述放大镜作为识别器的执行部件,当放大镜未安装在手机摄像头的摄取路径上时,所述放大镜作为识别器的非执行部件。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随机纹理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标识具有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所述分布特征为该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的分布图像和/或分布图像的特征;所述固有特征是指所述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元素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放大镜作为执行部件和/或非执行部件时的识别器可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的待识别分布特征和待识别固有特征并用于分别与所述分布特征和固有特征进行比对来判断防伪对象的真假,当有一个比对结果为不相同时,判断待识别防伪标识为假,进而待识别防伪标识所附着的防伪对象为假,所述待识别固有特征是指待识别防伪标识上的每根纹理元素在被放大条件下被观察时具有的相同的视觉特征的纹理元素特征,而在无放大条件下人眼无法分辨;
其中获取待识别防伪标识的待识别固有特征时,所述放大镜作为执行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148058 | 2016-03-02 | ||
CN2016101148043 | 2016-03-02 | ||
CN201610114805 | 2016-03-02 | ||
CN201610114804 | 2016-03-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53964A true CN107153964A (zh) | 2017-09-12 |
Family
ID=5974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21595.XA Pending CN107153964A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方法、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
CN201720198532.XU Active CN206805623U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和随机纹理防伪系统 |
CN201720197807.8U Active CN206805622U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
CN201710121189.3A Pending CN107153963A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和随机纹理防伪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98532.XU Active CN206805623U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和随机纹理防伪系统 |
CN201720197807.8U Active CN206805622U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
CN201710121189.3A Pending CN107153963A (zh) | 2016-03-02 | 2017-03-02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产品、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和随机纹理防伪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4) | CN107153964A (zh) |
WO (2) | WO2017148420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5139A (zh) * | 2017-11-03 | 2018-02-16 | 葛徽 | 一种新型物品防伪认证方法 |
CN109767232A (zh) * | 2017-11-01 | 2019-05-17 |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木质包装箱的防伪系统及方法 |
CN109767234A (zh) * | 2017-11-01 | 2019-05-17 |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纹理图像特征和随机金葱粉的防伪系统 |
CN111292095A (zh) * | 2018-11-21 | 2020-06-16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图案层的纹理防伪标识 |
CN111292096A (zh) * | 2018-11-21 | 2020-06-16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放大识别的纹理防伪方法和防伪标识 |
CN113128406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上海躲猫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纤维丝纹理防伪标识识别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54261B (zh) * | 2017-11-01 | 2024-03-05 |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fc和多纹理图像识别的防伪系统 |
CN109785734A (zh) * | 2017-11-14 | 2019-05-21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结构及制造方法 |
CN109785733A (zh) * | 2017-11-14 | 2019-05-21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结构及制造方法 |
CN108263112B (zh) * | 2018-02-09 | 2021-11-02 | 荆门格林绿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纸模纹路识别防伪工艺 |
CN110503887A (zh) * | 2018-05-16 | 2019-11-26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内嵌式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结构及制造方法 |
CN110544424A (zh) * | 2018-05-28 | 2019-12-06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检测标识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结构 |
CN108596312A (zh) * | 2018-07-09 | 2018-09-28 | 北京德隐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标识贴及其采用该标识贴实现锁孔识别的方法 |
CN109064188A (zh) * | 2018-07-12 | 2018-12-21 | 南京中印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标识的防伪系统及其防伪方法 |
CN109409475A (zh) * | 2018-10-10 | 2019-03-01 | 熊建民 | 基于容错率机制的防伪二维码、标签及应用系统 |
CN111204501A (zh) * | 2018-11-21 | 2020-05-29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伪标识卷标结构及其附标方法 |
CN110060567A (zh) * | 2019-03-11 | 2019-07-26 | 王娅雯 | 一种随机结构纹理防伪方法 |
CN110070159A (zh) * | 2019-04-19 | 2019-07-30 | 宁波高新区意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实物和实物图像对比的防伪标签及其鉴别方法 |
CN110781789A (zh) * | 2019-10-18 | 2020-02-11 | 云南程秀科技有限公司 | 建立物品特征影像关联识别码进行识别验真防伪的方法 |
CN111626747A (zh) * | 2020-05-11 | 2020-09-04 | 魏乃绪 | 一种软包装手提扣图像结构防伪识别方法 |
CN111798740B (zh) * | 2020-07-29 | 2022-11-25 | 云南易见纹语科技有限公司 | 防伪标记、系统、生成方法以及防伪标记识别方法和装置 |
CN113978152B (zh) * | 2021-10-11 | 2023-10-20 | 南通真秦科技有限公司 | 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系统与验证方法、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4086A (zh) * | 2009-09-28 | 2011-04-27 |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纹理的防伪方法及其识别器 |
CN102073865A (zh) * | 2010-12-24 | 2011-05-25 | 兆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纸张自身纤维纹理的防伪方法和系统 |
CN202652317U (zh) * | 2012-05-25 | 2013-01-02 | 沈阳安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摄像头的放大镜装置 |
CN103745247A (zh) * | 2014-01-21 | 2014-04-23 | 陈中英 | 一种标识及防伪鉴别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94791A (ja) * | 1995-01-18 | 1996-07-30 | Apo Syst Kk | 2次元コードカードシステム |
CN2344323Y (zh) * | 1998-05-12 | 1999-10-20 | 石狮市狮王瓶盖包装有限公司 | 可显示徽标识的防伪瓶盖 |
CN2629155Y (zh) * | 2003-02-24 | 2004-07-28 | 陈妙芳 | 一种放微形防伪标识的装置 |
CN2715245Y (zh) * | 2003-09-22 | 2005-08-03 | 兆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纹理密码标签 |
CN1564148A (zh) * | 2004-04-09 | 2005-01-12 | 寇建国 | 物体表面微观图像防伪方法 |
EP1947592A1 (en) * | 2007-01-19 | 2008-07-23 | Multitel ASBL |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manufactured goods |
CN101221712A (zh) * | 2008-01-18 | 2008-07-16 | 王庆中 | 一种指纹印记防伪及放大识别方法 |
CN101577069A (zh) * | 2008-05-09 | 2009-11-11 | 北京中科诚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随机纹理防伪产品、防伪方法及手机鉴真方法 |
CN101872576A (zh) * | 2009-04-23 | 2010-10-27 | 孙显林 |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 |
CN104574464B (zh) * | 2015-01-08 | 2017-07-14 | 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矩阵莫尔条纹防伪纹样及其制作方法 |
CN204480262U (zh) * | 2015-02-10 | 2015-07-15 | 四川省英联国泰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手机超微码读取辅助装置 |
CN104809622A (zh) * | 2015-05-01 | 2015-07-29 |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 | 超限纹理防伪方法 |
CN105224976A (zh) * | 2015-08-31 | 2016-01-06 | 杨骏 | 一种防伪标识的制作和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303223B (zh) * | 2015-11-18 | 2018-06-29 | 广东正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图像防伪标识制备方法、标识及识别方法 |
-
2017
- 2017-03-02 CN CN201710121595.XA patent/CN107153964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3-02 CN CN201720198532.XU patent/CN206805623U/zh active Active
- 2017-03-02 CN CN201720197807.8U patent/CN206805622U/zh active Active
- 2017-03-02 WO PCT/CN2017/075468 patent/WO201714842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02 CN CN201710121189.3A patent/CN107153963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3-02 WO PCT/CN2017/075469 patent/WO20171484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4086A (zh) * | 2009-09-28 | 2011-04-27 |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纹理的防伪方法及其识别器 |
CN102073865A (zh) * | 2010-12-24 | 2011-05-25 | 兆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纸张自身纤维纹理的防伪方法和系统 |
CN202652317U (zh) * | 2012-05-25 | 2013-01-02 | 沈阳安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摄像头的放大镜装置 |
CN103745247A (zh) * | 2014-01-21 | 2014-04-23 | 陈中英 | 一种标识及防伪鉴别的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7232A (zh) * | 2017-11-01 | 2019-05-17 |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木质包装箱的防伪系统及方法 |
CN109767234A (zh) * | 2017-11-01 | 2019-05-17 |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纹理图像特征和随机金葱粉的防伪系统 |
CN109767234B (zh) * | 2017-11-01 | 2024-03-29 |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纹理图像特征和随机金葱粉的防伪系统 |
CN107705139A (zh) * | 2017-11-03 | 2018-02-16 | 葛徽 | 一种新型物品防伪认证方法 |
CN111292095A (zh) * | 2018-11-21 | 2020-06-16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图案层的纹理防伪标识 |
CN111292096A (zh) * | 2018-11-21 | 2020-06-16 |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放大识别的纹理防伪方法和防伪标识 |
CN113128406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上海躲猫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纤维丝纹理防伪标识识别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53963A (zh) | 2017-09-12 |
WO2017148421A1 (zh) | 2017-09-08 |
CN206805622U (zh) | 2017-12-26 |
CN206805623U (zh) | 2017-12-26 |
WO2017148420A1 (zh) | 2017-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05622U (zh)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防伪系统和防伪产品 | |
KR101915329B1 (ko) | 보안 요소의 인증 및/또는 확인 방법 | |
US9811723B2 (en) |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and/or identifying a security article | |
US10857450B1 (en) | Physical-virtual game board and content delivery platform | |
AU2006234758B2 (en) | Identity document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
AU2016344585B2 (en) | Synthesis of superposition shape images by light interacting with superposed layers of lenslet gratings | |
US20080116276A1 (en) | Counterfeit-proof labels having an optically concealed, invisible universal product code and an online verification system using a mobile phone | |
CN104809622A (zh) | 超限纹理防伪方法 | |
WO2012057459A1 (ko) | 랜덤형 다층 인식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증시스템 | |
CN108883652A (zh) | 包含组合图像和/或显示光栅的安全物品 | |
CN206363360U (zh) |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识别系统和防伪系统 | |
KR20180098650A (ko) | 결합된 이미지 및/또는 노출 래스터(raster)를 포함하는 보안 물품 | |
CN100510954C (zh) | 给照片嵌入可机读水印的方法和装置 | |
CN214311765U (zh) | 一种放大镜、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及一种防伪结构系统 | |
CN214311764U (zh) | 一种放大镜、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及一种防伪结构系统 | |
CN109242518A (zh) | 一种ar增强现实立体防伪系统 | |
CN214311766U (zh) | 一种防伪结构系统 | |
WO2023286390A1 (ja) | 真贋判定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および真贋判定システム | |
CN1114184C (zh) | 独层薄膜防伪标识 | |
CN2302572Y (zh) | 具有光性可变的全息防伪安全线 | |
CN111242993A (zh) | 基于基材纹理图像和外观特征图像的物品真伪鉴别方法 | |
WO2018100200A1 (fr) | Repositionnement d'une image sur l'ecran d'un appareil | |
TWM270437U (en) | Bill verifying machine | |
TWM273787U (en) |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