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7325B -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 Google Patents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47325B
CN107147325B CN201710445806.5A CN201710445806A CN107147325B CN 107147325 B CN107147325 B CN 107147325B CN 201710445806 A CN201710445806 A CN 201710445806A CN 107147325 B CN107147325 B CN 107147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witching tube
current
circuit
b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58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47325A (zh
Inventor
李文江
朱阳军
张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o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o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o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o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458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47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47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7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47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7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1/00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整流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还与控制单元连接;输入整流电路用于将外部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控制单元控制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所需稳定的电压,控制单元采集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电流调整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以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电源体积,避免现有全桥电路直通的危险,改善开关管开关瞬间存在的问题,提高电源效率以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源,尤其是一种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属于脉冲电流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脉冲电流源按其外特性可以分为:锯齿波、梯形波、三角波以及锯齿波。脉冲电源对脉冲波形有着严格的要求,作为测试系统电源的脉冲电源不仅要保证脉冲电流的稳定输出,而且要考虑脉冲的幅度、宽度、上升沿时间、下降沿时间以及重复频率。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电流源一般为矩形波,各项参数的调节范围和精度是衡量一台测试电源好坏的关键,而这些正是此类电源的设计难点。
如图1所示,为现有脉冲电流产生的示意图,脉冲电流源包括一次电源部分、储能介质部分、功率压缩放电部分以及负载传输部分,其中,一次电源部分、储能介质部分构成低功率储能,功率压缩放电部分以及负载传输部分构成高功率输出部分。一般地,储能介质为电解电容和电感,为了避免对充电电容的冲击,需要专门的隔离充电电路。功率压缩放电部分是瞬间形成大电流的关键,功率压缩放电部分需要放电电路来控制,常见的放电电路有:LLC桥电路、正激电路、推挽电路等。
如图2所示,为目前常用的全桥及同步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其中,全桥电路控制方式分为对角导通和移相控制两种。对角导通方式中,负反馈控制系统根据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误差通过补偿计算对PWM波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实现稳定输出,所述方式只能是硬开关,在开关频率较高的时候,损耗较大。移相控制可实现软开关,通过在变压器原边串联谐振电感,或者利用变压器漏感和功率管两端电容形成谐振,从而减小开关管电压和电流的交叠,实现零电压开通和关断(ZVS),从而降低开关损耗。
变压器副边整流管一般情况下选用肖特基二极管,但是在大电流情况下,二极管上损耗较大。采用MOSFET代替二极管,利用其通态电阻小的特点可以降低损耗。变压器原边对应的MOS管Q10、MOS管Q12导通时,变压器副边的MOS管Q6开通,而MOS管Q14关断,变压器在负半周期电压整流输出。同理,MOS管Q11、MOS管Q13导通时,MOS管Q14开通而MOS管Q15关断,变压器在正半周期电压整流输出。同时,利用MOSFET自动均流的特性可以实现多路并联增大输出电流。
如图3所示,为现有LCC谐振脉冲电流源的电路原理图,LCC谐振式脉冲电流源为两级结构,两级分别有各自的负反馈稳压电路,前级采用BUCK变换器,通过调节BUCK电路PWM波占空比来得到一个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后级为工作在恒流模式下的LCC谐振半桥变换器,通过调节参考脉冲电压,LCC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的幅度、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可调。该拓扑结构利用电感Lr和电容Cs、电容Cm谐振,形成软开关条件,在大功率输出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改善EMI问题。但是该电路一般工作在变频控制模式下,所以变压器设计比较困难。由于属于电压馈电形式,所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重负载场合,会有桥臂共通的危险。
综上,对于利用储能介质释放电路脉冲技术,主要存在如下的不足,具体包括:
1)、利用储能原件放电是最传统的方法,可以通过开关管来控制放电的时刻,这种方法的电路比较简单,但是波形质量难以控制,电流脉冲的参数也不好调节。
2)、为了对输出脉冲可调节,需要专门的放电电路,放电电路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失去了这种方法简单的特点。
3)、为了避免对储能原件的冲击,需要专门的隔离充电电路,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4)、在输出电流脉冲幅度很大的情况下,储能原件体积也会变大,充电电路有限流电阻,进一步增加系统能耗。
对于直接斩波法输出电流脉冲的技术,主要存在如下不足,具体包括:
1)、在低压大电流的使用场合,直接斩波降压压差较大,所以器件耐压要求高。
2)、耐压越高的器件开关频率低,不利于电源小型化,同时直接斩波的电源工作在硬开关状态,电源效率难以保证,EMI问题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其电路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电源体积,避免现有全桥电路直通的危险,改善开关管开关瞬间存在的问题,提高电源效率以及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整流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还与控制单元连接;
输入整流电路用于将外部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控制单元控制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所需稳定的电压,控制单元采集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电流调整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以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
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L1以及开关管Q21,电感L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端、二极管D3的阴极端、二极管D9的阳极端以及开关管Q21的漏极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端连接;
二极管D2的阳极端、二极管D4的阳极端与开关管Q21的源极端以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21的栅极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包括Buck电路以及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的电流馈电全桥电路;
所述Buck电路包括开关管Q9、电感L2以及二极管D24,开关管Q9的漏极端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9的源极端与电感L2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4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9的栅极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电流馈电全桥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以及开关管Q4,开关管Q1的漏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端、开关管Q4的漏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端、开关管Q2的漏极端、二极管D6的阴极端以及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
开关管Q2的源极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端、二极管D24的阳极端、开关管Q3的源极端以及二极管D7的阳极端连接,开关管Q3的漏极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端、电容Cb的一端、开关管Q4的源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阳极端连接,电容Cb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变压器T1的副边包括第一副边线圈以及第二副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5的漏极端连接,开关管Q5的源极端与开关管Q6的源极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开关管Q7的源极端以及开关管Q8的源极端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端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副边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副边线圈的中心抽头连接;
开关管Q7的漏极端与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8的漏极端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还包括高端电压箝位电路,所述高端电压箝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9以及稳压管Z1,二极管D9的阴极端与开关管Q9的漏极端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端与稳压管Z1的阳极端连接,稳压管Z1的阴极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端、二极管D5的阴极端、开关管Q4的漏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端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DSP。
本发明的优点:对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即形成电流馈电拓扑;控制单元根据采样的输出电流调节Buck电路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在采用电流馈电拓扑时,能有效克服了传统电压馈电拓扑的缺点。在Buck电路中省去了输出电容,在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省去了电感,简化了电路,使得电源体积大大减小。同时,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允许同一桥臂的两个开关管的重叠导通,避免了传统全桥电路直通的危险、改善了开关管开关瞬间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脉冲电流产生的电路框图。
图2为现有全桥及同步整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现有LCC谐振式脉冲电流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图5为本发明输入整流电路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配合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与控制单元配合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对开关管Q9的控制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电流馈电全桥电路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4所示:为了能提高电源效率以及可靠性,本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整流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还与控制单元连接;
输入整流电路用于将外部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控制单元控制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所需稳定的电压,控制单元采集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电流调整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以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
具体地,输入整流电路用于将外部输入的220V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控制单元控制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所需稳定的电压,从而能改善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入电流波形,提高整个电流源的功率因数,降低电流源对电网的干扰,改善脉冲电流源的EMC特性。控制单元采用DSP芯片,实现了单芯片纯数字控制,当然,具体实施时,控制单元还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的芯片类型,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当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为负载RL供电并输出电流时,控制单元采集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电流调整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以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即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环境输出稳定的脉冲电流。
如图5所示,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L1以及开关管Q21,电感L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端、二极管D3的阴极端、二极管D9的阳极端以及开关管Q21的漏极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端连接;
二极管D2的阳极端、二极管D4的阳极端与开关管Q21的源极端以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21的栅极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构成了输入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存储在电感L1中,当然,输入整流电路还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即可,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构成输入整流电路具体的整流过程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开关管Q21可以采用MOS管,开关管Q21的导通状态受控制单元控制,且控制单元采用PWM方式控制开关管Q21的导通状态;具体地,控制单元采集电容C1上的电压,并将电容C1上的电压与控制单元内预设电压比较,当电容C1上的电压高于预设电压时,控制单元减少开关管Q21的PWM波脉宽,以降低电容C1上的电压;当电容C1上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时,控制单元增加开关管Q21的PWM波脉宽,以增加电容C1上的电压,即控制单元使得电容C1上的电压与预设电压接近或一致,以为Buck电路馈电全桥单元提供稳定的电压。
开关管Q21导通时,电流流过电感线圈L1,电感线圈L1处于未饱和状态时,电感L1开始以磁能的形式储存电能,电容C1放电提供能量。开关管Q21截止时,电感L1给电容C1供电,通过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能使得功率因数达到95%以上。
如图6所示,所述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包括Buck电路以及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的电流馈电全桥电路;
所述Buck电路包括开关管Q9、电感L2以及二极管D24,开关管Q9的漏极端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9的源极端与电感L2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4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9的栅极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电流馈电全桥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以及开关管Q4,开关管Q1的漏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端、开关管Q4的漏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端、开关管Q2的漏极端、二极管D6的阴极端以及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
开关管Q2的源极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端、二极管D24的阳极端、开关管Q3的源极端以及二极管D7的阳极端连接,开关管Q3的漏极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端、电容Cb的一端、开关管Q4的源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阳极端连接,电容Cb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变压器T1的副边包括第一副边线圈以及第二副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5的漏极端连接,开关管Q5的源极端与开关管Q6的源极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开关管Q7的源极端以及开关管Q8的源极端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端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副边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副边线圈的中心抽头连接;
开关管Q7的漏极端与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8的漏极端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实施时,还包括高端电压箝位电路,所述高端电压箝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9以及稳压管Z1,二极管D9的阴极端与开关管Q9的漏极端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端与稳压管Z1的阳极端连接,稳压管Z1的阴极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端、二极管D5的阴极端、开关管Q4的漏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关管Q1~开关管Q9可以采用MOS管,其中,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以及开关管Q4构成全桥电路,所述全桥电路采用对角导通的方式,即开关管Q1与开关管Q3同步导通,开关管Q2与开关管Q4同步导通,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Q7以及开关管Q8用于输出整流,当开关管Q1与开关管Q3同步导通时,开关管Q6、开关管Q8导通整流,而当开关管Q2与开关管Q4同步导通时,开关管Q5、开关管Q7导通整流,具体时序如图8所示。具体实施时,开关管Q1~开关管Q8驱动时序都是固定的,占空比不变,也即是处于开环模式。
具体使用时,负载RL与电容C2以及电容C3并联,以为负载RL提供稳定的电流。对图8所示的时序中,开关管Q1以及开关管Q3先导通并维持导通状态,开关管Q2以及开关管Q4与开关管Q1、开关管Q3具有重叠导通时间Td,当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以及开关管Q4均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感L2的输出端短路(电感L2的输出端具体是指电感L2与开关管Q1、开关管Q4对应连接的端部),由于电感L2阻抗较大,电压V1会立即下降到零,又由于电感L1的电感量大,所以电流能保持恒定。
当开关管Q2、开关管Q4导通并在重叠导通时间Td内时,流过开关管Q2、开关管Q4的电流开始上升,而流过开关管Q1、开关管Q3的电流下降。由于开关管Q2、开关管Q4是在对应两端电压均为零的情况下电流上升,因此,开关管Q2、开关管Q4的开通阶段不产生导通损耗。
开关管Q2、开关管Q4导通并持续时间Td后,开关管Q1、开关管Q3关断,此时电压V1也为零,因此,实现了零电压关断,不产生关断损耗。此外,在开关管Q1以及开关管Q3导通时,变压器T1的漏感能存储能量,在开关管Q2、开关管Q4导通并持续时间Td时,电压V1始终为0,因此,随着变压器T1原边线圈两端电压的下降,变压器T1的漏感电压会反向维持电流,即变压器T1漏感存储的能量会对负载RL供电,提高了电源转换的效率。
在对负载RL提供稳定地电流时,控制单元采集流过负载RL的电流,即形成电流馈电的结构形式,对于处于同一桥臂的开关管,如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允许重叠导通,且同一桥臂的开关管导通时,由于电感L2呈高阻抗状态,由开关管Q1~开关管Q4构成全桥电路的节点电压均降为零,即通过电感L2的高阻抗,使得全桥电路的供电母线成为恒流源,即变压器T1的原边的供电形成恒流源。
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单元内包括误差放大器以及脉宽调制器,当对负载RL提供稳定地电流时,采样的输出电流输入到误差放大器内,即形成电流反馈。控制单元将采样的输出电流与基准脉冲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Buck电路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即调节开关管Q9的导通状态。图7中,Vp为电流的基准脉冲,Vg为对驱动开关管Q9的脉冲波形,Vs的占空比由反馈环路确定,然后用电流基准Vp对Vs斩波即可到得到Vg。在通过对基准脉冲Vp的设置,能调节输出电流的参数,输出电流的可调参数包括电流脉冲宽度、重复频率以及幅度,具体输出电流的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当通过调节Buck电路PWM占空比时,能调节电流馈电全桥电路的输入电压,即通过调整全桥母线电压来得到稳定的输出脉冲电流。根据输出电流与基准脉冲比较,并调节Buck电路PWM占空比的过程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实现,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有对输出电流采样的一个反馈环路,简化了控制电路,而且电流响应速度快,对于负载任何的变化和扰动,反馈环路能在几个开关周期内得到补偿。
由图6可知,在Buck电路中省去了Buck电路的输出电容;且在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省去了输出电感,因此,能有效缩小了电源体积。同时,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变压器T1的副边没有电感,不会出现由于电感电流不连续而造成输出电压剧烈变化的情况。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的开关管工作于开环模式,输出电流采样经过控制单元处理后与Buck环节形成闭环。
本发明对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即形成电流馈电拓扑;控制单元根据采样的输出电流调节Buck电路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在采用电流馈电拓扑时,能有效克服了传统电压馈电拓扑的缺点。在Buck电路中省去了输出电容,在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省去了电感,简化了电路,使得电源体积大大减小。同时,电流馈电全桥电路中,允许同一桥臂的两个开关管的重叠导通,避免了传统全桥电路直通的危险、改善了开关管开关瞬间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效率和可靠性。

Claims (2)

1.一种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整流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还与控制单元连接;
输入整流电路用于将外部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控制单元控制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所需稳定的电压,控制单元采集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输出电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电流调整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以使得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输出的电流脉冲能跟踪控制单元的基准脉冲;
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L1以及开关管Q21,电感L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端、二极管D3的阴极端、二极管D9的阳极端以及开关管Q21的漏极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端连接;
二极管D2的阳极端、二极管D4的阳极端与开关管Q21的源极端以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21的栅极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Buck电流馈电全桥单元包括Buck电路以及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的电流馈电全桥电路;
所述Buck电路包括开关管Q9、电感L2以及二极管D24,开关管Q9的漏极端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9的源极端与电感L2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4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9的栅极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电流馈电全桥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以及开关管Q4,开关管Q1的漏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端、开关管Q4的漏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端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端、开关管Q2的漏极端、二极管D6的阴极端以及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
开关管Q2的源极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端、二极管D24的阳极端、开关管Q3的源极端以及二极管D7的阳极端连接,开关管Q3的漏极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端、电容Cb的一端、开关管Q4的源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阳极端连接,电容Cb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变压器T1的副边包括第一副边线圈以及第二副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Q5的漏极端连接,开关管Q5的源极端与开关管Q6的源极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开关管Q7的源极端以及开关管Q8的源极端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端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副边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副边线圈的中心抽头连接;
开关管Q7的漏极端与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8的漏极端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还包括高端电压箝位电路,所述高端电压箝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9以及稳压管Z1,二极管D9的阴极端与开关管Q9的漏极端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端与稳压管Z1的阳极端连接,稳压管Z1的阴极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端、二极管D5的阴极端、开关管Q4的漏极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端连接;
控制单元内包括误差放大器以及脉宽调制器,当对负载RL提供稳定地电流时,采样的输出电流输入到误差放大器内,即形成电流反馈;控制单元将采样的输出电流与基准脉冲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Buck电路的Buck电路PWM占空比,即调节开关管Q9的导通状态;
当通过调节Buck电路PWM占空比时,能调节电流馈电全桥电路的输入电压,即通过调整全桥母线电压来得到稳定的输出脉冲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DSP。
CN201710445806.5A 2017-06-14 2017-06-14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Active CN107147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806.5A CN107147325B (zh) 2017-06-14 2017-06-14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806.5A CN107147325B (zh) 2017-06-14 2017-06-14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7325A CN107147325A (zh) 2017-09-08
CN107147325B true CN107147325B (zh) 2020-03-17

Family

ID=5978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5806.5A Active CN107147325B (zh) 2017-06-14 2017-06-14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47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0799B (zh) * 2019-07-05 2021-07-30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Dc-dc电源变换器拓扑结构电路
CN113253786B (zh) * 2021-05-28 2022-12-13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可多级调节的电流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6790U (zh) * 2014-11-10 2015-03-18 台州学院 一种可编程扫描电源
CN104822216A (zh) * 2015-05-15 2015-08-05 泉州师范学院 小功率hid灯驱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4253B2 (en) * 2007-11-08 2011-08-23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Duty cycle dependent non-linear slope compensation for improved dynamic respons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6790U (zh) * 2014-11-10 2015-03-18 台州学院 一种可编程扫描电源
CN104822216A (zh) * 2015-05-15 2015-08-05 泉州师范学院 小功率hid灯驱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7325A (zh) 2017-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9035B (zh) 单级dab-llc混合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CN110855163A (zh) 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三相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01301A (zh) 一种宽范围谐振式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113753A1 (en) Dc/dc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put voltage thereof
CN110798073A (zh) 一种宽电压范围输出电流馈电变换器
CN111525809B (zh) 一种输出电压可调的高频混合型直流变换器
CN111010043A (zh) 一种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定频控制方法
CN111682774A (zh) 单级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02276537U (zh) 一种x射线高频高压发生器变换电路
CN106059294B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变换方法
CN108736756B (zh) 一种改进型双辅助谐振极型三相软开关逆变电路
CN110445387B (zh) 一种化成分容用电源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
CN114499146A (zh) 一种适用于谐振变换器的闭环软启动控制系统
CN217087777U (zh) 一种宽范围谐振式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7147325B (zh) 电流馈电型高功率脉冲电流源
CN113726166B (zh) 反激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35173A (zh) 一种带辅助换流电路的电流源型全桥pwm变换器
CN212381122U (zh) 单级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
WO2021223322A1 (zh) 一种斜坡补偿控制电路及斜坡补偿控制方法
CN107659155B (zh) 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双向直流变换控制方法
Han et al. A new full-bridge converter with phase-shifted coupled inductor rectifier
CN110394527B (zh) 一种用于提高逆变式弧焊电源igbt工作可靠性的电路
CN114050725A (zh) 一种应用于cllc双向dc/dc变换器反向轻载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15473448A (zh) 一种llc谐振变换器的同步整流控制方法
CN111404390A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磁隔离反馈装置、方法和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