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4659A -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4659A
CN107134659A CN201710299765.3A CN201710299765A CN107134659A CN 107134659 A CN107134659 A CN 107134659A CN 201710299765 A CN201710299765 A CN 201710299765A CN 107134659 A CN107134659 A CN 107134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ular momentum
orbital angular
gain
array antenna
di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997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席瑞
刘永杰
刘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997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46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4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4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5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plane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包括介质基板,金属地板和天线阵元。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地板上方的介质板组,介质板组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组成,P为大于2的正整数,且各介质板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附着有金属地板,上表面附着有N个天线阵元,N为大于2L的正整数,L表示轨道角动量的模态数。天线阵元通过馈电金属柱与金属地板上的输入端口相连。本发明实现了高增益的多阶模式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有利于远距离传输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保证了高效多通道的通信传输。

Description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电磁材料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利用多层介质板实现天线波束汇聚,提高天线增益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本发明可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射频和微波波段,实现多种模态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高增益发射和传输。
背景技术
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是携带有轨道角动量的螺旋电磁波束,不同模式的轨道角动量之间具有正交性,所以在同一工作频率可以传输多种模式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且轨道角动量的模式在理论上可取值无穷,因此利用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可极大的提升通信频谱利用率,在无线通信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然而,由于传统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波前含有光强为0的奇点,并且随着轨道角动量模式阶数的增加,奇点区域面积随之增大,从而造成了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本身的发散特性,不利于远距离传输。因此减小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光强奇点区域面积,实现高阶模式的轨道角动量涡旋波主波束增益提升,有利于解决高阶模式涡旋波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的问题。
浙江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一种基于相移表面的轨道角动量平面螺旋相位板”(申请号:201510654873.9,公开号:105206900A)中提出了一种可产生1阶模态轨道角动量的平面螺旋相位板。该平面螺旋相位板的由多个尺寸不同的相移单元组成,每个相移单元由多层介质层和金属层组成,介质层和金属层间隔排布。该螺旋相位板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通过调控每个相移单元的相位延迟特性实现了1阶模态的轨道角动量。但是,该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第一,该螺旋相位板由不同尺寸的相移单元组成,不同尺寸的相移单元对入射电磁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该不同程度的反射会导致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第二,该螺旋相位板虽然实现了1阶模态的轨道角动量,但该螺旋相位板产生的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模态较低阶,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
浙江科技学院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一种基于相位梯度超表面产生微波轨道角动量的阵列天线”(申请号:201610237896.4,公开号:105870604A)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梯度超表面产生微波轨道角动量的反射阵天线。该反射阵天线由不同尺寸的反射型移相单元排列组成,每个反射型移相单元由介质板,金属层和金属管组成。该阵列天线具有优越的反射效果,通过调控每个反射型移相单元的尺寸实现对每个反射型移相单元的相位延迟特性调控,从而实现了1阶模态的轨道角动量。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第一,该相位梯度超表面由不同尺寸的移相单元组成,不同尺寸的移相单元会对入射电磁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该不同程度的反射会导致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第二,该反射阵天线虽然实现了1阶模态的轨道角动量,但该反射阵天线产生的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模态较低阶,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
电子科技大学在其申请的专利文献“一种轨道角动量天线”(申请号:201510770352.X,公开号:105322285A)中提出了一种可产生轨道角动量的天线,该天线由抛物型反射面和螺旋天线馈源组成,螺旋天线馈源为带地板的平面螺旋天线,抛物型反射面为标准的旋转抛物面或切割抛物面,螺旋天线作为馈源用于对抛物型反射面进行馈电,螺旋天线馈源的辐射场经过抛物型反射面的反射可得到2阶、-2阶、1阶模态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波。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第一,该轨道角动量天线虽然实现了2阶、-2阶、1阶三种模态的轨道角动量,但该轨道角动量天线产生的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波前的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较大,且随着轨道角动量模式阶数的增加,奇点区域面积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第二,该轨道角动量天线虽然实现了2阶、-2阶、1阶三种模态的轨道角动量,但该轨道角动量天线产生的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模态较低阶,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
综上所述,目前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产生装置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现有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产生装置都有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的不足。其二是,现有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产生装置产生的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模态较低阶,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多层介质板产生高增益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通过在圆环形天线阵上方设置介质板组,介质板组由至少三层介质板组成,控制介质板组与圆环形天线阵之间的距离,使得每种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模态对应的主波束增益提升,解决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等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思路是:由N个天线阵元沿着半径为R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圆环形天线阵,N个天线阵元被馈入相同幅度的信号,相邻天线阵元之间的固定相位延迟为2L/N,通过控制N个天线阵元的相位分布,分别实现0阶,1阶,2阶,3阶四种模态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在圆环形天线阵上方设置至少三层介质板,圆环形天线阵发出的电磁波照射到介质板表面上产生多次反射,轨道角动量波束的主波束向圆环形天线阵的辐射方向中轴线聚拢,波前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缩小。通过设置介质板与圆环形天线阵之间的距离,使每种轨道角动量模态对应的主波束增益提升值最大化,对应的波前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最小化,从而解决高阶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介质基板,金属地板和天线阵元。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地板上方的介质板组,介质板组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组成,P为大于2的正整数,且各介质板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附着有金属地板,上表面附着有N个天线阵元,N为大于2L的正整数,L表示轨道角动量的模态数。天线阵元通过馈电金属柱与金属地板上的输入端口相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本发明采用在可产生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N个天线阵元上方设置至少三层介质板,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照射到介质板表面上产生多次反射,使得轨道角动量波束的主波束向N个天线阵元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方向中心聚拢,实现高增益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的不足,使得本发明在不改变天线阵元的结构和排布方式的情况下,显著提升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对应的主波束增益,缩小波前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从而保证远距离传输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
第二,由于本发明采用在产生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上方设置至少三层介质板,通过调整介质板组与阵列天线的金属地板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的缩小高阶模式轨道角动量波束的波前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实现高增益的高阶模式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的模态较低阶,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的不足,使得本发明通过馈给N个天线阵元(N/2-1)种独立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最高可达(N/2-1)阶模态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从而保证高效多通道的通信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
具体实现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1,对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包括介质基板1,金属地板2和天线阵元3。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地板2上方的介质板组4,两者之间的距离在范围λ/4-λ内选取。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大于2的正整数,且各介质板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厚度为T,各介质板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取值范围为λ/8-λ/2,εr的取值范围为2-10,T的取值范围为0.5mm-3mm。所述介质基板1的下表面附着有金属地板2,上表面附着有N个天线阵元3,N为大于2L的正整数,L表示轨道角动量的模态数。所述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厚度为h,εr的取值范围为2-10,h的取值范围为0.5mm-3mm。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为圆形或者正K边形,K为大于3的正整数。天线阵元3通过馈电金属柱31与金属地板2上的输入端口21相连。天线阵元3的形状是M边形或者圆形,M为大于3的正整数,所述天线阵元3沿半径为R的圆周均匀等间隔的排布在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R>0.6λ,λ表示天线阵元3在工作频率处的波长。输入端口21是蚀刻在金属地板2上的圆形孔,输入端口21与馈电金属柱31同轴。
参照附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1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四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8个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同相信号,可实现模态为0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2中的横坐标为方向角(单位为deg),纵坐标为增益(单位为dB),图2中的曲线为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0为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0c为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的变化曲线。阵列天线的主波束方向为方向角上的最大增益。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相对于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主波束增益提高了9dB,波束中心空域面积缩小,即可实现模态为0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远距离传输。
参照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1放置介质板组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8个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同相信号,可实现模态为0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3中的横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一维坐标(单位为mm),纵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另一维坐标(单位为mm),右侧的颜色深浅代表相位值(deg),近场平面为距离阵列天线法向17λ处尺寸为17λ×17λ的二维平面,图3中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0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0c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0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均能实现明显的模态为0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特性,即介质板组4放置于阵列天线上可以在提高模态为0的轨道角动量主波束增益的同时保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相位特性,从而保证远距离传输的通信质量。
参照附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2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4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相邻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固定相差为-45deg的信号,可实现模态为1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4中的横坐标为方向角(单位为deg),纵坐标为增益(单位为dB),图4中的曲线为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1为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1c为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阵列天线的主波束方向为方向角度上的最大增益。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相对于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主波束增益提高了10dB,波束中心空域面积缩小,即可实现模态为1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远距离传输。
参照附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2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4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相邻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固定相差为-45deg的信号,可实现模态为1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5中的横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一维坐标(单位为mm),纵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另一维坐标(单位为mm),右侧的颜色深浅代表相位值(deg),近场平面为距离阵列天线法向17λ处尺寸为17λ×17λ的二维平面。图5中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1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1c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1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均能实现明显的模态为1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特性,即介质板组4放置于阵列天线上可以在提高模态为1的轨道角动量主波束增益的同时保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相位特性,从而保证远距离传输的通信质量。
参照附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3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8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相邻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固定相差为-90deg的信号,可实现模态为2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6中的横坐标为方向角(单位为deg),纵坐标为增益(单位为dB),图6中的曲线为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2为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2c为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阵列天线的主波束方向为方向角度上的最大增益。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相对于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主波束增益提高了8dB,波束中心空域面积缩小,即可实现模态为2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远距离传输。
参照附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3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8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相邻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固定相差为-90deg的信号,可实现模态为2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7中的横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一维坐标(单位为mm),纵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另一维坐标(单位为mm),右侧的颜色深浅代表相位值(deg),近场平面为距离阵列天线法向17λ处尺寸为17λ×17λ的二维平面。图7中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2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2c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2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均能实现明显的模态为2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特性,即介质板组4放置于阵列天线上可以在提高模态为2的轨道角动量主波束增益的同时保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相位特性,从而保证远距离传输的通信质量。
参照附图8,对本发明实施例4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4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8.4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相邻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固定相差为-135deg的信号,可实现模态为3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8中的横坐标为方向角(单位为deg),纵坐标为增益(单位为dB),图8中的曲线为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3为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曲线D3c为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远场辐射增益随着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阵列天线的主波束方向为方向角度上的最大增益。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相对于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主波束增益提高了6.3dB,主波束方向中心空域面积面积缩小,即可实现模态为3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远距离传输。
参照附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4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实施例4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同,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的形状为正4边形,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h为0.8mm,天线阵元3的形状为4边形,N为8,8个天线阵元3沿半径R为60mm的圆周均匀等间隔排布组成阵列天线,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10GHz,相应的波长λ为30mm,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的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8.4mm,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4,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2.65,厚度T为2mm,各介质板单元4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1.5mm。通过对相邻天线阵元3馈以等幅固定相差为-135deg的信号,可实现模态为3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图9中的横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一维坐标(单位为mm),纵坐标是近场平面二维坐标中的另一维坐标(单位为mm),右侧的颜色深浅代表相位值(deg),近场平面为距离阵列天线法向17λ处尺寸为17λ×17λ的二维平面。图9中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3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P3c标记的平面二维图为实现3模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螺旋波前相位在近场平面上的二维分布。阵列天线放置介质板组4前后的近场平面上的相位分布图均能实现明显的模态为3的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特性,即介质板组4放置于阵列天线上可以在提高模态为3的轨道角动量主波束增益的同时保持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的相位特性,从而保证远距离传输的通信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实现四种模态的高增益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在工作频率10GHz处,圆环形天线阵放置介质板组4前的远场辐射方向图随着角动量电磁涡旋波模态数的增加,波前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增大,方向图逐渐发散,不适应于远距离传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在工作频率10GHz处,圆环形天线阵放置介质板组4后的远场辐射方向图相对于未放置介质板组4的远场辐射方向图,在保持相同的轨道角动量角动量电磁涡旋波模态下,主波束向圆环形天线阵的辐射方向中轴线聚拢,极大的缩减了波前光强为0的奇点区域面积,大幅提升了主波束增益,从而解决了高阶模态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发射效率低、轨道角动量波束畸变、通信质量下降,无法实现通信系统的高效多通道传输等问题。
以上是本发明的四种模态具体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Claims (7)

1.一种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包括介质基板(1),金属地板(2)和天线阵元(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地板(2)上方的介质板组(4),介质板组(4)由沿Z轴一维排布的P个介质板单元(41)组成,P为大于2的正整数,且各介质板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介质基板(1)的下表面附着有金属地板(2),上表面附着有N个天线阵元(3),N为大于2L的正整数,L表示轨道角动量的模态数;天线阵元(3)通过馈电金属柱(31)与金属地板(2)上的输入端口(2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厚度为h,εr的取值范围为2-10,h的取值范围为0.5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1)和金属地板(2)为圆形或者正K边形,K为大于3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元(3)的形状是M边形或者圆形,M为大于3的正整数,所述天线阵元(3)沿半径为R的圆周均匀等间隔的排布在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R>0.6λ,λ表示天线阵元(3)在工作频率处的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组(4)设置于金属地板(2)上方,两者之间的距离在范围λ/4-λ内选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21)是蚀刻在金属地板(2)上的圆形孔,输入端口(21)与馈电金属柱(31)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单元(41)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厚度为T,各介质板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取值范围为λ/8-λ/2,εr的取值范围为2-10,T的取值范围为0.5mm-3mm。
CN201710299765.3A 2017-05-02 2017-05-02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Pending CN1071346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9765.3A CN107134659A (zh) 2017-05-02 2017-05-02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9765.3A CN107134659A (zh) 2017-05-02 2017-05-02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4659A true CN107134659A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16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9765.3A Pending CN107134659A (zh) 2017-05-02 2017-05-02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465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8710A (zh) * 2018-04-02 2018-09-28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由其组成的涡旋波相位板
CN108598692A (zh) * 2018-04-02 2018-09-28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双模涡旋波束双极化相位板
CN108767495A (zh) * 2018-05-24 2018-11-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涡旋电磁波产生装置
CN109446477A (zh) * 2018-10-24 2019-03-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涡旋波的任意采样接收方法
CN110165417A (zh) * 2019-06-10 2019-08-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产生携带轨道角动量的贝塞尔波束的人工电磁表面
US11309634B2 (en) * 2020-07-06 2022-04-19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 carrying hig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mod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043A (zh) * 2011-08-31 2012-05-30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基站天线
CN204243210U (zh) * 2014-12-03 2015-04-01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贴片天线
CN105071034A (zh) * 2015-08-27 2015-11-18 宁夏大学 一种多模态oam涡旋电磁波微带阵列天线
CN105322291A (zh) * 2014-07-24 2016-02-1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微带阵列天线
CN106099342A (zh) * 2016-07-04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超材料覆层双频相控阵列天线
US20170117626A1 (en) * 2015-10-27 2017-04-27 Adesoji J. Sajuyigb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 millimeter-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043A (zh) * 2011-08-31 2012-05-30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基站天线
CN105322291A (zh) * 2014-07-24 2016-02-1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微带阵列天线
CN204243210U (zh) * 2014-12-03 2015-04-01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贴片天线
CN105071034A (zh) * 2015-08-27 2015-11-18 宁夏大学 一种多模态oam涡旋电磁波微带阵列天线
US20170117626A1 (en) * 2015-10-27 2017-04-27 Adesoji J. Sajuyigb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 millimeter-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6099342A (zh) * 2016-07-04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超材料覆层双频相控阵列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 Y. YANG ET AL.: "Gain Enhancement Methods for Printed Circuit Antennas Through Multiple Superstr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D PROPAGATION》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8710A (zh) * 2018-04-02 2018-09-28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由其组成的涡旋波相位板
CN108598692A (zh) * 2018-04-02 2018-09-28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双模涡旋波束双极化相位板
CN108598710B (zh) * 2018-04-02 2021-06-01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由其组成的涡旋波相位板
CN108598692B (zh) * 2018-04-02 2022-08-05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双模涡旋波束双极化相位板
CN108767495A (zh) * 2018-05-24 2018-11-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涡旋电磁波产生装置
CN109446477A (zh) * 2018-10-24 2019-03-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涡旋波的任意采样接收方法
CN109446477B (zh) * 2018-10-24 2021-04-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涡旋波的任意采样接收方法
CN110165417A (zh) * 2019-06-10 2019-08-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产生携带轨道角动量的贝塞尔波束的人工电磁表面
CN110165417B (zh) * 2019-06-10 2024-04-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产生携带轨道角动量的贝塞尔波束的人工电磁表面
US11309634B2 (en) * 2020-07-06 2022-04-19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vortex electromagnetic wave carrying hig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mod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4659A (zh) 基于多层介质板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CN107093801A (zh) 基于单层电磁超表面的高增益轨道角动量阵列天线
CN108539417B (zh) 一种圆极化轨道角动量反射阵天线
CN109103601B (zh) 一种双极化双模式电磁涡旋发生器
US10644398B2 (en) Antenna for generating arbitrarily directed Bessel beam
JP6641491B2 (ja) サブアレイを有するフェイ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WO2018040141A1 (zh) 宽频三波束阵列天线
EP3132492B1 (en) Method of forming broad radiation patterns for small-cell base station antennas
CN209282410U (zh) 一种高口径效率多极化平面反射型轨道角动量天线
CN108598692B (zh)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双模涡旋波束双极化相位板
CN102790284A (zh) 一种具有多重边界的天线装置及其反射板
CN107611600A (zh) 一种产生双模oam涡旋电磁波的siw环形缝隙天线
CN108664694B (zh) 一种圆极化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
CN105322291A (zh) 微带阵列天线
CN108598710B (zh) 一种空域移相单元以及由其组成的涡旋波相位板
CN204289717U (zh) 双极化斜波束波导缝隙阵列天线
WO2018040140A1 (zh) 宽频五波束阵列天线
CN113991296B (zh) 一种双频共口径victs相控阵天线
WO2019137015A1 (zh) 一种二维辐射方向图可重构的天线系统
CN106099341A (zh) 一种带有频选结构的双频圆极化平面反射阵天线
CN103050782A (zh) 多波束平面贴片透镜天线
CN107994355A (zh) 一种抑制涡旋电磁波能量发散角的阵列天线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88088B (zh) 双极化双模涡旋反射阵天线
CN107039781B (zh) 一种基于平面结构的新型模式转换天线
CN105428819A (zh) 一种可控副瓣电平的反射阵天线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